CN113889734B - 一种可调功分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功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9734B
CN113889734B CN202111477381.9A CN202111477381A CN113889734B CN 113889734 B CN113889734 B CN 113889734B CN 202111477381 A CN202111477381 A CN 202111477381A CN 113889734 B CN113889734 B CN 113889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terface
power divider
cooling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73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89734A (zh
Inventor
杨勇
林洁
顾晓峻
张家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uama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Panda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uama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Panda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uamai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Panda Informa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ua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73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9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9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9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89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9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4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variable factor of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30Auxiliary devices for compensation of, or protection against, temperature or moisture effects ; for improving power handling capa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分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功分器,包括壳体、接口和散热器,所述壳体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拼接而成,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接口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壳体一侧安装有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的数量为一;所述壳体另一侧均匀安装有一组输出接口;本发明通过设置散热器、进风槽、一号腔室、一号管和出风槽,再通过启动散热器内部的风扇,使得外界空气在风扇作用下通过进风槽流入散热器内部,并通过一号管流入一号腔室中,流入的冷却气流在冲击散热片后流入外界中;在此过程中,冷却气流在流出出风槽的同时将热量带向外界,从而使得壳体内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功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分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调功分器。
背景技术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相等或不相等能量的器件,也可反过来将多路信号能量合成一路输出,此时可也称为合路器。一个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之间应保证一定的隔离度。功率分配器也叫过流分配器,分有源、无源两种,可平均分配一路信号变为几路输出,一般每分一路都有几dB的衰减,信号频率不同,分配器不同衰减也不同,为了补偿衰减,在其中加了放大器后做出了无源功分器。功分器在工作过程中内部的电路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因为公分器的外壳使得功分器内部的电路元件近似处于封闭环境难以有效散热,其内部的电路元件在长期高温下工作会加速老化并影响正常使用的性能;而可调功分器能够实现不同功率的调节,因此相比于同一规格的普通功分器,其内部的电路元件更加复杂,因此在工作中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在无法得到有效散热情况下,为了保证可调功分器对输出信号能量的功率调节能够正常进行,需要可调功分器进行有效的散热。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项专利关于功分器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8215607650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功分器,包括:功分器本体、连接片、横板以及散热装置;所述功分器本体的腔体底部两侧设有连接片,散热装置包括:冷却室、冷却水管和散热翅片;所述冷却室为与功分器本体的腔体底部大小一致的长方体空腔,冷却室侧面顶端对应连接片的位置设有横板;通过冷却水管内冷却水的流动实现了水冷散热,及时散失功分器工作产生的热量,保证了功分器的正常工作,延长了功分器的寿命;但是上述发明仍然存在缺陷,使用者在安装时需要接触功分器,而功分器底部的散热翅片影响了使用者的手动安装,且散热翅片上的矩形缺口还容易在使用者不小心与散热翅片之间发生碰撞时,造成使用者接触部位的划伤;并且散热翅片还不利于功分器的运输和存放,容易破坏包装,且占空间较大;另外,接口处的电阻较大,所产生的热量较大,应当重点进行冷却,上述发明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鉴于此,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可调功分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可调功分器在工作时,功分器上的散热翅片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甚至造成伤害;另外没有考虑到对接口部位进行重点冷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调功分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包括壳体、接口和散热器,所述壳体通过上壳体和下壳体拼接而成,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接口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壳体一侧安装有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的数量为一;所述壳体另一侧均匀安装有一组输出接口;且所述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均与壳体内部的工作电路相连,所述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外表面位于壳体外侧的部位均匀设有螺纹;所述壳体底部安装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散热器内部设有风扇,所述散热器外表面均匀设有进风槽;所述壳体侧壁设有一号腔室,所述散热器顶部与一号腔室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有一组一号管,所述一号管顶部穿过壳体底部所设置的安装孔并与一号腔室内部相通;所述壳体顶部均匀设有一组一号通道,所述一号通道与一号腔室内部相通;所述壳体顶部与一号通道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出风槽,所述一号通道通过均匀设置的一号孔与出风槽相通,所述一号通道底部伸入壳体内部,且一号通道底部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出风槽侧壁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出风槽侧壁转动连接,且散热片端部受到出风槽侧壁所设置的卡块的固定,所述卡块为橡胶材质。
工作时,在功分器的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使得散热片在出风槽上受到卡块的固定,从而使得出风槽保持关闭状态,此时散热器与功分器保持分离状态,且壳体底部的安装孔保持封闭状态,因此被收拢到出风槽中的散热片不会对功分器运输和存放造成不便;当功分器投入使用时,将信号输入端与输入接口相连,并将输出接口与多台不同的接受设备相连,从而将一路输入的信号能量分成多路相等或不相等的信号能量输出;在炎热天气工作中,功分器内部的工作电路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而壳体保持封闭时热量难以散失,持续的高温容易造成工作电路元件的老化,降低功分器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工作电路中的元件因高温而损坏,导致电路发生短路,进而导致功分器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可调功分器为了实现不同功率的调节,因此相比于同一规格的普通功分器,其内部的电路元件更加复杂,在工作中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因此当可调功分器需要对输处的信号能量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时,为了保证可调功分器内部的相关电路元件正常工作,打开安装孔,并将散热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底部,此时一号管端部伸入一号腔室中;随后使散热片的端部脱离卡块,并启动散热器内部的风扇,使得外界空气在风扇作用下通过进风槽流入散热器内部,随后持续增加的空气通过一号管流入一号腔室中,并在一号腔室中急剧流动形成冷却气流;随后冷却气流流入一号通道中并从一号孔流出,流出的冷却气流冲击散热片并使得散热片的摆动幅度增大,最后冷却气流流入外界;在此过程中,壳体内部所产生的热量通过一号腔室和一号通道侧壁传递到流动的冷却气流中,而冷却气流在流出出风槽的同时将热量带向外界,从而使得壳体内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流动的冷却气流不与壳体内部的电路元件直接接触,避免冷却气流中含有的灰尘附着在电路元件上并导致电路元件发生故障;并且因为一号通道底部伸入壳体内部,因此一号通道与壳体内部的接触面积较大,而壳体内部热空气上升使得壳体内部的热量集中到壳体内部靠近顶部的部位,因此位于壳体内部靠近顶部部位的一号通道充分吸收壳体内部所产生的热量,使得壳体内部的温度进一步得到控制;而壳体顶部的散热片在流动的气流冲击下向上转动,使得散热片充分与外界环境接触,从而进一步将壳体的热量导向外界,保证功分器在对输出的信号能量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时,功分器内部的相关电路元件的温度在冷却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功分器对功率大小的调节能够正常进行。
优选的,所述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位于壳体侧壁的部位设有冷却套,所述冷却套为铜铝合金材质,且冷却套位于一号腔室内部;所述冷却套的内径大于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相对应部位的外径。
工作时,因为接口的连接处往往因为电阻较大而导致产生的热量较大,为了避免接口处的热量积累过多从而导致接口处出现故障;因此使得功分器上的接口,包括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接口上位于壳体侧壁中的部位位于一号腔室中,因为一号腔室中充满了流动的冷却气流,因此接口位于一号腔室中的部位充分受到冷却气流的冲击作用,并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气流中,使得位于一号腔室中的接口部位温度下降;而接口往往采用导热较好的金属材质,因此在温差作用下,接口上与外界设备相结合部位所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到位于一号腔室中的部位,使得接口整体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功分器的正常工作;另外,因为接口上的冷却套内径较大,因此流动的冷却气流在受到接口外表面的阻碍作用后,会有一部分沿着接口外表面流入冷却套内表面与接口外表面之间的间隙,气流沿着冷却套与接口之间的间隙流动,气流在冷却套中沿着弧线流动,因此冷却气流与接口接触时间增长并且与接口接触得更加充分,使得接口的热量被加速导入冷却气流中。
优选的,所述冷却套内表面上靠近端部部位的直径大于靠近中间部位的直径;所述冷却套上均匀设有一号槽,所述一号槽与一号腔室内部相通。
工作时,因为冷却套内表面上靠近端部部位的直径大于靠近中间部位的直径,因此冷却套内表面为弧形,当流动的冷却气流冲击冷却套并沿着一号槽流入冷却套内部时,冷却套内表面与冷却套和接口之间间隙的空气的接触面增大;并且在一号槽作用下大量流入冷却套中的空气使得冷却套与接口之间的气流增加,从而使得冷却套与接口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一方面减少了冷却套对接口外表面的磨损;另一方面,使得冷却套相对于接口的振动加剧,因此冷却套与接口之间间隙的空气在反复受压作用下振动加剧,接口外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加快,使得接口的热量被进一步导入流动的冷却气流中,使得接口的温度进一步得到控制。
优选的,所述冷却套外表面均匀设有一组驱动板,所述一号槽位于驱动板之间的间隙部位,且驱动板的个数为奇数。
工作时,当流动的气流冲击驱动板时,驱动板受到冲击作用并带动冷却套转动;又因为驱动板的个数为奇数,因此冷却套上没有相对于冷却套中心轴对称的一对驱动板,使得冷却套在相对与中心轴对称方向上所受到的冲击力大小不均,保证了冷却套能够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持续保持转动;转动的冷却套使得冷却套与接口之间间隙的空气加速转动,从而使得接口上的热量充分传递到空气中;并且因为一号槽位于驱动板之间的间隙,因此当冷却气流上移时,冷却气流在驱动板的引导作用下充分流入冷却套中,使得冷却套与接口之间间隙的气压进一步增大,并且随着冷却套的转动,使得冷却套与接口之间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接口受到的冷却作用更加充分。
优选的,所述一号通道的底部为弹性材质,所述散热片下表面设有弹性绳,所述弹性绳穿过一号孔与所述一号通道底部上表面相连;所述弹性绳上位于一号孔下方的部位设有一号板,所述一号板为弹性板。
工作时,当冷却气流通过一号孔冲击散热片并使得散热片端部向上转动时,弹性绳受压伸长并使得一号通道底部变形,当弹性绳伸长使得弹性绳上的一号板与一号孔接触时,此时一号孔受到堵塞,散热片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弱,并在弹性绳的作用下复位;并且随着一号孔受到堵塞,流入一号通道中的气流积累,使得一号通道内部气压增大,而一号通道底部受压并加速恢复,进一步带动弹性绳拉动散热片复位,同时一号板在气压作用下与一号孔结合得更加紧密;随着一号通道底部在气压作用下变形恢复,一号板受拉克服气压作用并脱离一号孔,此时一号通道中的空气加速从一号孔中喷出,使得散热片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再次向上转动;如此重复上述过程,使得散热片重复受到气流冲击作用并反复转动,使得散热片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剧,并充分将壳体传递到散热片的热量传递到外界,使得壳体的热量得到有效控制。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上设有一组散热槽,且所述散热槽均匀分布在散热片下表面与一号孔相对应的部位。
工作时,当气流冲击散热片上的散热槽时,气流经过散热槽表面受到阻碍作用连续变化,使得散热片在连续变化的冲击作用下剧烈振动,从而使得散热片进一步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空气中;并且散热槽位于散热片下表面,当功分器未工作后工作产生热量较少,不需要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时,散热片位于出风槽中,此时散热槽位于散热片和出风槽之间间隙中,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附着在散热槽上,并积累在散热槽中难以清除,影响了功分器的清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通过设置散热器、进风槽、一号腔室、一号管和出风槽,再通过启动散热器内部的风扇,使得外界空气在风扇作用下通过进风槽流入散热器内部,并通过一号管流入一号腔室中,流入的冷却气流在冲击散热片后流入外界中;在此过程中,使得壳体内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功分器在对输出的信号能量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时,功分器内部的相关电路元件的温度在冷却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功分器对输出信号能量的功率调节能够正常进行。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通过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位于壳体侧壁的部位设有冷却套,使得接口位于一号腔室中的部位充分受到冷却气流的冲击作用,并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气流中,使得位于一号腔室中的接口部位温度下降;再使得气流在冷却套与接口之间的间隙沿着弧线流动,因此冷却气流与接口接触时间增长并且与接口接触得更加充分,使得接口的热量被加速导入冷却气流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壳体1、上壳体11、下壳体12、一号腔室13、安装孔131、一号通道14、一号孔141、出风槽15、散热片16、卡块161、弹性绳162、一号板163、散热槽164、接口2、输入接口21、输出接口22、冷却套23、一号槽231、驱动板232、散热器3、进风槽31、一号管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包括壳体1、接口2和散热器3,所述壳体1通过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拼接而成,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接口2包括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所述壳体1一侧安装有输入接口21,所述输入接口21的数量为一;所述壳体1另一侧均匀安装有一组输出接口22;且所述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均与壳体1内部的工作电路相连,所述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外表面位于壳体1外侧的部位均匀设有螺纹;所述壳体1底部安装有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散热器3内部设有风扇,所述散热器3外表面均匀设有进风槽31;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一号腔室13,所述散热器3顶部与一号腔室13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有一组一号管32,所述一号管32顶部穿过壳体1底部所设置的安装孔131并与一号腔室13内部相通;所述壳体1顶部均匀设有一组一号通道14,所述一号通道14与一号腔室13内部相通;所述壳体1顶部与一号通道14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有出风槽15,所述一号通道14通过均匀设置的一号孔141与出风槽15相通,所述一号通道14底部伸入壳体1内部,且一号通道14底部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出风槽15侧壁设有散热片16,所述散热片16与出风槽15侧壁转动连接,且散热片16端部受到出风槽15侧壁所设置的卡块161的固定,所述卡块161为橡胶材质。
工作时,在功分器的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使得散热片16在出风槽15上受到卡块161的固定,从而使得出风槽15保持关闭状态,此时散热器3与功分器保持分离状态,且壳体1底部的安装孔131保持封闭状态,因此被收拢到出风槽15中的散热片16不会对功分器运输和存放造成不便;当功分器投入使用时,将信号输入端与输入接口21相连,并将输出接口22与多台不同的接受设备相连,从而将一路输入的信号能量分成多路相等或不相等的信号能量输出;在炎热天气工作中,功分器内部的工作电路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而壳体1保持封闭时热量难以散失,持续的高温容易造成工作电路元件的老化,降低功分器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工作电路中的元件因高温而损坏,导致电路发生短路,进而导致功分器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可调功分器为了实现不同功率的调节,因此相比于同一规格的普通功分器,其内部的电路元件更加复杂,在工作中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因此当可调功分器需要对输处的信号能量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时,为了保证可调功分器内部的相关电路元件正常工作,打开安装孔131,并将散热器3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1底部,此时一号管32端部伸入一号腔室13中;随后使散热片16的端部脱离卡块161,并启动散热器3内部的风扇,使得外界空气在风扇作用下通过进风槽31流入散热器3内部,随后持续增加的空气通过一号管32流入一号腔室13中,并在一号腔室13中急剧流动形成冷却气流;随后冷却气流流入一号通道14中并从一号孔141流出,流出的冷却气流冲击散热片16并使得散热片16的摆动幅度增大,最后冷却气流流入外界;在此过程中,壳体1内部所产生的热量通过一号腔室13和一号通道14侧壁传递到流动的冷却气流中,而冷却气流在流出出风槽15的同时将热量带向外界,从而使得壳体1内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流动的冷却气流不与壳体1内部的电路元件直接接触,避免冷却气流中含有的灰尘附着在电路元件上并导致电路元件发生故障;并且因为一号通道14底部伸入壳体1内部,因此一号通道14与壳体1内部的接触面积较大,而壳体1内部热空气上升使得壳体1内部的热量集中到壳体1内部靠近顶部的部位,因此位于壳体1内部靠近顶部部位的一号通道14充分吸收壳体1内部所产生的热量,使得壳体1内部的温度进一步得到控制;而壳体1顶部的散热片16在流动的气流冲击下向上转动,使得散热片16充分与外界环境接触,从而进一步将壳体1的热量导向外界,保证功分器在对输出的信号能量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时,功分器内部的相关电路元件的温度在冷却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功分器对功率大小的调节能够正常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位于壳体1侧壁的部位设有冷却套23,所述冷却套23为铜铝合金材质,且冷却套23位于一号腔室13内部;所述冷却套23的内径大于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相对应部位的外径。
工作时,因为接口2的连接处往往因为电阻较大而导致产生的热量较大,为了避免接口2处的热量积累过多从而导致接口2处出现故障;因此使得功分器上的接口2,包括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接口2上位于壳体1侧壁中的部位位于一号腔室13中,因为一号腔室13中充满了流动的冷却气流,因此接口2位于一号腔室13中的部位充分受到冷却气流的冲击作用,并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气流中,使得位于一号腔室13中的接口2部位温度下降;而接口2往往采用导热较好的金属材质,因此在温差作用下,接口2上与外界设备相结合部位所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到位于一号腔室13中的部位,使得接口2整体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功分器的正常工作;另外,因为接口2上的冷却套23内径较大,因此流动的冷却气流在受到接口2外表面的阻碍作用后,会有一部分沿着接口2外表面流入冷却套23内表面与接口2外表面之间的间隙,气流沿着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的间隙流动,因此冷却气流与接口2接触时间增长并且与接口2接触得更加充分,使得接口2的热量被加速导入冷却气流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套23内表面上靠近端部部位的直径小于靠近中间部位的直径;所述冷却套23上均匀设有一号槽231,所述一号槽231与一号腔室13内部相通。
工作时,因为冷却套23内表面上靠近端部部位的直径小于靠近中间部位的直径,因此冷却套23内表面为弧形,当流动的冷却气流冲击冷却套23并沿着一号槽231流入冷却套23内部时,冷却套23内表面与冷却套23和接口2之间间隙的空气的接触面增大;并且在一号槽231作用下大量流入冷却套23中的空气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的气流增加,从而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小,一方面减少了冷却套23对接口2外表面的磨损;另一方面,使得冷却套23相对于接口2的振动加剧,因此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间隙的空气在反复受压作用下振动加剧,接口2外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加快,使得接口2的热量被进一步导入流动的冷却气流中,使得接口2的温度进一步得到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套23外表面均匀设有一组驱动板232,所述一号槽231位于驱动板232之间的间隙部位,且驱动板232的个数为奇数。
工作时,当流动的气流冲击驱动板232时,驱动板232受到冲击作用并带动冷却套23转动;又因为驱动板232的个数为奇数,因此冷却套23上没有相对于冷却套23中心轴对称的一对驱动板232,使得冷却套23在相对与中心轴对称方向上所受到的冲击力大小不均,保证了冷却套23能够在气流的冲击作用下持续保持转动;转动的冷却套23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间隙的空气加速转动,从而使得接口2上的热量充分传递到空气中;并且因为一号槽231位于驱动板232之间的间隙,因此当冷却气流上移时,冷却气流在驱动板232的引导作用下充分流入冷却套23中,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间隙的气压进一步增大,并且随着冷却套23的转动,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接口2受到的冷却作用更加充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号通道14的底部为弹性材质,所述散热片16下表面设有弹性绳162,所述弹性绳162穿过一号孔141并与所述一号通道14底部上表面相连;所述弹性绳162上位于一号孔141下方的部位设有一号板163,所述一号板163为弹性板。
工作时,冷却气流通过一号孔141冲击散热片16,并使得散热片16端部向上转动,此时弹性绳162受拉伸长并使得一号通道14底部受拉变形,当弹性绳162伸长使得弹性绳162上的一号板163与一号孔141接触时,此时一号孔141受到堵塞,散热片16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弱,并在弹性绳162的作用下复位;并且随着一号孔141受到堵塞,流入一号通道14中的气流积累,使得一号通道14内部气压增大,而一号通道14底部受压并加速恢复,进一步带动弹性绳162拉动散热片16复位,同时一号板163在气压作用下与一号孔141结合得更加紧密;随着一号通道14底部在气压作用下变形恢复,一号板163受拉克服气压作用并脱离一号孔141,此时一号通道14中的空气加速从一号孔141中喷出,使得散热片16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再次向上转动;如此重复上述过程,使得散热片16重复受到气流冲击作用并反复转动,使得散热片16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剧,并充分将壳体1传递到散热片16的热量传递到外界,使得壳体1的热量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片16上设有一组散热槽164,且所述散热槽164均匀分布在散热片16下表面与一号孔141相对应的部位。
工作时,当气流冲击散热片16上的散热槽164时,气流经过散热槽164表面受到阻碍作用连续变化,使得散热片16在连续变化的冲击作用下剧烈振动,从而使得散热片16进一步将热量传递到外界空气中;并且散热槽164位于散热片16下表面,当功分器未工作后工作产生热量较少,不需要通过散热器3进行散热时,散热片16位于出风槽15中,此时散热槽164位于散热片16和出风槽15之间间隙中,避免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附着在散热槽164上,并积累在散热槽164中难以清除,影响了功分器的清洁。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在功分器的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使得散热片16在出风槽15上受到卡块161的固定,从而使得出风槽15保持关闭状态,此时散热器3与功分器保持分离状态,且壳体1底部的安装孔131保持封闭状态,因此被收拢到出风槽15中的散热片16不会对功分器运输和存放造成不便;当功分器投入使用时,将信号输入端与输入接口21相连,并将输出接口22与多台不同的接受设备相连,从而将一路输入的信号能量分成多路相等或不相等的信号能量输出;在炎热天气工作中,功分器内部的工作电路在运行过程中释放大量热量,而壳体1保持封闭时热量难以散失,持续的高温容易造成工作电路元件的老化,降低功分器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工作电路中的元件因高温而损坏,导致电路发生短路,进而导致功分器无法正常工作;并且可调功分器为了实现不同功率的调节,因此相比于同一规格的普通功分器,其内部的电路元件更加复杂,在工作中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因此当可调功分器需要对输处的信号能量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时,为了保证可调功分器内部的相关电路元件正常工作,打开安装孔131,并将散热器3通过螺栓安装在壳体1底部,此时一号管32端部伸入一号腔室13中;随后使散热片16的端部脱离卡块161,并启动散热器3内部的风扇,使得外界空气在风扇作用下通过进风槽31流入散热器3内部,随后持续增加的空气通过一号管32流入一号腔室13中,并在一号腔室13中急剧流动形成冷却气流;随后冷却气流流入一号通道14中并从一号孔141流出,流出的冷却气流冲击散热片16并使得散热片16的摆动幅度增大,最后冷却气流流入外界;在此过程中,壳体1内部所产生的热量通过一号腔室13和一号通道14侧壁传递到流动的冷却气流中,而冷却气流在流出出风槽15的同时将热量带向外界,从而使得壳体1内部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流动的冷却气流不与壳体1内部的电路元件直接接触,避免冷却气流中含有的灰尘附着在电路元件上并导致电路元件发生故障;并且因为一号通道14底部伸入壳体1内部,因此一号通道14与壳体1内部的接触面积较大,而壳体1内部热空气上升使得壳体1内部的热量集中到壳体1内部靠近顶部的部位,因此位于壳体1内部靠近顶部部位的一号通道14充分吸收壳体1内部所产生的热量,使得壳体1内部的温度进一步得到控制;而壳体1顶部的散热片16在流动的气流冲击下向上转动,使得散热片16充分与外界环境接触,从而进一步将壳体1的热量导向外界,保证功分器在对输出的信号能量的功率大小进行调节时,功分器内部的相关电路元件的温度在冷却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功分器对功率大小的调节能够正常进行;因为接口2的连接处往往因为电阻较大而导致产生的热量较大,为了避免接口2处的热量积累过多从而导致接口2处出现故障;因此使得功分器上的接口2,包括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接口2上位于壳体1侧壁中的部位位于一号腔室13中,因为一号腔室13中充满了流动的冷却气流,因此接口2位于一号腔室13中的部位充分受到冷却气流的冲击作用,并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气流中,使得位于一号腔室13中的接口2部位温度下降;而接口2往往采用导热较好的金属材质,因此在温差作用下,接口2上与外界设备相结合部位所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到位于一号腔室13中的部位,使得接口2整体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了功分器的正常工作;当流动的气流冲击驱动板232时,驱动板232受到冲击作用并带动冷却套23转动;转动的冷却套23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间隙的空气加速转动,从而使得接口2上的热量充分传递到空气中;并且因为一号槽231位于驱动板232之间的间隙,因此当冷却气流上移时,冷却气流在驱动板232的引导作用下充分流入冷却套23中,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间隙的气压进一步增大,并且随着冷却套23的转动,使得冷却套23与接口2之间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得接口2受到的冷却作用更加充分;冷却气流通过一号孔141冲击散热片16,并使得散热片16端部向上转动,此时弹性绳162受拉伸长并使得一号通道14底部受拉变形,当弹性绳162伸长使得弹性绳162上的一号板163与一号孔141接触时,此时一号孔141受到堵塞,散热片16受到的冲击作用减弱,并在弹性绳162的作用下复位;并且随着一号孔141受到堵塞,流入一号通道14中的气流积累,使得一号通道14内部气压增大,而一号通道14底部受压并加速恢复,进一步带动弹性绳162拉动散热片16复位,同时一号板163在气压作用下与一号孔141结合得更加紧密;随着一号通道14底部在气压作用下变形恢复,一号板163受拉克服气压作用并脱离一号孔141,此时一号通道14中的空气加速从一号孔141中喷出,使得散热片16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再次向上转动;如此重复上述过程,使得散热片16重复受到气流冲击作用并反复转动,使得散热片16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剧,并充分将壳体1传递到散热片16的热量传递到外界,使得壳体1的热量得到有效控制。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可调功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接口(2)和散热器(3),所述壳体(1)通过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拼接而成,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接口(2)包括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所述壳体(1)一侧安装有输入接口(21),所述输入接口(21)的数量为一;所述壳体(1)另一侧均匀安装有一组输出接口(22);且所述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均与壳体(1)内部的工作电路相连,所述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外表面位于壳体(1)外侧的部位均匀设有螺纹;所述壳体(1)底部安装有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与壳体(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散热器(3)内部设有风扇,所述散热器(3)外表面均匀设有进风槽(31);所述壳体(1)侧壁设有一号腔室(13),所述散热器(3)顶部与一号腔室(13)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有一组一号管(32),所述一号管(32)顶部穿过壳体(1)底部所设置的安装孔(131)并与一号腔室(13)内部相通;所述壳体(1)顶部均匀设有一组一号通道(14),所述一号通道(14)与一号腔室(13)内部相通;所述壳体(1)顶部与一号通道(14)相对应的部位均匀设有出风槽(15),所述一号通道(14)通过均匀设置的一号孔(141)与出风槽(15)相通,所述一号通道(14)底部伸入壳体(1)内部,且一号通道(14)底部为向下弯曲的弧形;所述出风槽(15)侧壁设有散热片(16),所述散热片(16)与出风槽(15)侧壁转动连接,且散热片(16)端部受到出风槽(15)侧壁所设置的卡块(161)的固定,所述卡块(161)为橡胶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位于壳体(1)侧壁的部位设有冷却套(23),所述冷却套(23)为铜铝合金材质,且冷却套(23)位于一号腔室(13)内部;所述冷却套(23)的内径均大于输入接口(21)和输出接口(22)相对应部位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23)内表面靠近端部部位的直径小于靠近中间部位的直径;所述冷却套(23)上均匀设有一号槽(231),所述一号槽(231)与一号腔室(13)内部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23)外表面均匀设有一组驱动板(232),所述一号槽(231)位于驱动板(232)之间的间隙部位,且驱动板(232)的个数为奇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通道(14)的底部为弹性材质,所述散热片(16)下表面设有弹性绳(162),所述弹性绳(162)穿过一号孔(141)并与所述一号通道(14)底部上表面相连;所述弹性绳(162)上位于一号孔(141)下方的部位设有一号板(163),所述一号板(163)为弹性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功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6)上设有一组散热槽(164),且所述散热槽(164)均匀分布在散热片(16)下表面与一号孔(141)相对应的部位。
CN202111477381.9A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可调功分器 Active CN113889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381.9A CN11388973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可调功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7381.9A CN11388973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可调功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9734A CN113889734A (zh) 2022-01-04
CN113889734B true CN113889734B (zh) 2022-02-08

Family

ID=7901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7381.9A Active CN113889734B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可调功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973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4624B1 (en) * 2003-05-05 2004-04-20 Douglas A. Dodson Housing with directed-flow cooling for computer
CN103596408A (zh) * 2013-10-17 2014-02-19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速调管的微波前级系统
CN207834210U (zh) * 2018-02-01 2018-09-07 浙江昆二晶整流器有限公司 风冷式三相固态继电器
CN209861243U (zh) * 2018-11-16 2019-12-27 四川深北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散热电路板
CN113395848A (zh) * 2021-01-21 2021-09-1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终端控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24805B (zh) * 2008-10-15 2014-01-21 Micro Star Int Co Ltd Venting device
JP6311664B2 (ja) * 2015-06-30 2018-04-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ヒートシンクを備える回路基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4624B1 (en) * 2003-05-05 2004-04-20 Douglas A. Dodson Housing with directed-flow cooling for computer
CN103596408A (zh) * 2013-10-17 2014-02-19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速调管的微波前级系统
CN207834210U (zh) * 2018-02-01 2018-09-07 浙江昆二晶整流器有限公司 风冷式三相固态继电器
CN209861243U (zh) * 2018-11-16 2019-12-27 四川深北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散热电路板
CN113395848A (zh) * 2021-01-21 2021-09-1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终端控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9734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19664U (zh) 一种新型配电柜
CN113889734B (zh) 一种可调功分器
CN111817157A (zh) 一种电力开关柜
CN107731765B (zh) 一种一体化液冷散热器
CN215302977U (zh) 3d打印机出料制冷结构
JP2000180090A (ja) 建設機械の熱交換器
KR100430282B1 (ko) 알루미늄 열교환기의 냉매 분산기구
CN218830772U (zh) 一种可精确控温的柔性电路板装置
CN216016385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空气绝缘型母线槽
CN110740410A (zh) 一种后置式扬声器系统
CN218825447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芯片的水冷散热系统
CN216518639U (zh)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罗茨风机
CN216289632U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具有自主排热结构的控制柜
CN216391287U (zh) 一种传输信号稳定性强的交换机
CN216700692U (zh) 一种具有发散结构的散热器
CN219577742U (zh) 一种带有散热系统的通信机柜
CN218006825U (zh) 一种散热交换机
CN220326127U (zh) 一种方便温度调节的led显示屏
CN116632698B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液冷式防火电力柜
CN216079721U (zh) 一种带散热功能的照明器件及照明系统
CN219759571U (zh) 一种芯片封装基板和芯片封装结构
CN220233170U (zh) 一种芯片散热冷板
CN218283093U (zh) 清洁装置
CN217641303U (zh) 液冷散热系统
CN214557272U (zh) 一种压铸岛的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