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3681A -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3681A
CN113883681A CN202111143139.8A CN202111143139A CN113883681A CN 113883681 A CN113883681 A CN 113883681A CN 202111143139 A CN202111143139 A CN 202111143139A CN 113883681 A CN113883681 A CN 113883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pressure
suction pressure
suction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31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召勇
王海胜
张铭
褚中良
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31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36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3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3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多个吸气压力开关,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多个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基于所述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通过采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制冷系统可以在运行制冷模式时基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所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方便地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精度较高,控制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具体地涉及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也称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第二换热器(也称为“蒸发器”)四种基本部件。这四种基本部件通过管路依次相接,以形成允许制冷剂(例如R32、R410A等)在其循环流动的制冷回路。现有的制冷系统可配置成制冷、制热或者二者混合的功能。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首先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压缩作用将其转化成高温高压的蒸气。第一换热器利用环境介质(例如空气、水、盐水等)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蒸气冷却、冷凝成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因此在制冷模式下第一换热器充当冷凝器。节流机构通过膨胀降压使制冷剂转化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液体。节流后的制冷剂液体在第二换热器内蒸发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同时吸收被冷却介质(例如空气、水、盐水等)的热量,使被冷却介质的温度下降,实现制冷的目的。因此,在制冷模式下,第二换热器充当蒸发器。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然后又被压缩机吸入和压缩,从而开始新的制冷循环。在制热模式下,制冷剂的流向刚好相反,并且第一换热器充当蒸发器,而第二换热器充当冷凝器,高温高压蒸气与被加热介质(例如空气、水、盐水等)进行热交换,实现制热的目的。
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压缩机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衡量压缩机运行状态的参数包括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吸气压力、和吸气温度等。其中,排气温度一般通过布置在排气管上的排气温度传感器测得,吸气温度一般通过布置在吸气管上的吸气温度传感器测得。然而,由于温度的变化存在滞后性,因此排气温度和吸气温度无法真正反映制冷系统中压力的变化。相应地,排气压力和吸气压力具有比较优势。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排气管和吸气管上通过布置压力传感器来检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吸气压力。但是,压力传感器的成本相对较高,使得制冷系统的整体成本增加,用户的购买成本和维修成本也相应增加。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控制压缩机运行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多个吸气压力开关,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
基于所述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
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制冷系统中包括压缩机。在压缩机的吸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多个吸气压力开关。由于每个压力开关的成本远低于压力传感器的成本,因此即使采用多个吸气压力开关也可以显著降低控制压缩机运行的成本。在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首先获取多个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接着基于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然后基于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基于吸气压力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提高控制的精度,而且该控制方法相对简单,也能够相应地降低控制的成本。另外,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较高,对制冷系统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在制冷模式下,通过基于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可以提高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吸气压力开关包括对应第一吸气压力的第一吸气压力开关和对应第二吸气压力的第二吸气压力开关;并且
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包括第一吸气压力区间、第二吸气压力区间、和第三吸气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吸气压力,
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吸气压力,
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吸气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一吸气压力,
所述第三吸气压力区间为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压力。通过上述的设置,不仅能够满足控制压缩机运行的要求,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控制部件,简化控制程序,降低控制成本。
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区间时,保持所述压缩机的当前的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三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通过上述的配置,可以方便地将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控制在预定的压力区间内(即第二吸气压力区间),以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吸气管之间设有具有卸载电磁阀的旁通管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三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闭合;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区间和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断开。当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第三吸气压力区间时,说明此时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过低,控制布置在排气管和吸气管之间的旁通管路中的卸载电磁阀闭合,可以快速升高吸气压力,以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控制压缩机运行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多个吸气压力开关,并且所述制冷系统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通过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制冷系统可以在运行制冷模式时基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所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方便地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精度较高,控制成本较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控制压缩机运行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排气压力的多个排气压力开关,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排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
基于所述排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
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制冷系统中包括压缩机。在压缩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排气压力的多个排气压力开关。由于每个压力开关的成本远低于压力传感器的成本,因此即使采用多个排气压力开关也可以显著降低控制压缩机运行的成本。在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当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首先获取多个排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接着基于排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然后基于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基于排气压力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提高控制的精度,而且该控制方法相对简单,也能够相应地降低控制的成本。另外,当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较高,对制冷系统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在制热模式下,通过基于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来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还可以提高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排气压力开关包括对应第一排气压力的第一排气压力开关和对应第二排气压力的第二排气压力开关;并且
所述预设排气压力区间包括第一排气压力区间、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和第三排气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排气压力,
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排气压力,
所述第二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排气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一排气压力,
所述第三排气压力区间为小于所述第二排气压力。通过上述的设置,不仅能够满足控制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要求,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控制部件,简化控制程序,降低控制成本。
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二排气压力区间时,保持所述压缩机的当前的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三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通过上述的配置,可以方便地将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控制在预定的压力区间内(即第二排气压力区间),以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吸气管之间设有具有卸载电磁阀的旁通管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闭合;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和所述第三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断开。当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第一排气压力区间时,通过控制布置在排气管和吸气管之间的旁通管路中的卸载电磁阀闭合,可以快速降低排气压力,以保证制冷系统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控制压缩机运行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对应不同排气压力值的多个排气压力开关,并且所述制冷系统采用根据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通过采用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制冷系统可以在运行制热模式时基于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所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方便地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控制精度较高,控制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制冷系统;10、室外单元;11、压缩机;111、排气口;112、吸气口;12、油分离器;121、回油毛细管;13、四通阀;14、室外换热器;15、室外电子膨胀阀;16、气液分离器;171、液管截止阀;172;气管截止阀;18、排气压力开关;18a、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b、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9、吸气压力开关;19a、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b、第二吸气压力开关;20、室内单元;20a、第一室内单元;20b、第二室内单元;21、室内换热器;22、室内风机;23、室内电子膨胀阀;30、冷媒管路;31、排气管;32、液体管;33、气体管;34、吸气管;35、旁通管路;351、卸载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控制压缩机运行的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该制冷系统1包括压缩机11,在压缩机11的吸气管34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多个吸气压力开关19,并且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该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步骤S1);
基于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步骤S2);
基于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步骤S3)。
图1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实施例的系统配置图。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制冷系统1为多联式热泵机组。替代地,该制冷系统1也设置为单冷空调或者其它合适的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1包括室外单元10(其一般被布置在室外环境中)和2个并联的室内单元20(其一般被布置在室内或房间内)。其中,并联的室内单元20包括第一室内单元20a和第二室内单元20b。替代地,该制冷系统1可以具有1个、3个或者其它合适数量的室内单元20。根据实际需要,每个室内单元20的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室外单元10主要包括压缩机11、油分离器12、四通阀13、室外换热器14、室外电子膨胀阀15、和气液分离器16等部件。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每个室内单元20主要包括室内换热器21和室内电子膨胀阀23等部件。室外单元10和室内单元20通过冷媒管路30互联成允许冷媒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回路。具体地,压缩机11具有排气口111和吸气口112。压缩机11的排气口111通过排气管31连接到油分离器12的进气口。油分离器12的出气口通过冷媒管路30连接到四通阀13的D接口。油分离器12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路与回油毛细管121相连,继而连接到压缩机11的吸气口112,以便及时向压缩机11输送润滑油。四通阀13的C接口连接到室外换热器14的输入端。室外换热器14的输出端通过液体管32依次与室外电子膨胀阀15、室内电子膨胀阀23和室内换热器21相连。室内换热器21通过气体管33连接到四通阀13的E接口上。四通阀13的S接口与气液分离器16的进气口相连。气液分离器16的出气口通过吸气管34与压缩机11的吸气口112相连,从而互联形成制冷循环回路,并且借助四通阀13可实现制冷系统1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继续参见图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压缩机11为一台螺杆式压缩机。替代地,压缩机11也可为离心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或者其它合适的压缩机。进一步地,压缩机11也可配置成并联的两台或者多台压缩机。根据实际需要,每台压缩机11配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继续参见图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4为翅片盘管式换热器。替代地,室外换热器14也可为板式换热器或者其它合适的换热器。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靠近室外换热器14的位置还设有室外风机(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室外换热器14的换热效率。
继续参见图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室外电子膨胀阀15和室内电子膨胀阀23之间的液体管32上设有液管截止阀171,并且在四通阀13的E接口和室内换热器21之间的气体管33上还设有气管截止阀172。液管截止阀171和气管截止阀172配置成常开,并且在拆装、检修等情况下可闭合,以便将制冷回路中的冷媒暂时储存在室外侧。
继续参见图1,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21为翅片盘管式换热器。替代地,室内换热器21也可为板式换热器或者其它合适的换热器。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靠近室内换热器21的位置还设有室内风机22,以提高室内换热器21的换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压缩机11的排气管31上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2个排气压力开关18,即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每个排气压力开关18通过管路连接到排气管31上。每个排气压力开关18与制冷系统1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形成通讯连接,使得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每个排气压力开关18通断时产生的高频信号。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均为常开型压力开关。替代地,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也可设置成常闭型压力开关。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对应第一排气压力,并且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对应第二排气压力。其中,第一排气压力大于第二排气压力。需要指出的是,每个排气压力开关18只起到检测排气压力的作用,而不具有控制排气管31通断的作用。当排气管31中的压力达到第一排气压力时,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都闭合,因此产生两个闭合信号。当排气管31中的压力达到小于第一排气压力的第二排气压力时,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闭合,但是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保持断开,因此产生一个闭合信号和一个断开信号。当排气管31中的压力小于第二排气压力时,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都断开,因此产生两个断开信号。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排气压力为2.8Mpa(兆帕),第二排气压力为2.4Mpa。相应地,预设排气压力区间包括第一排气压力区间、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和第三排气压力区间。第一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一排气压力,第二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二排气压力且小于第一排气压力,第三排气压力区间为小于第二排气压力。即,第一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2.8Mpa,第二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2.4Mpa且小于2.8Mpa,第三排气压力区间为小于2.4Mpa。替代地,第一排气压力也可设置成比2.8Mpa大或小的其它合适的压力值。进一步地,第二排气压力也可设置成2.4Mpa大或小的其它合适的压力值。更进一步地,排气压力开关18的数量也可设置成3个、4个或者其它合适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当排气压力开关18的数量、每个排气压力开关18对应的排气压力值调整后,对应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也将相应地调整。通过在排气管31上设置多个排气压力开关18,不仅可以实现基于排气压力控制压缩机11运行频率的目的,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本发明制冷系统1的制造成本和更换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压缩机11的吸气管34上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2个吸气压力开关19,即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每个吸气压力开关19通过管路连接到吸气管34上。每个吸气压力开关19与制冷系统1的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形成通讯连接,使得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地获取每个吸气压力开关19通断时产生的高频信号。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均为常开型压力开关。替代地,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也可设置成常闭型压力开关。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对应第一吸气压力,并且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对应第二吸气压力。其中,第一吸气压力大于第二吸气压力。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吸气压力开关19只起到检测吸气压力的作用,而不具有控制吸气管34通断的作用。当吸气管34中的压力达到第一吸气压力时,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都闭合,因此产生两个闭合信号。当吸气管34中的压力达到小于第一吸气压力的第二吸气压力时,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闭合,但是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保持断开,因此产生一个闭合信号和一个断开信号。当吸气管34中的压力小于第二吸气压力时,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都断开,因此产生两个断开信号。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吸气压力为0.8Mpa(兆帕),第二吸气压力为0.6Mpa。相应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包括第一吸气压力区间、第二吸气压力区间、和第三吸气压力区间。第一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一吸气压力,第二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第二吸气压力且小于第一吸气压力,第三吸气压力区间为小于第二吸气压力。即,第一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0.8Mpa,第二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0.6Mpa且小于0.8Mpa,第三吸气压力区间为小于0.6Mpa。替代地,第一吸气压力也可设置成比0.8Mpa大或小的其它合适的压力值。进一步地,第二吸气压力也可设置成0.6Mpa大或小的其它合适的压力值。更进一步地,吸气压力开关19的数量也可设置成3个、4个或者其它合适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当吸气压力开关19的数量、每个吸气压力开关19对应的吸气压力值调整后,对应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也将相应地调整。通过在吸气管34上设置多个吸气压力开关19,不仅可以实现基于吸气压力控制压缩机11运行频率的目的,而且可以显著降低本发明制冷系统1的制造成本和更换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本发明制冷系统1还可以设置成在排气管31和吸气管34的一个上设置多个压力开关,而在另一个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以丰富产品的类型。
如图1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在压缩机11的排气管31和吸气管34之间设有具有卸载电磁阀351的旁通管路35。具体地,旁通管路35具有连接到油分离器12的出气口和四通阀13的D接口之间的冷媒管路30的第一端,和连接到四通阀13的S接口和气液分离器16的进气口之间的冷媒管路30的第二端。通过设置旁通管路35,可以增加压缩机11的吸气量,降低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保证压缩机11正常运行。
下面基于上述的制冷系统1对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如图2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开始后,执行步骤S1,即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多个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接着,控制方法执行步骤S2,基于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然后,基于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步骤S3)。
图3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开始后,执行步骤S11,即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的通断信号。接着,执行步骤S21,基于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然后,执行步骤S31,判断吸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一吸气压力区间。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2,继续判断吸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二吸气压力区间。在执行步骤S32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说明此时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处于稳定运行区间,则保持当前的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步骤S322)。在步骤S3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3,在执行步骤S31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说明此时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较高,则执行步骤S311,即控制压缩机11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段为5s(秒)。替代地,第一预设时间段也可设置成比5s长或短的其它合适的时间。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降频速率为1Hz/s(赫兹每秒)。替代地,第一降频速率也可设置成比1Hz/s快或慢的其它合适的降频速率。接着,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312,重新获取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的通断信号。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的控制系统设置成可实时获取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的通断信号,以便提高控制的精度。替代地,制冷系统1的控制系统也可设置成间隔一定时间段(例如6s、8s等)后再获取通断信号。在步骤S312完成后,控制方法重复执行步骤S21,即基于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重新确定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3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3,在执行步骤S32后,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第三吸气压力区间,即此时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较小,因此执行步骤S321,控制压缩机11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升频速率升高预设运行频率。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升频速率为2Hz/s。替代地,第一升频速率也可设置成比2Hz/s快或慢的其它合适的升频速率。接着,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312,重新获取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的通断信号。步骤S312完成后,控制方法重复执行步骤S21,即基于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重新确定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3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图4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制冷系统1还包括具有卸载电磁阀351的旁通管路35。如图4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开始后,执行步骤S11,即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冷模式时,获取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的通断信号。接着,执行步骤S21,基于吸气压力开关19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然后,执行步骤S31,判断吸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一吸气压力区间。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32,继续判断吸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二吸气压力区间。当吸气压力落入第二吸气压力区间时,则保持当前的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步骤322)。当步骤S3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4,在执行步骤S31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11,控制压缩机11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在步骤S311完成后,执行步骤S312,即重新获取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的通断信号。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3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4,在执行步骤S32时,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压缩机11的吸气压力落入第三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323,控制卸载电磁阀351闭合,以快速提高吸气压力,保证制冷系统1的正常运行。接着,执行步骤S321,控制压缩机11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然后,重新获取第一吸气压力开关19a和第二吸气压力开关19b的通断信号(步骤S324)。步骤S324完成后,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325,即基于重新获取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当前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接着,执行步骤S326,判断当前的吸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二吸气压力区间。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控制卸载电磁阀351断开(步骤S327)。然后,执行步骤S328,保持当前的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在步骤S328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在执行步骤S326后,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321,即控制压缩机11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328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实施例中未提及的部分可与第一实施例配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开始后,执行步骤S4,即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多个排气压力开关18的通断信号。接着,控制方法执行步骤S5,基于排气压力开关18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然后,基于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步骤S6)。
图6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开始后,执行步骤S41,即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的通断信号。接着,执行步骤S51,基于排气压力开关18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然后,执行步骤S61,判断排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一排气压力区间。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62,继续判断排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在执行步骤S62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说明此时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处于稳定运行区间,则保持当前的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步骤S622)。在步骤S6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6,在执行步骤S61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说明此时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较高,则执行步骤S611,即控制压缩机11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段为8s(秒)。替代地,第一预设时间段也可设置成比8s长或短的其它合适的时间。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降频速率为2Hz/s(赫兹每秒)。替代地,第二降频速率也可设置成比2Hz/s快或慢的其它合适的降频速率。接着,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612,重新获取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的通断信号。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的控制系统设置成可实时获取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的通断信号,以便提高控制的精度。替代地,制冷系统1的控制系统也可设置成间隔一定时间段(例如6s、8s等)后再获取通断信号。在步骤S612完成后,控制方法重复执行步骤S51,即基于排气压力开关18的通断信号,重新确定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6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6,在执行步骤S62后,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说明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落入第三排气压力区间,即此时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较小,因此执行步骤S621,控制压缩机11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升频速率升高预设运行频率。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升频速率为1.5Hz/s。替代地,第二升频速率也可设置成比1.5Hz/s快或慢的其它合适的升频速率。接着,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612,重新获取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的通断信号。步骤S612完成后,控制方法重复执行步骤S51,即基于排气压力开关18的通断信号,重新确定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6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图7是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制冷系统1还包括具有卸载电磁阀351的旁通管路35。如图7所示,在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开始后,执行步骤S41,即当制冷系统1处于制热模式时,获取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的通断信号。接着,执行步骤S51,基于排气压力开关18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然后,执行步骤S61,判断排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一排气压力区间。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62,继续判断排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当排气压力落入第二排气压力区间时,则保持当前的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步骤622)。当步骤S6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7,在执行步骤S61时,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11,控制压缩机11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接着,执行步骤S612,即重新获取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的通断信号。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622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继续参见图7,在执行步骤S62时,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压缩机11的排气压力落入第三排气压力区间,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623,控制卸载电磁阀351闭合,以快速降低排气压力,保证制冷系统1的正常运行。接着,执行步骤S621,控制压缩机11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然后,重新获取第一排气压力开关18a和第二排气压力开关18b的通断信号(步骤S624)。步骤S624完成后,控制方法前进到步骤S625,即基于重新获取的通断信号,确定压缩机11当前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接着,执行步骤S626,判断当前的排气压力是否落入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控制卸载电磁阀351断开(步骤S627)。然后,执行步骤S628,保持当前的压缩机11的运行频率。在步骤S628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在执行步骤S626后,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621,即控制压缩机11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控制方法可重复上述的判断、执行、获取的步骤,直到步骤S628完成后,控制方法结束。
需要指出的是,第四实施例中未提及的部分可与第三实施例配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多个吸气压力开关,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
基于所述吸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的预设吸气压力区间;
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吸气压力开关包括对应第一吸气压力的第一吸气压力开关和对应第二吸气压力的第二吸气压力开关;并且
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包括第一吸气压力区间、第二吸气压力区间、和第三吸气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大于所述第二吸气压力,
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吸气压力,
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吸气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一吸气压力,
所述第三吸气压力区间为小于所述第二吸气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吸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区间时,保持当前的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三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一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吸气管之间设有具有卸载电磁阀的旁通管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三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闭合;
当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吸气压力区间和所述第二吸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断开。
5.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吸气压力的多个吸气压力开关,并且
所述制冷系统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6.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分别对应不同排气压力的多个排气压力开关,并且当所述制冷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排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
基于所述排气压力开关的通断信号,确定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的预设排气压力区间;
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排气压力开关包括对应第一排气压力的第一排气压力开关和对应第二排气压力的第二排气压力开关;并且
所述预设排气压力区间包括第一排气压力区间、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和第三排气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排气压力,
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排气压力,
所述第二排气压力区间为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排气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一排气压力,
所述第三排气压力区间为小于所述第二排气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落入的所述预设排气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降频速率降低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二排气压力区间时,保持当前的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三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压缩机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以第二升频速率升高运行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管和所述吸气管之间设有具有卸载电磁阀的旁通管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一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闭合;
当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落入所述第二排气压力区间和所述第三排气压力区间时,控制所述卸载电磁阀断开。
10.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上设置有彼此间隔且对应不同排气压力值的多个排气压力开关,并且
所述制冷系统采用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CN202111143139.8A 2021-09-28 2021-09-28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Pending CN1138836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3139.8A CN113883681A (zh) 2021-09-28 2021-09-28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3139.8A CN113883681A (zh) 2021-09-28 2021-09-28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3681A true CN113883681A (zh) 2022-01-04

Family

ID=7900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3139.8A Pending CN113883681A (zh) 2021-09-28 2021-09-28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368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7663A (zh) * 2022-05-12 2022-08-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83387A (zh) * 2022-07-22 2022-10-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5325630A (zh) * 2022-07-26 2022-11-11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700A (zh) * 2000-06-02 2000-12-06 海尔集团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改进的制冷系统
JP2002022304A (ja) * 2000-07-13 2002-01-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50111284A (ko) * 2004-05-21 2005-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빌딩용 멀티 공조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CN103486687A (zh) * 2012-06-12 2014-0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
CN103808012A (zh) * 2012-11-13 2014-05-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10922A (zh) * 2013-04-16 2014-10-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启动控制方法
WO2020082742A1 (zh) * 2018-10-22 2020-04-30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CN111271900A (zh) * 2019-12-10 2020-06-1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11609513A (zh) * 2020-05-13 2020-09-0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700A (zh) * 2000-06-02 2000-12-06 海尔集团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改进的制冷系统
JP2002022304A (ja) * 2000-07-13 2002-01-2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50111284A (ko) * 2004-05-21 2005-1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빌딩용 멀티 공조기의 운전제어방법
CN103486687A (zh) * 2012-06-12 2014-0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
CN103808012A (zh) * 2012-11-13 2014-05-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10922A (zh) * 2013-04-16 2014-10-2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启动控制方法
WO2020082742A1 (zh) * 2018-10-22 2020-04-30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系统
CN111271900A (zh) * 2019-12-10 2020-06-1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11609513A (zh) * 2020-05-13 2020-09-01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7663A (zh) * 2022-05-12 2022-08-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83387A (zh) * 2022-07-22 2022-10-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15325630A (zh) * 2022-07-26 2022-11-11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40055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EP3026371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3883681A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制冷系统
AU2015379472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U2015379473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2006177658A (ja) 空気調和機
US2004022159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CN113405245A (zh) 控制空调器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空调器
CN113639416A (zh) 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
JP200820910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GB2561096A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319542B (zh) 一种大排量变频多联机系统的卸载启闭控制方法
JP366875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100120323A (ko) 칠러 시스템
JP201210779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WO2021010130A1 (ja) 冷凍装置
JP2012117713A (ja) 冷凍装置
KR2020007347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KR20100002771A (ko) 멀티 공기조화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N1888690A (zh) 空调器过载状态下的室外风扇控制方法
JP2014070829A (ja) 冷凍装置
CN113776863B (zh) 针对远置式制冷器具的综合试验装置和方法
JP201411914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5046288B (zh) 一种不停机除霜的控制方法及相应的空调设备
EP4343236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refrigerant leakage determin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No. 305, south of Tuanjie road and west of zonger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