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9851B -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9851B
CN113879851B CN202111487107.XA CN202111487107A CN113879851B CN 113879851 B CN113879851 B CN 113879851B CN 202111487107 A CN202111487107 A CN 202111487107A CN 113879851 B CN113879851 B CN 1138798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ntrol valve
conveying
level informat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871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9851A (zh
Inventor
金卓
金立
周立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8710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98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9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9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9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9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6Use of indicator or control devices, e.g. for controlling ga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proportions of material and gas, for 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jamming of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当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当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当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将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进行物料输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气力输送控制的各项参数主要依赖人工确定,导致存在无法保障控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力输送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又称气流输送,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状物料,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作水平的、垂直的或倾斜方向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还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加热、冷却、干燥和气流分级等物理操作或某些化学操作。
目前的气力输送控制过程基本是预先依据经验人为设定输送参数,进而控制输送系统进行物料输送,但是人为设定参数存在不稳定性较强的因素。
但本申请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气力输送控制的各项参数主要依赖人工确定,导致存在无法保障控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气力输送控制的各项参数主要依赖人工确定,导致存在无法保障控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通过确定物料供给容器和收集容器的料位及控制阀门信息,当供给容器料位满足第一预设值时,就可以打开供给容器的阀门,向配料装置供料,直到得到预设重量的配料;当收集容器的料位满足第二预设值,就可以将收集容器的阀门部分打开;根据输送物料的各项参数对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参数初始化完成后,将配料装置的阀门打开,启动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由于基于输送通道状态对增压装置自动实现参数初始化,且对实际输送环境更加适配,达到了提高气力输送控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包括: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第四处理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物料供给容器和收集容器的料位及控制阀门信息,当供给容器料位满足第一预设值时,就可以打开供给容器的阀门,向配料装置供料,直到得到预设重量的配料;当收集容器的料位满足第二预设值,就可以将收集容器的阀门部分打开;根据输送物料的各项参数对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参数初始化完成后,将配料装置的阀门打开,启动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由于基于输送通道状态对增压装置自动实现参数初始化,且对实际输送环境更加适配,达到了提高气力输送控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中的增压装置参数初始化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中的参数初始化模型构建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一处理单元14,第二处理单元15,第三处理单元16,第四处理单元17,电子设备300,存储器301,处理器302,通信接口303,总线架构304。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气力输送控制的各项参数主要依赖人工确定,导致存在无法保障控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通过确定物料供给容器和收集容器的料位及控制阀门信息,当供给容器料位满足第一预设值时,就可以打开供给容器的阀门,向配料装置供料,直到得到预设重量的配料;当收集容器的料位满足第二预设值,就可以将收集容器的阀门部分打开;根据输送物料的各项参数对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参数初始化完成后,将配料装置的阀门打开,启动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由于基于输送通道状态对增压装置自动实现参数初始化,且对实际输送环境更加适配,达到了提高气力输送控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气力输送又称气流输送,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在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状物料,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作水平的、垂直的或倾斜方向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还可同时进行物料的加热、冷却、干燥和气流分级等物理操作或某些化学操作。目前的气力输送控制过程基本是预先依据经验人为设定输送参数,进而控制输送系统进行物料输送,但是人为设定参数存在不稳定性较强的因素。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气力输送控制的各项参数主要依赖人工确定,导致存在无法保障控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包括: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包括:
S100: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供给容器指的是用来供给预输送物料的容器;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指的是第一供给容器的基本状态信息,示例性地:如阀门的开闭状态,容器内部的料位信息、容器内的物料种类信息等;在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中包括多个相同的第一供给容器,一般部署在物料输送通路开始的一侧,保障供给物料的充足。
所述第一控制阀门指的是控制第一供给容器内物料进行输送与否的阀门,当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供给容器内物料无法输送;当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供给容器内物料开始输送;将第一控制阀门的开闭状态和第一供给容器一一对应存储。
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指的是第一供给容器内物料料位信息,优选的通过料位传感器将第一供给容器内的料位传输至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将第一料位信息和第一供给容器一一对应存储。
通过对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进行采集,便于后步调用存料较多的供给容器,且可通过对控制阀门的状态监测,避免控制阀门错误的开闭状态导致物料输送故障。
S200: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配料装置指的是对预输送物料进行重量配置的装置,一般部署在输送通路之中;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指的是对进入第一配料装置进行称重的传感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指的是控制第一配料装置中的物料输送与否的阀门。在第一配料装置中基于第一重量传感器通过一次或者多次称重物料,直到满足预设重量的物料才会打开第二控制阀门,控制物料继续输送,提高了物料输送控制的精细性。
S300: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收集容器指的是用来存储预输送物料的容器;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指的是第一收集容器的基本状态信息,示例性地:如阀门的开闭状态,容器内部的料位信息、容器内的物料种类信息等;在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中包括多个相同的第一收集容器,一般部署在物料输送通路末尾的一侧,保障物料可以全部被接收存储。
所述第三控制阀门指的是控制第一收集容器内物料进行输送与否的阀门,当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收集容器内物料无法输送;当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收集容器内物料开始输送;将第三控制阀门的开闭状态和第一收集容器一一对应存储。
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指的是第一收集容器内物料料位信息,优选的通过料位传感器将第一收集容器内的料位传输至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将第二料位信息和第一收集容器一一对应存储。
通过对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进行采集,便于后步调用存料较少的收集容器,且可通过对控制阀门的状态监测,避免控制阀门错误的开闭状态导致物料输送故障。
S400: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指的是允许第一供给容器可进行供料的最低料位;当第一料位信息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料位信息,表示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则通过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并通过对第一控制阀门的状态进行监测,保障第一控制阀门完全打开,则第一供给容器内的物料向输送通路中流入。通过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控制第一控制阀门,避免存储物料较少的供给容器用于供给物料,保证了物料供给的充足。
S500: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基于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所述方法步骤S500还包括:
S510: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包括第一主路子阀门和第一分路子阀门,其中,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控制物料流入所述第一收集容器,所述第一主路子阀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S520: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S530:当所述第一收集容器为物料输送方向上选用的最后一个收集容器时,将所述第一主路子阀门转换为关闭状态。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指的是允许第一收集容器对输送物料进行存储的最高料位;当第二料位信息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则通过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控制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对输送物料进行存储。
进一步的,第一收集容器和第一供给容器不同,在输送通路末端侧端部署的多个第一收集容器的控制阀门一般为两向阀门,一向为控制输送通路向后步通路的物料输送的阀门,记为所述第一主路子阀门;一向为控制物料向第一收集容器内输送的阀门,记为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所谓的半打开状态指的是当第一收集容器的料位满足第二预设料位时,将第一分路子阀门置为开启状态,将第一主路子阀门置为关闭状态,避免物料流通入后步通路;当第一收集容器的物料收集完毕之后,将第一分路子阀门置为关闭状态,将第一主路子阀门置为开启状态,避免造成通路堵塞。
进一步的,当第一收集容器同时为多个收集物料时,将位于物料输送最下游的收集容器的第一分路子阀门置为开启状态,将第一主路子阀门置为关闭状态,其他的收集容器的第三控制阀门都置为全打开状态,避免输送堵塞。
S600: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指的是第一重量传感器对第一配料装置内的物料进行称重之后的传感信息;所述第一预设要求指的是预设需求传输的物料总重量数据;所述第一增压装置指的是对输送通路提供气压动力的增压装置;当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等于第一预设要求表征的物料总重量时,将第一重量传感信息发送至第一增压装置,再结合输送通路的其他影响因子,示例性地:如输送距离、收集容器位置、通道内气压、物料干湿度需求等信息,对第一增压装置的多项参数,示例性地:如压力大小,加压频率、吹风温度等参数基于历史输送数据进行优化,进而得到适配于通路输送影响因子的参数信息,根据优化后的参数信息对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初始化。
由于优化的参数是基于历史数据检索得到基于当前输送条件下的较优解,通过参数初始化之后的第一增压装置对于当前的输送环境适配性更强,提高了输送控制的精细性。
S700: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
具体而言,当第一增压装置参数初始化完毕之后,控制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同时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相对于第一增压装置之前的通路由于增加了空气流速,则第一增压装置之后的通路压力小于第一增压装置之前的通路,因此会加快物料输送;相对于第一增压装置之后的通路,由于气压正向推送,加快了物料输送。进而实现了自动化物料输送控制,提高了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的智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800:
S810:以所述第一供给容器为起点,以所述第一配料装置为中点,以所述第一收集容器为终点,构建第一物料输送通路;
S820:以所述中点为节点,将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通路分为第一子通路和第二子通路;
S830:当所述第一增压装置参数初始化完成之后,获得第一通路检测指令;
S840: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检测指令分别遍历所述第一子通路和所述第二子通路,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S850: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满足第二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具体而言,为了保障物料输送过程的通路的不堵塞,在进行输送之前,需要对输送通路进行堵塞检测。以第一供给容器为起点,以第一配料装置为中点,以第一收集容器为终点,构建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通路。
在第一供给容器到第一配料装置的通路,记为第一子通路,当接收到第一通路检测指令时,示例性地的检测方式为:通过安装在输送通路内侧的摄像装置观察物料在供给容器内的流通状态情况,若是第一子通路内侧状态无异常,且第一配料装置中的进料量速度较均匀,则说明第一子通路未堵塞。
在第一配料装置到第一收集容器的通路,记为第二子通路,由于在第一增压装置参数未设置之前,第二控制阀门为关闭状态,无法通过物料输送状态检测第二子通路,当接收到第一通路检测指令时,示例性地的检测方式为:通过安装在输送通路内侧的摄像装置观察输送通道的内侧状态,由于内部无物料流通则内侧状态容易监测,若是无异常,则说明第二子通路未堵塞。
进一步的,将第一子通路和第二子通路的检测结果存储为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所述第二预设要求指的是当且仅当第一子通路和第二子通路检测结果都通过时,即为第一检测结果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将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通过对第一物料输送通路的堵塞情况进行检测通过后再进行物料输送,保障了物料输送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基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步骤S600包括:
S610:根据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通路,获得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第一气压监测信息、第一输送距离信息、第一预设气料比例信息和第一收集容器位置信息;
S620:根据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获得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压力大小信息和第一压力输送频率信息;
S630:将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和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输入参数初始化模型,获得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
S640: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对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指的是第一物料输送通路会对物料输送影响的参数集合,包括但不限于: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第一气压监测信息、第一输送距离信息、第一预设气料比例信息和第一收集容器位置信息,其中,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第一气压监测信息、第一输送距离信息和第一收集容器位置信息都对第一增压装置的输入压力大小有影响;第一预设气料比例信息对第一增压装置的输送压力频率有影响。
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指的是第一增压装置主要控制参数,由于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主要和第一增压装置的输入压力值和第一增压装置的输送压力频率有关,则优选的使用第一压力大小信息和第一压力输送频率信息作为第一增压参数集合的主要参数。
所述参数初始化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结合神经网络模型构建的对第一增压参数集合进行优化的智能化模型,通过参数初始化模型可以基于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在历史数据中遍历出相同的输送环境信息,并且根据历史数据中的专家给出的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对应的优化值对第一增压参数集合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记为所述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更进一步的,通过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对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进而达到了自动化设置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步骤S630包括:
S631:根据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构建第一N维优化空间,其中,N表征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的类别维度,N≥2;
S632:基于历史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构建第一映射关系;
S633: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N维优化空间,构建所述参数初始化模型。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N维优化空间指的是基于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构建的表征物料输送影响因素的虚拟空间,N表征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的类别维度,示例性地,若是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为: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第一气压监测信息、第一输送距离信息、第一预设气料比例信息和第一收集容器位置信息,则N=5。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指的是将第一增压参数集合中的每一个增压参数置入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基于历史数据构建的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对每一个增压参数的影响关系,这个影响关系可以为线性的、非线性的,一般而言,由于在物料输送环境中的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和第一增压参数集合都是结构化数据,因此基于历史数据寻找到映射关系是较容易的,示例性地:若是第一增压参数集合为压力和输送频率,则基于历史数据可以分别确定压力及输送频率与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之间的影响关系。
更进一步的,在第一N维优化空间中,可以对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中历史数据中未出现的值进行扩展,而通过基于历史数据构建的第一映射关系可以确定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中历史数据中未出现的值对应的第一增压参数集合的较优值,所以基于第一映射关系和第一N维优化空间构建参数初始化模型的框架,再基于历史数据中多组的: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和第一增压参数集合,作为标识信息的第一增压参数集合优化参数集合对参数初始化模型进行训练,完成构建后的参数初始化模型可以基于各种场景下的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对第一增压参数集合进行优化,保证了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自动设置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之前,还包括步骤S900;
S910:获得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为物料需求的干湿度信息;
S920:根据所述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二子通路进行预处理。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指的是预输送物料需求的干湿度信息,在将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之前,根据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对第二子通路进行预处理,示例性地:若是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表征需要较干燥的物料,则通过启动部署在第一增压装置气力输送下游,在第二控制阀门对应第二子通路位置上游的加热装置,提高第一增压装置输送气压的温度,进而达到提高物料干燥程度的作用;若是干湿度需求信息表征需要较湿润的物料,则根据预设输送物料总重量及预设输送时长,确定加水总量及加水速率,启动部署在第一增压装置气力输送下游,在第二控制阀门对应第二子通路位置上游的加水装置,通过加水装置以水雾方式湿润第一增压装置输送气压,进而达到提高物料湿润度的作用。
通过不同的干湿度需求对物料进行预处理,提高了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对物料传输控制的灵活性及智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1000:
S1010:根据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获得第一物料剩余量,其中,所述第一物料剩余量为所述第一配料装置的剩余量;
S1020:当所述第一物料剩余量等于零时,获得第一物料实时输送速度;
S1030:根据所述第一物料实时输送速度,获得第一延时运行时长;
S1040:当满足所述第一延时运行时长时,关闭所述第一增压装置。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物料剩余量指的是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根据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确定的第一配料装置中的物料剩余量;所述第一物料实时输送速度指的是物料在第二子通路中的输送速度信息,优选的确定方式为根据第一增压装置输出的压力值确定物料输送速度;所述第一延时运行时长指的是为了保障第二子通路中的物料都可以输送至第一收集容器中设置的第一增压装置延长工作时长,优选的确定方式为:当第一物料剩余量等于零时,根据物料输送速度及输送距离可以确定第二子通道中存在的物料量(假设整个第二子通路中都有物料),进一步的,可以确定第二子通路中的主通道(除开第一收集容器)内的物料量,进而根据物料输送速度确定最佳输送时间,则第一延时运行时长优选为最佳输送时间加上预设时长,优选的为:60s,则保障了物料可以充分的被输送至第一收集容器中。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气力输送控制的各项参数主要依赖人工确定,导致存在无法保障控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通过确定物料供给容器和收集容器的料位及控制阀门信息,当供给容器料位满足第一预设值时,就可以打开供给容器的阀门,向配料装置供料,直到得到预设重量的配料;当收集容器的料位满足第二预设值,就可以将收集容器的阀门部分打开;根据输送物料的各项参数对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参数初始化完成后,将配料装置的阀门打开,启动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由于基于输送通道状态对增压装置自动实现参数初始化,且对实际输送环境更加适配,达到了提高气力输送控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第一处理单元14,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4用于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第二处理单元15,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5用于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
第三处理单元16,所述第三处理单元16用于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
第四处理单元17,所述第四处理单元17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所述第一构建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供给容器为起点,以所述第一配料装置为中点,以所述第一收集容器为终点,构建第一物料输送通路;
第五处理单元,所述第五处理单元用于以所述中点为节点,将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通路分为第一子通路和第二子通路;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增压装置参数初始化完成之后,获得第一通路检测指令;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检测指令分别遍历所述第一子通路和所述第二子通路,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第六处理单元,所述第六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满足第二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通路,获得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第一气压监测信息、第一输送距离信息、第一预设气料比例信息和第一收集容器位置信息;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获得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压力大小信息和第一压力输送频率信息;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和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输入参数初始化模型,获得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
第七处理单元,所述第七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对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二构建单元,所述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构建第一N维优化空间,其中,N表征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的类别维度,N≥2;
第三构建单元,所述第三构建单元用于基于历史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构建第一映射关系;
第四构建单元,所述第四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N维优化空间,构建所述参数初始化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为物料需求的干湿度信息;
第八处理单元,所述第八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二子通路进行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获得第一物料剩余量,其中,所述第一物料剩余量为所述第一配料装置的剩余量;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物料剩余量等于零时,获得第一物料实时输送速度;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物料实时输送速度,获得第一延时运行时长;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当满足所述第一延时运行时长时,关闭所述第一增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包括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包括第一主路子阀门和第一分路子阀门,其中,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控制物料流入所述第一收集容器,所述第一主路子阀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第三执行单元,所述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收集容器为物料输送方向上选用的最后一个容器时,将所述第一主路子阀门转换为关闭状态。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5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系统以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电子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02、通信接口303、存储器301。可选的,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总线架构304。其中,通信接口303、处理器302以及存储器301可以通过总线架构304相互连接;总线架构3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架构3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302可以是一个CPU,微处理器,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接口3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系统,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有线接入网等。
存储器301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架构3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301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302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2用于执行存储器301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了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对于气力输送控制的各项参数主要依赖人工确定,导致存在无法保障控制稳定性的技术问题。通过确定物料供给容器和收集容器的料位及控制阀门信息,当供给容器料位满足第一预设值时,就可以打开供给容器的阀门,向配料装置供料,直到得到预设重量的配料;当收集容器的料位满足第二预设值,就可以将收集容器的阀门部分打开;根据输送物料的各项参数对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参数初始化完成后,将配料装置的阀门打开,启动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由于基于输送通道状态对增压装置自动实现参数初始化,且对实际输送环境更加适配,达到了提高气力输送控制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也不表示先后顺序。“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至少两个是指两个或者多个。“至少一个”、“任意一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 ,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种),可以表示:a ,b,c,a -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系统。所述计算机指
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系统,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系统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气力输送传输控制系统,包括:
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
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
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第一供给容器为起点,以所述第一配料装置为中点,以所述第一收集容器为终点,构建第一物料输送通路;
以所述中点为节点,将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通路分为第一子通路和第二子通路;
当所述第一增压装置参数初始化完成之后,获得第一通路检测指令;
通过所述第一通路检测指令分别遍历所述第一子通路和所述第二子通路,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满足第二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物料输送通路,获得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包括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第一气压监测信息、第一输送距离信息、第一预设气料比例信息和第一收集容器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获得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压力大小信息和第一压力输送频率信息;
将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和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输入参数初始化模型,获得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初始化参数集合对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构建第一N维优化空间,其中,N表征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的类别维度,N≥2;
基于历史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增压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输送影响因子集合,构建第一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和所述第一N维优化空间,构建所述参数初始化模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之前,还包括;
获得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为物料需求的干湿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干湿度需求信息对所述第二子通路进行预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获得第一物料剩余量,其中,所述第一物料剩余量为所述第一配料装置的剩余量;
当所述第一物料剩余量等于零时,获得第一物料实时输送速度;
根据所述第一物料实时输送速度,获得第一延时运行时长;
当满足所述第一延时运行时长时,关闭所述第一增压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包括第一主路子阀门和第一分路子阀门,其中,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控制物料流入所述第一收集容器,所述第一主路子阀门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分路子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当所述第一收集容器为物料输送方向上选用的最后一个容器时,将所述第一主路子阀门转换为关闭状态。
8.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供给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一料位信息,所述第一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配料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配料装置包括第一重量传感器和第二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收集容器基本信息包括第三控制阀门和第二料位信息,所述第三控制阀门处于常闭状态;
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料位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一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
第二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料位信息满足第二预设料位信息时,将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转换为半打开状态;
第三处理单元,所述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重量传感器的第一重量传感信息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时,将所述第一重量传感信息传输至第一增压装置进行参数初始化;
第四处理单元,所述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阀门转换为打开状态,启动所述第一增压装置进行物料输送。
9.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系统以执行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87107.XA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879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7107.XA CN113879851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87107.XA CN113879851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9851A CN113879851A (zh) 2022-01-04
CN113879851B true CN113879851B (zh) 2022-03-01

Family

ID=79015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87107.XA Active CN113879851B (zh) 2021-12-08 2021-12-08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985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06064A (en) * 1981-06-25 1983-04-07 Pertocarb Inc Pneumatic conveyance of solids
CN2372671Y (zh) * 1998-12-24 2000-04-05 舒良 一种半连续自动供料或卸料的称量装置
EP2196782A1 (en) * 2008-12-05 2010-06-16 Piovan S.P.A. Transport system of granular material
CN104271471A (zh) * 2012-05-03 2015-01-07 恩华特公司 控制气力输送系统操作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1808B2 (en) * 2009-01-28 2010-11-30 Uop Llc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articl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06064A (en) * 1981-06-25 1983-04-07 Pertocarb Inc Pneumatic conveyance of solids
CN2372671Y (zh) * 1998-12-24 2000-04-05 舒良 一种半连续自动供料或卸料的称量装置
EP2196782A1 (en) * 2008-12-05 2010-06-16 Piovan S.P.A. Transport system of granular material
CN104271471A (zh) * 2012-05-03 2015-01-07 恩华特公司 控制气力输送系统操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9851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79851B (zh) 一种气力输送颗粒物料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JP7406303B2 (ja) 真空コンベアシステム
EP3185677B1 (en) Automatic grading system for living aquatic organisms
KR101893783B1 (ko) 진공 쓰레기 수거 시스템, 진공 쓰레기 수거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및 진공 쓰레기 수거 시스템의 동작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제어 시스템
WO2021136510A1 (zh) 数据采集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E514550C2 (sv) Adaptiv prediktionsbaserad styrning av ett vakuumarbetande avfallsuppsamlingssystem
CN113399271B (zh) 包裹错分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987948B (zh) 一种泵站出水流量智能测算方法及系统
CN113566557B (zh)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粮食干燥机智能控制方法
US20190263601A1 (en) Conveyor system
CN108325357B (zh) 一种电厂锅炉的scr系统及其还原剂的供给调节方法
CN114593369A (zh) 成品油混油切割方法及装置
CN109959436B (zh) 物料称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物料称量系统
Hardin IV Pneumatic conveying of seed cotton: minimum velocity and pressure drop
CN116661523A (zh) 一种应用于半导体探针台的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282050B (zh) 润叶机润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检测装置及润叶系统
CN105941616B (zh) 一种真空粮食烘干机及烘干方法
JP3197153B2 (ja) ケミカルタンカーの貨物タンク自動乾燥制御装置
CN113460734B (zh) 装船物料作业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096747A (zh) 烘干机出料水分含量预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KR102553648B1 (ko) 실시간 물류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4404199A (zh) 一种全工况下的转炉一次干法除尘蒸发冷却塔粗灰气力输送方法
US12022811B2 (en) Automatic grading system for living aquatic organisms
CN110934103A (zh) 水产养殖投喂及控制系统
CN106500491A (zh) 一种煤样干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