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4975A - 旁路开关 - Google Patents

旁路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4975A
CN113874975A CN202080038236.8A CN202080038236A CN113874975A CN 113874975 A CN113874975 A CN 113874975A CN 202080038236 A CN202080038236 A CN 202080038236A CN 113874975 A CN113874975 A CN 113874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ypass switch
movable
bus bar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82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京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614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9006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614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9006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74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4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2Housings or protective screens
    • H01H33/66207Specific housing details, e.g. seal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2Housings or protective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06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4Contacts; Arc-extinguishing means, e.g. arc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9/00Switching devices actuated by an explosion produced within the device and initiated by an electric current
    • H01H39/004Clos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01H2033/6665Details concerning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of the individual vacuum bott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9/00Protective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causes the closing of contacts, e.g. for short-circuiting the apparatus to be protecte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旁路开关,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在超高压直流输电的子模块中使用的旁路开关。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旁路开关,其包括:外壳,在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第一汇流条,其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前端;第二汇流条,其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后端;固定触点,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条;可动触点,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并且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绝缘盖,其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背面,在所述绝缘盖的内部设置有容纳部;可动部延伸杆,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并结合于所述可动触点;以及致动器,其设置于所述绝缘盖的背面部并提供用于移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的动力。

Description

旁路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旁路开关,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在超高压直流输电的子模块中使用的旁路开关。
背景技术
通常,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是一种将发电站所产生的交流电力在输电站转换为直流电力并进行输电,然后在输电站再转换为交流并供应电力的输电设备。当采用直流输电方式时,具有输电损失与交流输电相比较大幅度减小的优点。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需要有转换器,以将电流从交流转换为直流或者从直流转换为交流,并且这种转换器由复数个子模块构成。
另一方面,需要用于将发生故障的子模块从输电系统中排除的构成或装置,以在复数个上述子模块中的一部分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进行正常输电。
以这种用途使用的装置之一就是旁路开关。旁路开关设置于使用在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的转换器(Converter),或者设置于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或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Compensator,SVC)等,其用作高速短路旁路开关,以在一部分部件发生故障时高速短路。
即、旁路开关是一种设置于由复数个子模块组合构成的转换器,并且,若检测到任意一个子模块的故障等发生异常,则通过对发生故障的子模块进行短路来防止由故障所引起的影响传播到相邻的其他子模块的装置(关于超高压直流输电中的子模块和旁路开关的作用概要,可以参考本申请人申请的韩国授权专利第10-1613812号的“超高压直流输电的旁路开关”)。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旁路开关的构成和作用图。图1中示出了开放状态(open state),图2中示出了关闭状态(closed state)。(图1、图2中示出了本申请人申请的韩国申请第10-2016-0018051号的“旁路开关”的图)。
旁路开关的外形由隔开间隔设置的第一汇流条6和第二汇流条7、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条6和第二汇流条7之间的外壳1构成。在外壳1内设置有:与第一汇流条6连接的固定触点(fixed contact)22;和与第二汇流条7连接并与所述固定触点22接触或分离的可动触点(moving contact)21。其中,固定触点22和可动触点21是真空断路器2的构成部件。
作为作用于所述可动触点21的驱动源,设置有致动器(充气机(inflater))52。致动器52在通过电信号进行爆炸的同时提供用于移动可动触点21的动力。致动器52经由销33、闩锁(latch)板32以及可动部延伸杆31连接于可动触点21。
如上所述,高速旁路开关的目的在于,在由复数个子模块串联组合而构成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若检测到子模块的内部故障等异常情况,则迅速分离出发生故障了的子模块以使系统持续正常动作,由此防止故障传播到相邻的其他子模块,保持并保护系统。这种高速旁路开关一般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开放状态,在子模块发生故障时迅速投入(关闭),由此提供针对该子模块的迂回线路。
在高速旁路开关中,通过永磁体4的磁力来实现开放状态的保持。通过与致动器52相邻设置的永磁体4的磁力,闩锁板32被永磁体4吸引,由此可动触点21将会保持与固定触点22分离的开放状态。闩锁板32经由可动部延伸杆31而结合于可动触点21,因此,若闩锁板32被永磁体4吸引,则可动触点21也进行移动而从固定触点22分离。
在子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致动器52接收外部的触发信号(电信号)并使微型气体发生器(gas generator)进行动作而排出高压气体,该高压气体推动安装于致动器的内部的活塞51,由此使闩锁板32从固定有永磁体4的磁铁保持件41分离。此时,与闩锁板32连接的可动部延伸杆31和真空断路器2的可动触点21一起进行移动,最终,真空断路器2的可动触点21和固定触点22接触并实现电流通电。在图2中示出了电流i的通电路径。
其中,在触点部21、22闭合的状态下,弹簧48发挥以规定的力推动可动触点21的作用。发挥提供接触力的作用,使得真空断路器2的触点部21、22不会因由通电电流所产生的触点斥力和外部的振动等而分离。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高速旁路开关中,作为投入动作的动力源的致动器52与流着高压电流的第二汇流条7相邻安装。因此,额外地需要对设置有致动器52的部分和发送触发信号的外部装置进行绝缘设计,并且因高压的触发信号而产生的噪声可能增加。
另外,用于向闩锁板32提供接触力的弹簧48插入于闩锁板32和磁铁保持件41之间。因此,用于设置弹簧48的空间将会受到限制,从而难以发挥充分的接触力。因此,为了发挥所需的接触力,需要使用弹簧系数较大的弹簧。弹簧系数k较大的弹簧不仅制作困难,而且价格昂贵。另外,在使用弹簧系数较大的弹簧的情况下,即使变形量Δx较小,触点加压力(F=k×Δx)也较大地发生变化,因此旁路开关对可动触点21的行程不容易。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动器和汇流条之间的绝缘性能得到提高的旁路开关。
另外,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在可动部延伸杆的内部提供弹簧动作空间来使弹簧的设计或应用变得容易。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旁路开关,其包括:外壳,在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第一汇流条,其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前端;第二汇流条,其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后端;固定触点,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可动触点,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与所述第二汇流条连接,并且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绝缘盖,其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背面,在所述绝缘盖的内部设置有容纳部;可动部延伸杆,其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并且结合于所述可动触点;以及致动器,其设置于所述绝缘盖的背面部,并提供用于使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移动的动力。
其中,在所述第二汇流条设置有形成为贯通孔的触头连接部,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多触头插口,所述多触头插口插入于所述触头连接部并形成为管,并且设置成围绕并支撑所述可动部延伸杆。
另外,还包括多触头,所述多触头紧贴配置于所述多触头插口和所述可动部延伸杆之间。
另外,还包括端盖,其结合于所述绝缘盖的背面部,并且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致动器的槽形态的安装部。
另外,在所述绝缘盖的前端部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通过使所述前端部的直径变大来形成的台阶,所述绝缘盖通过紧固于所述固定部的紧固构件来一体地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和外壳。
另外,还包括接触弹簧,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延伸杆和所述端盖之间并向所述可动触点提供接触力。
另外,在所述端盖形成有中央管部,其插入于所述绝缘盖的盖贯通孔并支撑所述接触弹簧。
另外,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形成有朝向后方开放的槽形态的工作部,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推杆,其设置于所述工作部的正面并接收所述接触弹簧的力。
另外,还包括:永磁体,其结合于所述容纳部的背面;以及闩锁板,其结合于所述可动部延伸杆,在正常状态下,被所述磁铁吸引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
另外,还包括:在所述永磁体的两个侧面支撑所述永磁体的外侧保持件和内侧保持件。
另外,所述外侧保持件和内侧保持件、绝缘盖以及端盖通过紧固构件结合为一体。
并且,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致动器的帽。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旁路开关包括:外壳,在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第一汇流条,其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前端;第二汇流条,其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后端;固定触点,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与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可动触点,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与所述第二汇流条连接,并且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可动部延伸杆,其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并且结合于所述可动触点,而且形成有朝向后方开放的槽形态的工作部;致动器,其设置于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的背面部,并提供用于移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的动力;以及接触弹簧,其设置于所述工作部,并且用于向所述可动触点提供接触力。
其中,在所述第二汇流条设置有形成为贯通孔的触头连接部,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多触头插口,所述多触头插口插入于所述触头连接部并形成为管,并且设置成围绕并支撑所述可动部延伸杆。
另外,还包括多触头,所述多触头紧贴配置于所述多触头插口和所述可动部延伸杆之间。
另外,还包括:绝缘盖,其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背面并具备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的正面被开放;以及端盖,其结合于所述绝缘盖的背面部,并且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致动器的安装部。
另外,还包括推杆,其设置于所述工作部的前端,并受到所述接触弹簧的力。
另外,还包括通过磁力拉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的磁铁闩锁,所述磁铁闩锁包括:永磁体,其安装于所述容纳部的背面;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永磁体的外侧保持件和内侧保持件。
另外,在所述工作部形成有闩锁结合部,所述闩锁结合部的内径变大而与所述工作部形成台阶,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闩锁板,其结合于所述闩锁结合部,并被所述永磁体的磁力吸引。
另外,在所述闩锁板凸出形成有插入结合于所述闩锁结合部的管形态的杆结合部。
另外,还包括绝缘推杆,其结合于所述推杆的后端并贯通设置于所述闩锁板,并且受到所述致动器的力。
另外,所述推杆与所述磁铁闩锁隔开间隔设置。
另外,所述推杆的后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磁铁闩锁的前端部更靠向前方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端盖形成有中央管部,其插入于所述绝缘盖的盖贯通孔并支撑所述接触弹簧。
另外,所述中央管部的前端部配置成比所述磁铁闩锁的前端部更向前方凸出。
并且,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致动器的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路开关,通过在作为可动触点的投入动作的动力源的致动器和流着高压电流的第二汇流条之间应用绝缘盖,来确保绝缘性。即、由连接于电源的第一汇流条以及连接于负载的第二汇流条相连接而构成的通电部和致动器的部分通过绝缘盖分开构成,从而两者之间能够实现绝缘。
据此,不需要对连接于致动器的外部触发装置进行绝缘设计,并且致动器接收以接地作为基准的触发信号(电信号),因此触发信号中发生噪声的概率减小,从而旁路开关能够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动作。
另一方面,可动部延伸杆形成为缸筒形状,从而能够提供用于安装接触弹簧以及使所述接触弹簧进行工作的空间。因此,能够应用常用的弹簧,而不需要弹簧系数较大的特殊弹簧。
由此,针对可动触点的接触力提高,并且整个部件的重量减少。
而且,通过提高旁路开关的速度能够减少投入时间。
另外,容易控制可动触点的行程。
另一方面,闩锁板设置成其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可动部延伸杆,从而能够稳定地运转而不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高压输电模块用旁路开关的作用状态图。图1中示出了开放状态,图2中示出了投入状态。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压输电模块用旁路开关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绝缘盖和端盖的立体图。
图6和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压输电模块用旁路开关的作用状态图。图6中示出了开放状态,图7中示出了投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这是为了使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这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范围。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高压输电模块用旁路开关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分解立体图。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旁路。
在本发明的说明中,以外壳(case)120的长度方向为基准,将配置第一汇流条110的方向称为正面(前方),而将配置第二汇流条140的方向称为背面(后方)。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路开关,包括:外壳120,在其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28;第一汇流条110,其结合于所述外壳120的前端并连接于电源;第二汇流条140,其结合于所述外壳120的后端并连接于负载;真空断路器(interrupter)130,其设置于所述中空部128,并具备与所述第一汇流条110连接的固定触点132和以连接到所述第二汇流条140的状态与所述固定触点132接触或分离的可动触点134;绝缘盖200,其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140的背面,并且在其内部设置有容纳部201;可动部延伸杆160,其设置于所述绝缘盖200的容纳部201,并且结合于所述可动触点134;以及致动器(actuator)220,其设置于所述绝缘盖200的背面部,并提供用于移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160的动力。
外壳120形成旁路开关100的外观。外壳120可以形成为圆管形状的构件。外壳120可以由绝缘材质构成。
在外壳120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容纳其他部件的中空部128。在中空部128可以设置有真空断路器130和可动部延伸杆160。
沿着外壳120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复数个通气孔121。
沿着外壳120的内周面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固定部123、124。固定部123、124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120的两个端部。在所述固定部123、124可以分别形成有螺纹孔125。
设置有第一汇流条110。第一汇流条110可以形成为平板。第一汇流条110结合于外壳120的前端。
在第一汇流条110的与外壳120的固定部12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复数个第一结合孔111。
在第一汇流条110的第一结合孔111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紧固固定触点132的固定触点孔112。
在第一汇流条110形成有用于固定连接于其他构成部件的第一安装孔113。
第一汇流条110形成为连接于电源而使电流流动的通道。
第一汇流条110通过第一紧固构件115结合于外壳120。第一紧固构件115紧固于第一汇流条110的第一结合孔111和外壳120的固定部123。
设置有第二汇流条140。第二汇流条140可以形成为平板。第二汇流条140结合于外壳120的后端。
在第二汇流条140的与外壳120的固定部124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复数个第二结合孔141。
在第二汇流条140形成有用于固定连接于其他构成部件的第二安装孔143。
第二汇流条140形成为连接于负载而使电流流动的通道。
在第二汇流条140设置有形成为贯通孔的触头连接部145。在触头连接部145插入设置有多触头155和多触头插口(socket)150。
真空断路器130包括:配置于真空断路器130的一端的固定触点132;和配置于真空断路器130的另一端,并且与所述固定触点132接触或分离的可动触点134。
真空断路器130可以设置于外壳120的内部。真空断路器130配置于外壳120的中空部128,并且受到外壳120的保护和支撑。除了设置有固定触点132和可动触点134的真空断路器130的两端面之外,真空断路器130设置成其外周面与外壳120隔开规定的间隔。即,外壳120的内径形成为大于真空断路器130的外径。由此,真空断路器130可以被经由外壳120的通气孔121而进入的空气冷却。
固定触点132通过固定触点紧固构件116固定于第一汇流条110。
可动触点134结合于可动部延伸杆160。在可动触点134的后端部形成有插入槽135。
设置有多触头插口150。多触头插口150插入设置于触头连接部145。多触头插口150可以形成为圆管形态。多触头插口150的后端部通过使其直径变大来形成台阶,设置成与第二汇流条140的背面相接触而设置的支撑部151形成于所述台阶。多触头插口150提供用于使可动部延伸杆160插入的空间,并且支撑可动部延伸杆160和可动触点134。
在多触头插口150的内周面形成有触头插入槽152,多触头155的一部分能够插入于所述触头插入槽152。触头插入槽152可以形成为环形槽形态。
设置有多触头155。多触头155可以设置有复数个。多触头155插入设置于多触头插口150。多触头155插入设置于多触头插口150的触头插入槽152。多触头155设置成提高多触头插口150和可动部延伸杆160之间的通电性能。另外,多触头155以紧贴于可动部延伸杆160的方式支撑可动部延伸杆160。多触头155可以由具有弹性力的导电体构成,以在可动部延伸杆160进行移动也能稳定地保持可动部延伸杆160和多触头插口150之间的电结合。多触头155可以由分别配置为环形状的复数个板簧组构成(未详细图示)。
可动部延伸杆160设置成贯通多触头插口150,并且结合于可动触点134。可动部延伸杆160推动可动触点134而使其与固定触点132接触。
在可动部延伸杆160的前端凸出形成有延伸杆凸出部161,所述延伸杆凸出部161插入结合于形成在可动触点134的插入槽135。由此,可动部延伸杆160和可动触点134一体地进行移动。
在可动部延伸杆160形成有工作部162,所述工作部162形成为向后方开放的槽,并且可容纳部件。即,可动部延伸杆160形成为缸筒形态。工作部162插入设置有推杆(pushrod)170、接触弹簧175以及闩锁板180。工作部162提供接触弹簧175等可工作的空间。
在工作部162的前端形成有推杆固定槽163,推杆170的结合凸起171插入结合于所述推杆固定槽163。
工作部162的后端形成有闩锁结合部164,通过使所述闩锁结合部164的内径扩大来与所述工作部162形成台阶。在闩锁结合部164结合有闩锁板180。
设置有推杆170。推杆170通过由致动器220所产生的动力进行移动,由此经由可动部延伸杆160而使可动触点134进行移动。
在推杆170的前端部凸出形成有:与工作部162的正面接触并传递力的施压板172;和插入结合于推杆固定槽163的结合凸起171。
在推杆170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插入绝缘推杆185的结合槽173。
推杆170与磁铁闩锁190隔开间隔而设置。即、推杆170配置成其后端部位于比磁铁闩锁190的前端部更接向前方的位置。由此,能够避免由推杆170和磁铁闩锁190的引力所发生的干扰。
设置有接触弹簧175。接触弹簧175用于向推杆170施加压力。施加于推杆170的接触弹簧175的压力,作为经由可动部延伸杆160而施加到可动触点134的接触力而发挥作用。在被该接触力闭合了的状态下,在作用于触点部132、134的外力的作用下,触点部132、134不会分离。
接触弹簧175的前端接触于推杆170的施压板172,而其后端接触于端盖(endcover)210的中央管部211。由于端盖210固定设置于绝缘盖200,因此,接触弹簧175朝对推杆170进行施压的方向施加力。
设置有闩锁板180。闩锁板180固定于可动部延伸杆160并被永磁体195吸引,从而保持将可动触点134与固定触点132分离的开放状态。优选地,闩锁板180由磁性体形成。
在闩锁板180的中央部形成有第一贯通孔181。
在闩锁板180的第一贯通孔181的周围,形成有管形态的杆结合部184。杆结合部184朝向闩锁板180的一面(正面)凸出形成。
闩锁板180的杆结合部184插入结合于可动部延伸杆160的闩锁结合部164。
推杆170的后端部的一部分和接触弹簧175的后端部的一部分,插入到闩锁板180的杆结合部184的内部、即第一贯通孔181。
设置有绝缘推杆185。绝缘推杆185结合于推杆170的结合槽173,并且通过致动器220的爆发力来使推杆170进行移动。绝缘推杆185由绝缘材料形成,从而提高推杆170和磁铁闩锁190之间的绝缘性能。
设置有磁铁闩锁190。磁铁闩锁190由外侧保持件191、内侧保持件197以及永磁体195构成。磁铁闩锁190发挥用于吸引闩锁板180的作用。优选地,外侧保持件191和内侧保持件197由磁性体形成。
外侧保持件191和内侧保持件197结合于绝缘盖200的容纳部201的背面。
外侧保持件191可以形成为圆形,在其中央部可以形成有四边形形状的第二贯通孔192。
内侧保持件197可以形成为四边形形状,在其中央部可以形成有圆形形状的第三贯通孔198。
永磁体195固定于外侧保持件191和内侧保持件197之间。永磁体195可以由平板形状的磁铁构成。永磁体195可以设置有复数个,例如为四个。永磁体195的一表面与外侧保持件191的第二贯通孔192的一表面相接触,而永磁体195的另一表面与内侧保持件197的外表面相接触,由此受到外侧保持件191和内侧保持件197的支撑。
在正常状态下,永磁体195吸引闩锁板180,由此保持可动触点134与固定触点132分离的开放状态。
图5中示出了绝缘盖和端盖的另一方向上的立体图。以供进一步参考。
设置有绝缘盖200,以提高包括汇流条110、140的通电部和致动器220之间的绝缘性。尤其,为了实现致动器220和第二汇流条140之间的电绝缘,设置绝缘盖200。由此,不需要进行针对外部触发装置的绝缘设计,并且接收以接地作为基准的触发信号,因此触发信号中发生噪声的概率减小,从而旁路开关能够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动作。
绝缘盖200配置于第二汇流条140的后方。由此,从电源经由第一汇流条110而流入的电流经过第二汇流条140流向负载的通电部与致动器220分开构成,从而能够充分确保通电部和致动器部之间的绝缘。
绝缘盖200可以形成为其正面呈开放的圆筒形态。在绝缘盖200的容纳部201容纳有除了可动触点134之外的可动部、即可动部延伸杆160、推杆170、接触弹簧175、闩锁板180以及绝缘推杆185。
绝缘盖200的前端部202可以通过使其直径扩大而形成为台阶。这是为了将绝缘盖200容易安装到第二汇流条140。
在绝缘盖200的前端部202形成有固定部203,所述固定部203可固定于第二汇流条140。绝缘盖200通过紧固于固定部203的第二紧固构件148来固定结合于第二汇流条140。
端盖210和外侧保持件191固定于绝缘盖200的背面205。在绝缘盖200的背面205的中央部形成有盖贯通孔206。在绝缘盖200的背面205形成有用于固定端盖210和保持件191、197的固定孔207。端盖210和保持件191、197通过第三紧固构件218固定结合于绝缘盖200的背面205。
端盖210结合在绝缘盖200的背后。端盖210由绝缘材料形成。端盖210发挥用于使接触弹簧175和致动器220之间绝缘的作用。
在端盖210凸出形成有中央管部211。中央管部211插入设置于绝缘盖200的盖贯通孔206,并且支撑接触弹簧175。其中,中央管部211的前端部比磁铁闩锁190的前端部更向前方凸出。由此,能够避免由推杆170、接触弹簧175和磁铁闩锁190之间的磁力所发生的干扰。
在端盖210的背面形成有槽形态的安装部215。致动器220从端盖210的背面设置到安装部215,并且所述致动器200的一部分插入于中央管部211。
致动器220是爆发式动力源。当产生故障电流时,致动器220通过外部的触发信号发生爆炸,由此产生通过推动绝缘推杆185来使可动触点134进行移动的动力。由于致动器220通过气压产生动力,因此也可以称为充气机(inflater)。
在致动器220设置有活塞221,当所述致动器200发生爆炸时,所述活塞221通过气压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并推动绝缘推杆185。
在致动器220的背面部结合有帽(cap)230。帽230插入结合于致动器安装部215并支撑致动器220。
以下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路开关的作用。主要参照图6和图7。图6中示出了开放状态,图7中示出了投入状态。
在各个子模块正常进行工作的正常状态下,闩锁板180被磁铁闩锁190的磁力吸引,从而处于接触到保持件191、197的状态。由此,连接于闩锁板180的可动部延伸杆160和连接于可动部延伸杆160的可动触点134也将会朝向后方进行移动,从而触点部132、134保持被开放的状态。
因此,在旁路开关不会有电流流动。
在任意一个子模块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检测到这种故障并从外部输入电信号,则气体发生器进行动作而在致动器52产生气压。活塞221在气压的作用下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并推动绝缘推杆185。推杆170、可动部延伸杆160、可动触点134与其联动,并且克服闩锁板180和永磁体195之间的引力,从而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由此,可动触点134与固定触点132接触并通电。
即、电流流过旁路开关,从而形成排除所述子模块的电流迂回回路。
另一方面,接触弹簧175在可动部延伸杆160的工作部162内伸长,从而向触点部132、134提供接触力。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旁路开关,通过在作为可动触点的投入动作的动力源的致动器和流着高压电流流过的第二汇流条之间应用绝缘盖,来确保绝缘性。即、由连接于电源的第一汇流条和连接于负载的第二汇流条相连接而构成的通电部和致动器的部分通过绝缘盖分开构成,从而两者之间能够实现绝缘。
据此,不需要对连接于致动器的外部触发装置进行绝缘设计,并且致动器接收以接地为基准的触发信号(电信号),因此触发信号中发生噪声的概率减小,从而旁路开关能够进行准确且稳定的动作。
另一方面,可动部延伸杆形成为缸筒形状,从而能够提供用于安装接触弹簧以及使所述接触弹簧进行工作的空间。因此,能够应用常用的弹簧,而无需弹簧系数大的特殊弹簧。
由此,针对可动触点的接触力提高,并且整个部件的重量减少。
并且,通过提高旁路开关的速度能够减少投入时间。
另外,容易控制可动触点的行程。
另一方面,闩锁板设置成其一部分插入到所述可动部延伸杆,从而能够稳定地工作而不发生晃动。
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作为体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中公开的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用于解释,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即,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需要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并且应该解释为与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Claims (24)

1.一种旁路开关,其中,包括:
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中空部;
第一汇流条,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前端;
第二汇流条,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后端;
固定触点,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条;
可动触点,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并且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
绝缘盖,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背面,在所述绝缘盖的内部设置有容纳部;
可动部延伸杆,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并结合于所述可动触点;以及
致动器,设置于所述绝缘盖的背面部并提供用于移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的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第二汇流条设置有形成为贯通孔的触头连接部,
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多触头插口,所述多触头插口插入于所述触头连接部并形成为管,并且设置成围绕并支撑所述可动部延伸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多触头,所述多触头紧贴配置于所述多触头插口和所述可动部延伸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结合于所述绝缘盖的背面部,并且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致动器的槽形态的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绝缘盖的前端部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形成于通过使所述前端部的直径变大来形成的台阶,
所述绝缘盖通过紧固于所述固定部的紧固构件来一体地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和所述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接触弹簧,所述接触弹簧设置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和所述端盖之间,并且向所述可动触点提供接触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端盖形成有中央管部,所述中央管部插入于所述绝缘盖的盖贯通孔并支撑所述接触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形成有向后方开放的槽形态的工作部,
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设置于所述工作部的正面并受到所述接触弹簧的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还包括:
永磁体,结合于所述容纳部的背面;以及
闩锁板,结合于所述可动部延伸杆,在正常状态下,被所述永磁体吸引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所述固定触点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分别在所述永磁体的两个侧面支撑所述永磁体的外侧保持件和内侧保持件。
11.一种旁路开关,其中,包括:
外壳,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中空部;
第一汇流条,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前端;
第二汇流条,结合于所述外壳的后端;
固定触点,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汇流条;
可动触点,设置于所述中空部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并且与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
可动部延伸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流条并结合于所述可动触点,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形成有向后方开放的槽形态的工作部;
致动器,设置于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的背面部并提供用于移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的动力;以及
接触弹簧,设置于所述工作部并向所述可动触点提供接触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第二汇流条设置有形成为贯通孔的触头连接部,
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多触头插口,所述多触头插口插入于所述触头连接部并形成为管,并且设置成围绕并支撑所述可动部延伸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多触头,所述多触头紧贴配置于所述多触头插口和所述可动部延伸杆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还包括:
绝缘盖,结合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背面并具备正面呈开放的容纳部;以及
端盖,结合于所述绝缘盖的背面部,并且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致动器的安装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设置于所述工作部的前端并受到所述接触弹簧的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磁铁闩锁,所述磁铁闩锁通过磁力拉动所述可动部延伸杆,
所述磁铁闩锁包括:
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容纳部的背面;以及
用于支撑所述永磁体的外侧保持件和内侧保持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工作部形成有闩锁结合部,所述闩锁结合部通过使其内径变大来与所述工作部形成台阶,
所述旁路开关还包括闩锁板,所述闩锁板结合于所述闩锁结合部并被所述永磁体的磁力吸引。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闩锁板凸出形成有管形态的杆结合部,所述杆结合部插入结合于所述闩锁结合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还包括绝缘推杆,所述绝缘推杆结合于所述推杆的后端,并且贯通设置于所述闩锁板并受到所述致动器的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所述推杆与所述磁铁闩锁隔开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所述推杆的后端部配置于比所述磁铁闩锁的前端部更靠向前方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端盖形成有中央管部,所述中央管部插入于所述绝缘盖的盖贯通孔并支撑所述接触弹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所述中央管部的前端部配置成比所述磁铁闩锁的前端部更向前方凸出。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旁路开关,其中,
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致动器的帽。
CN202080038236.8A 2019-05-24 2020-04-24 旁路开关 Pending CN1138749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61405 2019-05-24
KR1020190061405A KR102190066B1 (ko) 2019-05-24 2019-05-24 바이패스 스위치
KR10-2019-0061402 2019-05-24
KR1020190061402A KR102190065B1 (ko) 2019-05-24 2019-05-24 바이패스 스위치
PCT/KR2020/005411 WO2020242063A1 (ko) 2019-05-24 2020-04-24 바이패스 스위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4975A true CN113874975A (zh) 2021-12-31

Family

ID=73553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8236.8A Pending CN113874975A (zh) 2019-05-24 2020-04-24 旁路开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46376A1 (zh)
EP (1) EP3979286A4 (zh)
JP (1) JP7242905B2 (zh)
CN (1) CN113874975A (zh)
WO (1) WO202024206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3812B1 (ko) * 2015-01-12 2016-04-1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초고압 직류 송전의 바이패스 스위치
CN106710898A (zh) * 2015-07-21 2017-05-24 厦门宏发密封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旁路开关的接触部分
CN107086164A (zh) * 2016-02-16 2017-08-22 Ls 产电株式会社 旁路开关
CN108231471A (zh) * 2018-03-01 2018-06-29 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输电用真空旁路开关
CN109036957A (zh) * 2018-08-02 2018-12-18 嘉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永磁爆炸混合式接触器
CN109192616A (zh) * 2018-09-21 2019-01-11 嘉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驱动单相接触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4491A (en) * 1978-03-16 1980-09-23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Chemically activated switch
SE9901627D0 (sv) * 1999-05-03 1999-05-03 Asea Brown Boveri Elkopplare
DE102008059670B3 (de) * 2008-11-26 2010-06-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akuumschalter mit beidseitig fest verschienten Anschlussklemmen
US8319136B2 (en) * 2010-06-29 2012-11-27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Arcing fault and arc flash protection system having a high-speed switch
KR101148372B1 (ko) * 2011-03-18 2012-05-2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고체절연 스위치기어의 스위치모듈
KR20160018051A (ko) 2014-08-07 2016-02-17 (주)바이오토피아 장뇌삼 발효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항고지혈증 및 항동맥경화 조성물
KR102488687B1 (ko) * 2016-01-29 2023-01-16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바이패스 스위치 및 그를 갖는 모듈형 멀티레벨 컨버터
US9679710B1 (en) * 2016-05-04 2017-06-13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Switching module controller for a voltage regula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3812B1 (ko) * 2015-01-12 2016-04-19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초고압 직류 송전의 바이패스 스위치
CN106710898A (zh) * 2015-07-21 2017-05-24 厦门宏发密封继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旁路开关的接触部分
CN107086164A (zh) * 2016-02-16 2017-08-22 Ls 产电株式会社 旁路开关
KR20170096539A (ko) * 2016-02-16 2017-08-2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바이패스 스위치
CN108231471A (zh) * 2018-03-01 2018-06-29 甘肃虹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输电用真空旁路开关
CN109036957A (zh) * 2018-08-02 2018-12-18 嘉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永磁爆炸混合式接触器
CN109192616A (zh) * 2018-09-21 2019-01-11 嘉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双驱动单相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79286A1 (en) 2022-04-06
EP3979286A4 (en) 2023-06-28
JP2022533651A (ja) 2022-07-25
WO2020242063A1 (ko) 2020-12-03
US20220246376A1 (en) 2022-08-04
JP7242905B2 (ja) 202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70016B1 (ko) 바이패스 스위치
US9659727B2 (en) Switch
US10181387B2 (en)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actuator for circuit breaker
US9691562B2 (en)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with enhanced Lorentz force bias
ZA200508667B (en) Vacuum circuit breaker
KR20020024900A (ko) 회로차단기용 복합소호장치
RU2514732C2 (ru) Механизм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для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с элегазовой изоляцией
CN107622922B (zh) 振动限制装置以及包括所述振动限制装置的设备
CN210136823U (zh) 直流继电器
US20140048514A1 (en) Contact assembly and vacuum switch including the same
EP3125262A1 (en) Hybrid switching device
CN113874975A (zh) 旁路开关
KR102190066B1 (ko) 바이패스 스위치
KR102190065B1 (ko) 바이패스 스위치
CN109416993B (zh) 具有灭弧装置的开关
KR20200095091A (ko) 진공차단기
US10043623B2 (en)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f forces
US11594383B2 (en) Circuit interrupter
CN115172093A (zh) 一种电磁弹射快速开关装置
KR20160127217A (ko) 회로 차단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