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578A -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3578A
CN113873578A CN202010612756.7A CN202010612756A CN113873578A CN 113873578 A CN113873578 A CN 113873578A CN 202010612756 A CN202010612756 A CN 202010612756A CN 113873578 A CN113873578 A CN 113873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media
network element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27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正磊
倪慧
李永翠
潘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27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7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2914 priority patent/WO2022002003A1/zh
Priority to JP2022581390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2926A/ja
Priority to EP21831980.4A priority patent/EP4161144A4/en
Priority to BR112022026832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6832A2/pt
Publication of CN113873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578A/zh
Priority to US18/147,0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134468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83In-session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52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adapting media to network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中,第一网元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并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进而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其中,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第一码率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媒体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媒体的码率也叫比特率,可以指示单位时间的媒体所占用的比特数,码率越高的媒体文件,其单位时间的媒体所占用的比特数就越多,同等的媒体播放条件下,码率高的媒体文件比码率低的媒体文件的给用户的媒体体验更高,例如,码率高的视频画质更好,码率高的音频音效更好。相应的,码率越高的媒体文件的体积越大,那么在从媒体服务器向终端传输媒体文件的过程中,传输单位时间的媒体对应的媒体文件就需要更大的带宽,如果传输媒体文件的带宽不够大,会导致传输单位时间的媒体对应的文件所需的时间较大,在一些实时播放的场景中可能出现播放卡顿、不流畅的情况。
目前,一些终端在接收媒体文件的过程中,可以实时地根据该终端在当前时刻之前的时间窗内的平均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吞吐量,预估当前可用的带宽,进而根据预估的带宽调整媒体文件码率。这种方式中,预估带宽的时间窗通常为十秒或几十秒,若终端在时间窗内的带宽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终端的TCP吞吐量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此时,媒体服务器向终端传输的媒体文件的码率需要进行调整,否则会出现播放卡顿或媒体质量不佳等问题),终端需要在时间窗结束后,对时间窗内的TCP吞吐量求平均,进而根据平均值估计带宽,并进一步确定调整的码率。
一方面来说,带宽变化所引起的吞吐量变量被整个时间窗的时间平均化,这就使得带宽变化带来的影响被削弱,由此造成估算的带宽以及根据带宽确定的调整码率不准确;另一方面,终端只能在每个时间窗结束后对TCP吞吐量求平均以实现码率调整,而不能在带宽出现变化时即刻进行码率的调整,可能造成码率调整不及时,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这种对码率调整的方式有效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通过本申请可以根据终端媒体传输链路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媒体传输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行实时预测,进而根据预测得到的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实时调整,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第一终端设备在线播放第一媒体之前,确定在线播放第一媒体使用的固定的第一码率的场景中,可以根据历史的带宽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播放上述短视频采用固定的第一码率;也可以应用在第一终端设备在播放第一媒体的过程中,可以周期性地确定播放第一媒体使用的第一码率,进而对播放第一媒体的码率进行周期性调整的场景中,可以周期性地根据历史的带宽使用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二信息实时调节第一终端设备播放上述视频的码率。
该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可以被第一网元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而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码率,第一码率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该方法中,第一网元根据终端媒体传输链路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媒体传输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行实时预测,进而根据预测得到的第二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实时调整,而且相比于第一终端设备被时间窗平均后的带宽变化,第一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更能准确地反映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变化规律,因此通过本申请的方式可以实现码率的实时且准确的调整,提高了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时段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使得第一网元可以对第一时段内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为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是通过对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上,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段链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一段链路进行预测得到的,提高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推荐码率可以是从第一媒体对应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中确定的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码率可以是根据状态信息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的,其中,状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状态信息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通过较为全面的信息确定第一码率,保证第一码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码率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的。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信息确定方法,该方法中,第一网元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而,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第一码率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第一网元将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其中,第一网元可以是具有基于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分析统计功能的网元,第一网元根据终端媒体传输链路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媒体传输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进而使得第二网元根据第一网元预测得到的第二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调整,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网元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媒体服务器。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码率的多样化调整。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网元可以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进而接收网络管理网元返回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时段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使得第一网元可以对第一时段内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进而在确定第二信息的过程中,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通过对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上,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段链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一段链路进行预测,提高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确定第二信息的过程中,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进而根据第一带宽信息,确定推荐码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网元在确定推荐码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带宽信息,从第一媒体对应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中确定推荐码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码率可以是第二网元根据状态信息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的,其中,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状态信息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通过较为全面的信息确定第一码率,保证第一码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网元确定第二信息之前,还可以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是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进而在第一网元确定第二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在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的过程中,兼顾第一接入网设备连接的各个第二终端设备,保证了第一终端设备和各个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共享带宽合理公平地占用,也保证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带宽利用有效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过程中,具体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二媒体的可选码率、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状态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二时段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信息,以及从第一网元接收第二信息。其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信息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用于确定第一码率,第一码率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第一收发模块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一网元后,第一网元根据终端媒体传输链路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媒体传输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预测得到的第二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调整,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使得第一网元可以对第一时段内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二信息可以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是通过对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上,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段链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一段链路进行预测得到的,提高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为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状态信息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通过较为全面的信息确定第一码率,保证第一码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推荐码率可以是从第一媒体对应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中确定的一个。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码率可以是根据状态信息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的,其中,状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该第一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第二收发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第二收发模块可以用于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二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其中,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第一码率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第二处理模块根据终端媒体传输链路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媒体传输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进而使得第二网元根据第一网元预测得到的第二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调整,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网元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媒体服务器。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码率的多样化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并向网络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还可以用于接收网络管理网元返回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时段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使得第二处理模块可以对第一时段内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进而第二处理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处理模块通过对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上,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一段链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一段链路进行预测,提高预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还用于根据第一带宽信息,确定推荐码率。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第一带宽信息,从第一媒体对应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中确定推荐码率。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码率可以是第二网元根据状态信息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的,其中,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状态信息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通过较为全面的信息确定第一码率,保证第一码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码率调节的有效性。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是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处理模块,可以具体用于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第二信息:第一处理模块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二媒体的可选码率、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状态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二时段指示信息,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第一处理模块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在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的过程中,兼顾第一接入网设备连接的各个第二终端设备,保证了第一终端设备和各个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共享带宽合理公平地占用,也保证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带宽利用有效性。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第一终端设备,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程序当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确定方法。上述的处理器与存储器可以是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单元,或者,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相互连接,其中,通信接口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程序当被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确定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确定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确定方法。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或者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确定方法。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与所述通信接口耦合,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确定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瞬时使用带宽的波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本申请的信息确定方法可以基于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S 23.501定义的5G系统实现,在介绍本申请的信息确定方法之前,首先结合图1介绍5G系统架构,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系统架构示意图,5G系统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接入网和核心网中包含不同的网元。例如,接入网中的网元包含(R)AN((Radio)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R)AN设备与核心网连接。核心网中的网元包含多个NF(Network Function,网络功能),如AMF(Access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SMF(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网元、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网元、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网元、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Function,鉴权服务器功能)网元、NWDAF(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NEF网元等。核心网可以与DN(Data Network,数据网络)相连,DN中可以包含不同的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网元,为核心网提供不同的应用功能。
下面对本申请可能涉及到的网元或设备分别进行说明,其中: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和远方站等,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网络设备,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不作穷举。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设备形态以及名称不做限定。
(R)AN设备:位于UE和核心网之间,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入网功能。
AMF网元:可以进行UE注册管理、可达性检测、SMF网元选取等功能、传输UE和SMF之间的SM(Session Management,会话管理)消息等。
SMF网元:可以进行会话管理(例如会话的建立、修改和删除)、UE的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F节点的选取等。
UPF网元:可以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用于系统内外移动性的锚点、用于上行分类器以支持路由业务流到数据网络、用于分支点以支持多归属PDU(Protocol DataUnit,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等。
NWDAF网元:可以进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网络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向其他网络功能提供分析得到的结果。
NEF网元:可以支持核心网的能力和时间的开放,从外部应用流程到3GPP网络的安全信息提供、内网部信息的翻译等。
AF网元:可以与核心网中的网络功能进行交互来提供服务,例如影响业务流路由、支持接入网能力开放、支持策略控制等。
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通信网络的分析、预测、规划、配置、测试和故障管理等。
下面介绍实现本申请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所使用的一种可选的系统架构,参加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系统可以至少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网元。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终端设备,以及未来通信网络中任意形态的具体媒体数据传输功能的终端设备。第一网元可以是具有基于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等分析统计功能的网元,例如,第一网元可以是核心网中的NWDAF网元。
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包含第一指示信息的第一信息,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并获取第一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该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可以包括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使用信息,例如,预设历史统计时长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小时或数小时、一天或多天、一周或多个周、一个月或多个月等。进而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码率。该第二信息可以是第一网元确定得到的带宽信息,也可以是码率信息。可选的,第一网元可以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由第一终端设备实现码率的选择或调整;第一网元也可以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媒体服务器,由该媒体服务器实现码率的选择或调整。
基于该系统架构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媒体数据传输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行实时预测,得到第二信息,进而该第一终端设备或媒体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二信息,实时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媒体数据的第一码率。相比于第一终端设备被时间窗平均后的带宽变化,第一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更能准确反映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变化规律,因此通过本申请的方式可以实现码率的实时且准确的调整,提高了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的多种不同交互场景中实现,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PDU会话建立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的PDU会话修改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的业务请求(如视频通话业务请求、语音通话业务请求等)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与AF网元的应用层交互场景中,等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确定方法可以应用在第一终端设备在线播放第一媒体之前,确定在线播放第一媒体使用的固定的第一码率的场景中,例如,针对一些几秒或几十秒的短视频,可以根据历史的带宽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播放上述短视频采用固定的第一码率;也可以应用在第一终端设备在播放第一媒体的过程中,可以周期性地确定播放第一媒体使用的第一码率,进而对播放第一媒体的码率进行周期性调整的场景中,例如,针对一些几分钟、几十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的视频,可以周期性地根据历史的带宽使用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根据第二信息实时调节第一终端设备播放上述视频的码率,例如上述周期可以为20秒或40秒等。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媒体可以包括音频类媒体、视频类媒体等。
更进一步地,关于本申请实施中媒体服务器根据第一码率针对媒体数据的处理,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在媒体服务器中存储第一媒体的不同码率的媒体数据,进而在第一码率确定后,媒体服务器将第一码率对应的媒体数据传输给第一终端设备;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在媒体服务器中存储第一媒体的原始码率(通常是较高的码率)的媒体数据,进而在第一码率确定后,媒体服务器按照第一码率对原始码率的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后传输给第一终端设备;又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在一些直播场景中,在第一码率确定后,媒体服务器将即时获取到的媒体数据按照第一码率编码后,传输给第一终端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网元可以是实体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信息的发送可以是直接发送或通过至少一个设备的间接发送,本申请均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媒体可以是用于信息传输的媒介,比如一首音乐或一部电影等。媒体的媒体数据可以是用于进行存储、传输等操作的媒体的承载文件,比如,媒体数据一首音乐的音乐文件,通过对该音乐文件进行解码译码等操作,可以播放音乐文件对应的音乐;又如,媒体数据可以是一部电影的电影文件,通过对该电影文件进行解码译码等操作,可以播放电影文件对应的电影。
下面结合图3-图7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参加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对应的信息确定方法涉及到的网元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网元以及第二网元,一种可选的情况下,第二网元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为同一设备,另一种可选的情况下,第二网元可以是媒体服务器。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对应图2的系统架构中第一终端设备的介绍,第一网元可以对应图2的系统架构中第一网元的介绍,媒体服务器可以用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至少包括步骤S301-S304。
S301,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设备相连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确定。具体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或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例如,第一位置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R)AN ID(接入网标识),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任一小区对应的cell ID(小区标识)等。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时段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该第一用户面网元可以包含核心网中一个或多个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以下任一功能的网元:数据包路由、移动性锚点、上行分类器或分支点等,例如锚点UPF网元。
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状态信息。
其中,第一媒体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请求的媒体,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以用于指示第一媒体的媒体类型,可选的,第一媒体的媒体类型可以是音频类型或视频类型中的一种。比如,一些音乐播放器有随便听听的功能,也就是说第一终端可以请求播放音乐,但不指定具体播放哪一首音乐,这种场景下,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以指示音频类型。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请求传输的是哪个媒体的媒体数据,比如,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以指示某一首歌曲、指示某一部电影或者指示某一部电视剧的某一集等。
其中,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可以有一个,比如,第一媒体是一首音乐,该音乐有码率为0.5Mbps的音乐文件;第一媒体也可以有码率不同的多个媒体数据,比如,第一媒体是第一音乐,第一音乐有三个音乐文件包括码率为0.5Mbps的无损音质文件、码率为0.1Mbps的普通音质文件以及码率为0.05Mbps的流畅音质文件。
相应地,可选码率可以为一个,指示第一媒体的一个媒体数据的码率,比如,在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仅有一个时,可选码率可以是该媒体数据对应的码率,又如,在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有多个时,可选码率可以是第一媒体的任意一个媒体数据对应的码率,在上述第一音乐的例子中,可选码率可以是0.5Mbps、0.1Mbps或0.05Mbps中的任意一个。可选码率也可为多个,多个可选码率可以分别指示第一媒体的多种媒体数据各自的码率,在上述第一音乐的例子中,可选码率可以是0.5Mbps、0.1Mbps和0.05Mbps。
其中,状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比如,状态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已缓存的、但还未播放的媒体数据的体积大小,如10M;又如,状态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已缓存的、但还未播放的媒体数据的播放时长,比如30s。
可选的,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或无线网络临时识别码RNTI(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可以是直接发送给第一网元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的网元发送给第一网元的。第一信息可以是通过同一消息实体的承载发送给第一网元的,也可以是通过不同消息实体的承载发送给第一网元的。下面以第一网元是NWDAF网元的情况,举例介绍两种可选的传输方式:
第一种传输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信息通过SMF网元发送给NWDAF网元。例如,第一终端设备通过PDU会话建立请求将第一信息发送给SMF网元,SMF网元获取PDU会话建立请求中的第一信息,向NWDAF网元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第一预测请求。
第二种传输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信息通过AF网元(AF网元为集成有针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有管理或存储等功能的媒体服务器)发送给NWDAF网元。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向AF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码率调整请求,AF网元获取码率调整请求中的第一信息后,向NWDAF网元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第二预测请求。进一步的,若第一信息中包含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且未包含第一媒体的可选码率,AF网元可以在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媒体的可选码率,并通过第二预测请求发送该包括了可选码率的第一信息。
S302,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例如,第一网元接收到第一信息后,从第一信息中获取第一指示信息,进而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或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或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这二者中的一个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一指示信息包含这二者时,也可以根据这二者共同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
在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以根据通信网络中各个接入网设备与自身小区覆盖的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指示的地理位置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小区覆盖的地理位置。可选的,通信网络中各个接入网设备与自身小区覆盖的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第一网元从OAM系统中获取的。
在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是(R)AN ID,(R)AN ID是接入网设备的唯一识别码,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R)AN ID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又如,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是cell ID,第一网元可以根据通信网络中各个接入网设备与自身小区的cell ID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cell ID是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小区对应的cell ID。可选的,通信网络中各个接入网设备与自身小区的cell ID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第一网元从OAM系统中获取的。
在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接入网设备,且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确定一个接入网设备,若这两种方式确定的接入网设备为同一个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该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设备;若这两种方式确定的接入网设备为不同的接入网设备,则将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如(R)AN ID或cell ID)确定的接入网设备确定为第一接入网设备。避免由于第一终端设备上报的第一位置信息不准确,而带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确定不准确的问题,同时避免在第一终端设备位于两个小区交界处或重叠处时,第一终端设备实际连接的接入网设备,与OAM系统中记录的该地理位置所对应的接入网设备不同,所带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确定不准确的问题。
S303,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在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之后,第一网元可以获取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进而确定第二信息。例如,第一网元从网络管理网元(如OAM系统)获取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例如,第一网元可以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并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发送给网络管理网元(如OAM系统),网络管理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从网络运维中记录的不同的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中,获取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并返回给第一网元。
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可以指示在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使用信息,例如,预设历史统计时长为当前时刻之前的一小时或数小时、一天或多天、一周或多个周、一个月或多个月等。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可以包含: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使用记录,例如,包含了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在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也可以包含:对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使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后得到的信息,例如,在通过波形图反映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在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时,该波形图出现一些毛刺现象或锯齿现象,可以对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在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进行平滑化处理,平滑化处理可以是通过滤波器对高频分量滤波等方式进行处理,得到毛刺或锯齿消除的波形图,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波形图所反映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瞬时使用带宽,确定为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
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获取后,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得到第二信息。
关于第二信息,在一种可选的情况下,第二信息包括第一带宽信息,该第一带宽信息是第一网元针对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带宽预测得到的带宽;另一种可选的情况下,第二信息包括推荐码率,该推荐码率可以是在第一网元对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传输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带宽预测得到第一带宽信息之后,根据第一带宽信息确定推荐传输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其中,在第一网元根据第一带宽信息确定推荐码率的过程中,在第一信息中包含可选码率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信息中的可选码率确定推荐码率。比如,若第一信息中的可选码率仅有一个的情况下,在该可选码率与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将该可选码率确定为推荐码率;又如,若第一信息中的可选码率包含多个,第一网元可以从多个可选码率中选择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最优码率作为推荐码率。若第一信息中不包含可选码率,第一网元将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最优码率确定为推荐码率。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带宽信息为5Mbps,假如第一信息中不包括可选码率,可以将第一带宽信息为5Mbps匹配的最优码率2.5Mbps确定为推荐码率,假如第一信息中包含的可选码率为1.5Mbps、8Mbps、10Mbps和20Mbps,可以将1.5Mbps确定为推荐码率。
其中,确定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最优码率的方式不进行限定。由于媒体数据的码率通常是可变的,也就是说,同一媒体的不同媒体片段的媒体数据的码率可能不相同,因此,为保证媒体数据的流畅传输,需要在媒体数据的平均码率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冗余带宽,以应对不同媒体片段的媒体数据的码率突变情况。一种实现方式中,不同媒体业务类型的媒体,其对应的码率突变的程度不相同,因此,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最优码率可以根据第一媒体的媒体业务类型确定。比如,在带宽和码率采用同一计量单位下(如均采用Mbps),针对短视频类的媒体业务,第一带宽信息与最优码率的比值为区间[4,4.5]中的一个,针对普通的视频类的媒体业务,第一带宽信息与最优码率的比值为区间[1.5,2]中的一个,等等。为方便描述,下面举例中均按照第一带宽信息是最优码率的2倍这一关系进行举例。
其中,第一信息中包括状态信息的情况下,且第二信息中包含推荐码率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在确定推荐码率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第一信息中的状态信息,也就是第一终端设备针对第一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例如,第一信息中的状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缓存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剩余播放时间,剩余播放时间也就是第一终端设备针对第一媒体已缓存的媒体数据还可以播放的时间,进而根据剩余播放时间从第一媒体的可选码率中选择推荐码率,比如第一网元在该剩余播放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推荐码率确定为第一媒体的可选码率中,比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最优码率高的、最小的可选码率确定为推荐码率,在该剩余播放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推荐码率确定为第一媒体的可选码率中,比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最优码率高的、次小的可选码率(次小的可选码率与第一带宽信息对应的带宽匹配的最优码率之间,还存在一个可选码率,例如,次小的可选码率为10Mbps,与第一带宽信息匹配的最优码率5Mbps之间,还存在另外一个可选码率8Mbps),确定为推荐码率。
可选的,第一网元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第一网元确定第二信息的过程可以是对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内,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进行的预测。第一时段可以是一个分析周期(比如一天)中某两个时刻之间的时段,第一网元在对第一时段内的上述链路进行预测时,可以获取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的第一时段对应的历史时段(比如,预设历史统计时长为当前之前的一个月,第一时段是当天9点到9点半,第一时段对应的历史时段是当天前的一个月内每天的9点到9点半)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进而根据该历史时段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第一时段内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进行预测,得到第二信息。根据第一时段对应的历史时段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更能准确地预测第一时段内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而可以更准确地针对第一媒体确定第二信息。
其中,关于上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的确定方式,在第一信息中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确定上述第一时段;在第一信息中不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以将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之后的预设时长的时间窗,确定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例如,在对第一媒体的码率进行周期性调整的场景中,若第一网元在时刻1接收到了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可以将时刻1之后的时长为10s的时间窗,确定为上述第一时段。
进一步,第一时段内不同的时段对应的第二信息可以不同,那么第二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时段内不同的时段对应不同的第二信息、以及第一时段内各个时段对应的时段指示信息。
在确定第二信息的具体实现中,可以在第一网元中建立预测模型,向该预测模型输入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该预测模型输出第二信息。基于第一网元中建立的不同的预测模型,第一网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确定第二信息。下面介绍几种针对第二信息的可替换的确定方式:
在第一种可替换的确定方式中,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特征信息,进而根据带宽特征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特征信息可以基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统计分析方式得到:带宽的平均值统计分析、方差统计分析、均方差统计分析、带宽变化速率统计分析、回归分析或协方差分析等,具体统计分析方式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该带宽特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不同时段的带宽变换特征,进而第一网元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带宽特征信息,确定第二信息。例如,第一网元可以从带宽变换特征信息中,获取与当前时段所对应的带宽特征信息,进而根据与当前时段所对应的带宽特征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又如,第一网元可以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并从带宽特征信息中,获取与第一时段对应的带宽特征信息,进而根据与第一时段所对应的带宽特征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举例来说,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包含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使用记录,第一网元确定得到一天的24小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带宽特征信息为:0点-8点之间占用的平均带宽为0.1Mbps,8点-12点之间占用的平均带宽为5Mbps,12点-14点占用的平均带宽为10Mbps,14点-17点占用的平均带宽为5Mbps,17点-20点占用的平均带宽为0.1Mbps,20点-24点占用的平均带宽为10Mbps。若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为21点40分-22点,其对应的带宽特征信息为占用平均带宽为10Mbps,第一网元可以根据占用平均带宽10Mbps确定为第二信息。
在第二种可替换的确定方式中,第一网元还可以根据第一指示信息获取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以及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历史使用信息,进而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该带宽历史使用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可以是针对第一接入网设备配置的可用的无线信道的总带宽。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历史使用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无线信道在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被终端设备占用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可选的,上述两种信息可以是第一网元从网络管理网元获取的。
具体的,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历史使用信息,预测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无线信道中未被终端设备占用的可用带宽,进而根据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为10Mbps,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历史使用信息为:0点-8点被占用0.5Mbps,8点-12点被占用8Mbps,12点-24点被占用9Mbps,第一网元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最大可用带宽分别与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历史使用信息对应的各个带宽相减,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即:0点-8点可用带宽9.5Mbps,8点-12点可用带宽2Mbps,12点-24点可用带宽1Mbps。第一网元进一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平均带宽在0点-8点之间为0.5Mbps,在8点-12点之间1Mbps,在12点-22点之间为5Mbps,在22点-24点之间为1Mbps。从而第一网元可以将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平均带宽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相加,可以预测得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即第一终端设备在0点-8点之间可用的带宽为10Mbps,在8点-12点之间可用的带宽为3Mbps,在12点-22点之间可用的带宽为6Mbps,在22点-24点之间可用的带宽为1Mbps。进而第一网元可以根据预测得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分配第一终端设备的带宽,确定第二信息。
在第三种可替换的确定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可以包含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在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基于预测模型,第一网元可以根据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预测一个分析周期(比如一天)中各个时刻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瞬时可用带宽,进而根据瞬时可用带宽确定第二信息。具体的,可以根据当前时刻对应的瞬时可用带宽确定第二信息,也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对应的瞬时可用带宽确定第二信息。
其中,由于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通常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在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的某些时刻可能会出现瞬时使用带宽突变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第一网元可以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确定发生带宽突变时刻对应的带宽稳定持续时间,并将带宽稳定持续时间不超过预设持续时间阈值的带宽突变时段确定为短时带宽突变时段。进而,将短时带宽突变时段对应的瞬时使用带宽进行弱化处理(如忽略或消除处理),从而根据弱化处理后的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确定一个分析周期内的瞬时可用带宽。
可选的,第二信息中还可以包含上述短时带宽突变时段对应的短时带宽突变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短时带宽突变时段不进行码率的切换。以避免第一终端设备在短时带宽突变时段内,因出现频率较高的带宽来回突变,而造成媒体码率频繁来回切换,进而带来媒体播放不稳定的问题。
结合图4,针对上述第三种可替换的确定方式进行举例,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瞬时使用带宽的波形示意图,图4中的波形图反映了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预设历史统计时长内某一段连续的300s的瞬时使用带宽,预设持续时间阈值为10s,如图4所示,若用于传输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与图4中0s-60s的时段对应(比如第一时段和图4中0-60s的时段均为10点-10点1分之间的时段),瞬时使用带宽在第20s发生了突变,可用带宽从1Mbps突变至100Mbps,瞬时使用带宽维持在100Mbps的带宽稳定持续时间为3s,未超过预设持续时间阈值10s,因此,可以忽略20s发送的瞬时使用带宽突变,将1Mbps作为20s-23s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第一带宽信息,可以将1Mbps确定为第一带宽信息,进而根据第一带宽信息1Mbps确定第二信息;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可以将1Mbps确定为第一带宽信息之后,进而根据1Mbps对应的推荐码率0.5Mbps,确定第二信息。
该示例中,可选的,第二信息中还可以包括针对第20s-23s的短时带宽突变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针对在第20s-23s发生的带宽稳定持续时间不超过预设持续时间阈值的带宽突变,保持码率不变,不进行媒体码率的来回切换。
如图4所示,若用于传输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与图4中60s-120s的时段对应,可用带宽在60s发生了突变,可用带宽从1Mbps突变至500Mbps,可用带宽维持在500Mbps的带宽稳定持续时间为60s,超过了预设持续时间阈值10s,因此,不对60s-120s的瞬时使用带宽进行弱化处理,将500Mbps作为60s-120s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第一带宽信息,可以将500Mbps确定为第一带宽信息,进而根据第一带宽信息500Mbps确定第二信息;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可以将500Mbps确定为第一带宽信息后,进而根据500Mbps对应的推荐码率250Mbps,确定第二信息。
同理,如图4所示,若第一时段与图4中120s-180s(在155s-163s之间发生了带宽稳定持续时间小于10s的可用带宽突变)的时段对应,则确定120s-180s内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为1Mbps。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第一带宽信息,则确定第二信息包含的第一带宽信息为1Mbps,并根据第一带宽信息1Mbps确定第二信息;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那么确定第二信息包含的推荐码率可以为0.5Mbps。可选的方式中,在第二信息中包括短时带宽突变指示信息,指示针对155s-163s之间发生的带宽突变,不进行媒体码率的切换。
如图4所示,若用于传输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第一时段(假设第一时段是9点-9点2分)与图4中180s-300s的时段对应,由于在第200s发生了带宽稳定持续80s的、从1Mbps到0.7Mbps的可用带宽突变,在280s发生了带宽稳定持续20s的、从0.7Mbps到1Mbps的可用带宽突变,则确定180s-200s的瞬时使用带宽为1Mbps,200s-280s的瞬时使用带宽为0.7Mbps、280s-300s的瞬时使用带宽为1Mbps。进而,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第一带宽信息,则确定第二信息包括9点-9点0分20秒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为1Mbps,9点0分20秒-9点1分40秒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为0.7Mbps,9点1分40秒-9点2分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为1Mbps;若基于预测模型确定的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那么确定第二信息包括9点-9点0分20秒之间的推荐码率为0.5Mbps,9点0分20秒-9点1分40秒之间的推荐码率为0.35Kb/s,9点1分40秒-9点2分之间的推荐码率为0.5Mbps。
上述三种可替换的确定方式仅考虑了第一终端设备传输媒体数据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下有多个终端设备均需要传输媒体数据的场景,基于这种场景,在第四种可替代的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303之前,第一网元还可以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是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第二终端设备是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连接的终端设备中进行语音通话的终端设备、进行视频通话的终端设备、在线听音乐的终端设备或者在线观看视频的终端设备等等。进而第一网元在确定第二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更进一步的,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进而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和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其中,第二媒体可以是与第一媒体相同的媒体,也可以是不同的媒体。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二媒体的可选码率、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状态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在请求针对码率的自适应调节时上报的,第二用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的种类,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中包含的信息的种类相同。
在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不同的确定模型确定第二信息,来保证第一终端设备和各个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共享带宽合理公平地占用,进一步保证了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媒体传输流畅性,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带宽利用有效性。下面结合两种可选实现方式,介绍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两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包含第一媒体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包含第二媒体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第二媒体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媒体数据所对应的媒体。第一网元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预测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进而可以将可用带宽平均分配给第一终端设备以及各个第二终端设备,使第一终端设备和各个第二终端设备平均地对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无线带宽进行占用,进而第一网元根据平均分配后的带宽,为第一终端设备和各个第二终端设备从各自对应的可选码率中选择推荐码率,并根据推荐码率确定第二信息。通过对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的公平分配,兼顾了第一接入网设备下各个终端设备的媒体传输质量。
例如,第一媒体对应的可选码率为10Mbps、150Mbps和800Mbps,第二用户终端仅有一个,第二媒体对应的可选码率为10Mbps、100Mbps和500Mbps,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为500Mbps,第一网元将这500Mbps的带宽均分给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即每个终端设备占用250Mbps的带宽,进而根据每个终端设备分配到的250Mbps的带宽,将150Mbps确定为第一终端设备的推荐码率,将100Mbps确定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推荐码率。
第二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包含第一媒体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包含第二媒体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第二媒体是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的媒体数据所对应的媒体。第一网元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预测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并确定出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关于第一终端设备和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平均可用带宽;进而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可选码率中,可以基于上述平均可用带宽进行传输的最大码率;将平均可用带宽,减去第二终端设备基于上述最大码率进行媒体数据传输时占用的带宽,得到差值带宽;将各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差值带宽与平均可用带宽的总和,确定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可用带宽;进而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可用带宽,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推荐码率,并根据推荐码率确定第二信息。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可选码率进行可用带宽的分配,以及推荐码率的确定,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带宽利用有效性。
例如,第一媒体对应的可选码率为10Mbps、180Mbps和500Mbps,第二终端设备包含两个,这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媒体的可选码率各包含三个,分别为2Mbps、80Mbps和200Mbps,以及1Mbps、20Mbps和200Mbps。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可用带宽为500Mbps,关于第一终端设备和两个第二终端设备的平均可用带宽为500Mbps/3≈166.7Mbps,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各自基于上述平均可用带宽进行传输媒体数据的最优码率分别为80Mbps和20Mbps,基于上述最优码率进行媒体数据传输时占用的带宽依次为160Mbps和40Mbps,进而得到两个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差值带宽分别为6.7Mbps和126.7Mbps,从而得到第一终端设的可用带宽为6.7Mbps+126.7Mbps+166.7Mbps=300.1Mbps,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用带宽300.1Mbps,从第一媒体的可选码率中确定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推荐码率为180Mbps。相比于采用带宽平均分配的方式,第一终端设备只能被分配166.7Mbps的带宽,从而第一终端设备的可选码率中确定的推荐码率为10Mbps,通过第二种可选实现方式得到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推荐码率提高至180Mbps,不仅兼顾了其他第二终端设备的媒体传输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带宽利用率。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是第一网元从SMF网元或AF网元获取的。一种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的实现方式中,SMF网元可以向第一终端设备对应内的第一用户面网元(可以是核心网中的UPF网元)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上报请求,例如SMF网元可以通过N4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发送该标识上报请求,该标识上报请求中可以包含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可选的,该标识上报请求中还可以包含媒体业务检测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确定出传输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例如,传输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数据传输端口为第一用户面网元的指定端口,或者数据的目的地址为指定IP地址的终端设备。由于上述终端设备与用户面网元之间通过接入网设备相连,并且用户面网元可以针对上述终端设备中各个终端设备的数据进行路由,因此,第一用户面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确定出与第一终端设备一同连接在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终端设备,并可以进一步根据媒体业务检测信息,确定出其中传输媒体数据的第二终端设备,进而第一用户面网元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发送给第一网元。
另一种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的实现方式中,AF网元可以与多个不同的终端设备进行交互,这些终端设备与AF网元交互以实现不同的业务,比如一些终端设备与AF网元交互以完成针对媒体数据的请求,又如一些终端设备与AF网元交互完成对AF网元的媒体业务账号注册等。AF网元与上述多个不同的终端设备交互过程中,可以从上述多个不同的终端设备接收各个终端设备各自连接的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以及各个终端设备的业务种类信息(比如业务种类信息可以是以下中的任意一个媒体请求、账号注册、账户登录或媒体收藏等),AF网元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业务种类信息,获取与第一终端设备一同连接在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终端设备中,传输媒体数据的第二终端设备(比如业务种类信息是媒体请求的终端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并将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发送给第一网元。
上述四种可替换的实现方式均是第一网元基于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可选的,在第一信息包括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的第二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具体的,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预测出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可用带宽;并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预测出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第二可用带宽。一种实现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可用带宽和第二可用带宽中较小的带宽,确定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带宽信息或推荐码率)。另一种实现中,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第一可用带宽确定第一推荐信息,根据第二可用带宽确定第二推荐信息,将第一推荐信息和第二推荐信息中较小的推荐信息,确定为第二信息。应理解,后一种实现中,第一推荐信息和第二推荐信息的种类相同,例如第一推荐信息和第二推荐信息均包括推荐码率,或者第一推荐信息和第二推荐信息均包括第一带宽信息。
其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一可用带宽或第一推荐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上述第一种至第三种可替换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息的确定方式,此处不再赘述。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可用带宽或第二推荐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上述第一种或第三种可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可用带宽,或者上述第一种或第三种可替换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推荐信息的过程。例如,参照第一种可替换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特征信息,进而确定第二可用带宽或第二推荐信息。又如,参照第三种可替换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中各个时刻的瞬时使用带宽,确定第二可用带宽或第二推荐信息,等等。此处亦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介绍,不难发现,相比于第一终端设备被时间窗平均后的带宽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该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更能准确反映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变化规律,比如通过统计得到的带宽特征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下其他第二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等,可以对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更准确、全面的预测,从而得到实用性更强更有效的第二信息。
S304,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一种实现中,第二网元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媒体服务器。也就是说第二网元可以与第一终端设备为同一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设备。
在发送过程中,一种实现中,第一网元可以将第二网元作为目的网元,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例如,第一网元可以将AF网元作为目的网元发送第二信息;第一网元也可以将其他网元作为目的网元,通过其他网元将第二信息转发给第二网元。例如,第一网元可以将SMF网元作为目的网元发送第二信息,SMF网元接收到第二信息后,将第二信息转发给第二网元。
S305,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对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进行选择或调整。
其中,步骤S305为可选步骤。
第二网元接收到第二信息后,可以将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第一码率是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时段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而第二网元根据第一码率,实现对向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
在第二网元确定第一码率的过程中,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若第二信息中包含推荐码率,第二网元可以将推荐码率确定为第一码率;另一种可选方式中,第二网元可以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又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网元可以根据状态信息和/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的。状态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吞吐量,也可以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瞬时吞吐量。
应理解,若第二网元是媒体服务器,那么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将自身的吞吐量信息和/或状态信息发送给媒体服务器,进而媒体服务器可以使用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和/或状态信息确定第一码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在向媒体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信息的码率调整请求时,将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和/或状态信息一同发送给媒体服务器。又如,第一终端设备也可以周期性地向媒体服务器上报自身的吞吐量信息和/或状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媒体服务器中建立不同的确定第一码率的模型,基于不同的模型,将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或状态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参数,基于模型中不同的算法,输出第一码率,这里针对确定第一码率的模型不做具体限定,仅举例进行说明:例如,若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在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针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超过第一缓存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码率确定为高于推荐码率的码率。又如,若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确定第一时段内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是否低于推荐码率对应的带宽,在前者低于后者预设百分比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码率确定为低于推荐码率的码率。又如,若第二信息包含第一带宽信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估算在第一时段内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在估算得到的吞吐量小于第一带宽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估算得到的吞吐量确定第一码率,反之,根据第一带宽信息确定第一码率。
在第一码率确定之后,可以由第一终端设备或者媒体服务器对传输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第一终端设备或媒体服务器针对传输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方式,可以根据媒体服务器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存储或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分情况进行说明:
在第一种情况下,若由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第一终端设备在确定第一码率之后,可以将第一码率发送给媒体服务器。
在第二种情况下,若由媒体服务器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由媒体服务器确定出第一码率。
在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中,媒体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码率或确定出第一码率后,若媒体服务器中存在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文件,媒体服务器可以将该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文件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若媒体服务器中不存在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文件,媒体服务器可以按照第一码率对媒体服务器中存在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文件,并将得到的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文件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
在第三种情况下,若由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从媒体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媒体的不同码率的媒体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而确定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数据的存储位置,并根据该存储位置获取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数据。例如,媒体服务器可以包含媒体存储服务器和媒体管理服务器,在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DASH(Dynamic AdaptiveStreaming over HTTP,基于HTTP的动态自适应流传输)中,第一媒体不同码率的媒体数据可以预先存储在不同的媒体存储服务器中,媒体管理服务器可以预先通过MPD(MediaPresentation Description,媒体演示说明)文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媒体的各种码率的媒体数据的存储位置,进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码率在对应的媒体存储服务器中,获取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数据。
在第四种情况下,若由媒体服务器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媒体服务器可以在第一码率确定之后,媒体服务器可以将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数据的存储位置发送给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存储位置获取第一媒体的第一码率的媒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情况下的实现方式,仅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或媒体服务器针对传输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示例性实现方式,不是本申请实施例限定的全部的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并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进而第一网元将第二信息发送给第二网元,第二网元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其中,第一码率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第一网元根据终端媒体传输链路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对媒体传输链路的网络状况进行预测,进而根据预测得到的第二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调整,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可以应用在UE触发的PDU会话的建立场景中,包括建立一个新的PDU会话的场景、在未部署N26接口(N26是AMF网元和MME网元(4G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网元)之间的接口)的情况下,将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演进的分组系统)中的PDN(Public DataNetwork,公用数据网)连接切换到5GS(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he 5G System,5G系统架构)中的PDU会话的场景中、以及在非3GPP访问和3GPP访问之间切换现有的PDU会话的场景,等。通过在UE建立PDU会话的过程中对UE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如图5所示,该信息确定方法包括步骤S501-S508。
S501,UE触发SMF网元建立PDU会话。
UE触发SMF网元建立PDU会话时,将UE的第一信息发送给SMF网元,例如,第一信息可以包含于UE触发SMF网元建立PDU会话的触发消息中。其中,第一信息包含UE所连接的(R)AN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可选的,第一信息还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状态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针对第一信息中具体包含的各种信息的相关介绍,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含的相应信息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UE可以通过(R)AN设备和AM网元等触发SMF建立PDU会话,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步骤触发SMF网元建立PDU会话,并将UE的第一信息发送给SMF网元:
(1)UE可以通过(R)AN设备向AMF网元发送PDU会话建立请求,该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可以携带UE的第一信息。
(2)AMF网元为UE选择SMF网元。
具体的,UE发送的PDU会话建立请求中可以包含UE请求建立的PDU会话的类型,AMF网元可以根据UE请求建立的PDU会话的类型,为UE选择SMF网元。
(3)AMF网元向为UE选择的SMF网元发送N4上下文创建请求,该N4上下文创建请求中携带UE的第一信息。
S502,SMF网元向UPF网元发送会话请求消息。
例如,该会话请求消息可以是N4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具体的,SMF网元根据各个UPF网元的负载、位置、容量等信息为UE选择UPF网元,进而向选择的UPF网元发送N4会话建立请求消息。SMF网元通过N4会话的建立,向SMF网元配置媒体数据传输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规则、转发策略等。
S503,UPF网元向SMF网元发送会话响应消息。
例如,该会话响应消息可以是N4会话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S502和S503为可选步骤。
S504,SMF网元向NWDA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
例如,SMF网元可以向NWDAF网元发送第一预测请求,第一预测请求携带第一信息,第一预测请求用于请求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以实现NWDAF网元对UE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
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上述触发消息、PDU会话建立请求、N4上下文创建请求、N4会话建立请求消息、N4会话建立响应消息、第一预测请求,共同实现了承载从UE向SMF网元传输的第一信息,以及触发SMF网元将第一信息发送给NWDAF网元的功能。
S505,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具体的,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UE连接(R)AN设备,进而NWDAF网元根据(R)AN设备与UE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这里,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506,NWDAF网元向SM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S507,SMF网元向UE发送第二信息。
例如,SMF网元可以向UE发送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携带第二信息。
S508,UE根据第二信息对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
其中,步骤S508为可选步骤。
UE根据第二信息对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304中介绍的第一终端设备对传输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在步骤S304中提供的第一种情况下或第三种情况下的实现方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UE建立PDU会话的过程中,NWDAF网元根据UE和(R)AN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由SMF网元将第二信息通过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发送给UE,UE根据第二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调整,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可以应用在UE通过应用层消息与AF网元进行交互,并触发NWDAF网元对UE用于接收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的场景中,该场景中AF网元是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进行管理和媒体数据码率选择的媒体服务器。UE通过应用层消息触发对UE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如图6所示,该信息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601,UE向A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
例如,UE可以通过应用层消息向AF网元发送码率调整请求,码率调整请求中携带UE的第一信息。
应用层消息是进程之间进行交互的消息,UE通过应用层消息向AF网元中负责码率调整的进程发送码率调整请求,例如,该应用层消息可以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HTTP)命令、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Protocol,RTCP)命令等。
码率调整请求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含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确定UE连接的(R)AN设备。可选的,预测参考信息还可以包含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状态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针对第一信息中具体包含的各种信息的相关介绍,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信息包含的相应信息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602,AF网元向NE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
例如,AF网元可以向NEF网元发送第二预测请求,第二预测请求中携带UE的第一信息,第二预测请求用于请求NEF网元将第一信息转发给NWDAF网元,使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以实现NWDAF网元对UE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
S603,NEF网元对该AF网元进行授权检查。
其中,步骤S603为可选步骤。
NEF网元具体对可以AF网元是否具有访问核心网的权限进行检查,授权检查通过后执行S604。
S604,NEF网元向NWDA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
例如,NEF网元可以向NWDAF网元发送第二预测请求,第二预测请求携带第一信息。
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码率调整请求和第二预测请求,共同实现了承载从UE向AF网元传输第一信息,以及触发AF网元向NWDA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的功能。
S605,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具体的,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UE连接(R)AN设备,进而NWDAF网元根据(R)AN设备与UE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这里,NWDAF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606,NWDAF网元向NE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S607,NEF网元向AF网元发送将第二信息。
S608,AF网元根据第二信息对UE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
其中,步骤S608为可选步骤。
S609,AF网元向UE发送第二信息。
S610,UE根据第二信息对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信息确定之后,对UE接收到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的选择或调整可以由AF网元或UE执行。其中,若上述选择或调整由AF执行,则在步骤S607之后,仅执行步骤S608;若上述选择或调整由UE执行,则在步骤S607之后,执行步骤S609,可选的,S609后可以执行可选步骤S610。
这里,UE根据第二信息对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305中介绍的第一终端设备对传输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在步骤S305中提供的第一种情况或第三种情况下的实现方式等。AF网元根据第二信息对UE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305中介绍的媒体服务器对UE传输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在步骤S305中提供的第二种情况或第四种情况下的实现方式等。
一种可选的实现场景中,UE向AF网元发送的码率调整请求可以是获取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请求,其中可以携带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以及第一指示信息,AF网元根据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将第一媒体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与第一指示信息处理为新的预测参考信息发送给NWDAF网元。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前后的预测参考信息中也可以携带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状态信息或第二指示信息。NWDAF网元对UE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确定出第一带宽信息后,根据第一带宽信息从第一媒体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中确定推荐码率,作为第二信息发送给AF网元,进而AF网元根据推荐码率对UE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的选择或调整,并将调整后对应的媒体数据发送给UE。
本申请实施例中,UE通过应用层消息与AF网元进行交互,并通过AF网元触发NWDAF网元根据UE与(R)AN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并发送给AF网元,由AF网元或UE对UE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能够提高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所示的信息确定方法可以应用在UE触发的PDU会话的修改场景中,在该场景下,实现在兼顾UE连接的(R)AN设备下各个终端设备的媒体传输质量的情况下,对UE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调节。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01,UE触发SMF网元建立PDU会话。
UE触发SMF网元建立PDU会话时,将UE的第一信息发送给SMF网元,例如,第一信息可以包含于UE触发SMF网元建立PDU会话的触发消息中。第一信息中包含用于确定UE连接的(R)AN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
S702,SMF网元向UPF网元发送会话请求消息。
例如,该会话请求消息可以是N4会话建立请求消息。
S703,UPF网元向SMF网元发送会话响应消息。
例如,该会话响应消息可以是N4会话建立响应消息。
其中,步骤S701-S703的实现方式可以参阅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S501-503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704,SMF网元向UPF网元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例如,SMF网元可以向UPF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请求消息,N4会话修改请求消息中包括标识上报请求,标识上报请求中包含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可选的,标识上报请求中还可以包含媒体业务检测信息。
S705,UPF网元向SMF网元发送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例如,UPF网元可以向SMF网元发送N4会话修改响应消息,N4会话修改响应消息中包括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第二终端设备是在UE连接的(R)AN设备下的传输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
S706,SMF网元向NWDAF网元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例如,SMF网元可以向NWDAF网元发送第一预测请求,第一预测请求携带第一信息,第一预测请求用于请求NWDAF网元确定第二信息,以实现NWDAF网元对UE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链路进行预测。
S707,NWDAF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并根据第一信息以及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媒体的可选码率、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状态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可以是第二终端设备在请求针对码率的自适应调节时上报给NWDAF网元的。
具体的,NWDAF网元可以根据第一信息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UE连接的(R)AN设备,并根据UE与该(R)AN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S708,NWDAF网元向SMF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S709,SMF网元向UE发送第二信息。
例如,SMF网元可以向UE发送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PDU会话建立响应消息携带第二信息。
S710,UE根据第二信息对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
其中,步骤S710为可选步骤,关于S704中标识上报请求的介绍、S705中UPF网元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方式、以及S707中NWDAF网元确定第二信息的方式,均可以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303的介绍中第四种可替代的实现方式中对应的介绍,S710中UE根据第二信息对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选择或调整的方式,可参阅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码率选择或调整的实现方式,此处均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UE的PDU会话建立后,在PDU会话修改的场景下,SMF网元从UPF网元获取UE连接的(R)AN设备下其他传输媒体数据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并发送给NWDAF网元,进而NWDAF网元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从OAM系统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三信息,并根据第三信息和第一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然后将第二信息通过SMF网元发送给UE,UE根据第二信息对传输媒体数据的码率进行调整,提高了对UE接收的媒体数据码率调整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进而提高码率调整的有效性。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下面针对该方法中涉及相关设备进行介绍,首先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终端设备80至少包括第一收发模块801。
第一收发模块801,用于:
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第一终端设备80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确定;
从第一网元接收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是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80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第一码率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80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80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80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80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80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第二信息是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80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推荐码率为第一媒体对应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中的一个。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码率是根据状态信息或第一终端设备80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的,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80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又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80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802,用于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码率。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80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如步骤S301或S305,或执行图5、图6或图7中UE执行的步骤。关于图8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包括的功能组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述图3、图5至图7的实施例的具体介绍。
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以图9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90实现。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终端设备9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和收发器904。
处理器901可以用于处理或确定向第一网元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或确定第一码率等。例如,实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305。
存储器902用于存储供第一终端设备90执行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901可以执行存储器9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图3、或图5至图7所示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或UE的动作。
处理器901与存储器902通信连接,例如通过总线903相连。总线903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9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收发器904,用于支持第一终端设备9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网元、SMF网元、或AF网元等的信息传输。例如,实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301;或实现图5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501;或实现图5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508;或实现图6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601,等。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设备9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该第一终端设备9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收发器904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收发器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多个接口。
存储器9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9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9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用于存储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90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为第一终端设备90所设计的程序。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被第一终端设备运行时,可以执行上述图9所示实施例中为第一终端设备90所设计的信息确定方法。
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设备10可以至少包括第二收发模块101和第二处理模块102。其中:
第二收发模块101,用于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102,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第二处理模块102,还用于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第一码率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第二收发模块101,还用于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二信息。
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网元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媒体服务器。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101,还用于:
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向网络管理网元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从网络管理网元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其特征在于,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
第二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
根据第一带宽信息,确定推荐码率。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带宽信息,从第一媒体对应的至少两个可选码率中确定推荐码率。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码率是根据状态信息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第二信息确定的,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对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101还用于: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设备是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
第二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又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处理模块1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第三信息,第三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第二媒体的可选码率、第二终端设备对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状态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二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设备用于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第三信息确定第二信息。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10可以实现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网元执行的步骤,如步骤S302-S304,或执行图5-图7中NWDAF网元执行的步骤。关于图10中的通信设备10包括的功能组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及相应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述图3、图5至图7的实施例的具体介绍。
上述图10所示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以图11所示的通信设备11实现。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通信设备110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收发器1104。
处理器1101可以用于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或确定第二信息等。例如,实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302或S303;或实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505;或实现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605,等。
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供通信设备110执行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1101可以执行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图3、或图5至图7所示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元或NWDAF网元的步骤。
处理器1101与存储器1102通信连接,例如通过总线1103相连。总线1103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1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收发器1104,用于支持通信设备110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SMF网元、AF网元或NEF网元等的信息传输。例如,实现图3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304;或实现图5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506;或实现图5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504;或实现图6对应的实施例中步骤S606,等。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通信设备1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该通信设备11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处理器1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收发器1104可以是通信接口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收发器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收发器可以包括多个接口。
存储器11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1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11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用于存储图11所示实施例中通信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为通信设备所设计的程序。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产品被通信设备运行时,可以执行上述图11所示实施例中为通信设备所设计的信息确定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信息确定系统,该信息确定系统包括上述图8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80,以及上述图10对应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10,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信息确定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信息确定系统,该信息确定系统包括上述图9对应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90,以及上述图11对应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110,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信息确定方法。
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通信芯片120可包括:处理器1201,以及耦合于处理器1201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202。其中:
处理器12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201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201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MIPS架构、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处理器1201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接口1202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信号或数据至处理器1201,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1201的处理结果。例如,通信接口1202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摄像头(camara)、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等等)连接。通信接口1202通过总线1203与处理器1201相连。
本申请中,处理器12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或者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中第一网元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通信接口1202可用于输出处理器1201的执行结果。本申请中,通信接口1202可具体用于输入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或是输出处理器1201处理得到的第二信息,等。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息确定方法可参考前述图3、图5至图7所示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处理器1201、通信接口1202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28)

1.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确定;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网元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所述第一码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所述第二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率是根据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7.一种信息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所述第一码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媒体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信息,确定所述推荐码率。
14.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
15.一种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收发模块,用于:
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确定;
从所述第一网元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所述第一码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所述第二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的。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率是根据状态信息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信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及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的,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2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收发模块,用于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连接的第一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第一码率的确定,所述第一码率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码率;
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网元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元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媒体服务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0-21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时段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时段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的时段。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标识、可选码率或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媒体的媒体数据缓存的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一用户面网元;
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用户面网元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0-24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含推荐码率或第一带宽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第一带宽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信息,确定所述推荐码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
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是通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媒体的媒体数据的终端设备;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带宽的历史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信息。
2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确定方法,或者执行权利要求7-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确定方法。
CN202010612756.7A 2020-06-30 2020-06-30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13873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756.7A CN113873578A (zh) 2020-06-30 2020-06-30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PCT/CN2021/102914 WO2022002003A1 (zh) 2020-06-30 2021-06-29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JP2022581390A JP2023532926A (ja) 2020-06-30 2021-06-29 情報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EP21831980.4A EP4161144A4 (en) 2020-06-30 2021-06-29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BR112022026832A BR112022026832A2 (pt) 2020-06-30 2021-06-29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determinação de informações
US18/147,033 US20230134468A1 (en) 2020-06-30 2022-12-28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2756.7A CN113873578A (zh) 2020-06-30 2020-06-30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578A true CN113873578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81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2756.7A Pending CN113873578A (zh) 2020-06-30 2020-06-30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4468A1 (zh)
EP (1) EP4161144A4 (zh)
JP (1) JP2023532926A (zh)
CN (1) CN113873578A (zh)
BR (1) BR112022026832A2 (zh)
WO (1) WO202200200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6144B2 (en) * 2011-04-29 2013-08-20 Cbs Interactive Inc. Startup bitrate in adaptive bitrate streaming
CN103248962B (zh) * 2013-04-23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流媒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027312A (zh) * 2016-06-28 2016-10-12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带宽预测方法和网络带宽预测装置
CN106878297A (zh) * 2017-02-06 2017-06-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服务器
US11159408B2 (en) * 2019-06-25 2021-10-26 Intel Corporation Link performance prediction technologies
CN111277870B (zh) * 2020-03-05 2022-09-30 广州市百果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预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1144A4 (en) 2023-11-22
JP2023532926A (ja) 2023-08-01
EP4161144A1 (en) 2023-04-05
WO2022002003A1 (zh) 2022-01-06
US20230134468A1 (en) 2023-05-04
BR112022026832A2 (pt)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28847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24070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TWI827622B (zh) 用於對即時上行鏈路串流服務的高效操作的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方法
CN113595766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141443B (zh) 用户设备、媒体流传输网络辅助节点和媒体流传输方法
CN111614563A (zh) 一种用户面路径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US2013022710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session management
CN104254109A (zh) 用户设备、基站、流媒体自适应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11385754B (zh) 计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217318A1 (zh) 一种流媒体参数动态自适应网络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4007087B (zh) 一种媒体流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963312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系统、网络转换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1527351A (ja) ネットワーク容量に制約のあるシナリオにおける共同メディア制作のためのネットワーク制御上りリンクメディア伝送
CN113873578A (zh) 信息确定方法及设备
EP384172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network conditions feedback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a collaborative media production
US11483682B2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multicasting and device with a storage capability
Eswara et al. etvsq based video rate adapt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with α-fair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230412873A1 (en) Streaming Medi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038065B (zh) 视频会议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
Vilas et al. Signalling management to reduce roaming effects over streaming services
WO2014087765A1 (ja) 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EP3425985A1 (en) Cooperative appl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375633A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a service request in a multichannel network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WO202314372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rrelated qos treatment cross multiple flows
CN115604750A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