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3214A -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3214A
CN113873214A CN202111129284.0A CN202111129284A CN113873214A CN 113873214 A CN113873214 A CN 113873214A CN 202111129284 A CN202111129284 A CN 202111129284A CN 113873214 A CN113873214 A CN 113873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t
stereoscopic video
portable equipment
stereo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9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11292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3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3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3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07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a single 2D image sensor
    • H04N13/221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a single 2D image sensor using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ameras an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image or video mess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56Mixing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94Transmission of imag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基于人类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使用便携设备对待拍摄物体进行拍摄,并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同时使手机或者待拍摄物体作出有系统性的相对移动,从而产生"扫描”效应,等同便携设备从不同角度对待拍摄物体作出拍摄,然后再利用立体视频拼图软件,通过相关算法去分析处理所拍的立体视频素材,就可以获取拍摄视频的立体信息,并导出立体视频。本发明以简单的便携设备,并配合“徒手”的方式去获取一个非常高科学技术方法的技术成果,进而将制作立体视频的工艺简单化、普遍化,并使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自行拍摄立体视频,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立体摄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摄影广泛指把景物的立体属性拍摄及展示出来。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是人类的左右双眼相距6公分左右,观看景物时,左右两幅稍微不同的影像输入大脑,生成立体视觉效果,其关键参数在两眼的距离及水平摆设。传统的立体摄影方法采用双镜头的立体相机,模拟人眼一左一右去拍摄,所得左右两组照片经过电脑软件合而为一,从而做出立体效果,并配戴上立体眼镜去观看。
目前人们常用的便携拍摄设备主流为手机,而手机都是用单镜头拍摄,所得照片或视频都是平面二维的,并不具备拍摄立体图像的能力。专利号为 201610016292.7的发明专利提出一套使用手机,配合数控云台路轨等精密设备去拍出立体视频方案。但是该方式是以非常高科学技术方法从手机取得立体图像,其设备复杂,体积大,不方便携带,这与手机作为一种普通民用设备的身份并不配合,且未能把制作立体视频的工艺简单化普遍化,亦不能使每个手机用者都可自行拍摄立体视频。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不方便拍摄立体视频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包括:
S1、选定待拍摄物体,并取便携设备设于待拍摄物体的一侧,使便携设备的拍摄方向朝向待拍摄物体;
S2、于待拍摄物体和便携设备之间择一位置设为定点,并取另一位置设为运动点,基于便携设备的拍摄方向始终朝向待拍摄物体,使运动点以定点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并由便携设备对待拍摄物体进行扫描式拍摄生成立体视频素材;
S3、采用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将便携设备拍摄的立体视频素材上传至立体视频拼图软件,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通过算法对立体视频素材进行处理,并导出立体视频。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选取待拍摄物体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并选取便携设备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待拍摄物体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便携设备通过录像模式,以待拍摄物体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进行连续拍摄。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设备的移动参数包括:
便携设备运动时轨迹维持水平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轨迹维持行进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速度维持匀速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俯仰角度维持不变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拍摄方向维持朝向待拍摄物体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选取便携设备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并选取待拍摄物体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便携设备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待拍摄物体以便携设备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并由便携设备通过录像模式进行连续拍摄。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选取便携设备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并选取待拍摄物体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便携设备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待拍摄物体于便携设备的一侧,作自转的旋转运动,并由便携设备通过录像模式进行连续拍摄,其中,待拍摄物体的自转角度范围为0° -360°。
进一步地,所述待拍摄物体的移动参数包括: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轨迹维持水平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轨迹维持行进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速度维持匀速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便携设备的俯仰角度维持不变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便携设备的拍摄方向维持朝向待拍摄物体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算法包括:采用排帧的方式,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将接收的立体视频素材进行排帧,并取运动点的单位运动时间,于立体视频素材的排帧上建立时间轴,使立体视频素材的每个画面帧分别对应运动点按设定轨迹移动时的不同时段拍摄位置,从立体视频素材的排帧中选取其中一个画面帧处进行分割处理,以得到选取画面帧前半段的立体视频素材和选取画面帧后半段的立体视频素材,使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所在拍摄位置,与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所在拍摄位置的距离接近人体左右眼间距,基于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和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能够合成立体画面的方式,依次将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多帧画面与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多帧画面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
进一步地,所述算法包括:采用剪切的方式,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先将接收的立体视频素材进行复制,以得到两组相同的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再将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和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分别进行排帧,并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上,从首帧画面开始向后选取时间段进行剪切,以得到该时间段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另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上从尾帧画面开始向前选取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剪切,以得到该时间段前的立体视频素材,使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首帧画面拍摄位置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首帧画面拍摄位置的距离接近人体左右眼间距,基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首帧画面和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首帧画面能够合成立体画面的方式,将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所述便携设备通过 wifi数据传输的方式将拍摄的立体视频素材上传至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内搭载有立体视频拼图软件,用于获取上传的立体视频素材,并进行立体视频拼图处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移动设备或PC端。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设备包括手机或相机或摄像机。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基于人类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使用普通的便携设备,如手机等,对待拍摄物体进行拍摄,并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同时使手机或者待拍摄物体作出有系统性的相对移动,从而产生"扫描”效应,等同便携设备从不同角度对待拍摄物体作出拍摄,然后再利用立体视频拼图软件,通过相关算法去分析处理所拍的立体视频素材,就可以获取拍摄视频的立体信息,并导出立体视频,从而以简单的便携设备,并配合“徒手”的方式去获取一个非常高科学技术方法的技术成果,进而将制作立体视频的工艺简单化、普遍化,并使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自行拍摄立体视频,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主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多方式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便携设备扫描式拍摄方式一的便携设备直线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便携设备扫描式拍摄方式一的便携设备弧线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便携设备扫描式拍摄方式二的待拍摄物体直线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便携设备扫描式拍摄方式二的待拍摄物体弧线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便携设备扫描式拍摄方式三的待拍摄物体自转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排帧法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的剪切法示意图。
图中:1、待拍摄物体;2、便携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包括:
S1、选定待拍摄物体1,并取便携设备2设于待拍摄物体1的一侧,使便携设备2的拍摄方向朝向待拍摄物体1;
S2、于待拍摄物体1和便携设备2之间择一位置设为定点,并取另一位置设为运动点,基于便携设备2的拍摄方向始终朝向待拍摄物体1,使运动点以定点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并由便携设备2对待拍摄物体1进行扫描式拍摄生成立体视频素材;
S3、采用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将便携设备2拍摄的立体视频素材上传至立体视频拼图软件,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通过算法对立体视频素材进行处理,并导出立体视频。
如上所述,便携设备2的扫描式拍摄包括三种方式:
方式一:结合图3和图4所示,当选取待拍摄物体1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则选取便携设备2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待拍摄物体1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便携设备2通过录像模式,以待拍摄物体1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进行连续拍摄。此时,便携设备2的移动参数包括:
便携设备2运动时轨迹维持水平状态;
便携设备2运动时轨迹维持行进状态(移动方向专一,不能沿路径往返移动);
便携设备2运动时速度维持匀速状态;
便携设备2运动时俯仰角度维持不变状态;
便携设备2运动时拍摄方向维持朝向待拍摄物体状态。
方式二: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选取便携设备2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则选取待拍摄物体1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便携设备2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待拍摄物体1以便携设备2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并由便携设备2 通过录像模式进行连续拍摄。此时,待拍摄物体1的移动参数包括: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轨迹维持水平状态;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轨迹维持行进状态(移动方向专一,不能沿路径往返移动);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速度维持匀速状态;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便携设备2的俯仰角度维持不变状态;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便携设备2的拍摄方向维持朝向待拍摄物体状态。
方式三:结合图7所示,当选取便携设备2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则选取待拍摄物体1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便携设备2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待拍摄物体1于便携设备2的一侧,作自转的旋转运动,并由便携设备2通过录像模式进行连续拍摄,其中,待拍摄物体1的自转角度范围为0°-360°。此时,待拍摄物体1的移动参数包括: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轨迹维持水平状态;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轨迹维持行进状态(转动方向专一,不能沿路径往返转动);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速度维持匀速状态;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便携设备2的俯仰角度维持不变状态;
待拍摄物体1运动时,便携设备2的拍摄方向维持朝向待拍摄物体状态。
另外,立体视觉的原理为:人类的左右双眼相距大约6公分,观看景物时,左右两幅稍微不同的影像输入大脑,生成立体视觉效果;
“视频”的原理为:若摄影机连续以每秒25幅或以上拍摄,然后把所拍图像在显示屏以同样速度播放出来,人眼就看到连续的动态图像,名叫视频;
立体图像的显示原理:通过电脑软件把双镜头立体摄影机拍摄的图像合而为一幅,成为立体图像。观看时要配戴相应的立体眼镜,常见的有红蓝制式及右右制式立体图像。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的算法包括两种方式:
方式一:采用排帧的方式,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将接收的立体视频素材进行排帧,并取运动点的单位运动时间,于立体视频素材的排帧上建立时间轴,使立体视频素材的每个画面帧分别对应运动点按设定轨迹移动时的不同时段拍摄位置,从立体视频素材的排帧中选取其中一个画面帧处进行分割处理,以得到选取画面帧前半段的立体视频素材和选取画面帧后半段的立体视频素材,使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所在拍摄位置,与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所在拍摄位置的距离接近人体左右眼间距,基于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和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能够合成立体画面的方式,依次将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多帧画面与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多帧画面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
例如,图8显示便携设备移动了一秒钟时镜头在不同时段的位置。假设便携设备在录像模式拍摄时,便携设备正在以每秒8公分速度作单向水平移动,结果会使视频内容的第1和第18幅照片相隔约6公分。图中第1及第18幅的镜头位置相隔6公分,这等于两眼的间距。即是说视频里的第1及第18幅图片可合拼成一幅立体照片。照此类推,第2及第19幅,第3及20幅,第4 及21幅......都可合拼成立体照片。若把这些合拼后的立体照片依次序连续播放出来,就可生成一个立体视频了。
方式二:采用剪切的方式,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先将接收的立体视频素材进行复制,以得到两组相同的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再将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和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分别进行排帧,并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上,从首帧画面开始向后选取时间段进行剪切,以得到该时间段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另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上从尾帧画面开始向前选取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剪切,以得到该时间段前的立体视频素材,使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首帧画面拍摄位置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首帧画面拍摄位置的距离接近人体左右眼间距,基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首帧画面和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首帧画面能够合成立体画面的方式,将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
例如,图9显示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开始时段的0.75秒剪掉,然后又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结尾时段的0.75秒剪掉,得到两组一样时长但互有时差的立体视频素材,利用电脑或手机上的视频拼图软件把两组切割好的立体视频素材合拼,便成为立体视频。举例所述的0.75秒只作为众多例子数据的其中一个参考。这个时段的选择取决于所需产生的立体度及扫描的速度。一般在半秒至3秒之间。扫描速度快,则剪切时间短,要求立体度高则剪切时段长。
本发明实施例之所以不用依赖精密仪器设备来进行扫描,而是采用便携设备,通过“徒手”的方式(即简单,粗糙,不准确,不标准的方式)去进行立体视频素材的拍摄,主要基于人类眼睛和大脑在千万年来的进化,即源于人眼与大脑之间拥有一套包容性很强的光影感知系统,它的容错纠错能力很高,可以接纳“不太精确立体”的影像。这是人类的本能,简言就是对构成立体视像的条件要求不高。如两组本应是构成立体的影像,若一组出了瑕疵,例如变形,错位,只要不太严重,人类大脑会自动修复并接纳其为立体效果,即大脑的“纠错”功能。举例而言: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四平八稳的定眼观察事物,大多时间在边移动边看,边走动边转弯边看,走畸驱路面看,更有时倾斜看侧头看,跳着看趟着看等等自发的方式,在这些情况下人类的左右眼睛所接收的图像都不会是完美的立体组合,但上述的“纠错”功能发挥了,从而导致人类日常都不会觉得所看影像有问题。该情况并不包括太严重的偏离会引起大脑的凌乱,令成像模糊,甚至产生抗拒行动(头晕眼花)。最常见的例子如人在旋转的时候看事物,不但止无法辩别立体场景,更会头晕眼花,严重的会呕吐。
另一方面,立体视觉对景物远及近的精准度要求也不很高,即是对这方面容错能力也很强。而算法中举例陈述的剪掉0.75秒只是假设双眼距离是六公分,而眼-物相对移动速度是每秒8公分。任何偏离这些数据会令景物立体度改变,即是影像离开眼会变远些或近些,都可以容忍并接受。这容错的本能亦是大脑“纠错”的结果。日常生活中走路时,影物距离都在变更,所以大脑不会因为这些轻微变更而拒绝将之视为“立体”的。其中,人类的眼-脑视觉系统的容错功能是有条件的,就是在所看立体场景的几何及时空安排中至少有部份是正确地构成真正立体条件,在这些正常立体视觉引渡下,一切轻微偏离正常的视场都会被自动修正。而由以上原理构成本发明能够实施的依据。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便携设备2通过wifi数据传输的方式将拍摄的立体视频素材上传至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内搭载有立体视频拼图软件,用于获取上传的立体视频素材,并进行立体视频拼图处理,其中,终端设备为移动设备或PC端,当终端设备为移动设备时,移动设备可优选为便携设备,即由便携设备完成视频的拍摄及处理。优选的,便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或相机或摄像机等。
本发明基于人类立体视觉的基本原理,使用普通的便携设备2,如手机等,对待拍摄物体1进行拍摄,并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同时使便携设备2或者待拍摄物体1作出有系统性的相对移动,从而产生"扫描”效应,等同便携设备 2从不同角度对待拍摄物体1作出拍摄,然后再利用立体视频拼图软件,通过相关算法去分析处理所拍的立体视频素材,就可以获取拍摄视频的立体信息,并导出立体视频,从而以简单的便携设备,并配合“徒手”的方式去获取一个非常高科学技术方法的技术成果,进而将制作立体视频的工艺简单化、普遍化,并使每个手机用户都可自行拍摄立体视频,方便实用。需要注意的是,拍摄时便携设备2的移动方向不得朝著或离开待拍摄物体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包括:
S1、选定待拍摄物体,并取便携设备设于待拍摄物体的一侧,使便携设备的拍摄方向朝向待拍摄物体;
S2、于待拍摄物体和便携设备之间择一位置设为定点,并取另一位置设为运动点,基于便携设备的拍摄方向始终朝向待拍摄物体,使运动点以定点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并由便携设备对待拍摄物体进行扫描式拍摄生成立体视频素材;
S3、采用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将便携设备拍摄的立体视频素材上传至立体视频拼图软件,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通过算法对立体视频素材进行处理,并导出立体视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选取待拍摄物体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并选取便携设备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待拍摄物体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便携设备通过录像模式,以待拍摄物体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进行连续拍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的移动参数包括:
便携设备运动时轨迹维持水平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轨迹维持行进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速度维持匀速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俯仰角度维持不变状态;
便携设备运动时拍摄方向维持朝向待拍摄物体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选取便携设备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并选取待拍摄物体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便携设备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待拍摄物体以便携设备为中心,横向沿直线或弧线移动,并由便携设备通过录像模式进行连续拍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选取便携设备所在的位置为定点,并选取待拍摄物体所在的位置为运动点,使便携设备的运动状态为静态,且待拍摄物体于便携设备的一侧,作自转的旋转运动,并由便携设备通过录像模式进行连续拍摄,其中,待拍摄物体的自转角度范围为0°-36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拍摄物体的移动参数包括: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轨迹维持水平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轨迹维持行进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速度维持匀速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便携设备的俯仰角度维持不变状态;
待拍摄物体运动时,便携设备的拍摄方向维持朝向待拍摄物体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法包括:采用排帧的方式,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将接收的立体视频素材进行排帧,并取运动点的单位运动时间,于立体视频素材的排帧上建立时间轴,使立体视频素材的每个画面帧分别对应运动点按设定轨迹移动时的不同时段拍摄位置,从立体视频素材的排帧中选取其中一个画面帧处进行分割处理,以得到选取画面帧前半段的立体视频素材和选取画面帧后半段的立体视频素材,使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所在拍摄位置,与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所在拍摄位置的距离接近人体左右眼间距,基于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和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首帧画面能够合成立体画面的方式,依次将前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多帧画面与后半段立体视频素材的多帧画面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算法包括:采用剪切的方式,由立体视频拼图软件,先将接收的立体视频素材进行复制,以得到两组相同的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再将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和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分别进行排帧,并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上,从首帧画面开始向后选取时间段进行剪切,以得到该时间段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另在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上从尾帧画面开始向前选取相同的时间段进行剪切,以得到该时间段前的立体视频素材,使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首帧画面拍摄位置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首帧画面拍摄位置的距离接近人体左右眼间距,基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首帧画面和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首帧画面能够合成立体画面的方式,将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一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与立体视频素材复制本二剪切后的立体视频素材合成,并生成立体视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还包括:所述便携设备通过wifi数据传输的方式将拍摄的立体视频素材上传至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内搭载有立体视频拼图软件,用于获取上传的立体视频素材,并进行立体视频拼图处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为移动设备或PC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设备包括手机或相机或摄像机。
CN202111129284.0A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Pending CN113873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9284.0A CN113873214A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9284.0A CN113873214A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3214A true CN113873214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4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9284.0A Pending CN113873214A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321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0614A1 (de) * 2005-01-03 2006-07-13 GÜTIG, David Verfahren zum elektronischen Erfassen des Erscheinungsbildes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JP2007260138A (ja) * 2006-03-28 2007-10-11 National Univ Corp Shizuoka Univ 単一のビデオカメラの映像からの静止画立体表示方法
WO2011010893A2 (ko) * 2009-07-23 2011-01-27 Kim Seong-Do 입체영상을 촬영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한 수평이동식 입체영상촬영장치와 입체영상촬영카메라
CN104581118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倪晓旺 一种3d定格动画视频拍摄步骤及制作方法
KR20150094444A (ko) * 2014-02-11 2015-08-19 (주)지쓰리 3차원 사진촬영용 턴테이블 제어 및 영상 획득시스템과 그 방법
CN105842976A (zh) * 2016-01-12 2016-08-10 张松山 一种3d摄影及合成方法
JP2018121314A (ja) * 2017-01-29 2018-08-02 大竹技研株式会社 平面画像から立体画像を作成する立体化方法
CN111397511A (zh) * 2020-04-02 2020-07-10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利用物体平移进行单目三维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01582A (zh) * 2020-08-20 2020-11-06 姜兴林 拍摄虚拟现实照片或虚拟现实视频的方法、装置和扫描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00614A1 (de) * 2005-01-03 2006-07-13 GÜTIG, David Verfahren zum elektronischen Erfassen des Erscheinungsbildes dreidimensionaler Objekte
JP2007260138A (ja) * 2006-03-28 2007-10-11 National Univ Corp Shizuoka Univ 単一のビデオカメラの映像からの静止画立体表示方法
WO2011010893A2 (ko) * 2009-07-23 2011-01-27 Kim Seong-Do 입체영상을 촬영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한 수평이동식 입체영상촬영장치와 입체영상촬영카메라
KR20150094444A (ko) * 2014-02-11 2015-08-19 (주)지쓰리 3차원 사진촬영용 턴테이블 제어 및 영상 획득시스템과 그 방법
CN104581118A (zh) * 2014-12-25 2015-04-29 倪晓旺 一种3d定格动画视频拍摄步骤及制作方法
CN105842976A (zh) * 2016-01-12 2016-08-10 张松山 一种3d摄影及合成方法
JP2018121314A (ja) * 2017-01-29 2018-08-02 大竹技研株式会社 平面画像から立体画像を作成する立体化方法
CN111397511A (zh) * 2020-04-02 2020-07-10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利用物体平移进行单目三维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901582A (zh) * 2020-08-20 2020-11-06 姜兴林 拍摄虚拟现实照片或虚拟现实视频的方法、装置和扫描驱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泽诣: "基于目标移动的单目立体视觉系统研究", 软件, pages 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10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US718053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tereoscopic images from monoscopic images
US5063441A (en) Stereoscopic video cameras with image sensors having variable effective position
US20150358539A1 (en) Mobile Virtual Reality Camera, Method, And System
US2016034499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PANORAMIC AND STEREOSCOPIC VIDEOS
US20080064437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Stereoscopic Imagemaking Capability
US965476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ereoscopic video with motion sensors
EP308098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panoramic and stereoscopic videos
US20130113891A1 (en) Parallax scanning methods for stereoscopic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CN200986649Y (zh) 立体数码摄影及观看装置组合
CN113873214A (zh) 一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US10757396B2 (en) Adding new imaging capabilities to smart mobile device
CN106713893B (zh) 手机3d立体拍照方法
CN104041026B (zh) 图像输出装置、方法以及程序及其记录介质
CN114598856A (zh) 双焦距视频的拍摄、处理和显示方法
WO2011010893A2 (ko) 입체영상을 촬영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한 수평이동식 입체영상촬영장치와 입체영상촬영카메라
CN114268785A (zh) 一种往复扫描式便携设备立体摄影方法
CN110749993B (zh) 为智能移动设备增添新型图像功能的方法与装置
JPH0446489A (ja) 立体映像撮影装置
Mayhew et al. Parallax scanning using a single lens
CN113542718A (zh) 一种无人机立体摄影方法
US2018011576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releasing stereoscopic video films
CN112422943A (zh) 移动运载式虚拟全景漫游系统及方法
CN116260955A (zh) 一种具有影像空间投影姿态矫正的数字影像立体拍摄系统
Zoney Spatial Plasticity: Dual‐Camera Configurations and Variable Interax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