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1695A -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1695A
CN113871695A CN202111076460.9A CN202111076460A CN113871695A CN 113871695 A CN113871695 A CN 113871695A CN 202111076460 A CN202111076460 A CN 202111076460A CN 113871695 A CN113871695 A CN 113871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ing
formation
single batteries
lithium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6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保
郭盼
廖成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enter Powe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764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16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1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16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通过对单体电池进行多次充电、放电、最后老化的步骤进行化成,在化成后测试单体电池的压差,挑选不良电池,简化电池的配组的工艺,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通过高温老化和常温老化相结合的化成后再进行配组,挑选出的单体电池电压一致性更好,可以提升单体电池容量的利用率,预防单体电池过充或过放现象。通过设置化成夹具来实现单体电池在串联和并联之间快速切换,不需要重复上下夹单体电池,避免了电池受到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相较于其他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长循环、高比容量、自放电小、工作范围宽、电压高和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工具和储能系统等领域。一般地,为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正常使用,在生产过程中,锂离子电池都需要经过化成工序。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化成工艺多为单体化成模式,化成效率低。因此,为提高化成效率,市场上还存在串联化成工艺和并联化成工艺。然而,锂离子电池串联成组后,在化成过程中,由于化成夹具和各电池之间的接触电阻和线阻存在差异,导致充电过程中各电池的电压一致性差,容易出现过充现象,而且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配组。除此之外,现有的化成夹具在锂离子电池串联化成和并联化成之间转换时,需要重复上下锂离子电池,不仅步骤繁琐,而且还存在损伤锂离子电池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旨在解决锂离子电池串联成组后,在化成过程中,由于化成夹具和各电池之间的接触电阻和线阻存在差异,导致充电过程中各电池的电压一致性差,容易出现过充现象,而且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配组。除此之外,现有的化成夹具在锂离子电池串联化成和并联化成之间转换时,需要重复上下锂离子电池,不仅步骤繁琐,而且还存在损伤锂离子电池的风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个单体电池装夹于化成夹具上,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并进行第一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1=(0.02~0.5)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1=U0N;
其中,C表示单个电池标称容量的电流;V表示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后形成的电池组标称容量;U0表示单体电池电压上限值;N表示单体电池数量;
S2:第一次恒流充电结束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一次静置;
S3:第一次静置完成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进行第二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2=(0.05~0.1)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2=U0N;
S4:第二次恒流充电结束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二次静置;
S5:第二次静置完成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进行第三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3=(0.1~0.2)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3=U0N;
S6:第三次恒流充电恒流充电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三次静置;将各单体电池进行第一次老化,得到压降一致的单体电池。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7:在第一次老化完成后测试各单体电池的压差,挑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后,将剩余的合格单体电池进行串联分容;
S8:将串联分容后的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老化;在第二次老化完成后测试各单体电池的压差,挑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后,将剩余的合格单体电池进行第四次恒流充电,充电量为单体电池的标称容量的60%;化成结束。
可选地,步骤S1中:
所述单体电池根据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敷料量、极片电阻、焊接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进行挑选。
可选地,步骤S2中,所述第一次静置的时间为30min。
可选地,步骤S4中,所述第二次静置的时间为30min。
可选地,步骤S6中,所述第三次静置的时间为30min。
可选地,步骤S6中所述第一次老化包括以下步骤:
S61:在45度的环境中老化n1天(n1≥3);
S62:在常温环境中老化1天。
可选地,步骤S7中所述串联分容包括以下步骤:
S71:利用化成夹具将合格的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在恒流恒压条件下充电,充电电流为I=(0.02~0.5)CV,截止电流为I=0.01CV;充电截止电压为U=U0N;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
S72:恒流恒压充电完成后静置30min;
S73:将静置后的单体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放电电流为I=(0.02~0.5)CV,放电截止电压为U=UdN;放电时间为150min~200min;
其中,Ud表示单体电池电压下限值。
可选地,步骤8中所述第二次老化包括以下步骤:
S81:在45度的环境中老化n2天(n2≥3);
S82:在常温环境中老化1天。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化成夹具,包括基板、以及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多组接线柱;相邻两组所述接线柱之间还设置有转换开关;所述基板远离所述转换开关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与单体电池相适配的卡槽;所述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连接;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集成电路;所述转换开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控制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包括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其中,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最外侧的两组所述接线柱与外界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电路包括第一支路、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设置的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单体电池;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一并联开关、第二并联开关、第二单体电池和串联开关;
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一端、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一端、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二端、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二端、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一端、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一端、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二端、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二端、另一个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单体电池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优选设置四组。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开关优选设置三组。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通过对单体电池进行多次充电、放电、最后老化的步骤进行化成,在化成后测试单体电池的压差,挑选不良电池,简化电池的配组的工艺,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通过高温老化和常温老化相结合的化成后再进行配组,挑选出的单体电池电压一致性更好,可以提升单体电池容量的利用率,预防单体电池过充或过放现象。通过设置化成夹具来实现单体电池在串联和并联之间快速切换,不需要重复上下夹单体电池,避免了电池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化成夹具的立体结构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集成电路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化成工艺多为单体化成模式,化成效率低。因此,为提高化成效率,市场上还存在串联化成工艺和并联化成工艺。然而,锂离子电池串联成组后,在化成过程中,由于化成夹具和各电池之间的接触电阻和线阻存在差异,导致充电过程中各电池的电压一致性差,容易出现过充现象,而且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配组。除此之外,现有的化成夹具在锂离子电池串联化成和并联化成之间转换时,需要重复上下锂离子电池,不仅步骤繁琐,而且还存在损伤锂离子电池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个单体电池装夹于化成夹具上,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并进行第一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1=(0.02~0.5)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1=U0N;
其中,C表示单个电池标称容量的电流;V表示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后形成的电池组标称容量;U0表示单体电池电压上限值;N表示单体电池数量;
在该步骤S1中,根据单体电池实际数量的需要,充电时间可以为90min,或者100min,或者120min等等;充电电流可以为0.02CV,或者0.1CV,或者0.3CV,或者0.5CV等等;这样,在保证化成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单体电池化成的合格率;
S2:第一次恒流充电结束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一次静置;
S3:第一次静置完成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进行第二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2=(0.05~0.1)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2=U0N;
在该步骤S2中,根据单体电池实际数量的需要,充电时间可以为90min,或者100min,或者120min等等;充电电流可以为0.05CV,或者0.06CV,或者0.07CV,或者0.1CV等等;这样,在保证化成效率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有效提高单体电池化成的合格率;
S4:第二次恒流充电结束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保证每个单体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二次静置;
S5:第二次静置完成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进行第三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3=(0.1~0.2)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3=U0N;
在该步骤S5中,根据单体电池实际数量的需要,充电时间可以为90min,或者100min,或者120min等等;充电电流可以为0.1CV,或者0.15CV,或者0.17CV,或者0.2CV等等;这样,在保证化成效率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有效提高单体电池化成的合格率;
S6:第三次恒流充电恒流充电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保证每个单体电池之间的电压均衡,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三次静置;将各单体电池进行第一次老化,得到压降一致的单体电池。一般的,本申请实施例单体电池的化成合格率比常规化成方法的合格率高(高15%-20%左右),且化成后的单体电池的压降一致性比常规化成方法的好很多。
可选地,所述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7:在第一次老化完成后测试各单体电池的压差,挑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后,将剩余的合格单体电池进行串联分容;
S8:将串联分容后的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老化;在第二次老化完成后测试各单体电池的压差,挑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后,将剩余的合格单体电池进行第四次恒流充电,充电量为单体电池的标称容量的60%;化成结束。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体电池化成的合格率和压降一致性。
可选地,步骤S1中:
所述单体电池根据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敷料量、极片电阻、焊接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进行挑选。
可选地,步骤S2中,所述第一次静置的时间为30min。
可选地,步骤S4中,所述第二次静置的时间为30min。
可选地,步骤S6中,所述第三次静置的时间为30min。
可选地,步骤S6中所述第一次老化包括以下步骤:
S61:在45度的环境中老化n1天(n1≥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老化3天,或者4天,或者5天等等;
S62:在常温环境中老化1天。
可选地,步骤S7中所述串联分容包括以下步骤:
S71:利用化成夹具将合格的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在恒流恒压条件下充电,充电电流为I=(0.02~0.5)CV,截止电流为I=0.01CV;充电截止电压为U=U0N;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
在该步骤S71中,根据单体电池实际数量的需要,充电时间可以为90min,或者100min,或者120min等等;充电电流可以为0.02CV,或者0.1CV,或者0.3CV,或者0.5CV等等;这样,在保证化成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单体电池化成的合格率;
S72:恒流恒压充电完成后静置30min;
S73:将静置后的单体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放电电流为I=(0.02~0.5)CV,放电截止电压为U=UdN;放电时间为150min~200min;
在该步骤S73中,根据单体电池实际数量的需要,充电时间可以为150min,或者180min,或者200min等等;充电电流可以为0.02CV,或者0.1CV,或者0.3CV,或者0.5CV等等;这样,在保证化成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单体电池化成的合格率;
其中,Ud表示单体电池电压下限值。
可选地,步骤8中所述第二次老化包括以下步骤:
S81:在45度的环境中老化n2天(n2≥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老化3天,或者4天,或者5天等等;
S82:在常温环境中老化1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7和步骤S8中挑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的筛选标准为:超出合格电压上限值或者低于合格电压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均被视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
具体地,
合格电压上限值为U上限=U平均+1.5U标准差
合格电压下限值为U下限=U平均-U标准差
其中,U平均表示单体电池电压的平均值;U标准差表示单体电池电压的标准差值;平均值和标准差值均以(0.5-1)Kpcs单体电池的实测数据为取值基数,通过直方图的方法得出。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化成夹具,包括基板1、以及沿所述基板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多组接线柱2;相邻两组所述接线柱2之间还设置有转换开关3;所述基板1远离所述转换开关3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与单体电池4相适配的卡槽(图中未标示);所述接线柱2与所述单体电池4连接;所述基板1上还设置有集成电路;所述转换开关3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控制所述单体电池4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2包括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4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4的负极连接。其中,沿所述基板1的长度方向上最外侧的两组所述接线柱2与外界电源电连接。若其中一侧的所述接线柱2的正极接线柱与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则另一侧的所述接线柱2的负极接线柱与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
参照图2,在本申请中,所述集成电路包括第一支路5、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支路5并联设置的第二支路6;
所述第一支路5包括第一单体电池51;
所述第二支路6包括第一并联开关61、第二并联开关62、第二单体电池63和串联开关64;
所述第一并联开关6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51的第一端、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开关6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63的第一端、所述串联开关6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串联开关6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51的第二端、第二并联开关6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并联开关6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63的第二端、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并联开关6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51的第一端、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开关6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63的第一端、所述串联开关64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二支路6的第一并联开关连接;
第二并联开关6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51的第二端、所述串联开关6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并联开关6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63的第二端、另一个所述第二支路6的串联开关、另一个所述第二支路6的第二并联开关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单体电池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安装方便快捷,容易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设置四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三组、或者五组等多组接线柱。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开关设置三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三组、或者五组等多组转换开关。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通过对单体电池进行多次充电、放电、最后老化的步骤进行化成,在化成后测试单体电池的压差,挑选不良电池,简化电池的配组的工艺,提升电池的生产效率。通过高温老化和常温老化相结合的化成后再进行配组,挑选出的单体电池电压一致性更好,可以提升单体电池容量的利用率,预防单体电池过充或过放现象。通过设置化成夹具来实现单体电池在串联和并联之间快速切换,不需要重复上下夹单体电池,避免了电池受到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个单体电池装夹于化成夹具上,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并进行第一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1=(0.02~0.5)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1=U0N;
其中,C表示单个电池标称容量的电流;V表示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后形成的电池组标称容量;U0表示单体电池电压上限值;N表示单体电池数量;
S2:第一次恒流充电结束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一次静置;
S3:第一次静置完成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进行第二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I2=(0.05~0.1)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2=U0N;
S4:第二次恒流充电结束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二次静置;
S5:第二次静置完成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进行第三次恒流充电,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充电电流为:13=(0.1~0.2)CV;上限保护电压为Up3=U0N;
S6:第三次恒流充电恒流充电后利用化成夹具将多个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串联切换为并联,并在常温下进行第三次静置;将各单体电池进行第一次老化,得到压降一致的单体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7:在第一次老化完成后测试各单体电池的压差,挑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后,将剩余的合格单体电池进行串联分容;
S8:将串联分容后的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老化;在第二次老化完成后测试各单体电池的压差,挑出压降不良的单体电池后,将剩余的合格单体电池进行第四次恒流充电,充电量为单体电池的标称容量的60%;化成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
所述单体电池根据单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敷料量、极片电阻、焊接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进行挑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第一次静置的时间、步骤S4中所述第二次静置的时间和步骤S6中所述第三次静置的时间均为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第一次老化包括以下步骤:
S61:在45度的环境中老化n1天,n1≥3;
S62:在常温环境中老化1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串联分容包括以下步骤:
S71:利用化成夹具将合格的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由并联切换为串联,并在恒流恒压条件下充电,充电电流为I=(0.02~0.5)CV,截止电流为I=0.01CV;充电截止电压为U=U0N;充电时间为90min~120min,
S72:恒流恒压充电完成后静置30min;
S73:将静置后的单体电池进行恒流放电,放电电流为I=(0.02~0.5)CV,放电截止电压为U=UdN;放电时间为150min~200min;
其中,Ud表示单体电池电压下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第二次老化包括以下步骤:
S81:在45度的环境中老化n2天,n2≥3;
S82:在常温环境中老化1天。
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的化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以及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多组接线柱;相邻两组所述接线柱之间还设置有转换开关;所述基板远离所述转换开关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与单体电池相适配的卡槽;所述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连接;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集成电路;所述转换开关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控制所述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包括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单体电池的负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包括第一支路、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设置的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单体电池;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一并联开关、第二并联开关、第二单体电池和串联开关;
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一端、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一端、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二端、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二端、外界电源的负极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一端、外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一端、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单体电池的第二端、所述串联开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并联开关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单体电池的第二端、另一个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CN202111076460.9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Pending CN1138716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6460.9A CN113871695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6460.9A CN113871695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1695A true CN113871695A (zh) 2021-12-31

Family

ID=78995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6460.9A Pending CN113871695A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16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7771B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8390091A (zh) 一种锂电池化成老化分容工艺
CN103779619B (zh) 基于单体容量值来执行电池系统的单体平衡的方法
CN2648617Y (zh) 蓄电池电压均衡控制装置
CN209912948U (zh) 一种电池结构
CN101834325A (zh) 二次电池组
CN21628857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
AU774019B2 (en) The improved combin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battery electrode plates and the battery case
CN102324770A (zh) 一种电池箱充电系统与一种电池箱用电系统
CN210668460U (zh) 锂电池模组
CN1138716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方法
CN112186854A (zh) 一种低成本快速消除锂离子电池极化电压的方法
CN102122741A (zh) 单格可同时充电的蓄电池及多路并联充电器
RU2704116C1 (ru) Способ зарядки литий-ионных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х батарей из n последовательно соединенных аккумуляторов с подключенными к ним через коммутаторы балансировочными резисторами
CN107634173A (zh) 锂离子电池免点焊连接件、免点焊连接单元及电池模组
CN107248557A (zh) 一种电池箱
CN213959096U (zh) 锂电保护板与电池组的连接结构
CN203039004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组连接结构
CN212031673U (zh) 一种水性锂动力电池组大电流测试连接装置
CN101834311A (zh) 锂二次电池组
CN20485788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修复装置
CN107316971A (zh) 一种电池等距并联方法
CN111446745A (zh) 一种采用多级电芯并联的稳压升压电池组及其升压方法
CN2922233Y (zh)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保护电路
CN201726162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保护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