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0692A -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0692A
CN113870692A CN202010630480.5A CN202010630480A CN113870692A CN 113870692 A CN113870692 A CN 113870692A CN 202010630480 A CN202010630480 A CN 202010630480A CN 113870692 A CN113870692 A CN 113870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wall
flexible screen
rotating
fol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04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0692B (zh
Inventor
周子航
汤海舰
谢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04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0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0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0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0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0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及移动终端,该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包括两个承载件以及连接在两个承载件之间的滑转连接机构,两个承载件于共同承载柔性屏,两个承载件通过滑转连接机构相铰接并且分别与滑转连接机构滑动连接,以使承载件在展开或折叠时具有转动的第一运动状态和转动并滑动的第二运动状态。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在刚开始展开或刚开始折叠时,承载件与滑转连接机构共同带动柔性屏转动,此时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处于第一运动状态;当展开或折叠到一定程度时,承载件进入第二运动状态中,此时承载件带动柔性屏相对于滑转连接机构滑动,从而补偿柔性屏在折叠态与展平态的线长差,保证柔性屏能够始终于承载件贴合。

Description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用户对具有大尺寸且易于携带的电子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具有折叠式柔性屏的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关注。折叠式柔性屏在与电子设备的壳体装配时,为保证能够在折叠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柔性屏的弯折部通常未与壳体固定连接。当折叠式柔性屏在折叠过程中,弯折部会出现向外凸出折叠及向内凹设折叠两种可能的运动状态。
对于向外凸出折叠的折叠式柔性屏(即柔性屏的两个显示面可背对折叠,折叠时显示面外露于折叠壳体),电子设备的壳体在柔性屏折叠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以适应柔性屏的弯折部的改变,否则电子设备的壳体会挤压或拉扯柔性屏,甚至损伤柔性屏。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及移动终端,该柔性屏用折叠装置能够适应柔性屏的弯折部的改变,减少柔性屏在展开和折叠时可能的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及移动终端,该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包括两个承载件以及连接在两个承载件之间的滑转连接机构,两个所述承载件于共同承载柔性屏,两个所述承载件通过所述滑转连接机构相铰接并且分别与所述滑转连接机构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承载件在展开或折叠时具有转动的第一运动状态和转动并滑动的第二运动状态。
可选地,所述滑转连接机构包括中心支撑底座、滑转组件和运动转换机构,所述滑转组件的一部分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滑转连接,所述滑转组件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传动配合,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与所述承载件滑动且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承载件带动所述滑转组件和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共同绕所述中心支撑底座转动,在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滑转组件停止转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相对于所述滑转组件转动且沿轴向移动并致动所述承载件沿垂直所述轴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滑动。
可选地,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螺杆、滑套、推动件和轨迹导向结构,所述螺杆一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套,所述螺杆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滑转组件螺纹配合,所述滑套与所述承载件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包括转动部和致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与所述滑套连接,所述致动部与所述承载件滑动且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螺杆、滑套和推动件相对静止,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滑转组件转动且沿轴向移动,并通过所述致动部与所述轨迹导向结构的配合,使得所述推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套转动,并致动所述承载件沿垂直所述轴向的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转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件之间的铰链结构,两个所述承载件通过所述铰链结构相铰接并且分别与所述铰链结构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支撑底座设置于所述铰链结构的中部,所述轨迹导向结构包括轨迹导向件和开设于所述承载件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致动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轴向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限位槽,所述轨迹导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铰链结构且包括构造为弧形结构的轨迹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轨迹部配合且能够沿所述轨迹部滑动以在所述滑套移动时致动所述推动件转动。
可选地,所述轨迹部构造为凸出设置的弧形导轨,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的导向槽。
可选地,所述滑转组件包括第一滑转件和第二滑转件,所述第一滑转件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滑转连接,所述第二滑转件与所述第一滑转件滑转连接,所述第二滑转件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传动配合,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转件相对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滑转,所述第二滑转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转件滑转,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转件、所述第二滑转件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相对静止。
可选地,所述中心支撑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转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所述第二滑转件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块抵靠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一滑转件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相对静止,所述第二滑块抵靠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滑转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转件相对静止。
可选地,所述第二滑槽包括第一弧形内壁、第二弧形内壁、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所述第一弧形内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内壁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内壁靠近所述中心支撑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挡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远离所述中心支撑底座的一侧,
所述第二滑块构造成阶梯形结构且包括第一弧形壁、第二弧形壁、第一限位壁和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弧形壁和所述第二弧形壁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壁,所述第二限位壁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二限位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壁沿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相互错开,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弧形壁沿所述第一弧形内壁滑动,所述第二弧形壁沿所述第二弧形内壁滑动,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壁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壁或所述第二限位壁抵靠于所述第二挡壁。
可选地,所述中心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弧形表面,所述第一滑转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弧形表面,所述第二滑转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弧形表面,所述柔性屏用折叠装置折叠时,所述第一弧形表面、所述第二弧形表面和所述第三弧形表面平滑相接以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弯折部。
可选地,所述滑转连接机构包括两组滑转组件和两组运动转换机构,所述滑转组件和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一一对应,一个所述承载件和所述中心支撑底座之间连接有一组所述滑转组件和一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另一个所述承载件和所述中心支撑底座之间连接有另一组所述滑转组件和另一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所述第一弧形表面、两个所述第二弧形表面和两个所述第三弧形表面平滑相接形成支撑圆弧面,所述支撑圆弧面的横截面的圆心角小于180°。
可选地,所述滑转连接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转接件和两个连接件,所述中心支撑底座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该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件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的端部,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接件滑动且转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和上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所述柔性屏铺设于两个所述承载件之上。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在刚开始展开或刚开始折叠时,承载件与滑转连接机构共同带动柔性屏转动,此时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处于第一运动状态;当展开或折叠到一定程度时,承载件进入第二运动状态中,此时承载件带动柔性屏相对于滑转连接机构滑动,从而补偿柔性屏在折叠态与展平态的线长差,保证柔性屏能够始终于承载件贴合。而且,由于在第一运动状态时,承载件仅带动柔性屏转动,相对于承载件带动柔性屏边转动边滑动,承载件在仅转动时能够使柔性屏一定程度上绷紧,使其与承载件贴合的更加紧密,增加了承载件对柔性屏支撑的稳固性,也有助于使柔性屏始终保持于平滑的状态,减少柔性屏在展开和折叠时可能的损伤。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运动转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二滑块和轨迹导向件;
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推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第一滑转件及第二滑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第二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中心支撑底座和第一滑转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沿图9中A-A线的半剖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连接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铰链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其中拆卸了连接组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承载件;11-壳体;12-推板;20-滑转连接机构;30-中心支撑底座;31-第一滑槽;311-第一弧形表面;40-滑转组件;41-第一滑转件;411-第一滑块;412-第二滑槽;4121-第一弧形内壁;4122-第二弧形内壁;4123-第一挡壁;4124-第二挡壁;413-第二弧形表面;42-第二滑转件;421-第二滑块;4211-第一弧形壁;4212-第二弧形壁;4213-第一限位壁;4214-第二限位壁;422-第三弧形表面;423-螺纹孔;50-运动转换机构;51-螺杆;52-滑套;53-推动件;531-转动部;532-致动部;5321-第一部分;5322-第二部分;5323-导向槽;54-轨迹导向件;541-轨迹部;5411-弧形导轨;542-限位槽;55-销轴;551-销轴孔;60-铰链结构;61-遮挡板;62-同步传动组件;621-齿轮组;B-圆心角;80-连接组件;81-转接件;8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指的是在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用于安装柔性屏的一侧为上,背离柔性屏安装侧的一侧为下。“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厚度”是指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垂直于柔性屏方向的高度尺寸。“轴向方向”或“轴向”指的是平行于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折叠时转轴的轴线的方向,也平行于中心支撑底座30的长度方向,“轴向方向”和“垂直于轴向方向”具体可参考图1中所示的图面方向。此外,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为了补偿具有柔性屏的移动终端在折叠态与展平态的线长差,保证柔性屏在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整体线长保持不变,如图1-13所示,提供了一种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及具有该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的移动终端。该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包括两个承载件10以及连接在两个承载件10之间的滑转连接机构20。两个承载件10于共同承载柔性屏,两个承载件10通过滑转连接机构20相铰接并且分别与滑转连接机构20滑动连接,以使承载件10在展开或折叠时具有转动的第一运动状态和转动并滑动的第二运动状态。可选地,承载件10包括壳体11和推板12,推板12与壳体11固定连接,推板12与滑转连接机构20配合,滑转连接机构20作用于推板12上,通过推板12带动承载件10滑动。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在刚开始展开或刚开始折叠时,承载件10与滑转连接机构20共同带动柔性屏转动,此时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处于第一运动状态;当展开或折叠到一定程度时,承载件10进入第二运动状态中,此时承载件10带动柔性屏相对于滑转连接机构20滑动,从而补偿柔性屏在折叠态与展平态的线长差,保证柔性屏能够始终于承载件10贴合。而且,由于在第一运动状态时,承载件10仅带动柔性屏转动,相对于承载件10带动柔性屏边转动边滑动,承载件10在仅转动时能够使柔性屏一定程度上绷紧,使其与承载件10贴合的更加紧密,增加了承载件10对柔性屏支撑的稳固性,也有助于使柔性屏始终保持于平滑的状态,减少柔性屏在展开和折叠时可能的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下文中,将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应用于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并且该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覆盖于承载件10的外表面,并以此为例进行说明。当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展开时,两个承载件10相互远离滑动,当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折叠时,两个承载件10相互靠近滑动。
滑转连接机构20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形成任意适当的结构和形状,只要能够使承载件10具有上述的第一和第二运动状态即可。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滑转连接机构20包括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组件40和运动转换机构50。滑转组件40的一部分与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连接,滑转组件40的另一部分与运动转换机构50传动配合。运动转换机构50与承载件10滑动且传动连接,可选地,运动转换机构50与推板12滑动且传动连接。在第一运动状态时承载件10带动滑转组件40和运动转换机构50共同绕中心支撑底座30转动。当承载件10转动至一定角度后,承载件10进入第二运动状态,此时滑转组件40停止转动,通过滑转组件40与运动转换机构50的配合,使得运动转换机构50相对于滑转组件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并通过运动转化机构及其与承载件10的配合致动承载件10,使得承载件10沿垂直轴向的方向相对于运动转换机构50滑动,从而使得承载件10带动柔性屏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以适应柔性屏在折叠态与展平态的线长差。
在本公开中对于运动转换机构50如何在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展开或折叠时致动承载件10滑动不作限制,只要能够致动承载件10滑动即可,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运动转换机构50包括螺杆51、滑套52、推动件53和轨迹导向结构。螺杆51一部分固定设置于滑套52,螺杆51的另一部分与滑转组件40螺纹配合。滑套52与承载件10滑动连接,推动件53包括转动部531和致动部532,转动部531可转动地与滑套52连接,致动部532与承载件10滑动且传动连接,在第一运动状态时,螺杆51、滑套52和推动件53相对静止,第二运动状态时,螺杆51相对于滑转组件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并通过致动部532与轨迹导向结构的配合,使得推动件53相对于滑套52转动,并致动承载件10沿垂直轴向的方向滑动。
当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在刚开始展开或刚开始折叠时,此时承载件10处于第一运动状态,承载件10带动滑转组件40以及螺杆51、滑套52和推动件53共同转动,当展开或折叠到一定程度时,滑转组件40停止转动,承载件10进入第二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螺杆51与滑转组件40螺纹配合且滑转组件40停止转动,使得螺杆51相对于滑转组件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与螺杆51固定连接的滑套52转动并移动,从而向推动件53施加沿轴向方向的作用力,由于推动件53的致动部532与轨迹导向结构的配合,使得推动件53相对于滑套52绕垂直于柔性屏方向的轴线转动,并且推动件53在转动时致动承载件10滑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设置传感器、控制器和微型电机,当承载件10转动至一定角度后,传感器获取到该角度信号,并将该角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启动微型电机,通过电机推动或拉动承载件10滑动,使得承载件10从第一运动状态切换至第二运动状态。
在本公开中对于轨迹导向结构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只要推动件53与轨迹导向结构配合,能够推动承载件10滑动即可。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12所示,滑转连接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承载件10之间的铰链结构60。两个承载件10通过铰链结构60相铰接并且分别与铰链结构60滑动连接,中心支撑底座30设置于铰链结构60的中部的上方。如图1、图2所示,轨迹导向结构包括轨迹导向件54和开设于承载件10上的限位槽542,限位槽542沿轴向方向延伸。可选地,限位槽542开设于承载件10的推板12上。如图4和图5所示,致动部532包括第一部分5321和第二部分5322。第一部分5321沿轴向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限位槽542,轨迹导向件54固定设置于铰链结构60且包括构造为弧形结构的轨迹部541,第二部分5322与轨迹部541配合且能够沿轨迹部541滑动以在滑套52移动时致动推动件53转动。
当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折叠或打开时,承载件10和铰链结构60相对于中心支撑底座30转动,当展开或折叠到一定程度时,滑转组件40停止转动,承载件10进入第二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螺杆51与滑转组件40螺纹配合且滑转组件40停止转动,使得螺杆51相对于滑转组件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从而带动与螺杆51固定连接的滑套52转动并移动,从而向推动件53施加沿轴向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固定在铰链结构60上弧形的轨迹部541的限位作用,使得推动件53沿轨迹部541做弧形滑动,从而使得推动件53相对于滑套52绕垂直于柔性屏的转轴转动,将推动件53转动时向承载件10施加的作用力分解为沿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作用力,沿轴向的作用力使得推动件53的第一部分5321沿限位槽542滑动,垂直于轴向的作用力推动或拉动承载件10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滑动。具体地,是通过推动件53的第一部分5321向限位槽542的侧壁施加的垂直于轴向的作用力。
可选地,弧形结构的轨迹部541大致为半圆形结构,该半圆形结构可分为两个四分之一圆弧段,推动件53完全滑过四分之一圆弧段时承载件10滑动的距离最大。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轨迹部541构造为凸出设置的弧形导轨5411,第二部分5322设置有与弧形导轨5411配合的导向槽5323。推动件53在相对于滑套52转动时,导向槽5323沿着弧形导轨5411旋转。通过设置导向槽5323和弧形导轨5411配合限位,能够保证推动件53始终沿弧形导轨5411滑动,二者之间不容易松脱。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轨迹部541可构造为向下凹陷的弧形导向槽5323,第二部分5322设置有与该弧形导向槽5323配合的滑块。
为了方便推动件53与承载件10的推板12之间的连接,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5所示,运动转换机构50还包括销轴55,推动件53的致动部532的第一部分5321设置有销轴孔551,销轴55沿轴向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限位槽542且插入销轴孔551中。销轴55可限制推动件53垂直于柔性屏方向的位移,当推动件53相对于滑套52转动时,也能够通过销轴55来推动承载件10滑动。
在本公开中对于滑转组件40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3和图11所示,滑转组件40包括第一滑转件41和第二滑转件42。第一滑转件41与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连接,第二滑转件42与第一滑转件41滑转连接,第二滑转件42与运动转换机构50传动配合。第一运动状态时第一滑转件41相对于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第二滑转件42相对于第一滑转件41滑转,从而使承载件10带动第一滑转件41、第二滑转件42和运动转换机构50共同绕中心支撑底座30转动。第二运动状态时,第一滑转件41相对于中心支撑底座30静止,第二滑转件42相对于中心支撑底座30静止,此时,运动转换机构50中的螺杆51才能相对于第二滑转件42转动并沿轴向移动,并通过推动件53来致动承载件10沿垂直轴向的方向相对于运动转换机构50滑动,以适应柔性屏形态的改变。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更多数量的滑转件,例如滑转组件40包括多个滑转件,多个滑转件之间相互滑转连接,最靠近中心支撑底座30的滑转件与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连接,最远离中心支撑的滑转件与运动转换机构50传动配合。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中心支撑底座3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1,第一滑转件4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411和第二滑槽412。第一滑块411与第一滑槽31配合,如图6所示,第二滑转件42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二滑槽412配合的第二滑块421,可选地,第二滑块421固定于第二滑转件42的端部。第二运动状态时第一滑块411抵靠于第一滑槽31的内壁以使第一滑转件41与中心支撑底座30相对静止,第二滑块421抵靠于第二滑槽412的内壁以使第二滑转件42相对于第一滑转件41相对静止。
可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滑转件42上开设有螺纹孔423,该螺纹孔423为通孔,运动转换机构50的螺杆51与该螺纹孔423螺纹配合,螺杆51穿过该螺纹孔423且与第二滑块421固定连接。当第一滑块411抵靠于第一滑槽31的内壁且第二滑块421抵靠于第二滑槽412的内壁时,承载件10由第一运动状态切换至第二运动状态,由于设置螺纹孔423的第二滑转件42不再继续转动,使得螺杆51相对于第二滑转件42转动并沿轴向移动,进而带动推动件53沿弧形轨迹部541转动。
在本公开中对滑块和滑槽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在第一运动状态中能够相对滑转,在第二运动状态中能够相对静止即可。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滑槽412包括第一弧形内壁4121、第二弧形内壁4122、第一挡壁4123和第二挡壁4124,第一弧形内壁4121和第二弧形内壁4122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挡壁4123连接于第一弧形内壁4121靠近中心支撑底座30的一侧,第二挡壁4124连接于第二弧形内壁4122远离中心支撑底座30的一侧。如图7所示,第二滑块421构造成阶梯形结构且包括第一弧形壁4211、第二弧形壁4212、第一限位壁4213和第二限位壁4214,第一弧形壁4211和第二弧形壁4212相互背对设置,第一限位壁4213连接于第一弧形壁4211,第二限位壁4214连接于第二弧形壁4212,第二限位壁4214与第一限位壁4213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相互错开。第一运动状态时,第一弧形壁4211沿第一弧形内壁4121滑动,第二弧形壁4212沿第二弧形内壁4122滑动。第二运动状态时,第一限位壁4213抵靠于第一挡壁4123或第二限位壁4214抵靠于第二挡壁4124。当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展开且处于第二运动状态时,第一限位壁4213抵靠于第一挡壁4123,当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反向转动折叠且处于第二运动状态时,第二限位壁4214抵靠于第二挡壁4124。因此,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壁和挡壁,能够在承载件10处于第二运动状态时限制第二滑转件42相对于第一滑转件41的转动。通过弧形壁和弧形内壁配合,使得在第一运动状态时,第二滑转件42能够相对于第一滑转件41平稳地滑转。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中心支撑底座30上的第一滑槽31也可设置弧形表面,通过弧形表面对第一滑块411的运动进行导向。在弧形表面的端部也可设置抵挡面,通过抵挡面来限制第一滑块411的转动。
为了对处于折叠状态的柔性屏的弯折部进行支撑,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中心支撑底座3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弧形表面311,第一滑转件4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弧形表面413,第二滑转件4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弧形表面422,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折叠时,第一弧形表面311、第二弧形表面413和第三弧形表面422平滑相接以形成更加符合柔性屏的弯折部的曲线形状,从而使得与柔性屏的弯折部更加贴合,对该弯折部形成全面地支撑。
为了使两个承载件10均能够相对于滑转连接机构20滑动,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滑转连接机构20包括两组滑转组件40和两组运动转换机构50。滑转组件40和运动转换机构50一一对应。一个承载件10和中心支撑底座30之间连接有一组滑转组件40和一组运动转换机构50。另一个承载件10和中心支撑底座30之间连接有另一组滑转组件40和另一组运动转换机构50。如图13所示,第一弧形表面311、两个第二弧形表面413和两个第三弧形表面422平滑相接形成支撑圆弧面,支撑圆弧面的横截面的圆心角B小于180°。可选地,支撑圆弧的圆心角B为140度。在同半径、同弯折轴线的情况下,支撑圆弧的圆心角B小于180°有助于减小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的厚度,当将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有助于移动终端变薄。
为了使两个承载件10之间能够同步滑动,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12所示,滑转连接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承载件10之间的铰链结构60。铰链结构60包括两个遮挡板61和同步传动组件62,两个承载件10与两个遮挡板61一一对应地滑动连接,同步传动组件62传动连接于两个遮挡板61,以使两个遮挡板61同步转动。上述的轨迹导向件54可固定设置于该遮挡板61。
滑转组件40和运动转换机构50可设置于遮挡板61的上方,当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展开时,遮挡板61可将滑转组件40和运动转换机构50遮挡,使得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的美观性更好。而且,通过遮挡板61与承载件10的滑动连接,当承载件10滑动时,能够对承载件10的滑动进行导向,使得承载件10的滑动更加平稳。当承载件10转动时,承载件10带动遮挡板61转动,通过连接在两个遮挡板61之间的同步传动组件62的作用,能够使两个遮挡板61的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承载件10的转动同步。
在本公开中对于同步传动组件62具体采用何种传动机构不作限制,例如可采用带轮或链轮传动机构。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12所示,同步传动组件62构造成齿轮组621。齿轮组621包括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转轴与其中一个遮挡板61固定连接,第二齿轮的转轴与另一个遮挡板61固定连接。
当其中一个承载件10转动时,带动其中一个遮挡板61转动,进而带动与该遮挡板61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与该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另一个遮挡板61转动,从而带动另一个承载件10同步转动。
可选地,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1所示,滑转连接机构20还包括连接组件80,连接组件80包括转接件81和两个连接件82。中心支撑底座3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该连接组件80。两个连接件82分别与两个承载件10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转接件81固定连接于中心支撑底座30的端部,两个连接件82与转接件81滑动且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组件80连接于中心支撑底座30与两个承载件10之间,能够实现两个承载件10相对于中心支撑底座30转动并滑动的运动。
可选地,转接件81上开设有两个沿垂直于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形孔,相应地,两个连接件82上均开设有与该第一腰型孔相对应的第二腰形孔,通过导向销穿设于第二腰形孔和第一腰型孔将转接件81与连接件82连接,导向销可沿腰形孔滑动。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屏和上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柔性屏铺设于两个承载件10之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承载件(10)以及连接在两个承载件(10)之间的滑转连接机构(20),两个所述承载件(10)于共同承载柔性屏,两个所述承载件(10)通过所述滑转连接机构(20)相铰接并且分别与所述滑转连接机构(20)滑动连接,以使所述承载件(10)在展开或折叠时具有转动的第一运动状态和转动并滑动的第二运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转连接机构(20)包括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组件(40)和运动转换机构(50),所述滑转组件(40)的一部分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连接,所述滑转组件(40)的另一部分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传动配合,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与所述承载件(10)滑动且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承载件(10)带动所述滑转组件(40)和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共同绕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转动,在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滑转组件(40)停止转动,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相对于所述滑转组件(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并致动所述承载件(10)沿垂直所述轴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包括螺杆(51)、滑套(52)、推动件(53)和轨迹导向结构,所述螺杆(51)一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套(52),所述螺杆(51)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滑转组件(40)螺纹配合,所述滑套(52)与所述承载件(10)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53)包括转动部(531)和致动部(532),所述转动部(531)可转动地与所述滑套(52)连接,所述致动部(532)与所述承载件(10)滑动且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螺杆(51)、滑套(52)和推动件(53)相对静止,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螺杆(51)相对于所述滑转组件(40)转动且沿轴向移动,并通过所述致动部(532)与所述轨迹导向结构的配合,使得所述推动件(53)相对于所述滑套(52)转动,并致动所述承载件(10)沿垂直所述轴向的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转连接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两个所述承载件(10)之间的铰链结构(60),两个所述承载件(10)通过所述铰链结构(60)相铰接并且分别与所述铰链结构(60)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设置于所述铰链结构(60)的中部,所述轨迹导向结构包括轨迹导向件(54)和开设于所述承载件(10)上的限位槽(542),所述限位槽(542)沿所述轴向方向延伸,所述致动部(532)包括第一部分(5321)和第二部分(5322),所述第一部分(5321)沿所述轴向方向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限位槽(542),所述轨迹导向件(54)固定设置于所述铰链结构(60)且包括构造为弧形结构的轨迹部(541),所述第二部分(5322)与所述轨迹部(541)配合且能够沿所述轨迹部(541)滑动以在所述滑套(52)移动时致动所述推动件(5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部(541)构造为凸出设置的弧形导轨(5411),所述第二部分(5322)设置有与所述弧形导轨(5411)配合的导向槽(5323)。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转组件(40)包括第一滑转件(41)和第二滑转件(42),所述第一滑转件(41)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连接,所述第二滑转件(42)与所述第一滑转件(41)滑转连接,所述第二滑转件(42)与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传动配合,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转件(41)相对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滑转,所述第二滑转件(42)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转件(41)滑转,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滑转件(41)、所述第二滑转件(42)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相对静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1),所述第一滑转件(4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411)和第二滑槽(412),所述第一滑块(411)与所述第一滑槽(31)配合,所述第二滑转件(42)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412)配合的第二滑块(421),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块(411)抵靠于所述第一滑槽(31)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一滑转件(41)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相对静止,所述第二滑块(421)抵靠于所述第二滑槽(412)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二滑转件(42)相对于所述第一滑转件(41)相对静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412)包括第一弧形内壁(4121)、第二弧形内壁(4122)、第一挡壁(4123)和第二挡壁(4124),所述第一弧形内壁(4121)和所述第二弧形内壁(412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挡壁(4123)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内壁(4121)靠近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的一侧,所述第二挡壁(4124)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内壁(4122)远离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的一侧,
所述第二滑块(421)构造成阶梯形结构且包括第一弧形壁(4211)、第二弧形壁(4212)、第一限位壁(4213)和第二限位壁(4214),所述第一弧形壁(4211)和所述第二弧形壁(4212)相互背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壁(4213)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壁(4211),所述第二限位壁(4214)连接于所述第二弧形壁(4212),所述第二限位壁(4214)与所述第一限位壁(4213)沿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相互错开所述第一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弧形壁(4211)沿所述第一弧形内壁(4121)滑动,所述第二弧形壁(4212)沿所述第二弧形内壁(4122)滑动,所述第二运动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壁(4213)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壁(4123)或所述第二限位壁(4214)抵靠于所述第二挡壁(412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弧形表面(311),所述第一滑转件(4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弧形表面(413),所述第二滑转件(4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弧形表面(422),所述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折叠时,所述第一弧形表面(311)、所述第二弧形表面(413)和所述第三弧形表面(422)平滑相接以支撑所述柔性屏的弯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转连接机构(20)包括两组滑转组件(40)和两组运动转换机构(50),所述滑转组件(40)和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一一对应,一个所述承载件(10)和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之间连接有一组所述滑转组件(40)和一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另一个所述承载件(10)和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之间连接有另一组所述滑转组件(40)和另一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50),所述第一弧形表面(311)、两个所述第二弧形表面(413)和两个所述第三弧形表面(422)平滑相接形成支撑圆弧面,所述支撑圆弧面的横截面的圆心角(B)小于180°。
11.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转连接机构(20)还包括连接组件(80),所述连接组件(80)包括转接件(81)和两个连接件(82),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该连接组件(80),两个所述连接件(82)分别与两个所述承载件(10)一一对应地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81)固定连接于所述中心支撑底座(30)的端部,两个所述连接件(82)与所述转接件(81)滑动且转动连接。
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中所述的柔性屏用折叠装置(100),所述柔性屏铺设于两个所述承载件(10)之上。
CN202010630480.5A 2020-06-30 2020-06-30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13870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0480.5A CN113870692B (zh) 2020-06-30 2020-06-30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0480.5A CN113870692B (zh) 2020-06-30 2020-06-30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0692A true CN113870692A (zh) 2021-12-31
CN113870692B CN113870692B (zh) 2023-10-13

Family

ID=78982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0480.5A Active CN113870692B (zh) 2020-06-30 2020-06-30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06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313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0288A1 (en) * 2001-08-24 2003-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tary type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KR20080052936A (ko) * 2006-12-08 2008-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지 수단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09273142A (ja) * 2009-07-24 2009-11-19 Sharp Corp 回転支持機構
CN101938891A (zh) * 2009-06-30 2011-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驱动模组以及采用该滑动驱动模组的移动终端
CN107331302A (zh) * 2017-08-07 2017-11-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8070764A1 (ko) * 2016-10-11 2018-04-19 박현민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힌지구조
CN207601679U (zh) * 2017-11-28 2018-07-1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WO2018148996A1 (zh) * 2017-02-17 2018-08-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屏的折叠机构
CN108922408A (zh) * 2018-09-19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支撑装置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95621A (zh) * 2018-12-17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110332217A (zh) * 2019-05-30 2019-10-1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US20190394894A1 (en) * 2018-06-22 2019-1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agnet
CN110701176A (zh) * 2019-10-29 2020-01-17 天津华众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柔性屏转动结构和柔性屏
CN209982520U (zh) * 2019-02-23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725855A (zh) * 2019-11-18 2020-01-24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运动支撑结构
CN210225471U (zh) * 2019-04-09 2020-03-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及其单元、座、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CN210225477U (zh) * 2019-07-15 2020-03-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0288A1 (en) * 2001-08-24 2003-02-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otary type hinge modul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KR20080052936A (ko) * 2006-12-08 2008-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지 수단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1938891A (zh) * 2009-06-30 2011-01-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滑动驱动模组以及采用该滑动驱动模组的移动终端
JP2009273142A (ja) * 2009-07-24 2009-11-19 Sharp Corp 回転支持機構
WO2018070764A1 (ko) * 2016-10-11 2018-04-19 박현민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힌지구조
KR20180040482A (ko) * 2016-10-11 2018-04-20 박현민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패널이 설치되는 인폴딩타입 힌지구조
WO2018148996A1 (zh) * 2017-02-17 2018-08-2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柔性显示屏的折叠机构
CN107331302A (zh) * 2017-08-07 2017-11-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7601679U (zh) * 2017-11-28 2018-07-1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装置
US20190394894A1 (en) * 2018-06-22 2019-1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agnet
CN108922408A (zh) * 2018-09-19 2018-1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支撑装置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CN109495621A (zh) * 2018-12-17 2019-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9982520U (zh) * 2019-02-23 2020-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10225471U (zh) * 2019-04-09 2020-03-3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及其单元、座、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10332217A (zh) * 2019-05-30 2019-10-1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同步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CN210225477U (zh) * 2019-07-15 2020-03-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弯折装置
CN110701176A (zh) * 2019-10-29 2020-01-17 天津华众鑫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柔性屏转动结构和柔性屏
CN110725855A (zh) * 2019-11-18 2020-01-24 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运动支撑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313A1 (zh) * 2022-01-18 2023-07-2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0692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0152U (zh) 一种可弯折装置
CN113938542B (zh)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及移动终端
KR20220002630A (ko) 힌지 기구 및 폴더블 이동 단말기
CN113795683A (zh)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27739A (zh) 一种u型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4333566A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98665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2935953U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03857A (zh) 转轴和电子设备
CN113870692A (zh) 柔性屏用折叠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5704419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6123207A (zh)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CN213024132U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93654A1 (zh) 折叠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016735A (zh) 电子设备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851041B (zh) 显示装置和承载装置
WO2023231390A1 (zh)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WO2023093860A1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5875355A (zh) 铰链部件和电子设备
CN115325018B (zh) 电子设备
CN209924686U (zh) 滑撑
CN220325981U (zh) 一种可展开的通信指挥箱组
CN212627494U (zh) 转轴结构、电机及注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