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3073B -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3073B
CN113853073B CN202010599891.2A CN202010599891A CN113853073B CN 113853073 B CN113853073 B CN 113853073B CN 202010599891 A CN202010599891 A CN 202010599891A CN 113853073 B CN113853073 B CN 113853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parent
effect
coating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98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3073A (zh
Inventor
杨文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98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3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3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3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43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007After-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05D5/061Special surface effect
    • B05D5/063Reflective effe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0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 B05D5/065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having colour interferences or colour shifts or opalescent looking, flip-flop, two tones
    • B05D5/06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multicolour or other optical effects having colour interferences or colour shifts or opalescent looking, flip-flop, two tones achieved by multi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2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50Multilayers
    • B05D7/52Two layers
    • B05D7/54No clear coat specifi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第一效果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二效果层或所述保护层的透明面色层;去除设定区域的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效果层或部分所述保护层。

Description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生产商为了能够使其生产的电子设备满足用户的需求,不仅在电子设备的智能化上下足了功夫,同时还会对电子设备的壳体设计不断进行改进,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壳体呈现的效果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效果层;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
形成覆盖所述第二效果层或所述保护层的透明面色层;
去除设定区域的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效果层或部分所述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成第一效果层,包括:
形成第一透明底漆层;
在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镀膜层的透明底色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塑胶基壳表面形成附着层;
所述形成第一透明底漆层,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附着层的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其中,所述附着层,用于增大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和所述塑胶基壳之间的附着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透明底漆层,并在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二镀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去除设定区域的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效果层,包括:
在所述设定区域,去除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所述第二镀膜层,直至显露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的面漆层;其中,透明的所述面漆层,与所述设定区域内显露的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接触;
或者,
形成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保护层的面漆层;其中,透明的所述面漆层,与所述设定区域内显露的所述保护层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漆层的组成材料包括哑光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效果层,包括形成设定图案的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区域;
透明面色层,覆盖所述第二效果层或所述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效果层包括:
第一透明底漆层;
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覆盖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
透明底色层,覆盖所述第一镀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塑胶基壳;
附着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和所述塑胶基壳表面之间,用于增大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和所述塑胶基壳之间的附着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效果层包括:
第二透明底漆层,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区域;
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二镀膜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和所述透明面色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透明的面漆层,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其中,所述面漆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接触;
或者,
透明的面漆层,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保护层;其中,所述面漆层与所述保护层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漆层的组成材料包括:哑光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项提供的壳体;
功能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功能组件用于执行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形成覆盖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形成覆盖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的透明面色层,并去除设定区域的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第二效果层或部分保护层,可在设定区域显露第一效果层,使得壳体的相同表面形成具有两种不同效果的区域,满足用户的需求。
并且,相较于具有单一效果的壳体,本公开实施例制作的壳体的同一表面具有不同的两种效果,对于配置该壳体的电子设备,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视觉上的厚度减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a、图3b及图3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制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4a、图4b及图4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壳体制作方法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壳体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壳体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壳体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1:形成第一效果层;
S112:形成覆盖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透明底色层;
S113:形成覆盖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的透明面色层;
S114:去除设定区域的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第二效果层或部分保护层
在视觉上,第一效果层和第二效果层呈现的效果不同。具体地,第一效果层和第二效果层可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者,第一效果层和第二效果层可具有不同的质感。例如,第一效果层可呈现金属质感,第二效果层可呈现磨砂质感。
S113中,可利用第一色浆,形成具有第一颜色的透明面色层。第一色浆可包括至少一种颜料。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色浆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时,第一色浆呈现的颜色由第一色浆包括的颜料的颜色以及质量分数确定。例如,红色颜料与白色颜料组成的第一色浆可呈现粉红色。
S114中,在去除设定区域内的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第二效果层之后,可使得制作的壳体表面形成预设图案或纹理效果。例如,可按照纹理特征确定预设区域,使得去除该预设内的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第二效果层后,在壳体表面呈现纹理效果。
或者,S114中,在去除设定区域内的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保护层之后,可使得制作的壳体表面形成预设图案或纹理效果。保护层可为透明。
当S113中形成第二效果层时,S114中,在设定区域内,在去除透明面色层和部分第二效果层之后,仍会有部分第二效果层覆盖在第一效果层的设定区域上,以保证在去除透明面色层和部分第二效果层的过程中,第一效果层的结构完整性。
类似地,当S113中形成保护层时,S114中,在设定区域内,在去除透明面色层和部分保护层之后,仍会有部分保护层覆盖在第一效果层的设定区域上,以保证在去除透明面色层和部分保护层的过程中,第一效果层的结构完整性。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形成覆盖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形成覆盖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的透明面色层,并去除设定区域的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第二效果层或部分保护层,可在设定区域显露第一效果层,使得壳体的相同表面形成具有两种不同效果的区域,满足用户的需求。
并且,相较于具有单一效果的壳体,本公开实施例制作的壳体的同一表面具有不同的两种效果,对于配置该壳体的电子设备,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视觉上的厚度减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S111可包括:
形成第一透明底漆层;
在第一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
形成覆盖第一镀膜层的透明底色层。
示例性地,可在塑胶基壳表面,形成覆盖塑胶基壳的第一透明底漆层。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塑胶基壳。
第一透明底漆层可用于增加第一镀膜层与塑胶基壳表面之间的附着力,减少因为第一镀膜层与塑胶基壳之间附着力较弱导致第一镀膜层从塑胶基壳表面脱落的情况,保证壳体质量较好。
示例性地,可通过蒸镀、溅镀或者光学镀膜等方式,在第一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第一镀膜层。例如,可通过非导电性电镀(Non Conductive Vacuum Metalization,NCVM)的方式形成第一镀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引入包括金属材质的第一镀膜层,使得第一效果层产生金属光泽。第一镀膜层的组成材料可包括:金属、合金或者金属氧化物等。例如,金属铟、铟锡合金或者氧化钛等。
第一镀膜层的光泽强度可以通过第一镀膜层的反射率来表示。第一镀膜层的反射率是指垂直于第一镀膜层入射第一镀膜层的光线,在入射第一镀膜层时的光强度与经过第一镀膜层反射的光强度的比值。示例性地,对于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第一镀膜层的反射率可大于0.25。
S111中,可利用第二色浆,形成具有第二颜色的透明底色层。第二颜色不同于透明面色层的第一颜色。
第二色浆和第一色浆包括的颜料颜色可相同或不同。当第二色浆包括的颜料颜色和第一色浆包括的颜料颜色相同时,第二色浆中相同颜色的比例,不同于第一色浆中相同颜色的比例,以保证第二颜色不同于第一颜色。
例如,当第二色浆和第一色浆均由红色的颜料和白色的颜料组成时,第二色浆中红色颜料的质量比例,可与第一色浆中红色颜料的质量比例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引入与透明面色层颜色不同的透明底色层,可在制作的同一表面上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实现壳体的双色显示。并且,由于透明面色层、透明底色层以及保护层均为透明,因此,第一镀膜层的的金属质感可以透过透明底色层、保护层以及透明面色层发生反射或者折射,使得制作的壳体呈现金属质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S112可包括:
形成覆盖第一效果层的第二透明底漆层,并在第二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二镀膜层。
可通过蒸镀、溅镀或者光学镀膜等方式,在第二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第二镀膜层。例如,可通过非导电性电镀的方式形成第二镀膜层。
示例性地,第二镀膜层的颜色与第一镀膜层的颜色可以相同。如此,可采用相同的材料制备第一镀膜层和第二镀膜层,以减少壳体制作方法所需的材料种类,简化制备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去除设定区域的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第二效果层,包括:
在上述设定区域,去除透明面色层以及第二镀膜层,直至显露第二透明底漆层。
第一效果层可包括形成设定图案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需要指出的是,S112形成的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覆盖第一效果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S113形成的透明面色层,也覆盖第一效果层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效果层或保护层位于透明面色层和第一效果层之间。
设定区域可为第一效果层的第一区域。S114之后,第一效果层的第一区域上设置有:第二透明底漆层。需要强调的是,S114之后,覆盖第一效果层的第一区域的结构不包括第二镀膜层以及透明面色层。因此,第一效果层的第一区域覆盖的塑胶基壳表面呈现的效果根据第一效果层来确定。
S114之后,第一效果层的第二区域上依次设置有:第二透明底漆层、第二镀膜层以及透明面色层。因此,第一效果层的第二区域覆盖的塑胶基壳表面呈现的效果根据第一效果层、第二效果层以及透明面色层的混合效果来确定。
通过在第一效果层表面形成堆叠设置的第二透明底漆层、第二镀膜层以及透明面色层,并去除设定区域内的透明面色层以及第二镀膜层,直至在设定区域显露第二透明底漆层,由于第一效果层和第二镀膜层呈现的效果不同,因此,可在制作的壳体的相同表面形成具有不同效果的区域,满足用户的需求。
并且,当第一效果层包括上述第一镀膜层时,通过引入第二镀膜层,并去除设定区域的第二镀膜层,因此可在制作的同一表面上呈现两种不同的金属色效果,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塑胶基壳表面形成附着层;
所述形成第一透明底漆层,包括:形成覆盖附着层的第一透明底漆层;其中,附着层,用于增大第一透明底漆层和塑胶基壳之间的附着力。
附着层的组成材料可包括:硅烷偶联剂或者钛酸酯偶联剂等。
附着层可通过分别与塑胶基壳表面以及底漆层形成化学键,增加底漆层和塑胶基壳之间的附着力,减少因为底漆层与塑胶基壳之间附着力较弱导致底漆层从塑胶基壳表面脱落的情况,进而保证壳体质量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形成覆盖透明面色层和第二透明底漆层的面漆层;其中,透明的面漆层,与设定区域内显露的第二透明底漆层接触;
或者,
形成覆盖透明面色层和保护层的面漆层;其中,透明的面漆层,与设定区域内显露的保护层接触。
面漆层朝向用户的一面具有平坦的表面。通过形成覆盖透明面色层和第二透明底漆层的面漆层,能够对透明面色层和第二透明底漆层起到保护作用。类似地,通过形成透明面色层和保护层的面漆层,可以对透明面色层和保护层起到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漆层的组成材料包括哑光粉。
利用包含哑光粉的材料形成面漆层,可以通过调节哑光粉的含量,调整面漆层对于光线的反射能力,进而调整制作的壳体的光泽。例如,当面漆层中哑光粉的加入量增加时,壳体的光泽度降低。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添加哑光粉,使得壳体呈现光哑效果,工艺简单,且能够用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示例1
塑胶以低成本、生产稳定等优势在移动终端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常规的喷涂或者非导电性电镀等工艺在塑胶表面形成的结构呈现的效果较为单一,局限了塑胶在移动终端中的发展。
同时,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5G)的应用,移动终端中包括的器件数量增加,从而对移动终端的厚度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有鉴于此,经过研究,本示例提供一种双金属色镭雕工艺(DUAL METALLIC COLOUR LASING,DMCL)方法,用于制作壳体。
具体地,通过在NCVM镀层上分别两次喷涂不同颜色的透明层,再采用激光镭雕设备将部件局部位置的其中一中颜色的透明层雕除掉,以在制作的壳体同一面上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并且,由于该两种颜色均为透明色,NCVM镀层的金属质感透过透明层也被反射和/或折射出来,使得壳体呈现出双金属色效果。
此外,如果镭雕位置按照纹理特征进行设计,还可使壳体呈现双金属色纹理效果。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制作方法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注塑成型。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注塑壳料层。注塑壳料层的组成材料可包括塑胶。需要指出的是,注塑壳料层即为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塑胶基壳。
S220:透明紫外光固化底漆喷涂。将透明的聚氨酯、丙烯酸等透明UV涂料,加入酯类或者醇类等溶剂调配成的稀释剂,并采用空气喷涂等方法,将加入稀释剂之后的该涂料喷涂到安装好治具的注塑壳料层表面上。然后经过加温或常温下的物理流平后,该涂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固化成膜,形成透明UV底漆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由难以与透明UV底漆附着的塑胶料或添加了玻璃纤维材料等混合塑胶料形成的注塑壳料层,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透明UV底漆前,在注塑壳料层表面喷涂一层分别与注塑壳料层和透明UV底漆层均具有较大附着力的涂料,形成附着层;其中,附着层位于透明UV底漆和注塑壳料层之间。
形成附着层的涂料可包括:硅氧烷类偶联剂或者钛酸酯偶联剂等。形成附着层的涂料可与注塑壳料层形成化学键,以在附着层和注塑壳料层之间形成较大的附着力。类似地,形成附着层的涂料可与透明UV底漆层形成化学键,以在附着层和透明UV底漆层之间形成较大的附着力。
通过注塑壳料层表面形成附着层,可以提高注塑壳料层和透明UV底漆层之间的附着力,进而确保塑胶料与透明UV底漆层的牢固附着。
需要指出的是,附着力涂料即为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附着层。
S230:NCVM电镀。在真空环境中,将铟、铟锡合金或者氧化钛等非导电性镀层材料,通过蒸镀,溅镀或者光学镀等镀膜方式,在透明UV底漆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NCVM电镀层,以赋予壳体金属质感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NCVM电镀层即为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镀膜层。
NCVM电镀层的组成材料可包括:纳米级的铟或纳米级的铟锡合金。
S240:透明底色喷涂。在透明UV固化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醇类、酯类、醚类或者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底色混合涂料。经搅拌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搅拌均匀的底色混合涂料喷涂到NCVM电镀层上,并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随后利用单位面积能量为300mJ/cm2至800mJ/cm2的紫外光照射喷涂在NCVM电镀层上的底色混合涂料,以使底色混合涂料固化成膜,形成透明底色层。
透明的UV固化涂料可包括:聚氨酯和/或丙烯酸酯等。
透明纳米色浆可包括:永固黄和/或酞菁蓝等。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加入的透明纳米色浆的比例,可以改变透明底色层的颜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S240可包括:在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稀释剂等,形成底色混合涂料。可以理解的是,在采用热固化涂料形成底色混合涂料时,当底色混合涂料喷涂到NCVM电镀层上后,可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的同时,直接热固化成膜,形成透明底色层。
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可包括;丙烯酸或者环氧树脂等。
S251:镭雕保护漆喷涂。具体地,在透明的UV固化涂料中加入醇类、酯类、醚类、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保护漆混合涂料。经搅拌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保护漆混合涂料喷涂到透明底色层上。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流平一段时间,利用单位面积能量为300mJ/cm2至800mJ/cm2的紫外光对喷涂在透明底色层上的保护漆混合涂料进行光照,以使保护漆混合涂料固化形成镭雕保护层。
需要指出的是,镭雕保护层即为本公开提供的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S251可包括:在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醇类、酯类、醚类、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保护漆混合涂料。经搅拌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保护漆混合涂料喷涂到透明底色层上,并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留平的同时,直接热固化成膜,形成镭雕保护层。
S260:透明面色喷涂。在透明UV固化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醇类、酯类、醚类、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面色混合涂料。经搅拌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搅拌均匀的面色混合涂料喷涂到镭雕保护层上,并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随后利用单位面积能量为300mJ/cm2至800mJ/cm2的紫外光照射喷涂在镭雕保护层上的面色混合涂料,以使面色混合涂料固化成膜,形成透明面色层。形成透明面色层之后的结构如图3a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S260可包括:在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稀释剂等,形成面色混合涂料。可以理解的是,在采用热固化涂料形成面色混合涂料时,当面色混合涂料喷涂到第一镀膜层上后,可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的同时,直接热固化成膜,形成透明面色层。
需要指出的是,透明面色层的颜色与透明底色层的颜色不同。
具体地,S260中用于形成透明面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颜色,与S240中用于形成透明底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颜色不同,以保证透明面色层和透明底色层具有不同的颜色。
或者,S260中用于形成透明面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比例,不同于与S240中用于形成透明底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比例不同,如此,以保证透明面色层和透明底色层具有不同的颜色。
S270:激光镭雕。将形成有透明面色层的结构装夹于镭雕机上,采用紫光镭雕机或光纤、二氧化碳等红外镭雕机,将部分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镭雕保护层进行雕除,形成如图3b所示的镭雕半成品。
由于镭雕保护层为透明的,因此,透明底色层的颜色可通过显露的镭雕保护层露出来。结合图3b所示,通过镭雕保护层显露的透明底色层和NCVM电镀层一起可呈现一种金属色;透明面色层、被透明面色层覆盖的透明底色层以及NCVM电镀层可呈现另一种不同的金属色,如此,使得壳体的同一表面具有双金属色。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激光镭雕过程中,镭雕保护层用于保护透明底色层,以减少激光镭雕过程对于透明底色层的破坏。
可以理解的是,激光镭雕过程中,可通过减少镭雕工艺时长等方式,使得仅去除部分透明面色层,以显露镭雕保护层。即被镭雕去除区域可仅包括部分透明面色层。
示例性地,S270中可以通过对镭雕路径的设计,在壳体表面形成具有预设图案的双金属色效果。例如,可形成双金属色纹理效果。
S280:透明UV面漆喷涂。在透明UV固化涂料或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醇类、酯类、醚类或者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面漆混合涂料。经搅拌棒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面漆混合涂料喷涂到清洁、干净的上述镭雕半成品的表面。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流平一段时间,利用单位面积能量为700mJ/cm2至1500mJ/cm2的紫外光对喷涂在镭雕半成品表面的面漆混合涂料进行光照,以使面漆混合涂料固化并形成具有防护性能的一层有机涂膜,该有机涂膜即为透明UV面漆层。
示例性地,形成透明UV面漆层之后的结构如图3c所示。参照图3c所示,透明UV面漆层与部分镭雕保护层直接接触。由于透明UV面漆层、透明面色层、镭雕保护层以及透明底色层均为透明的,因此,NCVM电镀层的金属质感能够通过反射或折射在壳体表面呈现,即确保了在壳体表面呈现的两种颜色均具有金属质感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S280还包括:在透明UV固化涂料或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哑光粉,形成面漆混合涂料。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加入哑光粉,可以使得透明UV面漆层具有光哑效果。随加入透明UV固化涂料或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哑光粉的含量不同,透明UV面漆层的光泽度也不同。例如,当透明UV固化涂料或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哑光粉加入量增加,透明UV面漆层光泽降低。
本示例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可以通过镭雕工艺,雕除壳体表面部分透明面色层,使得壳体呈现双金属色效果。并且,还可根据镭雕路径设计的不同,使得壳体呈现双金属色纹理效果。此外,还可通过在透明UV面漆层中加入哑光粉,使得壳体呈现双金属色光哑效果或者双金属色纹理光哑效果。如此,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本示例还提供另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参照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注塑成型。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形成注塑壳料层。
S220:透明紫外光固化底漆喷涂,形成透明UV底漆层。透明UV底漆层即为本公开提供的第一透明底漆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难以与透明UV底漆附着的塑胶料或添加了玻璃纤维材料等混合塑胶料形成的注塑壳料层,上述方法还包括:在喷涂透明UV底漆前,在注塑壳料层表面喷涂一层分别与注塑壳料层和透明UV底漆层均具有较大附着力的涂料,形成附着层;其中,附着层位于透明UV底漆和注塑壳料层之间。
形成附着层的涂料可包括:硅氧烷类偶联剂或者钛酸酯偶联剂等。形成附着层的涂料可与注塑壳料层形成化学键,以在附着层和注塑壳料层之间形成较大的附着力。类似地,形成附着层的涂料可与透明UV底漆层形成化学键,以在附着层和透明UV底漆层之间形成较大的附着力。如此,可提高注塑壳料层和透明UV底漆层之间的附着力。
S230:NCVM电镀。在真空环境中,将铟、铟锡合金或者氧化钛等非导电性镀层材料,通过蒸镀,溅镀或者光学镀等镀膜方式,在透明UV底漆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NCVM电镀层,以赋予壳体金属效果。
S240:透明底色喷涂。在透明UV固化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醇类、酯类、醚类或者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底色混合涂料。经搅拌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搅拌均匀的底色混合涂料喷涂到NCVM电镀层上,并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随后利用单位面积能量为300mJ/cm2至800mJ/cm2的紫外光照射喷涂在NCVM电镀层上的底色混合涂料,以使底色混合涂料固化成膜,形成透明底色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S240可包括:在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稀释剂等,形成底色混合涂料。可以理解的是,在采用热固化涂料形成底色混合涂料时,当底色混合涂料喷涂到NCVM电镀层上后,可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的同时,直接热固化成膜,形成透明底色层。
S252:第二道透明UV底漆喷涂。在透明的聚氨酯、丙烯酸等透明UV涂料中,加入酯类或者醇类等溶剂调配成的稀释剂,并采用空气喷涂等方法,将加入稀释剂之后的该涂料喷涂到透明底色层表面。然后经过加温或常温下的物理流平后,位于透明底色层表面的该涂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固化成膜,形成第二道透明UV底漆层。第二道透明UV底漆层即为本公开提供的第二透明底漆层。
S253:第二道NCVM电镀。在真空环境中,将铟、铟锡合金或者氧化钛等非导电性镀层材料,通过蒸镀,溅镀或者光学镀等镀膜方式,在第二道透明UV底漆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二道NCVM电镀层。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道NCVM电镀层即为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镀膜层。
第二道NCVM电镀层的形成工艺以及组成材料,与S230中NCVM电镀层的形成工艺以及组成材料可相同。
S260:透明面色喷涂。在透明UV固化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醇类、酯类、醚类、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面色混合涂料。经搅拌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搅拌均匀的面色混合涂料喷涂到第二道NCVM镀层上,并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随后利用单位面积能量为300mJ/cm2至800mJ/cm2的紫外光照射喷涂在第二道NCVM电镀层上的面色混合涂料,以使面色混合涂料固化成膜,形成透明面色层。形成透明面色层之后的结构如图4a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S260可包括:在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透明纳米色浆以及稀释剂等,形成面色混合涂料。可以理解的是,在采用热固化涂料形成面色混合涂料时,当面色混合涂料喷涂到第一镀膜层上后,可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物理流平的同时,直接热固化成膜,形成透明面色层。
需要指出的是,透明面色层的颜色与透明底色层的颜色不同。
具体地,S260中用于形成透明面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颜色,与S240中用于形成透明底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颜色不同,以保证透明面色层和透明底色层具有不同的颜色。
或者,S260中用于形成透明面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比例,不同于与S240中用于形成透明底色层的透明纳米色浆的比例不同,如此,以保证透明面色层和透明底色层具有不同的颜色。
S270:激光镭雕。将形成有透明面色层的产品装夹于镭雕机上,采用紫光镭雕机或光纤、二氧化碳等红外镭雕机,将部分透明面色层、部分第二道NCVM镀层以及部分第二道透明UV底漆层进行雕除,露出透明底色层,形成如图4b所示的镭雕半成品。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激光镭雕过程中,第二道透明UV底漆层用于保护透明底色层,以减少激光镭雕过程对于破坏透明底色层的破坏。
可以理解的是,激光镭雕过程中,可通过减少镭雕工艺时长等方式,使得仅去除部分透明面色层和部分第二道NCVM电镀层。即被镭雕去除区域氪金包括部分透明面色层和部分第二道NCVM电镀层。
S280:透明UV面漆喷涂。在透明UV固化涂料或透明的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醇类、酯类、醚类或者酮类等溶剂配成的稀释剂等,形成面漆混合涂料。经搅拌棒均匀后,通过空气喷涂等喷涂方式,将面漆混合涂料喷涂到清洁、干净的上述镭雕半成品的表面。在40℃至80℃的温度范围内流平一段时间,利用单位面积能量为700mJ/cm2至1500mJ/cm2的紫外光进行光照固化成膜,形成具有防护性能的一层有机涂膜,该有机涂膜即为透明UV面漆层。
示例性地,形成透明UV面漆层之后的结构如图4c所示。参照图4c所示,透明UV面漆层与部分第二道透明UV底漆层直接接触。
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激光镭雕过程中,第二道透明UV底漆层,用于保护透明底色层,以减少激光镭雕对于透明底色层的破坏。因此,第二道透明UV底漆层可以起到上述镭雕保护层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S280还包括:在透明UV固化涂料或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加入哑光粉,形成面漆混合涂料。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加入哑光粉,可以使得透明UV面漆层具有光哑效果。随加入透明UV固化涂料或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哑光粉的含量不同,透明UV面漆层的光泽度也不同。例如,当透明UV固化涂料或热固化树脂涂料中哑光粉加入量增加,透明UV面漆层光泽降低。
图5a和图5b分别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100的示意图。壳体100可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壳体制作方法制作而成。参照图5a和图5b所示,壳体100包括:
第一效果层110,包括形成设定图案的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第二效果层120或保护层130,覆盖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二区域;
透明面色层140,覆盖第二效果层120或保护层130。
壳体100可包括:电子设备的后壳和/或电子设备的中框等。
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第一效果层110的同一个表面,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为彼此接触的相邻区域。并且,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组成材料相同,呈现的效果也相同。
示例性地,所述设定图案可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分布位置形成的图案。设定图案可为壳体设计时需要呈现的图案。例如,设定图案可为配置该壳体的电子设备的品牌标志图案。或者,设定图案可为纹路图案等。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二区域上覆盖有第二效果层120或者保护层130、以及透明面色层140,而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一区域上未覆盖第二效果层120或者保护层130、以及透明面色层140,因此,上述设定图案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呈现不同的颜色或者质感等,以丰富用户体验。在视觉上,第一效果层110和第二效果层120呈现的效果不同。具体地,第一效果层110和第二效果层120可具有不同的颜色。或者,第一效果层110和第二效果层120可具有不同的质感。例如,第一效果层110可呈现金属质感,第二效果层120可呈现磨砂质感。
透明面色层140可具有第一颜色。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透明面色层140为透明的,因此,第一效果层110和第二效果层120所呈现的效果可以经过反射和折射呈现在壳体100表面。
在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二区域,壳体100呈现的效果根据第一效果层110、第二效果层120以及透明面色层140的混合效果来确定。在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一区域,壳体100呈现的效果根据第一效果层110来确定。因此,第一效果层110第一区域覆盖的壳体100呈现的效果,不同于第一效果层110第二区域覆盖的壳体100呈现的效果。如此,可在壳体100的相同表面形成具有两种不同效果的区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并且,相较于具有单一效果的壳体,本公开实施例制作的壳体100的同一表面具有不同的两种效果,对于配置该壳体100的电子设备,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视觉上的厚度减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第一效果层110包括:
第一透明底漆层111;
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112,覆盖第一透明底漆层111;
透明底色层113,覆盖第一镀膜层112。
壳体100还可包括塑胶基壳150。第一透明底漆层111可覆盖塑胶基壳150的表面。通过设置第一透明底漆层111,可增大第一镀膜层112与塑胶基壳150表面之间的附着力,减少因为第一镀膜层112与塑胶基壳150之间附着力较弱导致第一镀膜层112从塑胶基壳150表面脱落的情况,保证壳体100质量较好。
通过引入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112,从外界环境经过透明底色层照射到第一镀膜层112的光线,可以通过反射或折射,使得用户观察到壳体100可呈现金属光泽,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第二效果层120还包括:
第二透明底漆层121,覆盖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二区域;
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二镀膜层122,位于第二透明底漆层121和透明面色层14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壳体100配置于电子设备中,用户观察壳体100时,透明面色层140朝向用户。又由于第二镀膜层122与透明面色层140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镀膜层112与透明面色层140之间的垂直距离,故从壳体100所在外界环境中进入第二镀膜层122的光线需要穿透的膜层数量,小于从该外界环境进入第一镀膜层112的光线需要穿透的膜层数量,因此进入第二镀膜层122的光的强度大于进入第一镀膜层112的光的强度。
并且,从第二镀膜层122向外界环境反射和折射的光线需要穿透的膜层数量,小于从第一镀膜层112向外界环境反射和折射的光线需要穿透的膜层数量。因此,从第二镀膜层122向外界环境反射和折射的光线强度,大于从第一镀膜层112向外界环境反射和折射的光线强度。由此可知,用户观察到的由第二镀膜层122形成的金属光泽亮度,大于由第一镀膜层112形成的金属光泽亮度,使得壳体100具有不同亮度的金属光泽,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此外,当透明面色层140和透明底色层的颜色不同时,由于透明面色层140覆盖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二区域,而不覆盖第一效果层110的第一区域,因此,还可在壳体100呈现具有不同颜色的金属光泽,进一步扩大壳体100能够满足的用户需求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
附着层,位于第一透明底漆层111和塑胶基壳150表面之间,用于增大第一透明底漆层111和塑胶基壳150之间的附着力。
附着层的组成材料可包括:硅烷偶联剂或者钛酸酯偶联剂等。
附着层可通过分别与塑胶基壳150表面以及第一透明底漆层111形成化学键,增加第一透明底漆层111和塑胶基壳150之间的附着力,减少因为第一透明底漆层111与塑胶基壳150之间附着力较弱导致第一透明底漆层111从塑胶基壳150表面脱落的情况,进而保证壳体100质量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示,壳体100还包括:透明的面漆层160,覆盖透明面色层140和第二透明底漆层121;其中,面漆层160与第二透明底漆层121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所示,透明的面漆层160,覆盖透明面色层140和保护层130;其中,面漆层160与保护层130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面漆层160的组成材料包括:哑光粉。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加入哑光粉,可以使得面漆层160具有光哑效果。当面漆层160中哑光粉的加入量不同时,面漆层160的光泽度也不同。例如,当面漆层160中哑光粉加入量增加时,面漆层光泽度降低。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面漆层160中包括哑光粉,使得壳体100呈现光哑效果,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200的框图。参照图8所示,电子设备200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100;
功能组件210,位于壳体100内,功能组件210用于执行电子设备200的预设功能。
电子设备2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电子设备200可包括至少一个功能组件210。功能组件210可包括:处理组件,存储器,电力组件,多媒体组件,音频组件,输入/输出(I/O)接口,传感器组件,或者通信组件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7)

1.一种壳体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第一效果层;所述形成第一效果层,包括:形成第一透明底漆层;在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形成覆盖所述第一镀膜层的透明底色层;其中,第一效果层,包括形成设定图案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设定区域;
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或透明的保护层;其中,所述第二效果层或所述透明的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区域;所述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效果层,包括:形成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透明底漆层,并在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表面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二镀膜层;其中,所述第二镀膜层形成的金属光泽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镀膜层形成的金属光泽强度;
形成覆盖所述第二效果层或所述保护层的透明面色层;
去除所述设定区域的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效果层或部分所述保护层;其中,所述去除所述设定区域的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效果层,包括:在所述设定区域,去除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所述第二镀膜层,直至显露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
形成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的面漆层;其中,透明的所述面漆层,与所述设定区域内显露的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接触;或者,
形成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保护层的面漆层;其中,透明的所述面漆层,与所述设定区域内显露的所述保护层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塑胶基壳表面形成附着层;
所述形成第一透明底漆层,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附着层的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其中,所述附着层,用于增大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和所述塑胶基壳之间的附着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漆层的组成材料包括哑光粉。
4.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效果层,包括形成设定图案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效果层包括:第一透明底漆层;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一镀膜层,覆盖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透明底色层,覆盖所述第一镀膜层;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设定区域;
第二效果层或透明的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区域;
透明面色层,覆盖所述第二效果层或所述保护层;
其中,所述第二效果层包括:第二透明底漆层,覆盖所述第一效果层的第二区域;具有金属光泽的第二镀膜层,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和所述透明面色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镀膜层形成的金属光泽强度,大于所述第一镀膜层形成的金属光泽强度;
所述设定区域,为去除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效果层或部分所述保护层的区域;其中,所述去除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部分所述第二效果层,包括:在所述设定区域,去除所述透明面色层以及所述第二镀膜层的区域,直至显露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
透明的面漆层,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其中,所述面漆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底漆层接触;
或者,
透明的面漆层,覆盖所述透明面色层和所述保护层;其中,所述面漆层与所述保护层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塑胶基壳;
附着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和所述塑胶基壳表面之间,用于增大所述第一透明底漆层和所述塑胶基壳之间的附着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漆层的组成材料包括:哑光粉。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功能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功能组件用于执行所述电子设备的预设功能。
CN202010599891.2A 2020-06-28 2020-06-28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853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9891.2A CN113853073B (zh) 2020-06-28 2020-06-28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9891.2A CN113853073B (zh) 2020-06-28 2020-06-28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073A CN113853073A (zh) 2021-12-28
CN113853073B true CN113853073B (zh) 2023-11-21

Family

ID=78972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9891.2A Active CN113853073B (zh) 2020-06-28 2020-06-28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307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6843A (zh) * 2013-09-18 2014-01-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塑胶外观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及手机塑胶外观件
CN104582362A (zh) * 2014-12-03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双色双光泽的方法、塑胶外壳及终端
CN207252069U (zh) * 2017-08-04 2018-04-17 深圳铭锋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壳和电子产品
CN210781615U (zh) * 2019-02-22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6843A (zh) * 2013-09-18 2014-01-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塑胶外观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及手机塑胶外观件
CN104582362A (zh) * 2014-12-03 2015-04-2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现双色双光泽的方法、塑胶外壳及终端
CN207252069U (zh) * 2017-08-04 2018-04-17 深圳铭锋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壳和电子产品
CN210781615U (zh) * 2019-02-22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壳体及具有该壳体的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3073A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1480B2 (en)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housing
CN101879799A (zh)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83477A (zh)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US7832333B2 (en)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78118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50400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injection-molded product
CN107241882B (zh) 电子装置外壳、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外壳加工方法
CN110913614A (zh) 中框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572211B (zh) 壳体、壳体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601469A (zh) 壳体组件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686911B (zh) 壳体的表面处理方法、壳体
EP2342956A1 (en) Sh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3853073B (zh) 壳体制作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2040681A (zh) 壳体加工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US20100291361A1 (en)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1093017A (zh) 摄像头装饰件的加工方法、摄像头装饰件和电子设备
US7003267B2 (en) Internal part design, molding and surface finish for cosmetic appearance
CN111935346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5055347B (zh) 一种框体的表面处理方法、框体以及电子设备
US20120211342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keypad structure having an engraved pattern, keypad structure, and keypad semi-structure
TW201041482A (en)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O2018045859A1 (en) Shel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108031637A (zh) 具有五金纳米注塑美工线效果的塑胶件的金属化工艺
CN114071918A (zh)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JPH10233137A (ja) メタリック調表示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