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8079A -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8079A
CN113848079A CN202111004958.4A CN202111004958A CN113848079A CN 113848079 A CN113848079 A CN 113848079A CN 202111004958 A CN202111004958 A CN 202111004958A CN 113848079 A CN113848079 A CN 113848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information system
determining
rotation angl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49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8079B (zh
Inventor
王可可
李兵
傅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49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8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8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8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8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5Testing of complete machines, e.g. washing-machines or mobile phon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适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判断所述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根据所述信息数据满足的所述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Computed Tomography,CT)系统的发展越来成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部件可能会发生故障,这将影响CT系统的正常旋转及扫描放线。
在传统方法中,需要人工对每一个部件进行故障检查,以此来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是否。例如,人工从CT系统的擦拭或切割刻度单元开始,逐步检查擦拭或切割刻度单元、检查信号读取装置、检查固定装置,等等。
但是,上述CT系统的故障检测方式,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能够提高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采样模式包括在采样模式下对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旋转速度的设定;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包括: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进行扫描周期为整圈或者大于整圈的数据扫描,获取信息数据;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或等时采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数据包括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获取的投影视角数目;故障判定条件包括: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对于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检测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若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检测预设采样模式;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多一个,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离散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S1: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或者,S2:基于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者,S3: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1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若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若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2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若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3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若存在至多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若存在至少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确定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检测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若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的故障检测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的故障检测方法。
上述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上述方法中,计算机设备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通过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条件,从而根据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不需要人工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中的每一个部件进行故障检查。从而可以提高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并且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为服务器时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为终端时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系统,例如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Computed Tomography,CT)系统的发展越来成熟。其中,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机架和一个检查床。机架可以包括具有围绕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轴线旋转的可旋转部分和固定部分。可旋转部分的空间结构可以是圆柱体、椭圆体、长方体等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旋转部分可以包括X射线源、X射线探测器和扫描腔体。可旋转部分可以以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轴线为轴进行旋转。其中,刻度单元可以设置于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机架上的固定部分,其功能是提供刻度以标定旋转位置;信号读取装置,设置于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机架上可旋转部分上,其功能是读取刻度单元上的位置信号。与信号读取装置相连的数据信号传输系统,即数据链路,用于在可旋转部分相对于固定部分进行旋转时,对信号读取装置获取的刻度信号进行补偿处理,以获取模拟采样信号以及实际采样信号,并对模拟采样信号以及实际采样信号进行角度编码处理,以输出旋转角度信息。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实际工作时,会出现以上系统部件中一个或多个部件的情形:如刻度单元上存在异物;信号读取装置的信号故障;固定装置造成的信号读取串扰;数据链路中数据传输格式故障等,此时会导致控制系统提供的旋转角度信息不准确,影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正常旋转及扫描放线。
在传统方法中,当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以后,需要对每一个部件进行一一检查。例如,从擦拭或切割刻度单元开始,检查或更换信号读取装置,重装或更换固定装置,最后完成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确定。
上述方法中,对每一个部件进行检查的过程均费时费力,因此,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该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从而提高了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故障检测的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的装置,该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的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计算机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其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或者终端,还可以是处理器,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可以为一台服务器,也可以为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儿童故事机以及智能机器人等其他智能硬件设备。下述方法实施例中,均以执行主体是计算机设备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
可选的,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可以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生成信息数据,并将信息数据发送至计算机设备,从而使得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送的信息数据。
可选的,计算机设备可以作为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接收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传输的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生成的信息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获取到信息数据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102,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
其中,故障判定条件是根据信息数据的中包括的数据内容或者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将信息数据与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的正常信息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断信息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并在信息数据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
步骤103,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具体地,在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上述故障检测方法中,计算机设备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生成的信息数据;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上述方法中,计算机设备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生成的信息数据,通过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条件,从而根据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不需要人工对每一个部件进行故障检查。从而可以提高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并且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预设采样模式包括在采样模式下对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旋转速度的设定;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包括:
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进行扫描周期为整圈或者大于整圈的数据扫描,获取信息数据;其中,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或等时采样。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首先设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或者为等角采样,然后设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等时采样或者为等角采样模式下对应的旋转速度,并设定在该旋转速度下进行多个周期的扫描时,每个周期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数目,然后获取信息数据。其中,扫描周期可以为一整圈360度,也可以为大于一整圈,例如可以为400度、430度、480度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进行扫描周期为整圈或者大于整圈的数据扫描,获取信息数据。由于不同的预设采样模式对应的信息数据不同。因此上述方法,有利于对信息数据进行正确判断,进一步保证信息数据满足的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数据包括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获取的投影视角数目;故障判定条件可以包括: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至少一条。
需要说明的是,故障判定条件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判定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故障判定条件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的获取过程可以包括:每当进行一个投影视角的放线时,探测器就会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内到达探测器上的信号,该段持续记录信号的时间就是扫描时间,数据链路会记录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
角度编码值的获取过程可以包括:旋转采样时,每个投影视角在机架上的放线位置是不同的,每个位置在刻度单元上都有对应的刻度,信号读取装置实时读取刻度单元上的刻度,反馈给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将刻度值转换为角度编码值,角度编码值可代表该投影视角的位置。
具体地,由于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不同预设采集模式下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可能不同,且,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对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进行检测,并根据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发生的变化,设定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然后,计算机设备根据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判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从而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其次,由于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不同预设采集模式下对应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可能不同,且,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对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进行检测,并根据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对应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发生的变化,设定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然后,计算机设备根据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判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从而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此外,由于在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预设条件进行设定时,也对投影视角的数目进行了设定,且,当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投影视角的数目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设备可以对投影视角的数目进行检测,并根据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发生的变化,设定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然后,计算机设备根据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判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数目,从而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数据包括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获取的投影视角数目;故障判定条件包括: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上述故障判定条件可以提高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对于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检测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
具体地,针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对应的预设条件,计算机设备可以设定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其中,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存在上限和下限,只有当信息数据对应的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处于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内才是正常的,无论是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上限还是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下限都是异常的。
计算机设备将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分别与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进行对比,从而检测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
步骤202,若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具体地,在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检测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若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从而可以保证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进行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预设采样模式。
其中,预设采样模式包括等时采样和等角采样。等时采样表征相邻投影视角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同,等角采样表征相邻投影视角之间的间隔角度相等。
步骤302,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
具体地,若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对应的预设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且,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计算机设备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
步骤303,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
具体地,若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对应的预设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则计算机设备对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进行计数,从而确定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
步骤304,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多一个,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
具体地,若检测所得的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多一个,则计算机设备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
步骤305,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
具体地,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例如,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10个。那么,计算机设备将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
步骤306,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
具体地,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的投影视角,例如,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第2-11个连续的投影视角。那么,计算机设备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
步骤307,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离散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具体地,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离散的投影视角,例如,超过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分别为第2个、第4个、第7个、第11个、第24个、第32个、第47个、第56个。那么,计算机设备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以下以一个实施例作为举例说明。
选择等时整圈采样,预设固定的旋转速度为V1,总采样时间为t1,采样的投影视角数目为n个,则按照等时采样的模式设定,精准的扫描时间时长阈值为t1/n,但是因为不同模式下机架控制本身存在结构差异,采样时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有波动的,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个波动有一定的范围x(例如±2~3%左右),将这个范围x作为误差允许值加入扫描时间时长阈值,得到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为t1/n(±x)。
之后将实际的等时采样中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t1/n(±x)进行对比,如果在范围内,则是正常,如果不在范围内,则判定异常。
选择等角整圈采样,预设固定的旋转速度为V2,采样的投影视角数目依旧为n个,则按照等角采样的模式设定,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就固定为360°/n,而对应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就是每当机架旋转了360°/n记录的积分时间,此为实际的扫描时间。
而此时的扫描时间阈值范围则根据经验值确定,如果在范围内,则是正常,如果不在范围内,则判定异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预设采样模式对应的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可能不同,因此,计算机设备首先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对应的预设采样模式可以提高故障判定的准确性。此外,在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从而实现了根据信息数据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异常部件,提高了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在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的情况下,由于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同对应的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不同,因此,计算机设备通过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从而可以提高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准确率。此外,在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从而实现了根据信息数据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提高了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进一步地,由于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还是离散,对应的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不同。因此,在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并在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的情况下,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在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离散的情况下,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从而实现了根据信息数据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异常部件,提高了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
S1: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
具体地,由于刻度单元为一个圆环形状,因此刻度单元在安装时,闭合处会存在缝隙,当读取装置需要读取缝隙处的数据时,就会产生畸形信号,从而影响缝隙处是反馈以及定位精度。为了保证缝隙处的定位精度,可以采用模拟信号补偿的方式避开缝隙处的错误信息。具体为:利用读取装置进入缝隙之前的数据计算出进入缝隙之后的模拟信号,然后利用模拟信号代理原来进入缝隙后的错误信号。补偿后的信号为完整一周的信号,将刻度单元某一处对应的信息设置为参考信息,称为零点信号。零点信号对应的角度编码值为标准角度编码值。
因此,在检测开始已经预设了标准角度编码值。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数据读取的方式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
或者,
S2:基于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具体地,由于刻度单元为一个圆环形状,因此刻度单元在安装时,闭合处会存在缝隙,当读取装置需要读取缝隙处的数据时,就会产生畸形信号,从而影响缝隙处是反馈以及定位精度。为了保证缝隙处的定位精度,可以采用模拟信号补偿的方式避开缝隙处的错误信息。具体为:利用读取装置进入缝隙之前的数据计算出进入缝隙之后的模拟信号,然后利用模拟信号代理原来进入缝隙后的错误信号。补偿后的信号为完整一周的信号,将刻度单元某一处对应的信息设置为参考信息,称为零点信号。零点信号对应的角度编码值为标准角度编码值。在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数据读取的方式,在角度编码值中查找到标准角度编码值。
计算机设备在确定了标准角度编码值之后,可以获取到标准角度编码值在时间序列上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并将标准角度编码值在时间序列上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确定为目标角度编码值。
计算机设备在确定了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后,可以将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除了目标角度编码值之外的其他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进行对比,从而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除目标角度编码值之外的其他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或者,
S3: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分别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机设备在计算得到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之后,将计算得到的各差值与理论差值进行对比,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S1: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或者,S2:基于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者,S3: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基于上述三条判定条件从而可以从三个方面实现对信息数据中的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的检测,从而可以提高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1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若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在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其原因在于:因为在检测开始已经预设了标准角度编码值,而这个标准角度编码值是由零值刻度转换而来的,零值刻度又是基于刻度尺的结构存在的,故在扫描中信号读取装置是必然会读取到的。在检测所有信息数据时,发现部分信息数据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而部分又不存在,这说明角度编码值的转换装置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部分信息数据是正常的,信号读取装置可能存在异常,有可能是没有读取到零值刻度导致没有标准角度编码值。
步骤402,若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在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和/或信号读取装置异常。
因为在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装配中会对每个器件进行检测,所以信号读取装置完全故障无法使用的情况会较少,但是不排除在之后的工序中会存在损坏的状况,因此有可能是信号读取装置存在异常。
但是因为上述信号读取装置在后续工序中出现损坏的情况比较少见,多数发生全部扫描数据中都没有标准角度编码值的问题,是因为角度编码转换装置出现了异常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若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从而实现了根据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检测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因此提高了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2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若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具体地,由于刻度单元为一个圆环形状,因此刻度单元在安装时,闭合处会存在缝隙,当读取装置需要读取缝隙处的数据时,就会产生畸形信号,从而影响缝隙处是反馈以及定位精度。为了保证缝隙处的定位精度,可以采用模拟信号补偿的方式避开缝隙处的错误信息。具体为:利用读取装置进入缝隙之前的数据计算出进入缝隙之后的模拟信号,然后利用模拟信号代理原来进入缝隙后的错误信号。补偿后的信号为完整一周的信号,将刻度单元某一处对应的信息设置为参考信息,称为零点信号。零点信号对应的角度编码值为标准角度编码值。基于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在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投影视角对应的角度编码值中,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除目标角度编码值之外的其他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应该存在差异。
因此,计算机设备需要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除目标角度编码值之外的其他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若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除目标角度编码值之外的其他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则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且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以一个实施例作为举例说明:
采用等角整圈采样模式,将标准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设为a,则第a-1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应当相比其他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可能是第a-1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偏大或者偏小。
但如果在检测中发现第a-1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没有差异,而其相邻的投影视角(如第a-2个)发生了差异,则存在投影视角角度编码值和扫描时间不匹配的问题,故认为是角度编码转换装置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发生了错位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除目标角度编码值之外的其他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从而实现了根据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检测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异常部件,因此提高了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3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若存在至多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并将各差值与理论差值进行对比,从而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在存在至多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步骤502,若存在至少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具体地,在存在至少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以一个实施例作为举例说明:
采用等时整圈采样模式,设其中第a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为A,第a-1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为B、第a-2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为C、则正常情况下,A-B=B-C,即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应该是固定。
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仅存在一个差值是有异常的,若该异常差值是出现在0值刻度上,则可能是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中固定装置存在问题,在固定刻度单元时没有固定到位,导致在该刻度的读取上存在问题;
若该异常差值出现在其他除0值刻度之外的刻度转换上,则可能是因为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在转换时出现了错误(例如将1°的角度编码值转换成了3°的角度编码值,从而导致在计算差值时出现单独的异常);
如果发现多个差值是异常的,则可能是信号读取装置本身出现错读,或者信号读取装置是正常的,但是刻度单元在划分刻度时就出现不均匀、不准确等问题或者刻度单元安装出现问题或者表面有异物干扰等问题,导致信号读取出现异常,因此可判定异常部件是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存在至多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若存在至少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从而可以实现根据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检测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因此提高了对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进行故障检测的效率。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确定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检测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可以根据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设定的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确定预设投影视角数目。然后,计算机设备对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进行计数,确定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将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进行对比,从而检测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检测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丛而可以利用投影视角的数目对信息数据进行检测,并可以实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提高了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的效率。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若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具体地,在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的情况下,计算机设备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以一个实施例作为举例说明:
采用等时整圈采样模式,预设采样速度为V1,总采样时间为t,投影视角数目为n个,则正常情况下,以上述设定的条件整圈采样后的投影视角数目就应该是n个,不多不少。
在检测中,将实际记录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与设定的n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不相等,则认为是多转换和/或少转换了一个或几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因为整圈设定,不会存在超过整圈的扫描,也不会出现不足整圈的扫描,只可能是扫描的投影视角在角度编码值转换的时候发生异常,故而可以判断为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从而可以实现根据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的数目检测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因此,提高了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的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装置600,包括:获取模块610、判断模块620和确定模块630,其中:
获取模块610,用于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
判断模块620,用于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
确定模块630,用于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预设采样模式包括在采样模式下对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旋转速度的设定,获取模块610,具体用于预设采样模式包括在采样模式下对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旋转速度的设定;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或等时采样。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数据包括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获取的投影视角数目;判断模块620中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模块620,具体用于对于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检测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若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30,具体用于检测预设采样模式;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多一个,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离散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模块620,具体S1: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或者,S2:基于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者,S3: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30,具体用于若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若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30,具体用于若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30,具体用于若存在至多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若存在至少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模块620具体用于:确定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检测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630,具体用于若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为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关于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故障检测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故障检测方法。
在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故障检测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和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预设采样模式包括在采样模式下对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旋转速度的设定,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进行扫描周期为整圈或者大于整圈的数据扫描,获取信息数据;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或等时采样。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数据包括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故障判定条件包括: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于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检测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若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预设采样模式;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多一个,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离散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S1:检测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或者,S2:基于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者,S3: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若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存在至多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若存在至少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确定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检测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为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判断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根据信息数据满足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预设采样模式包括在采样模式下对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以及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旋转速度的设定;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进行扫描周期为整圈或者大于整圈的数据扫描,获取信息数据;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或等时采样。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数据包括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故障判定条件包括: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对于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检测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若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检测预设采样模式;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预设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的数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多一个,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若检测所得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连续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若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投影视角为离散的,则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S1:检测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或者,S2:基于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检测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或者,S3:计算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检测各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若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其他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确定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存在至多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若存在至少一个差值不等于理论差值,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确定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检测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则确定信息数据满足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为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
判断所述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
根据所述信息数据满足的所述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采样模式包括在采样模式下对所述信息数据中的投影视角数目以及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旋转速度的设定;
所述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包括:
在所述预设采样模式下进行扫描周期为整圈或者大于整圈的数据扫描,获取所述信息数据;
所述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或等时采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数据包括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每个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以及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获取的投影视角数目;所述故障判定条件包括:
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
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
对于每个所述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检测所述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是否超出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
若所述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超出所述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信息数据满足所述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基于扫描时间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预设采样模式;
若所述预设采样模式为等时采样,则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
若所述预设采样模式为等角采样,则进一步检测超出所述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所述投影视角的数目;
若检测所得的所述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多一个,则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值转换装置;
若检测所得的所述投影视角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则进一步检测所述超出所述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所述投影视角是否为连续的投影视角;
若所述超出所述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所述投影视角为连续的,则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刻度单元和/或信号读取装置;
若所述超出所述扫描时间时长阈值范围的所述投影视角为离散的,则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
S1:检测全部所述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中是否存在标准角度编码值;
或者,
S2:基于所述标准角度编码值确定其对应的前一个角度编码值为目标角度编码值,检测所述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或者,
S3:计算所述信息数据中相邻的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之间的差值,检测各所述差值是否等于理论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所述S1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若存在部分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不包括所述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所述信息数据满足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
若全部信息数据中投影视角的角度编码值均不包括所述标准角度编码值,则确定所述信息数据满足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异常部件包括所述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2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目标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与其余角度编码值对应的投影视角的扫描时间之间不存在差异,则确定所述信息数据满足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中的S3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若存在至多一个所述差值不等于所述理论差值,则确定所述信息数据满足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固定装置或/和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若存在至少一个所述差值不等于所述理论差值,则确定所述信息数据满足所述基于角度编码值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信号读取装置或/和刻度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并检测所述投影视角的数目是否等于所述预设投影视角数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信息数据中包括的投影视角的数目不等于所述预设投影视角数量目,则确定所述信息数据满足所述基于投影视角数目的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包括角度编码转换装置。
12.一种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故障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在预设采样模式下的信息数据;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信息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故障判定条件;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数据满足的所述故障判定条件确定所述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异常部件。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04958.4A 2021-08-30 2021-08-30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3848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4958.4A CN113848079B (zh) 2021-08-30 2021-08-30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4958.4A CN113848079B (zh) 2021-08-30 2021-08-30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8079A true CN113848079A (zh) 2021-12-28
CN113848079B CN113848079B (zh) 2023-10-27

Family

ID=78976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4958.4A Active CN113848079B (zh) 2021-08-30 2021-08-30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8079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5706A (ja) * 2002-08-08 2004-03-04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投影データ補正方法、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x線ct装置
US20060198490A1 (en) * 2005-03-07 2006-09-07 Masaharu Tsuyuki X-ray computed tomographic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070086564A1 (en) * 2005-10-12 2007-04-19 Herbert Bruder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CT system having at least two focus/detector systems arranged angularly offset from one another,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JP2009077758A (ja) * 2007-09-25 2009-04-16 Toshiba Corp 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0131215A (ja) * 2008-12-05 2010-06-17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X線ct装置
CN102018524A (zh) * 2009-09-09 2011-04-20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伪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11245195A (ja) * 2010-05-31 2011-12-08 Hitachi Medical Corp X線ct装置
JP2015130908A (ja) * 2014-01-09 2015-07-23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X線ct装置及び故障予測方法
CN106821407A (zh) * 2016-12-28 2017-06-1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运动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7246937A (zh) * 2017-07-31 2017-10-1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机架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及ct设备
CN206777338U (zh) * 2016-12-29 2017-12-2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学成像设备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CN109793529A (zh) * 2019-03-21 2019-05-24 北京医维星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ct智能监控和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0353714A (zh) * 2019-07-19 2019-10-2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设备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28478A (zh) * 2019-07-15 2019-11-08 清华大学 交替光源扇束x射线ct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10427013A (zh) * 2019-07-29 2019-11-0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的故障检测诊断系统以及方法
CN111025064A (zh) * 2019-12-20 2020-04-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用非接触式测速实现球磨机工作状态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1682822A (zh) * 2020-04-29 2020-09-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直驱型ct机架的在线不平衡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法
CN111899312A (zh) * 2020-07-08 2020-11-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迭代补偿的有限角度ct投影重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5706A (ja) * 2002-08-08 2004-03-04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投影データ補正方法、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x線ct装置
US20060198490A1 (en) * 2005-03-07 2006-09-07 Masaharu Tsuyuki X-ray computed tomographic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070086564A1 (en) * 2005-10-12 2007-04-19 Herbert Bruder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CT system having at least two focus/detector systems arranged angularly offset from one another,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JP2009077758A (ja) * 2007-09-25 2009-04-16 Toshiba Corp 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0131215A (ja) * 2008-12-05 2010-06-17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X線ct装置
CN102018524A (zh) * 2009-09-09 2011-04-20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伪影检测方法和装置
JP2011245195A (ja) * 2010-05-31 2011-12-08 Hitachi Medical Corp X線ct装置
JP2015130908A (ja) * 2014-01-09 2015-07-23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X線ct装置及び故障予測方法
CN106821407A (zh) * 2016-12-28 2017-06-1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运动检测方法和装置
CN206777338U (zh) * 2016-12-29 2017-12-2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医学成像设备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CN107246937A (zh) * 2017-07-31 2017-10-1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t机架不平衡故障诊断方法及ct设备
CN109793529A (zh) * 2019-03-21 2019-05-24 北京医维星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ct智能监控和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0428478A (zh) * 2019-07-15 2019-11-08 清华大学 交替光源扇束x射线ct采样方法及装置
CN110353714A (zh) * 2019-07-19 2019-10-2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设备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27013A (zh) * 2019-07-29 2019-11-08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的故障检测诊断系统以及方法
CN111025064A (zh) * 2019-12-20 2020-04-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用非接触式测速实现球磨机工作状态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1682822A (zh) * 2020-04-29 2020-09-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直驱型ct机架的在线不平衡质量检测和控制方法
CN111899312A (zh) * 2020-07-08 2020-11-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迭代补偿的有限角度ct投影重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VID L. CONOVER 等: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flat-panel-based cone beam 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FPD-CBVCT) imaging system through the adaptation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T system: work in progress", pages 767 - 777 *
张焕;: "螺旋CT机的故障及维修", 医疗装备, no. 03, pages 48 - 49 *
楚振升: "全身CT机发生扫描误差的分析和维修", pages 48 - 4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8079B (zh)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107036A1 (en)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lating data from sensors and visual displays
EP3505863B1 (en) Scanned image correc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mobile scanning device
KR20190025473A (ko) 플랜트 데이터 예측 장치 및 방법
CN113157524B (zh) 基于大数据的异常问题解决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25159A (zh) 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575917B1 (ko) 클라우드 기반 가상 센서를 이용한 IoT 센서 이상 진단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731815B (zh) 一种提高模拟量采集精度的方法
US10060772B2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position-measuring devices
CN111947702B (zh) 传感器交叉验证故障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3848079A (zh) Ct旋转角度信息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11762448B1 (en) Method for troubleshooting abnormal sensor in energy-storage apparatus,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9151589B2 (en) Surface texture measurement device, controller for surface textur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3608953B (zh) 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8633B (zh) Pet系统交叉符合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272625B (zh) 一种孔隙率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58513B (zh) 设备中磁性编码器精度检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43479A (zh) 设备使用寿命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17055718B (zh) 一种服务器功耗检测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804534A (zh) 核电站内照射实验室的监控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6756136B (zh) 鱼塘监测设备数据自动化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40151556A1 (en) Analog meter read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7170933A (zh) 一种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19640B (zh) 监控设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285187A (zh) 燃气臭味剂浓度测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系统及方法
JP2017204107A (ja) データ分析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