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7948A -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7948A
CN113847948A CN202111112660.5A CN202111112660A CN113847948A CN 113847948 A CN113847948 A CN 113847948A CN 202111112660 A CN202111112660 A CN 202111112660A CN 113847948 A CN113847948 A CN 113847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amping
ramming
module
ram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26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炳寅
梁伟
赵锋
水伟厚
何立军
戎晓宁
杨志军
姜俊显
薛翰磊
侯文博
水荣涛
佀伟强
张路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rth Giant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rth Giant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rth Giant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rth Giant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26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79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7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79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046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tamping or vibrating, e.g. with auxiliary watering of the soi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1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 G01C21/1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 G01C21/1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 G01C21/16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non-inertial navigation instruments
    • G01C21/1652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by using measurements of speed or acceleration executed aboard the object being navigated; Dead reckoning by integrating acceleration or speed, i.e. inertial navigation combined with non-inertial navigation instruments with ranging devices, e.g. LIDAR or RADA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MCOUNTING MECHANISMS; COUNTING OF OBJ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M1/0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G06M1/08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 G06M1/083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by 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数字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采集设备和终端设备;所述智能采集设备包括信号收发模块,智能采集设备安装在夯机上,智能采集设备用于进行夯点坐标定位,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通过信号收发模块连接网络,将收集到的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模块、专家子系统和显示器,用于对夯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在显示器中展示。方法包括:进行夯点坐标定位;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将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对夯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展示在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地基处理智能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强夯法是一种节能、高效、环保的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具有较大的经济推广价值。目前国内外强夯施工的监测和记录主要依靠人工来进行。但人工作业的精度、效率、成本、工作的持续能力、安全性等相较于机械及人工智能都大打折扣。具体如下:
(1)测量精度低:传统强夯施工记录夯沉量要由人工测量,并用纸笔记录,测量工人素质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导致测量精度离散。此外,测量数据受地质条件影响如偏锤,埋锤等因素导致测量不准确。
(2)效率低:一是施工过程中,需要重复立尺、读数的动作,消耗整个施工过程的50%以上的时间。二是人工放线工作量巨大。三是施工资料还停留在纸质阶段,誊写、传送消耗时间较多。
(3)人工成本高:传统强夯,每台机械设备每个台班需要配备一名操作司机,一名测量员,两名辅助工人,用于夯点定位画圈和每一击夯沉量测量,对于人工成本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人工成本占工程成本比例将越来越高。
(4)工作持续能力差:人工不能长时间持续工作,野外施工风吹日晒,需要换班倒班,同时在放线时需要停机,因此工作持续能力较差。
(5)安全性低:在强夯作业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土块和碎石的飞溅,施工人员存在击伤和设备倾倒导致的伤亡风险。
(6)智能程度低:如前所述,传统强夯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质量检测,均主要由人工完成,在国家推行智能化工程建设的背景下,难以融入大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采集设备和终端设备;
所述智能采集设备包括信号收发模块,智能采集设备安装在夯机上,智能采集设备用于进行夯点坐标定位,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通过信号收发模块连接网络,将收集到的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模块、专家子系统和显示器,用于对夯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在显示器中展示。
可选的,所述智能采集设备内置定位模块、测距模块和计数器,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夯点坐标定位,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测量夯高度和夯沉量,所述计数器用于采集夯击次数。
可选的,所述专家子系统包括预判模块和推演验证模块,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云端数据库;
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接收并保存信号收发模块传输的夯击数据及专家子系统的分析结果;
所述预判模块用于结合勘察报告和夯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采用预设算法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所述推演验证模块用于根据后期监测数据对预判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反向推演验证。
可选的,所述智能采集设备包括测算装置,所述测算装置运用夯锤运动轨迹对夯沉量进行计算;
所述测算装置安装于夯锤上方,并根据测算装置与夯锤竖直运动轨迹的夹角对夯击数据进行修正,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夯沉量和夯坑隆起量的计算。
所述深度测算装置的具体的测算的步骤如下:
步骤A1:采用以下公式修正测算装置与夯锤之间的距离为夯锤的竖直夯沉量h:
h=xn sinα-xn-1sinα
其中,h为每一击的单击夯沉量,xn为第n击时极光设备到测量面的平均长度,α为扫描面中点与扫描设备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步骤A2:根据所述夯锤运动方向确定夯击次数,即当夯锤的运动轨迹突然由上升转为下降时计为一击。
可选的,所述智能采集设备10包括滤波模块和数据关联模块,所述数据关联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夯击数据建立数据关联关系,数据关联关系包括时序关系;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在信号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前对夯击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网络链路聚合通信流量,使得多个信号同时通过网络链路,调节多个信号使得对应于多个信号的数据包以公共速率离开网络链路;
所述云端数据库包含区块链中的多个节点,其中包括通用节点和链接节点,所述通用节点用于存储夯击数据,所述链接节点用于存储数据关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同时从云端数据库获取夯击数据和数据关联关系,根据数据关联关系通过运算得到夯击数据的相关系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夯击数据及其相关系数一起输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夯机上设置智能采集设备,进行夯点坐标定位;
S200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实时将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
S300对夯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展示在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S200步骤中,夯击数据包括夯点定位坐标、起夯高度、夯沉量和夯击次数。
可选的,在S300步骤中,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包括:
S310结合勘察报告和夯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采用预设算法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S320根据后期监测数据对预判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反向推演验证。
可选的,在S100步骤前,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依据强夯经验大数据编制预设算法,确定能级和夯点图,结合基础布置图和相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调整并确认无误后,生成设计施工说明。
可选的,在S200步骤中,采集的夯击数据包括夯机姿态数据;
在S300步骤前,对夯击数据进行分析时,建立三维坐标模型,导入夯机姿态数据,进行夯机的位姿描述;
以初始的夯机姿态数据确定参考位姿,根据夯机的位姿描述,观察位姿变化并计算位姿影响系数,根据位姿影响系数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正。
本发明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通过在夯机是设置的智能采集设备进行夯击参数采集和夯点坐标定位,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用终端设备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软件系统运算,并展示分析结果,实现施工中的数据监测与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变了当前强夯施工中需要人工进行测量的状况,减少现场人员,避免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以提高数据测量与处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本发明是强夯定位放线、施工测量监测、质量检测的自动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更精确可靠:本数字化集成系统具有自动采集分析功能,能够很好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运用差分原理,对多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更为精确的数据反馈。
(2)效率更高:采用自动监测和自动放线功能,代替人工,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计算误差,实时在终端包括手机上可以看到相关数据。
(3)成本低: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工使用,降低现场数据后续输入和记录,进一步降低成本。
(4)更安全:机器代替了现场一线劳务人员,实现远程操控,可以避免由于土石飞溅和设备倾倒、掉入夯坑、用电安全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隐患。
(5)更智能:本发明集信息采集、监测、分析与传输为一体,实现远程操控功能,实时为各方提供现场数据。对施工质量进行预判。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实施例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的项目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项目应用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项目应用中的激光测距模块安装位置及测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包括智能采集设备10和终端设备20;
所述智能采集设备10包括信号收发模块101,智能采集设备10安装在夯机上,智能采集设备10用于进行夯点坐标定位,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通过信号收发模块101连接网络,将收集到的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20;
所述终端设备20包括计算模块203、专家子系统202和显示器201,所述终端设备20用于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在显示器201中展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夯机是设置的智能采集设备进行夯击参数采集和夯点坐标定位,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用终端设备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实现施工中的数据监测与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变了当前强夯施工中需要人工进行测量的状况,减少现场人员,避免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以提高数据测量与处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采集设备10内置定位模块102、测距模块103和计数器104,所述定位模块102用于夯点坐标定位,所述测距模块103用于测量夯高度和夯沉量,所述计数器104用于采集夯击次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测距模块可以采用非接触式的激光测距模块来测量夯高度和夯沉量,以适应施工中夯机的夯锤运动性特点,实现实时测量;计数器可以采用惯性测量单元用来采集夯击次数,激光测距模块和惯性测量单元都通过设置的信号发射模块与信号收发模块实现通讯,通讯宜采用无线模式;定位模块用来夯点坐标定位,定位模块可以采用卫星定位方式;信号收发模块通过网络与云端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传输;本方案通过自动测量方式,避免了人工误差,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分析结果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专家子系统202包括预判模块2021和推演验证模块2022,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云端数据库30;
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接收并保存信号收发模块传输的夯击数据及专家子系统的分析结果;
所述预判模块用于结合勘察报告和夯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采用预设算法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所述推演验证模块用于根据后期监测数据对预判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反向推演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终端设备中设置包括预判模块和推演验证模块的专家子系统,分别用来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以及由此进行反向推演验证,在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时采用专门设置的预设算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提高分析的合理性;通过设置云端数据库用于接收并保存信号收发模块传输的夯击数据及专家子系统的分析结果,提高了数据的分享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采集设备10包括测算装置,所述测算装置运用夯锤运动轨迹对夯沉量进行计算;
所述测算装置安装于夯锤上方,并根据测算装置与夯锤竖直运动轨迹的夹角对夯击数据进行修正,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夯沉量和夯坑隆起量的计算。
所述深度测算装置的具体的测算的步骤如下:
步骤A1:采用以下公式修正测算装置与夯锤之间的距离为夯锤的竖直夯沉量h:
h=xn sinα-xn-1sinα
其中,h为每一击的单击夯沉量,xn为第n击时极光设备到测量面的平均长度,α为扫描面中点与扫描设备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步骤A2:根据所述夯锤运动方向确定夯击次数,即当夯锤的运动轨迹突然由上升转为下降时计为一击。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测算装置运用夯锤运动轨迹对夯沉量进行计算,以本方案提供了步骤和算法,实现夯沉量的测算,且在测量使用的夯击数据,先根据夯锤竖直运动轨迹的夹角对夯击数据进行修正,进一步减少了误差,提高了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采集设备10包括滤波模块和数据关联模块,所述数据关联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夯击数据建立数据关联关系,数据关联关系包括时序关系;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在信号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前对夯击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网络链路聚合通信流量,使得多个信号同时通过网络链路,调节多个信号使得对应于多个信号的数据包以公共速率离开网络链路;
所述云端数据库包含区块链中的多个节点,其中包括通用节点和链接节点,所述通用节点用于存储夯击数据,所述链接节点用于存储数据关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同时从云端数据库获取夯击数据和数据关联关系,根据数据关联关系通过运算得到夯击数据的相关系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夯击数据及其相关系数一起输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设置滤波模块和数据关联模块,以滤波模块在信号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前对夯击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剔除了异常数据,提高了数据质量;以数据关联模块对采集的夯击数据建立数据关联关系,加强了保存中数据的联系,其中包括数据的时序性联系;数据传输通过网络链路聚合通信流量,使得多个信号同时通过网络链路,加快了传输速度,提高了时效性;数据存储用云端数据库,设置为区块链数据库方式,涉及多个节点,将节点分为通用节点和链接节点分别存储夯击数据和数据关联关系,实现数据的永久关联;进行数据分析时,根据数据关联关系通过运算得到夯击数据的相关系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并将其与分析结果和夯击数据一同展示,可以让工作人员直观地了解夯击数据所起的权重作用,增强了数据的可读性。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夯机上设置智能采集设备,进行夯点坐标定位;
S200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将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
S300对夯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展示在终端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夯机是设置的智能采集设备进行夯击参数采集和夯点坐标定位,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用终端设备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实现施工中的数据监测与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变了当前强夯施工中需要人工进行测量的状况,减少现场人员,避免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以提高数据测量与处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200步骤中,夯击数据包括夯点定位坐标、起夯高度、夯沉量和夯击次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夯击数据包括通过自动测量得到的起夯高度、夯沉量和夯击次数,避免了人工误差,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分析结果精度;采集的施工数据包含了此类项目的主要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300步骤中,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包括:
S310结合勘察报告和夯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采用预设算法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S320根据后期监测数据对预判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反向推演验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以及由此进行反向推演验证,在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时采用专门设置的预设算法,提高分析的合理性;通过反向推演验证,避免了误判的发生,提高了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数据精度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100步骤前,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依据强夯经验大数据编制预设算法,确定能级和夯点图,结合基础布置图和相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调整并确认无误后,生成设计施工说明。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在施工前,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依据强夯经验大数据编制预设算法,确定能级和夯点图,结合基础布置图和相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调整并确认无误后,生成设计施工说明,使得施工具有明确的依据指导,可以简化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混乱,提高效率与施工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S200步骤中,采集的夯击数据包括夯机姿态数据;
在S300步骤前,对夯击数据进行分析时,建立三维坐标模型,导入夯机姿态数据,进行夯机的位姿描述;
以初始的夯机姿态数据确定参考位姿,根据夯机的位姿描述,观察位姿变化并计算位姿影响系数,根据位姿影响系数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正。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采集夯机姿态数据,建立三维坐标模型对夯击数据进行分析,在模型中导入夯机姿态数据,进行夯机的位姿描述,确定参考位姿为参照,观察夯机位姿变化,计算位姿影响系数用于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正,可以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夯机位姿变化对监测精度的影响,提高监测分析结果的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夯机的位姿描述方法如下:
建立夯机夯锤的本体坐标系,并让本体坐标系与三维坐标模型的三维基准坐标系方位一致,则有
F1=F2+F3
上式中,F1表示夯机夯锤的k点在三维基准坐标系的位置矢量;F2表示夯机夯锤的k点在本体坐标系的位置矢量;F3表示本体坐标系相对于三维基准坐标系的位移矢量;
将本体坐标系的三维轴方向矢量采用三维基准坐标系的矢量进行表达形成以下姿态矩阵:
Figure BDA0003274402620000101
上式中,S表示本体坐标系三维轴向矢量相对于三维基准坐标系的矢量表达姿态矩阵;X11、X12和X13分别表示本体坐标系第一维轴矢量在三维基准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值;Y21、Y22和Y23分别表示本体坐标系第二维轴矢量在三维基准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值;Z31、Z32和Z33分别表示本体坐标系第三维轴矢量在三维基准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值;
当本体坐标系跟随夯机夯锤的动作发生方向变化时,所述方向变化通过姿态矩阵的旋转运算进行描述,从而实现对夯机的位姿描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本体坐标系与三维基准坐标系两者的原点可以不重合,也可以重合,本方案通过给夯机夯锤构建本体坐标系,本体坐标系与夯机夯锤对应且两者相对绑定,因此本体坐标系会随着夯机夯锤的运动同步发生移动或者转动,来简化对夯机夯锤的实时坐标描述,然后以姿态矩阵进行坐标变换,通过这一运算过程达到对夯机夯锤的实时坐标的精确描述,夯击操作点的的夯击作业时的所有实时坐标形成一个精准的运动轨迹,保证了夯击的顺利进行;本方案计算速度快,提高了控制效率,实现夯机作业的高效协作性。
下面以某项目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该项目在强夯机上设置有采集与处理数字化集成系统(即智能采集设备),包括激光测距模块、惯性测量单元、信号收发模块和定位模块,激光测距模块和惯性测量单元以信号发射模块与信号收发模块实现通讯,激光测距模块1(即图6中的点云激光设备)在强夯机上的安装位置可以如图6所示,信号收发模块与云端数据库连接,用户终端(即终端设备)为与云端数据库连接的PC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如图5所示为用户终端(即终端设备)访问的显示界面;所述测算装置安装于夯锤上方,需根据装置与夯锤竖直运动轨迹的夹角进行修正,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夯沉量和夯坑隆起量的计算。
所述深度测算装置的具体的测算的步骤如下:
步骤A1:修正装置与夯锤之间的距离为夯锤的竖直夯沉量h:
h=xn sinα-xn-1sinα
其中,h为每一击的单击夯沉量,xn为第n击时极光设备到测量面的平均长度,α为扫描面中点与扫描设备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步骤A2:根据所述夯锤运动方向确定击数。
当夯锤的运动轨迹突然由上升转为下降时,计一击。
监测与分析的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由c1或c2自动进行强夯法的设计方案图,绘制夯点图和设计施工说明。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干预和调整;包括:
步骤1.1,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确定采用强夯机集成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夯实素填土;
步骤1.2,针对场地多为素填土和杂填土地质,将前期地勘资料以及场地区域图输入至终端c1或c2中的app中,自动生成了主夯点,副夯点以及插点夯的点坐标,并自动匹配强夯能级为6000kN.m,夯点间距6m,起夯高度17.5m,夯击数6-8击,设计累计夯沉量2.5m,末两击夯沉量不大于15cm;
步骤1.3,针对部分场地填土不均匀、现场特殊条件、周边环境约束等情况对上述数据加以修正;
步骤2,由安装在夯机上的智能化设备(1、2和3),完成三个基本数据即夯点定位,击数及夯沉量的收集和自动记录;通过信息集成技术形成同步数据,再通过无线传输技术a1和a2将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b中,并对数据整理分析,分析后的数据展示在终端设备c1和c2中,也可打印纸质版文件备存;包括:
步骤2.1,分别由两个模块收集到所需的三个基本数据。卫星定位模块3负责测量夯点位置,激光测距模块1测量夯锤的运动轨迹。测得数据由信号发送模块a1发送至信号收发模块b;
步骤2.2,用惯性测量模块2测得夯锤的加速度、角速度、速度(和地磁强度)、压力和温度。通过信号发送模块a2发送至信号收发模块b。
步骤2.3,数据传输至信号收发模块b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由夯锤的运动轨迹推算出击数及夯沉量,由惯性测量模块的数据矫正测量结果。将数据分析简化后传输至云端4或直接发送至终端c1或c2;
步骤3,通过软件应用PC端c1或手机c2上智能同步显示现场施工情况。实现夯点位置坐标、夯击参数(包括起夯高度、夯沉量、夯击次数、夯击坐标)的信息化采集和实时监控;
步骤4,根据勘察报告,实时监控的施工情况(击数,遍数,夯沉量等),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根据后期的检测数据输入c1或c2及时修正,积累大数据,结合数据对预判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反向推演并验证;包括:
步骤4.1,根据勘察报告中的数据,推演出理论的施工效果;
步骤4.2,在实际施工完成后,根据各点的夯沉量以及总体的夯沉量,可得出实际强夯后的效果,进而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步骤4.3,通过检测(现场静荷载实验,原位动力触探实验等),将检测数据与现场施工数据结合输入至终端c1或c2,对先前预判的数据进行修正;
步骤4.4,将修整后的数据加以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精细的预估出各区域的沉降量,并以此绘制出场地加固效果图;
步骤5,根据以上所有收集的数据,再结合向终端c1或c2录入的检测数据;预估基础沉降量,形象绘制场地的加固效果图、基础沉降量计算结果、差异沉降分析图、基础设计图等并形象输出。
在本项目中,将勘察报告及设计要求输入至终端设备c1或c2中,终端设备c1或c2根据施工工艺及法规,再结合现场施工区域图纸绘制出一套相应的夯点图以及设计说明。将夯点图中的点位数据通过5G技术发送至云端,保存在云端数据库,再发送至信号收发模块b,或直接通过蓝牙等技术直接发送至信号收发模块b。信号收发模块b将数据传输至北斗定位模块3上,从而确定夯点位置,开始夯机作业。施工过程中激光测距模块1将夯锤与模块之间的距离数据通过信号发送模块a1传输至信号收发模块b加以分析。将直线距离数据通过运算,得到垂直距离数据,进而获得夯沉量以及击数数据。再由惯性测量模块2将数据由a2发送至信号收发模块b中,加以分析,并对原数据加以修正。这一系列操作以及数据传输过程均有专业的数据处理设备快速运算,提高效率以及准确性。并支持以Excel格式导出数据。方便且直观。将勘察数据及施工数据输入至终端c1或c2中的app中,自动与对应的施工工艺匹配,并生成对应参数。采用本发明省时省力,并对后期施工检测效果有一定预判;将之前在终端生成的施工数据的点坐标发送至卫星定位模块中,从而确定夯点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开始施工,由激光测距模块1测量夯锤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以及距离。并将数据发送至数据收发模块b进行分析,通过运行轨迹的改变判断击数,并通过距离推算出垂直运动距离从而获得夯沉量。惯性测量模块2测得的数据,通过数据发送模块a2,发送至b,并对先前测距模块1传输来的数据加以修正。数据收发模块将数据修正后,整理简化。通过5G技术发送至云端4或通过蓝牙技术直接发送至终端c1或c2。此过程具有实时性,并且数据传输至云端4后可供多方监督检查。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根据先前所得出与总结出的数据,再结合检测数据以及现场施工情况,匹配出以往施工后实际得到的效果以及之前预测的效果。以此精细预估出各区域的沉降量,并以此绘制出场地加固效果图。对场地施工后的效果进行提前预判,具有前瞻性,可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修正。避免事后出现施工结果不达标的情况。
如图5所示(标红箭头为施工过程主路径),施工前,先将数据参数(勘查、设计、施工等)输入数据服务模块,然后由分析服务模块进行分析修正(包括水文地质分析,检测分析以及试夯分析)。分析结果传输至咨询服务模块,通过对比以往施工方案以及专家咨询,确立施工方案。将方案发送至数据校准模块,确定方案符合强夯施工的行业标准,工艺以及规范。从而确定最终施工方案。并发向系统协同模块中的自动化数据分析及模拟建模系统,供现场施工使用。施工时现场测量监测及传输数字化集成系统和自动化数据分析及模拟建模系统相互配合使用。得到现场施工数据并加以分析,以表格、建模等形式,输出至各方(甲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方等各方)的各个终端(web、移动端、客户端)。输出内容包括显示施工过程数据的表格、夯点附近钻孔坐标及地层图、夯沉量与夯击数关系函数曲线图、夯点平面布置图以及与周围钻孔和建筑位置关系图等。并且供各方可视化操作及检阅的数据符合数据校准模块中各工艺标准以及规范的要求。本发明监控到的现场数据包括夯击数、夯沉量、作业时间、夯点坐标以及标高等。并扩展计算出夯点周边钻孔数据。最后根据检测数据、基础参数、地层参数预估出场地沉降量并统计出沉降量与填土厚度、地层、夯点间的关系。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安全性:在强夯作业过程中,受环境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强夯机体积巨大,夯锤运动起来惯性巨大,并且由于夯锤本身体积也非常大,导致视野盲区也非常多。在移动夯锤的时候很难注意到周围是否有潜在危险发生。并且由于土质以及施工工艺原因,强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土块或石块飞溅,很容易误伤工作人员或他人。所以用仪器代替人来工作是对安全上的最大保证;
2.成本低:本发明投入使用后,只需要供电即可工作,并且能耗不高。相对于人工作业,本发明更能节约生产成本;
3.智能化:相较于人工对现场数据的手写与手算,本发明不但可以快速生成相应数据,快速计算夯沉量,并且还可以直观的与其他数据对比。所有需要的数据(如末两击夯沉量和总夯沉量等)都可以一键生成并实时传输;
4准确性:相对于人工的单点测量,本发明对数据的采集均为面的平均值。所得的数据更全面也更精准。同时本发明也会包含多种测算方法,根据现场情况择优选出最佳算法。避免人工测量时如锤面覆土、偏锤等造成的影响。
5.高效:本发明搭载的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比人工的运算速度快得多。并且本发明可长时间工作,并且不受风雨严寒、高温炎热天气影响。
6.数据真实不可更改:相对于写在纸上的数据,本发明的数据可以传输至云端供甲方监理方等共同实时查看,所以本发明得出的数据更具有公信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采集设备和终端设备;
所述智能采集设备包括信号收发模块,智能采集设备安装在夯机上,智能采集设备用于进行夯点坐标定位,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通过信号收发模块连接网络,将收集到的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模块、专家子系统和显示器,用于对夯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在显示器中展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集设备内置定位模块、测距模块和计数器,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夯点坐标定位,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测量夯高度和夯沉量,所述计数器用于采集夯击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专家子系统包括预判模块和推演验证模块,所述终端设备连接云端数据库;
所述云端数据库用于接收并保存信号收发模块传输的夯击数据及专家子系统的分析结果;
所述预判模块用于结合勘察报告和夯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采用预设算法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所述推演验证模块用于根据后期监测数据对预判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反向推演验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集设备包括测算装置,所述测算装置运用夯锤运动轨迹对夯沉量进行计算;
所述测算装置安装于夯锤上方,并根据测算装置与夯锤竖直运动轨迹的夹角对夯击数据进行修正,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夯沉量和夯坑隆起量的计算;
所述深度测算装置的具体的测算的步骤如下:
步骤A1:采用以下公式修正测算装置与夯锤之间的距离为夯锤的竖直夯沉量h:
h=xnsinα-xn-1sinα
其中,h为每一击的单击夯沉量,xn为第n击时极光设备到测量面的平均长度,α为扫描面中点与扫描设备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步骤A2:根据所述夯锤运动方向确定夯击次数,即当夯锤的运动轨迹突然由上升转为下降时计为一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数字化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采集设备10包括滤波模块和数据关联模块,所述数据关联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夯击数据建立数据关联关系,数据关联关系包括时序关系;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在信号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前对夯击数据进行滤波处理;
所述信号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网络链路聚合通信流量,使得多个信号同时通过网络链路,调节多个信号使得对应于多个信号的数据包以公共速率离开网络链路;
所述云端数据库包含区块链中的多个节点,其中包括通用节点和链接节点,所述通用节点用于存储夯击数据,所述链接节点用于存储数据关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同时从云端数据库获取夯击数据和数据关联关系,根据数据关联关系通过运算得到夯击数据的相关系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夯击数据及其相关系数一起输出。
6.一种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夯机上设置智能采集设备,进行夯点坐标定位;
S200采集夯击参数,形成同步的夯击数据,并将夯击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
S300对夯击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将分析结果展示在终端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0步骤中,夯击数据包括夯点定位坐标、起夯高度、夯沉量和夯击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0步骤中,对夯击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包括:
S310结合勘察报告和夯击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子系统运算,采用预设算法预判场地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S320根据后期监测数据对预判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进行反向推演验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0步骤前,根据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依据强夯经验大数据编制预设算法,确定能级和夯点图,结合基础布置图和相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调整并确认无误后,生成设计施工说明。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00步骤中,采集的夯击数据包括夯机姿态数据;
在S300步骤前,对夯击数据进行分析时,建立三维坐标模型,导入夯机姿态数据,进行夯机的位姿描述;
以初始的夯机姿态数据确定参考位姿,根据夯机的位姿描述,观察位姿变化并计算位姿影响系数,根据位姿影响系数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正。
CN202111112660.5A 2021-09-23 2021-09-23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Pending CN1138479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2660.5A CN113847948A (zh) 2021-09-23 2021-09-23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2660.5A CN113847948A (zh) 2021-09-23 2021-09-23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7948A true CN113847948A (zh) 2021-12-28

Family

ID=78979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2660.5A Pending CN113847948A (zh) 2021-09-23 2021-09-23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794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0964A (zh) * 2022-05-19 2022-09-0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打夯机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5821880A (zh) * 2022-10-27 2023-03-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tof相机的夯沉量测量方法
CN116399302A (zh) * 2023-06-08 2023-07-07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目视觉和神经网络模型实时监测强夯夯沉量的方法
CN117233779A (zh) * 2023-08-10 2023-12-15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定位和激光雷达测距的强夯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7571015A (zh) * 2024-01-15 2024-02-20 大地巨人(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施工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85647A (en) * 1931-07-11 1933-01-05 British Steel Piling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piles
CN104294810A (zh) * 2013-01-30 2015-01-21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一种强夯机及其加固处理系统
CN105043445A (zh) * 2015-07-07 2015-11-11 山东大学 一种强夯质量远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7943823A (zh) * 2017-10-17 2018-04-20 杨勇 数字化施工实时大数据处理平台
CN110306528A (zh) * 2019-07-10 2019-10-08 贵州建工梵净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基处理强夯置换加固方法
CN110428160A (zh) * 2019-07-23 2019-11-08 山东四维卓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机的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方法及强夯机
CN111535291A (zh) * 2020-05-08 2020-08-14 重庆三峡地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结构强夯处理工艺
CN111735493A (zh) * 2020-06-12 2020-10-02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运工程大面积复杂场地地基动力固结智能化施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2281804A (zh) * 2020-11-16 2021-01-29 中铁十六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的施工工艺
CN112405541A (zh) * 2020-11-16 2021-02-26 柳州宏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3d精密切割双机器人协同作业方法
CN113267162A (zh) * 2021-05-27 2021-08-17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与图像识别技术的夯沉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322925A (zh) * 2021-05-17 2021-08-31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施工质量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3375715A (zh) * 2021-05-27 2021-09-10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填方强夯路基施工过程及施工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85647A (en) * 1931-07-11 1933-01-05 British Steel Piling Co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piles
CN104294810A (zh) * 2013-01-30 2015-01-21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一种强夯机及其加固处理系统
CN105043445A (zh) * 2015-07-07 2015-11-11 山东大学 一种强夯质量远程监测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7943823A (zh) * 2017-10-17 2018-04-20 杨勇 数字化施工实时大数据处理平台
CN110306528A (zh) * 2019-07-10 2019-10-08 贵州建工梵净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基处理强夯置换加固方法
CN110428160A (zh) * 2019-07-23 2019-11-08 山东四维卓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机的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方法及强夯机
CN111535291A (zh) * 2020-05-08 2020-08-14 重庆三峡地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结构强夯处理工艺
CN111735493A (zh) * 2020-06-12 2020-10-02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运工程大面积复杂场地地基动力固结智能化施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2281804A (zh) * 2020-11-16 2021-01-29 中铁十六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的施工工艺
CN112405541A (zh) * 2020-11-16 2021-02-26 柳州宏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3d精密切割双机器人协同作业方法
CN113322925A (zh) * 2021-05-17 2021-08-31 浙江华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施工质量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3267162A (zh) * 2021-05-27 2021-08-17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与图像识别技术的夯沉量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13375715A (zh) * 2021-05-27 2021-09-10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填方强夯路基施工过程及施工质量监测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0964A (zh) * 2022-05-19 2022-09-0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打夯机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5821880A (zh) * 2022-10-27 2023-03-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tof相机的夯沉量测量方法
CN115821880B (zh) * 2022-10-27 2024-05-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tof相机的夯沉量测量方法
CN116399302A (zh) * 2023-06-08 2023-07-07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目视觉和神经网络模型实时监测强夯夯沉量的方法
CN116399302B (zh) * 2023-06-08 2024-03-22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双目视觉和神经网络模型实时监测强夯夯沉量的方法
CN117233779A (zh) * 2023-08-10 2023-12-15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定位和激光雷达测距的强夯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7233779B (zh) * 2023-08-10 2024-04-09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卫星定位和激光雷达测距的强夯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7571015A (zh) * 2024-01-15 2024-02-20 大地巨人(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施工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71015B (zh) * 2024-01-15 2024-03-19 大地巨人(北京)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强夯施工状态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47948A (zh) 强夯自动化监测与分析方法及数字化集成系统
CN202688979U (zh) 在建基坑一体化监测系统
CN111125821B (zh) 基于bim+gis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分析及选型方法
CN113779835A (zh) 基于ai与智能监测系统的深大基坑安全预警方法
CN109708688A (zh) 一种历史文化建筑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7119657B (zh) 一种基于视觉测量基坑监测方法
CN111191307B (zh) 一种基于bim+gis技术的土方工程虚拟施工方法
CN105957311A (zh) 自适应扩展的边坡稳定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CN102750413B (zh) 一种输电线路塔位地形测量的数据处理及成图方法
CN102175569B (zh) 井下铁矿石动态称重及品位实时分析方法
CN111399403B (zh) 适用于倾斜路基的土方推平作业远程协同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9871633B (zh) 一种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实时可视化馈控方法
CN110287511B (zh) 基于bim技术的桩基选型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CN210154614U (zh) 一种基于bim的基坑及其周边地层的沉降监测装置
CN103669366A (zh) 一种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远程监测预警系统
CN112926110B (zh) 一种地铁车站施工过程风险实时可视化预警方法
CN108280969A (zh) 一种高边坡表面变形监测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07843711B (zh) 一种基于冲击加速度的强夯施工效果检测方法
Depeng et al. Monitoring slope deformation using a 3-D laser image scanning system: a case study
CN103759966A (zh) 检测干密度的静压取土设备及沙土压实度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5062368A (zh) 一种隧道长管棚数字孪生体和精细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7521231B (zh) 一种基于bim和iot的智能打桩监控管理方法和系统
CN209619984U (zh) 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系统
CN113914386A (zh) 基于bim+3s技术的深基坑支护安全智能监测方法
CN107843743A (zh) 一种基于冲击加速度的强夯施工数据采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