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6697A - 井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井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46697A CN113846697A CN202111282106.1A CN202111282106A CN113846697A CN 113846697 A CN113846697 A CN 113846697A CN 202111282106 A CN202111282106 A CN 202111282106A CN 113846697 A CN113846697 A CN 1138466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ell
- cover
- well lid
- plate
- cov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Dihydrogen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037 hydrogen 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62 lightweigh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32 lus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 E02D29/1418—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with implements to assist in lifting, e.g. counterweights, spr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2—Manhole shafts; Other inspection or access cha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2D29/14—Covers for manholes or the like; Frames for covers
- E02D29/1427—Locking devi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7/00—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 G08B7/06—Sign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Personal call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G08B3/00 - G08B6/00 using electric transmission, e.g. involving audible and visible signalling through the use of sound and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座,具有用于与井内通道连通的井口;井盖,包括盖体和连接在盖体上的加强桁架,通过加强桁架直接与井盖座活动连接,使井盖可活动地盖设在井盖座上,以具有避让井口的打开位置以及封堵井口的关闭位置;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直接与加强桁架驱动连接,使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井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由于盖体通过加强桁架进行加强,即使盖体选择由轻质材料制成,其强度、刚度、承载能力等也能够符合要求,从而有利于较小井盖重量,不会使驱动装置发生功率过大、损坏等问题。此外,井盖活动时主要受力位置在加强桁架上,并且盖体不直接承受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从而使盖体不会轻易发生破损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井盖结构。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一种将多种管线(例如供水、排水、电力、电信、光缆、热力、燃气等管线)及其附属设备有选择性地集中安置于一个管廊内的地下基础设施,代表着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综合管廊行业飞速发展,投入运营里程和拟建里程不断创下新高,给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与之同时,在大量的管廊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综合管廊的每段防火分区一般设有两个通风井和两个逃生井,其中,通风井和逃生井与防火分区的主体结构连接为一体,并且通风井和逃生井与防火分区内部连通,两个通风井分别作为防火分区的进风和排风通道,两个逃生井作为防火分区至地面的疏散通道。通常情况下,由于结构的特殊性,防火分区的主体结构、通风井及逃生井形成的一体结构无法预制化生产,只能现场支模浇筑。由于上述每段防火分区均设置两个通风井和两个逃生井,结构较为复杂,现场支模浇筑的施工复杂度和成本较高。此外,综合管廊为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结构,近地面井口较多会导致综合管廊的防水压力较大。为了防止井口发生渗漏水,井盖与井座之间需要一定的配合精度,加工成本较高,如果井口较多则会带来较高的建设成本,并且井口较多也会带来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现有的综合管廊将通风井和逃生井合并为一个复合井,为了便于人员通过或者便于在专用投料口关闭后通过复合井进出设备材料,复合井的井口横截面设计得较大。复合井的顶部设有活动式井盖,该井盖同样需要较大的面积才能够对井口进行有效遮挡。其中,井盖可以采用例如钢筋混凝土、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制成,但是为了保证井盖的承载能力,井盖需要具有一定厚度,再加之井盖具有较大面积,导致井盖整体较重;或者可以采用铸铁井盖,但是由于铸铁井盖的面积较大,井盖整体较重且铸造难度增加。因此,无论是采用非金属材料的井盖还是铸铁井盖,均存在重量较大的问题。由于上述井盖重量较大,紧急逃生时人力难以打开;如果采用液压方式驱动,容易引起液压驱动装置功率过大、容易损坏等问题,一旦井盖在开关过程中液压装置发生损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井盖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井盖结构,包括:井盖座,具有用于与井内通道连通的井口;井盖,包括盖体和连接在盖体上的加强桁架,通过加强桁架直接与井盖座活动连接,使井盖可活动地盖设在井盖座上,以具有避让井口的打开位置以及封堵井口的关闭位置;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直接与加强桁架驱动连接,使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井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盖体包括:第一覆板、中间格栅板及第二覆板,三者依次叠置并连接,第一覆板和第二覆板为实心板,通过第一覆板和第二覆板分别在中间格栅板的正反两侧对其进行覆盖;加强包边,包覆在第一覆板、中间格栅板及第二覆板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周侧边缘,以对该整体结构进行加强。
进一步地,井盖座朝向井盖的一侧设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位于井口的外侧且沿井口的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周,盖体朝向井盖座的一侧设有密封凸缘,密封凸缘朝向井盖座凸出,当井盖处于关闭位置时,通过密封凸缘插入至密封凹槽内在井口的周向外侧进行密封,以防止外部液体渗入井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复合缓冲部,包括加强底板和叠置并连接在加强底板上的第一缓冲层,加强底板设置在井盖座和盖体中的一个上,当井盖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缓冲层与井盖座和盖体中的另一个相贴合,以对井盖进行缓冲,其中,复合缓冲部沿井口的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周;和/或,复合缓冲部位于密封凹槽和密封凸缘配合处的内侧。
进一步地,加强桁架包括连接部,加强桁架通过连接部与盖体进行连接,其中,连接部包括: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位于第一覆板和第二覆板的外侧;第二缓冲层,设置在第一夹持件与第一覆板之间和/或第二夹持件与第二覆板之间;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连接固定,以使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共同夹持盖体。
进一步地,加强桁架包括:连接部,加强桁架通过连接部与盖体进行连接,连接部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连接部中的一个为主连接部,其余为副连接部,其中,主连接部包括中心连接区域,中心连接区域位于盖体的中部,多个副连接部沿中心连接区域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中心连接区域和副连接部上,第一连杆与盖体平行或者第一连杆与盖体之间的距离沿中心连接区域至副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副连接部上,驱动装置与主连接部驱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施加在中心连接区域的驱动力能够沿第一连杆均匀传递至各个副连接部处。
进一步地,主连接部还包括延伸连接区域,延伸连接区域的一侧与中心连接区域相邻,另一侧延伸至盖体的边缘,延伸连接区域靠近盖体的该边缘的部位与井盖座枢转连接,加强桁架还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延伸连接区域和与其相邻的副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驱动装置包括:伸缩驱动部,沿其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加强桁架和井盖座转动连接,以通过伸缩驱动部的伸缩驱动井盖运动;位置检测部,包括支架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同步件,支架与井盖座或加强桁架转动连接,同步件与伸缩驱动部相配合以能够与伸缩驱动部同步伸缩且同步转动,当同步件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架同步转动,其中,支架上设有感应件,同步件上设有感应配合件,感应件和/或感应配合件为沿同步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以通过感应件与感应配合件的相配合检测到伸缩驱动部的至少两个伸缩位置,至少两个伸缩位置包括井盖处于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时伸缩驱动部所处伸缩位置。
进一步地,井盖结构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井盖座的井口通过井内通道与地下综合管廊连通,井盖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装置和用于监控地下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心通讯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监控中心监控到的地下综合管廊内的灾害信息,控制驱动装置使井盖自动切换至打开位置,其中,灾害信息包括火灾信息、气体泄漏信息、水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异常检测部、报警提示部及控制器,异常检测部用于检测井盖或井内的异常信息,控制器能够根据异常检测部检测到的异常信息,控制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其中,异常信息包括非法拆卸井盖信息或井内气体异常信息,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的方式包括发出报警声、发出报警灯光、显示报警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井盖结构包括井盖座、井盖及驱动装置,井盖包括盖体和连接在盖体上的加强桁架。井盖可活动地盖设在井盖座上,以具有避让井口的打开位置以及封堵井口的关闭位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井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当井盖处于关闭位置时,主要通过盖体对井口起到封堵作用,也就是说,盖体在井口上的投影面积需要大于等于井口面积。为了尽量减轻井盖整体的重量,可以将盖体选择由轻质材料制成。同时,通过加强桁架对盖体进行加强,从而使盖体的强度、刚度、承载能力等符合要求。
由于盖体能够通过加强桁架进行加强,在井盖整体的强度、刚度、承载能力等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盖体自身的厚度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降低井盖整体的重量,进而实现井盖同时具备大投影面积、轻重量、高强度、高刚度、高承载能力的特点。由于井盖的重量较小,驱动装置的承载压力较小,不会使驱动装置发生功率过大、损坏等问题,可靠性更好。另外,上述井盖与井盖座之间的可活动设置是通过加强桁架直接与井盖座活动连接实现的。同时,驱动装置与井盖的驱动配合也是通过驱动装置直接与加强桁架驱动连接实现的。其中,井盖座与盖体之间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当井盖相对于井盖座活动时,井盖的主要受力位置在加强桁架上;驱动装置与盖体之间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驱动装置施加的驱动力先传递至加强桁架,再由加强桁架传递至盖体,盖体不直接承受上述驱动力。因此,即使盖体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大投影面积或较小厚度,盖体也不会轻易发生破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井盖结构与复合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井盖结构与复合井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井盖结构与复合井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井盖结构的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井盖的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井盖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井盖上的第一安装座、应急注油口及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井盖结构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的井盖结构的第二安装座和光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井盖结构的电动控制单元和手动液压泵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提供的井盖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盖结构,该井盖结构能够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中任何需要井盖结构的场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结构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具体作为地下综合管廊的通风逃生复合井的井盖进行使用。具体地,如图1所示,地下综合管廊的通风逃生用复合井200连接在管廊的主体结构上,并向上延伸高出地面一定高度,复合井200整体呈筒状且横截面呈矩形。复合井200可以采用例如钢筋混凝土等强度符合要求的结构。此外,复合井200可以与管廊的主体结构一同在现场支模浇筑制成。复合井200内具有井内通道201,该井内通道201与地下综合管廊的廊内空间(例如防火分区内空间)进行连通。井内通道201中靠近内侧井壁的位置设有爬梯300,可用于人员在逃生或进行其他工作时进行攀爬。复合井200的井壁上设有四个通风口202,四个通风口202分别位于复合井200的四个井壁上,并且四个通风口202均位于地面的上方。每个通风口202处设置有一通风结构203(图1中为了便于示出井内通道201内部结构,将其中两个通风结构203略去),该通风结构203可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从而使通风口202敞开以实现消防排风,或者使通风口202封闭以实现井内空间密闭。其中,通风结构203的具体形式并不作限定,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开闭功能的结构,例如可以为百叶窗。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结构包括井盖座10,井盖座10具有用于与井内通道201连通的井口11。具体地,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井盖座10整体呈筒状且横截面呈矩形,井盖座10与复合井200的径向尺寸基本一致,井盖座10的高度小于复合井200位于地面上方部分的高度。井盖座10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通过金属箱模内嵌预埋连接件浇筑预制成型。其中,预埋连接件为后续需要安装至井盖座10上的结构的安装连接件,具体将在下文中进行举例说明。预制成型的井盖座10在现场再与复合井200的井台(即复合井200的顶部端面)通过砌接等方式连接。另外,为了考虑到美观性,还可以在井盖座10和复合井200的外侧设置装饰外壳400,通过装饰外壳400包裹井盖座10和复合井200的外表面,从而使两者的外观形成一个整体。
需要说明的是,将井盖座10和复合井200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能够尽量增大井口11及井内通道201的横截面面积,从而便于人员或设备、材料等进出。当然,井盖座10和复合井200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圆形。此外,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井盖结构也可以作为地下综合管廊的通风井、逃生井等具有独立功能的井结构的井盖进行使用,甚至也可以作为与普通地下管道连通的井结构的井盖进行使用,此时井结构的井内通道201与地下管道连通。
如图1、图4、图6以及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结构还包括井盖20和驱动装置30。井盖20包括盖体21和连接在盖体21上的加强桁架22。井盖20可活动地盖设在井盖座10上,以具有避让井口11的打开位置以及封堵井口11的关闭位置。驱动装置30能够驱动井盖2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当井盖20处于关闭位置时,主要通过盖体21对井口11起到封堵作用,也就是说,盖体21在井口11上的投影面积需要大于等于井口11面积。为了尽量减轻井盖20整体的重量,可以将盖体21选择由轻质材料制成,例如玻璃钢。同时,通过加强桁架22对盖体21进行加强,从而使盖体21的强度、刚度、承载能力等符合要求。加强桁架22可以采用普通钢材料、铸铁材料等强度大的材料制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盖体21能够通过加强桁架22进行加强,在井盖20整体的强度、刚度、承载能力等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盖体21自身的厚度可以设计得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降低井盖20整体的重量,进而实现井盖20同时具备大投影面积、轻重量、高强度、高刚度、高承载能力的特点。由于井盖20的重量较小,驱动装置30的承载压力较小,不会使驱动装置30发生功率过大、损坏等问题,可靠性更好。
另外,上述井盖20与井盖座10之间的可活动设置是通过加强桁架22直接与井盖座10活动连接实现的。同时,驱动装置30与井盖20的驱动配合也是通过驱动装置30直接与加强桁架22驱动连接实现的。其中,“加强桁架22直接与井盖座10活动连接”指的是,加强桁架22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在井盖座10上,井盖座10与盖体21之间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但是此时可认为井盖座10与盖体21之间通过加强桁架22间接连接。当井盖20相对于井盖座10活动时,井盖20的主要受力位置在加强桁架22上。“驱动装置30直接与加强桁架22驱动连接”指的是,驱动装置30与加强桁架22直接连接,驱动装置30与盖体21之间不存在直接连接关系,但是此时可认为驱动装置30与盖体21之间通过加强桁架22间接连接。驱动装置30施加的驱动力先传递至加强桁架22,再由加强桁架22传递至盖体21,盖体21不直接承受上述驱动力(例如推力、拉力等)。
因此,由于井盖20相对于井盖座10活动时主要受力位置在加强桁架22上,并且盖体21不直接承受驱动装置30施加的驱动力,即使盖体21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大投影面积或较小厚度,盖体21也不会轻易发生破损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井盖20相对于井盖座10可活动的方式并不作限定。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20可相对于井盖座10沿某一固定轴进行转动,此时活动连接件为例如合页等枢转连接件,井盖20的加强桁架22通过枢转连接件与井盖座10枢转连接。进一步地,井盖座10的顶面靠近枢转连接件的一侧下凹形成一避让凹槽13。井盖20设置枢转连接件的位置(即枢转轴的位置)与井盖20对应于该枢转连接件的一侧边沿存在一定距离,在井盖20进行转动以打开的过程中,该避让凹槽13能够避让井盖20的上述边沿,从而使井盖20能够顺利地打开。此外,井盖座10在进行浇筑成型时,预埋的安装连接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与枢转连接件(例如合页)连接的第一螺栓,通过第一螺栓将枢转连接件与井盖座10固定,第一螺栓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枢转连接件的位置进行设计,例如可以设置在避让凹槽13的槽壁上,或者设置在井盖座10的顶面高于避让凹槽13且靠近避让凹槽13的部分上。
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井盖20相对于井盖座10可活动的方式也可以为井盖20相对于井盖座10可移动或者井盖20相对于井盖座10可移动并且可转动。此时,活动连接件的具体结构为与可活动方式相应的连接结构。例如,井盖20可相对于井盖座10上下移动和左右移动,活动连接件为辅助支杆,辅助支杆自身可伸缩且两端分别与井盖20的加强桁架22与井盖座10枢转连接,当通过驱动装置30驱动井盖20移动时,辅助支杆随之发生伸缩和转动,从而在井盖20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辅助支撑。
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1包括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覆板212。其中,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及第二覆板212依次叠置并连接。中间格栅板可以为通过多个栅条交错连接形成的栅格状结构,例如可以通过两组栅条连接组成,每组中多个栅条之间相互平行,两组栅条之间呈一定角度进行连接。上述中间格栅板能够在尽量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小整体重量。第一覆板211和第二覆板212为实心板,通过第一覆板211和第二覆板212分别在中间格栅板的正反两侧对其进行覆盖,对中间格栅板中的栅格进行有效遮挡,更为美观,并且实心板也便于与其他结构进行连接。其中,“正反两侧”指的是板体的表面积较大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所对应的两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21还包括第三覆板(图中未示出),第三覆板设置在中间格栅板的周向外侧,第三覆板沿中间格栅板的周向延伸形成一周。第三覆板可以与中间格栅板的周壁进行连接,也可以与第一覆板211和第二覆板212的边缘进行连接,从而使中间格栅板的六个面均被覆盖,有效避免中间格栅板外露。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第二覆板212、第三覆板之间需要连接的部位可以通过粘胶进行粘接。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第二覆板212、第三覆板可以采用玻璃钢等轻质材料制造而成。第一覆板211、第二覆板212、第三覆板的厚度也可以根据对于盖体21整体强度等指标要求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在盖体21整体强度能够保证的情况下,第一覆板211、第二覆板212、第三覆板可以采用较薄的薄板。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第二覆板212、第三覆板的材料特性允许的情况下,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第二覆板212、第三覆板之间连接部位也可以采用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此外,盖体21还包括加强包边213,加强包边213包覆在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及第二覆板212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周侧边缘,以对该整体结构进行加强,从而提高盖体21整体强度。其中,加强包边213的材料并不作限定,可以为任意能够实现加强作用并且便于加工为包边结构的材料,例如,加强包边213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仅强度能够保证,而且不易生锈且具有金属光泽,更加美观。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第二覆板212以及第三覆板形成一个完整的板体,加强包边213包覆在第三覆板的外侧。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三覆板,通过加强包边213直接包覆在第一覆板211、中间格栅板、第二覆板212整体的周侧边缘,此时通过加强包边213直接对中间格栅板的周壁进行覆盖。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为防水要求较高的地下结构,对于地下综合管廊中采用的井结构而言,其设置的井盖结构的防渗漏水至关重要。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座10朝向井盖20的一侧设有密封凹槽12,具体地,密封凹槽12可以开设在井盖座10的顶面上。同时,密封凹槽12位于井口11的外侧且沿井口11的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周。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密封凹槽12沿井口11的周向连续延伸一周,以形成一封闭的环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凹槽12沿井口11的周向连续延伸一周以上,例如连续延伸一周半或两周,此时密封凹槽12的排布类似于盘绕的蛇形。
盖体21朝向井盖座10的一侧设有密封凸缘214,具体地,密封凸缘214设置在盖体21的底面上。密封凸缘214朝向井盖座10凸出。密封凸缘214的排布方式需要与密封凹槽12相同,当井盖20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凸缘214能够插入至密封凹槽12内。通过密封凸缘214插入至密封凹槽12内,可以在井口11的周向外侧进行密封,从而有效地防止外部液体(例如雨水)渗入井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密封凸缘214设置在加强包边213上,更加便于连接。优选地,密封凸缘214的材质与加强包边213的材质相同,两者可以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密封凸缘214可以为加强包边213上向下延伸的凸沿。相应地,密封凹槽12的开口朝向井盖20设置,密封凹槽12位于靠近井盖座10边缘的位置。其中,密封凹槽12可以直接开设在井盖座10的顶面上,此时密封凹槽12的两侧槽壁均由井盖座10的实体结构构成;或者,密封凹槽12可以开设在井盖座10与装饰外壳400之间,具体地,井盖座10的顶面和周向侧面的交汇处开设一两侧开口(即开口同时朝向上方和侧方)的半槽,装饰外壳400封堵该半槽的侧方开口以形成密封凹槽12,此时密封凹槽12的两侧槽壁分别由井盖座10的实体结构和装饰外壳400构成。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密封凸缘214和密封凹槽12的设置方式需要满足两者相配合的部位沿井口11的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周,至于密封凸缘214和密封凹槽12与井口11、井盖座10上的其他结构、井盖20上的其他结构的位置关系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当井盖20的加强桁架22通过枢转连接件与井盖座10枢转连接时,密封凸缘214和密封凹槽12可以位于枢转连接件的外侧,或者位于枢转连接件的内侧,只要能够在井盖20关闭时密封凸缘214与密封凹槽12能够紧密配合以起到密封作用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结构还包括复合缓冲部40,当井盖20处于关闭位置时,复合缓冲部40位于井盖20与井盖座10之间,以缓冲井盖20关闭时的冲击,对井盖20和井盖座10两者的接触面进行保护。具体地,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复合缓冲部40包括加强底板41和叠置并连接在加强底板41上的第一缓冲层42。加强底板41设置在井盖座10的顶面上,第一缓冲层42位于加强底板41背离井盖座10的顶面的一侧。当井盖2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缓冲层42与盖体21相贴合以对井盖20进行缓冲。
其中,加强底板41可以采用强度较好的例如钢材、铸铁、不锈钢等材质进行制作,第一缓冲层42可以采用具有缓冲功能的例如橡胶、硅胶等材质进行制作,第一缓冲层42与加强底板41之间可以通过例如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加强底板41能够提高井盖座10与井盖20接触部位的强度,防止该接触部位在长期开关井盖20过程中发生损坏,再加之第一缓冲层42的设置能够缓冲井盖20关闭时的冲击力,进一步保护井盖座10与井盖20两者的接触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加强底板41也可以设置在盖体21上,第一缓冲层42位于加强底板41背离盖体21的一侧。当井盖20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缓冲层42与井盖座10相贴合以对井盖20进行缓冲。此外,复合缓冲部40的排布方式并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缓冲部40优选为沿井口11的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周,从而保证缓冲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复合缓冲部40也可以沿井口11的周向连续设置半周;或者,复合缓冲部40为多个,多个复合缓冲部40沿井口11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复合缓冲部40位于密封凹槽12和密封凸缘214配合处的内侧,密封凹槽12和密封凸缘214能够防止外部液体(例如雨水)渗入至复合缓冲部40处,从而避免复合缓冲部40出现被外部液体腐蚀而损坏或老化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复合缓冲部40的使用寿命。
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桁架22包括连接部,加强桁架22通过连接部与盖体21进行连接。连接部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连接部中的一个为主连接部221,其余为副连接部222。其中,主连接部221包括中心连接区域2211。中心连接区域2211位于盖体21的中部,多个副连接部222沿中心连接区域221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副连接部222与中心连接区域2211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当副连接部222的数量大于三个时,在中心连接区域2211的周向上,每相邻的两个副连接部222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上述设置方式能够使加强桁架22与盖体21的受力位置较为均匀,从而使加强桁架22向盖体21的力的传递更为均匀,保证盖体21不会轻易发生破损。同时,加强桁架22也能够均匀承受盖体21重量。
进一步地,如图1以及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有连接部(即主连接部221和副连接部222)均可采用以下结构,以副连接部222的具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副连接部222包括第一夹持件2221、第二夹持件2222、第二缓冲层2223以及固定件2224。第一夹持件2221和第二夹持件2222分别位于第一覆板211和第二覆板212的外侧,通过固定件2224将第一夹持件2221与第二夹持件2222连接固定,以使第一夹持件2221与第二夹持件2222共同夹持盖体21。其中,固定件2224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固定件2224为连接螺栓,连接螺栓为多个,第一夹持件2221、盖体21以及第二夹持件2222上设有相应数量的通孔,每个连接螺栓由第一夹持件2221的外侧先依次通过上述通孔穿设在第一夹持件2221、盖体21以及第二夹持件2222上,再通过螺母进行连接锁紧。第二缓冲层2223设置在第一夹持件2221与第一覆板211之间和/或第二夹持件2222与第二覆板212之间,第一夹持件2221与第二夹持件2222夹紧盖体21后,第二缓冲层2223与第一覆板211和/或第二覆板212紧密贴合,从而有效地降低井盖20开关过程中盖体21所受到的冲击振动,并且第二缓冲层2223也可以防止盖体21直接承受第一夹持件2221和第二夹持件2222的挤压力,进而防止盖体21轻易发生破损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主连接部221和副连接部222均采用上述方式与盖体21进行连接,因此,主连接部221的具体结构与副连接部222的具体结构类似,均是采用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二缓冲层以及固定件相配合的形式,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副连接部222的形状大致呈矩形,主连接部221与副连接部222在整体形状上有所不同,在下文中将进行详细描述。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一部分连接部采用上述方式;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即使连接部不采用上述主连接部221和副连接部222的排布方式,连接部也仍可以采用上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二缓冲层以及固定件相配合的形式与盖体21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桁架22还包括第一连杆223和第二连杆224。第一连杆223的数量与副连接部222的数量相等。每个第一连杆22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中心连接区域2211和相应的副连接部222上。中心连接区域2211对应于第一连杆223的一侧的形状大致呈矩形。第二连杆22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副连接部222上。其中,当副连接部222为三个及三个以上时,在中心连接区域2211的周向上,可以是每相邻的两个副连接部222之间均通过第二连杆224连接,也可以是至少一组相邻的两个副连接部222之间通过第二连杆224连接。
驱动装置30与主连接部221驱动连接,驱动装置30将驱动力施加在主连接部221上,上述驱动力中的一部分会通过主连接部221直接传递给盖体21,另一部分会作用于中心连接区域2211上并能够沿每个第一连杆223均匀传递至各个副连接部222处,再由各个副连接部222传递给盖体21。因此,通过上述主连接部221、第一连杆223、副连接部222的结构设置能够使盖体21由中心至周向外侧均匀受力,从而保证盖体21不会轻易发生破损。
其中,优选地,盖体21呈平板状,以盖体21作为基准平面,第一连杆223与中心连接区域2211的连接点高于第一连杆223与副连接部222的连接点,也就是说,第一连杆223倾斜设置,第一连杆223与盖体21之间的距离沿中心连接区域2211至副连接部222的方向逐渐减小,加强桁架22为立体桁架,这样可以增大加强桁架22整体的截面面积,提高加强桁架22的刚度。
进一步地,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连接部221还包括延伸连接区域2212,延伸连接区域2212的一侧与中心连接区域2211相邻并连接,另一侧延伸至盖体21的边缘。延伸连接区域2212靠近盖体21的该边缘的部位与井盖座10枢转连接。此时为了便于延伸连接区域2212与枢转连接件的连接,延伸连接区域2212可以分为平行于盖体21的边缘的平行子区域和垂直于盖体21的边缘的垂直子区域,垂直子区域连接在平行子区域与中心连接区域2211之间,延伸连接区域2212的垂直子区域和平行子区域共同形成类似于“T型”的区域。枢转连接件(例如合页)连接在延伸连接区域2212的平行子区域上,从而便于井盖20的开合。
加强桁架22还包括第三连杆225,第三连杆22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延伸连接区域2212和与其相邻的副连接部222上。具体地,第三连杆225连接在延伸连接区域2212的垂直子区域上。优选地,第三连杆225和第二连杆224能够共同形成正多边形。驱动装置30与主连接部221的连接位置位于垂直子区域上,并且位于第三连杆225与垂直子区域的连接位置与中心连接区域2211之间,这样能够使主连接部221所受驱动力的受力点更加靠近中心连接区域2211,从而便于驱动力沿第一连杆223的传递。
在上述加强桁架22中,相邻的副连接部222之间和主连接部221与相邻的副连接部222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杆224和第三连杆225连接,主连接部221主要承受下挠应力,倾斜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杆223主要承受压应力,多个第二连杆224和第三连杆225主要承受拉应力,将盖体21的下挠力转换为第一连杆223的压应力和第二连杆224、第三连杆225的拉应力,从而有效地防止盖体21变形,进而提高井盖20整体的结构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井盖20采用辐射式加强桁架22与盖体21连接形成的整体结构,盖体21的中部设置加强桁架22的主连接部221,盖体21靠近周侧边缘的部位设置加强桁架22的副连接部222,通过倾斜的第一连杆223将主连接部221和副连接部222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21呈平板状,以盖体21作为基准平面,第一连杆223也可以与盖体21平行。
此外,在上述井盖20中,盖体21的加强包边213采用不锈钢板钣金制作而成,加强桁架22的主连接部221和副连接部222由标准槽钢或钢板加工而成,第一连杆223由钢管加工而成,第二连杆224、第三连杆225由钢板折弯加工而成。第一连杆223与主连接部221和副连接部222之间、第二连杆224与副连接部222之间、第三连杆225与主连接部221和副连接部22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上述各个部件均可采用标准刚材加工制作而成,无需锻造和复杂的加工,相比于现有铸铁井盖需要整体定制化开模铸造的方式,制造成本更低,从而有利于降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成本。
如图1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包括伸缩驱动部31和位置检测部32。伸缩驱动部31沿其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加强桁架22和井盖座10转动连接,以通过伸缩驱动部31的伸缩驱动井盖20运动。其中,伸缩驱动部31的具体结构并不作限定,可以为液压伸缩机构、气动伸缩机构、电动伸缩机构等。位置检测部32包括支架321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架321上的同步件322。支架321与井盖座10或加强桁架22转动连接。同步件322与伸缩驱动部31相配合以能够与伸缩驱动部31同步伸缩且同步转动,当同步件322转动时能够带动支架321同步转动。也就是说,当伸缩驱动部31进行伸缩时,同步件322与伸缩驱动部31同步进行伸缩;当伸缩驱动部31随着井盖20的打开或关闭进行转动时,同步件322和支架321一同与伸缩驱动部31进行同步转动。因此,同步件322与支架32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只会沿两者预先设计好的移动方式发生相对移动。
其中,支架321上设有感应件323,同步件322上设有感应配合件324。感应件323和/或感应配合件324为沿同步件322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在同步件322相对于支架321移动过程中,同步件322上的感应配合件324会与支架321上的感应件323感应配合。由于感应件323和/或感应配合件324为多个,两者能够存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感应位置。由于同步件322上感应配合件324的移动与伸缩驱动部31的伸缩同步,即通过感应件323与感应配合件324的相配合能够检测到伸缩驱动部31的至少两个不同的伸缩位置,而伸缩驱动部31的不同的伸缩位置也对应于井盖20的不同状态。因此,将感应配合件324与感应件323的感应位置、伸缩驱动部31的伸缩位置以及井盖20的不同状态之间的关系预先设计好,即可通过位置检测部32实现对井盖20所处位置的检测。另外,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安装角度始终固定不变的感应件,上述支架321及其上的感应件323能够随同步件322和伸缩驱动部31同步转动,同步件322上的感应配合件324与支架321上的感应件323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只会沿两者预先设计好的移动方式发生相对移动,只要预先将感应件323和感应配合件324的位置及角度设计好,就能够保证两者始终以最佳角度进行感应配合,从而正确反映井盖20位置,同时保证感应件323和感应配合件324自身不易损坏产生故障,降低误报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井盖20可能处于的诸多位置中,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较为重要。因此,上述位置检测部32检测到的至少两个伸缩位置包括井盖20处于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时伸缩驱动部31所处伸缩位置,也就是通过位置检测部32至少对井盖20的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进行检测。
如图8所示,优选地,上述感应件323和感应配合件324均为两个,支架321上具有导向孔,同步件322穿设在导向孔中,并能够沿着导向孔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支架321进行移动。支架321沿同步件322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感应件323,同步件322位于支架3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感应配合件324。
当井盖20打开时,伸缩驱动部31伸长并绕轴旋转一定角度,同步件322与伸缩驱动部31同步移动且同步转动,当位于下方的感应配合件324与距离其最近的感应件323(打开到位行程开关)感应配合时,位置检测部32检测到伸缩驱动部31的该伸缩位置对应于井盖20打开位置(即图8所示状态),并发出打开到位信号。当井盖20关闭时,伸缩驱动部31缩短并绕轴旋转一定角度,同步件322与伸缩驱动部31同步移动且同步转动,当位于上方的感应配合件324与距离其最近的感应件323(关闭到位行程开关)感应配合时,位置检测部32检测到伸缩驱动部31的该伸缩位置对应于井盖20关闭位置,并发出关闭到位信号。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类似于上述的方式实现对井盖20开闭过程中的某一中间位置的检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感应件323和感应配合件324的配合方式也不限于上述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随着移动使两个感应配合件324先后与一个感应件323感应配合,从而实现两个感应位置的检测;或者随着移动使一个感应配合件324先后与两个感应件323感应配合,从而实现两个感应位置的检测,等等。
在图8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伸缩驱动部31包括缸体311和可伸缩地设置在缸体311内的活塞杆312。驱动装置30还包括底座33,预埋在井盖座10安装连接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与底座33连接的第二螺栓,底座33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在井盖座10上,底座33可采用铸铁材料制成。
底座33的底部具有侧向开口,缸体311上穿设有第一铰接轴,第一铰接轴嵌入至侧向开口中并通过限位结构进行限位,从而使第一铰接轴沿侧向开口的开口方向不会发生位移,并且缸体311能够相对于底座33在一定范围内绕第一铰接轴进行转动。其中,限位结构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配合方式并不作限定,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缸体311绕第一铰接轴进行转动的方式。例如,第一铰接轴与缸体311固定连接,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卡套,限位卡套的一端具有与第一铰接轴的直径相适配的卡孔,该卡孔套设在第一铰接轴上,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限位卡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33上;或者,第一铰接轴通过限位结构固定连接在底座33上,缸体311与第一铰接轴之间可相对转动。
支架321通过卡簧销固定于底座33上,支架321可绕卡簧销进行转动。同步件322为穿设在支架321上的同步杆,同步杆的端部、活塞杆312的自由端以及延伸连接区域2212的垂直子区域上均设有连接耳,三处的连接耳均与第二铰接轴连接,从而使同步杆和活塞杆312均能够相对于延伸连接区域2212进行转动。感应件323为行程开关,感应配合件324为能够与行程开关感应配合的定位卡件,当定位卡夹与相应的行程开关接触时即可实现感应。当然,感应件323和感应配合件324的具体类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感应配合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驱动部31采用液压方式进行驱动。伸缩驱动部31为双行程液压缸。驱动装置30还包括液压动力单元,通过液压动力单元控制伸缩驱动部31进行伸缩动作。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油箱、直流液压泵、电动马达、有杆腔电磁阀、无杆腔电磁阀、板刻油路、溢流阀、止回阀等。上述液压动力单元能够驱动伸缩驱动部31进行双行程运动(即伸长或缩短)。液压动力单元的进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与缸体311中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相连通,当无杆腔进油、有杆腔出油时,伸缩驱动部31伸长以使井盖20打开,当有杆腔进油、无杆腔出油时,伸缩驱动部31缩短以使井盖20关闭。上述液压动力单元为较为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图6以及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盖体21上的应急注油口80,应急注油口80贯通盖体21两侧设置,该应急注油口80通过油管与缸体311的无杆腔和/或有杆腔连通。上述应急注油口80能够与手动液压泵(移动式或非移动式)连接,在例如系统失电等应急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液压泵由应急注油口80对伸缩驱动部31进行控制,例如在紧急情况下由外部打开井盖20。具体地,在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盖体21上靠近枢转连接件的部位上还设有安装通孔,井盖结构还包括第一安装座90,第一安装座90安装至安装通孔中,应急注油口80位于第一安装座90上。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井盖结构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具有用于监控地下综合管廊情况的监控中心。井盖座10的井口11通过井内通道201与地下综合管廊连通。井盖结构还包括电动控制单元,电动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50。控制器50具体可以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内部集成电源组件、CPU组件、DO输出组件、DI采集组件、串口组件等。驱动装置30与控制器50通讯连接,主要驱动装置30的液压动力单元的有杆腔电磁阀、无杆腔电磁阀与DO输出组件通讯连接。当控制器50接收到外部指令时,能够根据外部指令控制液压动力单元的杆腔电磁阀、无杆腔电磁阀,从而控制井盖20打开或关闭。
上述外部指令可以远程发出或就地发出,外部指令生成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监控中心远程操作、红外遥控器操作、手持移动端操作、灾害联动操作、就地按钮操作等。其中,监控中心远程操作、手持移动端操作、灾害联动操作生成的指令可以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的内网传递至控制器50的CPU组件,红外遥控器操作生成的指令则需要通过红外遥控接收器传递至控制器50的DI采集组件,就地按钮操作生成的指令也需要传递至控制器50的DI采集组件。另外,如果配备手持移动端,手持移动端可以与监控中心通讯连接,通过登陆监控中心的管理平台查看并控制井盖结构。
针对灾害联动操作生成的指令的情况将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监控中心能够监控到的地下综合管廊内的灾害信息,灾害信息包括火灾信息、气体泄漏信息、水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火灾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井盖结构所在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或爆炸,气体泄漏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害气体泄露、可燃气体泄露。当监控中心监控到上述灾害信息后生成指令并传输至控制器50,控制器50控制驱动装置30使井盖20自动切换至打开位置,从而便于管廊内人员应急疏散逃生。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井盖结构还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井盖结构状态监测
通过前述位置检测部32的感应件323(例如行程开关)与控制器50的通讯连接,将感应件323发出的打开到位信号和关闭到位信号传递给控制器50,从而实现对井盖20是否打开到位或关闭到位的监测。
2、井盖结构防夹功能
井盖座10的内壁上设有防夹检测组件,防夹检测组件与控制器50通讯连接。当井盖20关闭过程中,如果通过该防夹检测组件检测到井口11处存在人体、设备等物体,则防夹检测组件向控制器50发出信号,控制器50通过控制驱动装置30使井盖20由关闭动作转为打开动作,从而防止夹伤人体或对设备造成损坏。
防夹检测组件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在图1和图9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防夹检测组件包括光电开关61、反光件62以及第二安装座63,第二安装座63为根据光电开关61的尺寸设计的不锈钢钣金件,第二安装座63连接在井盖座10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安装座63弯折形成容置槽,光电开关61安装在该容置槽内。反光件62连接在井盖座10与第二安装座63相对的另一侧内壁上。防夹检测组件可以为并排设置的多个,例如并排设置的两个。当井盖20关闭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光电开关61发出的光线被遮挡,则可认为井口11位置存在人体或物体。
3、异常信息检测及报警
井盖结构还包括异常检测部和报警提示部,异常检测部用于检测井盖或井内的异常信息,控制器50能够根据异常检测部检测到的异常信息,控制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其中,异常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非法拆卸井盖信息、井内气体异常信息等。
1)非法拆卸井盖检测及报警
异常检测部用于检测井盖是否被未经许可人员暴力拆卸,其具体实现方式并不作限定。例如,井盖结构还包括用于锁紧井盖20与井盖座10的锁具机构,异常检测部可以包括用于检测锁具机构是否处于锁闭状态的锁具检测装置和用于检测井盖20是否发生倾斜的井盖角度检测装置。当锁具检测装置检测到锁具机构处于锁闭状态,并且所述井盖角度检测装置检测到井盖20发生倾斜,则可以判断出井盖20被非法拆卸,生成非法拆卸井盖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50,控制器50控制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
2)井内气体异常检测及报警
异常检测部可以包括用于检测井内气体的气体检测装置,气体检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有害气体检测模块、可燃气体检测模块、氧气浓度检测模块等。气体检测装置与控制器50的串口组件通讯连接以向控制器50传递信号或数据。其中,有害气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例如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或检测例如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可燃气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例如甲烷等可燃气体和/或检测例如甲烷等可燃气体的浓度。当气体检测装置通过相应模块检测到井内氧气浓度过低、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可燃气体浓度过高等气体浓度异常情况后,控制器50控制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从而提醒井内人员紧急撤离,或者提醒井外人员此时禁止进入井内,从而避免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的方式并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发出报警声、发出报警灯光、显示报警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在图6和图7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报警提示部包括报警装置70,报警装置70设置在盖体21的外侧,主要用于对井外人员进行报警。具体地,报警装置70可以与应急注油口80一同设置在第一安装座90上。报警装置70可以通过发出报警声(例如蜂鸣声)和/或发出报警灯光(例如闪烁光)进行报警。当然,报警装置70也可以设置在井内,以用于对井内人员进行报警。此外,报警提示部还可以与监控中心、手持移动端、操作面板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通讯连接,以将报警信息传递至其上进行显示。
井盖结构还包括电控箱,电控箱安装于井内。液压动力单元和气体检测装置集成在电动控制单元中,液压动力单元、气体检测装置、电动控制单元的控制器50、红外遥控接收器等一同设置在电控箱内。电动控制单元还包括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位于电控箱上。操作面板上具有电源指示、井盖状态指示、报警指示、打开按钮、关闭按钮、急停按钮等。电源指示、井盖状态指示及报警指示与控制器50的DO输出组件通讯连接,其指示方式可以是在操作面板的显示屏上进行具体信息或图标显示,也可以是通过设置在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发出指示灯光。打开按钮、关闭按钮及急停按钮与控制器50的DI采集组件通讯连接,通过打开按钮、关闭按钮及急停按钮能够实现就地按钮操作。其中,打开按钮用于控制井盖20打开,关闭按钮用于控制井盖20关闭,急停按钮用于控制井盖20紧急停止动作。
井盖座10的内壁上设有防水接线盒,该防水接线盒用于汇集行程开关、光电开关61、报警装置70的传输线,并在其内与电动控制单元的传输线进行连接。另外,关于电动控制单元内部相关I/O控制、网络通讯、串口通讯等均为成熟通用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盖座,具有用于与井内通道连通的井口;
井盖,包括盖体和连接在所述盖体上的加强桁架,通过所述加强桁架直接与所述井盖座活动连接,使所述井盖可活动地盖设在所述井盖座上,以具有避让所述井口的打开位置以及封堵所述井口的关闭位置;
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直接与所述加强桁架驱动连接,使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井盖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
第一覆板、中间格栅板及第二覆板,三者依次叠置并连接,所述第一覆板和所述第二覆板为实心板,通过所述第一覆板和所述第二覆板分别在所述中间格栅板的正反两侧对其进行覆盖;
加强包边,包覆在所述第一覆板、所述中间格栅板及所述第二覆板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周侧边缘,以对该整体结构进行加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座朝向所述井盖的一侧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位于所述井口的外侧且沿所述井口的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周,所述盖体朝向所述井盖座的一侧设有密封凸缘,所述密封凸缘朝向所述井盖座凸出,当所述井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通过所述密封凸缘插入至所述密封凹槽内在所述井口的周向外侧进行密封,以防止外部液体渗入井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合缓冲部,包括加强底板和叠置并连接在所述加强底板上的第一缓冲层,所述加强底板设置在所述井盖座和所述盖体中的一个上,当所述井盖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井盖座和所述盖体中的另一个相贴合,以对所述井盖进行缓冲,其中,
所述复合缓冲部沿所述井口的周向连续延伸至少一周;和/或,
所述复合缓冲部位于所述密封凹槽和所述密封凸缘配合处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桁架包括连接部,所述加强桁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进行连接,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覆板和所述第二覆板的外侧;
第二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覆板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二覆板之间;
固定件,通过所述固定件将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
连接固定,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共同夹持所述盖体。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桁架包括:
连接部,所述加强桁架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盖体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部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中的一个为主连接部,其余为副连接部,其中,所述主连接部包括中心连接区域,所述中心连接区域位于所述盖体的中部,多个所述副连接部沿所述中心连接区域的周向均匀分布;
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中心连接区域和所述副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盖体平行或者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盖体之间的距离沿所述中心连接区域至所述副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副连接部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主连接部驱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施加在所述中心连接区域的驱动力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杆均匀传递至各个所述副连接部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接部还包括延伸连接区域,所述延伸连接区域的一侧与所述中心连接区域相邻,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盖体的边缘,所述延伸连接区域靠近所述盖体的该边缘的部位与所述井盖座枢转连接,所述加强桁架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延伸连接区域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副连接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伸缩驱动部,沿其伸缩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强桁架和所述井盖座转动连接,以通过所述伸缩驱动部的伸缩驱动所述井盖运动;
位置检测部,包括支架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同步件,所述支架与所述井盖座或所述加强桁架转动连接,所述同步件与所述伸缩驱动部相配合以能够与所述伸缩驱动部同步伸缩且同步转动,当所述同步件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支架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支架上设有感应件,所述同步件上设有感应配合件,所述感应件和/或所述感应配合件为沿所述同步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以通过所述感应件与所述感应配合件的相配合检测到所述伸缩驱动部的至少两个伸缩位置,至少两个所述伸缩位置包括所述井盖处于所述打开位置和/或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伸缩驱动部所处伸缩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结构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所述井盖座的所述井口通过所述井内通道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连通,所述井盖结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和用于监控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的监控中心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监控中心监控到的所述地下综合管廊内的灾害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井盖自动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其中,所述灾害信息包括火灾信息、气体泄漏信息、水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异常检测部、报警提示部及控制器,所述异常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井盖或井内的异常信息,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异常信息,控制所述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其中,所述异常信息包括非法拆卸井盖信息或井内气体异常信息,所述报警提示部进行报警的方式包括发出报警声、发出报警灯光、显示报警提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2106.1A CN113846697A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井盖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82106.1A CN113846697A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井盖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46697A true CN113846697A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898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82106.1A Pending CN113846697A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井盖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4669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78098A1 (zh) * | 2022-10-12 | 2024-04-18 | 安徽省飞龙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烟雾感应警报功能的管廊井盖及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61781A (zh) * | 2017-12-01 | 2018-03-06 | 秦皇岛市华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城市管廊井盖控制系统 |
CN207244671U (zh) * | 2017-09-29 | 2018-04-17 | 河北润浩康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链条机开闭的综合管廊井盖 |
CN109487834A (zh) * | 2018-12-26 | 2019-03-19 |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助力井盖 |
CN110552375A (zh) * | 2019-09-04 | 2019-12-10 | 柴力岩 | 一种防爆液压井盖 |
CN112609745A (zh) * | 2020-12-25 | 2021-04-06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管廊的智能逃生井盖及控制系统 |
CN216238657U (zh) * | 2021-11-01 | 2022-04-08 |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 井盖结构 |
-
2021
- 2021-11-01 CN CN202111282106.1A patent/CN1138466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244671U (zh) * | 2017-09-29 | 2018-04-17 | 河北润浩康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链条机开闭的综合管廊井盖 |
CN107761781A (zh) * | 2017-12-01 | 2018-03-06 | 秦皇岛市华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城市管廊井盖控制系统 |
CN109487834A (zh) * | 2018-12-26 | 2019-03-19 |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助力井盖 |
CN110552375A (zh) * | 2019-09-04 | 2019-12-10 | 柴力岩 | 一种防爆液压井盖 |
CN112609745A (zh) * | 2020-12-25 | 2021-04-06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一种综合管廊的智能逃生井盖及控制系统 |
CN216238657U (zh) * | 2021-11-01 | 2022-04-08 | 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 井盖结构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78098A1 (zh) * | 2022-10-12 | 2024-04-18 | 安徽省飞龙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烟雾感应警报功能的管廊井盖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238657U (zh) | 井盖结构 | |
CN212002893U (zh)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检修口钢结构人防防护设备 | |
CN113846697A (zh) | 井盖结构 | |
KR101300252B1 (ko) | 계장계측 원방감시 및 수배전제어반 지중승하강 장치 | |
CN101052769A (zh) | 安全检修孔 | |
CN209779984U (zh) | 一种拆装方便的小单元框架幕墙 | |
CN111140142A (zh)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检修口钢结构人防防护设备 | |
CN111173418A (zh)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吊装口钢结构人防防护设备 | |
CN211498956U (zh) | 一种逃生井盖组件 | |
CN218062099U (zh) | 巡检机器人专用防火门 | |
CN110444299B (zh) | 一种核电厂双层安全壳设备密封舱及其启闭方法 | |
CN209855621U (zh) | 管廊用玻璃防火盖板 | |
CN109538857A (zh) | 智能室外管道接头 | |
CN110949230B (zh) | 一种电力接口的升降防护及防雨装置 | |
CN213114922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 |
CN219825622U (zh) | 一种钢结构与混凝土梁快速连接结构 | |
CN117935474B (zh) | 一种用于建筑安防的预警装置 | |
CN112653067A (zh) | 一种电力工程管道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5053522U (zh) | 一种室外智慧消防栓 | |
CN210270302U (zh) | 一种光缆防刮封堵装置 | |
CN213484503U (zh) | 一种电力电缆工程用防爆盒 | |
CN220486551U (zh) | 防水井盖 | |
CN211228719U (zh) | 带锁闭功能的防盗地下栓 | |
CN218374195U (zh) | 一种防撞型智能室外消火栓 | |
CN220266631U (zh) | 一种装配式空气阀门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