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6408B -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6408B
CN113846408B CN202110996183.7A CN202110996183A CN113846408B CN 113846408 B CN113846408 B CN 113846408B CN 202110996183 A CN202110996183 A CN 202110996183A CN 113846408 B CN113846408 B CN 113846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arp
fabric
fly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61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6408A (zh
Inventor
蔡清来
李颖泉
李代
张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cetech Fuj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61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6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6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6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6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6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3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laid-in unlooped yarn, e.g. fleece fabr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涉及飞织面料编织领域,包括织物本体,该织物本体采用飞织编织而成,且该织物本体表面设置有由纱线编织而成的衬经组织,编织形成衬经组织的纱线与织物本体间隔连接;通过在织物本体编织过程中,引入不参与成圈编织的纱线进行编织,形成分布在织物本体上的衬经组织,衬经组织形成的纹路一方面提高了整个飞织织物的表面纹路的多样性,同时衬经组织与织物面料间隔连接,另一方面有效的减小飞织织物的延展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织面料编织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飞织织物是采用纱线通过飞织工艺进行编织的织物面料,具有较强的拉伸强力和柔软性,但是目前的飞织面料条纹过于单一,且飞织面料由于柔软性,导致整个飞织面料的延伸性过大,如果将飞织面料应用至运动鞋鞋面,当鞋面的延展性过大时,使得远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鞋面易变型,影响整个运动鞋的抓地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包括织物本体,该织物本体采用飞织编织而成,且该织物本体表面设置有由纱线编织而成的衬经组织,编织形成衬经组织的纱线与织物本体间隔连接。
优选的,编织形成衬经组织的纱线不参与织物本体的成圈编织。
优选的,该织物本体表面编织有若干衬经组织。
优选的,至少一衬经组织位于织物本体的相邻两织物列之间的连接位置。
优选的,该织物本体上编织有若干纵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
优选的,若干纵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环绕形成编织区,该编织区内不具有衬经组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的编织方法]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的编织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选用至少两种纱线进行飞织织物的编织,其一种纱线为A纱,用于织物本体的编织,另一纱线为B纱,用于衬经组织的编织;
S2:采用A纱进行四平编织,用于形成织物本体,在A送纱进行四平编织的过程中引入B纱进行编织,且在B纱引入编织时至引出编织时,B纱不参与成圈编织;用于形成衬经组织;
S3:以S1和S2为最小编织循环,重复编织形成飞织织物。
优选的,该四平编织包括满针四平编织和密针四平编织,在B纱引入编织时,A纱由满针四平编织转变成密针四平编织,在B纱引出编织时,A纱由密针四平编织转变成满针四平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织物本体编织过程中,引入不参与成圈编织的纱线进行编织,形成分布在织物本体上的衬经组织,衬经组织形成的纹路一方面提高了整个飞织织物的表面纹路的多样性,同时衬经组织与织物面料间隔连接,另一方面有效的减小飞织织物的延展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或数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类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飞织织物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飞织织物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衬经组织局部程序编织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织物本体,2衬经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处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衬经组织2的飞织织物,参照图1-图3,包括织物本体1,该织物本体1采用飞织编织而成,且该织物本体1表面设置有由纱线编织而成的衬经组织2,编织形成衬经组织2的纱线与织物本体1间隔连接,具体纱线与织物本体1间隔且未连接的部分不参与织物本体1的成圈编织,在织物本体1表面编织有若干衬经组织2,衬经组织2的长度和编织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部分衬经组织2位于织物本体1的相邻两织物列之间的连接位置,一方面不影响织物列之间的纹路完整性,另一方面更好的减小飞织织物的延展性,参照图1,具体在织物本体1表面上编织有若干纵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2;在织物本体1表面形成纵向分布的纹路,同时控制织物本体1的纵向的延展性,使得该飞织织物可用于加工减小单向延展性的产品,例如,当需要控制衣服纵向的延展性,便可将带有纵向分布的衬经组织2的飞织织物加工成该服饰,该织物本体1上可编织有若干角度不同且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2,衬经组织2之间相互交错,在飞织织物的织物本体1的表面形成等间隔交错分布衬经组织2纹路,使得整个飞织织物具有网格状纹路,纹路多样且美观,同时可均匀控制飞织织物横向以及纵向的延展性;参照图2,该织物本体1上编织有若干纵向或横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2,且若干纵向或横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2环绕形成编织区,该编织区内不具有衬经组织2,可在织物本体1的表面形成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纹路,更加美观,同时以编织区为延展区域,使得在织物本体1表面形成特性形状的延展区,而衬经组织2用于限制该延展区的范围大小。
综上,通过在织物本体1编织过程中,引入不参与成圈编织的纱线进行编织,形成分布在织物本体1上的衬经组织2,衬经组织2形成的纹路一方面提高了整个飞织织物的表面纹路的多样性,同时衬经组织2与织物面料间隔连接,另一方面有效的减小飞织织物的延展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衬经组织2的飞织织物的编织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选用至少两种纱线进行飞织织物的编织,其一种纱线为A纱,用于织物本体1的编织,另一纱线为B纱,用于衬经组织2的编织;
S2:采用A纱进行四平编织,用于形成织物本体1,在A送纱进行四平编织的过程中引入B纱进行编织,且在B纱引入编织时至引出编织时,B纱不参与成圈编织;用于形成衬经组织2;
S3:以S1和S2为最小编织循环,重复编织形成飞织织物。
该四平编织包括满针四平编织和密针四平编织,在B纱引入编织时,A纱由满针四平编织转变成密针四平编织,在B纱引出编织时,A纱由密针四平编织转变成满针四平编织。
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织物本体1表面上编织有若干纵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2。
如图3所示:A纱为主纱,B经纱。
第1、2织行是A纱做满针四平编织.
第3织行是将“经纱”带入编织位置的引纱编织.
第4至第11织行是A纱做密针四平编织,经纱纱嘴停放于第5织列和第6织列中间的位置,置入经纱。(经纱不参与成圈编织,如果停放在针位上则会被成圈编织。)
第12织行是经纱完成编织区域,然后引出编织位置的引纱编织.
第13、14织行是A纱做满针四平编织.
受限于飞织横机工作原理,经纱的引进、引出,以及经纱纱嘴停放位置需手动调节。
织物编织完成,还需经过高温处理。对于未使用热熔丝的织物,高温处理是为了让织物受热充分收缩,达到合适的织物效果;对于使用热熔丝的织物,需要经过高温处理使热熔丝融化粘合在织物内部,达到合适的织物效果。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衬经组织2编织方式相同,不同点在于:该织物本体1上编织有若干纵向或横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2,且若干纵向或横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2环绕形成编织区,该编织区内不具有衬经组织2,可在织物本体1的表面形成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纹路,更加美观,同时以编织区为延展区域,使得在织物本体1表面形成特性形状的延展区,而衬经组织2用于限制该延展区的范围大小。
需说明,在上文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包括织物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织物本体采用飞织编织而成,且该织物本体表面设置有由纱线编织而成的衬经组织,编织形成衬经组织的纱线与织物本体间隔连接,该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是通过以下编织方法得到的:
S1:选用至少两种纱线进行飞织织物的编织,其一种纱线为A纱,用于织物本体的编织,另一纱线为B纱,用于衬经组织的编织;
S2:采用A纱进行四平编织,用于形成织物本体,在A送纱进行四平编织的过程中引入B纱进行编织,且在B纱引入编织时至引出编织时,B纱不参与成圈编织,且引入的B纱经纱纱嘴停放于相邻两织列中间的位置,置入B纱,用于形成衬经组织;
S3:以S1和S2为最小编织循环,重复编织形成飞织织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其特征在于:编织形成衬经组织的纱线不参与织物本体的成圈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本体表面编织有若干衬经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衬经组织位于织物本体的相邻两织物列之间的连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本体上编织有若干纵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若干纵向间隔分布的衬经组织环绕形成编织区。
7.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飞织织物为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该方法包括:
S1:选用至少两种纱线进行飞织织物的编织,其一种纱线为A纱,用于织物本体的编织,另一纱线为B纱,用于衬经组织的编织;
S2:采用A纱进行四平编织,用于形成织物本体,在A送纱进行四平编织的过程中引入B纱进行编织,且在B纱引入编织时至引出编织时,B纱不参与成圈编织,且引入的B纱经纱纱嘴停放于相邻两织列中间的位置,置入B纱,用于形成衬经组织;
S3:以S1和S2为最小编织循环,重复编织形成飞织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四平编织包括满针四平编织和密针四平编织,在B纱引入编织时,A纱由满针四平编织转变成密针四平编织,在B纱引出编织时,A纱由密针四平编织转变成满针四平编织。
CN202110996183.7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Active CN113846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183.7A CN113846408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183.7A CN113846408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6408A CN113846408A (zh) 2021-12-28
CN113846408B true CN113846408B (zh) 2023-04-07

Family

ID=78976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6183.7A Active CN113846408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640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009A (zh) * 2011-12-13 2013-06-19 江南大学 一种少延伸少脱散的密厚纬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7099920B (zh) * 2017-06-22 2019-02-2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成型鞋口上弹性领口的编织方法
CN107881638B (zh) * 2017-10-30 2019-05-07 惠州学院 一种编织流苏色彩图案的方法
CN111432760B (zh) * 2017-11-27 2022-09-20 奥索冰岛有限公司 矫形装置
DE202018102766U1 (de) * 2018-05-17 2019-08-21 Julius Zorn Gmbh Nahtloser Kompressionsartikel
US11401638B2 (en) * 2018-05-22 2022-08-02 Fabdesigns,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 warp structure on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212382179U (zh) * 2020-04-30 2021-01-22 罗斯公司 一种一体形成的鞋面织物以及由该鞋面织物制成的鞋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6408A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1724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KR100486136B1 (ko) 지지부재삽입용통로를가진니트제품의제조방법및그제품
CN103924377B (zh) 一种经编自粘扣钩面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13846408B (zh) 一种带有衬经组织的飞织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GB2216913A (en) Stitch-bonded fabric
CN112442787B (zh) 一种交织编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214244784U (zh) 全编链形成的眼睫毛经编多梳织物
CN108729009A (zh) 拉舍尔蕾丝编织面料的制造方法
CN104178913A (zh) 机针织复合异面功能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及装置
JP2004091971A (ja) 経編による無縫製製品用生地とその加工処理方法および無縫製製品
JP2952194B2 (ja) フリンジ付ニット生地の編成方法
CN110923926A (zh) 一种仿经纬结构的飞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US1887166A (en) Manufacture of knit goods
JPH08510793A (ja) 網状繊維編地の製造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121154A (ja) 帯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12195555B (zh) 一种网状纹路针织物及其加工方法、应用
CN109198810A (zh) 一种注塑拉链布带及其制造方法
CN210596459U (zh) 针织牛仔拱桥提花面料
CN114232187B (zh) 包含针织元件的制品及其形成方法
CN113684599B (zh) 一种基于鸟眼织法的三平织片
CN202202107U (zh) 经编面料的植入边结构
CN215440885U (zh) 一种红外线升温保暖的经编网布及鞋面
CN102358989A (zh) 经编面料的植入边结构
CN113718405A (zh) 一种原身出仿手工穿绳装饰组织的编织方法
SU1028744A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трубчатого трикотажа плюшевого переплетени на плоскофанговой машин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