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5935B -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5935B
CN113845935B CN202111387433.3A CN202111387433A CN113845935B CN 113845935 B CN113845935 B CN 113845935B CN 202111387433 A CN202111387433 A CN 202111387433A CN 113845935 B CN113845935 B CN 1138459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iquid ammonia
water
temperature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874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5935A (zh
Inventor
李农
延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chem Chang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chem Cha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chem Chang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chem Chang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874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5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5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5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5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5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45/00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using hydrogen or hydrogen-generating compounds
    • C10G45/02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using hydrogen or hydrogen-generating compounds to eliminate hetero atoms without changing the skeleton of the hydrocarbon involved and without cracking into lower boiling hydrocarbons; Hydrofinis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45/00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using hydrogen or hydrogen-generating compounds
    • C10G45/44Hydrogenation of the aromatic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45/00Refining of hydrocarbon oils using hydrogen or hydrogen-generating compounds
    • C10G45/72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300/00Aspects relating to hydrocarbon processing covered by groups C10G1/00 - C10G99/00
    • C10G2300/20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edstock or the products
    • C10G2300/201Impurities
    • C10G2300/202Heteroatoms content, i.e. S, N, O, 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涉及到炼油技术领域,包括加氢裂化反应组件,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中的反应器入口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机构以及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循环机构,所述换热循环机构中的换热盘管外侧套接设置有蒸汽发生机构,所述蒸汽发生机构的蒸汽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氨输送机构。本发明利用温控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实现液氨的吸入以及输出,在避免热量浪费的同时,实现了热量的再利用,同时相较于压力泵,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结构更加简单,维修时更加方便,可靠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加氢裂化工艺是在临氢、高温、高压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馏分油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多环芳烃加氢饱和及开环裂化,转化为轻油和中间馏分油等目的产品的过程,目前的加氢裂化装置一般都是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硫化开工,在现有技术中,催化剂开工可以选择注入氨和不注入氨的两种方式,但各有其利弊。
注入氨的方式典型过程一般为:将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60摄氏度,向反应系统引进低氮油,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180摄氏度,向反应系统注硫化剂;在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v%后,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30摄氏度,恒温硫化至少8h;230摄氏度恒温硫化4小时后,启动注氨泵,开始注氨钝化;注氨开始2小时后,开始在空冷器前注洗涤水;注水2小时后,开始分析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230摄氏度恒温硫化结束后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当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达到0.1w%时,认为氨已穿透,在氨穿透前,控制裂化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250摄氏度,且任一床层温升≯5摄氏度;当氨穿透后,调整无水液氨注入速率并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320摄氏度,恒温8h。
由上述内容可知,在加氢裂化开工过程中,需要较为准确的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进而避免出现长时间温度低于或高于标准温度所导致的反应精度降低的情况,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设置基于水冷的温控组件来实现反应器入口的温度快速调节,进而使反应器入口可以采用过盈加热的方式进行反应。
但是上述采用温控组件进行反应器入口温度快速调节的方式经技术人员实际验证后还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组件内部的水在换热完成后并循环回到冷却液存储箱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热量逸散的工作环境中,导致工作环境内升温的同时,还会造成热量的浪费。
同时在采用上述器外注入无水液氨的方式时,会需要使用压力泵对无水液氨进行输送,由于压力泵属于周期性间歇开启的设备,因此发生故障的几率较高,结构过于复杂的同时,不便于进行检修。
因此,发明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包括加氢裂化反应组件,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中的反应器入口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机构以及温控组件的冷却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循环机构,所述换热循环机构中的换热盘管外侧套接设置有蒸汽发生机构,所述蒸汽发生机构的蒸汽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氨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上设置有热量触发机构,所述热量触发机构中的热胀冷缩件受热后对滑动柱进行推动,进而使得第一密封板被拉动的同时第二密封板被推动,进而使得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中第三分流管的通路被转换,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的液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合流管,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的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温控组件中第一合流管内部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进入到供水机构中水箱内部后与蒸汽发生机构中保温箱体内部的常温水换热后持续产生蒸汽气流,蒸汽气流进入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中的上壳体中后带动桨叶进行旋转,使螺柱驱动活塞上升或下降,实现液氨的输入或输出。
优选的,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包括反应器与反应器入口,所述反应器入口开设于反应器正面顶部。
优选的,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水冷换热壳体、进水管、排水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一合流管,所述水冷换热壳体、进水管和排水管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冷换热壳体自后向前均匀固定设置于反应器入口底部,多个所述进水管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左侧,多个所述排水管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右侧,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进水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合流管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排水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水机构包括水箱、供水管和水泵,所述供水管固定贯穿设置于水箱顶部,所述水泵设置于供水管上,且水泵与水箱固定连接,所述供水管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管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热循环机构包括换热盘管与循环管,所述第一合流管的冷却水输出端与换热盘管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的冷却水输出端与循环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的输出端贯穿水箱侧壁并延伸至水箱内部。
优选的,所述蒸汽发生机构包括保温箱体、水源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保温箱体套接设置于换热盘管外部,所述水源管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右侧顶端,所述第二分流管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包括下壳体、上壳体、螺柱、桨叶、活塞、第三分流管、尾气输出管、液氨输入管和液氨输出管,所述上壳体固定设置于下壳体顶部,所述螺柱两端分别贯穿下壳体顶部以及上壳体底部并分别延伸至下壳体与上壳体内部,所述螺柱通过轴承与下壳体及上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桨叶位于上壳体内部,并固定套接设置于螺柱外侧顶部,所述活塞位于下壳体内部,且活塞外壁与下壳体内壁贴合,所述活塞套接设置于螺柱外侧并与螺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分流管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贯穿设置于上壳体左侧,所述尾气输出管固定贯穿设置于上壳体右侧,所述液氨输入管固定贯穿设置于下壳体一侧面底部,所述液氨输出管固定贯穿设置于下壳体另一侧面底部;
所述热量触发机构包括外套壳体、热胀冷缩件、滑动柱、弹性绳、第一密封板、第二密封板和导流支管,所述外套壳体与第三分流管固定连接,所述热胀冷缩件与滑动柱均位于外套壳体内部,所述滑动柱端部贯穿外套壳体并延伸至外套壳体外部,且滑动柱与外套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绳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弹性绳一端与滑动柱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外套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固定设置于滑动柱侧面,且其端部插入到第三分流管的一个输出端内部,所述第二密封板固定设置于滑动柱端部,且其端部插入到第三分流管的另一个输出端内部,所述导流支管固定连接于外套壳体外侧,且其与第三分流管的任意一个输出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上、排水管的输出端上、水源管上、第二分流管的两个输出端上、液氨输入管上和液氨输出管上均设置有电磁单向阀,所述第二合流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加氢裂化设备还包括第二液氨输送机构,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与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的蒸汽输入端与蒸汽发生机构中第二分流管的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的第二输入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反应器内置的加热元件对反应器入口进行加热,将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60摄氏度,并通过反应器入口向反应器中引进低氮油,低氮油引进完毕后,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180摄氏度,然后向反应器中注入硫化剂,待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v%后,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230摄氏度,恒温硫化至少8小时;
S2、在上述温控过程中,当反应器入口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启动水泵,水泵启动后通过供水管将水箱内部的冷却水输送至第一分流管中,根据反应器入口当前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控制任意数量进水管输入端的电磁单向阀打开,此时冷却水通过电磁单向阀被打开的进水管进入到水冷换热壳体内部,并通过水冷换热壳体与反应器入口快速进行换热,实现对反应器入口的降温;
S3、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通过排水管进入到第一合流管中,然后输入至换热盘管处,此时保温箱体内部通过水源管所输入的常温水通过换热盘管与换热盘管内部的高温冷却水进行换热,进而沸腾并产生蒸汽,换热盘管内部换热后再次降温的冷却水则通过循环管回输到水箱内部;
S4、230摄氏度恒温硫化4小时后,此时第二分流管第一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分流管第一输出端未被第二密封板封堵,第二输出端则被第一密封板进行封堵,当前状态下,保温箱体内部的蒸汽通过第二分流管的第一输出端进入到第三分流管内部,然后由第三分流管的第一输入端进入上壳体内部,当蒸汽气流由第三分流管的第一输出端进入上壳体时,桨叶在蒸汽气流的吹动下顺时针旋转,进而通过上壳体带动螺柱在下壳体内部上升,此时下壳体内部压强降低,液氨被由液氨输入管吸入至下壳体内部;
S5、在蒸汽由第三分流管的第一输入端进入上壳体内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进入到导流支管内部,并在导流支管内部与外套壳体进行换热,此时热胀冷缩件受热后开始膨胀,膨胀后的热胀冷缩件对滑动柱进行推动,进而使得滑动柱带动第二密封板对第三分流管的第一输入端进行封堵,同时第一密封板在滑动柱的带动下解除对第三分流管的第二输入端的封堵,此时保温箱体内部留存的蒸汽快速通过第二分流管以及第三分流管的第二输出端进入到上壳体内部,并带动桨叶逆时针旋转后,此时打开液氨输出管上的电磁单向阀,下壳体内部的液氨通过液氨输出管与第二合流管注入到反应器内部,进而开始注氨钝化操作;
S6、注氨钝化操作开始2小时后,在空冷器前注洗涤水,注水2小时后,收集反应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分酸性水,并分析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恒温硫化结束后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当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达到0.1w%时,认为氨已穿透,在氨穿透前,控制裂化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250摄氏度,且任一床层温升≯5摄氏度,当氨穿透后,调整无水液氨注入速率并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温度至320摄氏度,并保持恒温8小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换热循环机构、蒸汽发生机构和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以便于利用换热循环机构中的换热盘管为中介,实现蒸汽发生机构中保温箱体内部常温水与换热盘管内部高温冷却水的换热,进而将保温箱体内部的常温水加热至沸腾并产生大量水蒸汽,同时将水蒸汽通过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中第三分流管的两个输出端输入至上壳体内部,实现活塞的升降,进而完成液氨的吸入以及输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同类型装置,本发明利用温控组件所产生的热量实现液氨的吸入以及输出,在避免热量浪费的同时,实现了热量的再利用,同时相较于压力泵,第一液氨输送机构结构更加简单,维修时更加方便,可靠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温控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蒸汽发生机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液氨输送机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液氨输送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热量触发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1、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1、反应器;12、反应器入口;2、温控组件;21、水冷换热壳体;22、进水管;23、排水管;24、第一分流管;25、第一合流管;3、供水机构;31、水箱;32、供水管;33、水泵;4、换热循环机构;41、换热盘管;42、循环管;5、蒸汽发生机构;51、保温箱体;52、水源管;53、第二分流管;6、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1、下壳体;62、上壳体;63、螺柱;64、桨叶;65、活塞;66、第三分流管;67、尾气输出管;68、液氨输入管;69、液氨输出管;7、第二液氨输送机构;8、第二合流管;9、热量触发机构;91、外套壳体;92、热胀冷缩件;93、滑动柱;94、弹性绳;95、第一密封板;96、第二密封板;97、导流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8所示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包括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中的反应器入口12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组件2,所述温控组件2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机构3以及温控组件2的冷却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循环机构4,所述换热循环机构4中的换热盘管41外侧套接设置有蒸汽发生机构5,所述蒸汽发生机构5的蒸汽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上设置有热量触发机构9,所述热量触发机构9中的热胀冷缩件92受热后对滑动柱93进行推动,进而使得第一密封板95被拉动的同时第二密封板96被推动,进而使得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中第三分流管66的通路被转换,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的液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合流管8,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8的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温控组件2中第一合流管25内部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进入到供水机构3中水箱31内部后与蒸汽发生机构5中保温箱体51内部的常温水换热后持续产生蒸汽气流,蒸汽气流进入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中的上壳体62中后带动桨叶64进行旋转,使螺柱63驱动活塞65上升或下降,实现液氨的输入或输出。
如图2所示,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包括反应器11与反应器入口12,所述反应器入口12开设于反应器11正面顶部。
如图3所示,所述温控组件2包括水冷换热壳体21、进水管22、排水管23、第一分流管24和第一合流管25,所述水冷换热壳体21、进水管22和排水管23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冷换热壳体21自后向前均匀固定设置于反应器入口12底部,多个所述进水管22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21左侧,多个所述排水管23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21右侧,所述第一分流管24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进水管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合流管25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排水管23固定连接,以便于冷却水通过进水管22进入到水冷换热壳体21内部,并通过水冷换热壳体21与反应器入口12快速进行换热,实现对反应器入口12的降温。
如图2所示,所述供水机构3包括水箱31、供水管32和水泵33,所述供水管32固定贯穿设置于水箱31顶部,所述水泵33设置于供水管32上,且水泵33与水箱31固定连接,所述供水管32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管24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以便于水泵33启动后通过供水管32将水箱31内部的冷却水输送至第一分流管24中。
如图4所示,所述换热循环机构4包括换热盘管41与循环管42,所述第一合流管25的冷却水输出端与换热盘管41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41的冷却水输出端与循环管4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42的输出端贯穿水箱31侧壁并延伸至水箱31内部,以便于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通过排水管23进入到第一合流管25中,然后输入至换热盘管41处。
另外,所述蒸汽发生机构5包括保温箱体51、水源管52和第二分流管53,所述保温箱体51套接设置于换热盘管41外部,所述水源管52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51右侧顶端,所述第二分流管53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51顶部,以便于保温箱体51内部通过水源管52所输入的常温水通过换热盘管41与换热盘管41内部的高温冷却水进行换热,进而沸腾并产生蒸汽。
如图5与图6所示,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包括下壳体61、上壳体62、螺柱63、桨叶64、活塞65、第三分流管66、尾气输出管67、液氨输入管68和液氨输出管69。
更为具体的,所述上壳体62固定设置于下壳体61顶部,所述螺柱63两端分别贯穿下壳体61顶部以及上壳体62底部并分别延伸至下壳体61与上壳体62内部,所述螺柱63通过轴承与下壳体61及上壳体62转动连接,所述桨叶64位于上壳体62内部,并固定套接设置于螺柱63外侧顶部,所述活塞65位于下壳体61内部,且活塞65外壁与下壳体61内壁贴合,所述活塞65套接设置于螺柱63外侧并与螺柱63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分流管66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贯穿设置于上壳体62左侧,所述尾气输出管67固定贯穿设置于上壳体62右侧,所述液氨输入管68固定贯穿设置于下壳体61一侧面底部,所述液氨输出管69固定贯穿设置于下壳体61另一侧面底部,以便于保温箱体51内部的蒸汽通过第二分流管53进入上壳体62内部后,桨叶64在蒸汽气流的吹动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进而通过上壳体62带动螺柱63在下壳体61内部上升或下降,实现液氨的吸入以及输出。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进水管22的输入端上、排水管23的输出端上、水源管52上、第二分流管53的两个输出端上、液氨输入管68上和液氨输出管69上均设置有电磁单向阀,所述第二合流管8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以便于可以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由第二合流管8所输出的液氨的注入速率。
还有就是,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结构模拟现有技术中的泵机,其汽封、轴承等部件属于现有技术中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因此本申请在此不对上述结构进行赘述。
如图7所示,所述热量触发机构9包括外套壳体91、热胀冷缩件92、滑动柱93、弹性绳94、第一密封板95、第二密封板96和导流支管97,所述外套壳体91与第三分流管66固定连接,所述热胀冷缩件92与滑动柱93均位于外套壳体91内部,所述滑动柱93端部贯穿外套壳体91并延伸至外套壳体91外部,且滑动柱93与外套壳体91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绳94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弹性绳94一端与滑动柱93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外套壳体9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95固定设置于滑动柱93侧面,且其端部插入到第三分流管66的一个输出端内部,所述第二密封板96固定设置于滑动柱93端部,且其端部插入到第三分流管66的另一个输出端内部,所述导流支管97固定连接于外套壳体91外侧,且其与第三分流管66的任意一个输出端连通.
还需要说明的是,热胀冷缩件92包括柱状橡胶囊,所述柱状橡胶囊内部填充有酒精,当外套壳体91内部温度升高时,酒精受热膨胀,进而使柱状橡胶囊开始膨胀,柱状橡胶囊膨胀后对滑动柱93进行推动;
且所述导流支管97上设置泄压阀,以便于当需要故障导致导流支管97内部压力过大,而热胀冷缩件92未被触发时,泄压阀可以泄去导流支管97内部多余压力,进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反应器11内置的加热元件对反应器入口12进行加热,将反应器入口12温度控制在160摄氏度,并通过反应器入口12向反应器11中引进低氮油,低氮油引进完毕后,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至180摄氏度,然后向反应器11中注入硫化剂,待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v%后,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至230摄氏度,恒温硫化至少8小时;
S2、在上述温控过程中,当反应器入口12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启动水泵33,水泵33启动后通过供水管32将水箱31内部的冷却水输送至第一分流管24中,根据反应器入口12当前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控制任意数量进水管22输入端的电磁单向阀打开,此时冷却水通过电磁单向阀被打开的进水管22进入到水冷换热壳体21内部,并通过水冷换热壳体21与反应器入口12快速进行换热,实现对反应器入口12的降温;
S3、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通过排水管23进入到第一合流管25中,然后输入至换热盘管41处,此时保温箱体51内部通过水源管52所输入的常温水通过换热盘管41与换热盘管41内部的高温冷却水进行换热,进而沸腾并产生蒸汽,换热盘管41内部换热后再次降温的冷却水则通过循环管42回输到水箱31内部;
S4、230摄氏度恒温硫化4小时后,此时第二分流管53第一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分流管66第一输出端未被第二密封板96封堵,第二输出端则被第一密封板95进行封堵,当前状态下,保温箱体51内部的蒸汽通过第二分流管53的第一输出端进入到第三分流管66内部,然后由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入端进入上壳体62内部,当蒸汽气流由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出端进入上壳体62时,桨叶64在蒸汽气流的吹动下顺时针旋转,进而通过上壳体62带动螺柱63在下壳体61内部上升,此时下壳体61内部压强降低,液氨被由液氨输入管68吸入至下壳体61内部,待液氨吸入达到标准量后,使第三分流管66两个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均处于关闭状态;
S5、在蒸汽由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入端进入上壳体62内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进入到导流支管97内部,并在导流支管97内部与外套壳体91进行换热,此时热胀冷缩件92受热后开始膨胀,膨胀后的热胀冷缩件92对滑动柱93进行推动,进而使得滑动柱93带动第二密封板96对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入端进行封堵,同时第一密封板95在滑动柱93的带动下解除对第三分流管66的第二输入端的封堵,此时保温箱体51内部留存的蒸汽快速通过第二分流管53以及第三分流管66的第二输出端进入到上壳体62内部,并带动桨叶64逆时针旋转后,此时打开液氨输出管69上的电磁单向阀,下壳体61内部的液氨通过液氨输出管69与第二合流管8注入到反应器11内部,进而开始注氨钝化操作;
S6、注氨钝化操作开始2小时后,在空冷器前注洗涤水,注水2小时后,收集反应器1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分酸性水,并分析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恒温硫化结束后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当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达到0.1w%时,认为氨已穿透,在氨穿透前,控制裂化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250摄氏度,且任一床层温升≯5摄氏度,当氨穿透后,调整无水液氨注入速率并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至320摄氏度,并保持恒温8小时。
实施例3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上述加氢裂化设备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发现存在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内某部件损坏,且由于环境限制无法快速维修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
所述加氢裂化设备还包括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与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的蒸汽输入端与蒸汽发生机构5中第二分流管53的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8的第二输入端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可知:当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中某部件损坏时,技术人员可以将第二分流管53第一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关闭,并将第二分流管53第二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打开,进而使保温箱体51内部的蒸汽可以通过第二分流管53的第二输出端进入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中,进而实现液氨的吸入以及输出,从而避免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内某部件损坏,且由于环境限制无法快速维修所导致的装置停机的情况,保证了反应过程中的正常进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中的反应器入口(12)底部固定设置有温控组件(2),所述温控组件(2)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有供水机构(3)以及温控组件(2)的冷却水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换热循环机构(4),所述换热循环机构(4)中的换热盘管(41)外侧套接设置有蒸汽发生机构(5),所述蒸汽发生机构(5)的蒸汽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上设置有热量触发机构(9),所述热量触发机构(9)中的热胀冷缩件(92)受热后对滑动柱(93)进行推动,进而使得第一密封板(95)被拉动的同时第二密封板(96)被推动,进而使得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中第三分流管(66)的通路被转换,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的液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合流管(8),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8)的第一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温控组件(2)中第一合流管(25)内部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进入到供水机构(3)中水箱(31)内部后与蒸汽发生机构(5)中保温箱体(51)内部的常温水换热后持续产生蒸汽气流,蒸汽气流进入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中的上壳体(62)中后带动桨叶(64)进行旋转,使螺柱(63)驱动活塞(65)上升或下降,实现液氨的输入或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反应组件(1)包括反应器(11)与反应器入口(12),所述反应器入口(12)开设于反应器(11)正面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2)包括水冷换热壳体(21)、进水管(22)、排水管(23)、第一分流管(24)和第一合流管(25),所述水冷换热壳体(21)、进水管(22)和排水管(23)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冷换热壳体(21)自后向前均匀固定设置于反应器入口(12)底部,多个所述进水管(22)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21)左侧,多个所述排水管(23)分别固定贯穿设置于多个水冷换热壳体(21)右侧,所述第一分流管(24)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进水管(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合流管(25)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排水管(2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机构(3)包括水箱(31)、供水管(32)和水泵(33),所述供水管(32)固定贯穿设置于水箱(31)顶部,所述水泵(33)设置于供水管(32)上,且水泵(33)与水箱(31)固定连接,所述供水管(32)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管(24)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循环机构(4)包括换热盘管(41)与循环管(42),所述第一合流管(25)的冷却水输出端与换热盘管(41)的冷却水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盘管(41)的冷却水输出端与循环管(42)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42)的输出端贯穿水箱(31)侧壁并延伸至水箱(3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机构(5)包括保温箱体(51)、水源管(52)和第二分流管(53),所述保温箱体(51)套接设置于换热盘管(41)外部,所述水源管(52)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51)右侧顶端,所述第二分流管(53)固定贯穿设置于保温箱体(51)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包括下壳体(61)、上壳体(62)、螺柱(63)、桨叶(64)、活塞(65)、第三分流管(66)、尾气输出管(67)、液氨输入管(68)和液氨输出管(69),所述上壳体(62)固定设置于下壳体(61)顶部,所述螺柱(63)两端分别贯穿下壳体(61)顶部以及上壳体(62)底部并分别延伸至下壳体(61)与上壳体(62)内部,所述螺柱(63)通过轴承与下壳体(61)及上壳体(62)转动连接,所述桨叶(64)位于上壳体(62)内部,并固定套接设置于螺柱(63)外侧顶部,所述活塞(65)位于下壳体(61)内部,且活塞(65)外壁与下壳体(61)内壁贴合,所述活塞(65)套接设置于螺柱(63)外侧并与螺柱(63)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分流管(66)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贯穿设置于上壳体(62)左侧,所述尾气输出管(67)固定贯穿设置于上壳体(62)右侧,所述液氨输入管(68)固定贯穿设置于下壳体(61)一侧面底部,所述液氨输出管(69)固定贯穿设置于下壳体(61)另一侧面底部;
所述热量触发机构(9)包括外套壳体(91)、热胀冷缩件(92)、滑动柱(93)、弹性绳(94)、第一密封板(95)、第二密封板(96)和导流支管(97),所述外套壳体(91)与第三分流管(66)固定连接,所述热胀冷缩件(92)与滑动柱(93)均位于外套壳体(91)内部,所述滑动柱(93)端部贯穿外套壳体(91)并延伸至外套壳体(91)外部,且滑动柱(93)与外套壳体(91)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绳(94)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弹性绳(94)一端与滑动柱(93)固定连接以及另一端与外套壳体(9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95)固定设置于滑动柱(93)侧面,且其端部插入到第三分流管(66)的一个输出端内部,所述第二密封板(96)固定设置于滑动柱(93)端部,且其端部插入到第三分流管(66)的另一个输出端内部,所述导流支管(97)固定连接于外套壳体(91)外侧,且其与第三分流管(66)的任意一个输出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2)的输入端上、排水管(23)的输出端上、水源管(52)上、第二分流管(53)的两个输出端上、液氨输入管(68)上和液氨输出管(69)上均设置有电磁单向阀,所述第二合流管(8)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设备还包括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与第一液氨输送机构(6)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的蒸汽输入端与蒸汽发生机构(5)中第二分流管(53)的第二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氨输送机构(7)的液氨输出端与第二合流管(8)的第二输入端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反应器(11)内置的加热元件对反应器入口(12)进行加热,将反应器入口(12)温度控制在160摄氏度,并通过反应器入口(12)向反应器(11)中引进低氮油,低氮油引进完毕后,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至180摄氏度,然后向反应器(11)中注入硫化剂,待循环氢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1v%后,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至230摄氏度,恒温硫化至少8小时;
S2、在上述温控过程中,当反应器入口(12)温度超过标准温度时,启动水泵(33),水泵(33)启动后通过供水管(32)将水箱(31)内部的冷却水输送至第一分流管(24)中,根据反应器入口(12)当前温度与标准温度的差值控制任意数量进水管(22)输入端的电磁单向阀打开,此时冷却水通过电磁单向阀被打开的进水管(22)进入到水冷换热壳体(21)内部,并通过水冷换热壳体(21)与反应器入口(12)快速进行换热,实现对反应器入口(12)的降温;
S3、换热后的高温冷却水通过排水管(23)进入到第一合流管(25)中,然后输入至换热盘管(41)处,此时保温箱体(51)内部通过水源管(52)所输入的常温水通过换热盘管(41)与换热盘管(41)内部的高温冷却水进行换热,进而沸腾并产生蒸汽,换热盘管(41)内部换热后再次降温的冷却水则通过循环管(42)回输到水箱(31)内部;
S4、230摄氏度恒温硫化4小时后,此时第二分流管(53)第一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处于开启状态,第二输出端上的电磁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三分流管(66)第一输出端未被第二密封板(96)封堵,第二输出端则被第一密封板(95)进行封堵,当前状态下,保温箱体(51)内部的蒸汽通过第二分流管(53)的第一输出端进入到第三分流管(66)内部,然后由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入端进入上壳体(62)内部,当蒸汽气流由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出端进入上壳体(62)时,桨叶(64)在蒸汽气流的吹动下顺时针旋转,进而通过上壳体(62)带动螺柱(63)在下壳体(61)内部上升,此时下壳体(61)内部压强降低,液氨被由液氨输入管(68)吸入至下壳体(61)内部;
S5、在蒸汽由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入端进入上壳体(62)内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进入到导流支管(97)内部,并在导流支管(97)内部与外套壳体(91)进行换热,此时热胀冷缩件(92)受热后开始膨胀,膨胀后的热胀冷缩件(92)对滑动柱(93)进行推动,进而使得滑动柱(93)带动第二密封板(96)对第三分流管(66)的第一输入端进行封堵,同时第一密封板(95)在滑动柱(93)的带动下解除对第三分流管(66)的第二输入端的封堵,此时保温箱体(51)内部留存的蒸汽快速通过第二分流管(53)以及第三分流管(66)的第二输出端进入到上壳体(62)内部,并带动桨叶(64)逆时针旋转后,此时打开液氨输出管(69)上的电磁单向阀,下壳体(61)内部的液氨通过液氨输出管(69)与第二合流管(8)注入到反应器(11)内部,进而开始注氨钝化操作;
S6、注氨钝化操作开始2小时后,在空冷器前注洗涤水,注水2小时后,收集反应器(1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高分酸性水,并分析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恒温硫化结束后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当高分酸性水中氨含量达到0.1w%时,认为氨已穿透,在氨穿透前,控制裂化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250摄氏度,且任一床层温升≯5摄氏度,当氨穿透后,调整无水液氨注入速率并平稳提升反应器入口(12)温度至320摄氏度,并保持恒温8小时。
CN202111387433.3A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Active CN113845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7433.3A CN113845935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87433.3A CN113845935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5935A CN113845935A (zh) 2021-12-28
CN113845935B true CN113845935B (zh) 2022-09-30

Family

ID=7898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87433.3A Active CN113845935B (zh) 2021-11-22 2021-11-22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593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0729A (en) * 1998-09-29 1999-11-09 Uop Llc Hydrocracking process
CN101033412A (zh) * 2007-03-29 2007-09-12 河北志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油裂解尾气的循环利用方法
CN109777480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高效的开工方法
CN112080321A (zh) * 2020-10-14 2020-12-15 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油加氢注氨裂解装置及其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0729A (en) * 1998-09-29 1999-11-09 Uop Llc Hydrocracking process
CN101033412A (zh) * 2007-03-29 2007-09-12 河北志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油裂解尾气的循环利用方法
CN109777480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氢裂化催化剂高效的开工方法
CN112080321A (zh) * 2020-10-14 2020-12-15 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油加氢注氨裂解装置及其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5935A (zh) 202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3474A (zh) 反应堆专设安全系统热工水力综合性能模拟器
CN109841288B (zh) 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
CN204481672U (zh) 变流器水冷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5945014A (zh) 一种核电站主蒸汽管道蒸汽吹扫的系统及方法
CN113845935B (zh) 一种应用于加氢裂化开工的液氨上料机构
CN105957570A (zh) 利用外部蒸汽提升核电站一回路温度进行热试的系统及方法
CN105937413B (zh) 一种利用非核蒸汽进行汽轮机冲转的系统及方法
CN205714300U (zh) 一种利用非核蒸汽进行汽轮机冲转的系统
KR20160142164A (ko) 가압기 증기를 사용한 원자로건물 살수 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원전
CN114023471B (zh) 一种压水堆核电站模拟实验台架
CN202878633U (zh) 一种模具温度控制系统
CN110752046B (zh) 安全装置、核电厂系统以及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方法
CN113130103A (zh) 一种高温堆余热排出系统
CN109209608B (zh) 一种多台发电机组共用一台散热器的连接系统
KR102072689B1 (ko) 원자로
CN207124041U (zh) 导出安全壳内热量的系统
CN207080450U (zh) 一种高温油压力脉动系统
CN203683932U (zh) 一种染缸的水循环装置
CN207406476U (zh) 暖泵系统及主给水泵系统
CN204837757U (zh) 一种牲畜屠宰用升降式换热装置及其构成的换热循环系统
CN215911200U (zh) 一种余热排出系统及核电系统
CN115126690B (zh) 一种有机工质填充回收组件、余热回收发电机组和方法
CN212987185U (zh) 一种无正压可实现回收非洁净多气源乏汽的回收系统
CN110579405B (zh) 一种核电站辅助给水系统及其加热方法
CN219527053U (zh) 一种双台高温溢流染色机联合运行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