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0413A -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 Google Patents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0413A
CN113840413A CN202010590134.9A CN202010590134A CN113840413A CN 113840413 A CN113840413 A CN 113840413A CN 202010590134 A CN202010590134 A CN 202010590134A CN 113840413 A CN113840413 A CN 113840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wave
energy
layer
shielding film
wave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01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ili Microelectronics Hong Kong Co ltd
Nanjing Silergy Micro H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ili Microelectronics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ili Microelectronics Hong 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ili Microelectronics Hong 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01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404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40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0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6Prevention of microwave leakage, e.g. door sealings
    • H05B6/763Microwave radiation seals for do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用于贴附在微波炉的炉门外表面,吸收该微波炉在运转时所释放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屏蔽膜包括:一基材载体,其具有一第一透光率;一第一基材层,其具有一第二透光率且设置于该基材载体的一侧,在该第一基材层设置有一无线转能单元,该无线转能单元用以接收电磁波并将该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以及一光学可变总成,设置在该基材载体的另一侧且电性连接该无线转能单元,该光学可变总成包含有一电致变色层及一电极层,该电极层电性连接于该无线转能单元及该电致变色层,用以接收该无线转能单元的直流电并驱动该电致变色层改变其透光性。

Description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磁波遮蔽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生活忙碌,许多人会选择使用省时又方便的微波炉将食物进行加热,使得微波炉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之一。微波炉的原理是利用电能转为微波所产生的高能,将食物中的水分子摩擦生热以加热食物,微波的高频率及高渗透性,使得食物加热速度快。但是在微波炉运作的过程中会释出微量的电磁波,使用者在操作上会有影响健康的疑虑,另外若直视微波炉运转时所发出的光线,则会有白内障的风险。
因此,一般学者专家或是微波炉供应商大都建议在微波炉运转的过程中需保持一特定距离,而在市面上也出现了抗电磁波隔离布,宣称若设置在微波炉的炉门外侧即能够有效阻隔电磁波;然而,此类抗电磁波隔离布大多只有遮蔽电磁波的作用,能量无法回收再利用,而且在装设后同时也遮蔽了炉门,使用者无法得知在微波炉运转的过程中,内部环境是否有异常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能够直接贴附于微波炉的炉门外侧表面接收来自微波炉的电磁波,并将电磁波的电磁能转换为直流电,因此可以在微波炉运转时经常性地利用微波炉所发出的电磁波来得到电能。另外,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还能够显示微波炉内的运作情形,可供使用者确认微波炉运作是否正常。
换言之,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用于贴附在微波炉的炉门外表面,吸收该微波炉在运转时所释放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屏蔽膜包括:一基材载体,其具有一第一透光率;一第一基材层,其具有一第二透光率且设置于该基材载体的一侧,在该第一基材层设置有一无线转能单元,该无线转能单元用以接收电磁波并将该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以及一光学可变总成,设置在该基材载体的另一侧且电性连接该无线转能单元,该光学可变总成包含有一电致变色层及一电极层,该电极层电性连接于该无线转能单元及该电致变色层,用以接收该无线转能单元的直流电并驱动该电致变色层改变其透光性并;其中该无线转能单元为由可接受电磁波的多个天线单元所构成的一天线总成和一电能处理模组;该天线总成为由可收发电磁波的多个天线单元所构成;各该天线单元为排列成阵列状且包含设置于一第一基材层中的一能量传递部、一接地部、及一配线部,该能量传递部为由第一金属线路层布设而成,该接地部为设置于该能量传递部外围且由第二金属线路层布设而成,该电能处理模组包含一整流滤波器件及一直流供电部;该整流滤波器件电性连接于该天线总成的该能量传递部,用以接收来自该天线总成的电磁波并对该电磁波实施整流滤波处理而成为直流电;该直流供电部为由第三金属线路层布设而成,并且与该整流滤波器件和该光学可变总成电性连接,用以接收直流电并输出至该光学可变总成;该天线总成中的该配线部为配置于该能量传递部与该接地部之间、以及配置于该能量传递部、该接地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外的其他区域,该配线部包含多个导体元件,各该导体元件之间保持一第一间距以彼此绝缘,以及各该导体元件分别与该能量传递部、该接地部、该第一直流供电部、该第一直流供电部之间保持一第二间距以彼此绝缘;以及该第二透光率为在50%~95%之间,且该第二透光率与该第一透光率之间符合以下关系式:-10%≦T1-T2≦+10%。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电磁波屏蔽膜还包含与该无线转能单元电性连接的一实时显示单元;该实时显示单元包含有显示模组及感测模组;该感测模组用以感测该微波炉内部的温度及摄录该微波炉内部的即时影像,并传送至显示模组进行即时显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该实时显示单元还包含有微控制器与无线收发模组,该微控制器用以接收该感测模组所测得的温度信息,并经由该无线收发模组与该微波炉进行通信连接,以控制该微波炉的运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构成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及该直流供电部的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的宽度分别为彼此相等的一固定宽度或彼此不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构成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以及该直流供电部的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彼此纵横交错而分别形成方形网格,各该方形网格的边长彼此相同或彼此相异。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各该导体元件间的该第一间距自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以及该直流供电部的任一者到该基材载体的各外缘处渐增,且以等距长度累计方式渐增。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天线总成包含m个该天线单元,该电能处理模组包含m个整流滤波器件,各该天线单元中的该能量接收部和该电能处理模组中的该直流供电部分别以串联形式连接各该整流滤波器件、或者各天线单元中的该能量接收部和该电能处理模组中的直流供电部分别以并联形式连接各该整流滤波器件以输出电力至该光学可变总成,而m≧2。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内且都不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内且都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在该基材载体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分别配置有该第一基材层,该天线单元的该能量接收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为都设于该上表面侧的该第一基材层内,该接地部为设于该下表面侧的该第一基材层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设于该上表面侧的该能量接收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不与该基材载体接触,而设于该下表面侧的该接地部不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设于该上表面侧的该能量接收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与该基材载体接触,而设于该下表面侧的该接地部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分别为自铟锡氧化物(ITO)、石墨稀、纳米银浆、铜线及含银合金中所选出的任一材料所制成,该基材载体和该第一基材层为选用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酰亚胺薄膜(PI)材质所制成,而该第一基材层是凭借光学胶(OCA)贴合于该基材载体。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0.05mm至2mm之间,而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的方阻分别小于2欧姆。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基材层为玻璃材质,该第一基材层凭借物理或化学蚀刻方式形成多个凹槽,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分别凭借物理或化学沉积方式于该些凹槽中而对应形成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及该直流供电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电磁波屏蔽膜更包含有具有该第一透光率的一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设置于该电磁波屏蔽膜的最外侧,且其硬度为满足铅笔硬度规格>5H,以保护该电磁波屏蔽膜的内部元件以避免遭受刮伤或磨损。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能量接收部更包含有一信号馈入部,该信号馈入部是该第一金属线路层直向延伸至该第一基材层边缘的部份。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能量接收部更包含有一滤波谐振电路,该滤波谐振电路配置在该第一金属线路层中,以使该能量接收部在辐射能量的同时具有滤除谐波能量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滤波谐振电路为一步阶阻抗谐振腔(SIR)的结构,用以滤除二阶谐波、或者三阶谐波能量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基材载体为一平板结构,该天线总成为一共平面波导(CPW)馈入的平面天线单元。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无线转能单元更包含一电能储存模组且其连接于该直流供电部,用以储存由该天线总成所接收电磁波后所转换的电能。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的配置示意图。
图2A为显示本发明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显示本发明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运作时的辐射场型图。
图3为显示无线转能单元的配置示意图。
图4A至4G为分别显示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直流供电部1227及配线部1226在不同实施例中的剖面配置示意图。
图5A及5B为分别显示本发明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的多种应用实施例的方块示意图。
其中:100:无线转能单元;110:基材载体;112、112’:第一基材层;120:天线总成;122:天线单元;1224:能量接收部;1225:接地部;1226:配线部;124:第二基材层;130:电能处理模组;131:整流滤波器件;1227:直流供电部;140:电能储存模组;150:光学可变总成;151:电致变色层;152:电极层;1521:第一电极层;1522:第二电极层;400:实时显示单元;410:显示模组;420:感测模组;430:微控制器;440:无线收发模组;P:微波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关发明作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创作加以限制者;而关于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再者,在下列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
请参照图1和图2A,其为分别显示本发明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的配置示意图及俯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磁波屏蔽膜包含有一基材载体110、第一基材层112、光学可变总成150。该第一基材层112中设有无线转能单元100。
具体而言,电磁波屏蔽膜是至少由基材载体110、第一基材层112、及光学可变总成150所构成的多层结构体,该第一基材层112与该光学可变总成150分别设置于该基材载体100的相异侧表面;在该第一基材层112中的无线转能单元100包含有天线总成120与电能处理模组130,而该光学可变总成150是与该电能处理模组130电性连接。
基材载体110具有一第一透光率T1且布植有一电性作用区与一非电性作用区;第一基材层111具有一第二透光率T2,该第二透光率T2为在50%~95%之间,且该第二透光率T2与该第一透光率T1之间的差值(T1-T2)为在-10%~+10%之间,较佳为在-5%~+5%之间。
在无线转能单元中的天线总成120为多个排列成阵列状的天线单元122,天线单元122主要是以物理或化学沉积的方法形成于第一基材层112中,用以接收来自微波炉或外界环境中的电磁波,并将电磁波传送至电能处理模组130;该电能处理模组130能够将该电磁波转换成直流电,以供该光学可变总成150运作。因此,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在使用上较佳是将第一基材层112朝向微波炉的炉门设置,因此提高电磁波吸收的效能,而光学可变总成150则是朝向使用者。
进一步说明,光学可变总成150包含包括电致变色层151与电极层152。电极层152电性连接与电能处理模组130与电致变色层151,能够接收来自无线转能单元100所传送的电能而驱动电致变色层151改变穿透光的光学特性,例如改变波长或穿透率,即调整穿透光的颜色或亮暗程度。
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材载体110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第一基材层112与光学可变总成150分别设置于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电极层152包括第一电极1521与第二电极1522,电致变色层151位于第一电极1521与第二电极1522之间,且第一电极1421与第二电极1422分别电性连接于电能处理模组130。电能处理模组130传送电能至第一电极1521与第二电极1522,而第一电极1521与第二电极1522施加电压于电致变色层151,以使光学性质致变层141变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色亦包括电致变色层151的透光度的改变;举例来说,在施加电压以前,该光学可变总成150的透光度较佳为在90%以上,在施加电压以后,该光学可变总成150的透光度一般为在15%~60%之间,较佳为在30%~60%之间,能够降低微波炉所发出的光线所造成的危害。
另外,电极层152中的第一电极1521还具有反射电磁波的作用。如图2B所示,其为显示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在运作时的辐射场型图,第一电极1521可作为天线总成120的反射面,使得微波炉所发出的电磁波能够更集中朝向天线总成120,进而降低电磁波向外界发散的辐射量。
接着,请再参阅图2A并配合参阅图3,图3为显示无线转能单元100的配置示意图,天线总成120中的天线单元122包含一能量接收部1224、一接地部1225、以及一配线部1226,其中能量接收部1224为配置于电性作用区且具有一第三透光率的金属线路层;接地部1225为配置于电性作用区,且接地部1225设置于该能量接收部1224外围并具有第三透光率的第二金属线路层。又,电能处理模组130包含至少一整流滤波器件131及与该整流滤波器件131电性连接的一直流供电部1227,该整流滤波器件131电性连接于该天线总成120的能量接收部1224,并透过该能量接收部1224接收来自室内或室外的电磁波并对该电磁波实施整流滤波处理而成为一直流电,再经由该直流供电部1227输出电力。直流供电部1227为配置于电性作用区且具有第三透光率的第三金属线路层,直流供电部1227连接光学可变总成150以供给电源;配线部1226为配置于非电性作用区,且该配线部1226为配置于该收发1224与该接地部1225之间、以及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直流供电部1227以外的其他区域且具有第三透光率的多个导体元件,各导体元件之间保持一第一间距d1以彼此绝缘,且各导体元件与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之间保持一第二间距d2以彼此绝缘。其中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分别为一方形网格状的金属线路层,各该网格状的间距彼此相同,而该第一间距d1和该第二间距d2分别为一固定间距且彼此相等。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间距d1为一非固定间距,该第二间距d2为一固定间距;在此说明上述非固定间距的该第一间距d1主要是自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的前述任一者到该基材载体110的各外缘处形成渐增,而每次渐增的长度为相同,例如:由邻近该接地部1225的该配线部1226的该第一间距d1朝外缘处每一间隔逐渐增加1μm。
承上所述,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及直流供电部1227的构成可具有特定的图案,而在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及直流供电部1227之间的区域(电性作用区)与配线部1226(非电性作用区)可具有大体上相同的透光率。对于某些特殊的外观设计的需求,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及直流供电部1227也可以具有与配线部1226不同的透光率。另外,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直流供电部1227及配线部1226的图案也没有限定,只要能区隔出电性作用区及非电性作用区即可,可以是任意形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能量接收部1224更包含有一信号馈入部(图未示),该信号馈入部是金属网格直向延伸至基材载体110边缘的部份。
该天线单元122可为一天线阵列线路,天线阵列线路为多组排列为阵列的天线线路,而这些线路整合为一体,其余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不再赘述。另外,天线阵列线路包括复数组排列成阵列状的天线,每组天线包括二能量接收部1224以及一接地部1225。在每个接地部1224之间形成一间隙G,因此减小每个天线的接地部1225的面积,可以得到较佳的电磁波的转能接收效率。
又,本发明的天线单元122也可以是由多个偶极子天线组(Dipole antenna)所构成,各个该偶极子天线组(Dipole antenna)分别包含一对对称放置的导体,导体相互靠近的两端分别与馈电线相连。该些偶极子天线组做为发射天线时,电信号从天线中心馈入导体;而当该些偶极子天线组做为接收天线时,也在天线中心从导体中获取接收信号。偶极子天线组与二极体可透过串并联连接接受不同极性方向的电磁波,并且可透过串并联连接进而调整转换效率。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请配合参考4A-4C所示,其为显示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直流供电部1227及配线部1226在不同实施例中的剖面配置示意图。
如图4A所示的实施例,该基材载体110具有一上表面侧S1和相对侧的一下表面侧S2,而该第一基材层112、112’分别配置于该上表面侧S1和该下表面侧S2,天线总成120中的能量接收部1224、配线部1226以及电能处理模组130 的直流供电部1227分别配置于第一基材层112中远离该基材载体110的表面,而天线总成120中接地部1225则配置于该第一基材层112’中远离该基材载体110的表面;再者,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都不与该基材载体110接触。
如图4B所示的实施例,该基材载体110具有该上表面侧S1和相对侧的该下表面侧S2,而该第一基材层112、112’分别配置于该上表面侧S1和该下表面侧S2,天线总成120中的能量接收部1224、配线部1226以及电能处理模组130的直流供电部1227分别配置该第一基材层112的内部,而天线总成120中接地部1225则配置该第一基材层112’的内部;再者,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都不与该基材载体110接触。
如图4C所示的实施例,该基材载体110具有上表面侧S1和相对侧的下表面侧S2,而该第一基材层112、112’分别配置于该上表面侧S1和该下表面侧S2,天线总成120中的能量接收部1224、配线部1226以及电能处理模组130的直流供电部1227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基材层112中邻近该基材载体110的表面,而天线总成120中的接地部1225则配置于该第一基材层112’中邻近该基材载体110的表面,再者,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都与该基材载体110接触。
再请参考4D-4F所示,其为显示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直流供电部1227及配线部1226在不同实施例中的剖面配置示意图:
如图4D所示的实施例,该基材载体110具有上表面侧S1和相对侧的下表面侧S2,而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电能处理模组130的该直流供电部1227分别设于该第一基材层112中远离基材载体110的表面,并且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都不与该基材载体110接触。
如图4E所示的实施例,该基材载体110具有该上表面侧S1和相对侧的该下表面侧S2,而该第一基材层112只配置于该上表面侧S1,天线总成120中的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配线部1226以及电能处理模组130的直流供电部1227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基材层112的内部;再者,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都不与该基材载体110接触。
如图4F所示的实施例,该基材载体110具有上表面侧S1和相对侧的下表面侧S2,而该第一基材层112只配置于该上表面侧S1,天线总成120中的能量接收部1224、接地部1225、配线部1226以及电能处理模组130的直流供电部1227分别配置于该第一基材层112中邻近该基材载体110的表面,并且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都与该基材载体110接触。
第一基材层112可拆卸地结合于基材载体110上,例如:第一基材层112具有黏性而可以贴附于基材载体110上。具体地,第一基材层112是透过光学胶(OCA)贴合于基材载体110的该上表面侧和相对侧的该下表面侧。
另外,该能量接收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为选用铟锡氧化物(ITO)、石墨稀、纳米银浆、铜线或含银合金的前述任一者材料且经过图案化所制成的膜层;该基材载体110和该第一基材层112可分别为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酰亚胺薄膜(PI)所制成,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该第一基材层112具有依既定厚度,较佳为0.05毫米至2毫米之间,而作为该能量接收部1224和该接地部1225的金属线路层的方阻是小于2欧姆,但不限于此。
请再配合参考图4G,其以图2A的结构作举例说明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本实施例中与图2A所示的结构主要差异在于:在该电磁波屏蔽膜的最外侧表面更设有具有该第一透光率的一第二基材层124,该第二基材层124可分别覆盖于该第一基材层112上及/或该光学可变总成150的最外侧表面上,以防止该天线总成120、该电能处理模组130、及该光学可变总成150刮伤或磨损,其中第二基材层124可以是具满足铅笔硬度规格>5H的保护层,例如是由氮化硅硬化涂层或PET材质制成。补充说明,图4B-4F所示的各实施例所述的结构亦可具有该第二基材层124,在此不赘述。
上述各实施例中,配线部1226的主要包含多个导体元件,各导体元件可透光且各导体层之间形成电性绝缘,各导体元件之间是以相隔一既定距离的方式达到电性绝缘,即各导体元件之间形成断路。另外,由于上述的各导体元件之间的电性绝缘的结构,配线部1226本身无法收集电磁波,设置配线部1226的作用主要是在于使光线穿透本发明的天线单元122时,使各部分的透光度的差异不会太大,甚至相同。例如天线单元122形成于上述该第一基材层112上,当光线通过上述该些透明基材与天线单元122时,其具有透光度,在没有设置配线部1226的情况下,在两个天线之间的区域由于只有该第一基材层112,因此当光线只通过该第一基材层112时的透光度,则会明显高于配置有配线部1226的透光度,这样当本发明的在视觉上天线单元122贴附在基材载体110时,则会产生亮暗不同的区域,而影响基材载体原有的视觉效果。因此,在设置透明配线部1226的情况下,当本发明的天线单元应用至基材载体110时,设有配线部1226的区域并且凭借适当地设计配线部1226的图案,光线通过配线部1226及该第一基材层112后,可大幅降低产生亮暗不同的区域的问题,使得即使基材载体110贴附有本发明的天线单元也不会因而影响基材载体110原本欲呈现的视觉效果。另外,在该收发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直流供电部1227远离该第一基材层112的表面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一油墨层(未图示),该油墨层主要用以弱化该收发部1224、该接地部1225、该配线部1226以及该供电部1227中的金属颜色,举例来说,若以银浆制成的金属线路在颜色上偏灰色,可利用相对较低的透光率的油墨暗色化起到一致性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天线总成120中包含m组(m≧2)的该天线单元122,该电能处理模组130包含m个整流滤波器件131,各该天线单元122中的能量接收部1224和电能处理模组130的该直流供电部1227可通过以并联形式连接各该整流滤波器件;或者各该天线单元122中的能量接收部1224和电能处理模组130的直流供电部1227通过以串联形式连接各该整流滤波器件以输出至该光学可变总成150。补充说明,上述连接形式也可以是串并联的组合。
根据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波屏蔽膜,基材载体110可以为一平板结构,该天线总成120为一共平面波导(CPW)馈入的平面天线单元。
另外,由于天线前端往往含有放大器等非线性器件,从而会产生大量的谐波分量。如果天线不具备谐波抑制的功能,则谐波能量会通过天线发射出去,会造成严重的电磁干扰;或者谐波能量通过接收天线进入系统,造成系统性能恶化。因此,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天线单元,该能量接收部1224更包含有一滤波谐振电路,该滤波谐振电路是配置在具有该第二透光率的金属线路层中,将滤波谐振电路和能量接收部1224在结构上融合设计,使天线单元在辐射能量的同时起到滤除谐波能量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在天线单元中嵌入的滤波谐振电路可以是一U型谐振结构,该谐振结构长度满足谐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就可构成的特定频率的带阻滤波效果,能有效抑制二阶谐波、或者三阶谐波能量的作用,提升电磁波转直流转能效率。
另外,请参阅图5A及5B,其为显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架构配置图。在如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电磁波屏蔽膜还包含有电能储存模组140、以及实时显示单元400,该电能处存模组140与该电能处理模组130电性连接,用以储存来自该电能处理模组130的直流电,并且供应电能给光学性质致变模组150与实时显示单元400。实时显示单元400至少包含有显示模组410和感测模组420,该感测模组420设置在该电磁波屏蔽膜的侧边、或是该第一基材层112的外侧表面,能够感测微波炉P内部的温度及摄录微波炉内部的即时影像,并传送至显示模组410;显示模组410可以是低功耗的液晶显示萤幕(LCD)或电子纸显示萤幕,并且设置在光学性质致变模组的外侧表面,能够即时显示微波炉P内部的温度信息及影像,供使用者确认微波炉的运转情形。
又,在如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实时显示单元400还包含有微控制器430以及无线收发模组440。微控制器430用以接收该感测模组420测得的温度信息,并可经由无线收发模组440与微波炉P进行通信连接,以控制微波炉的运作。当该感测模组420侦测到微波炉P内部的温度有异常时,微控制器430能够发出控制指令使微波炉P停止运转,进而避免异常危害发生。
在前述实施例中,电能处理模组130中的整流滤波器件131及电能储存模组140是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11中,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整流滤波器件131及电能储存模组140不一定是使用透明材料制作,因此可设置于第一基材层及/或基材载体110的侧面,而非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11上,以免影响透光度及美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膜具有电磁波屏蔽、电磁波回收、电磁波再利用的三大功能,能够透过天线总成将微波炉所发出的电磁波(炉门正面或上下左右门缝)转换成直流电,该电能可以用来驱动光学可变总成及实时显示单元,能够保护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安全。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都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用于贴附在微波炉的炉门外表面,吸收该微波炉在运转时所释放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屏蔽膜包括:
一基材载体,具有一第一透光率;
一第一基材层,设置于该基材载体的一侧,且具有一第二透光率,该第二透光率在50%~95%之间;在该第一基材层中设置有一无线转能单元,该无线转能单元用以接收电磁波并将该电磁波转换为直流电;以及
一光学可变总成,设置在该基材载体的另一侧且电性连接该无线转能单元,该光学可变总成包含有一电致变色层及一电极层,该电极层电性连接于该无线转能单元及该电致变色层,用以接收该无线转能单元的直流电并驱动该电致变色层改变其透光性;其中
该无线转能单元为由可接受电磁波的多个天线单元所构成的一天线总成和一电能处理模组;
该天线总成为由可收发电磁波的多个天线单元所构成;各该天线单元为排列成阵列状且包含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中的一能量传递部、一接地部、及一配线部,该能量传递部为由第一金属线路层布设而成,该接地部设置于该能量传递部外围且由第二金属线路层布设而成,
该电能处理模组包含一整流滤波器件及一直流供电部;该整流滤波器件电性连接于该天线总成的该能量传递部,用以接收来自该天线总成的电磁波并对该电磁波实施整流滤波处理而成为直流电;该直流供电部为由第三金属线路层布设而成,并且与该整流滤波器件和该光学可变总成电性连接,用以接收直流电并输出至该光学可变总成;
该天线总成中的该配线部为配置于该能量传递部与该接地部之间、以及配置于该能量传递部、该接地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外的其他区域,该配线部包含多个导体元件,各该导体元件之间保持一第一间距以彼此绝缘,以及各该导体元件分别与该能量传递部、该接地部、该第一直流供电部、该第一直流供电部之间保持一第二间距以彼此绝缘;以及
该第一基材层的该第二透光率T2与该基材载体的该第一透光率T1之间符合以下关系式:
-10%≦T1-T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与该无线转能单元电性连接的一实时显示单元;该实时显示单元包含有显示模组及感测模组;该感测模组用以感测该微波炉内部的温度及摄录该微波炉内部的即时影像,并传送至显示模组进行即时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实时显示单元还包含有微控制器与无线收发模组,该微控制器用以接收该感测模组所测得的温度信息,并经由该无线收发模组与该微波炉进行通信连接,以控制该微波炉的运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中构成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及该直流供电部的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的宽度分别为彼此相等的一固定宽度或彼此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构成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以及该直流供电部的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彼此纵横交错而分别形成方形网格,各该方形网格的边长彼此相同或彼此相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各该导体元件间的该第一间距自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以及该直流供电部的任一者到该基材载体的各外缘处渐增,且以等距长度累计方式渐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内且都不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设置于该第一基材层内且都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在该基材载体的上表面侧及下表面侧分别配置有该第一基材层,该能量接收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为都设于该上表面侧的该第一基材层内,该接地部为设于该下表面侧的该第一基材层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设于该上表面侧的该能量接收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不与该基材载体接触,而设于该下表面侧的该接地部不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设于该上表面侧的该能量接收部、该直流供电部以及该配线部都与该基材载体接触,而设于该下表面侧的该接地部与该基材载体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分别为自铟锡氧化物(ITO)、石墨稀、纳米银浆、铜线及含银合金中所选出的任一材料所制成,该基材载体和该第一基材层为选用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酰亚胺薄膜(PI)材质所制成,而该第一基材层是凭借光学胶(OCA)贴合于该基材载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0.05mm至2mm之间,而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的方阻分别小于2欧姆。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材层为玻璃材质,该第一基材层凭借物理或化学蚀刻方式形成多个凹槽,该第一金属线路层、该第二金属线路层以及该第三金属线路层分别凭借物理或化学沉积方式于该些凹槽中而对应形成该能量接收部、该接地部、及该直流供电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具有该第一透光率的一第二基材层,该第二基材层设置于该电磁波屏蔽膜的最外侧,且其硬度为满足铅笔硬度规格>5H,以保护该电磁波屏蔽膜的内部元件以避免遭受刮伤或磨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特征在于:该能量接收部更包含有一滤波谐振电路,该滤波谐振电路是配置在该第一金属线路层中,以使该能量接收部在辐射能量的同时具有滤除谐波能量的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其中该无线转能单元更包含一电能储存模组且其连接于该直流供电部,用以储存由该天线总成所接收电磁波后所转换的电能。
CN202010590134.9A 2020-06-24 2020-06-24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Pending CN1138404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134.9A CN113840413A (zh) 2020-06-24 2020-06-24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0134.9A CN113840413A (zh) 2020-06-24 2020-06-24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0413A true CN113840413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64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0134.9A Pending CN113840413A (zh) 2020-06-24 2020-06-24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40413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98238A1 (ru) * 1987-01-04 1990-10-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3646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ый интегральный модуль
JP2001210988A (ja) * 2000-01-28 2001-08-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遮蔽用部材の製造方法と電磁波遮蔽用部材
JP2003249791A (ja) * 2002-02-25 2003-09-05 Hitachi Chem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透過性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タ及びその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457630A (zh) * 2001-03-02 2003-11-19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电磁波屏蔽膜、电磁波屏蔽组件及显示器
WO2007137486A1 (fr) * 2006-05-25 2007-12-06 72G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Film à protection électromagnétiqu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US20090133922A1 (en) * 2005-02-15 2009-05-28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 transmitting conductive film, light transmit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film, optical filt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display filter
CN201383886Y (zh) * 2008-11-27 2010-01-13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微波炉用透明电磁波屏蔽膜
CN103562644A (zh) * 2011-06-06 2014-02-05 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14200035A1 (ja) * 2013-06-13 2014-12-1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フィルム、および電子部品搭載基板
TW201644135A (zh) * 2015-06-02 2016-12-16 介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抑制電磁波發散和提升充電效能之無線充電裝置及系統
US20180077763A1 (en) * 2015-04-10 2018-03-15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Medical preparation container comprising microwave powered sensor assembly
KR20190000507A (ko) * 2017-06-23 2019-01-03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차폐 시트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차폐 시트
CN212677403U (zh) * 2020-06-24 2021-03-09 成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98238A1 (ru) * 1987-01-04 1990-10-07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А-3646 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ый интегральный модуль
JP2001210988A (ja) * 2000-01-28 2001-08-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磁波遮蔽用部材の製造方法と電磁波遮蔽用部材
CN1457630A (zh) * 2001-03-02 2003-11-19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电磁波屏蔽膜、电磁波屏蔽组件及显示器
JP2003249791A (ja) * 2002-02-25 2003-09-05 Hitachi Chem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透過性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タ及びその基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133922A1 (en) * 2005-02-15 2009-05-28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 transmitting conductive film, light transmitt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film, optical filt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display filter
WO2007137486A1 (fr) * 2006-05-25 2007-12-06 72G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Film à protection électromagnétiqu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CN201383886Y (zh) * 2008-11-27 2010-01-13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微波炉用透明电磁波屏蔽膜
CN103562644A (zh) * 2011-06-06 2014-02-05 肖特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14200035A1 (ja) * 2013-06-13 2014-12-1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電磁波シールド用フィルム、および電子部品搭載基板
US20180077763A1 (en) * 2015-04-10 2018-03-15 Danmarks Tekniske Universitet Medical preparation container comprising microwave powered sensor assembly
TW201644135A (zh) * 2015-06-02 2016-12-16 介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抑制電磁波發散和提升充電效能之無線充電裝置及系統
KR20190000507A (ko) * 2017-06-23 2019-01-03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차폐 시트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차폐 시트
CN212677403U (zh) * 2020-06-24 2021-03-09 成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13942B2 (ja) 透明面状発熱体、透明面状発熱体製造方法
US20240072415A1 (en) Patch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251169A1 (ja)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CN212677403U (zh)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JP7307207B2 (ja) 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アンテナアセンブリ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US11482882B2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film having wireless energy conversion function
WO2022045084A1 (ja) 透明アンテナ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WO2021027534A1 (zh) 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CN113840413A (zh) 具有无线转能功能的电磁波屏蔽膜
CN213072220U (zh) 无线转能装置和无线转能系统
CN213072227U (zh) 可无线转能的透明计时装置
WO2020095786A1 (ja) 基板
TWM603246U (zh) 具無線轉能功能的電磁波屏蔽膜
WO2021182106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40227969A1 (en) Indium tin oxide loop antenna for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N113839470B (zh) 可无线转能的透明计时装置
CN105449347A (zh) 一种天线以及通讯电子设备
KR102241964B1 (ko) 안테나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ak et al. Design of a dual band transparent metamaterial absorber
JP2000114770A (ja) 電磁波遮蔽透明体
JP2004187065A (ja) 表示装置
CN221861947U (zh) 电极层组件、显示屏及电子产品
CN217691637U (zh) 一种显示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55569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118719B (zh) 一种吸波单元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