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526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5261A
CN113835261A CN202111127675.9A CN202111127675A CN113835261A CN 113835261 A CN113835261 A CN 113835261A CN 202111127675 A CN202111127675 A CN 202111127675A CN 113835261 A CN113835261 A CN 113835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microstructure
layer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276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兴武
李冬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276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52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5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5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层,电极层以及微结构层。其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夹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电极层,电极层设置于第一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电极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微结构层,微结构层设置于第二基板靠近液晶层的一侧,微结构层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第二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该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面板内部设置微结构层,可以有效改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由于其低成本、高良率以及良好的显示效果,使得其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显示装置市场份额,广泛应用于液晶电视、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本电脑屏幕等。按照液晶的取向方式不同,目前主流市场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或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型、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型、及边缘场开关(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型。
液晶面板为一种被动发光器件,由于其自身不发光,因此需要增加背光模块来提供光源。当背光模块发出的光通过液晶面板时,光损失的程度直接影响面板的穿透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向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其中,TN/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使用在阵列基板形成的像素电极和彩膜基板上形成的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材料,TN/VA模式具有高对比度、高穿透率的画面显示优势,缺点是视角比较窄。而IPS/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使用在阵列基板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它们之间产生电场驱动液晶材料,虽然其视角较宽,但是IPS/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光穿透率却不如TN/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以全高清的FF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为例,其实际的面板穿透率仅仅有4%,即若背光模组采用10000nits,实际面板的灰度仅仅只有400nits。可见,现有的高解析度的IPS/FFS面板,穿透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内部设置微结构层,可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穿透率比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层,电极层以及微结构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电极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微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微结构层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所述准直光射向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膜层以及第二膜层;其中,所述第一膜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膜层的材料不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以及所述第二膜层啮合设置。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所述第二膜层包括多个第二微结构部;所述第一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部;所述第二膜层包括第二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多个第二微结构部;多个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微结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所述第一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部,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与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60°时,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与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时,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微结构层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黑色矩阵层;其中,所述黑色矩阵层包括多个黑色矩阵块,多个所述黑色矩阵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一一正对设置。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层的材料包括至少两种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有机材料。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入光面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液晶层,电极层,以及微结构层。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所述准直光射向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即通过微结构层将背光方向大角度的光线转换为正视角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同时,因为微结构层的设计,使得外界光照射入显示面板经过微结构层后转换到斜射方向反射回去,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200/300/400、显示面板,10、第一基板,11、第一配向膜,20、第二基板,21、第二配向膜,30、液晶层,40、电极层,41、第一电极,42、第二电极,50、微结构层,60、第一膜层,61、第一微结构部,62、第一基底,70、第二膜层,71、第二微结构部,72、第二基底,80、黑色矩阵层,81、黑色矩阵块,90、背光模组,500、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内部设置微结构层,可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穿透率比较低的技术问题。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作为标示使用,其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液晶层30,电极层40以及微结构层50。其中,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相对设置;液晶层30夹设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电极层40设置于第一基板10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电极层40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微结构层50设置于第二基板20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微结构层50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在本申请中,准直光表示近似准直光,即,出射的光线之间近似平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0可以为彩膜基板,当然,第一基板10也可以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0为阵列基板,在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基板10为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0为彩膜基板为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配向膜11和第二配向膜21,其中第一配向膜11设于电极层40远离第一基板10的一侧,并覆盖电极层40;第二配向膜21设于微结构层50远离第二基板20的一侧并覆盖微结构层50,第一配向膜11和第二配向膜21的设置,主要用于方便从液晶的上下两端控制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向及提供液晶预倾角。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图中未示出,显示面板上还可以形成有红绿蓝彩色滤光层、黑矩阵、隔垫物、偏光片等,分别用于实现彩色显示、防止漏光和提供盒厚以及过滤大角度光线等,同时可以形成液晶挡墙结构。其中,偏光片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或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微结构层50包括层叠设置在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一膜层60以及第二膜层70,第一膜层60以及第二膜层70啮合设置。
具体而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微结构层50包括第一膜层60和第二膜层70。其中,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第二基板20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膜层60,第一膜层60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每行包括沿第二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第一膜层60包括沿第一方向Y排列的多行第一微结构部61,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垂直,第一膜层60中位于奇数行的第一微结构部61沿第二方向X呈直线排列,位于偶数行的第一微结构部61沿第二方向X呈直线排列,第一膜层60中任意相邻的两行第一微结构部61在第一方向Y上错开预定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膜层70设置于第一膜层60远离第二基板20的一侧,第二膜层70包括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第二微结构部71的形状与第一微结构部61的形状相同,第二膜层70每行包括沿第二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第二膜层70包括沿第一方向Y排列的多行第二微结构部71,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垂直,第二膜层70中位于偶数行的第二微结构部71沿第二方向X呈直线排列,位于奇数行的第二微结构部71沿第二方向X呈直线排列,第二膜层70中任意相邻的两行第二微结构部71在第一方向Y上错开预定距离。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第一膜层60的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膜层70的第二微结构部71相互啮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在第二基板20上的投影形状(图中未示出)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即第一微结构部61底面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对应的第一微结构部61的形状分别为正四棱锥、四棱锥、圆锥、三棱锥。优选地,第一微结构部61的形状为正四棱锥或四棱锥,由于材料表面的折射率沿深度方向呈连续变化,第一微结构部61的形状为正四棱锥或四棱锥时,可以同时减小正四棱锥或四棱锥的四个侧面的折射率急剧变化所造成的反射现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膜层60的材料与第二膜层70的材料不同,且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与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不同。具体而言,由于第一膜层60和第二膜层70之间的接触面为非平面结构,且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和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不同,因而第一膜层60与第二膜层70之间的接触面形成“交界面”,背光光线经过该界面发生折射从而由发散的光形成近似平行的准直光,并射向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膜层60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第二膜层70包括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如图1所示,第一微结构部61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如图2所示,这里的截面指的是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沿第三方向Z上的截面,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大于等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大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小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小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微结构层50的材料包括至少两种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有机材料,两种透明有机材料分别为折射率大于1.5的透明有机材料和折射率为1~1.5的透明有机材料。其中,透明有机材料的成分可以为丙烯酸树脂,光引发剂,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硅氧烷、溶剂、分散剂等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旨在限定第一膜层60与第二膜层70之间的接触面产生的具体偏折角度,也不旨在限定第一膜层60和第二膜层70的具体折射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设计指标进行选择,并且基于第一膜层60和第二膜层70的角度变化范围具体选择适当形状的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以及材料组合,以实现将背光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液晶层30,电极层40,以及微结构层50。通过在第二基板20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微结构层50,微结构层50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即通过微结构层50将背光方向大角度的光线转换为正视角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同时,因为微结构层50的设计,使得外界光照射入显示面板经过微结构层50后转换到斜射方向反射回去,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剖视图,其中,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200与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的区别在于:
显示面板200的微结构层50中的第一膜层60包括第一基底6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底62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微结构层50中的第二膜层70包括第二基底72以及设置在第二基底72上的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设置在第一基底62与第二基底72之间,如图2所示,箭头示意为背光光线从第二基底72射入第一基底62之间的区域时的光路,即背光光线经过第二基底72射入第二微结构部71时第一次折射,由第二微结构部71射入第一微结构部61时第二次折射,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将散乱的背光光线经过多次折射后转化成准直光,以进一步提升背光光线的透射率,增加显示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这里的截面指的是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方向上的截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大于等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大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小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小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具体而言,第一基底62的折射率与第一微结构部61的折射率相同,第二基底72的折射率与第二微结构部71的折射率相同。当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大于等于60度时,第一微结构部61的折射率N1小于第二微结构部71的折射率N2;当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小于40度时,第一微结构部61的折射率N1大于第二微结构部71的折射率N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通过在第二基板20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微结构层50。其中,微结构层50中的第一膜层60包括第一基底6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底62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微结构层50中的第二膜层70包括第二基底72以及设置在第二基底72上的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设置在第一基底62与第二基底72之间。微结构层50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即通过微结构层50将背光方向大角度的光线转换为正视角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增加显示亮度;同时,因为微结构层50的设计,使得外界光照射入显示面板经过微结构层50后转换到斜射方向反射回去,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剖视图,其中,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300与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200的区别在于:
显示面板300的微结构层50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交替设置。具体而言,微结构层50包括第一微结构部61和第二微结构部71,其中,微结构层50中位于奇数列的第一微结构部61沿第一方向Y呈直线排列,微结构层50中位于偶数列的第二微结构部71沿第一方向Y呈直线排列,微结构层50中任一行均包括沿第二方向X呈直线交替排列的第一微结构部61和第二微结构部7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这里的截面指的是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方向上的截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大于等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大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小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小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0通过在第二基板20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微结构层50。其中,微结构层50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与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交替设置。微结构层50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即通过微结构层50将背光方向大角度的光线转换为正视角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增加显示亮度;同时,因为微结构层50的设计,使得外界光照射入显示面板经过微结构层50后转换到斜射方向反射回去,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剖视图,其中,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400与图4所示的显示面板300的区别在于:
显示面板400还包括设置在微结构层50朝向液晶层30一侧的黑色矩阵层80;其中,黑色矩阵层80包括多个黑色矩阵块81,多个黑色矩阵块81与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一一正对设置,用于防止漏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00的微结构层50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交替设置。具体而言,微结构层50包括第一微结构部61和第二微结构部71,其中,微结构层50中位于奇数列的第一微结构部61沿第一方向Y呈直线排列,微结构层50中位于偶数列的第二微结构部71沿第一方向Y呈直线排列,微结构层50中任一行均包括沿第二方向X呈直线交替排列的第一微结构部61和第二微结构部7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的截面形状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这里的截面指的是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方向上的截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大于等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大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第一微结构部61与第二微结构部71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小于60°时,第二膜层70的折射率N2小于第一膜层60的折射率N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00通过在第二基板20靠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微结构层50,在微结构层50朝向液晶层30一侧设置黑色矩阵层80,用于防止漏光。其中,微结构层50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61与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第一微结构部61以及第二微结构部71交替设置;黑色矩阵层80包括多个黑色矩阵块81,多个黑色矩阵块81与多个第二微结构部71一一正对设置。微结构层50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第二基板2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即通过微结构层50将背光方向大角度的光线转换为正视角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增加显示亮度;同时,因为微结构层50的设计,使得外界光照射入显示面板经过微结构层50后转换到斜射方向反射回去,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另一方面,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90,图6以显示面板100为例,背光模组90设置于靠近显示面板100入光面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500,包括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及背光模组90,其中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100提供背光源。显示装置通过对背光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准直光射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即通过将背光方向大角度的光线转换为正视角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增加显示亮度;同时,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外界光照射入显示面板100后转换到斜射方向反射回去,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反射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液晶层,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电极层,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电极层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
微结构层,所述微结构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微结构层用于对光线进行准直化处理形成准直光,以使所述准直光射向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膜层以及第二膜层;其中,
所述第一膜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膜层的材料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以及所述第二膜层啮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所述第二膜层包括多个第二微结构部;所述第一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包括第一基底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部;所述第二膜层包括第二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上的多个第二微结构部;多个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微结构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与所述第二基底之间;所述第一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微结构部以及多个第二微结构部,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以及所述第二微结构部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与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60°时,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
所述第一微结构部与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之间的交界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60°时,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微结构层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黑色矩阵层;其中,
所述黑色矩阵层包括多个黑色矩阵块,多个所述黑色矩阵块与多个所述第二微结构部一一正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层的材料包括至少两种折射率不同的透明有机材料。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面板入光面的一侧。
CN202111127675.9A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8352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7675.9A CN113835261A (zh)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27675.9A CN113835261A (zh)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5261A true CN113835261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7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27675.9A Pending CN113835261A (zh) 2021-09-26 2021-09-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52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5259A (zh) * 2023-07-28 2023-11-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142A (zh) * 2007-12-05 2009-06-1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78873A (zh) * 2013-05-16 2013-09-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结构及用该彩色滤光片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11834544A (zh) * 2020-06-30 2020-10-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2142A (zh) * 2007-12-05 2009-06-1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78873A (zh) * 2013-05-16 2013-09-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结构及用该彩色滤光片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
CN111834544A (zh) * 2020-06-30 2020-10-27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55259A (zh) * 2023-07-28 2023-11-1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04067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456538B (zh) 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作方法
CN11088827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933648B2 (en) Wide viewing film and wide viewing TFT-LCD having the same
US1022264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087620A1 (zh) 光学复合膜、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66379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 liquid crystal prism and a reflective prism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ubstrate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212822B (zh) 光学复合膜和显示面板
WO2020087638A1 (zh) 光学复合膜、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87624A1 (zh) 光学复合膜、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036075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10596947A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0087625A1 (zh) 光学复合膜、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023829A1 (en) Display panel with light converting layer therei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013737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239968B (zh) 光学复合膜层、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3854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049959A1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9143675A (zh) 偏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WO2020087630A1 (zh) 光学复合膜、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3526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00434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187548B (zh) 显示面板
JP5114853B2 (ja) 表示装置
WO202301640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