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2993A -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2993A
CN113832993A CN202111117481.0A CN202111117481A CN113832993A CN 113832993 A CN113832993 A CN 113832993A CN 202111117481 A CN202111117481 A CN 202111117481A CN 113832993 A CN113832993 A CN 113832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slope
bag
soil
ba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74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济铭
张红日
徐永福
张二毛
李红明
罗吉智
汪磊
李春
张红星
蓝天助
陆天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Guangxi Jiaok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Guangxi Jiaok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Guangxi Jiaok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1174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2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20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 E02D17/202Securing of slopes or inclines with flexible secur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2Pots for vertical horticulture
    • A01G9/023Multi-tiered plan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7Pots connected in horizontal row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边坡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一种土工编织袋,用于堆叠成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包括编织袋本体,所述编织袋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且至少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坡比标识件。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既可以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又不会影响工人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膨胀土边坡护坡体结构的堆叠的均一性。

Description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土工编织袋是指在滤水、且有一定规格和性能的编织袋内充填土(素土、石灰土、水泥土)、砂砾、矿渣、炉渣、建筑渣土或疏浚土等固体材料及其混合物,并封口形成的袋装物。土工编织袋是常用的膨胀土边坡防护结构,相比于钢筋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梁、浆砌片石等刚性支护结构,土工编织袋属于柔性防护技术,具有可变形、强度大、自立性强、施工简单、护坡效果好等优点。
现有的土工编织袋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布设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来使土工编织袋堆叠均一、整齐,以便于土工编织袋所堆叠形成的柔性护坡体结构可以达到所需的坡比。
现有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施工一般都是依靠人工操作,而人工在搬运土工编织袋或者在每层的压实过程中,布设过多的斜向参考线会阻碍工人的移动,从而会降低工人的施工效率。但如果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又容易使堆叠的土工编织袋参差不齐,进而容易造成柔性护坡体结构的均一性较差的情况发生。而参差不齐的土工编织袋与后部膨胀土之间会出现接触不均匀的情况,容易使雨水渗入柔性护坡体结构内,从而会导致部分土工编织袋产生膨胀力和膨胀变形,进而容易导致柔性护坡体的整体结构被破坏。
另外,在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现有的土工编织袋之间一般通过聚丙烯高强度材料锥钉、倒钩棘爪连接扣进行连接来增强整体性,而袋面材料强度低易被划开,从而容易造成土工编织袋内土体的流失。而且,现有土工编织袋的袋面光滑,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容易使堆叠后的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整体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土工编织袋堆叠成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布设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则会降低工人的施工效率,但如果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又容易造成柔性护坡体结构的均一性较差的情况的问题,提供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工编织袋,用于堆叠成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包括编织袋本体,所述编织袋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且至少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坡比标识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是用来堆叠形成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土工编织袋的堆叠既包括在水平面上的拼接,同时也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叠加,进而形成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
在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会使用多个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并且,在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为重复结构单元;也即是说,在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可以被看成为一种标准结构件。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编织袋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坡比标识件,而在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为标准结构件,且编织袋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所以,在堆叠土工编织袋时,先在水平面上进行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拼接,然后根据设计的护坡体结构的坡比,在先拼接好的编织袋本体上再拼接一层编织袋本体,以便于在高度方向上的叠加。其中,在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施工时,可以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从而使得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坡比。
在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为标准结构件,且编织袋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所以,采用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边缘对齐的堆叠方式堆叠后,可以使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具有一个准确的坡比。
另外,在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编织袋本体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可以位于编织袋本体的顶面、编织袋的侧面或者编织袋本体的顶面以及侧面。当坡比标识件位于编织袋本体顶面时,后一层堆叠的编织袋本体应当与先一层堆叠编织袋本体顶面的坡比标识件对齐。当坡比标识件位于编织袋本体侧面时,坡比标识件应当位于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后一层堆叠的编织袋本体应当与先一层堆叠编织袋本体侧面的坡比标识件对齐。
所以,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既可以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又不会影响工人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膨胀土边坡护坡体结构的堆叠的均一性。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袋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且所述第一卡接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结构能够卡接适配。
在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现有的土工编织袋之间一般通过聚丙烯高强度材料锥钉、倒钩棘爪连接扣进行连接,而土工编织袋的袋面材料强度低且易被划开,从而容易造成土工编织袋内土体的流失。而且,现有土工编织袋的袋面较为光滑,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容易使堆叠后的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整体性较差。进而,当后期降水迁移至膨胀土边坡的内部而引起膨胀土边坡发生膨胀变形,有可能导致土工编织袋出现局部滑移破坏,进而破坏柔性护坡体的结构,从而容易发生大范围的垮塌。
而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编织袋本体的顶面设置第一卡接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且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能够卡接适配,从而在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进行堆叠时,相邻两层之间的土工编织袋可以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进行卡接,进而使得相邻两层土工编织袋之间可以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互锁结构。
所以,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结构,即使后期降水迁移至膨胀土边坡的内部而引起膨胀土边坡发生膨胀变形,只要相邻两层土工编织袋之间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没有完全脱空,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护坡能力就还存在,从而不易使柔性护坡体结构发生大范围的垮塌。并且,在编织袋本体上的底部设置第一卡接部,有利于增加编织袋本体底部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暴雨工况下,可以提高土工编织袋的抗冲刷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加筋麦克垫。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编织袋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加筋麦克垫,从而可以提高相邻两个编织袋本体侧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增加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并且,在编织袋本体上的侧面上设置加筋麦克垫,有利于增加编织袋本体侧面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暴雨工况下,可以提高土工编织袋的抗冲刷能力。
膨胀土地区的气候较为恶劣,不易种花载草。而膨胀土边坡外侧的土工编织袋内可以装填营养土,从而可以种植花草,进而有利于可以帮助生态绿化,节约绿化增加的费用。但是,现有土工编织袋的透水性较强,而保水性较差。从而,即使在土工编织袋内种植花草后,也不利于花草的生长。
而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在现有土工编织袋的结构上配合加筋麦克垫,可以很好的利用加筋麦克垫的孔隙结构降低水分流出速率,并且能够为水分的流动提供通道。进而可以使得土工编织袋中的植物能够拥有一个水土适宜的生长环境,能够减少后期对土工编织袋内植物进行洒水等的养护成本。
优选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既可以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适配;又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加筋麦克垫。
通过上述结构,在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堆叠柔性护坡体结构后,可以使柔性护坡体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还同时具有一定的横向柔性变形能力和纵向柔性变形能力。进而使得柔性护坡体结构可以在膨胀土防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抗膨胀土边坡的膨胀变形。
优选地,所述编织袋本体为棱柱结构,且所述编织袋本体的横截面形状为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对土工编织袋的快速堆叠。
进一步的,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一组相对的侧面上,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卡接部,且所述第三卡接部的结构与所述第四卡接部的结构能够卡接适配。
通过上述结构,在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施工柔性护坡体结构时,同一层土工编织袋中、相邻的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可以通过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进行卡接,进而使得同一层土工编织袋中、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可以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互锁结构,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整体性。
优选地,所述坡比标识件设置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顶面,所述坡比标识件为刻度线、标尺、标识带或标识条。
将坡比标识件设置在编织袋的顶面,从而当工人在先一层土工编织袋上叠加后一层的土工编织袋时,便于工人查看坡比标识件的位置,进而便于工人在先一层土工编织袋上快速、准确地叠加后一层的土工编织袋。
进一步的,所述坡比标识件为标识条,所述坡比标识件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标识条均为不同的色彩,且所有所述标识条在所述编织袋本体的顶面平行设置。通过上述结构,便于操作员在实施时,可以快速地识别出土工编织袋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编织袋本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用于装载填充物,且所述编织袋本体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内腔的开口结构。
通过上述结构,便于控制编织袋本体内部的填充量。优选地,应当使土工编织袋内部填充物的填充率为75%~85%,不宜使土工编织袋内填充物的填充率过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工编织袋在堆叠完成后,还需要对土工编织袋进行压实,而在压实过程中应当使土工编织袋自身发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会更加紧密接触,进而会使得柔性护坡体结构的稳定性更好。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坡体结构,包括膨胀土边坡和多个上述的土工编织袋,所有所述土工编织袋在所述膨胀土边坡的高度方向上分层叠加,每一层包括多个在同一水平面上拼接的所述土工编织袋;且相邻层的上层土工编织袋的底部边缘和相邻层的下层土工编织袋上的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中,所采用的土工编织袋为标准结构件,且相邻层的上层土工编织袋的底部边缘和相邻层的下层土工编织袋上的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从而,在堆叠土工编织袋时,可以先在水平面上进行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拼接,然后在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施工时,可以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从而使得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坡比。
所以,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在施工时,可以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并且不会影响工人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膨胀土边坡护坡体结构的堆叠的均一性。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土工编织袋上的所述加筋麦克垫均通过U型钉与所述膨胀土边坡相连;
相邻两个所述土工编织袋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非膨胀土客土。
本发明在土工编织袋的侧面设置设有加筋麦克垫,加筋麦克垫是由三维聚丙烯材料挤压于镀高尔凡(Zn-5%Al-混合稀土合金镀层)机编六边形双绞合钢丝网面上形成的复合结构,通过U型钉使加筋麦克垫与膨胀土边坡连接在一起,可以进一步固定土工编织袋,使土工编织袋堆叠后的结构稳定性可以得到加强。
利用非膨胀土填充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的缝隙,是为了防止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间因填充物的膨胀而发生位移,进而可以减少对柔性护坡体结构的影响。另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中,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采用的是客土填充,通过客土来改良膨胀土土壤,从而有利于膨胀土边坡上的植物或土工编织袋中的植物生长,进而有利于可以帮助生态绿化,节约绿化增加的费用。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的护坡体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所述膨胀土边坡的坡面,在所述膨胀土边坡的坡面上形成台阶;
S2,从下往上,在所述台阶上堆叠所述土工编织袋,且相邻层的上层土工编织袋的底部边缘和相邻层的下层土工编织袋上的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
S3,利用非膨胀土客土填充相邻两个所述土工编织袋之间的缝隙;
S4,夯实所述土工编织袋和所述非膨胀土客土。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先在膨胀土边坡上根据设计的护坡体结构的坡比挖设台阶,以便于在膨胀土边坡上形成可堆叠土工编织袋的条件;然后按照设定的坡比,从下往上的依照坡比标识件的位置进行堆叠土工编织袋,初步形成柔性护坡体结构;再利用分膨胀土客土对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并夯实土工编织袋和非膨胀土客土,最终形成柔性护坡体结构。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利用非膨胀土填充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的缝隙,是为了防止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间因填充物的膨胀而发生位移,进而可以减少对柔性护坡体结构的影响。另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采用的是客土填充,通过客土来改良膨胀土土壤,从而有利于膨胀土边坡上的植物或土工编织袋中的植物生长,进而有利于可以帮助生态绿化,节约绿化增加的费用。
进一步的,所述非膨胀土客土中混合有高性能生态基材。
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存在缝隙,而加筋麦克垫中包含的聚丙烯材料可很好地填充这部分缝隙,并且加筋麦克垫的结构能够很好地将客土及高性能基材保存在缝隙之中。即使发生降雨或者暴雨,也可以很好的将客土和高性能基材保存在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进而可以使得绿化程度进一步加大。同时,种子生长后的植物根系能够与土工编织袋袋内填充物衔接,为土工编织袋起到加筋作用;并且在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缝隙中的植物能相互搭接缠绕,不仅可以增强土工编织袋间的连接性,还可以很好地抵抗雨水冲刷,实现绿色景观一体化、坡体稳定性增强等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编织袋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坡比标识件,而在施工膨胀土边坡的护坡体结构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为标准结构件,且编织袋本体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所以,在堆叠土工编织袋时,先在水平面上进行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拼接,然后在先拼接好的编织袋本体上再拼接一层编织袋本体,以便于在高度方向上的叠加。其中,在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施工时,可以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从而使得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坡比。
2、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编织袋本体的顶面设置第一卡接部、底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且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能够卡接适配,从而在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进行堆叠时,相邻两层之间的土工编织袋可以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进行卡接,进而使得相邻两层土工编织袋之间可以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互锁结构。所以,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结构,即使后期降水迁移至膨胀土边坡的内部而引起膨胀土边坡发生膨胀变形,只要相邻两层土工编织袋之间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没有完全脱空,柔性护坡体结构的护坡能力就还存在,从而不易使柔性护坡体结构发生大范围的垮塌。并且,在编织袋本体上的底部设置第一卡接部,有利于增加编织袋本体底部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暴雨工况下,可以提高土工编织袋的抗冲刷能力。
3、膨胀土地区的气候较为恶劣,不易种花载草。而膨胀土边坡外侧的土工编织袋内可以装填营养土,从而可以种植花草,进而有利于可以帮助生态绿化,节约绿化增加的费用。但是,现有土工编织袋的透水性较强,而保水性较差。从而,即使在土工编织袋内种植花草后,也不利于花草的生长。而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中,在现有土工编织袋的结构上配合加筋麦克垫,可以很好的利用加筋麦克垫的孔隙结构降低水分流出速率,并且能够为水分的流动提供通道。进而可以使得土工编织袋中的植物能够拥有一个水土适宜的生长环境,能够减少后期对土工编织袋内植物进行洒水等的养护成本。
4、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中,所采用的土工编织袋为标准结构件,且相邻上一层土工编织袋的边缘,与相邻下一层土工编织袋上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从而,在堆叠土工编织袋时,可以先在水平面上进行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拼接,然后在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施工时,可以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的边缘对齐,从而使得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坡比。所以,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在施工时,可以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并且不会影响工人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膨胀土边坡护坡体结构的堆叠的均一性。
5、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先在膨胀土边坡上挖设台阶,以便于在膨胀土边坡上形成可堆叠土工编织袋的条件;然后按照设定的坡比,从下往上的依照坡比标识件的位置进行堆叠土工编织袋,初步形成柔性护坡体结构;再利用分膨胀土客土对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并夯实土工编织袋和非膨胀土客土,最终形成柔性护坡体结构。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利用非膨胀土填充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的缝隙,是为了防止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间因填充物的膨胀而发生位移,进而可以减少对柔性护坡体结构的影响。另外,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采用的是客土填充,通过客土来改良膨胀土土壤,从而有利于膨胀土边坡上的植物或土工编织袋中的植物生长,进而有利于可以帮助生态绿化,节约绿化增加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土工编织袋的第一种三维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土工编织袋的第二种三维角度的结构示意图(不含开口结构)。
图3为编织袋本体的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编织袋本体的另一种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在膨胀土边坡上堆叠土工编织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土工编织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不含加筋麦克垫和开口结构)。
图7为实施例3中土工编织袋的三维的结构示意图(不含加筋麦克垫和开口结构)。
图8为实施例4中土工编织袋的三维的结构示意图(不含加筋麦克垫和开口结构)。
图9为实施例5中护坡体结构的三维示意图(部分土工编织袋上填充有非膨胀土客土)。
图10为护坡体结构的三维示意图(部分土工编织袋中生长有植物)。
图中标记:1-土工编织袋,11-编织袋本体,111-第一卡接部,112-第二卡接部,113-第三卡接部,114-第四卡接部,12-坡比标识件,13-加筋麦克垫,14-开口结构,15-U型钉,2-护坡体结构,3-膨胀土边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土工编织袋1,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是用来堆叠形成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在本实施例1中,土工编织袋1的堆叠既包括在水平面上的拼接,也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叠加,进而形成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包括编织袋本体11,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在实际施工中,编织袋本体11的具体形状不限,为便于实施,如图3和图4所示,编织袋本体11可以设置为三棱柱结构或者横截面为腰型的柱状结构等。如图3所示,横截面为腰型的柱状结构是指,编织袋本体1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直边,且该两条直边的两端分别通过弧段相连。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编织袋本体11可以选择为棱柱结构,且编织袋本体11的横截面形状为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编织袋本体11可以选择为长方体结构,从而在堆叠土工编织袋1的过程中,工人不需要考虑相邻两个编织袋本体11之间的夹角,进而能够便于工人快速地堆叠土工编织袋1。
在本实施例1中,至少在编织袋本体1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坡比标识件12。
在施工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时,会使用多个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并且,在利用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施工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时,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为重复结构单元;也即是说,在施工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时,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可以被看成为一种标准结构件。
在本实施例1中,编织袋本体11的表面上设置有坡比标识件12,而在施工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为标准结构件,且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所以,在堆叠土工编织袋1时,先在水平面上进行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拼接,然后在先拼接好的编织袋本体11上再拼接一层编织袋本体11,以便于在高度方向上的叠加。其中,在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施工时,可以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12的边缘对齐,从而使得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2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坡比。
在施工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时,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为标准结构件,且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所以,采用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12边缘对齐的堆叠方式堆叠后,可以使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2具有一个准确的坡比。
另外,在施工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时,编织袋本体11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12可以位于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编织袋的侧面或者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以及侧面。当坡比标识件12位于编织袋本体11顶面时,后一层堆叠的编织袋本体11应当与先一层堆叠编织袋本体11顶面的坡比标识件12对齐。当坡比标识件12位于编织袋本体11侧面时,坡比标识件12应当位于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的长度方向上,后一层堆叠的编织袋本体11应当与先一层堆叠编织袋本体11侧面的坡比标识件12对齐。
所以,利用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施工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时,既可以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又不会影响工人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膨胀土边坡3护坡体结构2的堆叠的均一性。
本实施例1的坡比标识件12优选设置在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从而当工人在先一层土工编织袋1上叠加后一层的土工编织袋1时,便于工人查看坡比标识件12的位置,进而便于工人在先一层土工编织袋1上快速、准确地叠加后一层的土工编织袋1。在本实施例1中,坡比标识件12可以选择为刻度线、标尺、标识带或标识条等,只要在堆叠土工编织袋1时,工人能够通过坡比标识件12,找到后一层土工编织袋1在先一层土工编织袋1上的布置位置即可。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坡比标识件12可以选择为标识条。标识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标识条均为不同的色彩,且所有标识条在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平行设置;具体地,可以使每根标识条均与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平行设置,从而便于操作员在实施时,可以快速地识别出土工编织袋1的安装位置。
如图5所示,图5中的Y为膨胀土边坡3的高度,也即是土工编织袋1堆叠的高度;图5中的X为土工编织袋1堆叠的宽度。其中,膨胀土边坡3的坡比与图5中X和Y相关,也即是说X和Y的取值决定了膨胀土边坡3的坡比,相应地,X和Y的取值也决定了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坡比。
而采用本实施例1进行堆叠时,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为标准结构件,且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在采用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12边缘对齐的堆叠方式进行堆叠时,相邻的下一层编织袋本体11超出相邻上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距离相等,也即图5中的a距离。进而,通过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施工柔性护坡体结构2时,采用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表面上的坡比标识件12边缘对齐的堆叠方式堆叠后,可以使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2具有一个准确的坡比。
另外,如图5所示,X的取值也依赖于相邻的下一层编织袋本体11超出相邻上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距离相等,也即图5中的a距离。而图5中的a距离,是根据坡比标识件12来决定的。所以,可以在编织袋本体11的表面上布设多个间隔设置的坡比标识件12,以便于工人在堆叠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的坡比选择相应的坡比标识件12进行堆叠。
在本实施例1中,坡比标识件12的具体数量不限,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的坡比标识件12为多个,并且在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和底面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1中,编织袋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1,编织袋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12,且第一卡接部111与第二卡接部112卡接适配。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卡接部111可以采用ABS材料制作柱状凸起大颗粒,第二卡接部112可以采用柱状内嵌连接卡扣,大颗粒尺寸高13mm、直径9.5mm。
在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施工过程中,现有的土工编织袋1之间一般通过聚丙烯高强度材料锥钉、倒钩棘爪连接扣进行连接,而土工编织袋1的袋面材料强度低且易被划开,从而容易造成土工编织袋1内土体的流失。而且,现有土工编织袋1的袋面较为光滑,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从而容易使堆叠后的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整体性较差。进而,当后期降水迁移至膨胀土边坡3的内部而引起膨胀土边坡3发生膨胀变形,有可能导致土工编织袋1出现局部滑移破坏,进而破坏柔性护坡体的结构,从而容易发生大范围的垮塌。
而在本实施例1中,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设置第一卡接部111、底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12,且第一卡接部111和第二卡接部112能够卡接适配,从而在采用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进行堆叠时,相邻两层之间的土工编织袋1可以通过第一卡接部111和第二卡接部112进行卡接,进而使得相邻两层土工编织袋1之间可以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互锁结构。
所以,通过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结构,即使后期降水迁移至膨胀土边坡3的内部而引起膨胀土边坡3发生膨胀变形,只要相邻两层土工编织袋1之间的第一卡接部111和第二卡接部112没有完全脱空,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护坡能力就还存在,从而不易使柔性护坡体结构2发生大范围的垮塌。并且,在编织袋本体11上的底部设置第一卡接部111,有利于增加编织袋本体11底部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暴雨工况下,可以提高土工编织袋1的抗冲刷能力。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1在编织袋本体11的侧面上设置有加筋麦克垫13,从而可以提高相邻两个编织袋本体11侧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可以增加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并且,在编织袋本体11上的侧面上设置加筋麦克垫13,有利于增加编织袋本体11侧面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在暴雨工况下,可以提高土工编织袋1的抗冲刷能力。
膨胀土地区的气候较为恶劣,不易种花载草。而膨胀土边坡3外侧的土工编织袋1内可以装填营养土,从而可以种植花草,进而有利于可以帮助生态绿化,节约绿化增加的费用。但是,现有土工编织袋1的透水性较强,而保水性较差。从而,即使在土工编织袋1内种植花草后,也不利于花草的生长。
而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结构,在现有土工编织袋1的结构上配合加筋麦克垫13,可以很好的利用加筋麦克垫13的孔隙结构降低水分流出速率,并且能够为水分的流动提供通道。进而可以使得土工编织袋1中的植物能够拥有一个水土适宜的生长环境,能够减少后期对土工编织袋1内植物进行洒水等的养护成本。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1中,可以既在编织袋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1,编织袋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12,且第一卡接部111与第二卡接部112卡接适配;又在编织袋本体11的侧面上设置有加筋麦克垫13。从而,在使用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堆叠柔性护坡体结构2后,可以使柔性护坡体结构2更加稳定,并且还同时具有一定的横向柔性变形能力和纵向柔性变形能力。进而使得柔性护坡体结构2可以在膨胀土防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抵抗膨胀土边坡3的膨胀变形。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还可以在编织袋本体11的一组相对的侧面上,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卡接部113、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卡接部114,且第三卡接部113与第四卡接部114卡接适配。具体地,第三卡接部113可以与第一卡接部111的结构相同,第四卡接部114可以与第二卡接部112的结构相同。也即第三卡接部113可以采用ABS材料制作柱状凸起大颗粒,第四卡接部114可以采用柱状内嵌连接卡扣,大颗粒尺寸高13mm、直径9.5mm。当然,第三卡接部113和第四卡接部114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卡接结构。
在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施工柔性护坡体结构2时,同一层土工编织袋1中、相邻的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可以通过第三卡接部113和第四卡接部114进行卡接,进而使得同一层土工编织袋1中、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可以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互锁结构,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整体性。
在本实施例1中,编织袋本体11具有内腔,内腔用于装载填充物。在本实施例1中,应当使土工编织袋1内部填充物的填充率为75%~85%,不宜使土工编织袋1内填充物的填充率过高。为了便于控制编织袋本体11内部的填充量,本实施例1在编织袋本体11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内腔的开口结构14。具体的,开口结构14可以选择为拉链、魔术贴、毛毡、纽扣或卡扣等结构形式。并且,开口结构14的具体布置位置不限,只要便于向编织袋本体11的内腔中放置或拿取填充物即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土工编织袋1在堆叠完成后,还需要对土工编织袋1进行压实,而在压实过程中应当使土工编织袋1自身发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会更加紧密接触,进而会使得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土工编织袋1,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仅在于坡比标识件12的结构形式。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中的坡比标识件12选择为刻度线。坡比标识件12的数量为多个,也即刻度线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有刻度线在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间隔设置,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平行设置。
在施工柔性护坡体结构2时,应当使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顶面上的刻度线对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土工编织袋1,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仅在于坡比标识件12的结构形式。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3中的坡比标识件12选择为刻度线。坡比标识件12的数量为多个,也即刻度线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有刻度线在编织袋本体11的侧面间隔设置,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平行设置。
在施工柔性护坡体结构2时,应当使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侧面上的刻度线对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土工编织袋1,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仅在于坡比标识件12的结构形式。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4中的坡比标识件12选择为标示贴。具体地,标识贴可以为标签或标记号等。在本实施例4坡比标识件12的数量为多个,也即标示贴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所有标示贴在编织袋本体11的侧面间隔设置。
在施工柔性护坡体结构2时,应当使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侧面上的标示贴对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护坡体结构2,本实施例5包括膨胀土边坡3和多个实施例1所提供的土工编织袋1。
如图9至图10所示,所有土工编织袋1在膨胀土边坡3的高度方向上分层叠加,每一层包括多个在同一水平面上拼接的土工编织袋1;且相邻上一层土工编织袋1的边缘,与相邻下一层土工编织袋1上相应的坡比标识件12的边缘对齐。
在本实施例5中,所采用的土工编织袋1为标准结构件,且相邻上一层土工编织袋1的边缘,与相邻下一层土工编织袋1上坡比标识件12的边缘对齐。从而,在堆叠土工编织袋1时,可以先在水平面上进行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拼接,然后在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施工时,可以将后一层编织袋本体11的边缘与先一层编织袋本体11表面上相应的坡比标识件12的边缘对齐,从而使得堆叠形成的护坡体结构2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坡比。
在本实施例5中,每个土工编织袋1上的加筋麦克垫13均通过U形15钉与膨胀土边坡3相连;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4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非膨胀土客土。
在本实施例5中,土工编织袋1的侧面设置设有加筋麦克垫13,加筋麦克垫13是由三维聚丙烯材料挤压于镀高尔凡(Zn-5%Al-混合稀土合金镀层)机编六边形双绞合钢丝网面上形成的复合结构,通过U型钉15使加筋麦克垫13与膨胀土边坡3连接在一起,可以进一步固定土工编织袋1,使土工编织袋1堆叠后的结构稳定性可以得到加强。
所以,本实施例5所提供的护坡体结构2在施工时,可以取消水平参考线和斜向参考线,并且不会影响工人的施工效率;而且还能够保证膨胀土边坡3护坡体结构2的堆叠的均一性。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护坡体结构2的施工方法,用于对实施例5中的护坡体结构2进行施工。
具体地,本实施例6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膨胀土边坡3的坡面,在膨胀土边坡3的坡面上形成台阶;
为了可以尽量减少因膨胀土不稳定的特性而影响土工编织袋1的堆叠,在步骤S1中,还包括清除膨胀土边坡3坡面上的尖状石块和杂物;以及在开挖台阶后压实台阶,台阶的压实度应达到90%以上。
S2,从下往上地在台阶上堆叠土工编织袋1,且相邻上一层土工编织袋1的边缘,与相邻下一层土工编织袋1上相应坡比标识件12的边缘对齐;
S3,利用非膨胀土客土填充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的缝隙;
S4,夯实土工编织袋1和非膨胀土客土,应保证每一层堆叠的土工编织袋1均有相同的压实度。
在本实施例6中,先在膨胀土边坡3上挖设台阶,以便于在膨胀土边坡3上形成可堆叠土工编织袋1的条件;然后按照设定的坡比,从下往上的依照坡比标识件12的位置进行堆叠土工编织袋1,初步形成柔性护坡体结构2;再利用分膨胀土客土对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间的缝隙进行填充,并夯实土工编织袋1和非膨胀土客土,最终形成柔性护坡体结构2。
在本实施例6中,利用非膨胀土填充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的缝隙,是为了防止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间因填充物的膨胀而发生位移,进而可以减少对柔性护坡体结构2的影响。另外,在本实施例6中,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之间采用的是客土填充,通过客土来改良膨胀土土壤,从而有利于膨胀土边坡3上的植物或土工编织袋1中的植物生长,进而有利于可以帮助生态绿化,节约绿化增加的费用。
在本实施例6中,非膨胀土客土中混合有高性能生态基材。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存在缝隙,而加筋麦克垫13中包含的聚丙烯材料可很好的填充这部分缝隙,并且加筋麦克垫13的结构能够很好地将客土及高性能基材保存在缝隙之中。即使发生降雨或者暴雨,也可以很好的将客土和高性能基材保存在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之间,进而可以使得绿化程度进一步加大。同时,种子生长后的植物根系能够与土工编织袋1袋内填充物衔接,为土工编织袋1起到加筋作用;并且在相邻两个土工编织袋1缝隙中的植物能相互搭接缠绕,不仅可以增强土工编织袋1间的连接性,还可以很好地抵抗雨水冲刷,实现绿色景观一体化、坡体稳定性增强等效果。
在本实施例6中,高性能生态基材包括精细热致木纤维、互锁的人造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和保水基、微孔颗粒、生长促进剂等。具体地,本实施例6中的高性能生态基材可以包括狗牙根、糖蜜草、宽叶雀稗、山毛豆、猪屎豆、木豆等作物,含量表如下:
名称 狗牙根 糖蜜草 宽叶雀稗 山毛豆 猪屎豆 木豆
含量 15.15% 9.10% 30.3% 15.15% 15.15% 15.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土工编织袋(1),用于堆叠成膨胀土边坡(3)的护坡体结构(2),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袋本体(11),所述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平行,且至少在所述编织袋本体(11)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坡比标识件(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编织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袋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11),所述编织袋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12),且所述第一卡接部(111)的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部(112)的结构能够卡接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编织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袋本体(11)的侧面上设置有加筋麦克垫(13)。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土工编织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袋本体(11)为棱柱结构,且所述编织袋本体(11)的横截面形状为边数是偶数的正多边形。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土工编织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比标识件(12)为标识条,所述坡比标识件(12)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标识条均为不同的色彩,且所有所述标识条在所述编织袋本体(11)的顶面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土工编织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袋本体(11)具有内腔,所述内腔用于装载填充物,且所述编织袋本体(11)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内腔的开口结构(14)。
7.一种护坡体结构(2),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土边坡(3)和多个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土工编织袋(1),所有所述土工编织袋(1)在所述膨胀土边坡(3)的高度方向上分层叠加,每一层包括多个在同一水平面上拼接的所述土工编织袋(1);
且相邻层的上层土工编织袋(1)的底部边缘和相邻层的下层土工编织袋(1)上的坡比标识件(12)的边缘对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坡体结构(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土工编织袋(1)上的所述加筋麦克垫(13)均通过U型钉与所述膨胀土边坡(3)相连;
相邻两个所述土工编织袋(1)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非膨胀土客土。
9.一种护坡体结构(2)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护坡体结构(2),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所述膨胀土边坡(3)的坡面,在所述膨胀土边坡(3)的坡面上形成台阶;
S2,从下往上,在所述台阶上堆叠所述土工编织袋(1),且相邻层的上层土工编织袋(1)的底部边缘和相邻层的下层土工编织袋(1)上的坡比标识件(12)的边缘对齐;
S3,利用非膨胀土客土填充相邻两个所述土工编织袋(1)之间的缝隙;
S4,夯实所述土工编织袋(1)和所述非膨胀土客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护坡体结构(2)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膨胀土客土中混合有高性能生态基材。
CN202111117481.0A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8329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7481.0A CN113832993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7481.0A CN113832993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2993A true CN113832993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69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7481.0A Pending CN113832993A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299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17265A (ko) * 2003-08-12 2005-02-22 농업기반공사 종자가 섞인 식생기반재와 충전식 섬유대를 이용한사면보호공법
CN2782765Y (zh) * 2005-04-28 2006-05-24 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 加筋砂被
CN105926537A (zh) * 2016-06-22 2016-09-07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护坡砌块
CN110117966A (zh) * 2019-05-16 2019-08-13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土工袋堆叠固定的挡土墙结构
CN113065185A (zh) * 2021-03-31 2021-07-02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膨胀土边坡防护的土工编织袋结构单元及设计方法
CN113373949A (zh) * 2021-05-20 2021-09-1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17265A (ko) * 2003-08-12 2005-02-22 농업기반공사 종자가 섞인 식생기반재와 충전식 섬유대를 이용한사면보호공법
CN2782765Y (zh) * 2005-04-28 2006-05-24 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 加筋砂被
CN105926537A (zh) * 2016-06-22 2016-09-07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护坡砌块
CN110117966A (zh) * 2019-05-16 2019-08-13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土工袋堆叠固定的挡土墙结构
CN113065185A (zh) * 2021-03-31 2021-07-02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膨胀土边坡防护的土工编织袋结构单元及设计方法
CN113373949A (zh) * 2021-05-20 2021-09-1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膨胀土边坡的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8350B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924933B1 (ko) 식생토낭과 고정부재를 이용한 자연 친화적인 옹벽의시공방법 및 그 설치구조
CN210104766U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CN104652360B (zh) 植生袋生态护坡施工方法及其雨水处理系统
CN106120823B (zh) 一种临时围堰组合防渗结构及快速施工方法
CN106368238A (zh) 一种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蜂窝土工格室挡土墙及其构筑方法
CN110656652A (zh) 一种三维生态袋护坡结构
CN105297570A (zh) 一种特殊性土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612107A (zh) 河道加筋格宾透水土工布复合生态护坡挡墙施工方法
CN107119505A (zh) 沙漠地区普速铁路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KR100350625B1 (ko) 모래포대를 이용한 분리식 보강토 옹벽
CN103758137A (zh) 一种护坡抗冲生态毯的平行施工方法及坡面防护结构
CN110273429A (zh) 一种钢桩板及膜袋砂围堰施工方法
CN208136922U (zh) 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复合生态袋结构
CN114032927B (zh) 边坡创面持水固土植被恢复的施工方法
CN212641481U (zh) 一种山体多元矩阵生态修复结构
CN112049134A (zh) 一种生态护坡用格栅及其施工方法
CN209703527U (zh) 一种三维生态袋护坡结构
CN113832993A (zh) 一种土工编织袋、护坡体结构及护坡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2071665A (zh) 全向互锁型护坡砌块及其搭接互锁方法
CN113322895A (zh) 一种三维水土保护驳岸及其施工方法
CN113863335A (zh) 治理流砂地层排水沟道边坡坍塌与沟水净化回用的方法
JPH0885929A (ja) 袋体による堤防造成方法
CN207062983U (zh) 一种预制框架式挡土墙
CN217536742U (zh)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山岭隧道洞口危岩防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