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2932B -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2932B
CN113832932B CN202111171473.4A CN202111171473A CN113832932B CN 113832932 B CN113832932 B CN 113832932B CN 202111171473 A CN202111171473 A CN 202111171473A CN 113832932 B CN113832932 B CN 113832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wave
floating
roller
cr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14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2932A (zh
Inventor
周利
刘鹏
丁仕风
董婧
董文博
蔡金延
刘浩
葛钰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11714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2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2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5/00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 E02B15/02Cleaning or 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pparatus therefor from ice otherwise than according to E02B1/00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该装置沿着近海岸线浅水区进行排布、且固定,其包括支撑架、前置防浪机构以及后置碎浮冰机构。支撑架直插于近海岸线浅水区。前置防浪机构和后置碎浮冰机构均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且后置碎浮冰机构布置于前置防浪机构的正后方。如此一来,在实际应用中,前置防浪机构和后置碎浮冰机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挡海面浮冰涌向岸边,进而确保近岸边设施免于受到撞击损坏。其中,前置防浪机构用来抵抗海浪的最初始冲击以附带地降低浮冰的涌动速度,位于其正后方的后置碎浮冰机构随即将大块浮冰粉碎为小块浮冰,最终有效地降低了其所产生的冲击破坏力。

Description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岸线阻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其中,海洋动力能源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风能和太阳能等,都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在倡导绿色清洁环保的今天,人类将目光投向瀚海以寻求可持续性的资源。浅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地理因素,在一些北方地区在稍微寒冷季节的时候容易产生波浪裹挟碎浮冰。浮冰在冬季季风的影响下,极易对近海岸的海上浮式结构物造成破坏。碎浮冰被波浪裹挟快速行进过程对近岸结构物的冲击力是严重的,因此对于该类型的近海岸地区,不仅要防范波浪对海上浮式结构物的破坏,更应该重视与防范浮冰对近岸结构物破坏的问题。
近些年来,一款坐底式防冰桩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其设计结构极为简单,且可有效地防止浮冰对岸上结构物造成损坏,然而,其仅适用于凌汛期的江河,并不适合在复杂的近岸海洋环境中建造,究其原因在于,海面所形成浪涌的强度更大,且其所夹裹的浮冰体积更大,进而其所形成的冲击破坏力更大,坐底式防冰桩在被应用后极短时间内即遭到损坏。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故,本发明课题组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课题组人员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该装置沿着近海岸线浅水区进行排布、且固定,其包括支撑架、前置防浪机构以及后置碎浮冰机构。支撑架直插于近海岸线浅水区。前置防浪机构用来抵抗海浪冲击附带地降低浮冰的涌动速度,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后置碎浮冰机构用来对大块浮冰进行粉碎,其亦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且布置于前置防浪机构的正后方。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支撑架包括有左置U形板、右置U形板。左置U形板和右置U形板平行而置,且相互形成支撑,均插设于近海岸线浅水区设定深度。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前置防浪机构包括有前置滚筒以及防浪板。前置滚筒由左置U形板和右置U形板来共同支承,且可绕其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防浪板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前置滚筒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当发生浪涌时,各防浪板依序受到海浪冲击力作用而发生偏摆运动,附带地实现对前置滚筒的周向旋转驱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防浪板上均布有多个过水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针对于单个防浪板,其上所成型出的过水孔分行进行阵列排布。归属于同一行的过水孔外形以及尺寸均相一致。沿防浪板的径向方向,外行过水孔的尺寸大于内行过水孔的尺寸。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后置碎浮冰机构由上置碎浮冰单元、下置碎浮冰单元以及动力部构成。上置碎浮冰单元包括有上置滚筒、上置齿轮以及上置碎冰刀。上置滚筒由左置U形板和右置U形板来共同支承,且在动力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上置碎冰刀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上置滚筒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上置齿轮与上置滚筒相套设、且施焊,且跟随上置滚筒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下置碎浮冰单元包括有下置滚筒、下置齿轮以及下置碎冰刀。下置滚筒亦由左置U形板和右置U形板来共同支承,且布置于上置滚筒的正下方。与上置碎冰刀相错位而置的下置碎冰刀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下置滚筒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与上置齿轮始终保持于啮合态的下置齿轮与下置滚筒相套设、且施焊。在动力部启动后,在上置齿轮和下置齿轮啮合力的作用下,上置滚筒和下置滚筒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与此同时,上置碎冰刀和下置碎冰刀相互交错以实现对大块浮冰的啃咬粉碎。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动力部包括有直驱电机、同步带传动机构。直驱电机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有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以及同步带。同步带同时套设于主动同步轮和从动同步轮上。主动同步轮由直驱电机直接驱动。而从动同步轮用来直接驱动上置滚筒。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动力部还包括有张紧机构。张紧机构包括有偏摆臂以及张紧轮。张紧轮始终对同步带进行顶触、张紧,且由偏摆臂来直接支撑。而偏摆臂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且可对其偏摆角度α自由地进行调整。当偏摆角度α发生改变时,张紧轮施加于同步带上的顶触力同步地发生变化。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后置碎浮冰机构还包括有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包括有上置电加热管、下置电加热管和电源。上置电加热管与上置碎冰刀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一对应地插配于上置碎冰刀内。相对应地,在上置碎冰刀内开设有供上置电加热管进行插配的上置安装孔。下置电加热管与下置碎冰刀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一对应地插配于下置碎冰刀内。相对应地,在下置碎冰刀内开设有供下置电加热管进行插配的下置安装孔。电源同时为各上置电加热管和下置电加热管提供电力支持。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还包括有电发生单元。电发生单元为动力部提供电能支持,且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电发生单元包括至少一风力发电机组或至少一太阳能发电机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前置防浪机构和后置碎浮冰机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挡海面浮冰涌向岸边,进而确保近岸边设施免于受到撞击损坏。其中,前置防浪机构用来抵抗海浪的最初始冲击以附带地降低浮冰的涌动速度,位于其正后方的后置碎浮冰机构随即以将大块浮冰粉碎为小块浮冰,最终有效地降低其所产生的冲击破坏力;
2)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沿着近海岸线浅水区进行排布、且固定,如此一来,其即便是受到海浪以及浮冰的强力冲击,依然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姿态的一致性、稳定性;
3)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设计结构极为简洁,利于进行预制造、成型,且近海岸施工步骤极为简单,具有较低的铺设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前置防浪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2的I局部放大图(即本发明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后置碎浮冰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上置碎浮冰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下置碎浮冰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1-支撑架;11-左置U形板;12-右置U形板;13-横置安装板;2-前置防浪机构;21-前置滚筒;22-防浪板;221-过水孔;3-后置碎浮冰机构;31-上置碎浮冰单元;311-上置滚筒;312-上置齿轮;313-上置碎冰刀;32-下置碎浮冰单元;321-下置滚筒;322-下置齿轮;323-下置碎冰刀;33-动力部;331-直驱电机;332-同步带传动机构;3321-主动同步轮;3322-从动同步轮;3323-同步带;333-张紧机构;3331-偏摆臂;3332-张紧轮;4-电发生单元;41-风力发电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近海岸太阳能光伏电场防浮冰冲击场景为例,如图1中所示,可知,防浪疏冰装置的数量设为多个,且沿着近海岸线浅水区进行线性排布、且固定,以对太阳能光伏电场形成可靠防护,避免海浪所夹裹的浮冰对其造成冲击损伤现象的发生。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支撑架1、前置防浪机构2以及后置碎浮冰机构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支撑架1直插于近海岸线浅水区。前置防浪机构2和后置碎浮冰机构3均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1上,且后置碎浮冰机构3布置于前置防浪机构2的正后方。其中,前置防浪机构2用来抵抗海浪的最初始冲击以附带地降低浮冰的涌动速度,位于其正后方的后置碎浮冰机构3随即以将大块浮冰粉碎为小块浮冰,最终有效地降低其所产生的冲击破坏力。前置防浪机构2和后置碎浮冰机构3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挡海面浮冰涌向岸边,进而确保近岸边设施(例如前述的太阳能光伏电场)免于受到撞击损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直接插设于近海岸线浅水区内,因而,相较于传统的坐底式防冰桩其相对位置以及姿态稳定性更好。即便其受到浪涌、浮冰强大冲击力的作用,该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亦在设计寿命内始终保持有稳定、且正确的姿态。
如图3中所示,支撑架1优选包括有左置U形板11、右置U形板12以及横置安装板13。左置U形板11和右置U形板12沿着左右方向平行而置,且相互形成支撑,均插设于近海岸线浅水区设定深度(一般不宜小于50cm)。横置安装板13同时担靠于左置U形板11和右置U形板12上,且采用施焊的方式进行固定。
已知,前置防浪机构2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用来抵抗海浪的最初始冲击,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后续便于执行维护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4中所示,前置防浪机构2优选包括有前置滚筒21以及防浪板22。前置滚筒21由左置U形板11和右置U形板12来共同支承,且可绕其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防浪板22的数目设为6个,均围绕前置滚筒21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
当浪涌夹裹着浮冰涌向前置防浪机构2时,各防浪板22依序受到海浪冲击力作用而发生偏摆运动,附带地实现对前置滚筒21的周向旋转驱动。在此进程中,浮冰的部分运动动能被转化为前置防浪机构2的旋转动能,从而浮冰的运动动能得到有效地降低,进而浮冰的运动速度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已知,当浪涌夹裹着浮冰涌向前置防浪机构2时,防浪板22同时受到浪涌运动动能和浮冰运动动能的作用,其因而受到较大冲击力的作用,进而极易导致防浪板22受损现象的发生。鉴于此,如图4中所示,还可以在防浪板22上均布有多个过水孔221。如此一来,当浪涌夹裹着浮冰涌向前置防浪机构2时,浮冰运动动能仍旧全部作用于防浪板22上,但是部分浪涌海水可以经由过水孔221而越过防浪板22,意味着仅部分浪涌运动动能作用于防浪板22上,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浪板22所受到的冲击载荷。
已知,沿着防浪板22的径向方向,愈远离前置滚筒21中心轴线的区域,其具有愈大的周向线性速度,即意味着此区域内海水受到更大向心力的作用,其愈加难以流通,进而使得防浪板22各区域内海水的流通速率不一致,最终导致其受力严重不均衡,如此一来,不但会大大地降低防浪板22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导致前置滚筒21在执行周向旋转运动进程中相对于支撑架1发生偏磨现象。鉴于此,如图4中所示,作为上述前置防浪机构2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针对于单个防浪板22,其上所成型出的过水孔221分行进行阵列排布。归属于同一行的过水孔221外形以及尺寸均相一致。沿防浪板22的径向方向,外行过水孔221的尺寸大于内行过水孔221的尺寸。根据过水孔221的不同,对其孔径作了差异化设计,确保防浪板22各区域内海水的流通速率尽可能地保持一致,确保其整体受力的均衡性。
再者,由图4中所示还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过水孔221的外形整体上呈三角形。如此设计,虽说可以确保海水流经过水孔221时具有较大的流通速度,且不易被小块浮冰所堵塞,但是,其尖角区域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低温环境下情况更为糟糕),因而,对防浪板22的材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势必会增加其制造成本。鉴于此,在防浪板22材质受限的前提下,过水孔22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选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的开孔设计形式,例如:圆形,椭圆或梯形等。
图5示出了本发明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后置碎浮冰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上置碎浮冰单元31、下置碎浮冰单元32以及动力部33构成。如图6中所示,上置碎浮冰单元31包括有上置滚筒311、上置齿轮312以及上置碎冰刀313。上置滚筒311由左置U形板11和右置U形板12来共同支承,且在动力部33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上置碎冰刀313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上置滚筒311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上置齿轮312与上置滚筒311相套设、且施焊,且跟随上置滚筒311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如图7中所示,下置碎浮冰单元32包括有下置滚筒321、下置齿轮322以及下置碎冰刀323。下置滚筒321亦由左置U形板11和右置U形板12来共同支承,且布置于上置滚筒311的正下方。与上置碎冰刀313相错位而置的下置碎冰刀323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下置滚筒321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与上置齿轮312始终保持于啮合态的下置齿轮322与下置滚筒321相套设、且施焊,且跟随下置滚筒321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在动力部33启动后,在上置齿轮312和下置齿轮322啮合力的作用下,上置滚筒311和下置滚筒321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与此同时,上置碎冰刀313和下置碎冰刀323相互交错以实现对大块浮冰的啃咬粉碎。
当浪涌夹裹着浮冰涌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时,前置防浪机构2最先受到冲击,其各防浪板22依序受到海浪冲击力作用而发生偏摆运动,附带地实现对前置滚筒21的周向旋转驱动。在此进程中,浮冰的部分运动动能被转化为前置防浪机构2的旋转动能,使得浮冰的运动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而后,浮冰继续前行而冲击后置碎浮冰机构3,而与此同时,上置碎浮冰单元31在动力部33的驱动力作用下高速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而在上置齿轮312和下置齿轮322啮合力的作用下,下置碎浮冰单元32亦跟随上置碎浮冰单元31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上置碎冰刀313和下置碎冰刀323均保持于高速旋动状态,且相互穿插交错,以实现对大块浮冰的啃咬粉碎,进而细化为小块浮冰,从而尽可能地减小浮冰对近岸结构物所造成的冲击损坏程度。
在此,需要说明一点,出于尽可能地降低工作噪音,确保驱动力由上置碎浮冰单元31向着下置碎浮冰单元32传递具有极高的平稳性方面考虑,上述的上置齿轮312和下置齿轮322均亦优选为斜齿轮(如图6、7中所示)。在实际运行中,上置齿轮312和下置齿轮322始终保持有较高的重合度,即意味着两者的啮合时间更长,接触面积更大,从而不但有利于工作噪音的降低,而且还确保了力传递进程具有极好的平稳性。
一般来说,上置齿轮312和下置齿轮322均优选采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例如40Cr、42CrMo、35CrMo)进行锻造,且其表面经过渗碳硬化处理。
已知,同步带是以钢丝绳或玻璃纤维为强力层,外覆以聚氨酯或氯丁橡胶的环形带,带的内周制成齿状,使其与齿形带轮啮合。同步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1)传动时,传动比准确,无滑动;2)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好,良好的抗老化性;3)可在-20℃环境下工作,适用于极寒海域,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动力部33优选由直驱电机331、同步带传动机构332。直驱电机331借由螺栓可拆卸地固定于横置安装板13上。同步带传动机构332包括有主动同步轮3321、从动同步轮3322以及同步带3323。同步带3323同时套设于主动同步轮3321和从动同步轮3322上。主动同步轮3321由直驱电机331直接驱动,且借由联轴器以实现与直驱电机331的动力输出轴的直连。而从动同步轮3322用来直接驱动上置滚筒311。
另外,由图5中所示还可以看出,动力部33还增设有张紧机构333。张紧机构333包括有偏摆臂3331以及张紧轮3332。张紧轮3332始终对同步带3323进行顶触、张紧,且由偏摆臂3331来直接支撑。而偏摆臂3331借由螺钉可拆卸地固定于左置U形板11上,且可对其偏摆角度α自由地进行调整。当需要对同步带3323的张紧度进行调整时,操作人员进行稍微拧松螺钉,以解除左置U形板11外侧壁所施加于偏摆臂3331内侧壁上的摩擦力,而后,手工扳动偏摆臂3331以对其偏摆角度α调整,直至同步带3323具有合适的张紧度,最后,重新将螺钉施紧到位即可,整个调节过程方便、快捷。
另外,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被布置于寒冷地区(大多时间处于冰点以下温度),当其暂停工作一段时间后,上置碎冰刀313和下置碎冰刀323上极易结冰,抑或下置碎冰刀323被冰封于浅海水内。如果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再次启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对结冰进行去除、清理(尤以后置碎浮冰机构3易于结冰,且其上置碎冰刀313和下置碎冰刀323数目较大,清理工程量浩大)。鉴于此,作为上述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后置碎浮冰机构3还配套有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包括有上置电加热管、下置电加热管和电源。上置电加热管与上置碎冰刀313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一对应地插配于上置碎冰刀313内。相对应地,在上置碎冰刀313内开设有供上置电加热管进行插配的上置安装孔。下置电加热管与下置碎冰刀323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一对应地插配于下置碎冰刀323内。相对应地,在下置碎冰刀323内开设有供下置电加热管进行插配的下置安装孔。电源同时为各上置电加热管和下置电加热管提供电力支持(图中未示出)。
当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暂停一段时间后(例如检修等因素),需要再次重新启动时,如发现其后置碎浮冰机构3上附有结冰,工人人员仅需开启电源,使其同时向着上置电加热管和下置电加热管供应电能,上置电加热管和下置电加热管受到电流作用而生产大量热量,进而实现了对上置碎冰刀313、下置碎冰刀323上冰层的熔融,确保冰层得以高效、彻底地清除。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部33和电源均借由于电缆以与岸上的供电设施进行电连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因受到浮冰的撞击、或切割作用电缆保护皮极易受损,导致用电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且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因失去电力供应而导致工作中断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电缆铺设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鉴于此,图8示出了本发明中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相较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其还增设有电发生单元4,以取消长距离电缆的应用、铺设。电发生单元4为动力部33以及电源提供电能支持,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横置安装板13上,且由多个风力发电机组41所构成。洋面上风力为各风力发电机组41提供了充足的机械能,更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电能以为动力部33和电源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当然,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阳光充足海域,上述的风力发电机组41亦可由太阳能发电机组来取代(图中未示出)。充足的光照强度以及时长为各太阳能发电机组提供了充足的太阳能,更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电能以为动力部33和电源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该装置沿着近海岸线浅水区进行排布、且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前置防浪机构以及后置碎浮冰机构;所述支撑架直插于近海岸线浅水区;所述前置防浪机构用来抵抗海浪冲击附带地降低浮冰的涌动速度,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后置碎浮冰机构用来对大块浮冰进行粉碎,其亦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布置于所述前置防浪机构的正后方;
所述支撑架包括有左置U形板、右置U形板;所述左置U形板和所述右置U形板平行而置,且相互形成支撑,均插设于近海岸线浅水区设定深度;
所述前置防浪机构包括有前置滚筒以及防浪板;所述前置滚筒由所述左置U形板和所述右置U形板来共同支承,且可绕其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所述防浪板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所述前置滚筒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当发生浪涌时,各所述防浪板依序受到海浪冲击力作用而发生偏摆运动,附带地实现对所述前置滚筒的周向旋转驱动;
在所述防浪板上均布有多个过水孔;
针对于单个所述防浪板,其上所成型出的所述过水孔分行进行阵列排布;归属于同一行的所述过水孔外形以及尺寸均相一致;沿所述防浪板的径向方向,外行所述过水孔的尺寸大于内行所述过水孔的尺寸;
所述后置碎浮冰机构由上置碎浮冰单元、下置碎浮冰单元以及动力部构成;所述上置碎浮冰单元包括有上置滚筒、上置齿轮以及上置碎冰刀;所述上置滚筒由所述左置U形板和所述右置U形板来共同支承,且在所述动力部驱动力的作用下绕其中心轴线自由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所述上置碎冰刀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所述上置滚筒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所述上置齿轮与所述上置滚筒相套设、且施焊,且跟随所述上置滚筒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所述下置碎浮冰单元包括有下置滚筒、下置齿轮以及下置碎冰刀;所述下置滚筒亦由所述左置U形板和所述右置U形板来共同支承,且布置于所述上置滚筒的正下方;与所述上置碎冰刀相错位而置的所述下置碎冰刀的数目设为多个,均围绕所述下置滚筒的外侧壁进行均布、且固定;与所述上置齿轮始终保持于啮合态的所述下置齿轮与所述下置滚筒相套设、且施焊;在所述动力部启动后,在所述上置齿轮和所述下置齿轮啮合力的作用下,所述上置滚筒和所述下置滚筒同步地执行周向旋转运动,与此同时,所述上置碎冰刀和所述下置碎冰刀相互交错以实现对大块浮冰的啃咬粉碎;
所述动力部包括有直驱电机、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直驱电机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同步带传动机构包括有主动同步轮、从动同步轮以及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同步轮和所述从动同步轮上;所述主动同步轮由所述直驱电机直接驱动;而所述从动同步轮用来直接驱动所述上置滚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还包括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有偏摆臂以及张紧轮;所述张紧轮始终对所述同步带进行顶触、张紧,且由所述偏摆臂来直接支撑;而所述偏摆臂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且可对其偏摆角度α自由地进行调整;当所述偏摆角度α发生改变时,所述张紧轮施加于所述同步带上的顶触力同步地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碎浮冰机构还包括有电加热单元;所述电加热单元包括有上置电加热管、下置电加热管和电源;所述上置电加热管与所述上置碎冰刀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一对应地插配于所述上置碎冰刀内;相对应地,在所述上置碎冰刀内开设有供所述上置电加热管进行插配的上置安装孔;所述下置电加热管与所述下置碎冰刀的数量相一致,且一一对应地插配于所述下置碎冰刀内;相对应地,在所述下置碎冰刀内开设有供所述下置电加热管进行插配的下置安装孔;所述电源同时为各所述上置电加热管和所述下置电加热管提供电力支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电发生单元;所述电发生单元为所述动力部提供电能支持,且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生单元包括至少一风力发电机组或至少一太阳能发电机组。
CN202111171473.4A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Active CN113832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1473.4A CN113832932B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1473.4A CN113832932B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2932A CN113832932A (zh) 2021-12-24
CN113832932B true CN113832932B (zh) 2022-06-17

Family

ID=7896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1473.4A Active CN113832932B (zh) 2021-10-08 2021-10-08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293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937A (zh) * 2011-04-15 2011-10-05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耙冰机
CN204530652U (zh) * 2015-04-24 2015-08-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用于桩柱的抗冰消浪装置
CN208996006U (zh) * 2018-09-29 2019-06-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导管架式海洋工程结构的破冰消浪装置
KR20200006774A (ko) * 2018-07-11 2020-01-21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타워 구조물
CN112554149A (zh) * 2020-11-27 2021-03-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可用于海上风机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波组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937A (zh) * 2011-04-15 2011-10-05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耙冰机
CN204530652U (zh) * 2015-04-24 2015-08-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用于桩柱的抗冰消浪装置
KR20200006774A (ko) * 2018-07-11 2020-01-21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타워 구조물
CN208996006U (zh) * 2018-09-29 2019-06-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用于导管架式海洋工程结构的破冰消浪装置
CN112554149A (zh) * 2020-11-27 2021-03-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可用于海上风机桩式基础的破冰消波组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2932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1922B2 (en) Installation for harvesting energy of tides (IHET) in shallow waters
KR101027757B1 (ko) 태양광과 풍력 및 파력을 이용한 복합발전장치
KR100688070B1 (ko) 태양광과 풍력을 이용한 복합 발전 장치
EP2268916A1 (en) Complex ocean power system combining sluice power and ocean current power
WO2010063153A1 (zh) 河流发电系统和方法
KR20120024269A (ko) 해양 복합발전장치
KR101012094B1 (ko) 조류발전장치
CN113832932B (zh) 一种近海岸式防浪疏冰装置
CN201416515Y (zh) 海上风力发电装置
WO2011059411A2 (en) Compound v-shape blade tidal turbine
KR101684314B1 (ko) 조류발전장치
KR20040033160A (ko) 임펠러식 수차를 이용한 조류력 발전장치
CN108425785B (zh) 一种利用水流发电的方法
CA3023356A1 (en) Tidal current generator
CN113187665B (zh) 一种风浪流多能联合发电装置
US20130118176A1 (en) Regenerative offshore energy plant
CN112411468B (zh) 一种柔性的浮式防波堤
CN111156129B (zh) 一种适用珊瑚礁地形的波流发电装置
KR101259566B1 (ko) 파력발전기
KR101257787B1 (ko) 선박용 파력발전기
JP5186646B2 (ja) 水力発電装置
KR101003457B1 (ko) 조력 발전장치
CN112360669B (zh) 一种用于围栏养殖的发电消波堤
CN107304745B (zh) 潮流能发电装置及其导流罩
KR101257790B1 (ko) 선박용 파력발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