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2910A -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2910A
CN113832910A CN202111247061.4A CN202111247061A CN113832910A CN 113832910 A CN113832910 A CN 113832910A CN 202111247061 A CN202111247061 A CN 202111247061A CN 113832910 A CN113832910 A CN 113832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
wharf
top surface
steel truss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70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32910B (zh
Inventor
王国华
宋恩磊
罗忠华
富利波
汪大龙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Heavy Lifting Transport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Heavy Lifting Transport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inopec Heavy Lifting Transport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pec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70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2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32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2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6Moles; Piers; Quays; Quay walls; Groynes; Breakwaters ; Wave dissipating walls; Quay equipment
    • E02B3/068Landing stages for vess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并且将初始钢桁架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后方的首端水平段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上填垫砂石结构直至砂石结构顶面与初始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顶面以及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一钢板;第二步,在初始钢桁架前壁处安装橡胶护舷;步骤二、装卸设备;步骤三、调整码头高度;采用本方法避免了超大型设备的分段运输,提高了卸船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头的建筑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将内河斜坡式码头改造为临时滚装码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位于长江下游的大件码头,属内河斜坡式码头,无法利用潮汐进行滚装卸船,且卸船作业时间较为集中。此类型码头卸船方式一般采用人工拖绞的方式进行卸船,该方法无法满足设备数量偏多,单件设备重量较大,超大型设备整体卸船的要求,大型设备只能分段运输、卸船。
申请号为20161035953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构件装配式滚装码头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支撑桩、横梁、钢筋笼、预制板、钢筋混凝土接头、钢筋混凝土面层;其中所述支撑桩打设在海床上,所述横梁固设在所述支撑桩的上部,所述钢筋笼固设在所述支撑桩顶部,所述预制板搭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接头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连接支撑桩与横梁、预制板固设,所述钢筋混凝土面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于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横梁上部,并与所述钢筋混凝土接头固定在一起,整体形成斜坡道滚装码头结构。该结构为沿海斜坡道滚装码头结构不适用于在原内河斜坡式码头上方改造成临时滚装码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大型设备满足整体滚装卸船的将内河斜坡式码头改造为临时滚装码头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并且将初始钢桁架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后方的首端水平段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上填垫砂石结构直至砂石结构顶面与初始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顶面以及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一钢板;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根据作业时间段水位高度和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计算,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等于全年江面最低水位高度与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之和减去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高度与第一钢板的厚度之和;
第二步,在初始钢桁架前壁处安装橡胶护舷;
步骤二、装卸设备,具体过程为:
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一钢板之间搭设跳板,在水位与全年极限低水位差不大于300mm时,通过调节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第一钢板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载有设备的运输车辆行驶通过跳板,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如水位偏差超过+300mm时,则执行步骤三;
步骤三、调整码头高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初始钢桁架顶面加装多个新的钢桁架,新的钢桁架与初始钢桁架之间、新的钢桁架与新的钢桁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新的钢桁架安装在初始钢桁架后使得水平段的高度+初始钢桁架的高度+新的钢桁架的高度=运输船舶载货干弦高度+当期江面的水位高度-待安装在新的钢桁架顶面上的第二钢板的高度;
第二步,在新的钢桁架后面原有的砂石结构顶面上铺设新的砂石结构直至新的砂石结构顶面与新的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三步,在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二钢板;
第四步,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二钢板之间搭设跳板;
第五步,载有设备的运输设备行驶通过跳板,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
第六步,在第二钢板的顶面标高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差为±300mm以内时,通过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新的第二钢板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
第七步,当第二钢板的顶面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相差超过±300mm时,重复步骤三的第一步调整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的高度,保证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二钢板后,第二钢板顶面标高与运输船舶载货后甲板面标高保持一致;然后再执行步骤三的第二步-第七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本方法避免了超大型设备的分段运输,提高了卸船效率。
2.本方法钢结构工装投入较少,水位变化时仅需增减码头前沿钢结构,增减砂石高度即可。
3.结构简单,无繁琐的人工拖绞卸船工机具和准备工作,仅需增减码头前沿钢结构,增减砂石高度即可,作业十分方便。
4.钢桁架受力面积大,稳定性高,沙石结构更加稳定。
5.直接滚装卸船即可,可用于更多斜坡式码头。
附图说明
图1为在全年极限低水位时,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修建的码头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钢桁架的主视图;
图3是图8所示的码头中的钢桁架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升降式砂石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升降式砂石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码头中的升降式砂石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原有斜坡式码头的断面图;
图8是在全年极限高水位时,采用本发明的滚装码头装卸设备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在现有斜坡式码头1基础上的改进,现有的斜坡式码头1通常包括依次相连的多段结构,其中第一段结构1-1为水平段,在所述的第一段结构1-1的尾端顺次相连有多个倾斜段,如图7所示,倾斜段可以包括两段,第一倾斜段1-2、第二倾斜段1-3,第一倾斜段1-2和水平面之间的交角α可以为0<α≤6°、第二倾斜段和水平面之间的交角β与第一斜段1-2与水平面之间的交角α基本保持一致。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1的首端水平段1-1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2并且将初始钢桁架2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1-1通过螺栓10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2后方的首端水平段1-1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1-2、1-3上填垫砂石结构3直至砂石结构3顶面与初始钢桁架2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2顶面以及砂石结构3顶面铺设第一钢板6-1;初始钢桁架2的设计高度根据作业时间段水位高度和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的高度计算,初始钢桁架2的设计高度等于全年江面最低水位高度(可以根据当地水文资料查出)与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之和减去斜坡式码头1的首端水平段1-1的高度与第一钢板6-1的厚度之和;其中滚装船舶一般采用5000吨级甲板驳船,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取1.6米至1.9米之间(根据载货重量计算),若大于干弦高度取值范围,则增加初始钢桁架2的设计高度,若低于干弦高度取值范围,则降低初始钢桁架2的设计高度;
第二步,在初始钢桁架2前壁处安装橡胶护舷4,所述的橡胶护舷4可以采用轮胎。
步骤二、装卸设备,具体过程为:
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一钢板6-1之间搭设跳板5,在水位与全年极限低水位差不大于300mm时,通过调节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顶面高度与第一钢板6-1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运输车辆具备液压升降功能,液压升降范围±300mm),无需调整跳板5,载有设备的运输车辆行驶通过跳板5,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如水位偏差超过+300mm时,则执行步骤三;
步骤三、调整码头高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初始钢桁架2顶面加装多个新的钢桁架7,新的钢桁架7与初始钢桁架2之间、新的钢桁架7与新的钢桁架7之间均通过螺栓9连接;新的钢桁架7安装在初始钢桁架2后使得水平段1-1的高度+初始钢桁架2的高度+新的钢桁架7的高度=运输船舶载货干弦高度+当期江面的水位高度-待安装在新的钢桁架7顶面上的第二钢板6-2的高度;
第二步,在新的钢桁架7后面原有的砂石结构3顶面上铺设新的砂石结构8直至新的砂石结构8顶面与新的钢桁架7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三步,在新的钢桁架7与新的砂石结构8顶面铺设第二钢板6-2;
第四步,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二钢板6-2之间搭设跳板5;
第五步,载有设备的运输设备行驶通过跳板5,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
第六步,在第二钢板6-2的顶面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差为±300mm以内时,通过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新的第二钢板6-2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运输车辆具备液压升降功能,液压升降范围±300mm);
第七步,当第二钢板6-2的顶面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相差超过±300mm时,重复步骤三的第一步调整新的钢桁架7与新的砂石结构8的高度,保证新的钢桁架7与新的砂石结构8顶面铺设第二钢板6-2后,第二钢板6-2顶面标高与运输船舶载货后甲板面标高保持一致;然后再执行步骤三的第二步-第七步。
其中滚装船舶一般采用5000吨级甲板驳船,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取1.6米至1.9米之间(根据载货重量计算),若大于干弦高度取值范围,则增加钢桁架7的数量,提高整体设计高度,若低于干弦高度取值范围,则减少钢桁架7的数量,降低整体设计高度。

Claims (1)

1.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全年江面最低水位时在斜坡式码头上进行滚装码头的修建,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在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顶面前部安装初始钢桁架并且将初始钢桁架底部与码头的首端水平段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在初始钢桁架后方的首端水平段以及斜坡式码头的多个倾斜段、上填垫砂石结构直至砂石结构顶面与初始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在初始钢桁架顶面以及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一钢板;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根据作业时间段水位高度和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计算,初始钢桁架的设计高度等于全年江面最低水位高度与运输船舶载货后干弦高度之和减去斜坡式码头的首端水平段的高度与第一钢板的厚度之和;
第二步,在初始钢桁架前壁处安装橡胶护舷;
步骤二、装卸设备,具体过程为:
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一钢板之间搭设跳板,在水位与全年极限低水位差不大于300mm时,通过调节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第一钢板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载有设备的运输车辆行驶通过跳板,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如水位偏差超过+300mm时,则执行步骤三;
步骤三、调整码头高度,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初始钢桁架顶面加装多个新的钢桁架,新的钢桁架与初始钢桁架之间、新的钢桁架与新的钢桁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新的钢桁架安装在初始钢桁架后使得水平段的高度+初始钢桁架的高度+新的钢桁架的高度=运输船舶载货干弦高度+当期江面的水位高度-待安装在新的钢桁架顶面上的第二钢板的高度;
第二步,在新的钢桁架后面原有的砂石结构顶面上铺设新的砂石结构直至新的砂石结构顶面与新的钢桁架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三步,在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二钢板;
第四步,在运输船舶甲板和第二钢板之间搭设跳板;
第五步,载有设备的运输设备行驶通过跳板,经由滚装码头进入陆地装卸设备。
第六步,在第二钢板的顶面标高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差为±300mm以内时,通过船舶压载水调节甲板面高度与新的第二钢板顶面高度一致或者通过运输设备的车辆自身的液压行程调整实现高差调整;
第七步,当第二钢板的顶面与运输船舶的甲板的水位相差超过±300mm时,重复步骤三的第一步调整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的高度,保证新的钢桁架与新的砂石结构顶面铺设第二钢板后,第二钢板顶面标高与运输船舶载货后甲板面标高保持一致;然后再执行步骤三的第二步-第七步。
CN202111247061.4A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Active CN113832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7061.4A CN113832910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7061.4A CN113832910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2910A true CN113832910A (zh) 2021-12-24
CN113832910B CN113832910B (zh) 2022-12-16

Family

ID=78966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7061.4A Active CN113832910B (zh) 2021-10-26 2021-10-26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291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48319A2 (ru) * 1988-04-25 1990-03-07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Способ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ричальной набережной на слабом основании
KR101095496B1 (ko) * 2011-07-05 2011-12-19 주식회사 유일종합기술단 노후 잔교식 안벽의 개축 공법 및 중력식 구조의 널말뚝 안벽
CN202969333U (zh) * 2012-12-26 2013-06-05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钢桁架嵌岩码头结构
CN103879795A (zh) * 2014-03-20 2014-06-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管状结构物滚动装船方法
CN203741692U (zh) * 2013-12-18 2014-07-30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 滚装码头车用岸基登船跳板
CN203866772U (zh) * 2014-06-06 2014-10-08 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潮位变化的多用途装卸码头
CN104724518A (zh) * 2015-03-04 2015-06-24 东南大学 高桩码头散货自卸平台
WO2016009104A1 (en) * 2014-07-15 2016-01-21 Eaniqs Oy A pier system
CN205024638U (zh) * 2015-08-27 2016-02-10 中海广瀛工程物流江苏有限公司 斜坡钢结构码头
CN105839589A (zh) * 2016-05-27 2016-08-10 中交第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构件装配式滚装码头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7628202A (zh) * 2017-08-25 2018-01-2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滚装装船跳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548319A2 (ru) * 1988-04-25 1990-03-07 Ленинград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Способ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причальной набережной на слабом основании
KR101095496B1 (ko) * 2011-07-05 2011-12-19 주식회사 유일종합기술단 노후 잔교식 안벽의 개축 공법 및 중력식 구조의 널말뚝 안벽
CN202969333U (zh) * 2012-12-26 2013-06-05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钢桁架嵌岩码头结构
CN203741692U (zh) * 2013-12-18 2014-07-30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 滚装码头车用岸基登船跳板
CN103879795A (zh) * 2014-03-20 2014-06-25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管状结构物滚动装船方法
CN203866772U (zh) * 2014-06-06 2014-10-08 武汉凯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潮位变化的多用途装卸码头
WO2016009104A1 (en) * 2014-07-15 2016-01-21 Eaniqs Oy A pier system
CN104724518A (zh) * 2015-03-04 2015-06-24 东南大学 高桩码头散货自卸平台
CN205024638U (zh) * 2015-08-27 2016-02-10 中海广瀛工程物流江苏有限公司 斜坡钢结构码头
CN105839589A (zh) * 2016-05-27 2016-08-10 中交第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构件装配式滚装码头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07628202A (zh) * 2017-08-25 2018-01-26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滚装装船跳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2910B (zh) 202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4866Y (zh) 浮码头钢引桥浮式升降系统
CN111980067B (zh) 采用上驳工艺长距离运送沉管的施工方法
CN203866772U (zh) 一种适应潮位变化的多用途装卸码头
US7461611B2 (en) Floating pontoon berthing facility for ferries and ships
CN112342926B (zh) 一种海上架桥机及其施工方法
CN113832910B (zh) 一种将斜坡式码头改造为滚装码头的方法
CN101806053A (zh) 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的整体安装方法
CN216515371U (zh) 一种滚装码头
CN111285141B (zh) 卸船机运输发运工艺
CN208183643U (zh) 一种兼顾大型船舶和重件桅杆吊的码头结构
CN102477716A (zh) 栈桥式梁板桥在两岸为滩涂的内陆河流中的应用
CN216892057U (zh) 一种大跨度钢混混合梁桥钢箱梁段浮托顶推施工系统
CN221052503U (zh) 一种斜坡式可调节重载码头
CN110306436A (zh) 一种超大分段钢结构桥梁两船联运跨墩架设施工方法
CN214573260U (zh) 一种施工临时跨河钢栈桥
CN211340438U (zh) 通航水域钢桥梁顶推拖拉体系
CN211815980U (zh) 一种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
CN117090157A (zh) 一种设置斜坡式可调节重载码头的方法
CA2561449C (en) Floating pontoon berthing facility for ferries and ships
CN109823970B (zh) 一种桥梁建造用钢结构运输方法
CN114351586A (zh) 一种连续快速架设桥梁的方法
CN212896122U (zh) 装配式高桩矿石码头结构
CN217536681U (zh) 斜拉桥索塔大吨位钢混组合横梁的拼装支架
CN108791696B (zh) 一种自卸汽车倒运石料上方驳辅助装置及施工工艺
CN219601559U (zh) 一种船舶重物卸载用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