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5595B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5595B
CN113825595B CN202080035417.5A CN202080035417A CN113825595B CN 113825595 B CN113825595 B CN 113825595B CN 202080035417 A CN202080035417 A CN 202080035417A CN 113825595 B CN113825595 B CN 113825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holding portion
housing
shaft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54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5595A (zh
Inventor
大西孝明
横田伴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0/01775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230591A1/ja
Publication of CN113825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5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5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5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能够抑制作业者不希望的工具从动力工具主体的脱落。振动工具(1)构成为具备:电动机(3)、收纳电动机(3)的壳体(2)、以及设置于壳体(2)并能够保持六角扳手(Q)的工具保持部(7),六角扳手(Q)具有:具有轴心(Q3)的第一轴(Q1)、和具有轴心(Q4)的第二轴(Q2),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轴心(Q3)延伸于上下方向且轴心(Q4)延伸于左右方向,工具保持部(7)具有:构成为能够通过使六角扳手(Q)相对于壳体(2)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而将第一轴(Q1)的至少一部分收纳的第一保持部(71)、以及构成为能够与第一保持部(71)协作地保持六角扳手(Q)的第二保持部(72),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从上述上下方向视角来看,上述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第二保持部(72)重叠。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当前广泛应用了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来驱动前端工具进行研磨、切削、切断等的动力工具。
作为这种动力工具的一例,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其具有电动机和前端工具保持部,该前端工具保持部从电动机接受驱动力来进行驱动并且构成为能够装卸前端工具(钻头等)。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工具中构成为能够将前端工具保持于电动工具主体。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工具设置有与电动工具主体一体地形成并且具有开口部的工具保持部,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压入而使前端工具嵌入该开口部来保持前端工具。
另外,通常在这种动力工具中设置有替换工具(扳手等),用以根据作业内容对前端工具进行安装/拆卸(更换)。当作业内容在多种任务之间转换时,需要频繁地使用替换工具来进行前端工具保持部上的前端工具的装卸作业,因此要求将替换工具保持于动力工具主体以提高作业者的便利性。例如可以考虑: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电动工具保持前端工具的结构同样地,设置与动力工具主体形成为一体并且具有开口部的工具保持部,并通过压入于该开口部而嵌入替换工具来保持替换工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9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決的课题
但是,由于反复进行如上所述利用压入或工具保持部自身的弹性变形等将前端工具或者替换工具(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前端工具和替换工具统称为“工具”)嵌入与动力工具主体形成为一体的工具保持部的操作而有可能导致嵌合部分的劣化。因此有可能导致:工具保持部的保持性能受损,工具意外地从工具保持部脱落。另外,由于工具保持部开口,因此有可能因作业中的振动而导致工具意外地从工具保持部脱落。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能够抑制作业者不希望的工具从动力工具主体的脱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壳体,其收纳上述电动机;以及工具保持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且能够保持工具,上述工具具有:第一轴部,其具有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以及第二轴部,其具有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上述工具保持部具有:通过使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上述第一轴部的至少一部分收纳的第一保持部;以及构成为能够与上述第一保持部协作地保持上述工具的第二保持部,上述第二保持部是与上述壳体分体的弹性体,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从上述第一方向来看,上述第二轴部的轴心与上述第二保持部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的动力工具,构成为从第一方向视角来看,工具的第二轴部的轴心与第二保持部重叠,因此在前端工具或替换工具等的工具的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第一保持部限制的状态下,被第二保持部限制了工具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在作业中即使动力工具主体发生了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工具从工具保持部脱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壳体,其收纳上述电动机;以及工具保持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且能够保持工具,上述工具具有在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轴部,上述工具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仅与上述工具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与上述壳体协作地,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上述轴部的至少一部分,上述工具保持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相对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的动力工具,工具保持部仅通过上述工具保持部或者与上述壳体协作地,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轴部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工具从工具保持部脱落。另外构成为,工具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壳体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容易进行工具相对于工具保持部的装卸作业。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上述轴部具有:第一轴部,其具有在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以及第二轴部,其具有在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上述工具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以及第二保持部,其设置在与上述第一保持部不同的位置,且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上述轴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与上述第一保持部协作地保持上述工具,使上述第一保持部和上述工具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上述工具保持于上述第一保持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第一保持部和工具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使工具在工具保持部上进行装卸。
另外,优选上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容许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容许以上述第一轴部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在上述工具位于上述第一保持部的状态下,限制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上述工具的以上述第一轴部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工具被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工具的在工具保持部内的旋转和从工具保持部的脱落。
优选使上述第二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上述工具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工具通过在第一方向上使工具移动而被第一保持部保持时,能够通过在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而使工具保持于第二保持部,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工具的从动力工具主体的脱落。
另外,优选上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上述第一轴部能够插入的圆筒状,上述第二保持部在上述第一轴部插入于上述第一保持部的状态下,能够在保持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上述保持位置是相对于上述壳体而言能够限制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和以上述第一轴部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的位置,上述退避位置是与上述第二轴部分离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工具插入于第一保持部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能够在保持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工具相对于工具保持部进行装卸。
另外,优选在上述壳体上设置有突起,上述第二保持部与上述壳体分体设置,上述第二保持部具有:被保持部,其形成有向上述突起的突出方向开口并且接受并固定上述突起的第一开口;以及保持部,其形成有向上述突出方向开口并且接受上述第二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将与壳体分体设置的第二保持部固定于壳体。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保持部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力或者受到来自外部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保持位置和上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二保持部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在保持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优选上述第一开口及上述第二开口向同一方向开口。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在第二保持部形成开口,并降低工具保持部的制造成本。
另外,优选上述第二开口在上述保持位置开口的方向与上述第二开口在上述退避位置开口的方向互不相同。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变更第二保持部的开口方向,能够变更第二保持部相对于工具的相对移动的限制方向,从而容易进行工具的装卸。
优选还具有前端工具装卸部,该前端工具装卸部被上述壳体支撑且能够装卸前端工具,上述工具是上述前端工具和替换工具的至少任一方,该替换工具用于将上述前端工具相对于上述前端工具装卸部安装/拆卸。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上述的工具保持部,能够抑制前端工具和替换工具的至少任一方从动力工具主体脱落。
优选还具有前端工具装卸部,该前端工具装卸部被上述壳体支撑且能够装卸前端工具,上述工具是上述前端工具和替换工具的至少任一方,该替换工具用于将上述前端工具相对于上述前端工具装卸部安装/拆卸,上述前端工具具有在各不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前端工具轴和第二前端工具轴,上述替换工具具有在各不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替换工具轴和第二替换工具轴,上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能够保持上述第一前端工具轴和上述第一替换工具轴的至少任一方,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能够保持上述第二前端工具轴和上述第二替换工具轴的至少任一方。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前端工具和替换工具的至少任一方从动力工具主体脱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壳体,其收纳上述电动机;以及工具保持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且能够保持至少一部分构成为轴状的工具,上述工具保持部具有能够保持上述工具的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与上述工具的轴状部分的轴心重叠,上述第二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上述轴心重叠。
根据上述结构的动力工具,能够限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工具的从动力工具主体的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上述第一保持部和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至少一方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相对移动,利用上述相对移动,能够解除与上述轴心的重叠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工具,能够抑制作业者不希望的工具的从动力工具主体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内部结构的剖面侧视图。
图2的(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壳体和工具保持部的外观的右侧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沿着(b)的C-C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工具保持部的第二保持部的在壳体上的装配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第二变形例的图,(a)是剖面侧视图,(b)和(c)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第三变形例的图,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图8的(a)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壳体和工具保持部的外观的右侧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沿着(b)的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图10的(a)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壳体和工具保持部的外观的右侧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c)是沿着(b)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图12的(a)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壳体和工具保持部的外观的右侧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的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图14的(a)是用于说明夹具把手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螺丝刀的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六角扳手在现有例的振动工具的工具保持部上的装卸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一例即振动工具1进行说明。振动工具1是利用前端工具P的驱动(振动)对被加工件进行研磨、切削、切断等的动力工具。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中所示的“前”定义为前方向、“后”定义为后方向、“上”定义为上方向、“下”定义为下方向。另外,在从后看振动工具1时,将“右”定义为右侧方向、“左”定义为左侧方向。关于在本说明书中提及尺寸、数值等时的含义,不仅包括与该尺寸和数值等完全一致的尺寸和数值,而且包括大致一致的尺寸和数值等(例如在制造误差的范围内的情况)。对于“相同”、“正交”、“平行”、“一致”、“平齐”等而言,也是同样地包括“大致相同”、“大致正交”、“大致平行”、“大致一致”、“大致平齐”等。
如图1至图3所示,振动工具1主要具有:能够装卸电池组B的壳体2、电动机3、控制部4、传动部5、能够装卸前端工具P的输出轴部6、以及工具保持部7。
如图1和图2的(a)所示,壳体2主要具有主体壳体21以及保持器22。壳体2是本发明中的“壳体”的一例。
主体壳体21形成了振动工具1的外形轮廓,并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如图3所示,主体壳体21构成为利用通过壳体2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且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分割面(虚拟面)进行了分割的分割壳体。主体壳体21收纳有:电动机3、控制部4、传动部5、以及输出轴部6的上部。关于主体壳体21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的直径,其构成为可供作业者在作业中把持的程度的大小。在主体壳体21上设置有:滑动开关21A、滑杆21B、电池装设部21C、凹部21D、以及一对限制部21G(图3)。
如图1所示,滑动开关21A设置于主体壳体21的前部的上部。换言之,滑动开关21A设置于主体壳体21的外壁,作业者能够从外部对滑动开关21A进行操作。滑动开关21A通过从外部进行操作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在主体壳体21收纳滑杆21B,其前端部与滑动开关21A的下表面连接。由此,伴随着滑动开关21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滑杆21B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换言之,当滑动开关21A向前方移动时,滑杆21B与滑动开关21A一体地向前方移动,当滑动开关21A向后方移动时,滑杆21B与滑动开关21A一体地向后方移动。
凹部21D设置于主体壳体21的后部。凹部21D形成为从主体壳体21的外周面向主体壳体21的内侧方向凹陷。在凹部21D设置有凸台21F。
凸台21F设置于在左右方向视角下与凹部21D重叠的位置。具体而言,凸台21F在通过凹部21D向主体壳体21的内侧方向凹陷而区划的空间内延伸于左右方向。凸台21F是本发明中的“突起”的一例。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主体壳体21的后部形成有槽21a。槽21a形成为延伸于上下方向并且以预定的曲率向主体壳体21的内侧方向凹陷。另外,在形成槽21a的圆弧状的周面的下部设置有向右方呈矩形状突出的凸部21H。
一对限制部21G设置为从主体壳体21向右方突出。一对限制部21G隔着槽21a对称地设置。
关于图1所示的保持器22,其为金属合金制且被主体壳体21支撑。保持器22经由轴承将输出轴部6支承为能够旋转。
关于图1所示的电动机3,其为有刷电动机且具有旋转轴31。旋转轴31能够以延伸于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轴线A是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31的轴心的线。电动机3是本发明中的“电动机”的一例。
如图1所示,控制部4主要具有:控制盒41、主开关42、以及速度调整拨盘43。
控制盒41呈前方开放的大致立方体状,并以其最短边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收纳于主体壳体21的后部。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在控制盒41中收纳有基板,该基板安装有用于对电动机3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
主开关42与主体壳体21的滑杆21B的后端部连接。主开关42经由信号线缆与控制盒41电连接。主开关42构成为,当滑动开关21A被向预定方向牵拉操作即进行启动操作时(例如被作业者的手指向后方滑动时),向控制盒41输出用于使电动机3启动的工具启动信号。另外,主开关42构成为,当滑动开关被向该预定方向的反向牵拉操作即进行解除操作时(例如被作业者的手指向前方滑动时),停止工具启动信号的输出。
速度调整拨盘43是用于对电动机3的目标旋转数进行设定的机构,且设置于主体壳体21的后部的上部。速度调整拨盘43构成为可由作业者从外部进行操作。速度调整拨盘43经由信号线缆与被控制盒41收纳的基板电连接。
如图1所示,传动部5与电动机3的旋转轴31连接,且主要具有主轴51、轴承52、以及摇臂53。
主轴51延伸于前后方向。主轴51经由轴承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保持器22。在主轴51的后部嵌合有旋转轴31的前端部。由此,主轴51能够与旋转轴31一体地以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主轴51具有偏心轴51A。
偏心轴51A构成主轴51的前端部,且构成为延伸于前后方向的大致圆柱形状。偏心轴51A构成为直径比主轴51的其它部分的直径小,通过偏心轴51A的轴心的轴线B从轴线A略微偏移。由此构成为,当主轴51以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在前表面视角下,从轴线A到位于大致右方或者大致左方的偏心轴51A的外周面的距离发生变化。
轴承52设置于偏心轴51A。换言之,轴承52的内圈固定于偏心轴51A。
如图1所示,摇臂53具有圆筒部53A以及臂部53B。
圆筒部53A呈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状。圆筒部53A的内周面固定于输出轴部6。
虽然没有图示,臂部53B形成为在俯视视角下向后方开口的大致コ字状。臂部53B与轴承52的外圈接触。即,轴承52的外圈被臂部53B从左右方向夹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主轴51以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在前表面视角下,从轴线A到位于大致右方或者大致左方的偏心轴51A的外周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摇臂53以轴线C为中心进行摆动。轴线C通过输出轴部6的中心且与轴线A正交。
如图1所示,输出轴部6被主体壳体21支撑,且具有输出轴61以及内六角螺丝62。输出轴部6是本发明中的“前端工具装卸部”的一例。
输出轴61形成为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大致圆筒形状。在输出轴61的下部形成有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内螺纹孔61a。另外,输出轴61具有多个突起61A。多个突起61A从输出轴6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多个突起61A在输出轴61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设置。
内六角螺丝62为外螺纹,在其头部形成有六角孔62a。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利用内六角螺丝62的头部和输出轴61的下部将板状的前端工具P夹持,从而能够将前端工具P保持于输出轴部6。具体而言,在前端工具P形成有能够与输出轴61的多个突起61A卡合的槽。前端工具P在多个突起61A卡合于该槽的状态下,被输出轴61的下表面和内六角螺丝62的上表面夹持,从而被输出轴部6保持。
接下来,参照图1至3来说明工具保持部7和能够在工具保持部7上装卸的替换工具的一例即六角扳手Q的具体结构。
工具保持部7设置于主体壳体21,且构成为能够保持六角扳手Q。如图1至图3所示,工具保持部7具有第一保持部71以及第二保持部72。工具保持部7是本发明中的“工具保持部”的一例。
第一保持部71形成为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大致半圆筒状,且在主体壳体21的后部与主体壳体21一体地设置。具体而言,是以从右方将形成槽21a的圆弧状的周面覆盖的方式设置。
第一保持部71的内周面的曲率构成为与形成槽21a的圆弧状的周面的曲率相同。因此,在设置有第一保持部71的区域,利用形成槽21a的周面和第一保持部的内周面规定了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的面。第一保持部71是本发明中的“第一保持部”的一例。
第二保持部72在与第一保持部不同的位置设置,且构成为能够与第一保持部71协作地保持六角扳手Q。第二保持部72是耐热性高的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且构成为与主体壳体21分体。第二保持部72形成为左右方向的长度比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长度短的大致扁平形状。另外,第二保持部72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略微变细。即,第二保持部72的上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下部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如图1所示,关于第二保持部72的上端的形状,其形成为与主体壳体21的凹部21D的凹陷形状相同。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保持部72的上部被主体壳体21的凹部21D收纳。由此构成为,能够抑制第二保持部72相对于主体壳体21的超过必要程度的变形。第二保持部72具有被保持部72A、保持部72B。第二保持部72是本发明中的“第二保持部”的一例。
被保持部72A形成第二保持部72的上部,且形成有第一孔72a。第一孔72a在左右方向上贯通被保持部72A。第一孔72a的内径构成为比主体壳体21的凸台21F的外径略小,在第一孔72a中插通有凸台21F。换言之,在被保持部72A形成有第一孔72a,该第一孔72a开口于凸台21F的突出方向,并且接受并固定凸台21F。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将与主体壳体21分体地设置的第二保持部72固定于主体壳体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被保持部72A收纳于凹部21D,并且在第一孔72a中插通有凸台21F,从而限制第二保持部72相对于主体壳体21的超过必要程度的变形。被保持部72A是本发明中的“被保持部”的一例。第一孔72a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开口”的一例。
保持部72B形成第二保持部72的下部,且形成有第二孔72b。第二孔72b在左右方向上贯通保持部72B。换言之,第二孔72b与第一孔72a延伸于同一方向。因此,容易在制作成一体件(单一零件)的工具保持部7的第二保持部72形成第一孔72a和第二孔72b,能够降低工具保持部7的制造成本。第二孔72b的内径构成为与第一孔72a的内径相比略大。保持部72B是本发明中的“保持部”的一例。第二孔72b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开口”的一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72a和第二孔72b双方以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第二保持部72的方式形成。但是不必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孔72a和第二孔72b的至少任意一方形成为在工具保持部7的右部和左部的任意一方形成开口的有底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六角扳手Q具有第一轴Q1和第二轴Q2。第一轴Q1和第二轴Q2延伸于彼此交叉的方向。具体而言,第一轴Q1和第二轴Q2延伸于彼此正交的方向。由此,六角扳手Q呈大致L字状。第一轴Q1的外径构成为与第一保持部71的内径相比略小。另外,第二轴Q2的外径构成为与第二保持部72的第二孔72b的内径相比略大。因此,第二轴Q2保持为能够压入第二孔72b的形态。第二孔72b的周围是摩擦系数较高的弹性材料,因此在压入时也能够适当地变形,并且在保持状态下能够利用摩擦力提高保持力。如图4所示,第一轴Q1和第二轴Q2分别具有轴心Q3和轴心Q4。第一轴Q1是本发明中的“第一轴部”的一例,第二轴Q2是本发明中的“轴部”和“第二轴部”的一例。第一轴Q1是“第一替换工具轴”的一例,第二轴Q2是“第二替换工具轴”的一例。
如图4的(c)所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轴心Q3延伸于上下方向。另外,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轴心Q4延伸于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是本发明中的“第一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是本发明中的“第二方向”的一例。
接下来,参照图4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六角扳手Q向工具保持部7的装卸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作业者将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插通于第一保持部71。具体而言,作业者使第一轴Q1的前端沿着槽21a从下方接近第一保持部71,并将第一轴Q1插通于第一保持部71。换言之,通过使六角扳手Q相对于主体壳体21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第一保持部71将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的一部分收纳(参照图4的(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一保持部71与六角扳手Q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六角扳手Q保持于第一保持部71。在该状态下,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在第一保持部71的径向上的移动)。另外,在第一轴Q1被第一保持部71保持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71容许六角扳手Q相对于主体壳体2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并且容许六角扳手Q以第一轴Q1的轴心Q3为中心的转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第一轴Q1插通于第一保持部71时,第一轴Q1的外周面与设置于主体壳体21的凸部21H抵接,因此六角扳手Q与主体壳体21不会产生超过必要程度的摩擦。由此,能够抑制主体壳体21因为与六角扳手Q接触而引起的磨损。
接下来,如在图4的(a)中以箭头X1表示的那样,作业者以使得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使六角扳手Q以第一轴Q1的轴心Q3为中心进行转动。此时,作业者如图4的(b)所示那样使第二保持部72倒向左方。具体而言,是使形成第二保持部72的下部的保持部72B向图4的(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与箭头X3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此时,由于第二保持部72是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因此保持部72B能够以被凹部21D支撑且形成第二保持部72的上部的被保持部72A为支点适当地转动并变形。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受到外力而向图4的(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下的第二保持部72的位置称为“退避位置”。退避位置是第二轴Q2与保持部72B分离的位置。就处于退避位置的第二保持部72而言,对于六角扳手Q的上下方向(尤其是下方)移动的限制程度减弱。
另外,在该状态下,第二轴Q2与第二保持部72的保持部72B的第二孔72b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一致。作业者如图4的(b)中的箭头X2所示那样将第二轴Q2从其前端插通于第二孔72b。此时,第二保持部72利用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使保持部72B向图4的(b)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箭头X3所示方向)转动。由此,作业者能够将第二轴Q2适当地插通于第二孔72b。在以下说明中,将图4的(c)所示的保持部72B保持六角扳手Q的第二轴Q的状态下的第二保持部72的位置称为“保持位置”。保持位置是相对于主体壳体21能够限制六角扳手Q相对于主体壳体2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和以第一轴Q1的轴心Q3为中心的转动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持部72能够以利用自身的弹性恢复力的简单结构相对于主体壳体21在保持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这里如图2和图4的(c)所示那样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72的一部分位于第二轴Q2的轴心Q4的下方。即,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第二保持部72重叠。因此,在利用第一保持部71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利用第二保持部72限制了六角扳手Q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作业中即使在主体壳体21产生振动,也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7脱落。
另外,如图4的(c)所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保持部72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左右方向上的第二轴Q2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7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构成为保持部72B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2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保持部72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第二轴Q2的一部分,并且使保持部72B相对于主体壳体2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六角扳手Q相对于第二保持部72的装卸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第一轴Q1被第一保持部71保持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72限制了六角扳手Q相对于主体壳体2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了六角扳手Q以第一轴Q1的轴心Q3为中心的转动。因此,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在工具保持部7内的旋转和从工具保持部7的脱落。
另外,构成为能够通过使第二保持部72的保持部72B相对于壳体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六角扳手Q保持于第二保持部7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第一保持部71上保持第一轴Q1时,在与使六角扳手Q移动的上下方向不同的左右方向上使保持部72B移动,从而能够将六角扳手Q保持于第二保持部72。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六角扳手Q从动力工具主体脱落。
另外,保持部72B的第二孔72b在图4的(c)所示的保持位置开口的方向与第二孔72b在图4的(b)所示的退避位置开口的方向不同。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变更第二孔72b的开口方向来变更第二保持部72对六角扳手Q移动的限制状态,容易装卸六角扳手Q。
另外,如图2的(a)所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一对限制部21G位于从前后方向夹持第一轴Q1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相对于主体壳体的松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第一保持部71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与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的轴心Q3重叠,另一方面,第二保持部72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上下方向与第二轴Q2的轴心Q4重叠。这样构成为,能够利用工具保持部7来限制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六角扳手Q相对于振动工具1主体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取下六角扳手Q时,作业者以使得第二保持部72位于退避位置的方式使保持部72B向图4的(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与箭头X3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由此,解除第二轴Q2插通于第二孔72b的状态。
接下来,作业者使六角扳手Q向下方移动。由此,解除第一轴Q1插通于第一保持部71的状态,能够将六角扳手Q从主体壳体21取下。
接下来,参照图1对使用六角扳手Q进行的前端工具P相对于输出轴部6的装卸作业进行说明。
在将前端工具P从输出轴部6取下时,作业者使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或者第二轴Q2的前端部与输出轴部6的内六角螺丝62的六角孔62a卡合。接下来,作业者将六角扳手Q向使内六角螺丝62与输出轴部6的输出轴61的螺合松缓的方向旋转。由此,解除前端工具P被输出轴61的下表面和内六角螺丝62的头部的上表面夹持的状态,能够将前端工具P从输出轴部6取下。
另一方面,在向输出轴部6安装前端工具P时,作业者首先使在输出轴61的下表面设置的多个突起61A、与以对应于多个突起61A的方式形成于前端工具P的多个槽卡合。在该状态下,作业者使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或者第二轴Q2的前端部与六角孔62a卡合。然后旋转六角扳手Q将内六角螺丝62与输出轴61的内螺纹孔61a螺合。由此能够将前端工具P安装于输出轴部6。
接下来,参照图1对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对被加工件进行的加工作业和加工作业时的振动工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电池组B装设于主体壳体21的电池装设部21C的状态下,当作业者操作滑动开关21A并接通主开关42时,则将电池组B的电力被供给至电动机3,电动机3的旋转轴31进行旋转。与此相对,当操作滑动开关21A并关断主开关42时,则电池组B的电力不再向电动机3供给,电动机3的旋转轴31停止。
当电动机3被供给电力时,则旋转轴31与主轴51一体地进行旋转。当主轴51旋转时,偏心轴51A和轴承52绕轴线A公转。当轴承52绕轴线A公转时,则摇臂53以输出轴61为支点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摆动运动。换言之,即构成为,当主轴51以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在前表面视角下,从轴线A到位于大致右方或者大致左方的偏心轴51A的外周面的距离发生变化,因此摇臂53以轴线C为中心进行摆动。具体而言,输出轴61以轴线C为中心在预定角度范围内交替地反复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这样,电动机3的旋转力变换为输出轴61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的旋转力。
当输出轴61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时,则前端工具P也会以轴线C为中心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摆动。并且,如果将前端工具P按压于对象物,则能够处理对象物,例如是进行研磨。
接下来,与图15所示现有例的振动工具900进行比较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的效果。首先,对现有例的振动工具9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现有例的振动工具900具有壳体91和工具保持部92。
工具保持部92与壳体91一体地形成。工具保持部92是与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相比耐热性较低的热塑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工具保持部92构成为从壳体91突出的一对部件。工具保持部92在图15所示的正交于纸面的方向上延伸。在工具保持部92设置有一对限制部92A。
一对限制部92A设置于构成工具保持部92的一对筋肋各自的突出端部,且延伸于图15所示的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利用一对限制部92A的突出端形成了开口92a。
另外,工具保持部92构成为能够保持六角扳手Z。六角扳手Z具有轴部,该轴部具有在六角扳手Z被工具保持部92保持的状态下延伸于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轴线Z1。该轴部的直径构成为比纸面上的一对限制部92A之间的距离大。
在将六角扳手Z保持于工具保持部92时,作业者如图15的(a)至(d)所示那样,从纸面右方将六角扳手Z的轴部通过压入与工具保持部92嵌合。具体而言,是如图15的(b)和(c)所示那样,经由开口92a使一对限制部92A弹性变形,并使六角扳手Z进入工具保持部92内。
并且,如图15的(d)所示那样构成为,六角扳手Z的轴部的直径比一对限制部92A之间的距离大,因此六角扳手Z在被抑制从工具保持部92脱落的状态下被工具保持部92保持。另一方面,在将六角扳手Z从工具保持部92取下时,经由开口92a使一对限制部92A弹性变形,并将六角扳手Z从工具保持部92取出す。
但是,当工具保持部92具有开口92a时,有可能在作业中由于在壳体91产生振动而导致六角扳手Z经由开口92a脱落。另外,当工具保持部92为热塑性的弹性体时,会由于频繁地反复进行六角扳手Z的装卸而发生磨损、劣化,从而使嵌合力减弱。尤其是对于工具保持部92的结构而言,与装设六角扳手Z时相比,在取下时限制部92A的弹性变形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在一系列的流程中,限制部92A的变形量较大,相应地也会导致在装卸时作用于限制部92A的负荷增大。有可能因为该嵌合力降低而导致六角扳手Z经由开口92a脱落。即,关于现有例的振动工具900,当通过使六角扳手Z向左右方向移动而在工具保持部92上进行装卸时,由于在该装卸方向(左右方向)上形成有开口92a,因此由于嵌合力降低等而导致六角扳手Z脱落的可能性较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那样构成为,作业者在通过使六角扳手Q相对于第一保持部71移动而将六角扳手Q保持于第一保持部71时,从上下方向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第二保持部72重叠。因此,在利用第一保持部71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利用第二保持部72限制了六角扳手Q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作业中即使在动力工具主体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工具从工具保持部脱落。另外,由于不必在第二保持部72设置用于嵌合六角扳手Q的限制部,因此无需考虑嵌合力的降低。另外,在进行六角扳手Q的装卸时第二保持部72的弹性变形方向是一个方向,能够抑制变形量,因此能够抑制第二保持部72的劣化。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保持部72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左右方向上的第二轴Q2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7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构成为保持部72B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2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保持部72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第二轴Q2的一部分,并且使保持部72B相对于主体壳体2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六角扳手Q相对于第二保持部72的装卸作业。
另外,当现有例的工具保持部92为耐热性较低的热塑性的弹性体时,有可能在作业中因壳体91上产生的振动而在六角扳手Z与工具保持部92之间产生的摩擦导致工具保持部92熔解而丧失功能。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保持部72是耐热性高的热固化性的弹性体。因此抑制了第二保持部72熔接于其它部件的情况。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的(c)所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状态下,形成保持部72B的第二孔72b的面与第二轴Q2紧贴。另外,保持部72B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2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即使振动工具1主体发生振动且六角扳手Q相对于主体壳体21而言相对地发生松动,保持部72B也能够追随六角扳手Q的移动。因此,抑制了在六角扳手Q与保持部72B之间产生摩擦。
以上对于本发明基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本领域人员对于其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等能够实现多种变形例,这些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在图5中作为第一变形例表示的那样,振动工具1也可以取代工具保持部7而具有工具保持部17。工具保持部17取代第二保持部72而具有第二保持部172。第二保持部172是耐热性高的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第二保持部172具有被保持部172A和保持部172B。被保持部172A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72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工具保持部17是本发明中的“工具保持部”的一例。第二保持部172是本发明中的“第二保持部”的一例。被保持部172A是本发明中的“被保持部”的一例,保持部172B是本发明中的“保持部”的一例。
在保持部172B形成有在其前表面开口且延伸于前后方向的槽172b。另外,在保持部172B设置有朝向槽172b的内侧方向突出的阀部172C。
在向工具保持部17安装六角扳手Q时,作业者以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被第一保持部71保持的状态使六角扳手Q以第一轴Q1的轴心Q3为中心进行转动。如图5的(b)所示,第二轴Q2使阀部172C弹性变形并通过阀部172C而进入槽172b的里侧。第二轴Q2通过后,阀部172C的形状恢复为弹性变形前的形状。由此,如图5的(c)所示,限制了六角扳手Q以第一轴Q1的轴心Q3为中心的转动。
在第一变形例中也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17保持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视角来看,第二轴部Q2的轴心Q4与第二保持部172重叠。因此,在利用第一保持部71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利用第二保持部172限制了六角扳手Q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作业中即使在振动工具1主体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17脱落。此外,当从第二保持部172取下六角扳手Q时,能够与上述的第二保持部72同样地,使第二保持部172向左方弹性变形并向退避位置移动,从而将六角扳手Q取下。
另外,如在图6中作为第二变形例表示的那样,振动工具1也可以取代工具保持部7而具有工具保持部27。工具保持部27取代第二保持部72而具有第二保持部272。工具保持部27是本发明中的“工具保持部”的一例。第二保持部272是本发明中的“第二保持部”的一例。
第二保持部272是耐热性高的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第二保持部272的外形形成为与第二保持部72的外形大致相同。在第二保持部272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第二保持部272的贯通孔272a。贯通孔272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视角下呈具有延伸于上下方向的长轴的大致椭圆状。在贯通孔272a中插通有主体壳体21的凹部21D的凸台21F。
在向工具保持部27安装六角扳手Q时,作业者如图6的(b)所示那样,使第二保持部272倒向左方。具体而言,使形成第二保持部272的下部的保持部272B向图6的(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与箭头X5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以使得第二保持部272位于退避位置的方式进行转动。此时,由于第二保持部272为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因此第二保持部272的下部能够以第二保持部272的上部为支点适当地转动并变形。
接下来,作业者如在图6的(b)中以箭头X4表示的那样,将第二轴Q2从其前端插通于贯通孔272a。此时,第二保持部272因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以朝向保持位置转动的方式变形。由此,作业者能够使第二轴Q2插通于贯通孔272a。
在第二变形例中也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27保持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视角来看,第二轴部Q2的轴心Q4与第二保持部272重叠。因此,在利用第一保持部71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利用第二保持部272限制了六角扳手Q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作业中即使在振动工具1主体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27脱落。
另外,如图6的(a)所示,第二保持部272与主体壳体21的凹部21D的凸台21F协作地,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27保持的状态下,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左右方向上的第二轴Q2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27脱落。另外,由于构成为第二保持部272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2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容易进行六角扳手Q相对于第二保持部272的装卸作业。另外,能够将凸台21F与六角扳手Q的第二轴Q2一起插通于贯通孔272a,因此只要在第二保持部272形成一个贯通孔即可,从而能够以比较简单的形状实现第二保持部。
另外,如在图7中作为第三变形例表示的那样,振动工具1也可以取代工具保持部7而具有工具保持部37。工具保持部37取代第一保持部71而具有第一保持部371。第一保持部371具有:第一圆筒部371A、第二圆筒部371B、以及施力部件371C。工具保持部37是本发明中的“工具保持部”的一例。第一保持部371是本发明中的“第一保持部”的一例。
第一圆筒部371A与主体壳体21一体地设置,具有上壁且形成为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第二圆筒部371B形成为延伸于上下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第二圆筒部371B的外径构成为与第一圆筒部371A的内径相比略小。第二圆筒部371B以能够在第一圆筒部371A内沿着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收纳于第一圆筒部371A。另外,第二圆筒部371B的内径构成为与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的外径相比略大。第二圆筒部371B具有从其内周面向径向内侧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71D。
施力部件371C是螺旋弹簧。施力部件371C沿着上下方向配置于第一圆筒部371A和第二圆筒部371B之间。具体而言,施力部件371C的上端固定于第一圆筒部371A的上壁的下表面,施力部件371C的下端固定于突出部371D的上表面。由此,施力部件371C对第二圆筒部371B相对于第一圆筒部371A向下方施力。
如图7的(a)所示,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通过其前端部在第二圆筒部371B内被收纳而保持于第一保持部371。在使该第一轴Q1被第一保持部371保持的状态解除时,作业者如图7的(b)所示那样,克服施力部件371C的作用力将第二圆筒部371B上推。通过使第二圆筒部371B向上方退避,从而解除第一轴Q1被第一保持部371保持的状态。由此,消除了第一保持部371对六角扳手Q的右方向移动的限制,因此作业者能够将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37取下。此外,作业者通过使手从第二圆筒部371B离开,使第二圆筒部371B利用施力部件371C的作用力向下方移动。
另一方面,在前端工具P的更换作业后,将六角扳手Q安装于工具保持部37时,作业者克服施力部件371C的作用力将第二圆筒部371B上推。之后,作业者将手从第二圆筒部371B移开,第二圆筒部371B利用施力部件371C的作用力向下方移动,将第一轴Q1的前端部收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保持部7保持的对象是替换工具的一例即六角扳手Q,但是工具保持部7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保持前端工具。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工具保持部能够抑制在不使用前端工具时前端工具从动力工具主体脱落。另外,容易进行前端工具的更换。
另外,关于工具保持部能够保持的前端工具,可以构成为具有在各不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前端工具轴和第二前端工具轴。此时,优选工具保持部构成为,第一保持部保持第一前端工具轴,并且第二保持部保持第二前端工具轴。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工具保持部能够抑制具有在各不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前端工具轴和第二前端工具轴的前端工具从动力工具主体脱落。
接下来,参照图8和图9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一例即振动工具200进行说明。振动工具200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对于和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照号码并适当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与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具有与上述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取代壳体2,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200具有壳体210。另外,取代工具保持部7,振动工具200具有工具保持部220。
壳体210具有主体壳体211。主体壳体211形成振动工具200的外形轮廓,且具有支撑部211A。壳体210是本发明中的“壳体”的一例。
如图8的(c)所示,支撑部211A形成为在其下部具有开口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在支撑部211A的内部设置有延伸于左右方向的凸台211B。凸台211B是本发明中的“突起”的一例。
工具保持部220取代第二保持部72而具有O型环221。O型环221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且为耐热性高的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O型环221通过使在其径向上彼此位于相反侧的部分向径向内侧方向变形而形成为8字状,并且装配于主体壳体211。关于O型环221的向径向内侧方向变形的部分,该部分插通于在支撑部211A下部形成的开口。如图8的(c)所示,在装配于主体壳体211的状态下,O型环221具有形成其上部的被保持部221A、和形成其下部的保持部221B。利用被保持部221A的内周面形成第一孔221a,并利用保持部221B的内周面形成第二孔221b。通过在第一孔221a中插通凸台211B,从而O型环221被支撑部211A支撑。工具保持部220是本发明中的“工具保持部”的一例。O型环221是本发明中的“第二保持部”的一例。被保持部221A是本发明中的“被保持部”的一例,保持部221B是本发明中的“保持部”的一例。第一孔221a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开口”的一例,第二孔221b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开口”的一例。
在向工具保持部220安装六角扳手Q时,作业者如图9的(a)所示那样使O型环221的保持部221B倒向左方。换言之,是使保持部221B向图9的(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与箭头X7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以使得O型环221位于退避位置的方式进行转动。此时,由于O型环221是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因此保持部221B能够以被保持部221A为支点适当地转动并变形。
接下来,作业者如在图9的(a)中以箭头X6表示的那样将第二轴Q2从其前端插通第二孔221b。此时,O型环221因自身的弹性恢复力而以朝向保持位置转动的方式变形。由此,作业者能够使第二轴Q2插通第二孔221b。
这里构成为如图8的(c)所示那样,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220保持的状态下,从下表面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O型环221重叠。即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220保持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O型环221重叠。因此,在利用第一保持部71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利用O型环221限制了六角扳手Q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作业中即使在主体壳体21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220脱落。
另外,如图8的(c)所示,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220保持的状态下,保持部221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左右方向上的第二轴Q2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220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构成为保持部221B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21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保持部221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第二轴Q2的一部分,并且使保持部221B相对于主体壳体21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六角扳手Q相对于O型环221的装卸作业。O型环是也用作密封部件的零件,能够以多种尺寸廉价地进行制造。因此,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比较廉价的动力工具。
接下来,参照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一例即振动工具300进行说明。振动工具300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对于和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照号码并适宜省略说明,主要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和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而言,具有与上述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300取代壳体2而具有壳体310。另外,振动工具300取代工具保持部7而具有工具保持部320。
壳体310具有主体壳体311。主体壳体311形成振动工具300的外形轮廓,并具有支撑部311A。壳体310是本发明中的“壳体”的一例。
如图10的(c)所示,支撑部311A形成为在其下部具有开口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在支撑部311A的内部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凸台311B。凸台311B是本发明中的“突起”的一例。
工具保持部320具有由具有耐热性的纤维构成的绳带321。绳带32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宽度的环形。绳带321通过使在其径向上彼此位于相反侧的部分向径向内侧方向变形而形成为8字状,并且装配于主体壳体311。关于绳带321的向径向内侧方向变形的部分,该部分插通于在支撑部311A下部形成的开口。如图10的(c)所示,在装配于主体壳体311的状态下,绳带321具有:形成其上部的被保持部321A、和形成其下部的保持部321B。利用被保持部321A的内周面形成第一孔321a,并由保持部321B的内周面形成第二孔321b。通过在第二孔321b中插通凸台311B,从而绳带321被支撑部311A支撑。工具保持部320是本发明中的“工具保持部”的一例。绳带321是本发明中的“第二保持部”的一例。被保持部321A是本发明中的“被保持部”的一例,保持部321B是本发明中的“保持部”的一例。第一孔321a是本发明中的“第一开口”的一例,第二孔321b是本发明中的“第二开口”的一例。
向工具保持部320安装六角扳手Q时,作业者如图11的(a)所示那样,使绳带321的保持部321B倒向左方。换言之,使保持部321B向图11的(a)的顺时针方向(与箭头X9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即,以使得绳带321位于退避位置的方式进行转动。
接下来,作业者は如在图11(a)中以箭头X8表示的那样,将第二轴Q2从其前端插通于第二孔321b。与此同时,作业者如箭头X9所示那样,使保持部321B向图11的(a)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这里如图10的(c)所示那样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320保持的状态下,从下表面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绳带321重叠。即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320保持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绳带321重叠。因此,在利用第一保持部71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利用绳带321限制了六角扳手Q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作业中即使在主体壳体21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320脱落。
另外,如图10的(c)所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320保持的状态下,保持部321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左右方向上的第二轴Q2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320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构成为保持部321B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31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保持部321B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第二轴Q2的一部分,并且使保持部321B相对于主体壳体31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六角扳手Q相对于绳带321的装卸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了绳带321,因此与工具保持部采用弹性体时相比,能够容易地使保持部321B相对于主体壳体311进行相对移动。
接下来,参照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一例即振动工具400进行说明。振动工具400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对于和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照号码并适当地省略说明,主要针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与振动工具1相同的结构具有与上述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取代壳体2,第四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400具有壳体410。取代工具保持部7,振动工具400具有工具保持部420。另外,振动工具400具有扭簧421G。
壳体410具有主体壳体411。主体壳体411形成振动工具400的外形轮廓,且具有支撑部411A。壳体410是本发明中的“壳体”的一例。
如图12所示,支撑部411A设置于主体壳体411的后部的下部。在支撑部411A的内部区划有延伸于左右方向的空间。在支撑部411A的下部形成有开口411a,在支撑部411A的右部形成有开口411b。
工具保持部420具有第二保持部421。第二保持部421具有滑动部421A和转动部421D。滑动部421A延伸于左右方向且具有第一部分421B和第二部分421C。工具保持部420是本发明中的“工具保持部”的一例。第二保持部421是本发明中的“第二保持部”的一例。
第一部分421B形成为延伸于左右方向的大致立方体状。第一部分421B的形状形成为与支撑部411A的右部下部的内部空间相同。第一部分421B在支撑部411A内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第一部分421B的左端与转动部421D抵接。
第二部分421C形成为从第一部分421B向右方延伸的大致立方体状。关于第二部分421C的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断面形状,其构成为与侧视视角下的支撑部411A的开口411b的形状大致相同。另外,关于第二部分421C的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截面积,其比第一部分421B的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截面积小。因此,如图13所示那样构成为,利用支撑部411A的内周面限制了滑动部421A向右方的滑动。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在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下,第二部分421C从支撑部411A的右侧面向右方延伸。
转动部421D具有抵接部421E和保持部421F。抵接部421E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平板状。抵接部421E与滑动部421A的左端抵接。在抵接部421E设置有从其前表面和后表面突出的轴部421H。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轴部421H被主体壳体支撑为能够旋转。由此,转动部421D能够以轴部421H的轴心为中心相对于主体壳体411转动。
保持部421F与抵接部421E一体地形成。即,保持部421F能够以轴部421H的轴心为中心相对于主体壳体411转动。在保持部421F形成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保持孔421a。
扭簧421G卷绕于轴部421H,且一端与抵接部421E卡合,另一端与主体壳体411卡合。扭簧421G对转动部421D向图13的(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施力。换言之,扭簧421G对转动部421D向朝向退避位置的方向施力。由此,与抵接部421E抵接的滑动部421A也被向右方施力。并且,六角扳手Q也受到从第二部分421C朝向右方的作用力,从而抑制第一保持部71与六角扳手Q的左右方向的松动。
在向工具保持部420安装六角扳手Q时,作业者将六角扳手Q的第一轴Q1插通于第一保持部71。在该状态下,第一轴Q1的外周面与滑动部421A的第二部分421C接触,并且第一轴Q1克服扭簧421G的作用力将第二部分421C向内侧方向(左方)按压。由此,如图13的(b)所示那样,转动部421D以轴部421H为中心相对于主体壳体411转动。即,第二保持部421向保持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将第二轴Q2从其前端插通于保持孔421a。
这里,如图13的(b)所示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420保持的状态下,从下表面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第二保持部421重叠。即构成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420保持的状态下,从上下方向视角来看,第二轴Q2的轴心Q4与第二保持部421重叠。因此,在利用第一保持部71限制了六角扳手Q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状态下,利用第二保持部421限制了六角扳手Q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由此,在作业中即使在主体壳体21产生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420脱落。
另外,如图13的(b)所示,在六角扳手Q被工具保持部420保持的状态下,保持部421F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左右方向上的第二轴Q2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六角扳手Q从工具保持部420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构成为保持部421F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41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保持部421F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第二轴Q2的一部分,并且使保持部421F相对于主体壳体41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六角扳手Q相对于第二保持部421的装卸作业。
接下来,参照图14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动力工具的一例即螺丝刀500进行说明。螺丝刀500是利用未图示的前端工具并利用电动机的驱动力来对螺丝等紧固件进行紧固的电动工具。
第五实施方式的螺丝刀500主要具备:壳体510、工具保持部520、以及输出部53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具保持部520构成为能够对作为本发明的替换工具一例的夹具把手Q′进行保持。
壳体510具有形成螺丝刀500的外形轮廓的主体壳体511。主体壳体511具有支撑部511A。
如图14的(b)所示,在支撑部511A形成有向主体壳体511的内侧方向凹陷的槽511a。
工具保持部520具有第一保持部521和第二保持部522。第一保持部521形成为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延伸的大致圆筒状(以下将第一保持部521延伸的方向称为预定方向),且在主体壳体511的下部与主体壳体511一体地设置。预定方向是本发明中的“第一方向”的一例。
第二保持部522在与第一保持部521不同的位置设置,且构成为能够与第一保持部521协作地保持夹具把手Q′。第二保持部522是耐热性高的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其一端部固定于支撑部511A的槽511a,并且构成其另一端部的保持部522A从一端部呈大致圆环状突出。在保持部522A形成有保持孔522a。
输出部530主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前端工具装卸部531。前端工具装卸部531具有第一圆筒部531A和第二圆筒部531B。
第一圆筒部531A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在第一圆筒部531A设置有被卡合部531C。被卡合部531C在第一圆筒部531A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具有从第一圆筒部531A的前表面突出的多个突起。
第二圆筒部531B形成为延伸于前后方向的大致圆筒状。第二圆筒部531B的外径构成为与第一圆筒部531A的外径相比较小。另外,在第二圆筒部531B形成有在第二圆筒部531B的径向上延伸的槽531a。
另外,在前端工具装卸部531设置有前端工具保持部531D。前端工具保持部531D从第二圆筒部531B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前端工具保持部531D由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称的多对部件构成,且构成为在第一圆筒部531A与第二圆筒部531B进行相对旋转的同时,各部件能够相互分离接近。
夹具把手Q′具有把手部Q′1、伸出部Q′2、卡合部Q′3、突起部Q′4。
把手部Q′1构成为在被工具保持部520保持的状态下具有延伸于预定方向的轴心Q′5的大致棒状。伸出部Q′2形成为从把手部Q′1向与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大致棒状。卡合部Q′3设置于伸出部Q′2的突出端部。卡合部Q′3形成为随着朝向其延伸端而略微变细。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卡合部Q′3具有在其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从其锥面突出的多个突起。突起部Q′4从卡合部Q′3的突出端面向与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
在更换前端工具时,作业者将夹具把手Q′的突起部Q′4插通于前端工具装卸部531的第二圆筒部531B的槽531a,并使卡合部Q′3的多个突起与被卡合部531C的多个突起卡合。在该状态下,当作业者使手部Q′1转动时,则第一圆筒部531A与第二圆筒部531B相对旋转。伴随着第一圆筒部531A与第二圆筒部531B的相对旋转,构成前端工具保持部531D的多个部件分离。由此,解除前端工具被前端工具装卸部531保持的状态,作业者能够更换前端工具。
在向工具保持部520安装夹具把手Q′时,作业者将把手部Q′1的一端部插通于第一保持部521。另外,作业者使第二保持部522的保持部522A倒向预定方向。此时,由于第二保持部522是热固化性的树脂等的弹性体,因此保持部522A能够以在支撑部511A的槽511a固定的第二保持部522的一端部为支点适当地转动并变形。即,第二保持部522能够向退避位置适当地移动。
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将把手部Q′1的另一端部插通于保持孔522a。此时,第二保持部522利用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使保持部522A向保持位置转动。由此,作业者能够将把手部Q′1适当地插通于保持孔522a。
另外,如图14的(a)所示,在夹具把手Q′被工具保持部520保持的状态下,保持部522A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左右方向上的把手部Q′1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夹具把手Q′从工具保持部520脱落。另一方面,由于构成为保持部522A能够相对于主体壳体51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通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保持部522A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把手部Q′1的一部分,并且使保持部522A相对于主体壳体511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进行夹具把手Q′相对于第二保持部522的装卸作业。
以上对于本发明基于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本领域人员可以对其各构成要素的组合等进行多种变形,并且这些变形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动力工具以振动工具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振动工具以外的其它利用电动机进行驱动的动力工具,例如是在对钻头驱动器、圆锯、全螺纹切断器等的前端工具进行更换时需要专用的工具的动力工具、或所装设的前端工具自身具有轴部的冲击式螺丝刀等的动力工具。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作为工具保持部装设的情况举出了前端工具、或者在更换前端工具时使用的扳手等工具作为例子,但是只要具有能够装设于主体的轴部则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主体上装卸:在维护中使用的清洁刷、在作业时用于照明的灯具等。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维护时或暗处作业的作业效率。
符号说明
1、200、300、400—振动工具;500—螺丝刀;2、210、310、410、510—壳体;3—电动机;4—控制部;5—传动部;6—输出轴部;7、220、320、420、520—工具保持部;530—输出部。

Claims (14)

1.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
壳体,其收纳上述电动机;以及
工具保持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且能够保持工具,
上述工具具有:第一轴部,其具有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以及第二轴部,其具有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心,
上述工具保持部具有:通过使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上述第一轴部的至少一部分收纳的第一保持部;以及构成为能够与上述第一保持部协作地保持上述工具的第二保持部,
上述第二保持部是与上述壳体分体的弹性体,
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从上述第一方向来看,上述第二轴部的轴心与上述第二保持部重叠,
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相对移动,通过使上述第二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保持于上述工具保持部的状态的上述工具从上述第二保持部取下。
2.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
壳体,其收纳上述电动机;以及
工具保持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且能够保持工具,
上述工具具有在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轴部,
上述工具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能够在保持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该保持位置是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仅与上述工具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或者与上述壳体协作地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上述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该退避位置是从上述保持位置的状态相对于上述壳体相对移动而解除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上述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的位置,
通过作业者以使上述工具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退避位置移动至上述保持位置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将上述工具保持于上述工具保持部。
3.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
壳体,其收纳上述电动机;以及
工具保持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且能够保持工具,
上述工具具有:第一轴部,其具有在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心;以及第二轴部,其具有在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心,
上述工具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以及第二保持部,其设置在与上述第一保持部不同的位置,且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在周向整个区域围绕上述第二轴部的至少一部分,并与上述第一保持部协作地保持上述工具,
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相对移动,通过使上述第二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上述工具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容许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容许以上述第一轴部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
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限制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限制上述工具的以上述第一轴部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二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上述工具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上述第一轴部能够插入的圆筒状,
上述第二保持部在上述第一轴部插入于上述第一保持部的状态下,能够在保持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移动,上述保持位置是相对于上述壳体而言能够限制上述工具相对于上述壳体的上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和以上述第一轴部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的位置,上述退避位置是与上述第二轴部分离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设置有突起,
上述第二保持部与上述壳体分体设置,
上述第二保持部具有:被保持部,其形成有向上述突起的突出方向开口并且接受并固定上述突起的第一开口;以及保持部,其形成有向上述突出方向开口并且接受上述第二轴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保持部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力或者受到来自外部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保持位置和上述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开口及上述第二开口向同一方向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开口在上述保持位置开口的方向与上述第二开口在上述退避位置开口的方向互不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前端工具装卸部,该前端工具装卸部被上述壳体支撑且能够装卸前端工具,
上述工具是上述前端工具和替换工具的至少任一方,该替换工具用于将上述前端工具相对于上述前端工具装卸部安装/拆卸。
12.根据权利要求1、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前端工具装卸部,该前端工具装卸部被上述壳体支撑且能够装卸前端工具,
上述工具是上述前端工具和替换工具的至少任一方,该替换工具用于将上述前端工具相对于上述前端工具装卸部安装/拆卸,
上述前端工具具有在各不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前端工具轴和第二前端工具轴,上述替换工具具有在各不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替换工具轴和第二替换工具轴,
上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能够保持上述第一前端工具轴和上述第一替换工具轴的至少任一方,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能够保持上述第二前端工具轴和上述第二替换工具轴的至少任一方。
13.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
壳体,其收纳上述电动机;以及
工具保持部,其设置于上述壳体且能够保持至少一部分构成为轴状的工具,
上述工具保持部具有能够保持上述工具的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在上述工具被上述工具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下,第二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与上述工具的轴状部分的轴心重叠,上述第一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上述轴心重叠,
上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相对移动,通过使上述第二保持部相对于上述壳体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上述工具保持于上述第二保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壳体相对移动,利用上述第一保持部的上述相对移动,能够解除与上述轴心的重叠状态。
CN202080035417.5A 2019-05-15 2020-04-24 动力工具 Active CN113825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2439 2019-05-15
JP2019-092439 2019-05-15
PCT/JP2020/017755 WO2020230591A1 (ja) 2019-05-15 2020-04-24 動力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5595A CN113825595A (zh) 2021-12-21
CN113825595B true CN113825595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8188A (en) * 1990-04-16 1993-02-23 Mars Suzanne P Lightweight power tools
JPH11239985A (ja) * 1998-02-23 1999-09-07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付属品の装着構造
US6739224B1 (en) * 2000-07-12 2004-05-25 Richard Wershe Multi-function portable tool
CN201227812Y (zh) * 2007-06-15 2009-04-29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用于无缆电动工具的适配器
CN201950571U (zh) * 2009-01-20 2011-08-31 盖多·瓦伦蒂尼 表面加工设备的控制杆
CN102430804A (zh) * 2010-08-25 2012-05-02 株式会社牧田 手持电动工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8188A (en) * 1990-04-16 1993-02-23 Mars Suzanne P Lightweight power tools
JPH11239985A (ja) * 1998-02-23 1999-09-07 Makita Corp 電動工具における付属品の装着構造
US6739224B1 (en) * 2000-07-12 2004-05-25 Richard Wershe Multi-function portable tool
CN201227812Y (zh) * 2007-06-15 2009-04-29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用于无缆电动工具的适配器
CN201950571U (zh) * 2009-01-20 2011-08-31 盖多·瓦伦蒂尼 表面加工设备的控制杆
CN102430804A (zh) * 2010-08-25 2012-05-02 株式会社牧田 手持电动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39135A1 (en) Oscillating multi-tool system
US20240058912A1 (en) Power tool including a battery pack isolation system
US10576605B2 (en) Power tool
US10099341B2 (en) Power tool
CN106737446B (zh)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CN109909962B (zh) 电动工具
JP6849088B2 (ja) 電気機器
EP2319662A1 (en) Work tool
US20160221175A1 (en) Power tool
US7517276B2 (en) Power tool
EP2873479A1 (en) Portable cutting tool
CN103909472A (zh) 作业工具
CN111645036B (zh) 作业工具
US20230249269A1 (en) Power tool
CN113825595B (zh) 动力工具
CN115243834A (zh) 带驱动销的棘轮扳手
CN113825595A (zh) 动力工具
CN102581377A (zh) 往复切割工具
CN211362044U (zh) 一种手动和自动一体式螺丝刀
CN102581378A (zh) 切割工具
CN102581376A (zh) 往复切割工具
JP7382197B2 (ja) 電動工具
WO2012094997A1 (zh) 往复切割工具
JP4667943B2 (ja) 園芸用バリカン
US20240173821A1 (en) Power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