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642B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24642B CN113824642B CN202110935235.XA CN202110935235A CN113824642B CN 113824642 B CN113824642 B CN 113824642B CN 202110935235 A CN202110935235 A CN 202110935235A CN 113824642 B CN113824642 B CN 1138246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ssage
- address
- packet
- service node
- cl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3—In-band adaptation of TCP data exchange; In-band control proced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separating internal from external traffic, e.g. firewalls
- H04L63/0227—Filtering policies
- H04L63/0236—Filtering by address, protocol, port number or service, e.g. IP-address or UR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目标服务节点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服务端IP地址;目标服务节点向客户端发送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目标服务节点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三报文,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上述技术方案中,目标服务节点将本节点的IP地址记录在第二报文中。客户端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目的地址由服务端的IP地址改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进行第三报文的发送,服务端无需记录客户端与目标服务节点的对应关系,直接将第三报文转发至目标服务节点,从而降低了网络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客户端在对服务端(如数据中心)进行访问前,需要先与服务端建立连接。传统技术中,一个传输层的连接会与一个五元组进行绑定。一旦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连接建立成功,则不允许改变建立连接过程中使用的五元组,否则该连接就会断掉。
实际通信过程中,客户端通常会以服务端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例如可以是服务端的前端服务器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发起连接建立请求。一旦客户端与服务端的连接建立成功,服务端的IP地址就会作为客户端的目的IP地址与该连接绑定在一起,不允许对其进行更改。
服务端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服务节点,用于为客户端服务的目标服务节点为该至少一个网络节点中的一个网络节点(如客户端的拓扑最近节点)。由于客户端发送的报文均以服务端的IP地址为目的地址,仅基于服务端的IP地址通常无法将该报文路由至该目标服务节点。因此,传统技术中,服务端需要记录大量的绑定关系信息(可用于指示客户端对应的目标服务节点),以便将客户端发送的报文正确路由至目标服务节点。随着服务端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端包含的服务节点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服务端需要记录的绑定关系信息越来越多,大量绑定关系信息的记录会造成巨大的网络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减小网络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包括:服务端的目标服务节点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服务端的IP地址,该服务端包括至少一个服务节点,该目标服务节点为该至少一个服务节点之一,该服务端的IP地址与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不同;该目标服务节点向客户端发送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包括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该目标服务节点接收该客户端发送的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目标服务节点会将本节点的IP地址记录在第二报文中。客户端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目的地址由服务端的IP地址改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进行第三报文的发送。这样服务端可直接将该第三报文转发至目标服务节点,而无需记录客户端与目标服务节点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够降低网络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该服务端的端口号,该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该客户端的端口号,该第二报文还包括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该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该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二报文时,可以将本节点的端口号记录在该报文中。客户端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更改为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路由至目标服务节点的准确端口位置,简化了处理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报文是基于QUIC协议的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为QUIC初始报文,该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客户端的IP地址,该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该服务端的IP地址,该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客户端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客户端与该目标服务节点建立的连接为第一连接,该第二报文包括连接标识符,该第三报文包括该连接标识符,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服务节点根据该第三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该连接标识符,确定该第三报文属于该第一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目标服务节点向该客户端发送第四报文,该第四报文的源地址为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该第四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客户端的IP地址。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包括:客户端发送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服务端的IP地址;该客户端接收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包括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该服务端包括至少一个服务节点,该目标服务节点为至少一个服务节点之一,且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与该服务端的IP地址不同;该客户端向该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在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目标服务节点会将本节点的IP地址记录在第二报文中。客户端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目的地址由服务端的IP地址改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进行第三报文的发送。这样服务端可直接将该第三报文转发至目标服务节点,而无需记录客户端与目标服务节点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够降低网络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该服务端的端口号,该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该客户端的端口号,该第一报文还包括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该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该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目标服务节点在发送的第二报文中,可以将本节点的端口号记录在该报文中。客户端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更改为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路由至目标服务节点的准确端口位置,简化了处理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报文是基于QUIC协议的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为QUIC初始报文,该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客户端的IP地址,该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该服务端的IP地址,该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客户端的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客户端与该目标服务节点建立的连接为第一连接,该方法还包括:该客户端根据该第二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确定该第二报文属于该第一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报文包括连接标识符,该方法还包括:该客户端接收该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四报文,该第四报文包括该连接标识符;该客户端根据该第四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该连接标识符,确定该第四报文属于该第一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所设计的程序。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客户端与服务节点的通信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报文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报文的示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报文的示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报文的示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客户端与服务端通过建立传输层连接进行通信的场景。例如,可应用于客户端与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通信的场景,或者可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
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客户端可以位于终端设备上,该客户端例如可以是该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当前互联网上,随着客户端数量的不断增多,访问服务的客户端数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大量客户端的访问需求,服务端通常需要设置至少一个服务节点。一般情况下,服务端需要设置至少两个或至少三个服务节点。服务节点可以指服务端能够提供一种或多种服务的实体。服务节点有时也可以称为服务实例。服务节点例如可以是物理的服务器,也可以是虚拟机,甚至可以是位于服务端的具有应用层协议的负载均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服务节点的具体形态并不限定。
下面结合图1,以数据中心为例,对传统客户端与服务节点的通信方式进行说明。
客户端需要从服务端获取某种服务时,会以该服务端的IP地址为目的地址发送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例如可以为连接请求报文。服务端的IP地址例如可以是服务端的前端服务器的IP地址。如图1所示,服务端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IP地址为1.1.1.1。客户端可以以1.1.1.1为目的IP地址,向数据中心发送第一报文。数据中心收到该连接建立请求之后,可以根据数据中心中的服务节点的负载情况或者服务节点与客户端之间的拓扑距离,从服务节点1-6中选取服务节点1作为客户端的目标服务节点。连接建立成功之后,连接建立过程所使用的客户端的IP地址、客户端的端口号、服务端的IP地址、服务端的端口号、传输层协议类型等五元组将会与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连接绑定在一起,不允许改变(一旦改变,连接就会断开)。为了保证客户端通过该连接发送的后续报文能够正确路由至服务节点1,服务端需要记录客户端与服务节点1的绑定关系,随着客户端与服务节点数量的不断增大,二者之间的绑定关系的记录会造成很大的网络开销。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协议类型,如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QUIC)协议,这些新的协议允许在连接建立之后,在保证连接不会断开的情况下对五元组进行更改。本申请实施例利用这些协议所带来的灵活性,对连接建立过程的通信方式进行改进,从而降低如图1所示的传统的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方式所需的网络开销。
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报文的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210-230。
在步骤210中,客户端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客户端的IP地址,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服务端的IP地址。服务端的IP地址例如可以是服务端的前端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端向外界开放的、供外界访问该服务端时使用的其他IP地址。客户端例如可以通过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等手段查询到服务端的IP地址。
第一报文可以称为连接请求报文,第一报文例如可以是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的首报文。以QUIC为例,该第一报文可以为QUIC初始报文(QUIC initial packet)。
该第一报文会被服务端的目标服务节点接收到。本申请实施例对目标服务节点的确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个示例,服务端可以根据服务节点的负载情况,选择轻载的服务节点作为目标服务节点。作为另一个示例,服务端可以根据客户端与服务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选择客户端的拓扑最近节点作为目标服务节点。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报文的示例图。以QUIC为例,客户端可以在该第一报文的IP头中记载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五元组信息。
在步骤220中,目标服务节点向客户端发送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服务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客户端的IP地址。
第二报文可以称为连接回复报文,第二报文例如可以是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的首报文。以QUIC协议为例,该第二报文可以是QUIC重试报文(QUIC retry packet),或者也可以是QUIC握手报文(QUIC handshake packet)。
第二报文可以包含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与服务端的IP地址不同。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目标服务节点的位置。
应理解,客户端和目标服务节点之间的报文可以通过中间节点(如服务端的前端服务器或路由器)进行转发,中间节点的位置和数量与具体的网络形态有关,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报文的示例图。以QUIC协议为例,目标服务节点将本节点的IP地址设置在QUIC头部,将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五元组信息设置在IP头中。
图4仅为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例如,目标服务节点也可以将将本节点的IP地址设置在QUIC报文的负载位置。
在步骤230中,客户端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为目的地址,向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
客户端收到第二报文后,可以从该第二报文中提取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并将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作为后续发送的第三报文的目的IP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报文可以为QUIC保护报文(QUIC protected packet)、QUIC initial packet或QUIC handshake packet。其中,QUIC protected packet可以是数据报文。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报文的示例图。以QUIC为例,客户端提取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后,将第三报文中的目的地址设置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由于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服务端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转发至目标服务节点,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记录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能够降低网络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在上述第二报文之后,客户端发送的一个或多个报文统称为第三报文,也就是说,可以将第三报文理解为在上述第二报文之后客户端发送的任意报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报文还可以包含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客户端可以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为目的端口号,向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具体地,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服务端的端口号,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客户端的端口号,第二报文还包括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二报文时,可以将本节点的端口号记录在该报文中。客户端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更改为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路由至目标服务节点的准确端口位置,简化了处理流程。
本申请提及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可以为公网地址,也可以为私网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公网地址是指经过地址转换器转换之后的地址。私网地址是指不经过地址转换器转换的原始地址。
此外,本申请提及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也可以为公网端口号,也可以为私网端口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作为一个示例,客户端在发送第一报文后,在本地记录与该第一报文有关的连接为第一连接。之后客户端将与该第一报文有关的报文都确定为第一连接内的报文。
具体地,客户端收到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后,根据第二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识别该第二报文,确定该第二报文属于该第一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对图2所示的连接建立方式所基于的通信协议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新引入的通信协议,也可以对传统的协议的连接建立进行改造。下面以QUIC协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QUIC协议是一种基于UDP的低时延的互联网传输层协议。QUIC协议允许在建立连接后,在保证连接不断开的情况下,修改五元组中的信息,如五元组中的客户端和服务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但是,传统QUIC协议不允许在连接建立过程更改五元组中的信息,这样一来,在连接建立过程中以及连接建立后的初始阶段,网络侧仍需要维护客户端与目标服务节点之间的绑定关系,造成较大的网络开销。本申请实施例对QUIC协议的连接建立过程进行改进,以降低网络开销。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QUIC协议的握手通信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步骤一、客户端发送第一initial packet,该第一initial packet包括客户端确定的连接标识符connection ID’。此外,客户端在本地记录与第一initial packet有关的连接为第一连接。
步骤二、目标服务节点收到该第一initial packet后,根据实际情况,向客户端发送retry packet或第一handshake packet。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retry packet或第一handshake packet携带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和/或端口号。此外,目标服务节点还可以将本节点确定的连接标识符connectionID携带在上述retry packet或第一handshake packet中。其中,上述第一initial packet的目的IP地址和/或端口号与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和/或端口号不同。
应理解,上述retry packet或第一handshake packet携带的connection ID可以与connection ID’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目标服务节点向客户端发送第一handshake packet后,在本地记录与该第一handshake packet有关的连接为第一连接。
步骤三、当客户端收到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retry packet后,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为目的地址,和/或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为目的端口号,向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二initial packet重新进行连接建立。其中,该第二initial packet使用的连接标识符可以为任意连接标识符。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二initial packet使用的连接标识可以为connection ID或connection ID’。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二initial packet使用的连接标识符可以为不同于connection ID和connection ID’的其他连接标识符。
可选地,客户端可以根据retry packet中的五元组信息,将该retry packet确定为第一连接内的报文。
当客户端收到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一handshake packet后,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为目的地址,向目标服务节点发送protected packet或第二handshake packet。其中,第二handshake packet所使用的连接标识符为connection ID,protected packet使用的连接标识符可以为connection ID’,也可以为connection ID。
步骤四、当目标服务节点收到客户端发送的第二initial packet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客户端发送retry packet或handshake packet。
当目标服务节点收到客户端发送的protected packet或handshake packet后,根据protected packet或handshake packet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连接标识符,确定该protected packet或handshake packet属于第一连接内的报文。此外,目标服务节点向客户端发送第四报文,第四报文的源地址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客户端的IP地址,第四报文使用的连接标识符为connection ID。
步骤五、客户端收到第四报文后,会根据第四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连接标识符来识别第四报文,确定第四报文属于第一连接内的报文。
上文结合图1至图5,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面结合图6至图9,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60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610、第一发送单元620、第二接收单元630。
第一接收单元610,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客户端的IP地址,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服务端的IP地址。服务端的IP地址例如可以是服务端的前端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端向外界开放的、供外界访问该服务端时使用的其他IP地址。客户端例如可以通过DNS等手段查询到服务端的IP地址。
第一报文可以称为连接请求报文,第一报文例如可以是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的首报文。以QUIC为例,该第一报文可以为QUIC initial packet。
第一发送单元620,用于向客户端发送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包括该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第二报文可以称为连接回复报文,第二报文例如可以是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的首报文。以QUIC协议为例,该第二报文可以是QUIC retry packet,或者也可以是QUIChandshake packet。
第二接收单元630,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网络设备的IP地址。
客户端收到第二报文后,可以从该第二报文中提取网络设备的IP地址,并将网络设备的IP地址作为后续发送的第三报文的目的IP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报文可以为QUIC protected packet、QUIC initialpacket或QUIC handshake packet。其中,QUIC protected packet可以是数据报文。
由于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网络设备的IP地址,服务端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转发至该网络设备,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记录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能够降低网络开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报文还可以包含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客户端可以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为目的端口号,向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
具体地,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服务端的端口号,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客户端的端口号,第二报文还包括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网络设备在发送的第二报文中,可以将本节点的端口号记录在该报文中。客户端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更改为网络设备的端口号,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路由至网络设备的准确端口位置,简化了处理流程。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报文可以是基于QUIC协议的报文。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700。该网络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与收发器730。该存储器7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10与收发器7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720存储的指令。
应理解,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600或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70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的操作或流程,并且网络设备600或网络设备7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网络设备80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810、第一发送单元820、第二接收单元830。
第一发送单元810,用于发送第一报文,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客户端的IP地址,第一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服务端的IP地址。服务端的IP地址例如可以是服务端的前端IP地址,也可以是服务端向外界开放的、供外界访问该服务端时使用的其他IP地址。客户端例如可以通过DNS等手段查询到服务端的IP地址。
第一报文可以称为连接请求报文,第一报文例如可以是网络设备向服务端发送的首报文。以QUIC为例,该第一报文可以为QUIC initial packet。
第一接收单元820,用于接收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包括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第二报文可以称为连接回复报文,第二报文例如可以是服务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的首报文。以QUIC协议为例,该第二报文可以是QUIC retry packet,或者也可以是QUIChandshake packet。
第二发送单元830,用于向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该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该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网络设备收到第二报文后,可以从该第二报文中提取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并将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作为后续发送的第三报文的目的IP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报文可以为QUIC protected packet、QUIC initialpacket或QUIC handshake packet。其中,QUIC protected packet可以是数据报文。
由于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服务端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转发至目标服务节点,无需像传统技术那样记录服务端与网络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能够降低网络开销。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报文还可以包含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网络设备可以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为目的端口号,向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
具体地,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服务端的端口号,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客户端的端口号,第二报文还包括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目标服务节点在发送的第二报文中,可以将本节点的端口号记录在该报文中。网络设备在收到该第二报文后,将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更改为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从而可以直接将第三报文路由至目标服务节点的准确端口位置,简化了处理流程。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报文可以是基于QUIC协议的报文。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900。该网络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20与收发器930。该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910与收发器9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920存储的指令。
应理解,图8所示的网络设备800或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0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的操作或流程,并且网络设备800或网络设备900中的各个单元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端的目标服务节点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服务端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服务端包括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目标服务节点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节点之一,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不同,所述第一报文为连接请求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所述第二报文为连接回复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所述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所述目标服务节点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服务端的端口号,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客户端的端口号,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是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的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为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建立的连接为第一连接,所述第二报文包括连接标识符,所述第三报文包括所述连接标识符,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服务节点根据所述第三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所述连接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三报文属于所述第一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所述第四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7.一种发送报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客户端发送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服务端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报文为连接请求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所述客户端接收所述服务端的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所述服务端包括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目标服务节点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节点之一,且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与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不同,所述第二报文为连接回复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所述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所述客户端向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服务端的端口号,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客户端的端口号,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是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的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为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建立的连接为第一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第二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报文属于所述第一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报文包括连接标识符,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客户端接收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连接标识符;
所述客户端根据所述第四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所述连接标识符,确定所述第四报文属于所述第一连接。
1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服务端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服务端包括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网络设备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节点之一,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与网络设备的IP地址不同,所述第一报文为连接请求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网络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二报文为连接回复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所述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发送的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网络设备的IP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服务端的端口号,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客户端的端口号,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网络设备的端口号,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网络设备的端口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是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的报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为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端与所述网络设备建立的连接为第一连接,所述第二报文包括连接标识符,所述第三报文包括所述连接标识符,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所述连接标识符,确定所述第三报文属于所述第一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客户端发送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网络设备的IP地址,所述第四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客户端的IP地址。
1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服务端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所述第一报文为连接请求报文,所述第一报文为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二报文,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所述服务端包括至少一个服务节点,所述目标服务节点为所述至少一个服务节点之一,且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与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不同,所述第二报文为连接回复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所述第二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服务端的IP地址,所述第二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第三报文,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IP地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还包括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所述第三报文的目的端口号为所述目标服务节点的端口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是基于快速用户数据报协议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的报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为QUIC初始报文,所述第二报文为QUIC握手报文或QUIC重试报文。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建立的连接为第一连接,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报文属于所述第一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报文包括连接标识符,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服务节点发送的第四报文,所述第四报文包括所述连接标识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报文中的五元组信息和/或所述连接标识符,确定所述第四报文属于所述第一连接。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5235.XA CN113824642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5235.XA CN113824642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01810193364.4A CN110247848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3364.4A Division CN110247848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24642A CN113824642A (zh) | 2021-12-21 |
CN113824642B true CN113824642B (zh) | 2023-02-03 |
Family
ID=6784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3364.4A Active CN110247848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202110935235.XA Active CN113824642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3364.4A Active CN110247848B (zh) | 2018-03-09 | 2018-03-09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46259B2 (zh) |
EP (1) | EP3758339A4 (zh) |
CN (2) | CN110247848B (zh) |
WO (1) | WO20191701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96184B (zh) * | 2020-04-30 | 2023-08-08 |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 混合云系统、网闸、网络访问方法及存储介质 |
CN111901364A (zh) * | 2020-08-17 | 2020-11-06 | 扬州网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防火墙穿透方法及系统 |
CN112333169B (zh) * | 2020-10-28 | 2023-05-23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2653740A (zh) * | 2020-12-11 | 2021-04-13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支持quic连接迁移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产品 |
CN112838966A (zh) * | 2021-04-22 | 2021-05-25 | 北京拓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udp链路监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5801675A (zh) * | 2021-09-09 | 2023-03-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4124568B (zh) * | 2021-12-07 | 2024-09-27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4285805A (zh) * | 2021-12-28 | 2022-04-05 |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 Quic报文过滤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CN114500379A (zh) * | 2022-02-18 | 2022-05-13 | 吉旗(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报文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7633A (zh) * | 2009-11-10 | 2010-04-21 |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p自适应的负载均衡方法及其系统 |
CN102075445A (zh) * | 2011-02-28 | 2011-05-25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
CN107026890A (zh) * | 2016-02-02 | 2017-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服务器集群的报文生成方法和负载均衡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61947B1 (en) * | 2002-07-30 | 2007-01-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pting control and data connections |
US8230067B2 (en) * | 2003-10-31 | 2012-07-24 | Ericsson Ab | DHCP proxy in a subscriber environment |
US8145908B1 (en) * | 2004-10-29 | 2012-03-27 | Akamai Technologies, Inc. | Web content defacement protection system |
US9026783B2 (en) | 2013-03-07 | 2015-05-05 | Google Inc. | Low latency server-side redirection of UDP-based transport protocols traversing a client-side NAT firewall |
CN106105164B (zh) * | 2013-12-11 | 2020-06-0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代理拦截 |
US10412159B1 (en) * | 2014-02-07 | 2019-09-1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Direct load balancing using a multipath protocol |
US9419889B2 (en) * | 2014-03-07 | 2016-08-16 | Nicir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covering a path of network traffic |
US9686200B2 (en) * | 2014-03-31 | 2017-06-20 | Nicira, Inc. | Flow cache hierarchy |
CN106330715A (zh) * | 2015-06-30 | 2017-01-1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US9807016B1 (en) * | 2015-09-29 | 2017-10-31 | Juniper Networks, Inc. | Reducing service disruption using multiple virtual IP addresses for a service load balancer |
US9882972B2 (en) * | 2015-10-30 | 2018-01-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acket forwarding optimization without an intervening load balancing node |
CN106686085B (zh) * | 2016-12-29 | 2020-06-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0305973B2 (en) * | 2017-01-09 | 2019-05-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load-balancing for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
CN106878193B (zh) * | 2017-02-10 | 2022-03-22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及装置 |
EP3364630A1 (en) * | 2017-02-20 | 2018-08-2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A method of distributing load and a network apparatus |
US10298711B2 (en) * | 2017-06-09 | 2019-05-21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Service function chains using correlation cookies |
US10785020B2 (en) * | 2018-01-19 | 2020-09-22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ardware offload for QUIC connections |
-
2018
- 2018-03-09 CN CN201810193364.4A patent/CN110247848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09 CN CN202110935235.XA patent/CN113824642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7 WO PCT/CN2019/077243 patent/WO2019170114A1/zh unknown
- 2019-03-07 EP EP19763170.8A patent/EP3758339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9-09 US US17/015,503 patent/US1154625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7633A (zh) * | 2009-11-10 | 2010-04-21 |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ip自适应的负载均衡方法及其系统 |
CN102075445A (zh) * | 2011-02-28 | 2011-05-25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
CN107026890A (zh) * | 2016-02-02 | 2017-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服务器集群的报文生成方法和负载均衡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lyengar,Ed.QUIC:A UDP-Based Multiplexed and Secure Transport.《draft-ietf-quic-transport-10》.201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58339A4 (en) | 2021-04-21 |
US11546259B2 (en) | 2023-01-03 |
EP3758339A1 (en) | 2020-12-30 |
US20200403914A1 (en) | 2020-12-24 |
CN110247848A (zh) | 2019-09-17 |
CN110247848B (zh) | 2021-08-20 |
CN113824642A (zh) | 2021-12-21 |
WO2019170114A1 (zh) | 2019-09-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24642B (zh) | 发送报文的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20124147A1 (en) | Application re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3201986B (zh) | 一种数据安全通道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
WO2021042398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 |
US8151325B1 (en) | Optimizing device authentication by discovering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authorizations | |
US20160191523A1 (en) | Service author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10897791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and acquiring emergency number | |
CN108337257B (zh) | 一种免认证访问方法和网关设备 | |
US11612006B2 (en) | Routing method and device | |
US11438942B2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 between local gateways, and gateway | |
US20150012636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n application layer traffic optimization server | |
US20070025337A1 (en) | Technique for providing ancillary information to an entity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WO2022002069A1 (zh) | 访问网络的方法、媒体网关、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14075450A1 (zh) | 资源下载方法、业务服务器及手机客户端 | |
WO2021217869A1 (zh) | 一种传递客户端真实ip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 |
WO2022007657A1 (zh) | 一种域名系统请求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
US20120143939A1 (en) | Mobile node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ession using logical interface | |
JP2008516554A (ja) | ダイレクトルーティングを実施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US20160285946A1 (en) | Qos improv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US10904747B2 (en) | Service data packet encaps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5191417B (zh) | 路由方法及路由装置 | |
CN116636298A (zh) | 用于实现服务请求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8377570B (zh) | 业务数据路由方法和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
KR20090065836A (ko) | IP 기반의 이동성 서비스 제공시에 서비스품질(QoS)의 연속성 보장방법 | |
WO2022218194A1 (zh) | 服务路由方法及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