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4473A -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4473A
CN113824473A CN202111159476.6A CN202111159476A CN113824473A CN 113824473 A CN113824473 A CN 113824473A CN 202111159476 A CN202111159476 A CN 202111159476A CN 113824473 A CN113824473 A CN 113824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arget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94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4473B (zh
Inventor
伍双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94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4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4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4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4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方法包括: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如果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终端产品支持的频段也随之增加,为提高通信终端的天线性能,动态天线切换的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通信终端中,通常采用较少的发射通路和较多的接收通路。
例如,通信终端上设置多根天线作为接收天线,其中一根或两个天线同时作为发射天线,为了提高通信终端的传输性能,通过天线切换的技术将性能较高的天线设置为发射天线。
目前在切换发射天线时,以接收天线的接收性能来作为切换依据,即将接收性能较高的天线设置为发射天线。但是,以接收性能为切换依据可能会使得天线切换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如下: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如果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
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所述目标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所述性能影响参数为能够使得天线的发射功率变化的性能参数;
其中,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最大发射功率和所述性能影响参数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性能影响参数至少包含: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包含:信号接收路径消耗功率和/或信号发射路径消耗功率;
所述频偏功率参数为天线按照分频方式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所存在的功率差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线还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以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
其中,在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如果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的步骤;
如果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返回执行所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的步骤。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线还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以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发射;所述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括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性能影响参数为能够使得天线的发射功率变化的性能参数;
其中,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最大发射功率、所述性能影响参数和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切换条件。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延迟第一时长,返回执行所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的步骤。
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目标选择单元,用于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通路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目标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
通路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天线;
处理器,用于从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如果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中,根据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满足切换条件的目标天线之后,就可以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可见,本申请中以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作为切换依据以达到提高天线切换准确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图4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5-图7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适用于通信终端中进行天线切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仅将接收性能较高的天线设置为发射天线的天线切换方案可能会使得天线切换的准确性较低的缺陷,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以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作为切换依据以达到提高天线切换准确性的目的。具体如下:
首先,本申请中根据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获得目标天线,该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是满足切换条件的;
之后,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以上方案中,获得目标天线再进行射频通路互换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先在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然后在获得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之后,判断切换条件是否被满足,如果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那么就可以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先获得每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然后在这些第一天线中筛选出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的目标天线,然后再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以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不同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中,如包含多个天线的手机等通信终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天线切换的准确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01: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其中,通信系统中具有多个天线,这些天线中的第一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这些天线中的第二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在通信系统中可能存在同一天线既作为接收天线也作为发射天线或者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不是同一天线,即第二天线为多个第一天线中的某一个天线,或者,第二天线为区别于第一天线的天线。每个天线对应有射频通路,即收发机,射频通路用于处理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处理天线准备发射的信号。例如,如图2中所示,通信终端中包含4个天线,均作为接收天线:天线0-天线3,每个天线对应有射频通路:RX0-RX3,其中一个天线0同时作为发射天线,射频通路称为:TX0_RX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在采集到每个第一天线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之后,解析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而选取信号强度最高的第一天线作为目标天线。例如,如图3中所示,通过读取0-3中各路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而选取出其中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1。
步骤102:获得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其中,发射性能参数是指与天线的发射性能相关的参数,发射性能参数可以包含一项或多项参数,如最大发射功率等参数。当然,发射性能参数中还可以包含其他参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配置参数读取或者计算等方式获得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步骤103:判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如果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执行步骤104:
其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可以理解为: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之间的差异性满足将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的条件。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之间的差异性越大,表征目标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在发射性能上的差异越大。
具体的,切换条件可以根据天线切换的需求如灵敏度或有效性等来设置,如果需要较高的灵敏度,那么切换条件在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之间的差异性较小时就可以被满足,由此只要较小的发射性能参数上的差异就可以满足切换条件;如果需要较高的有效性,那么切换条件在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时才能被满足,由此只有较大的发射性能参数上的差异才可以满足切换条件。
步骤104: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此时,第二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接收天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切换至目标天线,同时,将目标天线原本对应的射频通路切换给第二天线,由此,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实现互换,互换射频通路的天线所实现的信号处理功能互换,即目标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第二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例如,如图4中所示,如果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1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0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那么通过射频通路的切换开关将RX1与TX0_RX0两个射频通路互换,使得RX1成为TX1_RX1,以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而TX0_RX0成为RX0,以实现信号的接收。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在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之后,通过获得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进而在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时,就可以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可见,本实施例中以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作为切换依据以达到提高天线切换准确性的目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最大发射功率可以在通信系统的目标存储区域读取,目标存储区域用于存储通信终端的出厂配置信息。例如,手机出厂前在特定的存储区域写入出厂配置信息,出厂配置信息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基于此,可以从手机中特定的存储区域内读取最大发射功率,以作为发射性能参数。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可以为:
目标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与第二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筛选出目标天线之后,如果该目标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能够与当前发射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之间存在超过第一阈值的差距,那么可以认为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会高于作为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即切换条件被满足,此时将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各自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让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进行信号的发射,让第二天线作为接收天线进行信号的接收。例如,如果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3的最大发射功率超出第二天线0的最大发射功率有5dB,那么可以确定切换条件被满足,此时,通过射频通路的切换开关将RX3与TX0_RX0两个射频通路互换,使得RX3成为TX3_RX3,以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而TX0_RX0成为RX0,以实现信号的接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性能影响参数为能够使得天线的发射功率变化的性能参数,例如,性能影响参数至少包含: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当然还可以包含影响天线发射功率的参数。其中的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包含:信号接收路径消耗功率和/或信号发射路径消耗功率。信号接收路径消耗功率是指:射频通路中进行信号接收的信号处理电路上对接收信号的功耗损耗,而信号发射路径消耗功率是指:射频通路中进行信号发射的信号处理电路上对发射信号的功率损耗。而频偏功率参数为天线按照分频方式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所存在的功率差值,也就是说,在天线同时作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且采用不同的频率进行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时,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而频偏功率参数就是天线的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例如,天线0通过射频通路TX0_RX0以第一频率进行信号发射,此时的信号发射功率为第一功率,并且,天线0通过射频通路TX0_RX0以第二频率进行信号接收,此时的信号接收功率为第二功率,因此,频偏功率参数就是第一功率和第二功率之间的差值。以上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各项性能影响参数均可以在通信系统的目标存储区域读取,目标存储区域用于存储通信终端的出厂配置信息。例如,手机出厂前在特定的存储区域写入出厂配置信息,出厂配置信息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和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等性能影响参数,基于此,可以从手机中特定的存储区域内读取最大发射功率、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等参数,以作为发射性能参数。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可以为:
目标天线与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筛选出目标天线并读取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各自的最大发射功率和各项性能影响参数之后,将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和各项性能参数之间的差值进行加和,进而将所得到的差值的和与第二阈值进行判断,如果该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和各项性能影响参数上的差值总和超过第二阈值,那么可以认为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会高于作为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即切换条件被满足,此时将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各自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让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进行信号的发射,让第二天线作为接收天线进行信号的接收。例如,如果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3和第二天线0在最大发射功率、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等参数上的差值总和超过6dB,那么可以确定切换条件被满足,此时,通过射频通路的切换开关将RX3与TX0_RX0两个射频通路互换,使得RX3成为TX3_RX3,以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而TX0_RX0成为RX0,以实现信号的接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天线还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情况下,第二天线可以采用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例如,第二天线如天线0通过射频通路TX0_RX0以第一频率进行信号发射,并且在同一时隙以第二频率进行信号接收;或者,第二天线在不同的时隙上分别以第一频率进行信号发射以及以第二频率进行信号接收;或者,第二天线在同一频率上分别以不同的时隙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
基于此,在执行步骤104之前,即在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前,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如图5中所示:
步骤105:获得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可以对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各自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解析,从而得到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而将两个接收信号强度进行相减,从而得到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步骤106:判断信号强度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如果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而且,步骤103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那么就可以执行步骤104,即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由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进行信号发射,由第二天线作为接收天线进行信号接收。而如果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三阈值,那么返回执行步骤101,即重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由此,持续对通信系统中的天线性能进行检测和筛选,从而以性能最高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由此达到提高通信系统发射性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5和步骤106可以在步骤102之前或之后执行,或者与步骤102同时执行,所形成的不同的技术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另外,如果步骤105和步骤106在步骤102之前执行,那么在步骤106中判断出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可以不再执行步骤102及后续步骤;如果步骤105和步骤106在步骤102之后执行,那么在步骤103中判断切换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可以不再执行步骤105及后续步骤。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第二天线还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情况下,第二天线可以采用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此时,发射性能参数中可以至少包括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最大发射功率和各项性能硬性参数可以在通信系统的目标存储区域中读取得到,而接收信号强度可以通过对天线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解析得到。基于此,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可以为:
目标天线与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通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筛选出目标天线之后,读取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各自的最大发射功率和各项性能影响参数并解析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各自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而将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各项性能参数之间的差值以及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值进行加和,进而将所得到的差值的和与第四阈值进行判断,如果该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各项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上的差值总和超过第四阈值,那么可以认为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的发射性能会高于作为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即切换条件被满足,此时将目标天线和第二天线各自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让目标天线作为发射天线进行信号的发射,让第二天线作为接收天线进行信号的接收。例如,如果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3和第二天线0在最大发射功率、接收信号强度、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等参数上的差值总和超过5dB,那么可以确定切换条件被满足,此时,通过射频通路的切换开关将RX3与TX0_RX0两个射频通路互换,使得RX3成为TX3_RX3,以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而TX0_RX0成为RX0,以实现信号的接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步骤104中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后,还可以包含如下步骤,如图6中所示:
步骤107:调整切换条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调整切换条件中的阈值大小,如增加或降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或第四阈值的大小。这些阈值在初始状态下预先根据需求由用户设置。而在后续随着天线的切换,通信设备中可能存在的更优性能的天线,而且这更优性能的天线与当前切换到的天线之间的性能差距可能越来越小,因此,为了实现更优性能的天线切换,即筛选出发射性能参数更优的天线,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切换条件进行调整,再返回步骤101,以重新筛选发射性能更优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例如,对切换条件中的阈值进行值降低的处理,使得天线切换的门槛被降低,从而逐步将通信系统中性能最优的天线切换为发射天线,以提高通信设备的发射性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步骤104中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后,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如图7中所示:
步骤108:延迟第一时长,返回执行步骤101,以重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其中,第一时长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如5分钟或1小时等。
具体的,基于本申请中的天线切换控制方案,随着天线的切换,当前切换到的天线的实际发射性能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在切换到认为发射性能最好的天线后,该天线的实际发射性能会相对切换前所对应的理论发射性能通常会有所下降,因此,可能存在原来的天线的发射性能会相对更好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频繁的进行天线切换所导致的消耗,本实施例中在切换到发射性能的天线之后,先延迟第一时长,再重新筛选目标天线以确定是否再次进行天线切换。
参考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图,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具有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中,如包含多个天线的手机等通信终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天线切换的准确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801: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例如,以图2中所示为例,对天线0-天线3的发射性能参数进行获取。
步骤802:根据发射性能参数,在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分别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进行参数比对,进而从第一天线中筛选出目标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可能存在第二天线也作为当前接收天线的情况,因此可以在第一天线中剔除作为同时作为当前发射天线的天线,再对剩余的第一天线进行发射性能参数的获取以及比对,从而减少参数获取量以及比对量。
例如,如图3中所示,在天线1-天线3中,将各个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分别与天线0的发射性能参数进行比对,进而筛选出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的目标天线1。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基于此,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目标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与第二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基于此,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目标天线与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还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此时的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括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此,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目标天线与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步骤803: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例如,如图4中所示,在筛选出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的目标天线1后,通过射频通路的切换开关将RX1与TX0_RX0两个射频通路互换,使得RX1成为TX1_RX1,以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而TX0_RX0成为RX0,以实现信号的接收。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中,在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和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之后,在第一天线中筛选出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的目标天线,之后就可以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可见,本实施例中以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作为切换依据以达到提高天线切换准确性的目的。
参考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配置在具有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中,如包含多个天线的手机等通信终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天线切换的准确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包含如下单元:
目标选择单元901,用于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参数获得单元902,用于获得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通路切换单元903,用于如果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中,在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之后,通过获得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进而在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时,就可以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可见,本实施例中以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作为切换依据以达到提高天线切换准确性的目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其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目标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与第二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性能影响参数为能够使得天线的发射功率变化的性能参数;其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目标天线与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可选的,性能影响参数至少包含: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其中,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包含:信号接收路径消耗功率和/或信号发射路径消耗功率;频偏功率参数为天线按照分频方式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所存在的功率差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还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第二天线以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
基于此,在通路切换单元903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前,参数获得单元902还用于:获得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如果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触发通路切换单元903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如果信号强度差值小于第三阈值,返回触发目标选择单元901,以重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天线还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第二天线以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发射;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括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性能影响参数为能够使得天线的发射功率变化的性能参数;其中,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目标天线与第二天线在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路切换单元903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后,还用于:调整切换条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路切换单元903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后,还用于延迟第一时长,返回触目标选择单元901以重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参考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配置在具有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中,如包含多个天线的手机等通信终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天线切换的准确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包含如下单元:
参数获得单元1001,用于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目标选择单元1002,用于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
通路切换单元1003,用于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中,在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和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之后,在第一天线中筛选出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的目标天线,之后就可以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可见,本实施例中以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作为切换依据以达到提高天线切换准确性的目的。
参考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为配置在具有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如包含多个天线的手机等通信终端。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提高天线切换的准确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包含如下结构:
多个天线1101,每个天线对应有射频通路,用于对信号进行发射和/或接收;
处理器1102,用于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获得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如果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或,处理器1102用于: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中,根据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满足切换条件的目标天线之后,就可以将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从而使得目标天线至少作为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可见,本申请中以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作为切换依据以达到提高天线切换准确性的目的。
在采用1路发射通路和4路接收通路的通信终端中,因为发射通路的单一性,为提高发射信号的强度与质量,从而优化通信的质量,需要将发射通路切换到性能最高的天线上,而目前进行天线切换所存在以下情况:发射天线停留在发射性能很差但接收性能好或差不过门限的天线,以及发射天线切换到接收性能好但发射性能更差的天线。为此,本申请针对目前天线切换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通过增加发射天线的实时差异或其它的差异影响来优化切换方法,改善目前切换方案的不足,提高通信终端的发射性能,从而有效的改善用户体验,尤其是在弱信号下的用用户体验。
结合图12所示的通信终端如手机中进行天线切换的示意图,以下对本申请中进行天线切换的具体方案进行说明:
首先,通信终端中的通信收发器可以运行在多个频段上,以频段BandA为例,在通信终端的处理器中,读取RX0、RX1-RXx等所有天线的信号强度,如天线0的接收信号强度RX0为-75dB,天线1的接收信号强度RX1为-68dB,等等,并对其他参数在存储器的记录中进行读取,如频段A上有以下参数:天线0的最大发射功率T(0)为23dB,T(1)为19dB,天线0的发射路径损耗Loss(T(0)toAntenna0)为-1dB,天线1的发射路径损耗Loss(T(0)toAntenna1)为-3dB,天线0的频偏功率FreqLoss(T(0)_Rx(0))为-1dB,天线1的频偏功率FreqLoss(T(0)_RX(1))为2dB,等等;当然还有频段B及其他频段上的参数;
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将最大发射功率的差值ΔT和其他参数的差值ΔM进行加和,再与接收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差RXx-RX0进行加和,由此,将差值的和与门限值如5进行比较,如果差值的和大于门限值,那么将TX0_RX0与RXx进行天线切换,使得性能最好的天线作为发射天线,如果差值的和不大于门限值,那么不进行切换,此时,返回重新进行信号强度的读取,由此,持续检测性能最好的天线并进行天线切换。
综上,本申请中的天线的发射性能可以按该天线的发射机发射功率与当前天线效率(如损耗)的和来评估,在接收信号强度的基础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增加了对应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参数及其它差异参数(例如接收机路径损耗差异)的影响,从而使得切换更加合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如果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2.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
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所述目标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与所述第二天线的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含最大发射功率和性能影响参数,所述性能影响参数为能够使得天线的发射功率变化的性能参数;
其中,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最大发射功率和所述性能影响参数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性能影响参数至少包含: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频偏功率参数;
其中,所述信号处理路径消耗功率参数包含:信号接收路径消耗功率和/或信号发射路径消耗功率;
所述频偏功率参数为天线按照分频方式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所存在的功率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天线还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以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信号发射;
其中,在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
如果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的步骤;
如果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返回执行所述: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天线还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所述第二天线以分频和/或分时的方式进行信号接收和发射;所述发射性能参数中至少包括最大发射功率、性能影响参数和接收信号强度,所述性能影响参数为能够使得天线的发射功率变化的性能参数;
其中,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包括:
所述目标天线与所述第二天线在所述最大发射功率、所述性能影响参数和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上的差值的和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8.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目标选择单元,用于从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
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通路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9.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参数获得单元,用于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
目标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
通路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1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天线;
处理器,用于从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接收信号最强的目标天线;获得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以及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如果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得作为通信系统的当前接收天线的多个第一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和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当前发射天线的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根据所述发射性能参数,在所述多个第一天线中确定目标天线,所述目标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与所述第二天线的发射性能参数满足切换条件;将所述第二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和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射频通路进行互换,以使得所述目标天线至少作为所述通信系统的发射天线。
CN202111159476.6A 2021-09-30 2021-09-30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13824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9476.6A CN113824473B (zh) 2021-09-30 2021-09-30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9476.6A CN113824473B (zh) 2021-09-30 2021-09-30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473A true CN113824473A (zh) 2021-12-21
CN113824473B CN113824473B (zh) 2023-07-21

Family

ID=78920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9476.6A Active CN113824473B (zh) 2021-09-30 2021-09-30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44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8226A (zh) * 2022-05-09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01526A (zh) * 2022-08-05 2022-09-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系统、用于射频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6288A (en) * 1996-12-10 2000-02-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a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verall power consumption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CN102882567A (zh) * 2012-06-18 2013-01-1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和无线接入点
US20150188599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
US20170279510A1 (en) * 2012-06-08 2017-09-28 Apple Inc. Facilitating switching between transmitting antennas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8233983A (zh) * 2018-01-02 2018-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067418A (zh) * 2018-09-19 2018-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57082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00119780A1 (en) * 2018-10-16 2020-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ection and ranging using multi-radio mobile devices
CN111711474A (zh) * 2020-06-08 2020-0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96872部队 短波天线优选系统
WO2021066855A1 (en) * 2019-10-04 2021-04-08 Google Llc Antenna selection with dynamic thresholds for user devices
US20210152194A1 (en) * 2019-11-15 2021-05-20 Queclink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Antenna adjust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3285732A (zh) * 2021-05-24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1189388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6288A (en) * 1996-12-10 2000-02-1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a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verall power consumption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US20170279510A1 (en) * 2012-06-08 2017-09-28 Apple Inc. Facilitating switching between transmitting antennas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882567A (zh) * 2012-06-18 2013-01-16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和无线接入点
US20150188599A1 (en) * 2013-12-31 2015-07-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witchable antenna system
CN109257082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33983A (zh) * 2018-01-02 2018-06-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067418A (zh) * 2018-09-19 2018-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200119780A1 (en) * 2018-10-16 2020-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ection and ranging using multi-radio mobile devices
WO2021066855A1 (en) * 2019-10-04 2021-04-08 Google Llc Antenna selection with dynamic thresholds for user devices
US20210152194A1 (en) * 2019-11-15 2021-05-20 Queclink Wireless Solutions Co., Ltd. Antenna adjust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1189388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方法
CN111711474A (zh) * 2020-06-08 2020-09-25 中国人民解放军96872部队 短波天线优选系统
CN113285732A (zh) * 2021-05-24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方法和通信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8226A (zh) * 2022-05-09 2022-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78226B (zh) * 2022-05-09 2024-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01526A (zh) * 2022-08-05 2022-09-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系统、用于射频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4473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780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ff with a mobile station having a smart antenna
CN113824473B (zh)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KR100793298B1 (ko) 듀얼 수신기 기반의 휴대 단말을 위한 수신 모드 선택 방법
CN111294075B (zh) 天线切换电路、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225194B (zh) 一种信号处理电路、移动终端和信号处理方法
CN108282211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MX2012013881A (es) Metodo y arreglo para reducir la interferencia y mejorar la cobertura.
US2004025950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ell search circuit
KR20090094342A (ko) 수신 다이버시티 회로에 의한 전류 소비의 감소
CN111478710A (zh) 邻频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接收机以及通信系统
JP2000252896A (ja)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US9240829B2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938008B1 (en) Wave beam selec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JP2000156656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CN113133102A (zh) 调整sar值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3490787B (zh) 处理设备内干扰的方法及控制器
CN112865851B (zh) 信号的采样方法、装置、中继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709762B (zh) 小区合并场景的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CN114826292A (zh) 比吸收率控制方法、控制组件和通信设备
CN212463203U (zh) 一种载频电路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9714810B (zh) 移动终端功耗控制方法和相关产品
CN106412945A (zh) 一种优化终端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26351B (zh) 接收装置和动态调整接收信号的衰减值的方法
TWI753437B (zh) 接收裝置和動態調整接收信號之衰減值之方法
CN112532285B (zh) 基于区域信号测试的分集天线自适应选择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