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8226B -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8226B
CN114978226B CN202210500831.XA CN202210500831A CN114978226B CN 114978226 B CN114978226 B CN 114978226B CN 202210500831 A CN202210500831 A CN 202210500831A CN 114978226 B CN114978226 B CN 114978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h
switch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08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8226A (zh
Inventor
张进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08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8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8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8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通信系统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信系统均通过收发器(Tranceiver)进行传输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实现通信系统的上下行通信。在发射通路上,由于Transceiver发射功率较小,需要增加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进行功率放大,然后通信装置将发射信号发射出去。在接收通路上,通信装置的接收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放大后输入到Transceiver中。在通信装置切换的场景下,当通信系统中的主通信装置被遮挡时,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会被切换到另一个通信装置中,以此来改善通信系统的发射信号质量。
相关技术中,在切换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时,采用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来表征发射信号的信号强度,根据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是否切换发射通路,这种切换方式存在对通信装置切换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解决了对通信装置切换不准确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所述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基于所述信号差异值和所述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若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所述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号差异值和所述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上述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也就是说,本申请在进行通信装置的切换时,通过预先测量出来的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与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作为参数,生成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并以指标参数作为判断切换的阈值条件,如此,提升发射通路切换的准确度,改善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号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FDD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装置切换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在TDD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装置切换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参照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包括电子设备测量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值,该值为测量到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Power,RSRP)。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差异值为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的发射信号的发射功率与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异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与天线的自由空间衰减值、电线和缆头损耗值、天线下行接收效率、发射天线增益和接收天线增益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相机、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设备,以及诸如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设备。
电子设备包括多个通信装置如多根天线,多根天线支持的通信制式相同。例如,多根天线均支持蜂窝通信、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通信等。这里,支持蜂窝通信的多根天线支持的通信业务可以完全相同,支持蜂窝通信的多根天线支持的通信业务也可以完全不同,当然,支持蜂窝通信的多根天线支持的通信业务还可以不完全相同。
其中,支持蜂窝通信的天线支持的通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移动通信,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移动通信,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移动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rd-Generation,5G)移动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持蜂窝通信的多根天线支持的通信业务完全相同时,以电子设备支持5G移动通信业务为例,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支持5G移动通信业务的多根天线,且多根天线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不同位置。
其中,支持Wi-Fi通信的天线支持的通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802.11通信业务,第二代802.11b通信业务,第三代802.11g/a通信业务,第四代802.11n通信业务,第五代802.11ac通信业务。
步骤102、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其中,指标参数用于指示至少一个具有标识信息的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
这里,每一通信装置具有唯一的标识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包括颜色标识、图形标识、文字标识、数字标识、位置标识等。在同一电子设备中,不同通信装置可以使用同一类型的标识信息;当然,各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的类型也可以不完全相同,或者各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的类型完全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可以通过如下任一种方式计算得到:计算信号差异值与信号强度值之和;计算信号差异值与信号强度值之差;计算信号差异值与信号强度值之积;计算信号差异值与信号强度值的模。进一步的,在电子设备的显示输出区域内显示具有标识信息的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也就是说,在电子设备的显示输出区域内不仅显示有至少一个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同时还显示出至少一个通信装置的标识。如此,可以确保用户了解到每一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
步骤103、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数阈值可以是电子设备预设的参数值,也可以与第二通信装置的实际通信性能关联的可变化的参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大于或等于参数阈值,保持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在第一通信装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也就是说,本申请在进行通信装置的切换时,通过预先测量出来的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与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作为参数,生成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并以指标参数作为判断切换的阈值条件,提升发射通路切换准确度,改善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号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参照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5,或该方法还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4、步骤206:
步骤201、获取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映射关系。
其中,不同工作频段对应的映射关系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存储有电子设备所支持的所有工作频段上每一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多个映射关系。电子设备从多个映射关系中确定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所对应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存储有电子设备所支持的所有工作频段在不同的传输通道上的每一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多个映射关系。电子设备从多个映射关系中,确定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在其所在的传输通道上的工作频点所对应的映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由于5G的工作频段,例如,Sub 6GHz工作频段的N41或N78或N79的频率范围很广,在每个工作频段内,不同传输信号的传输通道之间的损耗不同,同一工作频段在不同传输通道上的上下行差异也不同,甚至可能同一传输通道的首尾差异很大,因此,本申请通过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电子设备所支持的多个工作频段在不同的传输通道上的每一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多个映射关系,得到电子设备当前在其所在的传输通道上的工作频点所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此,精确到每一工作频段上特定的映射关系,以此提高获取信号差异值的准确性。
步骤202、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映射关系包括记载所述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中每一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的预设偏置表。也就是说,本申请为每一工作频点设置的预设偏置表,通过预设偏置表,查表得到电子设备当前的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即,通过精确到电子设备当前的工作频点的预设偏置表,来确定信号差异值,有效的提升了提升切换准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映射关系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函数关系。需要说明的是,5G的工作频段非常宽,每个工作频段上的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信号差异值不能单用一个参数表征,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信号差异值与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的函数关系,采用函数关系,计算电子设备当前的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即通过函数关系,可以精确的根据电子设备当前的工作频点计算出信号差异值,有效的提升了提升切换准确度。
步骤203、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步骤204、计算信号差异值与信号强度值之和,得到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步骤205、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且第一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为同一通路,切换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至第二通信装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FDD通信系统是频分双工模式,发射信号和主集接收信号在同一条通路中工作,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在FDD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装置切换的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射信号和主集接收信号通过多工器后合成双工信号,然后与分集接收信号通过双刀双掷开关(Double Pole Double Throw,DPDT)实现在通信装置1和通信装置2上进行切换。在切换通信装置的过程中,由于发射信号与主集接收信号在同一条通路中工作,在切换时不仅发射通路会切换,主分集接收通过也会跟随切换。
示例性的,在FDD通信系统中,即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为同一通路,以通信装置1为ANT0,通信装置2为ANT1为例,电子设备当前的发射通路和主集接收通路在ANT0上,分集接收通过在ANT1上;若ANT0发生遮挡,计算电子设备中ANT1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和ANT1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的和,得到表征ANT1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1;计算电子设备中ANT0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和ANT0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的和,得到表征ANT0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2;当指标参数1与指标参数2之差超过3dB时,电子设备将发射通路和主集接收通路切换到ANT1上,分集接收切换到ANT0。这里,3dB可以是电子设备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FDD通信系统的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频率不一样,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中的B1和B3频率为例,B1上行链路(UpLink,UL)在1920-1980MHz内,B1下行链路(DownLink,DL)在2110-2170MHz内,B3UL在1710-1785MHz内,B3 DL在1805-1880MHz内。明显,FDD通信系统的发射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差异几十到几百兆赫兹,而电子设备中的通信装置的空间小,因此,电子设备对发射与接收频率之间几十到几百兆赫兹频率差异非常敏感;即在FDD通信系统中,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是由于发射通路的发射信号与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频率不同引起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通信装置的自由空间衰减值和天线的下行接收效率这两个参数表征通信装置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第一通信装置为ANT0和第二通信装置为ANT1为例;实际网络环境下,电子设备的发射通路在ANT0上,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出ANT0的上行频率效率是a(dB),ANT0的下行频率效率是b(dB),ANT1的上行频率效率是c(dB),ANT1的下行频率效率是d(dB)。在切换发射通路的方案通过如下切换公式(1)实现:
L1+c>L0+a+3dB (1)
其中,L1用于表征ANT1的自由空间衰减量;L0用于表征ANT0的自由空间衰减量;c用于表征ANT1的上行频率效率;a用于表征ANT0的上行频率效率。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通信装置会发射,那么,在同一时刻无法对比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效率,由于在同一时刻两个通信装置可以同时接收,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切换方案通过如下切换公式(2)实现:
L1+d>L0+b+3dB (2)
其中,L1用于表征ANT1的自由空间衰减量;L0用于表征ANT0的自由空间衰减量;d用于表征ANT1的下行频率效率;b用于表征ANT0的下行频率效率。明显,相关技术中的切换方案采用接收效率代替发射效率。然而,由于发射通路的发射信号与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频率不同,接收效率与发射效率也不同,如此,会导致通信装置切换不准确的问题。因此,本申请在进行通信装置的切换计算时,会将每一通信装置上每个频段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提前补偿进去,即将ANT1的c与d的效率差异Δ(c-d)和ANT0的a与b的效率差异Δ(a-b)提前补偿进去。本申请的切换方案通过如下切换公式(3)实现:
L1+d+Δ(c-d)>L0+b+Δ(a-b)+3dB (3)
其中,L1用于表征ANT1的自由空间衰减量;L0用于表征ANT0的自由空间衰减量;d用于表征ANT1的下行频率效率;b用于表征ANT0的下行频率效率。本申请将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提前补偿进切换公式中,通过预先测量出来的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与通信装置的自由空间衰减值和天线的下行接收效率作为参数,生成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并以指标参数作为判断切换的阈值条件,提升发射通路切换准确度,改善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号质量。
步骤206、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且若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通路和接收通路为不同通路,切换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至第二通信装置上,保持接收通路在第一通信装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TDD系统是时分双工模式,发射通路和主集接收通路在不同的通路中工作。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在TDD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装置切换的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发射信号经过开关后分成两个通路分别接在两个通信装置上来实现切换,TDD系统切换时仅仅只有发射通路切换,接收通路一直保持在相同天线上。
示例性的,在TDD通信系统中,以通信装置1为ANT0,通信装置2为ANT1为例,电子设备当前的发射通路和主集接收通路在ANT0上,分集接收通过在ANT1上;若ANT0发生遮挡,计算电子设备中ANT1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和ANT1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的和,得到表征ANT1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1;计算电子设备中ANT0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和ANT0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的和,得到表征ANT0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2;当指标参数1大于指标参数2超过3dB时,电子设备将发射通路切换到ANT1,主集接收通路保持在ANT0,分集接收通路保持在ANT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通信装置的切换往往是在两支位置不同的天线之间进行,在布局上接收LNA往往会靠近通信装置摆放,以此得到良好的下行灵敏度,而发射通路经过漫长走线才到天线口,因此,TDD通信系统中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损耗不一样,对于5G设备来讲,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差异往往会达到3dB至5dB。也就是说,在TDD通信系统中,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是由于发射通路与接收通路不同引起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通信装置的自由空间衰减值和天线的下行接收效率这两个参数表征通信装置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第一通信装置为ANT0和第二通信装置为ANT1为例;实际网络环境下,电子设备的发射通路在ANT0上,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出ANT0的上行频率效率是a(dB),ANT0的下行频率效率是b(dB),ANT1的上行频率效率是c(dB),ANT1的下行频率效率是d(dB)。在TDD通信系统中,由于发射通路与接收通路不同,接收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存在信号差异,如此,会导致通信装置切换不准确,甚至会导致“假信号”场景,即接收信号很好,但打不出电话的问题。因此,本申请在进行切换计算时,会将每一通信装置上每个频段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提前补偿进去,即将ANT1的发送通路与接收通路的损耗差异Δ1和ANT0的发送通路与接收通路的损耗差异Δ0提前补偿进去。本申请的切换方案通过如下切换公式(4)实现:
L1+d+Δ1>L0+b+Δ0+3dB (4)
其中,L1用于表征ANT1的自由空间衰减量;L0用于表征ANT0的自由空间衰减量;d用于表征ANT1的下行频率效率;b用于表征ANT0的下行频率效率。本申请将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提前补偿进切换公式中,通过预先测量出来的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与通信装置的自由空间衰减值和天线的下行接收效率作为参数,生成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并以指标参数作为判断切换的阈值条件,提升发射通路切换准确度,避免出现切换成“假信号”场景,改善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号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参照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以及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磁兼容值指的是由电子设备上的其他组件的状态,对电子设备在接收通信装置的接收信号时所产生的干扰值。其他组件的状态不同对通信装置的接收信号的干扰不同,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值,例如,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是否打开,电子设备是否充电对通信装置的接收信号会产生不同的干扰。因此,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值也是影响通信装置切换的准确度,例如屏幕亮,开摄像头或者充电状态下,某通信装置的接收性能恶化2dB,因此将这2dB提前补偿进去也可以提升准确度。
步骤502、计算信号差异值、信号强度值以及电磁兼容值之和,得到指标参数。
步骤503、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大于或等于参数阈值,保持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在第一通信装置上。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该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可以应用于图1至图2、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中,参照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6包括:
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处理模块602,用于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处理模块602,还用于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处理模块602,用于计算信号差异值与信号强度值之和,得到指标参数。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为同一通路,处理模块602,用于切换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至第二通信装置上。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通路和接收通路为不同通路,处理模块602,用于切换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至第二通信装置上,保持接收通路在第一通信装置上。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不同工作频段对应的映射关系不同;
处理模块602,用于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映射关系包括记载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中每一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的预设偏置表;或者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值;
处理模块602,用于计算信号差异值、信号强度值以及电磁兼容值之和,得到指标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也就是说,本申请在进行通信装置的切换时,通过预先测量出来的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与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作为参数,生成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并以指标参数作为判断切换的阈值条件,如此,提升发射通路切换准确度,改善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号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模块所执行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1至图2、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图1至图2、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中,参照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7(图7中的电子设备7与图6中的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6对应)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通信总线703,其中:
通信总线703用于实现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之间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通信装置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通信装置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计算信号差异值与信号强度值之和,得到指标参数。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通信装置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且第一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为同一通路,切换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至第二通信装置上。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通信装置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且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通路和接收通路为不同通路,切换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至第二通信装置上,保持接收通路在第一通信装置上。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通信装置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不同工作频段对应的映射关系不同;
基于映射关系,确定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映射关系包括记载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中每一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的预设偏置表;或者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通信装置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值;
计算信号差异值、信号强度值以及电磁兼容值之和,得到指标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基于信号差异值和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若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也就是说,本申请在进行通信装置的切换时,通过预先测量出来的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与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作为参数,生成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并以指标参数作为判断切换的阈值条件,如此,提升发射通路切换准确度,改善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号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直接体现为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软件模块包括的可执行指令,结合必要的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作为示例,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例如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所执行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图1至图2、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该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1至图2、图5对应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中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上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终端,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或“本申请实施例”或“前述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或“一些实施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或“本申请实施例”或“前述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或“一些实施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各个器件在终端设备上的示意位置,并不代表在终端设备中的真实位置,各器件或各个区域的真实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例如,终端设备的结构)作出相应改变或偏移,并且,图中的终端设备中不同部分的比例并不代表真实的比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所述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基于所述信号差异值和所述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若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信号差异值和所述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包括:
计算所述信号差异值与所述信号强度值之和,得到所述指标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为同一通路,所述至少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包括:
切换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所述发射通路和所述接收通路至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发送通路和接收通路为不同通路,所述至少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包括:
切换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所述发射通路至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上,保持所述接收通路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不同工作频段对应的映射关系不同;
基于所述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包括记载所述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中每一工作频点对应的信号差异值的预设偏置表;或者所述电子设备当前工作频段的工作频点与信号差异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值;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信号差异值和所述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包括:计算所述信号差异值、所述信号强度值以及所述电磁兼容值之和,得到所述指标参数。
8.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的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的同一通信制式的至少两个通信装置的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传输信号的信号差异值,以及所述接收通路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值;
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信号差异值和所述信号强度值,生成表征通信装置的通信性能的指标参数;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一通信装置的指标参数小于参数阈值,至少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上的发射通路切换至所述至少两个通信装置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上。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00831.X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78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831.XA CN114978226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831.XA CN114978226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226A CN114978226A (zh) 2022-08-30
CN114978226B true CN114978226B (zh) 2024-03-12

Family

ID=8298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0831.XA Active CN114978226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822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6988A (zh) * 2021-04-08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射频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63145A (zh) * 2021-03-22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时钟频率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8952A (zh) * 2021-05-13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通路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824473A (zh) * 2021-09-30 2021-1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3145A (zh) * 2021-03-22 2021-07-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时钟频率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6988A (zh) * 2021-04-08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射频电路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58952A (zh) * 2021-05-13 2021-08-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通路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3824473A (zh) * 2021-09-30 2021-12-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8226A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1356B2 (en) Radio frequency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switching, and related products
KR101798046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7294557B (zh) 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电路和整机耦合测试方法
US11799527B2 (en) Transmitting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tenna switching
CN114826448A (zh) 波束测量方法及波束测量装置
CN112153716B (zh) 一种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KR101590278B1 (ko) 동시 이중 주파수 대역 호에서의 전력 감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2688715B (zh) 天线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3225099B (zh) 通信装置、电子设备及通信方法
CN111654341A (zh) 无线通信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80188194A1 (en) Service quality indication on a wireless device
CN110870208A (zh) 用于经由t/r开关来减小发送和接收功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13114300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4978226B (zh) 一种通信装置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13754503U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KR102342396B1 (ko) 무선 단말의 수신기의 무선 성능을 측정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KR20210007356A (ko)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에 포함된 신호 처리 장치
KR100760878B1 (ko) 핸드오버 기능 시험 방법 및 스펙트럼 확산 이동 통신시스템
CN112910486B (zh) 信息收发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36563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249898A (zh) 一种天线结构、终端设备和天线切换方法
US11343780B2 (e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determining an additional maximum power reduction for dual carrier operation
US2023015565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r Equipment (UE) Selection from among Asymmetric Uplink (UL) Antenna Panels
US831036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ce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diversity enabled receiver
CN118042504A (zh) 链路损耗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