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0882A - 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20882A CN113820882A CN202110660427.4A CN202110660427A CN113820882A CN 113820882 A CN113820882 A CN 113820882A CN 202110660427 A CN202110660427 A CN 202110660427A CN 113820882 A CN113820882 A CN 1138208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polarizing plate
- layer
- polarizing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8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101150087985 SUB1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2284 Cellulose tri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4
-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2r,3r,4s,5r,6s)-4,5-diacetyloxy-3-[(2s,3r,4s,5r,6r)-3,4,5-triacetyloxy-6-(acetyloxymethyl)oxan-2-yl]oxy-6-[(2r,3r,4s,5r,6s)-4,5,6-triacetyloxy-2-(acetyloxymethyl)oxan-3-yl]oxyoxan-2-yl]meth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O([C@@H]1O[C@@H]([C@H]([C@H](OC(C)=O)[C@H]1OC(C)=O)O[C@H]1[C@@H]([C@@H](OC(C)=O)[C@H](OC(C)=O)[C@@H](COC(C)=O)O1)OC(C)=O)COC(=O)C)[C@@H]1[C@@H](COC(C)=O)O[C@@H](OC(C)=O)[C@H](OC(C)=O)[C@H]1OC(C)=O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50025868 SUB1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378758 Anemone leveillei AL2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8 cross pola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图像的第1液晶单元;根据在第1液晶单元显示的图像而控制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率的第2液晶单元;以及第1偏振片,其具有第1面以及与该第1面相对置的第2面,第1面与第1液晶单元粘接,第2面与第2液晶单元粘接。第1偏振片包括层叠的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
Description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20-106287(申请日:2020年6月19日)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将同申请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提高对比度,开发了具有在图像显示用的显示面板之下贴合了调光用的显示面板的构造的显示装置。
然而,在具有这种构造的显示装置中,有时因两张显示面板间的距离变大而受到视差的影响,可能会招致显示品质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显示品质的下降的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
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图像的第1液晶单元;根据在所述第1液晶单元显示的图像来控制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率的第2液晶单元;以及第1偏振片,其具有第1面以及与该第1面相对置的第2面,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液晶单元粘接,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2液晶单元粘接。所述第1偏振片包括层叠的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具备两张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图。
图2是概略性示出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单元间距离与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品质的下降的关系性的图。
图4是针对每单元间距离示出视角与根据该视角产生的视差的关系性的图。
图5是概略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单元间距离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单元间距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液晶显示单元的上表面侧配置的偏振片以及相位差板的构造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调光单元的下表面侧配置的偏振片以及相位差板的构造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在液晶显示单元与调光单元之间配置的偏振片的其他构造例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DSP显示装置、PNL1液晶显示面板、PNL2调光面板、BL背光单元、SUB11,SUB12第1基板、SUB21、SUB22第2基板、C1液晶显示单元(第1液晶单元)、C2调光单元(第2液晶单元)、PL1~PL3偏振片(第1~第3偏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此外,本公开只不过为一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保持发明的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施的形态相比,有时示意性示出附图的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只不过为一例,不限定对本发明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对与关于已经出现的图进行了说明的构成要素发挥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具有贴合了图像显示用的显示面板(以下,标记为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调光用的显示面板(以下,标记为调光面板)的构造的显示装置。首先,参照图1,说明具备两张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概要。
图1示出了由第1方向X、与第1方向X垂直的第2方向Y、与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垂直的第3方向Z规定的三维空间。此外,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3方向Z定义为上,将与第3方向Z相反侧的方向定义为下。在写为“第1构件上的第2构件”以及“第1构件下的第2构件”的情况下,第2构件可以与第1构件相接,也可以位于从第1构件分离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与第3方向Z平行的方向观察显示装置DSP称为“俯视”。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DSP具备液晶显示面板PNL1、调光面板PNL2、背光单元BL。
液晶显示面板PNL1在一例中为矩形状。在图1示出的例子中,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短边EX与第1方向X平行,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长边EY与第2方向Y平行。第3方向Z相当于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厚度方向。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主面与由第1方向X和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平行。
液晶显示面板PNL1为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DA以及位于该显示区域DA的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
显示区域DA为在液晶显示面板PNL1中显示有图像的区域,例如具有呈矩阵状配置的多个像素PX。如在图1中放大示出那样,各像素PX配置在由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区划出的区域,具有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共用电极CE以及液晶层LC等。
开关元件SW由例如薄膜晶体管(TFT)构成,与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电连接。扫描线G与沿第1方向X排列的各像素PX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信号线S与沿第2方向Y排列的各像素PX中的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与开关元件SW电连接。像素电极PE各自与共用电极CE相对置,利用在像素电极PE与共用电极CE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层LC。电容CS例如形成在与共用电极CE同等电位的电极以及与像素电极PE同等电位的电极之间。
非显示区域NDA具有安装有驱动器IC以及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等的端子区域MT。
端子区域MT沿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短边EX延伸。在端子区域MT形成有端子部,液晶显示面板PNL1经由该端子部与例如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外部装置电连接。
此外,安装于端子区域MT的驱动器IC以及柔性印刷电路基板或者形成于该端子区域的端子部等例如由保护树脂(保护膜)覆盖。
调光面板PNL2为根据显示于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图像控制来自背光单元BL的光的透射率的显示面板(调光用的黑白液晶面板)。虽然在图1中省略,但调光面板PNL2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PNL1同样的构成。
背光单元BL为被用作经由调光面板PNL2对液晶显示面板PNL1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照明装置。
如上所述,显示装置DSP具有在液晶显示面板PNL1与背光单元BL之间配置有调光面板PNL2的构成。根据这种显示装置DSP,利用调光面板PNL2针对每个像素PX控制来自背光单元BL的光,并向液晶显示面板PNL1照明,由此,能够提高显示于该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图像的对比度。此外,液晶显示面板PNL1与调光面板PNL2也可以上下相反地配置。
在此,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的构成。图2是概略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剖视图。显示装置DSP’与上述显示装置DSP同样地,具备液晶显示面板PNL1、调光面板PNL2、背光单元BL。
首先,液晶显示面板PNL1具备第1基板SUB11、第2基板SUB21、液晶层LC1、偏振片PL11以及偏振片PL21。
第1基板SUB11具备第1透明基板11以及取向膜AL11。第1透明基板11具有主面(下表面)11A以及该主面11A的相反侧的主面(上表面)11B。在第1透明基板11的主面11A侧粘接有偏振片PL11。在第1透明基板11的主面11B侧形成有取向膜AL11。取向膜AL11在与第1透明基板11相反侧与液晶层LC1相接。
此外,虽在图2中没有示出,但在第1透明基板11的主面11B侧还设有图1示出的扫描线G、信号线S、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以及共用电极CE等。
另外,第2基板SUB21具备第2透明基板21、遮光膜BM1、彩色滤光片CF、外涂膜OC以及取向膜AL21。
第2透明基板21具有主面(下表面)21A以及该主面21A的相反侧的主面(上表面)21B。第2透明基板21的主面21A与第1透明基板11的主面11B相对置。遮光膜BM1设在第2透明基板21的主面21A侧,与上述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同样地,区划了各像素PX。彩色滤光片CF的一部分与遮光膜BM1重叠。彩色滤光片CF包括红色彩色滤光片CFR、绿色彩色滤光片CFG以及蓝色彩色滤光片CFB等。外涂膜OC覆盖彩色滤光片CF。根据外涂膜OC,能够抑制构成彩色滤光片CF的颜料或构成后述的遮光膜BM1的颜料浸入液晶层LC1。在第2透明基板21的主面21B侧粘接有偏振片PL21。取向膜AL21形成为覆盖外涂膜OC,并与液晶层LC1相接。
此外,第1透明基板11以及第2透明基板21例如为玻璃基材或者塑料基板等的绝缘基板。遮光膜BM1优选由分散有黑色颜料等的黑色树脂形成。取向膜AL11以及AL21为具有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取向规制力的水平取向膜。取向规制力可以通过摩擦处理来赋予,也可以通过光取向处理来赋予。
液晶层LC1隔着在上述第1基板SUB11与第2基板SUB21之间,由未图示的密封材料封固。另外,偏振片PL11的偏振轴与偏振片PL21的偏振轴例如位于正交偏振(cross nicol)的关系(也就是说,成为90度)。
接着,调光面板PNL2与液晶显示面板PNL1同样地,具有第1基板SUB12、第2基板SUB22、液晶层LC2、偏振片PL12以及偏振片PL22。
第1基板SUB12具备第1透明基板12以及取向膜AL12。第1透明基板12具备主面(下表面)12A以及该主面12A的相反侧的主面(上表面)12B。在第1透明基板12的主面12A侧粘接有偏振片PL11。在第1透明基板12的主面12B侧形成有取向膜AL12。取向膜AL12在与第1透明基板11相反侧与液晶层LC2相接。
此外,在图2中虽未示出,但在第1透明基板12的主面12B侧还设有扫描线G、信号线S、开关元件SW、像素电极PE以及共用电极CE等。
另外,第2基板SUB22具有第2透明基板22、遮光膜BM2以及取向膜AL22。
调光面板PNL2与液晶显示面板PNL1不同,其目的在于控制亮度(也就是说,来自背光单元BL的光的透射率),不需要形成彩色图像。因此,在调光面板PNL2的第2基板SUB22没有设置彩色滤光片CF。另外,由于在第2基板SUB22没有设置彩色滤光片CF,所以在调光面板PNL2也没有设置用于抑制颜料浸入液晶层LC2的外涂膜OC。
第2透明基板22具有主面(下表面)22A以及该主面22A的相反侧的主面(上表面)22B。第2透明基板22的主面22A与第1透明基板12的主面12B相对置。遮光膜BM2设在第2透明基板22的主面22A侧,与扫描线G以及信号线S同样地,区划了各像素PX。此外,遮光膜BM2与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遮光膜BM1不同,优选由钼(Mo)、铝(Al)、钨(W)、钛(Ti)或者银(Ag)等的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形成。另外,遮光膜BM2与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遮光膜BM1同样地,也可以由分散有黑色颜料等的黑色树脂形成。在该情况下,优选设置用于抑制构成遮光膜BM2的颜料浸入液晶层LC2的外涂膜OC。在第2透明基板22的主面22B侧粘接有偏振片PL22。取向膜AL22形成为覆盖第2透明基板22的主面(下表面)22A以及遮光膜BM2,与液晶层LC2相接。此外,在利用黑色树脂形成遮光膜BM2的情况下,取向膜AL22形成在外涂膜OC上。
此外,第1透明基板12以及第2透明基板22例如为玻璃基材或塑料基板等的绝缘基板。取向膜AL12以及AL22为具有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取向规制力的水平取向膜。取向规制力可以通过摩擦处理来赋予,也可以通过光取向处理来赋予。
液晶层LC2隔着在上述第1基板SUB12与第2基板SUB22之间,由未图示密封材料封固。偏振片PL12的偏振轴与偏振片PL22的偏振轴例如位于正交偏振的关系(也就是说,成为90度)。
此外,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偏振片PL11的偏振轴与调光面板PNL2的偏振片PL22的偏振轴成为同一朝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中,液晶显示面板PNL1以及调光面板PNL2例如由透明的粘接层AD粘接。粘接层AD例如使用片状的OCA(Optical ClearAdhesive:光学透明胶)来形成,但也可以使用液体状的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树脂)等来形成。此外,由液晶显示面板PNL1和调光面板PNL2共用的构成(例如、遮光膜BM1以及遮光膜BM2等)被配置(调节)为在俯视中重叠。
背光单元BL配置在调光面板PNL2的下侧。作为背光单元BL,可利用各种形态的背光单元,例如可利用作为光源而利用了发光二极管(LED)的背光单元或者利用冷阴极管(CCFL)的背光单元。
虽未在图2中示出,但也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偏振片PL21之上还配置罩构件等。
另外,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偏振片PL11可以与对透射了调光面板PNL2的光的偏振状态进行转换的相位差板组合使用。同样地,调光面板PNL2的偏振片PL12也可以与对来自背光单元BL的光的偏振状态进行转换的相位差板组合使用。根据这种使用相位差板的构成,能够提高例如显示装置DSP’的视场角特性(对比度)。
此外,在图2中,说明了第1基板SUB11、第2基板SUB21、液晶层LC1、偏振片PL11以及偏振片PL21构成液晶显示面板PNL1,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这些构成要素中的第1基板SUB11、第2基板SUB21以及液晶层LC1(也就是说,除了液晶显示面板PNL1~偏振片PL11以及偏振片PL21以外的构成要素)称为液晶显示单元C1。
同样地,在图2中,说明了第1基板SUB12、第2基板SUB22、液晶层LC2、偏振片PL12以及偏振片PL22构成调光面板PNL2,但将这些构成要素中的第1基板SUB12、第2基板SUB22以及液晶层LC2(也就是说,调光面板PNL2~偏振片PL12以及偏振片PL22以外的构成要素)称为调光单元C2。
在此,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中,能够利用调光单元C2(调光面板PNL2)针对每个像素PX控制来自背光单元BL的光的透射率,因此,与被称为个别控制例如构成背光单元BL的多个LED的发光量的局部调光的技术相比,能够通过更精细的调光控制来抑制被视觉确认为后述的显示的缩小或重影的现象。
此外,如上所述,在根据显示于液晶显示单元C1的图像而利用调光单元C2控制来自背光单元BL的光的透射率的情况下,在该调光单元C2显示与该图像同等的黑白图像。
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在显示装置DSP’中的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配置有偏振片PL11、粘接层AD以及偏振片PL22,所以该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的距离变大(液晶显示单元C1以及调光单元C2间的间距变厚)。像这样,若液晶显示单元与调光单元之间的距离(以下标记为单元间距离)变大,则可能会产生视差,招致显示装置DSP’中的显示品质的下降。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在从例如视角成为θ的方向(也就是说,相对于第3方向Z倾斜的方向)观察显示装置DSP’(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情况下,显示于液晶显示单元C1的图像(彩色图像)与显示于调光单元C2的图像(黑白图像)的位置关系会因视差而产生偏移,由此,会产生被视觉确认为显示的缩小或重影的现象。此外,在图3中示意性示出了显示装置DSP’的截面,但为了简化,省略了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液晶层LC1以及调光面板PNL2的液晶层LC2。
在此,图4按每单元间距离示出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主面)的视角与根据该视角而产生的视差(尺寸)的关系性。在图4中,横轴表示视角,纵轴表示视差(尺寸)。此外,图4中的单元间距离被定义为从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第1基板SUB11(阵列基板)的上表面到调光面板PNL2的第2基板SUB22(彩色滤光片基板)的下表面为止的距离。
在图4中,示出了视角越大则视差变得越大,还示出了单元间距离越大则视差变得更大。
即,为了抑制产生视差(也就是说,减小视差),消除上述显示的缩小或重影,减小单元间距离是有用的。
另外,在液晶显示单元C1显示包括文字之类的各种对象的图像的情况下,可考虑将吸收视差之类的该对象(也就是说,大小比显示于液晶显示单元C1的对象大一圈的对象)显示于调光单元C2侧,由此,消除上述显示的缩小或重影。然而,在该情况下,在从与第3方向Z平行的方向观察了显示装置DSP’时,在显示于液晶显示单元C1的对象的周围会稍微视觉确认到显示于调光单元C2的对象(也就是说,被视觉确认为显示于液晶显示单元C1的对象变模糊),因此,无法提高显示品质。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具有用于通过减小单元间距离(也就是说,减薄单元间的间距)而提高该显示装置DSP中的显示品质的构成。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
图5是概略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的剖视图。在图5中,在与图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此,主要说明与图2不同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中,与上述显示装置DSP’不同,将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的偏振片形成为一张。具体来说,显示装置DSP在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具有偏振片PL1。该偏振片PL1具有主面(上表面)1A以及与该主面1A相反侧的主面(下表面)1B,该偏振片PL1的主面1A与液晶显示单元C1的下表面(也就是说,第1基板SUB11的主面11A)粘接,该偏振片PL1的主面1B与调光单元C2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2基板22的主面22B)粘接。
另外,显示装置DSP还具备与在上述图2中说明的偏振片PL21以及偏振片PL12相当的偏振片PL2以及偏振片PL3。偏振片PL2与液晶显示单元C1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2基板SUB21的主面21B)粘接。偏振片PL3与调光单元C2的下表面(也就是说,第1基板SUB12的主面12A)粘接。
此外,偏振片PL1的偏振轴与偏振片PL2的偏振轴例如位于正交偏振的关系。同样地,偏振片PL1的偏振轴与偏振片PL3的偏振轴例如位于正交偏振的关系。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具有通过在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配置1张偏振片PL1而由液晶显示面板PNL1以及调光面板PNL2共用该偏振片PL1的构成。
此外,在图2中,说明了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偏振片PL11以及调光面板PNL2的偏振片PL12可以与相位差板组合来使用,但在图5示出的显示装置DSP的构成中使用相位差板的情况下,该相位差板以隔着液晶显示单元C1、调光单元C2以及偏振片PL1相对置的方式来配置。具体来说,例如只要在液晶显示单元C1的上表面粘接相位差板的主面(下表面)、并将该相位差板的相反侧的主面(上表面)进一步粘接偏振片PL2即可。同样地,只要在调光单元C2的下表面粘接相位差板的主面(上表面)、并在该相位差板的相反侧的主面(下表面)进一步粘接偏振片PL3。
接着,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也就是说,图2示出的构成)以及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也就是说,图5示出的构成)的单元间距离。
首先,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的单元间距离。
此外,在图6中,假设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偏振片PL11以及调光面板PNL2的偏振片PL12与相位差板组合来使用的构成。以下,将与相位差板组合而使用的偏振片PL11以及偏振片PL12简称为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1以及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2。
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液晶显示单元C1(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液晶层LC1以及调光单元C2(调光面板PNL2)的液晶层LC2。
如图6所示,在显示装置DSP’中,在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配置有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1、粘接层AD以及偏振片PL22。
在该情况下,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1配置于液晶显示单元C1的下表面侧,具有从该液晶显示单元C1侧起按照粘接层、相位差板、粘接层、保护层、偏振元件层、保护层的顺序层叠的构造。此外,粘接层例如使用包括上述OCA等在内的粘着剂来形成,将相位差板粘接液晶显示单元C1(第1基板SUB11)以及偏振片PL11(保护层)。保护层保护偏振元件层,作为该保护层而使用三乙酰纤维素(TAC:Triacetylcellulose)这种保护片。偏振元件层实现偏振片PL11的偏振特性,作为该偏振元件层而使用聚乙烯醇(PVA:Polyvinyl alcohol)这种偏振片。此外,在偏振片PL11(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1)中,偏振元件层(PVA)在第3方向Z上形成得比保护层(TAC)薄。虽省略了详细说明,但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2也具有与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1同样的构造。
另外,偏振片PL22配置在调光单元C2的上表面侧,具有从该调光单元C2侧起按照粘接层(粘着剂)、保护层(TAC)、偏振元件层(PVA)、保护层(TAC)的顺序层叠的构造。此外,就构成偏振片PL22的各层而言与在上述偏振片PL11中说明的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上述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1以及偏振片PL22例如利用由OCA形成的粘接层AD来粘接。
如图4中说明的那样,在将单元间距离定义为从液晶显示单元C1的第1基板SUB11的上表面到调光单元C2的第2基板SUB22的下表面为止的距离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的单元间距离成为构成图6示出的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11、粘接层AD以及偏振片PL22的各层的层厚(膜厚)的合计值加上该第1基板SUB11以及该第2基板SUB22的板厚而得到的值。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单元间距离。
此外,在图7中,假设为液晶显示面板PNL1的偏振片PL2以及调光面板PNL2的偏振片PL3与相位差板组合而使用的构成。以下,将与相位差板组合而使用的偏振片PL2以及偏振片PL3简称为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2以及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3。
另外,在图7中,省略液晶显示单元C1的液晶层LC1以及调光单元C2的液晶层LC2。
如图7所示,在显示装置DSP中,在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配置有偏振片PL1。在该情况下,偏振片PL1隔着液晶显示单元C1的下表面与调光单元C2的上表面,具有从该液晶显示单元C1侧起按照第1粘接层(粘着剂)、第1保护层(TAC)、第1偏振元件层(PVA)、第2偏振元件层(PVA)、第2保护层(TAC)以及第2粘接层(粘着剂)的顺序层叠的构造。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偏振元件层(PVA)在第3方向Z上,形成得比保护层(TAC)薄。此外,就构成偏振片PL1的各层而言,与在图6中说明的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此,例如为了使偏振片PL1的偏振特性(性能)提高到与现有例的具有偏振片PL11以及偏振片PL22这两张的构成相同的程度,如现有例的偏振片PL11或者偏振片PL22那样,若偏振片PL1的偏振元件层(PVA)为单层则难以得到与偏振片为两张(也就是说,偏振元件层为两层)的情况同等的偏振特性,有无法提高偏振特性的情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配置的偏振片PL1如图7所示,构成为隔着直接层叠的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该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并相对置的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也就是说,将偏振元件层两层化),由此,实现偏振元件层的厚膜化。
如上所述,在将单元间距离定义为从液晶显示单元C1的第1基板SUB11的上表面到调光单元C2的第2基板SUB22的下表面为止的距离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的单元间距离为对构成图7示出的偏振片PL1的各层的层厚(膜厚)的合计值加上该第1基板SUB11以及该第2基板SUB22的板厚而得到的值。
在该情况下,第1基板SUB11以及第2基板SUB22(的板厚)由显示装置DSP’和显示装置DSP共用,显示装置DSP的单元间距离比显示装置DSP’的单元间距离仅小与相位差板(以及用于粘接该相位差板的粘着剂)、两层的保护层(TAC)以及粘接层AD(OCA)的层厚对应的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DSP中,在液晶显示单元C1的上表面侧配置有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2,该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2如图8所示,具有从液晶显示单元C1侧起按照粘接层(粘着剂)、相位差板、粘接层(粘着剂)、保护层(TAC)、偏振元件层(PVA)以及保护层(TAC)的顺序层叠的构造。即,显示装置DSP成为在液晶显示单元C1(第2基板SUB21)的上表面粘接有相位差板的下表面,在该相位差板的上表面进一步粘接有偏振片PL2的构成。
另外,在显示装置DSP中,在调光单元C2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3,但该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3如图9所示,具有从调光单元C2侧起按照粘接层(粘着剂)、相位差板、粘接层(粘着剂)、保护层(TAC)、偏振元件层(PVA)以及保护层(TAC)的顺序层叠的构造。即,显示装置DSP成为在调光单元C2(第1基板SUB12)的下表面粘接有相位差板的上表面、在该相位差板的下表面进一步粘接有偏振片PL3的构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偏振片PL1(第1偏振片)的主面(第1面)1A与液晶显示单元C1(第1液晶单元)粘接、且该偏振片PL1的相反侧的主面(第1面相对置的第2面)1B与调光单元C2(第2液晶单元)粘接的构成而将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的偏振片形成为一张,由此,能够减小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的距离(单元间距离)。这种单元间距离的窄小化有助于消除在上述图3中说明的重影,能够提高显示装置DSP中的显示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片PL1还包括层叠的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具有将偏振元件层两层化的构造。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片PL1所包含的偏振元件层形成得比隔着液晶显示单元C1、调光单元C2以及偏振片PL1相对置的偏振片PL2(第2偏振片)以及偏振片PL3(第3偏振片)所包含的偏振元件层(1层)厚。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因偏振元件层的厚膜化而提高偏振片PL1的偏振特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同时实现因将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的偏振片形成为一张(也就是说,单元间距离的窄小化)而提高显示品质、以及因偏振元件层的厚膜化而提高偏振特性。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中的偏振片PL1所示,根据将偏振元件层两层化的构成,与仅将偏振元件层(PVA)单层进行厚膜化的情况相比,还具有能够更容易制造(也就是说,实现制造的容易性)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偏振片PL1还包括隔着上述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相对置的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的构成,能够适当保护该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此外,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形成得比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薄。
在此,在上述图7中,说明了偏振片PL1所包含的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直接层叠的构成,但偏振片PL1也可以如图10所示具有隔着第3保护层(TAC)层叠有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的构造。在这种偏振片PL1的情况下,与图7示出的偏振片PL1的构造相比,单元间距离仅增大第3保护层的量,但能够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显示装置DSP’相比减小单元间距离,且能够更恰当地保护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偏振片PL1还包括隔着上述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和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相对置的第1粘接层以及第2粘接层,该偏振片PL1的上表面(第1面)借助第1粘接层与液晶显示单元C1的第1基板SUB11(第1基板)粘接,该偏振片PL1的下表面(第2面)借助第2粘接层与调光单元C2的第2基板SUB22(第4基板)粘接。根据这种构成,能够省略在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中使用的用于将液晶显示单元C1以及调光单元C2粘接的粘接层AD(OCA),因此,能够减小单元间距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使用相位差板的构成的情况下,显示装置DSP具备在隔着液晶显示单元C1以及调光单元C2相对置的位置配置的一对相位差板(第1相位差板以及第2相位差板)。在该情况下,第1相位差板的下表面(第3面)与液晶显示单元C1的第2基板SUB21(第2基板)粘接,第2相位差板的上表面(第5面)与调光单元C2的第1基板SUB12(第3基板)粘接。另外,第1相位差板的上表面(第4面)还与偏振片PL2粘接,第2相位差板的下表面(第6面)还与偏振片PL3粘接。根据这种构成,即使在为了提高视场角特性(对比度)而使用相位差板的情况下也无需将该相位差板配置在液晶显示单元C1与调光单元C2之间,因此,能够减小单元间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相位差板(也就是说,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2以及带相位差板的偏振片PL3)的构成,但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应用于在液晶显示单元C1的上表面以及调光单元C2的下表面仅配置偏振片PL2以及PL3的显示装置DSP。
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说明的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为基础适当进行设计变更并实施而得到的全部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只要包括本发明的主旨,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各种变形例,应理解为这些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适当追加、削除、或者设计变更构成要素、或者追加、省略或者条件变更工序而得到的技术内容也具有本发明的主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就从本说明书的记载可明确得到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想到由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形态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当然应理解为是由本发明带来的。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图像的第1液晶单元;
根据在所述第1液晶单元显示的图像来控制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率的第2液晶单元;以及
第1偏振片,其具有第1面以及与该第1面相对置的第2面,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液晶单元粘接,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2液晶单元粘接,
所述第1偏振片包括层叠的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偏振片还包括隔着所述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相对置的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直接层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偏振片还包括第3保护层,
所述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隔着所述第3保护层层叠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偏振片还包括隔着所述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和所述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相对置的第1粘接层以及第2粘接层,
所述第1偏振片所具备的第1面借助所述第1粘接层与所述第1液晶单元粘接,
所述第1偏振片所具备的第2面借助所述第2粘接层与所述第2液晶单元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第2偏振元件层形成得比所述第1保护层以及第2保护层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1相位差板以及第2相位差板,
所述第1液晶单元具备第1基板以及与第1基板相对置的第2基板,
所述第2液晶单元具备第3基板以及与第3基板相对置的第4基板,
所述第1偏振片所具备的第1面与所述第1基板粘接,
所述第1偏振片所具备的第2面与所述第4基板粘接,
所述第1相位差板与所述第2基板粘接,
所述第2相位差板与所述第3基板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2偏振片以及第3偏振片,
所述第1相位差板具有与所述第2基板粘接的第3面以及与该第3面相对置的第4面,
所述第2相位差板具有与所述第3基板粘接的第5面以及与该第5面相对置的第6面,
所述第2偏振片与所述第1相位差板所具备的第4面粘接,
所述第3偏振片与所述第2相位差板所具备的第6面粘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图像的第1液晶单元;
根据在所述第1液晶单元显示的图像使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率变化的第2液晶单元;
第1偏振片,其具有第1面以及与该第1面相对置的第2面,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1液晶单元粘接,所述第2面与所述第2液晶单元粘接;以及
隔着所述第1液晶单元、所述第2液晶单元以及所述第1偏振片相对置的第2偏振片以及第3偏振片,
所述第1偏振片、所述第2偏振片以及所述第3偏振片包括偏振元件层,
所述第1偏振片所包含的偏振元件层形成得比所述第2偏振片以及第3偏振片所包含的偏振元件层厚。
10.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保护层;
与所述第1保护层相对置的第2保护层;以及
位于所述第1保护层与所述第2保护层之间的偏振元件层,
所述偏振元件层具有第1偏振元件层、以及设在所述第1偏振元件层上的第2偏振元件层,
所述第1偏振元件层与所述第2偏振元件层彼此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护层具有第1面和位于与所述第1面的相反侧且与所述偏振元件层相对置的第2面,
所述第1保护层在所述第1面侧具有粘接剂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保护层具有与所述偏振元件层相对置的第3面和位于与所述第3面的相反侧的第4面,
所述第2保护层在所述第4面侧具有粘接剂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保护层以及所述第2保护层的一方在与所述偏振元件层相对置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具有粘接剂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06287A JP2022001897A (ja) | 2020-06-19 | 2020-06-19 | 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
JP2020-106287 | 2020-06-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20882A true CN113820882A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891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60427.4A Pending CN113820882A (zh) | 2020-06-19 | 2021-06-15 | 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2001897A (zh) |
CN (1) | CN113820882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1078A (zh) * | 2012-03-22 | 2012-07-18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光阀结构 |
JP2017049324A (ja) * | 2015-08-31 | 2017-03-09 |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6842737A (zh) * | 2017-03-30 | 2017-06-13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视角色差改善方法 |
CN108008561A (zh) * | 2016-11-02 | 2018-05-0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WO2019117310A1 (ja) * | 2017-12-15 | 2019-06-20 |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9983397A (zh) * | 2016-11-24 | 2019-07-05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297367A (zh) * | 2019-06-27 | 2019-10-0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6-19 JP JP2020106287A patent/JP2022001897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6-15 CN CN202110660427.4A patent/CN11382088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1078A (zh) * | 2012-03-22 | 2012-07-18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光阀结构 |
JP2017049324A (ja) * | 2015-08-31 | 2017-03-09 |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8008561A (zh) * | 2016-11-02 | 2018-05-08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9983397A (zh) * | 2016-11-24 | 2019-07-05 | 松下液晶显示器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6842737A (zh) * | 2017-03-30 | 2017-06-13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及其视角色差改善方法 |
WO2019117310A1 (ja) * | 2017-12-15 | 2019-06-20 |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10297367A (zh) * | 2019-06-27 | 2019-10-0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2001897A (ja) | 2022-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89880A1 (en) |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
KR20180033055A (ko) | 표시 장치 | |
US9959824B2 (en) | Narrow bezel flat panel display | |
WO2021149353A1 (ja) | 表示装置 | |
US1054535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252951A1 (en) | Viewing angle control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20027190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3242994A (zh) | 嵌入有摄像头以及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 |
JP5659294B2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8185964A (ja) | 表示装置 | |
US1181577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187643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JP5512158B2 (ja) | 表示装置 | |
US1134050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3820882A (zh) | 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 | |
CN115469489A (zh) | 显示装置 | |
US1212413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WO2021220846A1 (ja) | 表示装置 | |
CN216526649U (zh) | 显示装置 | |
US1197730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094582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head mount display | |
US20130048362A1 (en) | Wiring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82217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630592B1 (ko) | 다중 패널 표시 장치 | |
KR20180057251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