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0072A -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0072A
CN113820072A CN202111164743.9A CN202111164743A CN113820072A CN 113820072 A CN113820072 A CN 113820072A CN 202111164743 A CN202111164743 A CN 202111164743A CN 113820072 A CN113820072 A CN 113820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driving
fixedly arranged
heigh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4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0072B (zh
Inventor
陈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Bod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Bod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Bod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Bod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47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00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0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0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0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0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属于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轮毂气密检测流水线的送料形式不佳且轮毂检验效率不高的问题。本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包括用于间隔运输多个待检测轮毂的生产线运输装置和用于对轮毂进行气密检验的气密性检测装置,生产线运输装置包括支架、转动设置在支架上若干高度相同的等高输送辊、固定设置在支架上并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等高输送辊进行转动的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设置在支架上的调速部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适应调节设备的的送料过程能够根据物料是否取出来自动切换步进速度,解决了人力因素产生的影响,同时气密检测过程高效便捷,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毂制造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轮毂在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其装配上轮胎后的安全性,对其表面的砂眼进行气密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加工运输生产线上,需要具备气密性这一道检测工序。
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操作工人将运输生产线上运输着的轮毂放置到检测设备上,当检测完毕后再将其放回运输生产线上,但是因为运输生产线正在持续不断的运输,所以常规的车间里中,每次工人拿起一个轮毂进行检测,就需要手动关闭运输生产线的运输过程,使运输生产线先停止下来,等检测完成后再将放回检验完成的轮毂,这个操作过程比较繁杂。
对此,申请人之前特意对输送线进行了改进,将输送轮毂的传送带运输速度放慢,这样工人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取料、检料、回料的工作。但是,检验过程毕竟是一个人工检验操作的过程,受到人为影响因素较大,就算计算出了规范合理的步进速度,工人毕竟不是机器,没办法做到完全统一的操作时间,所以,将输送线速度放慢后,还是会产生送料速度不切合人员,人的操作速度跟不上传送带的运料速度,或者传送带的运料速度过慢导致效率降低的情况。
因此,申请人认为:将传送带进一步改进,使其运料速度能够进行变化,在拿出传送带上的一个轮毂后使传送带会自动放慢步进速度,而放回轮毂后又会自动加快步进速度,这就能够切合所有的工人。
另外,目前常规的气密性检测方法是将物件浸没至水中,通过人工肉眼识别是否有气泡来完成检测,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因为需要肉眼观测所以受到的人工影响因素较大,而且检验完后还需要一道烘干处理,加大了生产成本。特别是本流水线需要效率很快的检验,所以这种浸水法尤其不适合应用于本流水线中。
对此,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了专利号为CN201210458674.7、名称为一种简式轮毂气密机的发明专利,它采用的形式,是将物件加持在工作台上,然后对轮毂进行气密检测。申请人在构思和探讨过程中发现该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方案的夹具优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将轮毂工件放上后,需要人们手工启动油压转角油缸,然后将压块转动到轮毂的内侧,压在轮毂内壁上完成限位,而且,压块与轮毂内壁是直接接触的,很容易在翻转轮毂的过程中受到刮擦;
第二,轮毂在切换工位的形式上自动化程度不高,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还需要人们手工翻转轮毂,来保证轮毂的360°都能够经过通孔,从而完成漏气检测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轮毂气密检测流水线的送料形式不佳且轮毂检验效率不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包括用于间隔运输多个待检测轮毂的生产线运输装置、用于将轮毂进行以固定间隔投放到生产线运输装置上的投料装置、用于对轮毂进行气密检验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线运输装置包括支架、转动设置在支架上若干高度相同的等高输送辊、固定设置在支架上并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等高输送辊进行转动的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设置在支架上的调速部件,气密性检测装置位于调速部件旁,调速部件包括相对于支架固定设置的底架、通过竖杆限位并通过弹性件设置在底架上的高度自调板、转动架设在高度自调板上的两个抬高输送辊,等高输送辊和抬高输送辊上紧绷套设有输送带,不论抬高输送辊处于任何高度位置时抬高输送辊的平面高度均高于等高输送辊,输送带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且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从输送带运往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相邻两个轮毂的间距与两个抬高输送辊的间距相同,高度自调板与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之间连接设有档位开关,档位开关具有高功率档和低功率档,当两个抬高输送辊上的输送带支撑有轮毂时高度自调板处于降低状态,降低状态下档位开关接在高功率档,当两个抬高输送辊上的输送带没有轮毂时高度自调板在弹性件作用下处于抬高状态,抬高状态下档位开关接在低功率档。
在上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中,所述的投料装置包括底架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架上的放料平台、推料液压缸、两组对称的定位液压缸,放料平台的前端与输送带边缘对接,推料液压缸位于输送带的后端且其朝向放料平台的方向设有推料板,两组定位液压缸位于放料平台的两侧侧端且它们朝向放料放料平台的方向均设有定位板。
在上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中,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架体、固定设置在架体上的并用于控制其它动能元件启停的控制部件、固定设置在架体上方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并相对于工作台可以进行小幅度高度调节的检测台、可拆卸固定在检测台上的并用于放置轮毂的基座、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处于检测台两侧且位于长方形四个角位置上的四个压滚部件,基座的上方设有与待检测轮毂外圈相匹配的型腔,基座的中心处开设有气孔,检测台内设有能对气孔充气并使气孔中的气体向上排出的通气组件;压滚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定位台、可升降且可转动设置在定位台上的升降转杆、固定设置在升降转杆上方的压滚块、横向转动设置在压滚块上且两端均延伸至压滚块外侧的主轴、固定设置在主轴一端的压滚轮,主轴内设有第一限位环体,压滚块内设有第一限位环槽,第一限位环体处于第一限位环槽内使主轴不会相对于压滚块横向脱离,升降转杆在一升降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上下升降并在一偏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偏转,主轴在一旋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中,所述的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竖立固定设置在架体上的定位柱、升降滑动设置在定位柱上的升降支板、竖立转动设置在架体上并与升降支板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固定设置在架体上并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的升降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升降支板上固定设有四个配合体,四个配合体分别用于与四个升降转杆转动配合,配合体上设有穿孔,穿孔的侧壁开设有一圈第二限位环槽,升降转杆上设有一圈第一限位环体,升降转杆穿过穿孔并与配合体转动连接,第一限位环体处于第二限位环槽内实现升降转杆相对于配合体的竖向限位,升降支板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后在配合体的带动下使升降转杆进行同步升降。
在上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中,所述的偏转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升降支板上的偏转驱动构件、固定设置在升降转杆底端端部的偏转齿轮、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板下方的偏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偏转驱动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板上并具有横向限位孔的限位块、通过横向限位孔完成横向滑动设置的双向齿体,双向齿体的横向两侧均设有齿条,齿条分别与处于该侧的偏转齿轮配合连接,两个双向齿体均以螺纹形式在与一双向螺杆配合连接,双向螺杆转动设置在升降支板上,双向螺杆与两个双向齿体螺纹配合的形式分别为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双向螺杆以带轮形式与偏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的输出轴对接。
在上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中,所述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主轴上背向压滚轮一端端部的从动齿轮、横向转动设置在检测台上且两端穿出至检测台外的驱动轴、固定设置在驱动轴两端的两个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检测台内并用于驱使驱动轴转动的旋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主动齿轮与同侧的两个从动齿轮同平面,从动齿轮随着压滚块下降能与其下方的主动齿轮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适应调节设备的的送料过程能够根据物料是否取出来自动切换步进速度,解决了人力因素产生的影响,同时气密检测过程高效便捷,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气密性检测装置在压滚块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密性检测装置在压滚块处于缩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气密性检测装置在压滚块处于展缩过程中的并删除一个压滚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升降驱动组件和偏转驱动组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是偏转驱动组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升降驱动组件、偏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的轴侧视角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7是升降驱动组件、偏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的前侧视角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8是生产线运输装置在隐藏支架后的简化结构原理图;
图9是投料装置在隐藏底架后的简化结构原理图;
图中,1、架体;2、控制部件;3、工作台;4、检测台;5、基座;6、气孔;7、定位台;8、升降转杆;9、压滚块;10、主轴;11、压滚轮;12、定位柱;13、升降支板;14、螺纹杆;15、升降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6、配合体;17、偏转齿轮;18、偏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9、限位块;20、双向齿体;21、双向螺杆;22、从动齿轮;23、驱动轴;24、主动齿轮;25、加重块;26、吸磁体;27、电磁体;28、断路接口;29、导杆;30、等高输送辊;31、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32、底架;33、高度自调板;34、抬高输送辊;35、输送带;36、弹性件;37、放料平台;38、推料液压缸;39、定位液压缸;40、推料板;41、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包括用于间隔运输多个待检测轮毂的生产线运输装置、用于将轮毂进行以固定间隔投放到生产线运输装置上的投料装置、用于对轮毂进行气密检验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它们三者进行协调工作,投料装置已均匀间隔速率向生产线运输装置上投料,然后生产线运输装置将轮毂输送到气密性检测装置后,工人取出轮毂进行气密检验,检验合格后的轮毂直接放回至生产线运输装置中,不合格的轮毂打上标记后再放到放回至生产线运输装置上。
以下先对生产线运输装置的结构、原理、实施过程、进步效果进行阐述:
如图8所示,生产线运输装置包括支架、转动设置在支架上若干高度相同的等高输送辊30、固定设置在支架上并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等高输送辊30进行转动的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31、设置在支架上的调速部件,气密性检测装置位于调速部件旁,调速部件包括相对于支架固定设置的底架32、通过竖杆限位并通过弹性件36设置在底架32上的高度自调板33、转动架设在高度自调板33上的两个抬高输送辊34,等高输送辊30和抬高输送辊34上紧绷套设有输送带35,不论抬高输送辊34处于任何高度位置时抬高输送辊34的平面高度均高于等高输送辊30,输送带35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且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从输送带35运往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相邻两个轮毂的间距与两个抬高输送辊34的间距相同,高度自调板33与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31之间连接设有档位开关,档位开关具有高功率档和低功率档,当两个抬高输送辊34上的输送带35支撑有轮毂时高度自调板33处于降低状态,降低状态下档位开关接在高功率档,当两个抬高输送辊34上的输送带35没有轮毂时高度自调板33在弹性件36作用下处于抬高状态,抬高状态下档位开关接在低功率档。
轮毂从前端随着输送带35的运输移动到调速部件的位置处(因为密性检测装置就在调速部件旁边,所以该位置就是用于工人进行卸料的检测工位),然后工人将处于调速部件上的轮毂拿出装到密性检测装置上进行检测,因为抬高输送辊34上的轮毂拿走了,所以不再会受到来自上方轮毂的正向压力(当然此时抬高输送辊34还会受到切向压力,这是因为抬高输送辊34高度高于等高输送辊30,所以等高输送辊30与抬高输送辊34之间的轮毂会也会施加给抬高输送辊34压力,只不过这个压力是从侧向、切向压过来的),所受到的总压力减小(简单的说,处于正上方的物件没有了,那么整体压力肯定会有所减少),那么高度自调板33在弹性件36作用下就会向上抬升,从降低状态变化为抬高状态,然后,当轮毂检测完毕,帖上是否合格的标记后,重新放回两个抬高输送辊34上的输送带35上,那么高度自调板33在受到的上面的正向压力后高度又会降低,从抬高状态变为降低状态。
这时候,可以知晓,两个过程高度自调板33是会自己产生高度变化的,那么,从高度自调板33上做文章,根据调速部件的轮毂是否存在产生高度自调板33高度变化的信号,然后再对该信号加以利用设计,就能控制两种步进速率。
本方案中,采用档位开关来获取这两种信号,例如: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31的供能线路中,档位开关设计在其中,然后档位开关做成类似于拨片的形式,当高度自调板33上移后拨片被拨动到上方处于低功率档,当高度自调板33下移后拨片被拨动到下方处于高功率档,进而自动调整这两种状态。
其中,低功率档其实也可以是断路档,直接让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31停止运作,这样在自动切换到低功率档时,输送带35就会停滞。
将轮毂卸下后,处于低功率档状态,输送带35缓慢运动或者不动,这个时候人们具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检测;将轮毂放回后,处于高功率档状态,输送带35迅速运动以使轮毂的运输加快,至到下一个待检测的轮毂移动到检测工位处。
然后再对投料装置的结构、原理、实施过程、进步效果进行阐述:
如图9所示,投料装置包括底架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架上的放料平台37、推料液压缸38、两组对称的定位液压缸39,放料平台37的前端与输送带35边缘对接,推料液压缸38位于输送带的后端且其朝向放料平台37的方向设有推料板40,两组定位液压缸39位于放料平台37的两侧侧端且它们朝向放料放料平台37的方向均设有定位板41。
因为人工直接往输送带35上放料,难易实现所有轮毂的输送间隔一致,所以采用了投料装置来完成这道工序,首先,通过人力或者机械手将轮毂放置到放料平台37上,然后对称的定位液压缸39启动,通过定位板41将轮毂的左右推动到中间完成定位(放轮毂的时候是难易将其精准的放到放料平台37的正中心的,所以要通过两侧的定位板41来完成定位),然后推料液压缸38启动,通过推料板40将物料推到输送带35上,因为推料液压缸38的动作间隔是可以精准控制的,只要每次推料的间隔时间一致,那么最终推到输送带35上的两个轮毂的间距必然是一致的。
最后再对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结构、原理、实施过程、进步效果进行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架体1、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的并用于控制其它动能元件启停的控制部件2、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方的工作台3、设置在工作台3上并相对于工作台3可以进行小幅度高度调节的检测台4、可拆卸固定在检测台4上的并用于放置轮毂的基座5、固定设置在工作台3上并处于检测台4两侧且位于长方形四个角位置上的四个压滚部件,基座5的上方设有与待检测轮毂外圈相匹配的型腔,基座5的中心处开设有气孔6,检测台4内设有能对气孔6充气并使气孔6中的气体向上排出的通气组件。
以上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所提及文案的技术方案(以下简称原方案)雷同,均是采用轮毂放置在基座5的型腔上,然后通过气孔6通入气体来检验轮气密性,接下来的就是针对该方案作出的大量优化改进:
压滚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3上的定位台7、可升降且可转动设置在定位台7上的升降转杆8、固定设置在升降转杆8上方的压滚块9、横向转动设置在压滚块9上且两端均延伸至压滚块9外侧的主轴10、固定设置在主轴10一端的压滚轮11,主轴10内设有第一限位环体,压滚块9内设有第一限位环槽(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压滚块9可以由两个零件构成,其中一个零件上开设着第一限位环槽,然后两者对接后紧固后,就会形成这种内部具有第一限位环槽的压滚块9),第一限位环体处于第一限位环槽内使主轴10不会相对于压滚块9横向脱离,升降转杆8在一升降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上下升降并在一偏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偏转,主轴10在一旋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转动。
在这里,升降驱动组件、偏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的工作过程均是由控制部件2来实现协同工作的,它们的具体结构、运作原理、进步效果如下:
如图4所示,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竖立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的定位柱12、升降滑动设置在定位柱12上的升降支板13、竖立转动设置在架体1上并与升降支板13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4、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螺纹杆14转动的升降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5,升降支板13上固定设有四个配合体16,四个配合体16分别用于与四个升降转杆8转动配合,配合体16上设有穿孔,穿孔的侧壁开设有一圈第二限位环槽(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配合体16可以由两个零件构成,其中一个零件上开设着第二限位环槽,然后两者对接后紧固后,就会形成这种内部具有第二限位环槽的配合体16),升降转杆8上设有一圈第一限位环体,升降转杆8穿过穿孔并与配合体16转动连接,第一限位环体处于第二限位环槽内实现升降转杆8相对于配合体16的竖向限位,升降支板13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后在配合体16的带动下使升降转杆8进行同步升降。
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2具有两个,螺纹杆14具有四个,螺纹杆14的底部设有固定设有链轮,四个链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配合,升降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5用于驱动其中一个链轮旋转。
相比于原方案,本文所采取的优化方案不再需要4个油缸,而是直接通过同一个升降支板13来同时带动4个升降转杆8同步升降,使它们的同步率完全一致,而且控制装置也不再需要同时控制4个油缸的运作,只需要控制升降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5既可,编程更为简洁。
如图5所示,偏转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上的偏转驱动构件、固定设置在升降转杆8底端端部的偏转齿轮17、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下方的偏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8,偏转驱动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上并具有横向限位孔的限位块19、通过横向限位孔完成横向滑动设置的双向齿体20,双向齿体20的横向两侧均设有齿条,齿条分别与处于该侧的偏转齿轮17配合连接,两个双向齿体20均以螺纹形式在与一双向螺杆21配合连接,双向螺杆21转动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上且无法相对于升降支板13进行横向移动(只限于相对于升降支板13转动),双向螺杆21与两个双向齿体20螺纹配合的形式分别为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双向螺杆21以带轮形式与偏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8的输出轴对接。
相比于原方案,本文所采取的优化方案不再需要和4个转角油缸,而是直接通过在同一双向螺杆21带动下的两个双向齿体20,且双向齿体20的两侧都具有齿条,来使偏转齿轮17偏转,它们四者进行的偏转也是对称形式的。
设计完升降驱动组件和偏转驱动组件后,就能对轮毂进行定位夹持功能,运作过程中,先通过升降驱动组件将四个压滚块9抬升至如图2所示的最高位置,然后通过偏转驱动组件进行偏摆至如图1所示的状态,使基座5上方具有足够的空间将轮毂放上去(如果不偏摆,还是和图2一样的话,会产生卡位现象,导致轮毂放不进去),然后再通过偏转驱动组件进行偏摆归位回图2所示的状态,再通过升降驱动组件将四个压滚块9下降,直到压滚轮11压在了轮毂内圈四周,就会完成定位和夹持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主轴10上背向压滚轮11一端端部的从动齿轮22、横向转动设置在检测台4上且两端穿出至检测台4外的驱动轴23、固定设置在驱动轴23两端的两个主动齿轮24、固定设置在检测台4内并用于驱使驱动轴23转动的旋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主动齿轮24与同侧的两个从动齿轮22同平面,从动齿轮22随着压滚块9下降能与其下方的主动齿轮24啮合。
本方案采用压滚轮11压在轮毂内圈后,然后压滚轮11转动后通过摩擦力来带动轮毂转动,进而实现轮毂的转动换位过程。
倘若在每个压滚块9上都设计驱动元件来带动主轴10的转动,那么这4个驱动元件不但需要更高的成本,而且协调性控制要十分精准,不然速率稍有偏差就会产生打滑的现象,所有申请人认为采用统一的旋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来同步带动4个主轴10一同转动是最好的形式。
在这里,工作台3对于检测台4进行小幅度高度调节的功能(一般来说微调均采用螺纹杆14,技术比较常规本方案未多介绍)就很需要了,因为当压滚块9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需要保证从动齿轮22恰好与主动齿轮24啮合上,同时轮毂内圈又要与压滚轮11紧密贴合,所以在这个高度环境下,就需要调整检测台4相对于工作台3的高度位置,来确保从动齿轮22和主动齿轮24啮合时,压滚轮11又能与轮毂不高不低恰好紧密贴合接触,再第一次调试完既可,就能用于后续同规格的轮毂进行检测。
如图1~3所示,从动齿轮22上的偏心位置处设有一加重块25,在从动齿轮22无约束情况下:加重块25会在重力作用下驱使从动齿轮22偏转直到加重块25位于从动齿轮22的最低位置处,以完成从动齿轮22的自动定位校准。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主动齿轮24上圆周均匀分部有若干吸磁体26(具有被磁性物质吸附过去的性能的物体),工作台3上靠近主动齿轮24的位置处还设有电磁体27,架体1上固定设有线路组件,电磁体27处于线路组件中,线路组件上具有断路接口28,升降支板13上横向固定架设有具有导电能力的导杆29,断路接口28的两端位于导杆29随升降支板13进行升降的路径处,主动齿轮24以及主动齿轮24周围的工作台3、定位台7均采用无磁性材质制成,当导杆29高度变化后经过断路接口28的瞬间将使线路组件形成通路,此时电磁体27产生磁性以将最靠近它的吸磁体26吸附至两者最接近的位置处,完成主动齿轮24自动定位校准。
因为从动齿轮22和主动齿轮24在本方案中需要多次的啮合、分离、再啮合、再分离,所以为了保证它们在啮合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撞齿的现象,本设计使两者在分离后都能完成位置的校准功能,使它们在二次啮合前始终处于一个预设的合理角度。
因为从动齿轮22固定在主轴10上,它的重量不大,所以申请人在从动齿轮22的偏心位置处设置了加重块25,当从动齿轮22没有约束后,加重块25具有重量,所以它会自动调整从动齿轮22的位置,直到加重块25处于从动齿轮22的最下方,所以从动齿轮22在最后的时候只会存在一种状态,事先将这个状态下从动齿轮22的角度摆向设计好,那么每次当从动齿轮22稳定下来后就会处于这个校准完成的位置上。
而因为主动齿轮24固定在驱动轴23上,驱动轴23横跨整个检测台4,受到的因素较大,且其本身重量就重,倘若也采用和从动齿轮22一样的加重块25形式,在起步过程中,加重块25会导致从动齿轮22过重,所以旋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需要提供更高的功率,综合考虑后申请人更换了一种校准形式,采用了以上电磁体27的方法来实现。
每当升降支板13在进行升降的过程中,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上的导杆29都会在经过断路接口28的一瞬间使线路组件形成通路,然后电磁体27就会通电产生磁性,它会将主动齿轮24上本身最靠近它的吸磁体26吸附过来,使这个吸磁体26与电磁体27横向对齐,而主动齿轮24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对称的零部件,所以吸磁体26只要均匀圆周分布,然后事先设计好摆向角度,也能完成精准的定位校准效果。然后,当导杆29经过断路接口28后,线路组件断路,电磁体27失去磁性,所以此时电磁体27不会对驱动轴23的运转过程产生的阻碍效果。
应该理解,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包括用于间隔运输多个待检测轮毂的生产线运输装置、用于将轮毂进行以固定间隔投放到生产线运输装置上的投料装置、用于对轮毂进行气密检验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产线运输装置包括支架、转动设置在支架上若干高度相同的等高输送辊(30)、固定设置在支架上并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等高输送辊(30)进行转动的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31)、设置在支架上的调速部件,气密性检测装置位于调速部件旁,调速部件包括相对于支架固定设置的底架(32)、通过竖杆限位并通过弹性件(36)设置在底架(32)上的高度自调板(33)、转动架设在高度自调板(33)上的两个抬高输送辊(34),等高输送辊(30)和抬高输送辊(34)上紧绷套设有输送带(35),不论抬高输送辊(34)处于任何高度位置时抬高输送辊(34)的平面高度均高于等高输送辊(30),输送带(35)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且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从输送带(35)运往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相邻两个轮毂的间距与两个抬高输送辊(34)的间距相同,高度自调板(33)与步进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31)之间连接设有档位开关,档位开关具有高功率档和低功率档,当两个抬高输送辊(34)上的输送带(35)支撑有轮毂时高度自调板(33)处于降低状态,降低状态下档位开关接在高功率档,当两个抬高输送辊(34)上的输送带(35)没有轮毂时高度自调板(33)在弹性件(36)作用下处于抬高状态,抬高状态下档位开关接在低功率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料装置包括底架以及固定设置在底架上的放料平台(37)、推料液压缸(38)、两组对称的定位液压缸(39),放料平台(37)的前端与输送带(35)边缘对接,推料液压缸(38)位于输送带的后端且其朝向放料平台(37)的方向设有推料板(40),两组定位液压缸(39)位于放料平台(37)的两侧侧端且它们朝向放料放料平台(37)的方向均设有定位板(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架体(1)、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的并用于控制其它动能元件启停的控制部件(2)、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方的工作台(3)、设置在工作台(3)上并相对于工作台(3)可以进行小幅度高度调节的检测台(4)、可拆卸固定在检测台(4)上的并用于放置轮毂的基座(5)、固定设置在工作台(3)上并处于检测台(4)两侧且位于长方形四个角位置上的四个压滚部件,基座(5)的上方设有与待检测轮毂外圈相匹配的型腔,基座(5)的中心处开设有气孔(6),检测台(4)内设有能对气孔(6)充气并使气孔(6)中的气体向上排出的通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压滚部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工作台(3)上的定位台(7)、可升降且可转动设置在定位台(7)上的升降转杆(8)、固定设置在升降转杆(8)上方的压滚块(9)、横向转动设置在压滚块(9)上且两端均延伸至压滚块(9)外侧的主轴(10)、固定设置在主轴(10)一端的压滚轮(11),主轴(10)内设有第一限位环体,压滚块(9)内设有第一限位环槽,第一限位环体处于第一限位环槽内使主轴(10)不会相对于压滚块(9)横向脱离,升降转杆(8)在一升降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上下升降并在一偏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偏转,主轴(10)在一旋转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实现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竖立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的定位柱(12)、升降滑动设置在定位柱(12)上的升降支板(13)、竖立转动设置在架体(1)上并与升降支板(13)螺纹连接的螺纹杆(14)、固定设置在架体(1)上并用于驱动螺纹杆(14)转动的升降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5),升降支板(13)上固定设有四个配合体(16),四个配合体(16)分别用于与四个升降转杆(8)转动配合,配合体(16)上设有穿孔,穿孔的侧壁开设有一圈第二限位环槽,升降转杆(8)上设有一圈第一限位环体,升降转杆(8)穿过穿孔并与配合体(16)转动连接,第一限位环体处于第二限位环槽内实现升降转杆(8)相对于配合体(16)的竖向限位,升降支板(13)在高度方向上移动后在配合体(16)的带动下使升降转杆(8)进行同步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转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上的偏转驱动构件、固定设置在升降转杆(8)底端端部的偏转齿轮(17)、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下方的偏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8),偏转驱动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上并具有横向限位孔的限位块(19)、通过横向限位孔完成横向滑动设置的双向齿体(20),双向齿体(20)的横向两侧均设有齿条,齿条分别与处于该侧的偏转齿轮(17)配合连接,两个双向齿体(20)均以螺纹形式在与一双向螺杆(21)配合连接,双向螺杆(21)转动设置在升降支板(13)上,双向螺杆(21)与两个双向齿体(20)螺纹配合的形式分别为正向螺纹和反向螺纹,双向螺杆(21)以带轮形式与偏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18)的输出轴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主轴(10)上背向压滚轮(11)一端端部的从动齿轮(22)、横向转动设置在检测台(4)上且两端穿出至检测台(4)外的驱动轴(23)、固定设置在驱动轴(23)两端的两个主动齿轮(24)、固定设置在检测台(4)内并用于驱使驱动轴(23)转动的旋转驱动元件及变速器组件,主动齿轮(24)与同侧的两个从动齿轮(22)同平面,从动齿轮(22)随着压滚块(9)下降能与其下方的主动齿轮(24)啮合。
CN202111164743.9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Active CN1138200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743.9A CN113820072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4743.9A CN113820072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0072A true CN113820072A (zh) 2021-12-21
CN113820072B CN113820072B (zh) 2024-02-20

Family

ID=78919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4743.9A Active CN113820072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007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53472U (zh) * 2009-09-23 2010-08-18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新型工件传送装置
CN209305048U (zh) * 2018-09-27 2019-08-27 杭州人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转速及张力的放料机构
CN110375653A (zh) * 2019-09-03 2019-10-25 长沙秉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及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检测装置
CN211371172U (zh) * 2020-07-14 2020-08-28 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挡位变速箱及物料传送装置
CN112499125A (zh) * 2021-02-09 2021-03-16 万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速机的下降装载输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53472U (zh) * 2009-09-23 2010-08-18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新型工件传送装置
CN209305048U (zh) * 2018-09-27 2019-08-27 杭州人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转速及张力的放料机构
CN110375653A (zh) * 2019-09-03 2019-10-25 长沙秉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轮毂及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检测装置
CN211371172U (zh) * 2020-07-14 2020-08-28 天津美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挡位变速箱及物料传送装置
CN112499125A (zh) * 2021-02-09 2021-03-16 万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速机的下降装载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0072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9134B (zh) 新能源电池模组装配线
CN205364826U (zh) 一种全自动丝网印刷机
CN111360422B (zh) 一种带自动上料机构的切管设备
CN212531447U (zh) 一种自动化板材码垛装置
CN207071745U (zh) 激光打标单元
CN105665749A (zh) 一种数控双头车床
CN112548320A (zh) 一种板材激光切割用上料定位固定装置及方法
WO2022037018A1 (zh) 胰岛素自动测试设备
CN110202138B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金属增材制造系统
CN214066324U (zh) 一种自动化搬运及测试设备
CN213468678U (zh) 一种轴瓦壁厚自动测量分选激光标记机
CN212364118U (zh) 一种3d铜箔板双面检测机
CN113820072A (zh) 一种抗弯曲轮毂的线速自适应调节设备
CN208171207U (zh) 一种平面度检测仪
CN106862328B (zh) 全自动的卧式卷板设备
CN214494468U (zh) 一种产品测试流水线
CN211563739U (zh) 一种车轮摆差检测线
CN209553691U (zh) 全自动封箱机封箱高度自动调整装置
CN209796704U (zh) 弹簧垫圈同向排列机构
CN220077493U (zh) 一种电子元件生产检测装置
CN208297644U (zh) 一种电抗器测试机
CN113834605A (zh) 一种汽车轮毂的物理信号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7052102B (zh) 一种翻转卸料的卧式卷绕机
CN109625464A (zh) 全自动封箱机封箱高度自动调整装置
CN115255648B (zh) 一种精切线阀体激光打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