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0060B -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0060B
CN113820060B CN202111258933.7A CN202111258933A CN113820060B CN 113820060 B CN113820060 B CN 113820060B CN 202111258933 A CN202111258933 A CN 202111258933A CN 113820060 B CN113820060 B CN 1138200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force
bolt
assembly
positioning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89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0060A (zh
Inventor
吕闯
王馨郁
田谱
谢高峰
何祖海
彭德民
禹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ongji Shen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ongji Shen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ongji Shen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ongji Shenyi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89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0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0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0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0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0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4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etermining value of torque or twisting moment for tightening a nut or other member which is similarly stress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包括:底座、轴力加载组件、上料组件,包括推进部、定位台以及定位支座;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轴力检测组件,轴力检测组件包括轴力传感器、轴力支架以及轴力底座;轴力支架固定设置在轴力底座上;以及反力组件;定位部能够与第一定位件或者第二定位件配合定位;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一位置,螺母与轴力加载组件抵接,轴力加载组件能够驱动螺母向螺栓旋紧的方向旋转;螺栓的头部与反力组件抵接,反力组件能够周向限制螺栓的头部;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二位置,轴力检测组件、轴力加载组件以及反力组件间隔设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能够可靠测试多个样品的轴力。

Description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螺栓轴力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螺栓预紧力就是在拧螺栓过程中拧紧力矩作用下的螺栓与被联接件之间产生的沿螺栓轴线线方向的预紧力。对于一个特定的螺栓而言,其预紧力的大小与螺栓的拧紧力矩、螺栓与螺母之间的摩擦力、螺母与被联接件之间的摩擦力相关。
现有技术中,通过检测螺栓与螺母拧紧后沿轴向的轴力随时间的推移的变化来反映螺栓预紧力;但是当前的检测方式还停留在人工检测单个产品的阶段,且由于工装不可拆卸,一台设备只能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一个螺栓,而无法对多个螺栓样品进行轴力测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用于检测螺栓和螺母的预紧力,包括:
底座,具有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沿前后延伸的导轨;
轴力加载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
上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推进部、定位台以及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的顶端形成有具有第一定位件的安装槽,所述定位台的顶端形成有与所述螺栓的头部适配的梯形通槽,所述推进部能够将所述梯形通槽内的螺栓向前推送;
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轴力检测组件,所述轴力检测组件包括轴力传感器、轴力支架以及轴力底座;所述轴力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力底座上,所述轴力支架上具有第二定位件,所述轴力底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轴力传感器可拆卸的架设在所述轴力支架上,所述轴力传感器上具有定位部以及电线接口;
以及反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
所述定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或者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定位,所述电线接口、所述轴力传感器的轴线以及所述定位部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螺栓的螺杆穿设过所述轴力传感器并面向所述轴力加载组件,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螺栓的前端;
所述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轴力传感器中的所述螺栓上的所述螺母与所述轴力加载组件抵接,所述轴力加载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螺母向所述螺栓旋紧的方向旋转;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反力组件抵接,所述反力组件能够周向限制所述螺栓的头部;所述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所述轴力检测组件、所述轴力加载组件以及反力组件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为磁铁片;所述第一定位件为磁铁片;所述第二定位件为磁铁片。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内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磁性相反;和/或,
所述轴力支架上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包括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电线接口与所述导电滑环电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力检测组件包括中间贯通的前垫板、后垫板以及垫片,所述前垫板与所述后垫板沿所述螺栓的轴向分别设置在所述轴力传感器的两端,所述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后垫板、所述轴力传感器、所述前垫板以及所述垫片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力支架的底端与所述轴力底座螺栓连接,所述轴力支架的顶端形成有供所述轴力传感器安放的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槽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面上设置有两条并排设置的所述导轨;
所述轴力检测组件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轴力底座与所述轴力加载组件之间,所述复位件能够使得所述轴力检测组件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轴力加载组件包括电机、电机支架以及套筒,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工作台面螺栓连接,所述电机架设在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套筒面向所述螺栓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螺母适配的六角形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套筒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反力组件包括反力支座、反力板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反力支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反力板与所述反力支座螺栓连接,所述反力板面向所述螺栓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六角形槽,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反力支座上并能够驱动所述反力支座沿着所述导轨在所述工作台面上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反力组件包括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所述反力组件处于第三位置,所述反力组件抵接在所述螺栓的头部,以推动所述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所述反力组件处于第四位置,所述轴力检测组件复位到第二位置,所述反力组件与所述轴力检测组件间隔设置。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通过设置底座、上料组件、轴力加载组件、轴力检测组件以及反力组件,轴力检测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一位置,轴力传感器中的螺栓上的螺母与轴力加载组件抵接,反力组件能够周向限制螺栓的头部,轴力传感器上具有定位部,定位部能够与第一定位件或者第二定位件配合定位,从而使得每个安装在轴力传感器的螺栓和螺母处于一致的角度接受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自动加载和卸载;切换检测组件到第二位置,此时检测组件、轴力加载组件以及反力组件间隔设置,各组件之间的空间大,方便操作人员从轴力支架取下已经施加螺栓连接副的轴力传感器,进而可由操作人员重新安放一个新的轴力支架,整个试验过程中,空间大,方便人员操作,轴力传感器通过轴力加载组件自动加载好高强螺栓连接副,无需人力操作且施加力矩稳定,一致性好;已经加载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轴力传感器可以取下静置在设备旁,等待试验持续时间,空置的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还可以继续对其他未加载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轴力传感器进行上述试验过程,从而可靠实现对多个螺栓样品进行轴力测试。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一位置,反力组件处于第三位置;
图2为图1中的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的正向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轴力检测组件处于第二位置,反力组件处于第四位置;
图4为图3中的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的正向视图;
图6为轴力传感器与螺栓、螺母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轴力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轴力底座、轴力传感器、螺栓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用于检测螺栓91和螺母92的预紧力,包括:底座100、轴力加载组件300、上料组件500、轴力检测组件200以及反力组件400。
其中,底座100具有工作台面110,工作台面110上设置有沿前后延伸的导轨120;轴力加载组件300设置在工作台面110上;上料组件500设置在工作台面110上,上料组件500包括推进部510、定位台520以及定位支座530,推进部510可为气缸、电机或者液压缸;定位支座530的顶端形成有具有第一定位件532的安装槽531,定位台520的顶端形成有与螺栓91的头部适配的梯形通槽521,推进部510能够将梯形通槽521内的螺栓91向前推送;轴力检测组件200包括轴力传感器210、轴力支架220、以及轴力底座230;轴力支架220上具有第二定位件222,轴力传感器210上具有定位部212以及电线接口211,定位部212能够与第一定位件532或者第二定位件222配合定位,电线接口211、轴力传感器210的轴线以及定位部212处于同一平面;螺栓91的螺杆穿设过轴力传感器210并面向轴力加载组件300,螺母92设置在螺栓9前端,轴力传感器210可拆卸的架设在轴力支架220上,轴力支架220固定设置在轴力底座230上,轴力底座230滑动设置在导轨120上;反力组件400设置在工作台面110上。
轴力检测组件2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轴力传感器210中的螺栓91上的螺母92与轴力加载组件300抵接,轴力加载组件300能够驱动螺母92向螺栓91旋紧的方向旋转;螺栓91的头部与反力组件400抵接,反力组件400能够周向限制螺栓91的头部。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二位置,轴力检测组件200、轴力加载组件300以及反力组件400间隔设置。
具体地,操作人员将螺栓91置于定位台520的梯形通槽521上,待安装的轴力传感器210置于定位支座530,螺栓91的头部为六边形,螺栓91放置在梯形通槽521,即可保证其偏转的角度一致(也即是螺栓91的头部的六角形的相对于其轴线的偏转角度),推进部510能够将梯形通槽521内的螺栓91向前推送,从而送入定位支座530上的轴力传感器210内部,螺栓91进入轴力传感器210内后,头部六边形的中心线与轴力传感器210的轴线共线,通过第一定位件532与定位部212配合定位,使得螺栓9l的头部六边形相对于与轴力传感器210的轴线的偏转角能够保持一致;方便后续的定位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螺栓91的头部的偏转角度不一致导致无法嵌合;螺栓91的螺杆从轴力传感器210穿出,操作人员初步旋入螺母,旋入螺母的过程中,梯形通槽521能对螺栓91的头部进行周向限位,防止发生偏转;
在上料组件500上安装好螺栓91与螺母92的轴力传感器210通过转移设备或者人工从定位支座530取出。将该轴力传感器210放置在轴力支架220上,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轴力传感器210中的螺栓91上的螺母92与轴力加载组件300抵接,轴力加载组件300能够驱动螺母92向螺栓91旋紧的方向旋转,旋转的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螺栓91的头部与反力组件400抵接,即在轴力加载组件300驱动螺母92旋转的过程中,反力组件400能够周向限制螺栓91的头部,防止螺栓91转动,进而确保螺母92与螺栓9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轴力加载组件300可通过控制中心(下文提及)控制,通过电机310(下文提及),实现对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自动加载和卸载。
螺栓91上有螺纹,轴力加载组件300驱动螺母91转动旋紧,螺母91会产生靠近螺栓91的头部的运动趋势,轴力传感器210支撑在螺栓91的头部与螺母91之间,使得两者向轴力传感器210施加轴向作用力F,轴力传感器210可为力敏传感器,与控制中心(下文提及)信号连接,将轴向作用力F转化为电信号持续的传输到控制中心;轴力衰减试验通常要持续一段时间,从而观察轴向作用力F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的情况,但此时只需要保持螺母91、螺母92安装在该轴力传感器210,并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即可,电线接口211、轴力传感器210的轴线以及定位部212处于同一平面,电线接口211分别位于轴力传感器210的周侧面的相对两端,避免电线接口211上连接的电线与定位部212产生干涉。切换检测组件200到第二位置,此时检测组件200、轴力加载组件300以及反力组件400间隔设置,各组件之间的空间大,方便操作人员从轴力支架220取下已经施加螺栓连接副的轴力传感器210。完成以后,由操作人员重新安放一个新的轴力支架220,重复上述的上料、加载过程即可。
整个试验过程中,空间大,方便人员操作,轴力传感器210通过轴力加载组件300自动加载好高强螺栓连接副,无需人力操作且施加力矩稳定,一致性好;已经加载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轴力传感器210可以取下静置在装置旁,等待试验持续时间,空置的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还可以继续对其他未加载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轴力传感器210进行上料以及加载,从而实现对多个螺栓样品进行轴力测试。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定位部212为磁铁片;第一定位件532为磁铁片;第二定位件222为磁铁片。轴力传感器210放置在轴力支架220或者定位支座530上,通过磁力进行定位,既能固定,也方便人直接取走。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安装槽531内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件532,第一定位件532的磁性相反。轴力支架220上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二定位件222,第二定位件222的磁性相反。具体地,待安装的轴力传感器210置于定位支座530,轴力传感器210的定位部212的磁性与第一定位件532相适配,使得轴力传感器210的前后方向不会放反,螺栓91从轴力传感器210的后端向前插入,前端从另一端伸出与螺母92旋紧;安装好螺栓91与螺母92的轴力传感器210置于轴力支架220,轴力传感器210的定位部212的磁性与第二定位件222相适配;避免转移过程中,轴力传感器210出现反向的情况,确保测试成功。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包括导电滑环600,导电滑环600设置在底座100上方,电线接口211与导电滑环600电缆连接,在轴力传感器210转移过程中,电线接口211上的电缆始终与导电滑环600连接,避免电缆散乱。
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还可包括滑环支架610,滑环支架610的一端架设在底座100上,另一端延伸到工作台面110的上方,导电滑环600设置在滑环支架610上;结构简单可靠。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轴力检测组件200包括中间贯通的前垫板250、后垫板260以及垫片270,前垫板250与后垫板260沿螺栓91的轴向分别设置在轴力传感器210的两端,螺栓91的螺杆依次穿过后垫板260、轴力传感器210、前垫板250以及垫片270后与螺母92螺纹连接,从而适应各种长度的螺栓91,使得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轴力传感器210中的螺栓91上的螺母92与轴力加载组件300抵接,螺栓91的头部与反力组件400抵接,方便测试进行。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轴力支架220的底端与轴力底座230螺栓连接,连接强度好,方便维护。轴力支架220的顶端形成有供轴力传感器210安放的定位槽221,定位槽221可为V形槽、半圆槽,或者方槽;只需要确保轴力传感器210在定位槽221中能保持稳定不动即可。第二定位件222通常设置在定位槽221的底部,以方便与轴力传感器210定位安装。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8所示,工作台面110上设置有两条并排设置的导轨120,使得导向好。
轴力检测组件200包括复位件280,复位件280设置在轴力底座230与轴力加载组件300之间,复位件280能够使得轴力检测组件200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复位件280可为弹簧;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复位件280为压簧为例,如图1和图2所示,反力组件400与螺栓91的头部抵接,进而克服复位件280的弹力,使得轴力传感器210中的螺栓91上的螺母92与轴力加载组件300抵接,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轴力加载组件300实现对轴力传感器210的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自动加载。如图3至图5所示,反力组件400与螺栓91的头部分离,轴力检测组件200与反力组件400间隔设置,轴力检测组件200在复位件280的弹力作用下即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使得轴力检测组件200与轴力加载组件300间隔设置。
复位件280还可为气缸、液压缸或者电机,只要能确保轴力检测组件200能复位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轴力加载组件300包括电机310、电机支架320以及套筒330,电机支架320与工作台面110螺栓连接,电机310架设在电机支架320上,套筒330面向螺栓91的端面上形成有与螺母92适配的六角形孔331,电机310的输出轴与套筒330传动连接,使得轴力加载组件300能够驱动螺母92向螺栓91旋紧的方向旋转。
轴力传感器210的轴线与六角形孔331的轴线应当共线;即六角形孔33l的轴线、电线接口211以及所述定位部212处于同一平面;确保轴力传感器210中的螺栓91上的螺母92与轴力加载组件300抵接时,螺母92可以嵌入六角形孔331中,随着电机310带动套筒330转动,六角形孔331即可带动螺母92相对于螺栓91旋紧,从而实现对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自动加载。当然电机310也可带动螺母92相对于螺栓91旋松,此时是对完成了测试的螺母92、螺栓91以及轴力传感器210进行自动卸载。
轴力加载组件300包括减速机(未标出),电机310的输出轴与套筒330通过减速机传动连接,减速机可以为行星齿轮减速机,减速比大,扭矩高,适合轴力传感器210通过轴力加载组件300自动加载好高强螺栓连接副。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反力组件400包括反力支座410、反力板420以及驱动机构430,反力支座410滑动设置在导轨120上,反力板420与反力支座410螺栓连接,连接强度好且维护方便,反力板420面向螺栓91的端面上形成有与螺栓91的头部相适配的六角形槽421,螺栓91可以嵌入六角形槽421中,实现反力组件400对螺栓91的周向限位,防止其转动。
轴力传感器210的轴线与六角形槽421的轴线应当共线;即六角形槽421的轴线、电线接口211以及所述定位部212处于同一平面;确保轴力传感器210中的螺栓91的头部与反力组件400抵接时,螺栓91的头部可以嵌入六角形槽421中,实现周向限位,随着电机310带动套筒330转动,六角形槽421对螺栓91进行周向限位使其保持固定,六角形孔331即可带动螺母92相对于螺栓91旋紧或者旋松,从而实现对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自动加载或者卸载。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确保受力方向一致以及安装方便,六角形槽421、螺栓91以及六角形孔331的轴线应当共线。
反力组件400包括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驱动机构430设置在反力支座410上并能够驱动反力支座410沿着导轨120在工作台面110上前后移动以实现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的切换。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430驱动反力支座410沿着导轨120向前运动,反力组件400抵接在螺栓91的头部,以推动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也即是,反力板420与螺栓91的头部抵接,驱动机构430克服复位件280施加的作用力,使得轴力检测组件200向前运动到达第一位置,此时,反力组件400处于第三位置,轴力传感器210中的螺栓91上的螺母92与轴力加载组件300抵接,轴力加载组件300实现对轴力传感器210的高强螺栓连接副的自动加载。
如图3至图5所示,驱动机构430驱动反力支座410沿着导轨120向后运动,反力板420与螺栓91的头部分离,轴力检测组件200与反力组件400间隔设置,轴力检测组件200在复位件280的作用下即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使得轴力检测组件200与轴力加载组件300间隔设置,方便操作人员取下已经施加螺栓连接副的轴力传感器210,并放置新的轴力支架220,反力组件400运动到最远处即为第四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轴力检测组件200在复位件280的作用下即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的运动方向与反力组件400从第三位置切换第四位置之间的运动方向一致,但是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之间的间距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间距长,反力组件400与轴力检测组件200此时为间隔设置,空间大,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430为气缸或者液压缸,驱动机构430的缸体431与反力支座410固定连接,驱动机构430的活塞杆432与工作台面110固定连接。
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反力板420面向螺栓91的端面上形成有避让轴力检测组件200的凹槽422,六角形槽421设置在凹槽422内,从而实现对轴力传感器210的定位。
一实施例中,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未标出),轴力传感器210的电线接口211通过导电滑环600与控制中心信号连接,从而将压力的大小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记录分析。在轴力传感器210转移的过程中,导电滑环600与控制中心的线路不会发生变化,导电滑环600与轴力传感器210之间的电缆随着轴力传感器210位置的不同而转动到合适的角度,避免现场电缆混乱。
此外,控制中心还可以控制连接电机310以及驱动机构430,以协调各个部分的动作进行。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用于检测螺栓(91)和螺母(92)的预紧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具有工作台面(110),所述工作台面(110)上设置有沿前后延伸的导轨(120);
轴力加载组件(30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10)上;
上料组件(50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10)上,所述上料组件(500)包括推进部(510)、定位台(520)以及定位支座(530),所述定位支座(530)的顶端形成有具有第一定位件(532)的安装槽(531),所述定位台(520)的顶端形成有与所述螺栓(91)的头部适配的梯形通槽(521),所述推进部(510)能够将所述梯形通槽(521)内的螺栓(91)向前推送;
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轴力检测组件(200),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包括轴力传感器(210)、轴力支架(220)以及轴力底座(230);所述轴力支架(220)固定设置在所述轴力底座(230)上,所述轴力支架(220)上具有第二定位件(222),所述轴力底座(230)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120)上;所述轴力传感器(210)可拆卸的架设在所述轴力支架(220)上,所述轴力传感器(210)上具有定位部(212)以及电线接口(211);
以及反力组件(400),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10)上;
所述定位部(212)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件(532)或者所述第二定位件(222)配合定位,所述电线接口(211)、所述轴力传感器(210)的轴线以及所述定位部(212)处于同一平面;所述螺栓(91)的螺杆穿设过所述轴力传感器(210)并面向所述轴力加载组件(300),所述螺母(92)设置在所述螺栓(9)的前端;
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所述轴力传感器(210)中的所述螺栓(91)上的所述螺母(92)与所述轴力加载组件(300)抵接,所述轴力加载组件(300)能够驱动所述螺母(92)向所述螺栓(91)旋紧的方向旋转;所述螺栓(91)的头部与所述反力组件(400)抵接,所述反力组件(400)能够周向限制所述螺栓(91)的头部;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二位置,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所述轴力加载组件(300)以及反力组件(400)间隔设置;
所述轴力加载组件(300)包括电机(310)、电机支架(320)以及套筒(330),所述电机支架(320)与所述工作台面(110)螺栓连接,所述电机(310)架设在所述电机支架(320)上,所述套筒(330)面向所述螺栓(91)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螺母(92)适配的六角形孔(331),所述电机(310)的输出轴与所述套筒(330)传动连接;
所述反力组件(400)包括反力支座(410)、反力板(420)以及驱动机构(430),所述反力支座(410)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120)上,所述反力板(420)与所述反力支座(410)螺栓连接,所述反力板(420)面向所述螺栓(91)的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螺栓(91)的头部相适配的六角形槽(421),所述驱动机构(430)设置在所述反力支座(410)上并能够驱动所述反力支座(410)沿着所述导轨(120)在所述工作台面(110)上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12)为磁铁片;所述第一定位件(532)为磁铁片;所述第二定位件(222)为磁铁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531)内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件(532),所述第一定位件(532)的磁性相反;和/或,
所述轴力支架(220)上沿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定位件(222),所述第二定位件(222)的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包括导电滑环(600),所述导电滑环(600)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方,所述电线接口(211)与所述导电滑环(600)电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包括中间贯通的前垫板(250)、后垫板(260)以及垫片(270),所述前垫板(250)与所述后垫板(260)沿所述螺栓(91)的轴向分别设置在所述轴力传感器(210)的两端,所述螺栓(91)的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后垫板(260)、所述轴力传感器(210)、所述前垫板(250)以及所述垫片(270)后与所述螺母(9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支架(220)的底端与所述轴力底座(230)螺栓连接,所述轴力支架(220)的顶端形成有供所述轴力传感器(210)安放的定位槽(221),所述第二定位件(222)设置在所述定位槽(221)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110)上设置有两条并排设置的所述导轨(120);
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包括复位件(280),所述复位件(280)设置在所述轴力底座(230)与所述轴力加载组件(300)之间,所述复位件(280)能够使得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组件(400)包括第三位置以及第四位置,所述反力组件(400)处于第三位置,所述反力组件(400)抵接在所述螺栓(91)的头部,以推动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所述反力组件(400)处于第四位置,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复位到第二位置,所述反力组件(400)与所述轴力检测组件(200)间隔设置。
CN202111258933.7A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Active CN113820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8933.7A CN113820060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8933.7A CN113820060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0060A CN113820060A (zh) 2021-12-21
CN113820060B true CN113820060B (zh) 2022-04-08

Family

ID=7891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8933.7A Active CN113820060B (zh) 2021-10-27 2021-10-27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00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6961B (zh) * 2010-07-26 2011-11-16 西安理工大学 螺栓结合面单元全载荷静特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1852663U (zh) * 2010-09-17 2011-06-01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螺栓的检测装置
CN201903421U (zh) * 2010-12-09 2011-07-20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 一种紧固件轴力-扭矩联合试验机
CN102095546B (zh) * 2010-12-09 2012-04-04 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 一种紧固件轴力-扭矩联合试验机
CN110487469B (zh) * 2019-08-20 2024-05-03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高强螺栓紧固轴力及扭矩系数的装置
CN211061102U (zh) * 2019-08-20 2020-07-21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高强螺栓紧固轴力及扭矩系数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0060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55926B2 (ja) 固定用ねじの締め付け器具
KR101207810B1 (ko) 인장 및 압축 하중 부가장치
CN113820060B (zh) 一种轴力衰减的试验系统
CN106324500A (zh) 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
CN215952842U (zh) 一种轴力衰减试验装置
CN114734239B (zh) 一种发动机飞轮高效变位拧紧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1795893A (zh) 一种轴承载荷模拟检测装置
CN111678663A (zh) 一种机器人减速器弯曲刚性和加载疲劳性能联合测试试验装置
CN219104349U (zh) 一种减速机传动误差在线监测装置
CN108562390B (zh) 断路器底盘车定扭矩摇把
CN116593585A (zh) 一种开环式管道超声检测装置
CN212693243U (zh) 一种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综合性能测试系统
CN213258073U (zh) 一种桥总成轮毂螺母拧紧并检测abs信号的装置
CN105729101A (zh) 曳引机板式制动器的自动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和安装机组
CN201815855U (zh) 自动带线盒体的固定螺帽扭力控制装置
CN212459192U (zh) 一种轴承载荷模拟检测装置
CN217688211U (zh) 一种试盘装卸辅助扳手
CN216012328U (zh) 一种基于环保大数据的环境监测预警设备
CN219705027U (zh) 用于发动机的自动盘轴设备
CN212621351U (zh) 机器人减速器弯曲刚性和加载疲劳性能联合测试试验装置
CN221078291U (zh) 一种可以自动夹持的推拉力测试机平台
CN219178788U (zh) 高强度螺栓轴力扭矩检测仪
JPS62287182A (ja) 燃料集合体の上部ノズル組立装置
CN213646577U (zh) 一种轻量化主减速器主锥螺母拧紧装置
CN220782883U (zh) 一种预紧力加载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