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9267B -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9267B
CN113819267B CN202111358808.3A CN202111358808A CN113819267B CN 113819267 B CN113819267 B CN 113819267B CN 202111358808 A CN202111358808 A CN 202111358808A CN 113819267 B CN113819267 B CN 1138192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valve
iron core
pilo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8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9267A (zh
Inventor
刘华玲
邱捷
王广建
申铁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Hengli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Hengli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Hengli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Hengli Pneuma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88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9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9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9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9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9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1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with additional mechanism between armature and closur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23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one side of the piston being acted upon by the circulat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25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with a plurality of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3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 F16K31/4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with electrically-actuated member in the discharge of the motor
    • F16K31/4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in which fluid from the circuit is constantly supplied to the fluid motor with electrically-actuated member in the discharge of the motor acting on a pist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向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杆组件,包括:阀杆,凸出有环状的密封截止结构;中隔套,包括两圈外密封结构、两个侧密封结构以及主体;侧密封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通道,密封截止结构在阀杆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主体内对其中一侧的侧密封结构上的第二通道进行封堵;阀杆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本发明中的阀杆组件适于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根据双侧的压力差进行两侧第二通道的开启来进行方向切换,从而可应用于先导结构为常开型的电磁阀换向阀中,耐振动冲击性能好;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通过常开型先导配合主阀设计泄压式换向结构,控制安全系数高,不易产生误动作。

Description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向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截止式的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其先导部分结构一般都是采用常闭式结构,断电状态时先导部分处于关闭状态,得电时先导气打开,推动电磁阀阀杆部分实现换向动作,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常闭先导结构在振动冲击较大的场所使用时,可能会由于冲击造成常闭口打开,使得电磁阀出现误动作。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杆组件,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中还请求保护一种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阀杆组件,安装于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阀体内,包括:
阀杆,所述阀杆的中间段围绕圆周方向向外凸出有环状的密封截止结构;
中隔套,包括两圈外密封结构、两个侧密封结构,以及与外密封结构和侧密封结构连接的主体;
所述外密封结构与所述阀体的腔体内壁实现密封,两外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所述主体的第一通道,所述侧密封结构上设置有供气体流出所述主体的第二通道,所述密封截止结构在所述阀杆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所述主体内对其中一侧所述侧密封结构上的第二通道进行封堵;
其中,所述阀杆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组侧隔套,对称设置于所述中隔套两侧,分别包括与所述中隔套贴合的第一侧隔套,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隔套贴合的第二侧隔套;
所述第一侧隔套和第二侧隔套均包括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以及对二者进行安装且内部设置贯通通道的环体结构;所述外密封环与所述阀体的腔体内壁实现密封,所述内密封环固定于所述环体结构内壁上;
所述阀杆的端部设置有直径扩大的末段;所述第一侧隔套的外密封环与所述外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出环体结构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侧隔套的内密封环在气体流入自身所在一侧环体结构时,与运动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末段贴合而实现密封,以及,在气体流入另一侧环体结构时,与运动到第二位置的一侧所述末段分离而实现密封解除;
解除密封的所述第一侧隔套的环体结构内侧,与同侧的所述第二侧隔套的环体结构内侧联通,所述第二侧隔套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出所述环体结构的第四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内密封环安装于所述环体结构一侧端部的沉头孔位内,包括:
连接部分,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分一侧引出且成发散状的外密封分支和内密封分支,二者之间形成朝向所述环体结构的贯通通道的V型敞口;
所述内密封分支自由伸展,或者,与所述末段贴合。
一种主阀结构,采用如上所述的阀杆组件,包括:
阀体,以及由依次连接的后盖活塞组件、阀杆组件和前盖活塞组件构成的组合结构;
所述后盖活塞组件与所述腔体一端形成后盖活塞腔,所述前盖活塞组件与所述腔体另一端形成前盖活塞腔,所述组合结构沿直线运动,且在垂直于所述直线运动的方向上,所述后盖活塞组件对于后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大于所述前盖活塞组件对于前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且所述组合结构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活塞组件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在长度方向上为等截面结构,内部设置有活塞套;
所述活塞套外侧与所述腔体内壁密封贴合,内侧与所述前盖活塞组件密封贴合。
一种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包括如上所述的主阀结构,以及先导组件;
所述阀体设置有进气口、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先导进气通道和先导出气通道,自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分别通过所述先导进气通道进入所述前盖活塞腔和先导组件的先导活塞腔,所述先导组件在通电时将先导活塞腔内的气体引入大气,或者,断电时通过所述先导出气通道引入所述后盖活塞腔;
所述组合结构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进行位置切换,实现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工作口的联通,或者所述进气口与第二工作口的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组件包括:
先导座,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内部具有与所述先导进气通道联通的流入通道,以及与所述先导出气通道联通的流出通道;
隔磁管,一端与所述先导座固定连接;
下静铁芯、动铁芯和上静铁芯,依次设置于所述隔磁管内部,所述下静铁芯和上静铁芯相对于所述隔磁管固定设置,二者之间形成所述先导活塞腔,所述下静铁芯设置有联通所述流入通道和隔磁管内部的第五通道,以及联通所述隔磁管内部和流出通道的第六通道;所述上静铁芯设置有联通所述隔磁管内部和外部大气环境的第七通道;
电磁组件,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吸力令所述动铁芯与所述下静铁芯贴合,且对所述第五通道进行封堵;
复位结构,在所述线圈断电后,对所述动铁芯进行挤压而远离所述下静铁芯,且与所述上静铁芯贴合,而对所述第七通道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上静铁芯贴合的上胶堵,以及与所述下静铁芯贴合的下胶堵。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组件还包括螺帽,与所述电磁组件固定连接,且设置有联通内外的贯通孔位;
所述螺帽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上静铁芯通过外部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孔的连接而相对于所述螺帽固定,且固定后对所述隔磁管进行挤压。
进一步地,还包括手动调节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七通道进行人工开启,包括:
调节杆,与所述螺帽上的孔位贴合,且在所述孔位的导向下直线运动;
所述调节杆端部引出至所述螺帽外以供操作,外周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调节杆相对于螺帽的最大引出长度进行限制;
所述上静铁芯设置有容腔,对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进行容纳,所述调节杆端部朝向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允许所述调节杆贯穿对所述动铁芯进行挤压;
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部,一端与所述容腔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相抵,且成压缩状态设置。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中的阀杆组件适于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根据双侧端部受到的压力差进行两侧第二通道的择一开启来进行方向切换,从而可应用于先导结构为常开型的电磁阀换向阀中,耐振动冲击性能好。
同时给出了使得阀杆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活塞组件形成的压力差而进行的具体结构形式,通过后盖活塞组件对于后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大于前盖活塞组件对于前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从而在相同气压下,后盖活塞组件端部产生的气推力大于前盖活塞组件端部产生的气推力,从而因压力差而发生组合结构的直线运动,阀杆组件向前盖活塞组件动作;而当后盖活塞腔无气压时,后盖活塞组件端部无气推力,而前盖活塞组件端部的气推力依然存在,前盖活塞组件受气推力作用推动阀杆组件向后盖活塞腔一侧运动,从而完成气路的切换。
本发明中设计常开型先导配合主阀设计泄压式换向结构,控制安全系数高,常态下电磁先导部分打开,阀体内的后盖活塞腔和前盖活塞腔都存在气体,通过前后盖活塞组件的面积差来控制阀杆组件保持状态,使得整阀都在受压状态,不易产生误动作,安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杆与中隔套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中隔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隔套、一组侧隔套和阀杆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5为阀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第一侧隔套和第二侧隔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内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内密封环与支撑密封垫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10为主阀结构在第一种工作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后盖活塞组件和阀杆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活塞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0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局部展示);
图16为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剖视图;
图17为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正视图;
图19为先导组件的剖视图;
图20为先导组件与阀体的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21为图2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先导座、隔磁管、下静铁芯和上静铁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23为下静铁芯、动铁芯和上静铁芯的连接示意图;
图24为图2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5为图2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6为上静铁芯、螺帽和手动调节结构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27为螺帽和手动调节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阀体;11、后盖活塞腔;12、前盖活塞腔;13、进气口;14、第一工作口;15、第二工作口;16、先导进气通道;17、先导出气通道;18、第一排气口;19、第二排气口;
2、后盖活塞组件;
3、阀杆组件;31、阀杆;31a、中间段;31b、末段;31c、密封截止结构;32、中隔套;32a、外密封结构;32b、侧密封结构;32c、第一通道;32d、第二通道;32e、主体;33、第一侧隔套;33a、外密封环;33b、内密封环;33b-1、连接部分;33b-2、外密封分支;33b-3、内密封分支;33b-4、V型敞口;33c、环体结构;33d、第三通道;33e、第四通道;34、第二侧隔套;35、支撑密封垫;35a、垫片环;35b、支撑环;35c、密封腔;
4、前盖活塞组件;
5、先导组件;51、先导座;51a、流入通道;51b、流出通道;52、隔磁管;53、下静铁芯;53a、第五通道;53b、第六通道;54、动铁芯;54a、上胶堵;54b、下胶堵;55、上静铁芯;55a、第七通道;55b、容腔;56、电磁组件;57、螺帽;58、复位结构;
6、活塞套;
7、手动调节结构;71、调节杆;72、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阀杆组件,安装于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阀体1内,包括:
阀杆31,阀杆31的中间段31a围绕圆周方向向外凸出有环状的密封截止结构31c;中隔套32,包括两圈外密封结构32a、两个侧密封结构32b,以及与二者连接的主体32e;外密封结构32a与阀体1的腔体内壁实现密封,两外密封结构32a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主体32e的第一通道32c,侧密封结构32b上设置有供气体流出主体32e的第二通道32d,密封截止结构31c在阀杆31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主体32e内对其中一侧侧密封结构32b上的第二通道32d进行封堵;其中,阀杆31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本发明中的阀杆组件3适于整体处于受压状态,根据双侧的压力差进行两侧第二通道32d的择一开启来进行方向切换,从而可应用于先导结构为常开型的电磁阀换向阀中,耐振动冲击性能好,不易产生误动作,安全可靠性高。
在工作的过程中,中隔套32基本保持位置的不变,进入的气体在两外密封结构32a的限制下而进入到主体32e内部,通过阀杆31的运动选择而实现向哪一侧第二通道32d供气的工作选择,从而实现中隔套32与一侧的联通。
其中,针对外密封结构32a的选择可采用常规的O型密封圈,而套设在主体32e外部即可,而侧密封结构32b可以为独立的垫片形式而贴合在主体32e侧壁上,或者,可以为主体32e的一部分,通过开设孔位的方式而获得第二通道32d。
具体作为一种优化形式,参见图3,中隔套32采用环状的主体32e,主体32e外侧设置环形缩进区域,缩进区域围绕轴线均匀开设有若干贯通孔,贯通孔作为第一通道32c使用,侧密封结构32b贴合主体32e两侧,采用O型密封圈套设于侧密封结构32b外围而作为外密封结构32a,且O型密封圈一侧通过主体32e侧壁进行限位。自换向阀的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到达缩进区域与腔体内壁之间的空间而自贯通孔进入主体32e内;上述结构形式的中隔套32结构更加稳定,且进气更加均匀,更重要的是,各个独立的结构更加易于加工,从而更加容易获得更高的精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4~6所示,还包括两组侧隔套,对称设置于中隔套32两侧,分别包括与中隔套32贴合的第一侧隔套33,以及与第一侧隔套33贴合的第二侧隔套34;第一侧隔套33和第二侧隔套34均包括外密封环33a和内密封环33b,以及对二者进行安装且内部设置贯通通道的环体结构33c;外密封环33a与阀体1的腔体内壁实现密封,内密封环33b固定于环体结构33c内壁上。
阀杆31的端部设置有直径扩大的末段31b;第一侧隔套33的外密封环33a与外密封结构32a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出环体结构33c的第三通道33d;第一侧隔套33的内密封环33b在气体流入自身所在一侧环体结构33c时,与运动到第一位置的一侧末段31b贴合而实现密封,以及,在气体流入另一侧环体结构33c时,与运动到第二位置的一侧末段31b分离而实现密封解除;解除密封的第一侧隔套33的环体结构33c内侧,与同侧的第二侧隔套34的环体结构33c内侧联通,第二侧隔套34与腔体内壁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出环体结构33c的第四通道33e。
在工作过程中,参见图4,如图中虚线所示,展示了来自换向阀进气口的气体向左侧第一侧隔套33的环体结构33c内部流通的示意图,此时阀杆31的密封截止结构31c与右侧的侧密封结构32b贴合而实现密封,以及该侧第一侧隔套33的内密封环33b与阀杆31的末段31b贴合而实现密封。
而当阀杆31运动后,参见图6,如图中虚线所示,展示了第一侧隔套33和第二侧隔套34的环体结构33c内部联通的示意图,此时该侧第一侧隔套33的内密封环33b与阀杆31的末段31b解除密封。
本优选方案中实现了阀杆组件3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作为一种更为简化的方式,可将第一侧隔套33和第二侧隔套34设置为完全相同的结构,如图5所示,从而降低加工难度,实现通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密封环33a可同样采用O型密封圈的形式,从而使得针对中隔套32和侧隔套的外部密封形式保持统一,降低零部件的复杂程度。而由于阀杆31运动形式的存在,为了降低内泄而对控制精度造成的影响,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6~8所示,内密封环33b安装于环体结构33c一侧端部的沉头孔位内,包括:连接部分33b-1,以及自连接部分33b-1一侧引出且成发散状的外密封分支33b-2和内密封分支33b-3,二者之间形成朝向环体结构33c的贯通通道的V型敞口33b-4;内密封分支33b-3自由伸展,或者,与末段31b贴合。
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部分33b-1可通过与侧隔套临近的盖体或其他侧隔套等任意结构实现贴合固定,从而被稳定的限制在沉头孔位内,而针对V型敞口33b-4,参见图8,其朝向气体供给的方向,即图中右侧直线箭头方向,从而承受气流带来的冲击力,在上述过程中,内密封分支33b-3必然与末段31b贴合,由于V型敞口33b-4朝向贯通通道,因此会在气流的作用下使得和外密封分支33b-2获得如图中上下箭头所指示的更大的展开趋势,从而使得内外侧的密封效果更优。
由于外密封分支33b-2凸出于连接部分33b-1而与末段31b贴合密封,因此与连接部分33b-1之间形成导向的坡面形式,此处的坡面形式在阀杆31运动的过程中,还可对末段31b的到来进行导向,从而降低阀杆31冲击所带来的损坏几率,作为一种优选,还可在阀杆31的中间段31a和末段31b之间设置近似平行的坡面形式。上述密封结构不易磨损,阀杆31动作也不易产生异物卡滞故障,寿命长。
在上述结构形式中,由于V型敞口33b-4相对于连接部分33b-1向外延伸一定距离,因此由于自身柔性,对于末段31b的挤压力较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所可能产生的内泄,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如图9所示,还可在此处增加支撑密封垫35,包括相对于阀杆31的轴线垂直设置的垫片环35a,以及与垫片环35a内侧连接,且成喇叭状发散设置的支撑环35b;其中,垫片环35a被挤压于外密封分支33b-2与沉头孔底部之间,支撑环35b端部与内密封分支33b-3中部贴合,而将V型敞口33b-4分割成密封腔35c和新的V型敞口,其中,支撑环35b在受压前向V型敞口外部成曲度平滑凸出。
上述支撑密封垫35在工作的过程中承受图中箭头所示的压力方向时,支撑环35b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而呈现延伸变直的趋势,从而对与内密封分支33b-3贴合的位置进行挤压,实现对内密封分支33b-3进行支撑的目的,从而提高其对于末段31b的挤压力,提高密封效果,在上述过程中,由于密封腔35c内存在一定的气体量,且周围均获得密封,因此会对支撑环35b向内的形变进行限制,保证其不会因向内弯曲过大程度而无法实现支撑效果。
而当阀杆31自与图中箭头相反的方向对内密封分支33b-3进行挤压时,内密封分支33b-3会对支撑环35b进行挤压而使其弯曲程度扩大,此过程所需外力较小,因此也并不会对内密封分支33b-3造成过大的反作用力,因此不会对内密封分支33b-3向外扩张而避免被阀杆31剪切破坏的效果受到影响。其中,为了保证支撑环35b支撑位置的准确性,可在内密封分支33b-3内侧设置台阶结构进行限位。
实施例二
如图10~13所示,一种主阀结构,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阀杆组件3,包括:
阀体1,以及由依次连接的后盖活塞组件2、阀杆组件3和前盖活塞组件4构成的组合结构;后盖活塞组件2与腔体一端形成后盖活塞腔11,前盖活塞组件4与腔体另一端形成前盖活塞腔12,组合结构沿直线运动,且在垂直于直线运动的方向上,后盖活塞组件2对于后盖活塞腔11内气体的挤压面积大于前盖活塞组件4对于前盖活塞腔12内气体的挤压面积,且组合结构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活塞组件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本实施例中,给出了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使得阀杆31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的压力差而进行的具体结构形式,即,因为后盖活塞组件2对于后盖活塞腔11内气体的挤压面积大于前盖活塞组件4对于前盖活塞腔12内气体的挤压面积,所以相同气压下,如图10所示,后盖活塞组件2端部产生的气推力大于前盖活塞组件4端部产生的气推力,从而因压力差而发生组合结构的直线运动,阀杆组件3向前盖活塞组件4动作;而当后盖活塞腔11无气压时,后盖活塞组件2端部无气推力,而前盖活塞组件4端部的气推力依然存在,如图15所示,前盖活塞组件4受气推力作用推动阀杆组件3向后盖活塞腔11一侧运动,从而完成气路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在活塞组件外周密封建立的过程中,也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优化后的内密封环33b的结构形式,同样可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其中,优选使得V型敞口朝向活塞腔所在一侧。其中,活塞上可设计一个油脂槽,安装使用时用于储存润滑脂,使活塞密封圈在长期往复运动中处于润滑状态,密封圈在润滑状态下不易磨损,寿命更长久。
为了降低阀体1的加工难度,腔体在长度方向上为等截面结构,内部设置有活塞套6;活塞套6外侧与腔体内壁密封贴合,内侧与前盖活塞组件4密封贴合。参见图14中活塞套6的结构,通过活塞套6的设置,可针对阀体1直接进行等截面贯通孔的加工而获得腔体,更加简单,而通过活塞套6的安装来适应前盖活塞组件4和后盖活塞组件2的尺寸差,保证双侧的有效密封贴合。
实施例三
如图16~18所示,一种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包括实施例二中的主阀结构,以及先导组件5;阀体1设置有进气口13、第一工作口14、第二工作口15、先导进气通道16和先导出气通道17,自进气口13进入的气体分别通过先导进气通道16进入前盖活塞腔12和先导组件5的先导活塞腔,先导组件5在通电时将先导活塞腔内的气体引入大气,或者,断电时通过先导出气通道17引入后盖活塞腔11;组合结构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进行位置切换,实现进气口13与第一工作口14的联通,或者进气口13与第二工作口15的联通。
如图16所示,展示了进气口13和第一工作口14联通的形式,如图中虚线所示,展示了上述的联通关系,获得此种形式的过程如下:
自进气口13流入的气体一部分进入前盖活塞腔12,对前盖活塞组件4产生向阀杆31端部的作用力;另一部分气体进入先导组件5,通过先导出气通道17引入后盖活塞腔11,对后盖活塞组件2产生向阀杆31端部的作用力,因为后盖活塞组件2对于后盖活塞腔11内气体的挤压面积大于前盖活塞组件4对于前盖活塞腔12内气体的挤压面积,所以相同气压下后盖活塞组件2端部产生的气推力大于前盖活塞组件4端部产生的气推力,从而因压力差而发生组合结构的直线运动,阀杆31组件向前盖活塞组件4动作,进气口13和第一工作口14联通,第二工作口15与第二排气口19联通。
在上述过程中,先导组件5并不得电,本发明中设计常开型先导配合主阀设计泄压式换向结构,这种控制安全系数高,常态下电磁先导部分打开,阀体1内的后盖活塞腔11和前盖活塞腔12都存在气体,通过前后盖活塞组件2的面积差来控制阀杆31组件保持状态,使得整阀都在受压状态,耐振动冲击性能好,不易产生误动作,安全可靠性高。
参见图15,展示了进气口13和第二工作口15联通的形式,如图中虚线所示,展示了上述的联通关系,获得此种形式的过程如下:
当先导组件5通电时进行动作,将上述过程中通过先导出气通道17引入后盖活塞腔11的气体引入大气,使得后盖活塞腔11无气压,后盖活塞组件2端部无气推力,而前盖活塞组件4端部的气推力依然存在,前盖活塞组件4受气推力作用推动阀杆31组件向后盖活塞腔11一侧运动,从而完成气路的切换,使得进气口13和第二工作口15联通,第一工作口14和第一排气口18联通。
本发明中,设计一大一小活塞组件结构,常态下组合结构两端的活塞腔都存在气体,通过大小活塞组件产生的气推力差值来控制阀杆31组件位置,通电状态下,一端活塞组件端部的气推力被卸掉,实现阀杆31组件的动作换向,即通过泄掉一端压力来实现电磁换向阀的动作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可设置蝶形弹簧结构,用于补偿多个隔套组件与阀体1配合安装产生的长度偏差,保证隔套组件在阀体1的腔体内安装不会产生轴向空隙。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9~25所示,先导组件5包括:先导座51,与阀体1固定连接,内部具有与先导进气通道16联通的流入通道51a,以及与先导出气通道17联通的流出通道51b;隔磁管52,一端与先导座51固定连接;下静铁芯53、动铁芯54和上静铁芯55,依次设置于隔磁管52内部,下静铁芯53和上静铁芯55相对于隔磁管52固定设置,二者之间形成先导活塞腔;下静铁芯53设置有联通流入通道51a和隔磁管52内部的第五通道53a,以及联通隔磁管52内部和流出通道51b的第六通道53b;上静铁芯55设置有联通隔磁管52内部和外部大气环境的第七通道55a;电磁组件56,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吸力令动铁芯54与下静铁芯53贴合,且对第五通道53a进行封堵;复位结构58,在线圈断电后,对动铁芯54进行挤压而远离下静铁芯53,且与上静铁芯55贴合,而对第七通道55a进行封堵。
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动铁芯54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上静铁芯55贴合的上胶堵54a,以及与下静铁芯贴合的下胶堵54b。
在工作过程中,当线圈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会吸引动铁芯54克服复位结构58的挤压力而动作,且与下静铁芯53吸合到一起,此时动铁芯54可通过其上设置的上胶堵54a与上静铁芯55脱离开,而通过设置的下胶堵54b与下静铁芯53吸合到一起产生密封,从而使得先导座51处的先导进气被切断;动铁芯54的上胶堵54a与上静铁芯55气密封打开与大气连通,后盖活塞腔11的气体通过先导出气通道17到达上静铁芯55的第七通道55a处再排向大气,这时候后盖活塞腔11无气压,后盖活塞组件2无气推力,前盖活塞组件4的气推力依然存在,前盖活塞组件4受气推力作用推动阀杆31向后盖活塞腔11运动,直到阀杆31的密封截止结构31c另一侧的密封截止面碰到其同侧的侧密封结构32b形成截止密封,则电磁阀完成一次通电换向动作,此时进气口13与第二工作口15联通,第一工作口14与第一排气口18联通。
为了便于结构的加工及安装,先导组件5还包括螺帽57,与电磁组件56固定连接,且设置有联通内外的贯通孔位;螺帽57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孔,上静铁芯55通过外部螺纹与内螺纹孔的连接而相对于螺帽57固定,且固定后对隔磁管52进行挤压。
在安装过程中,可首先建立上静铁芯55与螺帽57的固定连接,随后再建立螺帽57与电磁组件56的连接,然后对上静铁芯55进行旋转而沿轴向向隔磁管52进行挤压,从而保证整个先导组件5部分结构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稳定性。
为了便于人工控制,如图26和27所示,还包括手动调节结构7,用于对第七通道55a进行人工开启,包括:调节杆71,与螺帽57上的孔位贴合,且在孔位的导向下直线运动;调节杆71端部引出至螺帽57外以供操作,外周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对调节杆71相对于螺帽57的最大引出长度进行限制;上静铁芯55设置有容腔55b,对调节杆71的端部进行容纳,调节杆71端部朝向第七通道55a,第七通道55a允许调节杆71贯穿对动铁芯54进行挤压;复位弹簧72,套设于调节杆71外部,一端与容腔55b底部相抵,另一端与限位结构相抵,且成压缩状态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形式可使得人工对第七通道55a进行开启,只需通过外力对调节杆71的引出部分进行挤压而克服复位弹簧72的弹性力即可,调节杆71对动铁芯54进行挤压,使其与下静铁芯53贴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5)

1.一种阀杆组件,其特征在于,安装于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阀体内,包括:
阀杆,所述阀杆的中间段围绕圆周方向向外凸出有环状的密封截止结构;
中隔套,包括两圈外密封结构、两个侧密封结构,以及与外密封结构和侧密封结构连接的主体;
所述外密封结构与所述阀体的腔体内壁实现密封,两外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所述主体的第一通道,所述侧密封结构上设置有供气体流出所述主体的第二通道,所述密封截止结构在所述阀杆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所述主体内对其中一侧所述侧密封结构上的第二通道进行封堵;
其中,所述阀杆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还包括两组侧隔套,对称设置于所述中隔套两侧,分别包括与所述中隔套贴合的第一侧隔套,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隔套贴合的第二侧隔套;
所述第一侧隔套和第二侧隔套均包括外密封环和内密封环,以及对二者进行安装且内部设置贯通通道的环体结构;所述外密封环与所述阀体的腔体内壁实现密封,所述内密封环固定于所述环体结构内壁上;
所述阀杆的端部设置有直径扩大的末段;所述第一侧隔套的外密封环与所述外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出环体结构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侧隔套的内密封环在气体流入自身所在一侧环体结构时,与运动到第一位置的一侧所述末段贴合而实现密封,以及,在气体流入另一侧环体结构时,与运动到第二位置的一侧所述末段分离而实现密封解除;
解除密封的所述第一侧隔套的环体结构内侧,与同侧的所述第二侧隔套的环体结构内侧联通,所述第二侧隔套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形成供气体流出所述环体结构的第四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密封环安装于所述环体结构一侧端部的沉头孔位内,包括:
连接部分,以及自所述连接部分一侧引出且成发散状的外密封分支和内密封分支,二者之间形成朝向所述环体结构的贯通通道的V型敞口;
所述内密封分支自由伸展,或者,与所述末段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结构为O型密封圈,套设在所述主体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密封结构为独立的垫片形式而贴合在所述主体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密封结构为所述主体的一部分,通过开设孔位的方式而获得所述第二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套采用环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外侧设置环形缩进区域,所述环形缩进区域围绕轴线均匀开设有若干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作为第一通道使用;所述侧密封结构贴合所述主体两侧,采用O型密封圈套设于所述侧密封结构外围而作为所述外密封结构,且O型密封圈一侧通过所述主体侧壁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隔套和第二侧隔套为完全相同的结构。
8.一种主阀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杆组件,包括:
阀体,以及由依次连接的后盖活塞组件、阀杆组件和前盖活塞组件构成的组合结构;
所述后盖活塞组件与所述腔体一端形成后盖活塞腔,所述前盖活塞组件与所述腔体另一端形成前盖活塞腔,所述组合结构沿直线运动,且在垂直于所述直线运动的方向上,所述后盖活塞组件对于后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大于所述前盖活塞组件对于前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且所述组合结构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活塞组件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在长度方向上为等截面结构,内部设置有活塞套;
所述活塞套外侧与所述腔体内壁密封贴合,内侧与所述前盖活塞组件密封贴合。
10.一种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主阀结构,以及先导组件;
所述阀体设置有进气口、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先导进气通道和先导出气通道,自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分别通过所述先导进气通道进入所述前盖活塞腔和先导组件的先导活塞腔,所述先导组件在通电时将先导活塞腔内的气体引入大气,或者,断电时通过所述先导出气通道引入所述后盖活塞腔;
所述组合结构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进行位置切换,实现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工作口的联通,或者所述进气口与第二工作口的联通。
11.一种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阀结构以及先导组件;
所述主阀结构包括:阀体,以及由依次连接的后盖活塞组件、阀杆组件和前盖活塞组件构成的组合结构;所述后盖活塞组件与阀体的腔体一端形成后盖活塞腔,所述前盖活塞组件与所述腔体另一端形成前盖活塞腔,所述组合结构沿直线运动,且在垂直于所述直线运动的方向上,所述后盖活塞组件对于后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大于所述前盖活塞组件对于前盖活塞腔内气体的挤压面积,且所述组合结构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活塞组件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其中,所述阀杆组件安装于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的阀体内,包括:阀杆,所述阀杆的中间段围绕圆周方向向外凸出有环状的密封截止结构;中隔套,包括两圈外密封结构、两个侧密封结构,以及与外密封结构和侧密封结构连接的主体;所述外密封结构与所述阀体的腔体内壁实现密封,两外密封结构之间形成供气体进入所述主体的第一通道,所述侧密封结构上设置有供气体流出所述主体的第二通道,所述密封截止结构在所述阀杆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在所述主体内对其中一侧所述侧密封结构上的第二通道进行封堵;其中,所述阀杆的直线运动因两侧气体对两端产生的压力差而进行;
所述阀体设置有进气口、第一工作口、第二工作口、先导进气通道和先导出气通道,自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分别通过所述先导进气通道进入所述前盖活塞腔和先导组件的先导活塞腔,所述先导组件在通电时将先导活塞腔内的气体引入大气,或者,断电时通过所述先导出气通道引入所述后盖活塞腔;
所述组合结构在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进行位置切换,实现所述进气口与第一工作口的联通,或者所述进气口与第二工作口的联通;
所述先导组件包括:先导座,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内部具有与所述先导进气通道联通的流入通道,以及与所述先导出气通道联通的流出通道;隔磁管,一端与所述先导座固定连接;下静铁芯、动铁芯和上静铁芯,依次设置于所述隔磁管内部,所述下静铁芯和上静铁芯相对于所述隔磁管固定设置,二者之间形成所述先导活塞腔,所述下静铁芯设置有联通所述流入通道和隔磁管内部的第五通道,以及联通所述隔磁管内部和流出通道的第六通道;所述上静铁芯设置有联通所述隔磁管内部和外部大气环境的第七通道;电磁组件,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吸力令所述动铁芯与所述下静铁芯贴合,且对所述第五通道进行封堵;复位结构,在所述线圈断电后,对所述动铁芯进行挤压而远离所述下静铁芯,且与所述上静铁芯贴合,而对所述第七通道进行封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组件包括:
先导座,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内部具有与所述先导进气通道联通的流入通道,以及与所述先导出气通道联通的流出通道;
隔磁管,一端与所述先导座固定连接;
下静铁芯、动铁芯和上静铁芯,依次设置于所述隔磁管内部,所述下静铁芯和上静铁芯相对于所述隔磁管固定设置,二者之间形成所述先导活塞腔,所述下静铁芯设置有联通所述流入通道和隔磁管内部的第五通道,以及联通所述隔磁管内部和流出通道的第六通道;所述上静铁芯设置有联通所述隔磁管内部和外部大气环境的第七通道;
电磁组件,线圈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吸力令所述动铁芯与所述下静铁芯贴合,且对所述第五通道进行封堵;
复位结构,在所述线圈断电后,对所述动铁芯进行挤压而远离所述下静铁芯,且与所述上静铁芯贴合,而对所述第七通道进行封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芯轴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上静铁芯贴合的上胶堵,以及与所述下静铁芯贴合的下胶堵。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组件还包括螺帽,与所述电磁组件固定连接,且设置有联通内外的贯通孔位;
所述螺帽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上静铁芯通过外部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孔的连接而相对于所述螺帽固定,且固定后对所述隔磁管进行挤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调节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七通道进行人工开启,包括:
调节杆,与所述螺帽上的孔位贴合,且在所述孔位的导向下直线运动;
所述调节杆端部引出至所述螺帽外以供操作,外周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对所述调节杆相对于螺帽的最大引出长度进行限制;
所述上静铁芯设置有容腔,对所述调节杆的端部进行容纳,所述调节杆端部朝向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允许所述调节杆贯穿对所述动铁芯进行挤压;
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部,一端与所述容腔底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相抵,且成压缩状态设置。
CN202111358808.3A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Active CN113819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8808.3A CN113819267B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8808.3A CN113819267B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9267A CN113819267A (zh) 2021-12-21
CN113819267B true CN113819267B (zh) 2022-02-08

Family

ID=78919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8808.3A Active CN113819267B (zh) 2021-11-17 2021-11-17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926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75374A1 (en) * 1984-09-20 1986-03-26 Ranco Incorporated Of Delaware Reversing valve assembly
CN101666341A (zh) * 2009-09-25 2010-03-10 浙江工业大学 高频大流量2d数字伺服阀
CN104500783A (zh) * 2015-01-12 2015-04-08 无锡市晟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阀套式比例阀
CN108571487A (zh) * 2018-07-06 2018-09-25 佛山信卓派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式液控双向截止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2697B1 (en) * 1999-07-08 2001-02-06 Eaton Corporation Rotary directional valve with integral load holding check
US6554014B2 (en) * 2000-10-13 2003-04-29 Hydraforce, Inc. Proportional pilot operated directional valve
CN201487299U (zh) * 2009-08-07 2010-05-26 陈建杰 二位五通电磁阀
TWI507622B (zh) * 2011-09-01 2015-11-11 Smc Corp 單動式轉向閥
CN104500478B (zh) * 2014-12-19 2016-06-08 林东亮 气动自动换向阀、气动换向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7609814U (zh) * 2017-10-24 2018-07-13 宁波陈氏鑫光气动有限公司 一种二位五通电磁阀
CN211175490U (zh) * 2019-12-23 2020-08-04 鞍山电磁阀有限责任公司 电磁先导式四通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75374A1 (en) * 1984-09-20 1986-03-26 Ranco Incorporated Of Delaware Reversing valve assembly
CN101666341A (zh) * 2009-09-25 2010-03-10 浙江工业大学 高频大流量2d数字伺服阀
CN104500783A (zh) * 2015-01-12 2015-04-08 无锡市晟瑞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阀套式比例阀
CN108571487A (zh) * 2018-07-06 2018-09-25 佛山信卓派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式液控双向截止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9267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99792U (zh) 充注阀以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JPH0366986A (ja) 中空ステムの具えた3方向ポペットバルブ
CN110762248B (zh) 一种流体控制阀
CN101929562A (zh) 一种通电时关闭的电磁阀及其装配方法
CN108825828A (zh) 一种电控单向阀
CN104344010A (zh) 一种电磁流量换向阀
CN210266036U (zh) 一种单向阀
CN113819267B (zh) 一种阀杆组件、主阀结构及泄压式两位五通电磁换向阀
CN104344015A (zh) 一种电磁阀
CN210440590U (zh) 气动开关阀及具有该气动开关阀的机械加工设备
CN105650330A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进气电磁阀
CN108869429A (zh) 一种控制流体单向流动的方法
CN215334755U (zh) 一种色选机电磁阀动铁芯包胶结构
CN202326486U (zh) 无泄漏型气控液压换向阀
CN105351570A (zh) 一种二位二通电磁阀
JP2004360876A (ja) 三方弁
JP3909461B2 (ja) 直動形2ポート電磁弁
CN214404787U (zh) 电气比例压力阀
CN211574324U (zh) 电磁阀
CN112728126A (zh) 活塞式无压差开启的电磁阀
CN205578847U (zh) 发动机及其进气电磁阀
CN220204790U (zh) 一种单向式自调节膨胀阀
CN112797185A (zh) 电气比例压力阀
CN214500131U (zh) 一种电磁阀结构
US7293580B2 (en) Val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