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9021B -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9021B
CN113819021B CN202110996255.8A CN202110996255A CN113819021B CN 113819021 B CN113819021 B CN 113819021B CN 202110996255 A CN202110996255 A CN 202110996255A CN 113819021 B CN113819021 B CN 113819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ipe
heat transfer
block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62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9021A (zh
Inventor
黄长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han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62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9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9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9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9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9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4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s or thermal differences occurring in n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8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otherwise bent, e.g. in a serpentine or zig-za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包括传热装置,所述传热装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降热损装置,所述传热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加压装置,所述传热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块,所述降热损装置包括导热装置和外循环管,所述外循环管的内部开设有循环通孔,所述循环通孔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装置,本发明涉及地热能发电技术领域。该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通过将地下底部的高温蒸汽进行传导降温可以有效达到装置外侧的蒸汽二次利用,达到装置保温功能,并提高内部热转换效率,同时外循环管为密封管,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将内部有害气体释放,提高装置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利用地下热水或水汽来加热某种低沸点工质,使其进入汽轮机工作的地热发电系统,又称中间介质法或低沸点工质循环。它是为克服闪蒸地热发电系统的缺点而出现的一种循环系统。
在现在的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中,因为传热装置外部没有很好的保温材料,在地下高温高压水或水汽上来时,不能对其进行好的保温,造成很大的热能流失;同时因地下高温高压水或水汽中含有很多杂质,在导入过程中,杂质进场会吸附在管道周围,造成堵塞,导致该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解决了地下高温高压水或水汽热能流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包括传热装置,所述传热装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降热损装置,所述传热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加压装置,所述传热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块,所述降热损装置包括导热装置和外循环管,所述外循环管的内部开设有循环通孔,所述循环通孔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装置;通过将地下底部的高温蒸汽进行传导降温可以有效达到装置外侧的蒸汽二次利用,达到装置保温功能,并提高内部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外循环管为密封管,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将内部有害气体释放,提高装置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作业。
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冷凝片和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凹陷处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靠近接触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冷凝片的边侧处;
所述传热装置包括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进气端与进气块相连通,所述螺旋管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限流装置,所述螺旋管的外侧设有加压管;
所述限流装置包括连接轴和振动锥块,所述螺旋管外表面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螺旋管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层限流环。
优选的,所述进气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输块,所述传输块与进气块相连通,所述传输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槽,所述分流槽固定连接在外循环管的左侧,且分流槽与外循环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接触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外表面贯穿外循环管并延伸至循环通孔的内腔处,所述固定块远离接触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弯板,导流弯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片。导流弯板为S型设置,可以增加循环通孔内壁和地下高温气体的接触面积,达到高效导热效果,同时地下高温气体在降温液化时,导流弯板可以达到一定导流效果,提高循环通孔内部的循环效果。
优选的,所述加压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处理加压装置的底部,且螺旋管设置在加压管的内侧位置,所述加压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热壳,所述传热壳外表面的凹陷处固定连接在外循环管的外表面处。
优选的,所述双层限流环的夹层中套设在振动锥块的外表面处,所述振动锥块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短块,所述双层限流环的上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钮,且限位钮设置在振动锥块的上下侧处。在地下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双层限流环时,因振动锥块受到的气流大小与截面方向不同,使得内部振动锥块达到不规则振动效果,防止地下高温高压气体在液化时,会在循环通孔内壁形成杂质,从而堵住管道。
优选的,所述处理加压装置包括加压外壳,所述加压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传热装置的上表面处,所述加压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且进液管与加压管较低的一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压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所述加压外壳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对接块相连通,且排气管与加压管较高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接密闭环,所述内接密闭环的间隔处设有振动装置。通过内接密闭环与振动装置表面接触时密封,可以达到加压作用,使得该次加温气体循环,达到加压作用,为后续气体发电提供压力环境。
优选的,所述振动装置包括振动块,所述振动块的外表面套设在排气管的外侧,所述振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侧边凹槽,所述侧边凹槽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块,所述旋转块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与内接密闭环的表面处相适配。振动块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大时,旋转块向外侧旋转达到释放压力气体作用,当振动块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小时,旋转块向内侧旋转,达到封堵排气管的作用,保持加压外壳内部压力均匀。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一)、该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通过将地下底部的高温蒸汽进行传导降温可以有效达到装置外侧的蒸汽二次利用,达到装置保温功能,并提高内部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外循环管为密封管,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将内部有害气体释放,提高装置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作业。
(二)、该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通过导流弯板为S型设置,可以增加循环通孔内壁和地下高温气体的接触面积,达到高效导热效果,同时地下高温气体在降温液化时,导流弯板可以达到一定导流效果,提高循环通孔内部的循环效果。
(三)、该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通过在地下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双层限流环时,因振动锥块受到的气流大小与截面方向不同,使得内部振动锥块达到不规则振动效果,防止地下高温高压气体在液化时,会在循环通孔内壁形成杂质,从而堵住管道。
(四)、该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通过内接密闭环与振动装置表面接触时密封,可以达到加压作用,使得该次加温气体循环,达到加压作用,为后续气体发电提供压力环境。
(五)、该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通过振动块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大时,旋转块向外侧旋转达到释放压力气体作用,当振动块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小时,旋转块向内侧旋转,达到封堵排气管的作用,保持加压外壳内部压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降热损装置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导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热装置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限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处理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加压装置;11、加压外壳;12、振动装置;121、振动块;122、转轴;123、封堵板;124、旋转块;125、侧边凹槽;13、排气管;14、内接密闭环;15、对接块;16、进液管;2、传热装置;21、传热壳;22、限流装置;221、振动锥块;222、限位短块;223、连接轴;224、双层限流环;225、限位钮;23、螺旋管;24、加压管;3、降热损装置;31、外循环管;32、循环通孔;34、传输块;35、分流槽;36、导热装置;361、接触板;362、固定块;363、导热片;364、导流弯板;365、冷凝片;4、进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包括传热装置2,所述传热装置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降热损装置3,所述传热装置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加压装置1,所述传热装置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块4,所述降热损装置3包括导热装置36和外循环管31,所述外循环管31的内部开设有循环通孔32,所述循环通孔32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装置36;通过将地下底部的高温蒸汽进行传导降温可以有效达到装置外侧的蒸汽二次利用,达到装置保温功能,并提高内部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外循环管31为密封管,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将内部有害气体释放,提高装置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作业。
所述导热装置36包括冷凝片365和接触板361,所述接触板361的凹陷处设有导热片363,所述导热片363靠近接触板36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冷凝片365的边侧处;
所述进气块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输块34,所述传输块34与进气块4相连通,所述传输块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槽35,所述分流槽35固定连接在外循环管31的左侧,且分流槽35与外循环管31相连通。
所述接触板36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62,且固定块362的外表面贯穿外循环管31并延伸至循环通孔32的内腔处,所述固定块362远离接触板3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弯板364,导流弯板3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片365。导流弯板364为S型设置,可以增加循环通孔32内壁和地下高温气体的接触面积,达到高效导热效果,同时地下高温气体在降温液化时,导流弯板364可以达到一定导流效果,提高循环通孔32内部的循环效果。
本实施例一具有以下工作步骤:
步骤一、将地下底部的高温蒸汽进行传导降温可以有效达到装置外侧的蒸汽二次利用,达到装置保温功能,并提高内部热转换效率,节约能源。同时外循环管31为密封管,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将内部有害气体释放,提高装置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作业。
步骤二、导流弯板364为S型设置,可以增加循环通孔32内壁和地下高温气体的接触面积,达到高效导热效果,同时地下高温气体在降温液化时,导流弯板364可以达到一定导流效果,提高循环通孔32内部的循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4-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传热装置2包括螺旋管23,所述螺旋管23的进气端与进气块4相连通,所述螺旋管23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限流装置22,所述螺旋管23的外侧设有加压管24。
所述限流装置22包括连接轴223和振动锥块221,所述螺旋管23外表面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23,所述螺旋管23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层限流环224。
所述加压管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处理加压装置1的底部,且螺旋管23设置在加压管24的内侧位置,所述加压管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热壳21,所述传热壳21外表面的凹陷处固定连接在外循环管31的外表面处。
所述双层限流环224的夹层中套设在振动锥块221的外表面处,所述振动锥块221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短块222,所述双层限流环224的上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钮225,且限位钮225设置在振动锥块221的上下侧处。在地下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双层限流环224时,因振动锥块221受到的气流大小与截面方向不同,使得内部振动锥块221达到不规则振动效果,防止地下高温高压气体在液化时,会在循环通孔32内壁形成杂质,从而堵住管道。
本实施例二具有以下工作步骤:
在地下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双层限流环224时,因振动锥块221受到的气流大小与截面方向不同,使得内部振动锥块221达到不规则振动效果,防止地下高温高压气体在液化时,会在循环通孔32内壁形成杂质,从而堵住管道。
实施例三
如图6-7所示,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加压装置1包括加压外壳11,所述加压外壳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传热装置2的上表面处,所述加压外壳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6,且进液管16与加压管24较低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加压外壳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15,所述加压外壳11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与对接块15相连通,且排气管13与加压管24较高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接密闭环14,所述内接密闭环14的间隔处设有振动装置12。通过内接密闭环14与振动装置12表面接触时密封,可以达到加压作用,使得该次加温气体循环,达到加压作用,为后续气体发电提供压力环境。
所述振动装置12包括振动块121,所述振动块121的外表面套设在排气管13的外侧,所述振动块121的外表面开设有侧边凹槽125,所述侧边凹槽125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22,所述转轴12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块124,所述旋转块124远离转轴1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堵板123,所述封堵板123与内接密闭环14的表面处相适配。振动块121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大时,旋转块124向外侧旋转达到释放压力气体作用,当振动块121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小时,旋转块124向内侧旋转,达到封堵排气管13的作用,保持加压外壳11内部压力均匀。
本实施例三具有以下工作步骤:
步骤一、内接密闭环14与振动装置12表面接触时密封,可以达到加压作用,使得该次加温气体循环,达到加压作用,为后续气体发电提供压力环境。
步骤二、振动块121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大时,旋转块124向外侧旋转达到释放压力气体作用,当振动块121在受到气体压力作用变小时,旋转块124向内侧旋转,达到封堵排气管13的作用,保持加压外壳11内部压力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包括传热装置(2),所述传热装置(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降热损装置(3),所述传热装置(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处理加压装置(1),所述传热装置(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降热损装置(3)包括导热装置(36)和外循环管(31),所述外循环管(31)的内部开设有循环通孔(32),所述循环通孔(32)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热装置(36);
所述导热装置(36)包括冷凝片(365)和接触板(361),所述接触板(361)的凹陷处设有导热片(363),所述导热片(363)靠近接触板(36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冷凝片(365)的边侧处;
所述传热装置(2)包括螺旋管(23),所述螺旋管(23)的进气端与进气块(4)相连通,所述螺旋管(23)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限流装置(22),所述螺旋管(23)的外侧设有加压管(24);
所述限流装置(22)包括连接轴(223)和振动锥块(221),所述螺旋管(23)外表面的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223),所述螺旋管(23)内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双层限流环(224);
所述进气块(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输块(34),所述传输块(34)与进气块(4)相连通,所述传输块(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分流槽(35),所述分流槽(35)固定连接在外循环管(31)的左侧,且分流槽(35)与外循环管(31)相连通;
所述接触板(36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62),且固定块(362)的外表面贯穿外循环管(31)并延伸至循环通孔(32)的内腔处,所述固定块(362)远离接触板(36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流弯板(364),导流弯板(3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片(365);
所述加压管(2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处理加压装置(1)的底部,且螺旋管(23)设置在加压管(24)的内侧位置,所述加压管(2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热壳(21),所述传热壳(21)外表面的凹陷处固定连接在外循环管(31)的外表面处;
所述双层限流环(224)的夹层中套设在振动锥块(221)的外表面处,所述振动锥块(221)外表面的中间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短块(222),所述双层限流环(224)的上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钮(225),且限位钮(225)设置在振动锥块(221)的上下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加压装置(1)包括加压外壳(11),所述加压外壳(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传热装置(2)的上表面处,所述加压外壳(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6),且进液管(16)与加压管(24)较低的一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外壳(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对接块(15),所述加压外壳(11)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与对接块(15)相连通,且排气管(13)与加压管(24)较高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排气管(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接密闭环(14),所述内接密闭环(14)的间隔处设有振动装置(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12)包括振动块(121),所述振动块(121)的外表面套设在排气管(13)的外侧,所述振动块(121)的外表面开设有侧边凹槽(125),所述侧边凹槽(125)的内壁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22),所述转轴(12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块(124),所述旋转块(124)远离转轴(1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堵板(123),所述封堵板(123)与内接密闭环(14)的表面处相适配。
CN202110996255.8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Active CN113819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255.8A CN113819021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255.8A CN113819021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9021A CN113819021A (zh) 2021-12-21
CN113819021B true CN113819021B (zh) 2023-12-05

Family

ID=7891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6255.8A Active CN113819021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902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6315A (zh) * 2009-04-20 2009-09-09 刘利康 波纹管节能换热器
CN107939621A (zh) * 2017-12-01 2018-04-20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翅片套管开发热干岩地热能的s‑co2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8645248A (zh) * 2018-05-16 2018-10-1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自激脉动强化换热的容积式换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09520336A (zh) * 2017-09-16 2019-03-26 程长春 一种热管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8982A2 (en) * 2011-03-02 2012-09-07 Sandia Corporation Axial flow heat exchange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eat transfer using axial flow devices
US10281218B2 (en) * 2013-06-26 2019-05-07 Tai-Her Yang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having suspended external tube and internally recycling heat transfer fluid and application apparatus
AU2015312919B2 (en) * 2014-09-02 2019-03-28 Japan New Energy Co., Ltd. Geothermal heat exchanger, liquid transport pipe, liquid raising pipe,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facility, and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6315A (zh) * 2009-04-20 2009-09-09 刘利康 波纹管节能换热器
CN109520336A (zh) * 2017-09-16 2019-03-26 程长春 一种热管换热器
CN107939621A (zh) * 2017-12-01 2018-04-20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翅片套管开发热干岩地热能的s‑co2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8645248A (zh) * 2018-05-16 2018-10-1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自激脉动强化换热的容积式换热器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9021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74408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钢管热处理冷却装置
CN112012895A (zh) 一种低温工质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及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
CN113819021B (zh) 一种用于地热能双循环发电的传热装置
CN209877670U (zh) 一种循环式炼钢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4085207U (zh) 一种应用于水泥生产过程的余热发电系统
CN203614267U (zh) 一种燃气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装置
CN212692569U (zh) 一种干熄焦空冷凝汽系统
CN108085908B (zh) 一种染色机热能回收装置
CN102367995A (zh) 一种热管真空管集热器
CN207247603U (zh) 一种运用地热能进行加热的热水器
CN105888755A (zh) 一种复合工质火力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02250270U (zh) 汽轮机冷凝系统
CN206274229U (zh) 一种新型搪瓷式径向热管换热器
CN200999701Y (zh) 集风力、水力和太阳能再生能源利用设备
CN215761815U (zh) 一种天然气余热发电用汽封回汽系统
CN204285409U (zh) 一种真空压缩高温锅炉
CN215336236U (zh) 一种带有热量回收装置的黄磷生产用锅炉
CN204943862U (zh) 一种燃气发生装置
CN219014272U (zh) 工业废气余热回收发电设备
CN214223431U (zh) 一种塔式光热电站的热交换系统
CN220623184U (zh) 用于防止天然气管道内水合物生成的自发电式加热装置
CN220355508U (zh) 一种汽轮机乏汽余热供暖装置
CN203454400U (zh) 一种新型导热油防凝系统
CN114962223B (zh) 熔盐介质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19913523U (zh) 一种中深层地热井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5

Address after: No. 256, Luxi North Road, Shuangta street, Jiangshan City,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han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000 in Southeast Textile Industrial Park, Yandong Town, Tingh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ang Changta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