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8349A -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8349A
CN113818349A CN202111020198.6A CN202111020198A CN113818349A CN 113818349 A CN113818349 A CN 113818349A CN 202111020198 A CN202111020198 A CN 202111020198A CN 113818349 A CN113818349 A CN 113818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hogging moment
command
information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01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8349B (zh
Inventor
钱师雄
施有志
胡志位
刘石长
王巍
王德伟
王小亮
苏茗新
李辉泽
姜安龙
李宗海
朱喊东
邱以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01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83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8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8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8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8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1/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bridges
    • E01D2101/20Concrete,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
    • E01D2101/24Concrete
    • E01D2101/26Concrete reinforced
    • E01D2101/28Concrete reinforced prestres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负弯矩位置信息、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和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发送控制托架行走系统根据负弯矩位置信息移动张拉设备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控制位置调整系统根据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张拉设备到第二指定位置的命令;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控制所述张拉设备根据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进行张拉的命令。本发明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造成隐患,使张拉质量大幅度提高,减少操作难度,提高张拉效率,减少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负弯矩张拉施工工艺多采用单端单根人工张拉,该工艺受人为、设备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导致负弯矩张拉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桥梁的耐久性、稳固性等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并且对于多跨连续梁来说,墩顶位置顶面受拉,而且弯矩较大,为负弯矩,而根据梁型的不同,桥梁负弯矩的位置也不同,如箱梁负弯矩梁顶面设置张拉槽口,便于施工操作,而T梁负弯矩位于梁顶板下方,施工空间狭小且为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需要一种智能化设备使张拉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并实现张拉数据同步上传,有效避免人工操作误差等因素造成的质量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负弯矩位置信息、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和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为控制托架行走系统根据负弯矩位置信息移动张拉设备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为控制位置调整系统根据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张拉设备到第二指定位置的命令;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控制所述张拉设备根据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进行张拉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将所述负弯矩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路线图;
对所述路线图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最短路线,发送根据所述最短路线控制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包括:
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
若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的命令;
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后,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使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调整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角度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包括:
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
若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则发送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按照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中负弯矩钢束的张拉顺序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拉力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的命令。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负弯矩位置信息、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和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为控制托架行走系统根据负弯矩位置信息移动张拉设备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为控制位置调整系统根据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张拉设备到第二指定位置的命令;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控制所述张拉设备根据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进行张拉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负弯矩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路线图;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对所述路线图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最短路线,发送根据所述最短路线控制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的命令;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后,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使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调整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角度的命令。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则发送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按照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中负弯矩钢束的张拉顺序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拉力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的命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张拉系统进行操作,对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作业,使张拉质量大幅度提高,并且避免了人工操作误差造成隐患,而且负弯矩张拉常常在高空操作,人工操作非常危险,本发明在桥梁上方进行操作,减少操作难度,并且由于张拉系统为电脑控制可以整体进行张拉,张拉质量得到保障,张拉效率提高,减少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行走轮;2、升降机;3、张拉设备;4、旋转设备;5、升降板;6、滑动板;7、托板;8、控制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其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
步骤S1、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负弯矩位置信息、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和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
步骤S2、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为控制托架行走系统根据负弯矩位置信息移动张拉设备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步骤S3、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为控制位置调整系统根据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张拉设备到第二指定位置的命令;
步骤S4、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控制所述张拉设备根据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进行张拉的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张拉装置包括行走轮1、升降机2、张拉设备3、旋转设备4、升降板5、滑动板6和托板7,其中所述托板7固定设置在所述所述行走轮1正上方,所述托板7正上方垂直固定设置有升降机2,所述升降机2与所述升降板5相连接,所述升降机可以调节所述升降板5的高度,所述升降板5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升降板通过滑槽与所述滑动板6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6上表面设置旋转设备4,所述滑动板6通过所述旋转设备4与所述张拉设备3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设备8通过控制行走轮1到第一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控制升降机2调整升降板5的高度位置,然后再根据预设数据调整滑动板6位置,调整好滑动板6位置后,通过控制旋转设备4调整张拉设备3上张拉孔的位置,将所述张拉3设备上张拉孔的位置与负弯矩钢束对齐,调整完毕后根据预设数据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这样才能保证张拉质量和张拉过程稳定,减少施工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张拉设备自动运行,减少操作难度,并且由于张拉系统整体进行张拉,张拉质量得到保障,张拉效率提高,减少施工成本,并且减少人工参与度,降低施工风险,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控制走行装置自动移动,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比对,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并且自动调整施工角度,保障施工质量,通过多个系统的相互配合,提升施工效率,有效避免人工施工造成误差,而且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智能张拉,可以实现记录张拉数据,防止张拉过程出现质量隐患,保障张拉系统稳定运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和步骤S22。
步骤S21、将所述负弯矩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路线图;
步骤S22、对所述路线图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最短路线,发送根据所述最短路线控制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根据地图确定到负弯矩张拉的位置,其中根据出发点和终点来确定之间的路线,并根据路线对比出最短距离路线,以此来节约成本和保障施工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包括步骤S31、步骤S32和步骤S33。
步骤S31、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
步骤S32、若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的命令;
步骤S33、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后,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使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调整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角度的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来确定是否进行将张拉设备位置调整到第二指定位置,所述第二指定位置是指与所述负弯矩高度和角度相同的位置,在第二指定位置可以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可以控制张拉角度和张拉力度,进而保障张拉质量。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包括步骤S41和步骤S42。
步骤S41、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
步骤S42、若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则发送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按照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中负弯矩钢束的张拉顺序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拉力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的命令。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按照预先设定的张拉顺序和张拉拉力强度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大大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桥梁整体施工质量及耐久性,并且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为无人施工,减少施工风险,且减少施工成本。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5、步骤S6和步骤S7。
步骤S5、获取每一次张拉完成后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将所述负弯矩钢束的伸长值信息与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的预设伸长值进行对比,判断所有所述负弯矩钢束的伸长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伸长值;
步骤S6、若所有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伸长值,则所述负弯矩钢束张拉完成;
步骤S7、若所述负弯矩钢束有至少有一根小于所述预设伸长值,则继续进行张拉,直至所述负弯矩钢束张拉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记录每次张拉完成后的负弯矩钢束伸长的长度,并将该长度与预设的拉伸长度对比,判断每次张拉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该长度不符合要求则继续张拉,如果该长度符合要求则判断张拉完成。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步骤S8和步骤S9。
步骤S8、获取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负弯矩钢束的最长伸长值,将每一次张拉完成后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与所述第一阈值进行对比;
步骤S9、判断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长伸长值,若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长伸长值,则判断所述张拉过程出现错误,控制所述张拉设备停止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并发送让所述张拉监测人员检测所述张拉设备的命令到所述张拉监测人员的通讯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通过对比负弯矩钢束的每次张拉的实际伸长值和每次张拉的最长伸长值对比,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稳定运行,并且所述张拉设备在运行不正常阶段通过人工干预进行修复,保障张拉速率的同时保障桥梁质量。
并且本发明还可以判断所述预计伸长值和所述实际伸长值是否相差超过所述预计伸长值的百分之五,若所述预计伸长值和所述实际伸长值相差超过所述预计伸长值的百分之五,则控制所述张拉设备停止张拉,并发送让所述张拉监测人员检测张拉设备并进行修复的命令到所述张拉监测人员的通讯设备。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701、第一发送单元702、第二发送单元703和第三发送单元704。
第一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负弯矩位置信息、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和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为控制托架行走系统根据负弯矩位置信息移动张拉设备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第二发送单元703,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为控制位置调整系统根据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张拉设备到第二指定位置的命令;
第三发送单元704,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控制所述张拉设备根据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进行张拉的命令。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702包括第一处理子单元7021和第二处理子单元7022。
第一处理子单元7021,用于将所述负弯矩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路线图;
第二处理子单元7022,用于对所述路线图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最短路线,发送根据所述最短路线控制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703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7031、第一判断子单元7032和第一发送子单元7033。
第一获取子单元7031,用于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
第一判断子单元7032,用于若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的命令;
第一发送子单元7033,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后,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使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调整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角度的命令。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发送单元704包括第二获取子单元7041和第二判断子单元7042
第二获取子单元7041,用于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
第二判断子单元7042,用于若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则发送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按照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中负弯矩钢束的张拉顺序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拉力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的命令。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705、第一判断单元706和第二判断单元707
第二获取单元705,用于获取每一次张拉完成后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将所述负弯矩钢束的伸长值信息与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的预设伸长值进行对比,判断所有所述负弯矩钢束的伸长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伸长值;
第一判断单元706,用于若所有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伸长值,则所述负弯矩钢束张拉完成;
第二判断单元707,用于若所述负弯矩钢束有至少有一根小于所述预设伸长值,则继续进行张拉,直至所述负弯矩钢束张拉完成。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708和第三判断单元709
第三获取单元708,用于获取第一阈值,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负弯矩钢束的最长伸长值,将每一次张拉完成后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与所述第一阈值进行对比;
第三判断单元709,用于判断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长伸长值,若所述负弯矩钢束的实际伸长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最长伸长值,则判断所述张拉过程出现错误,控制所述张拉设备停止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并发送让所述张拉监测人员检测所述张拉设备的命令到所述张拉监测人员的通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实施例3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下文描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的框图。如图3所示,该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该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803,输入/输出(I/O)接口804,以及通信组件8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801用于控制该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8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8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2或通过通信组件8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804为处理器8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805用于该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8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800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
实施例4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下文描述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的步骤。
该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负弯矩位置信息、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和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为控制托架行走系统根据负弯矩位置信息移动张拉设备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为控制位置调整系统根据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张拉设备到第二指定位置的命令;
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控制所述张拉设备根据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进行张拉的命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包括:
将所述负弯矩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路线图;
对所述路线图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最短路线,发送根据所述最短路线控制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包括:
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
若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的命令;
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后,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使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调整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角度的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包括:
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
若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则发送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按照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中负弯矩钢束的张拉顺序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拉力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的命令。
5.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负弯矩位置信息、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和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第一控制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为控制托架行走系统根据负弯矩位置信息移动张拉设备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二控制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为控制位置调整系统根据所述负弯矩钢束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张拉设备到第二指定位置的命令;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发送第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控制所述张拉设备根据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进行张拉的命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负弯矩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路线图;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对所述路线图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最短路线,发送根据所述最短路线控制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命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张拉设备移动到第一指定位置,发送第一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一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的命令;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检测到所述张拉设备的高度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高度后,发送第二控制子命令,所述第二控制子命令为控制所述位置调整系统调整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使所述张拉设备的张拉角度调整至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角度的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负弯矩张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张拉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判断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若所述张拉设备是否移动至第二指定位置,则发送三控制命令,所述第三控制命令为按照所述所述负弯矩钢束预设张拉信息中负弯矩钢束的张拉顺序和负弯矩钢束的张拉拉力对所述负弯矩钢束进行张拉的命令。
9.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20198.6A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183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0198.6A CN113818349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0198.6A CN113818349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8349A true CN113818349A (zh) 2021-12-21
CN113818349B CN113818349B (zh) 2023-09-01

Family

ID=78923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0198.6A Active CN113818349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834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0706A (ja) * 2004-03-31 2005-10-20 Chiyoda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o Ltd 鋼製橋梁におけるプレストレス導入工法および鋼製橋梁におけるプレストレス補強構造
CN101989091A (zh) * 2009-07-31 2011-03-2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自动张拉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431090A (zh) * 2011-10-25 2012-05-02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光纤光栅预制梁预应力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和实现方法
CN102744785A (zh) * 2012-07-27 2012-10-24 上海同禾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砼箱梁预应力张拉系统自动控制方法
CN103088757A (zh) * 2013-02-06 2013-05-08 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箱梁预应力张拉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4510012U (zh) * 2015-03-24 2015-07-29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桥面负弯矩智能化预应力张拉系统
CN105603876A (zh) * 2015-12-24 2016-05-25 中国铁路总公司 混凝土桥梁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动态实时监控方法及专用预应力施工系统
CN114108482A (zh) * 2021-12-08 2022-03-01 四川东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底模的智能负弯矩张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0706A (ja) * 2004-03-31 2005-10-20 Chiyoda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o Ltd 鋼製橋梁におけるプレストレス導入工法および鋼製橋梁におけるプレストレス補強構造
CN101989091A (zh) * 2009-07-31 2011-03-2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预应力自动张拉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431090A (zh) * 2011-10-25 2012-05-02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光纤光栅预制梁预应力智能张拉控制系统和实现方法
CN102744785A (zh) * 2012-07-27 2012-10-24 上海同禾土木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砼箱梁预应力张拉系统自动控制方法
CN103088757A (zh) * 2013-02-06 2013-05-08 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箱梁预应力张拉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4510012U (zh) * 2015-03-24 2015-07-29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桥面负弯矩智能化预应力张拉系统
CN105603876A (zh) * 2015-12-24 2016-05-25 中国铁路总公司 混凝土桥梁预应力筋张拉力的动态实时监控方法及专用预应力施工系统
CN114108482A (zh) * 2021-12-08 2022-03-01 四川东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底模的智能负弯矩张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8349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83613U (zh) 一种单元板幕墙安装的吊装系统
KR101311324B1 (ko)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를 이용한 철탑구조물의 안전관리시스템 및 안전관리방법
CN106401175B (zh) 液压爬模全自动爬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80212A (zh) 一种活套控制系统及活套套量的智能调节控制方法
CN115784024A (zh) 一种塔吊手持终端控制方法、装置、手持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275939B (zh) 一种桥梁施工设备安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JP5332949B2 (ja) 送電線下地物の除去地物選定装置
JP5889082B2 (ja) 定位置停車支援装置と定位置停車支援方法
CN112863001A (zh) 配电机房巡检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78060A (zh) 一种塔机卷扬钢丝绳乱绳智能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4264589B (zh) 一种挂篮状态实时监测方法
CN112896244A (zh) 基于目标速度曲线跟踪的列车站间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18349A (zh) 一种桥梁负弯矩张拉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374161A (zh) 倾斜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CN110928273B (zh) 一种光伏电站自动发电控制功能试验的自动测试方法
CN105217477A (zh) 起重机卷扬倍率自动识别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584298B (zh) 加热炉步进梁出料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57106B (zh) 一种双卷扬乱绳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79397B (zh) 一种运营期高铁穿越仰拱上浮区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与方法
CN110359505B (zh) 一种基坑智能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2446525A (zh) 一种输电导线舞动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0989666A (zh) 一种用于线路巡检的无人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79259A (zh) 一种塔吊监控设备用的远程配置系统
CN103512556B (zh) 一种飞机水平测量及指导校平装置
CN113671915B (zh) 顶升平台的物料调控方法及调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61024 No. 600,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oad, Jimei District, Fujian, Xiamen

Applicant after: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pplicant after: Xiame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3RD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26 No. 1, Haihong Road, Haicang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pplicant before: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3RD ENGINEERING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i Youzhi

Inventor after: Jiang Anlong

Inventor after: Li Zonghai

Inventor after: Zhu Handong

Inventor after: Qiu Yihuan

Inventor after: Qian Shixiong

Inventor after: Hu Zhiwei

Inventor after: Liu Shicha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i

Inventor after: Wang Dewei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liang

Inventor after: Su Mingxin

Inventor after: Li Huize

Inventor before: Qian Shixio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Anlong

Inventor before: Li Zonghai

Inventor before: Zhu Handong

Inventor before: Qiu Yihuan

Inventor before: Shi Youzhi

Inventor before: Hu Zhiwei

Inventor before: Liu Shich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Dewei

Inventor before: Wang Xiaoliang

Inventor before: Su Mingxin

Inventor before: Li Huiz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