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2860B -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2860B
CN113812860B CN202111093645.0A CN202111093645A CN113812860B CN 113812860 B CN113812860 B CN 113812860B CN 202111093645 A CN202111093645 A CN 202111093645A CN 113812860 B CN113812860 B CN 113812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pan body
handle
piec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936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2860A (zh
Inventor
王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Xin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Xin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Xin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Xinneng Electrical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936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2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2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2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2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2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5/00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gripping kitchen utensils or crockery
    • A47J45/06Handles for hollow-ware articles
    • A47J45/08Heat-insulating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包括上、下加热装置,上、下加热装置可组合工作或独立工作;上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上铛体,上壳体与上铛体之间形成上挡腔体,上挡腔体内设有上加热元件和上热量辐射板;上铛体上设有手柄;手柄上设有上指示灯和底指示灯;下加热装置包括下壳体和下铛体;下壳体与下铛体密封式固定连接、且之间形成下挡腔体;下挡腔体内设有下加热元件和下热量辐射板;下壳体上设有防烫把手、调节窗口、调节件;调节件上设有调节指示灯和连接杆;调节件通过连接杆摆动在调节窗口上、且在摆动时调节下加热元件加热温度;下铛体底部设有凹凸部;连接杆上设有弹性滚动组件;调节件在摆动时通过弹性滚动组件弹性滚动在凹凸部上。

Description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10540970U在2020年5月19日公开一种可调控温度的电饼铛,它包括底座、发热组件和温控组件,发热组件包括设于底座内的下烤盘,下烤盘的底部设有发热元件,温控组件包括调节件和可调温控器,可调温控器与发热元件电连接,可调温控器设于下烤盘的底部,可调温控器包括感温元件以及可转动的调节部,调节件的一端与调节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底座的外侧,摆动调节件可带动调节部转动。据说,上述结构的调节件在摆动时通过其上的弹性件弹性作用在定位件上,并利用定位件与下烤盘的齿槽配合连接,使调节件每调节一格均产生声音从而精准地控制温度。
但是,上述电饼铛具有以下缺点:
1、上烤盘与下烤盘不能单独使用,使用局限性较大,而且二者在工作时热量损失较大。
2、底座没有防烫把手,用户无法对电饼铛进行搬运。
3、没有指示灯对电饼铛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用户无法及时了解电饼铛的当前工作状态,影响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4、底座与上烤盘之间、上壳体与下烤盘之间的无法实现密封稳定装配,液体容易进行上述构件之间,影响电饼铛的使用寿命。
5、连杆和调节件连接稳定性差,调节件在摆动时无法保证连杆跟随活动,传动效果差,影响温度调节,同时二者在长时间使用后还容易出现脱离问题。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包括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装置和所述下加热装置相互独立设置;所述上加热装置盖设在所述下加热装置上、且在盖设时与所述下加热装置组合工作;所述上加热装置拆离所述下加热装置、且翻转在所述下加热装置外侧,所述上加热装置、所述下加热装置在拆离时独立工作。
所述上加热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上铛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上铛体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有上挡腔体;所述上挡腔体内设置有上加热元件和上热量辐射板。
所述上铛体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上表面、底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上加热元件工作状态的上指示灯和底指示灯。
所述上壳体在所述手柄以外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软性连接线、且通过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与所述下加热装置电连接。
所述下加热装置包括下壳体和下铛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下铛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且二者通过所述密封件相互密封式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下铛体之间形成有下挡腔体;所述下挡腔体内设置有下加热元件和下热量辐射板。
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防烫把手、调节窗口、以及调节件;所述调节件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加热元件工作状态的调节指示灯、以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调节件通过所述连接杆摆动在所述调节窗口上、且在摆动时调节所述下加热元件的加热温度。
所述下铛体底部设置有凹凸部;所述调节件或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弹性滚动组件;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连接杆在摆动时通过所述弹性滚动组件弹性滚动在所述凹凸部上。
所述防烫把手包括把手和防烫件;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把手卡接部;所述把手卡接部为卡扣、且波浪形或直线形凸设在所述把手底部。
所述防烫件由软性材料制成、且其上设置有防烫卡接部;所述防烫卡接部为卡槽、且波浪形或直线形凹设在所述防烫件上表面。
所述防烫件通过所述防烫卡接部的软性形变拆装式卡设在所述把手卡接部上,并在卡设时部分包裹所述把手底部;所述防烫件在卡设时其上表面与所述把手底部相互依靠。
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上铛体一侧;所述上壳体相对所述手柄在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一端与所述上壳体之间固定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头;所述下壳体同侧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头和第二软性连接线;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通过第一电连接头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头可拆装电连接;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第二软性连接线与供电端电连接。
所述手柄朝所述上铛体一侧延伸设置、且其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外壳和第二手柄外壳;所述第一手柄外壳、所述第二手柄外壳、所述手柄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手柄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孔部、且与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上灯板;所述第二手柄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孔部、且与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底灯板;所述上灯板与所述底灯板之间设置有指示灯电源线、且二者通过指示灯电源线电连接。
所述上指示灯设置在所述上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孔部处;所述上指示灯在所述上加热装置与所述下加热装置组合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孔部对所述上加热元件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所述底指示灯设置在所述底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孔部处;所述底指示灯在所述上加热装置翻转独立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二孔部对所述上加热元件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所述调节件朝所述调节窗口外侧延伸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调节装饰件和调节孔部;所述调节装饰件上设置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端部设置有装饰孔部;所述装饰孔部上设置有透光件;所述透光件通过所述装配槽定位设置在所述装饰孔部上;所述调节装饰件通过所述装配槽定位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上,并对所述调节部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调节指示灯进行包裹;所述调节指示灯设置在所述调节孔部上、且位于所述透光件后侧,并通过所述装饰孔部、所述透光件的配合对所述下加热元件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所述调节窗口沿所述下壳体侧壁横向设置;所述调节件两侧分别延伸有左侧翼和右侧翼;所述左侧翼和所述右侧翼分别位于所述调节部左右两侧、以及所述调节窗口内侧;所述左侧翼外侧表面设置有反光件;所述调节件沿所述调节窗口的横向轨迹逐渐摆动时带动所述左侧翼跟随逐渐活动,所述左侧翼在逐渐活动时驱动所述反光件通过所述调节窗口进行逐渐反光指示;所述左侧翼对应所述反光件还设置有反光灯;所述反光件通过所述反光灯进行主动式反光指示。
所述弹性滚动组件包括摆动弹性件和滚珠;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座和定位件;所述摆动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弹性座上、且弹性作用在所述滚珠上;所述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弹性座上、且盖设在所述滚珠上;所述定位件上还设置有缺口部;所述滚珠端部至少部分伸出缺口部外、且在所述调节件和所述连接杆摆动时弹性滚动在所述凹凸部上。
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有连杆定位部;所述调节件上设置有连杆定位配合部;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杆定位部定位在所述连杆定位配合部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调节件之间还设置有连杆紧固件、且二者在定位后通过所述连杆紧固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置有转接件;所述下铛体底部设置有转接部;所述转接件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还设置有转接弹性件和垫片;所述转接件依次穿过所述垫片、所述转接弹性件、所述连接杆后转接在所述转接部上;所述转接弹性件一端弹性作用在所述垫片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转接件、所述转接弹性件、所述垫片的配合弹性摆动转接在所述转接部上。
所述下铛体底部绕设有下槽部;所述下槽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开口;所述下加热元件依靠在所述下铛体底部,中部固定嵌设在所述下槽部内,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下开口外。
所述下铛体底部设置有下凸柱;所述下热量辐射板依靠、且固定在所述下凸柱上,并通过所述下凸柱与所述下铛体底部之间形成容置间距。
所述下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容置间距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铛体底部;所述下加热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扩散至所述容置间距内、且通过所述下热量辐射板朝所述下铛体的方向集中辐射。
所述下铛体底部还设置有下挡体温度传感器。
所述上铛体上绕设有上槽部;所述上槽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开口;所述上加热元件依靠在所述上铛体上,固定嵌设在所述上槽部(89)内,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上开口外。
所述上铛体上设置有上凸柱;所述上凸柱设置的高度与所述上槽部设置的高度相同;所述上热量辐射板依靠在所述上凸柱上、且与所述上加热元件之间相互依靠或间隙配合,并盖设在所述上槽部上。
所述上加热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上铛体上,其余热量扩散至所述上槽部内、且通过所述上热量辐射板朝所述上铛体的方向集中辐射。
所述上铛体上还设置有上挡体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把手卡接部、防烫卡接部的配合,使得由软性材料制成的防烫件可以拆装式卡设在把手上,以避免下加热装置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把手,导致把手温度高,造成用户无法随意对下加热装置进行提取搬运的问题,即用户可以对防烫件进行握取即可实现下加热装置的提取搬运,以达到使用便捷、及防烫效果,从而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提高用户使用安全性;而且由于防烫件为可拆装设置,因此防烫件在损坏时可以随时更换,同时防烫件的拆装操作简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2、设置两个相互独立、且可独立工作或组合工作的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让用户可以根据的实际使用需求随意切换使用上加热装置和下加热装置,又或者将二者进行组合使用,从而扩展产品的使用功能性;而且,在上加热装置的手柄以外位置设置有第一软性连接线、且通过该第一软性连接线取得工作用电,因此上加热装置在独立使用时、或与下加热装置组合使用时,第一软性连接线都不会影响用户对手柄的握取,提高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同时由于第一软性连接线远离手柄,因此用户在使用时不会误触碰第一软性连接线,从而避免第一软性连接线松脱或上加热装置、下加热装置出现倾倒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
3、在手柄上表面、底面分别设置有上指示灯和底指示灯,利用上指示灯和底指示灯对上加热元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以便于用户在单独使用上加热装置时也能清楚地知晓其是否处于通电的正常工作状态中,有利于用户对上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判别,避免用户在上加热装置使用时出现误触碰的问题,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4、在下挡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下加热元件加热温度的调节件,以便于用户对下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进行调节,同时在调节件上设置有用于指示下加热元件工作状态的调节指示灯,以便于用户能够清楚地知晓下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让用户可以随时随意地对下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判别,以避免调节指示灯被上加热装置遮挡,用户无法及时了解下加热装置当前工作状态的弊端,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5、利用反光件跟随调节件活动,使得反光件能够通过调节窗口进行反光指示,让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窗口查看反光件显示的位置大小,从而便于用户清楚地知晓下加热元件的当前工作温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反光件具有反光提醒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意地对下加热元件的工作温度进行判别,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6、利用调节件与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使二者能够稳定地摆动在下壳体上,进而提高调节件与连接杆之间的传动效果,同时确保二者在摆动时不会出现脱离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利用了摆动弹性件和滚珠之间的弹性作用,使滚珠在调节件和连接杆摆动时能够弹性滚动在凹凸部上,由于滚珠与凹凸部之间为弹性的滚动连接关系,因此能保证调节件和连接杆在摆动后不会出现位移的基础上,使滚珠可以顺滑的作用在凹凸部上,从而提高调节件和连接杆在摆动时的顺畅度,减少现有技术的调节件和连接杆在摆动时容易出现卡住,其调节过程生涩、且手感差的问题,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7、将下加热元件放置在下热量辐射板与下铛体底部固定配合后形成的容置间距内,同时也将下加热元件一并固定在下铛体底部,使下加热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扩散至容置间距内,由于容置间距尺寸较少,因此容置间距具有一定的热量聚拢效果,从而减少热量朝四周扩散的问题,同时热量也会通过下热量辐射板朝下铛体的方向集中辐射,以把位于容置间距内的热量全部辐射至下铛体,加快下铛体的升温速度,提高热量利用率及加热效果,减少热量流失,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8、由于上加热元件依靠在上铛体上,因此上加热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上铛体上,同时由于上热量辐射板与上加热元件之间相互依靠或间隙配合,因此二者的位置比较靠近,不但减少了上加热元件在工作时热量扩散问题,而且其余扩散的热量也会很快地通过上热量辐射板朝上铛体的方向集中辐射,从而将上加热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全部传递及辐射至上铛体,进而加快上铛体的升温速度,提高热量利用率及加热效果,减少热量流失,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9、由于下壳体与下铛体之间能够实现密封式固定连接,因此能避免液体进入下挡腔体内,对各电气元件进行损坏的问题,提高电饼铛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组合使用)。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单独使用)。
图3、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电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7、图8为上加热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上加热装置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上铛体、上加热元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图13为手柄、上灯板、底灯板、第一手柄外壳、第二手柄外壳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手柄、上灯板、底灯板、第一手柄外壳、第二手柄外壳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6为下加热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下加热装置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下铛体、下加热元件、下热量辐射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下铛体、下加热元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下铛体、下加热元件、下热量辐射板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3为防烫把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4为防烫把手分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防烫把手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下加热装置另一装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中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6中的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9、图30为调节件、连接杆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1、图32为调节件、连接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3、图34为调节件、调节指示灯、调节装饰件、透光件、反光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5为下加热装置省略下铛体后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6为图35中的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7、图38为调节件摆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8,本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包括上加热装置1和下加热装置2。
所述上加热装置1和所述下加热装置2相互独立设置;所述上加热装置1盖设在所述下加热装置2上、且在盖设时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组合工作;所述上加热装置1拆离所述下加热装置2、且翻转在所述下加热装置2外侧,所述上加热装置1、所述下加热装置2在拆离时独立工作。
所述上加热装置1包括上壳体85和上铛体86;所述上壳体85与所述上铛体86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有上挡腔体97;所述上挡腔体97内设置有上加热元件87和上热量辐射板88。
所述上铛体86上设置有手柄3;所述手柄3上表面、底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上加热元件87工作状态的上指示灯15和底指示灯16。
所述上壳体85在所述手柄3以外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软性连接线4、且通过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电连接。
所述下加热装置2包括下壳体26和下铛体27;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8、且二者通过所述密封件28相互密封式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形成有下挡腔体41;所述下挡腔体41内设置有下加热元件39和下热量辐射板75。
所述下壳体26上设置有防烫把手、调节窗口45、以及调节件30;所述调节件30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加热元件39工作状态的调节指示灯31、以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40;所述调节件30通过所述连接杆40摆动在所述调节窗口45上、且在摆动时调节所述下加热元件39的加热温度。
所述下铛体27底部设置有凹凸部55;所述调节件30或所述连接杆40上设置有弹性滚动组件;所述调节件30和所述连接杆40在摆动时通过所述弹性滚动组件弹性滚动在所述凹凸部55上。
如图22-图25所示,所述防烫把手包括把手100和防烫件101;所述把手100上设置有把手卡接部102;所述把手卡接部102为卡扣、且波浪形或直线形凸设在所述把手100底部。
所述防烫件101由软性材料制成、且其上设置有防烫卡接部103;所述防烫卡接部103为卡槽、且波浪形或直线形凹设在所述防烫件101上表面。
所述防烫件101通过所述防烫卡接部103的软性形变拆装式卡设在所述把手卡接部102上,并在卡设时部分包裹所述把手100底部;所述防烫件101在卡设时其上表面与所述把手100底部相互依靠。
本实施例的把手卡接部102呈波浪形的凸设在把手100底部,防烫卡接部103同样呈波浪形的凹设在防烫件101上表面,把手卡接部102的形状与防烫卡接部103的形状相互对应,二者波浪形的卡接能进一步地提高装配稳固性,确保防烫件101在装配后不会出现任何的左右晃动、上下跳动、前后移动等脱离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防烫件101只对把手100底部进行包裹,在产品达到防烫效果的情况下,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还能便于把手100的散热,而且防烫件101上表面与把手100底部相互依靠,装配稳固。
如图1-图6所示,所述手柄3设置在所述上铛体86一侧;所述上壳体85相对所述手柄3在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一端与所述上壳体85之间固定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头5;所述下壳体26同侧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头6和第二软性连接线7;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通过第一电连接头5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可拆装电连接;所述下壳体26通过所述第二软性连接线7与供电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软性连接线7一端设置有电源插头8,另一端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之间固定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与所述第二软性连接线7同侧设置在所述下加热装置2上。
即用户要使用时,可以将电源插头8与供电端连接,同时第一电连接头5拆远第二电连接头6,即可单独使用下加热装置2,或者将第一电连接头5装配在第二电连接头6,即可单独使用上加热装置1、下加热装置2、或将上加热装置1放置在下加热装置2上,以实现上加热装置1和下加热装置2的组合使用。
用户在不使用时,也可以将电源插头8拆远供电端、第一电连接头5拆远第二电连接头6,从而使上加热装置1和下加热装置2分开,并进行单独收纳。
同时由于第一软性连接线4、第二软性连接线7具有一定的软性,因此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将上加热装置1和下加热装置2随意放置,使用方便。
所述第一电连接头5上设置有定位导向部9;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上设置有定位导向配合部10;所述第一电连接头5通过所述定位导向部9、所述定位导向配合部10的定位导向作用拆装在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上。定位导向部9与定位导向配合部10之间具有定位导向作用,不但使第一电连接头5与第二电连接头6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同时还能防止第一电连接头5与第二电连接头6装配后容易松脱分离,确保二者装配稳固。
为了使第一电连接头5与第二电连接头6之间的能够实现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头5上设置有导电部11;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上设置有导电配合部12;所述第一电连接头5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在装配时通过所述导电部11、所述导电配合部12导电配合。
为了使第一电连接头5与第二电连接头6之间的装配更加安全,所述第一电连接头5上还设置有包裹部13;所述导电部11设置在所述包裹部13内;所述定位导向部9设置在所述包裹部13侧壁;所述包裹部13在所述第一电连接头5、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装配时包裹在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外侧。即包裹部1能够对带电的位置进行完全包裹,能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2-图14所示,所述手柄3朝所述上铛体86一侧延伸设置、且其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外壳17和第二手柄外壳18;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7、所述第二手柄外壳18、所述手柄3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7上设置有第一孔部19、且与所述手柄3之间设置有上灯板21;所述第二手柄外壳18上设置有第二孔部20、且与所述手柄3之间设置有底灯板22;所述上灯板21与所述底灯板22之间设置有指示灯电源线25、且二者通过指示灯电源线25电连接。
所述上指示灯15设置在所述上灯板2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孔部19处;如图1所示,所述上加热装置1盖设在所述下加热装置2上、且在盖设时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组合工作,所述上指示灯15在所述上加热装置1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组合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孔部19对所述上加热元件87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所述底指示灯16设置在所述底灯板2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孔部20处;如图2所示,所述上加热装置1拆离所述下加热装置2、且翻转在所述下加热装置2外侧,所述上加热装置1、所述下加热装置2在拆离时独立工作,所述底指示灯16在所述上加热装置1翻转独立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二孔部20对所述上加热元件87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第一手柄外壳17、第二手柄外壳18的设置能很好地对手柄3的热量进行隔绝,便于用户对上加热装置1的取放。
本实施例优选的上指示灯15外端至少部分伸出第一孔部19外,底指示灯16外端至少部分伸出第二孔部20外,以便于用户更加直观的查看上指示灯15和底指示灯16的发光指示。
为了便于上灯板21、底灯板22的装配,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7上设置有第一壳腔23;所述上灯板21放置在所述第一壳腔23内、且与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7或所述手柄3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在装配时,将上灯板21会放置在手柄3上表面,再利用紧固件依次紧固作用在上灯板21和手柄3上,以实现上灯板21和手柄3的装配;随后将底灯板22定位放置在第二壳腔24内设置的定位柱上,随后利用紧固件依次紧固作用在手柄3上表面、底灯板22上,以实现底灯板22、手柄3和第二壳腔24的装配;然后利用第一手柄外壳17与第二手柄外壳18上分别的卡扣进行相互扣接,即可完成第一手柄外壳17与第二手柄外壳18的装配。利用上述的装配方式不但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装配稳固定、且快捷,而且第一手柄外壳17、第二手柄外壳18与手柄3装配后在外表看不出任何的紧固件,外形整齐、简洁、美观。
如图28-图34所示,所述调节件30朝所述调节窗口45外侧延伸有调节部32;所述调节部32上设置有调节装饰件33和调节孔部35;所述调节装饰件33上设置有装配槽37;所述装配槽37端部设置有装饰孔部34;所述装饰孔部34上设置有透光件36;所述透光件36通过所述装配槽37定位设置在所述装饰孔部34上;所述调节装饰件33通过所述装配槽37定位设置在所述调节部32上,并对所述调节部32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调节指示灯31进行包裹;所述调节指示灯31设置在所述调节孔部35上、且位于所述透光件36后侧,并通过所述装饰孔部34、所述透光件36的配合对所述下加热元件39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调节部32凸出下壳体26、且靠近用户身体位置,调节指示灯31在使用时没有任何的遮挡,用户可以直观地对调节指示灯31进行查看。透光件36的设置不但可以保护调节指示灯31,同时还能让调节指示灯31的发光效果更好。
由于调节部32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调节指示灯31被调节装饰件33的装配槽37包裹,因此能对调节指示灯31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也能提高调节件30的外观整齐性和美感。
本实施例的调节孔部35贯穿式设置在调节件30上,所述调节指示灯31设置在所述调节孔部35上、且其上设置有指示灯软性电源线38;所述指示灯软性电源线38通过所述调节孔部35伸入所述下挡腔体41内、且与所述下挡腔体41内部设置的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调节窗口45沿所述下壳体26侧壁横向设置;所述调节件30两侧分别延伸有左侧翼47和右侧翼48;所述左侧翼47和所述右侧翼48分别位于所述调节部32左右两侧、以及所述调节窗口45内侧;所述左侧翼47外侧表面设置有反光件46;所述调节件30沿所述调节窗口45的横向轨迹逐渐摆动时带动所述左侧翼47跟随逐渐活动,所述左侧翼47在逐渐活动时驱动所述反光件46通过所述调节窗口45进行逐渐反光指示;所述左侧翼47对应所述反光件46还设置有反光灯49;所述反光件46通过所述反光灯49进行主动式反光指示。即反光件46在调节窗口45上显示的位置大小会产生变化,该变化与下加热元件39的当前工作温度相对应,以便于用户知晓下加热元件39的当前工作温度。
左侧翼47和右侧翼48分别位于调节部32左右两侧,可以使调节件30在调节窗口45上的摆动更加平稳、顺畅。
如图35、图36所示,左侧翼47和右侧翼48还分别位于调节窗口45内侧,因此调节窗口45能够对调节件30进行限位,以避免调节件30在装配后脱离调节窗口45,提高调节件30的装配稳定性。同时为了使调节件30的摆动更加稳定,所述调节窗口45内侧还设置有侧翼承接部50;所述左侧翼47和所述右侧翼48分别活动承接在所述侧翼承接部50上。由于左侧翼47和右侧翼48分别活动承接在侧翼承接部50上,因此调节件30能够稳定地沿调节窗口45的轨迹摆动,同时还能提高调节件30的装配稳定性。
为了便于反光灯49的光线射出,所述反光件46外侧表面与所述调节窗口45内侧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反光件46通过所述间隙朝所述反光件46的方向发光,以实现所述反光件46的主动式反光指示。
所述调节窗口45的尺寸小于所述左侧翼47、所述右侧翼48、所述反光件46的尺寸。即调节窗口45能对左侧翼47、右侧翼48、反光件46进行限位,防止调节件30、反光件46从调节窗口45上脱离。
如图37所示,调节件30处于调节窗口45左侧,下加热元件39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右侧翼48占据了全部的调节窗口45,反光件46无法从调节窗口45进行反光指示。
如图7所示,调节件30处于调节窗口45右侧,下加热元件39处于打开状态、且温度调至最高,此时反光件46占据了全部的调节窗口45、且从调节窗口45进行反光指示,右侧翼48无法从调节窗口45进行显示。
即左侧翼47和右侧翼48在活动时彼此在调节窗口45上显示的位置会相对的增大及减少,通过上述设定,使反光件46在调节窗口45上显示的位置大小产生变化,进而反映下加热元件39当前工作温度,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弹性滚动组件包括摆动弹性件56和滚珠57;所述连接杆40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座58和定位件59;所述摆动弹性件56设置在所述弹性座58上、且弹性作用在所述滚珠57上;所述定位件59设置在所述弹性座58上、且盖设在所述滚珠57上;所述定位件59上还设置有缺口部60;所述滚珠57端部至少部分伸出缺口部60外、且在所述调节件30和所述连接杆40摆动时弹性滚动在所述凹凸部55上。
所述弹性座58上设置有弹座定位部61;所述连接杆40上设置有弹座定位配合部62;所述述弹性座58通过所述弹座定位部61定位在所述弹座定位配合部62上;所述定位件59上设置有定位卡接部63;所述弹性座58上设置有定位卡接配合部64;所述定位件59通过所述定位卡接部63卡设在所述定位卡接配合部64上。
所述缺口部60为圆孔、且其直径小于所述滚珠57的直径;所述弹性座58与所述连接杆40之间还设置有弹座紧固件65、且二者在定位后通过所述弹座紧固件65固定连接。
即定位件59与弹性座58之间、弹性座58与连接杆40之间能够实现稳固连接,在使用时不会出现脱离问题。
为了使摆动弹性件56和滚珠57的装配更加稳定,所述弹性座58上设置有弹座装配部66;所述弹座紧固件65端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弹座装配部66内;所述定位件59上设置有定位件装配部67;所述缺口部60设置在所述定位件装配部67端部。
所述摆动弹性件56定位套设在所述弹座紧固件65上、且其一端弹性作用在所述弹座装配部66上,另一端伸入所述定位件装配部67内、且弹性作用在所述滚珠57上;所述滚珠57通过所述摆动弹性件56的弹性作用弹性设置在所述定位件装配部67内、且其端部至少部分伸出缺口部60外。
利用摆动弹性件56的定位套设,使其产生的弹性力更加集中,同时在伸缩时不会出现扭转问题,使用稳定、且寿命长。
所述连接杆40一端设置有连杆定位部68;所述调节件30上设置有连杆定位配合部69;所述连接杆40通过所述连杆定位部68定位在所述连杆定位配合部69上;所述连接杆40与所述调节件30之间还设置有连杆紧固件70、且二者在定位后通过所述连杆紧固件70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40另一端设置有转接件71;所述下铛体27底部设置有转接部72;所述转接件71与所述连接杆40之间还设置有转接弹性件73和垫片74;所述转接件71依次穿过所述垫片74、所述转接弹性件73、所述连接杆40后转接在所述转接部72上;所述转接弹性件73一端弹性作用在所述垫片74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所述连接杆40上;所述连接杆40通过所述转接件71、所述转接弹性件73、所述垫片74的配合弹性摆动转接在所述转接部72上。即连接杆40在摆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活动,其与下铛体27之间非刚性连接,使连接杆40的摆动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调节手感。
所述凹凸部55沿所述下铛体27底部外侧弧形设置,即滚珠57在调节件30和连接杆40摆动时始终弹性滚动在凹凸部55上,同时凹凸部55端部呈波浪状或尖齿状、且通过波浪状或尖齿状的端部与滚珠57的端部相互作用。
如图19-图21所示,所述下铛体27底部绕设有下槽部77;所述下槽部77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开口78;所述下加热元件39依靠在所述下铛体27底部,中部固定嵌设在所述下槽部77内,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下开口78外。
由于下加热元件39中部绕设在下铛体27底部设置的下槽部77上,因此下加热元件39与下铛体27底部之间接触的位置较多,能够有效地利用了容置间距76内部空间,同时也能使下加热元件39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地传递至下铛体27。下槽部77两端的下开口78能便于下加热元件39两端伸出,以使电线能够与下加热元件39两端进行连接,提高装配便捷性。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装配便捷性,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对应所述下加热元件39伸出所述下开口78外的端部还设置有下缺口部79。下加热元件39一端通过下缺口部79与电线连接,另一端通过容置间距76外侧与电线连接。
所述下铛体27底部设置有下凸柱80;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依靠、且固定在所述下凸柱80上,并通过所述下凸柱80与所述下铛体27底部之间形成容置间距76。
所述下加热元件39位于所述容置间距76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铛体27底部;所述下加热元件39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扩散至所述容置间距76内、且通过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朝所述下铛体27的方向集中辐射。
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所述下铛体27底部还设置有下挡体温度传感器84,该下挡体温度传感器84随时传感下铛体27的温度变化,以防止下铛体27温度过高产生安全问题。
为了使下热量辐射板75能够稳固地装配在下铛体27底部,所述下凸柱80设置有固定孔81;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上设置有固定配合孔82;所述固定孔81与所述固定配合孔82之间设置有固定件83;所述固定件83依次固定作用在所述固定配合孔82、所述固定孔81上,以实现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为平板状、且全部或部分遮挡在所述下加热元件39底部;所述下加热元件39上表面依靠在所述下铛体27底部。以使下加热元件39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下铛体2,部分从下加热元件39底部扩散的热量也能通过下热量辐射板75全部辐射至下铛体27,进一步地提高热量利用率。
如图7-图11所示,所述上铛体86上绕设有上槽部89;所述上槽部89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开口95;所述上加热元件87依靠在所述上铛体86上,固定嵌设在所述上槽部89内,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上开口95外。
由于上加热元件87中部绕设在上槽部89内,因此上加热元件87与上铛体86之间接触的位置较多,能使上加热元件87产生的热量能够直接地传递至上铛体86。上槽部89两端的上开口95能便于上加热元件87两端伸出,以使电线能够与上加热元件87两端进行连接,提高装配便捷性。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装配便捷性,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对应所述上加热元件87伸出所述上开口95外的端部还设置有上缺口部96。上加热元件87两端分别通过上缺口部96与电线连接。
所述上铛体86上设置有上凸柱90;所述上凸柱90设置的高度与所述上槽部89设置的高度相同;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依靠在所述上凸柱90上、且与所述上加热元件87之间相互依靠或间隙配合,并盖设在所述上槽部89上。
所述上加热元件87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上铛体86上,其余热量扩散至所述上槽部89内、且通过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朝所述上铛体86的方向集中辐射。
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所述上铛体86上还设置有上挡体温度传感器98,该上挡体温度传感器98随时传感上铛体86的温度变化,以防止上铛体86温度过高产生安全问题。
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为平板状、且盖设在所述上槽部89上;所述上加热元件87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上铛体86上,以使上加热元件87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上铛体86,其余热量扩散至所述上槽部89内、且通过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朝所述上铛体86的方向集中辐射,进一步地提高热量利用率。
为了使上热量辐射板88能够稳固地装配在上铛体86上,所述上凸柱90上设置有上固定孔91;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上设置有上固定配合孔92;所述上固定孔91与所述上固定配合孔92之间设置有上固定件93;所述上固定件93依次固定作用在所述上固定配合孔92、所述上固定孔91上,以实现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与所述上铛体86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上固定件93上还设置有弹性垫片94,并通过所述弹性垫片94依次弹性固定作用在所述上固定配合孔92、所述上固定孔91上。即上热量辐射板88与上铛体86之间为非刚性连接,能减少二者在装配或使用时的损坏问题,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如图16-图18所示,为了便于下铛体27的装配,所述下壳体26上端设置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下铛体27的尺寸;所述下铛体27放置在所述开口部上。
所述下铛体27上端朝外侧延伸有侧翼110;所述侧翼110上设置有密封槽29;所述密封件28套设在所述密封槽29上、且在所述下铛体27与所述下壳体26装配时密封作用在所述下壳体26内侧壁,以实现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密封配合。其中,所述侧翼110外侧壁与所述下壳体26内侧壁间隙配合或相互依靠。
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还设置有预定位配合部和紧固件。
所述预定位配合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侧翼110底部的支承位111、设置在所述下壳体26内侧壁的承接槽112;所述下铛体27通过所述支承位111定位支承在所述承接槽112上,以实现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的预先定位配合。
上述的支承位111与承接槽112之间能够实现向下位置的定位,同时侧翼110外侧壁与下壳体26内侧壁之间能够实现左右及前后位置的定位,因此下铛体27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开口部上。
为了便于下铛体27的放置,所述侧翼110外侧壁与所述下壳体26内侧壁或所述开口部之间还设置有倾斜引导部113;所述下铛体27通过所述倾斜引导部113导向放置在所述开口部上。
所述下壳体26内侧壁还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114;所述若干个加强筋114分别从所述下壳体26内侧壁上部、或中部、或下部朝所述下壳体26内底部方向延伸设置;若干个加强筋114的设置能够增强下壳体26的结构强度;所述承接槽112设置在所述加强筋114顶部,因此能够提高下铛体27装配在下壳体26上的结构稳固性,减少下壳体26垮塌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下铛体27放置烹饪物的数量。
所述下铛体27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柱115;所述下壳体26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116;所述下铛体27分别通过所述若干个定位柱115定位作用在所述若干个定位孔116上;所述紧固件设置在若干个、且分别从所述下壳体26外底部依次紧固作用在所述若干个定位孔116和所述若干个定位柱115上,以实现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的固定配合。由于紧固件从下壳体26外底部进行紧固作用,因此不会对产品的外观造成影响,以提高产品的外观整体性和美感。
本实施例利用密封件28的密封作用,使下壳体26与下铛体27之间能够实现密封防水配合,以使二者在装配后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以防止液体(例如:水、油等)进入下挡腔体41,从而保证下挡腔体41内部电气元件的正常使用,用户在清洁时也能够用水直接冲洗,使清洁工作十分便捷。
利用预定位配合部的预先定位作用,使下壳体26与下铛体27之间能够进行预定位配合,减少二者在装配时容易错位、或需要多次对位才能准确装配的问题,提高下壳体26与下铛体27之间的装配便捷性。由于下壳体26与下铛体27之间能够实现预定位配合,因此紧固件能够在准确的位置、便捷地紧固作用在下壳体26与下铛体27之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由于下壳体26与下铛体27之间还利用紧固件进行最终的固定,因此能提高二者的装配稳固性,减少二者在使用时出现脱离问题,延长使用寿命。
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包括上加热装置(1)和下加热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装置(1)和所述下加热装置(2)相互独立设置;所述上加热装置(1)盖设在所述下加热装置(2)上、且在盖设时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组合工作;所述上加热装置(1)拆离所述下加热装置(2)、且翻转在所述下加热装置(2)外侧,所述上加热装置(1)、所述下加热装置(2)在拆离时独立工作;
所述上加热装置(1)包括上壳体(85)和上铛体(86);所述上壳体(85)与所述上铛体(86)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且二者之间形成有上挡腔体(97);所述上挡腔体(97)内设置有上加热元件(87)和上热量辐射板(88);
所述上铛体(86)上设置有手柄(3);所述手柄(3)上表面、底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上加热元件(87)工作状态的上指示灯(15)和底指示灯(16);
所述上壳体(85)在所述手柄(3)以外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软性连接线(4)、且通过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电连接;
所述下加热装置(2)包括下壳体(26)和下铛体(27);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8)、且二者通过所述密封件(28)相互密封式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26)与所述下铛体(27)之间形成有下挡腔体(41);所述下挡腔体(41)内设置有下加热元件(39)和下热量辐射板(75);
所述下壳体(26)上设置有防烫把手、调节窗口(45)、以及调节件(30);所述调节件(30)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下加热元件(39)工作状态的调节指示灯(31)、以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40);所述调节件(30)通过所述连接杆(40)摆动在所述调节窗口(45)上、且在摆动时调节所述下加热元件(39)的加热温度;
所述下铛体(27)底部设置有凹凸部(55);所述调节件(30)或所述连接杆(40)上设置有弹性滚动组件;所述调节件(30)和所述连接杆(40)在摆动时通过所述弹性滚动组件弹性滚动在所述凹凸部(55)上;
所述弹性滚动组件包括摆动弹性件(56)和滚珠(57);所述连接杆(40)上固定设置有弹性座(58)和定位件(59);所述摆动弹性件(56)设置在所述弹性座(58)上、且弹性作用在所述滚珠(57)上;所述定位件(59)设置在所述弹性座(58)上、且盖设在所述滚珠(57)上;所述定位件(59)上还设置有缺口部(60);所述滚珠(57)端部至少部分伸出缺口部(60)外、且在所述调节件(30)和所述连接杆(40)摆动时弹性滚动在所述凹凸部(55)上;
所述凹凸部(55)沿所述下铛体(27)底部外侧弧形设置,滚珠(57)在调节件(30)和连接杆(40)摆动时始终弹性滚动在凹凸部(55)上,凹凸部(55)端部呈波浪状或尖齿状、且通过波浪状或尖齿状的端部与滚珠(57)的端部相互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把手包括把手(100)和防烫件(101);所述把手(100)上设置有把手卡接部(102);所述把手卡接部(102)为卡扣、且波浪形或直线形凸设在所述把手(100)底部;
所述防烫件(101)由软性材料制成、且其上设置有防烫卡接部(103);所述防烫卡接部(103)为卡槽、且波浪形或直线形凹设在所述防烫件(101)上表面;
所述防烫件(101)通过所述防烫卡接部(103)的软性形变拆装式卡设在所述把手卡接部(102)上,并在卡设时部分包裹所述把手(100)底部;所述防烫件(101)在卡设时其上表面与所述把手(100)底部相互依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设置在所述上铛体(86)一侧;所述上壳体(85)相对所述手柄(3)在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一端与所述上壳体(85)之间固定电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头(5);所述下壳体(26)同侧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头(6)和第二软性连接线(7);所述第一软性连接线(4)通过第一电连接头(5)与所述第二电连接头(6)可拆装电连接;所述下壳体(26)通过所述第二软性连接线(7)与供电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朝所述上铛体(86)一侧延伸设置、且其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外壳(17)和第二手柄外壳(18);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7)、所述第二手柄外壳(18)、所述手柄(3)之间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7)上设置有第一孔部(19)、且与所述手柄(3)之间设置有上灯板(21);所述第二手柄外壳(18)上设置有第二孔部(20)、且与所述手柄(3)之间设置有底灯板(22);所述上灯板(21)与所述底灯板(22)之间设置有指示灯电源线(25)、且二者通过指示灯电源线(25)电连接;
所述上指示灯(15)设置在所述上灯板(2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孔部(19)处;所述上指示灯(15)在所述上加热装置(1)与所述下加热装置(2)组合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一孔部(19)对所述上加热元件(87)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所述底指示灯(16)设置在所述底灯板(22)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孔部(20)处;所述底指示灯(16)在所述上加热装置(1)翻转独立工作时通过所述第二孔部(20)对所述上加热元件(87)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30)朝所述调节窗口(45)外侧延伸有调节部(32);所述调节部(32)上设置有调节装饰件(33)和调节孔部(35);所述调节装饰件(33)上设置有装配槽(37);所述装配槽(37)端部设置有装饰孔部(34);所述装饰孔部(34)上设置有透光件(36);所述透光件(36)通过所述装配槽(37)定位设置在所述装饰孔部(34)上;所述调节装饰件(33)通过所述装配槽(37)定位设置在所述调节部(32)上,并对所述调节部(32)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调节指示灯(31)进行包裹;所述调节指示灯(31)设置在所述调节孔部(35)上、且位于所述透光件(36)后侧,并通过所述装饰孔部(34)、所述透光件(36)的配合对所述下加热元件(39)工作状态进行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窗口(45)沿所述下壳体(26)侧壁横向设置;所述调节件(30)两侧分别延伸有左侧翼(47)和右侧翼(48);所述左侧翼(47)和所述右侧翼(48)分别位于所述调节部(32)左右两侧、以及所述调节窗口(45)内侧;所述左侧翼(47)外侧表面设置有反光件(46);所述调节件(30)沿所述调节窗口(45)的横向轨迹逐渐摆动时带动所述左侧翼(47)跟随逐渐活动,所述左侧翼(47)在逐渐活动时驱动所述反光件(46)通过所述调节窗口(45)进行逐渐反光指示;所述左侧翼(47)对应所述反光件(46)还设置有反光灯(49);所述反光件(46)通过所述反光灯(49)进行主动式反光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0)一端设置有连杆定位部(68);所述调节件(30)上设置有连杆定位配合部(69);所述连接杆(40)通过所述连杆定位部(68)定位在所述连杆定位配合部(69)上;所述连接杆(40)与所述调节件(30)之间还设置有连杆紧固件(70)、且二者在定位后通过所述连杆紧固件(70)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杆(40)另一端设置有转接件(71);所述下铛体(27)底部设置有转接部(72);所述转接件(71)与所述连接杆(40)之间还设置有转接弹性件(73)和垫片(74);所述转接件(71)依次穿过所述垫片(74)、所述转接弹性件(73)、所述连接杆(40)后转接在所述转接部(72)上;所述转接弹性件(73)一端弹性作用在所述垫片(74)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所述连接杆(40)上;所述连接杆(40)通过所述转接件(71)、所述转接弹性件(73)、所述垫片(74)的配合弹性摆动转接在所述转接部(7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铛体(27)底部绕设有下槽部(77);所述下槽部(77)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开口(78);所述下加热元件(39)依靠在所述下铛体(27)底部,中部固定嵌设在所述下槽部(77)内,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下开口(78)外;
所述下铛体(27)底部设置有下凸柱(80);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依靠、且固定在所述下凸柱(80)上,并通过所述下凸柱(80)与所述下铛体(27)底部之间形成容置间距(76);
所述下加热元件(39)位于所述容置间距(76)内、且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铛体(27)底部;所述下加热元件(39)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扩散至所述容置间距(76)内、且通过所述下热量辐射板(75)朝所述下铛体(27)的方向集中辐射;
所述下铛体(27)底部还设置有下挡体温度传感器(8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铛体(86)上绕设有上槽部(89);所述上槽部(89)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开口(95);所述上加热元件(87)依靠在所述上铛体(86)上,固定嵌设在所述上槽部(89)内,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上开口(95)外;
所述上铛体(86)上设置有上凸柱(90);所述上凸柱(90)设置的高度与所述上槽部(89)设置的高度相同;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依靠在所述上凸柱(90)上、且与所述上加热元件(87)之间相互依靠或间隙配合,并盖设在所述上槽部(89)上;
所述上加热元件(87)在工作时产生的部分热量直接传递至所述上铛体(86)上,其余热量扩散至所述上槽部(89)内、且通过所述上热量辐射板(88)朝所述上铛体(86)的方向集中辐射;
所述上铛体(86)上还设置有上挡体温度传感器(98)。
CN202111093645.0A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Active CN113812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3645.0A CN113812860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93645.0A CN113812860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2860A CN113812860A (zh) 2021-12-21
CN113812860B true CN113812860B (zh) 2023-02-07

Family

ID=78922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93645.0A Active CN113812860B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2860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741U (ja) * 1991-09-25 1993-04-27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電気調理器
JPH06316U (ja) * 1992-06-17 1994-01-11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調理器の温度調節装置
KR20100007322U (ko) * 2009-01-08 2010-07-16 임덕재 양면 후라이팬
CN201958661U (zh) * 2010-10-28 2011-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饼铛
CN202587423U (zh) * 2012-04-11 2012-12-05 漳州宏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式加热板的结构
CN202932776U (zh) * 2012-11-26 2013-05-15 北京利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微压电饼铛
KR200474014Y1 (ko) * 2014-03-06 2014-08-14 최혜신 양면 프라이팬
CN207520040U (zh) * 2017-05-17 2018-06-22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用电饼铛
CN207575050U (zh) * 2017-03-28 2018-07-06 北京利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饼铛加热组件
CN109287692A (zh) * 2018-11-22 2019-02-01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华夫饼机
CN110150999A (zh) * 2019-04-09 2019-08-23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控温度的电饼铛
CN211511520U (zh) * 2019-12-30 2020-09-18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饼铛的连接线结构及电饼铛
CN212382519U (zh) * 2019-08-29 2021-01-22 中山市鑫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烟牛排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5889A (zh) * 2020-10-20 2021-01-12 中山市鑫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741U (ja) * 1991-09-25 1993-04-27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電気調理器
JPH06316U (ja) * 1992-06-17 1994-01-11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調理器の温度調節装置
KR20100007322U (ko) * 2009-01-08 2010-07-16 임덕재 양면 후라이팬
CN201958661U (zh) * 2010-10-28 2011-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电饼铛
CN202587423U (zh) * 2012-04-11 2012-12-05 漳州宏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辐射式加热板的结构
CN202932776U (zh) * 2012-11-26 2013-05-15 北京利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微压电饼铛
KR200474014Y1 (ko) * 2014-03-06 2014-08-14 최혜신 양면 프라이팬
CN207575050U (zh) * 2017-03-28 2018-07-06 北京利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饼铛加热组件
CN207520040U (zh) * 2017-05-17 2018-06-22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用电饼铛
CN109287692A (zh) * 2018-11-22 2019-02-01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华夫饼机
CN110150999A (zh) * 2019-04-09 2019-08-23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控温度的电饼铛
CN212382519U (zh) * 2019-08-29 2021-01-22 中山市鑫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烟牛排机
CN211511520U (zh) * 2019-12-30 2020-09-18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饼铛的连接线结构及电饼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2860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72591A (zh) 烹饪设备
CN113812860B (zh) 一种电饼铛的集成优化结构
US20190242531A1 (en) Lighting Lamp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208808259U (zh) 煎蛋器及煎蛋器的外壳
CN112137433A (zh) 一种多功能烹调装置
CN205939271U (zh) 一种可升降旋钮
CN214751278U (zh) 一种投影装置及其智能马桶
US20100095435A1 (en) Decorative Object Connectable to a Connected Object
KR101317684B1 (ko) 싱크대 장식용 프로파일
CN106152187B (zh) 一种可升降旋钮
CN210611944U (zh) 打蛋器
CN218900109U (zh) 按摩组件和按摩仪
CN210043773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KR200463717Y1 (ko) 히터 작동용 페달을 갖는 전기 스토브
CN216416902U (zh) 一种电饼铛的工作指示结构
KR200480648Y1 (ko) 휴대 조명 케이스
CN219759405U (zh) 一种不接触式手扫墙壁开关装置
CN213479920U (zh) 一种便于稳定情绪的护眼灯
CN216389154U (zh) 开关装置和卫浴设备
CN219049388U (zh) 按摩头组件和按摩仪
CN213963031U (zh) 一种多功能烹调装置
KR101252659B1 (ko) 다기능 탁상용 스탠드
KR100761129B1 (ko) 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9088981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智能空气炸锅
CN216932831U (zh) 高安全性的翻盖式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