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1012A - 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11012A CN113811012A CN202010549968.5A CN202010549968A CN113811012A CN 113811012 A CN113811012 A CN 113811012A CN 202010549968 A CN202010549968 A CN 202010549968A CN 113811012 A CN113811012 A CN 1138110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ived signal
- station
- stations
- target
- access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该目标站点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其中,每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接入点测量到的该待调度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该目标站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本申请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可以包括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站点(station,STA),AP用于为STA提供接入服务,以及调度STA进行上行传输。
为了实现更高效的信号传输,AP可以调度多个STA同时传输上行信号。但是,如果该多个STA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AP时的强度差异较大,该多个STA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AP时的干扰较大,容易导致AP无法正确解码该多个STA传输的上行信号。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应用于接入点,该方法包括:根据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该目标站点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其中,每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接入点测量到的该待调度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该目标站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因此该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可选地,该调度帧包括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区间,该调整包括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该修正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目标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每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是该目标站点根据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每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也即是,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每个目标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因此有助于保证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该接入点测量到的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较小。
可选地,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度方法,应用于接入点,该方法包括:接收两个站点的上行信号,该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每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接入点测量到的该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多个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该多个站点包括该两个站点,其中,该调度帧包括该多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多个站点中的任意两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多个站点中,任意两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因此该任意两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可选地,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调整包括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该修正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多个站点中,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也即是该站点根据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发送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因此,该多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多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多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多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可选地,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到该最小值的区间,该偏差值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对应的站点的修正值相关。
可选地,该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度装置,该调度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实现方式提供的调度方法的各个模块;或者,该调度装置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实现方式提供的调度方法的各个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度装置,该调度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该调度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实现方式提供的调度方法;或者,使得该调度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实现方式提供的调度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调度系统,该调度系统包括:接入点和多个站点,该接入点包括如第三方面所提供的调度装置;或者,该接入点包括如第四方面所提供的调度装置。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调度方法,或者,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调度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调度方法,或者,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调度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该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调度方法,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选方式所提供的调度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接入点首先根据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然后通过发送调度帧来指示该目标站点集合中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该目标站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因此该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多个站点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度多个站点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调度多个站点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多个站点进行分组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至少一个站点组中确定待调度站点组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度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原理、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例如,该无线通信网络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网络包括接入点00和多个站点01~05(也即是站点01、站点02、站点03、站点04和站点05),站点01~05分别与接入点00通信连接。
其中,接入点00可以是交换机、路由器、虚拟交换机或虚拟路由器等,接入点00负责为站点01~05提供接入服务以及调度站点01~05进行上行传输。站点01~05中的每个站点可以是主机、服务器、虚拟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等WLAN设备。可选地,站点01~05可以是相同类型的设备或不同类型的设备。例如,站点01~站点05均为手机,或者,站点01~站点02为手机,站点03~05为IOT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图1所示实施环境仅用于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接入点的数量以及站点的数量,并且还可以在该无线通信网络中配置其他设备,例如在该无线通信网络中配置认证授权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IEEE802.11ax协议草案引入上行多用户传输机制,在上行多用户传输机制中,接入点可以调度多个站点同时进行上行传输。示例地,接入点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output,MU MIMO)技术或OFDMA-MU MIMO技术(指的是OFDMA和MU MIMO联合的技术)调度多个站点同时传输上行信号。
在OFDMA技术中,信道被分成多个资源块(resource unit,RU),接入点调度多个站点在同一信道的多个RU上同时传输上行信号,每个站点在一个RU上传输上行信号,每个RU用于一个站点传输上行信号。例如,信道被分成26-tone RU(每个RU包括26个子载波)、52-tone RU(每个RU包括52个子载波)、106-tone RU(每个RU包括106个子载波)、242-tone RU(每个RU包括242个子载波)或484-tone RU(每个RU包括484个子载波)。示例地,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基于OFDMA技术调度多个站点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时间,信道带宽为40MHz(兆赫兹),40MHz的信道被分成4个RU(例如106-tone RU),接入点调度站点01~04在该4个RU上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站点01~04中的每个站点在一个RU上传输上行信号,且该4个RU中的每个RU用于一个站点传输上行信号。
在MU MIMO技术中,接入点调度多个站点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示例地,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基于MU MIMO技术调度多个站点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时间,信道带宽为40MHz,接入点调度站点01~04在该40MHz的信道上同时传输上行信号。
在OFDMA-MU MIMO技术中,信道被分成多个RU,接入点调度多个站点在同一信道的多个RU上同时传输上行信号,每个站点在一个RU上传输上行信号,每个RU用于至少一个站点传输上行信号。示例地,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点基于OFDMA-MU MIMO技术调度多个站点同时传输上行信号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时间,信道带宽为40MHz,40MHz的信道被分成4个RU,接入点调度站点01~05在该4个RU上同时传输上行信号,且站点01和站点05在同一个RU上传输上行信号,站点02~04中的每个站点在一个RU上传输上行信号。
根据IEEE802.11ax协议草案中提供的上行多用户传输机制,当接入点调度多个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如果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较大,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干扰较大,容易导致接入点无法正确解码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从而导致发包失败、业务传输失败或业务中断。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度方案,接入点可以基于该调度方案同时调度多个站点传输上行信号,且能够保证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较小,降低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干扰,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避免发包失败、业务传输失败和业务中断。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方案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也即是接入该接入点的多个站点,或者与该接入点通信连接的多个站点),接入点可以根据与该接入点关联的该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将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分成至少一个站点组,使该至少一个站点组中每个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均衡的,接入点可以调度同一个站点组中的多个站点(该多个站点是该站点组中的一部分站点或全部站点)同时进行上行传输。或者,接入点可以不根据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进行分组,接入点可以按照其他方式对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进行分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接入点按照其他方式分组时,一次调度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可能不是均衡的。此时接入点可以用调度帧指示这些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以使这些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均衡。按照接入点是否根据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进行分组,下面分为两个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调度方案进行介绍。
示例地,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图5以接入点根据与该接入点关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将与该接入点关联的站点分成至少一个站点组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5,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501、根据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该目标站点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其中,每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接入点测量到的该待调度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该目标站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
其中,目标差值阈值用于接入点从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该目标差值阈值用于衡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的大小,如果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该目标差值阈值,说明该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小,如果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该目标差值阈值,说明该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大。可选地,该目标差值阈值可以根据接入点的抗干扰性能以及解码性能确定。
可选地,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该最大接收强度阈值由该接收机的接收性能确定,不同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可以相同或不同,该最大调度数量阈值由该接入点的调度能力确定,不同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可选地,本文中所述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采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表征,RSSI与接收信号强度可以相互转换,接收信号强度也即是对该接收信号强度(例如RSSI)进行转换得到的功率,容易理解,接收信号强度也即是接收信号功率,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也即是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功率阈值。可选地,接收信号强度还可以采用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表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接入点可以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一个站点作为主站点(或称为种子站点),将该主站点确定为目标站点,然后按序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选择从站点;接入点每选择一个从站点,检测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每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目标差值阈值,检测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以及,检测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数量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如果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每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均小于目标差值阈值,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且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接入点将该从站点确定为目标站点;如果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目标站点中的至少一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目标差值阈值,和/或,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大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和/或,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数量之和大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接入点不将该从站点确定为目标站点。可选地,接入点每确定一个目标站点,检测是否达到截止条件,如果达到该截止条件,该接入点停止选择从站点,将当前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构成的集合确定为目标站点集合,该目标站点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如果未达到该截止条件,该接入点继续选择从站点并确定该从站点是否为目标站点,直至达到该截止条件。可选地,该截止条件可以是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数量之和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或者,已确定的所有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达到该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或者,接入点遍历完所有的待调度站点(例如,该接入点的待调度列表为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调度之前,接入点可以创建一个待调度列表和一个调度列表,将所有的待调度站点记录在该待调度列表中,该接入点每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一个目标站点,将该站点从该待调度列表中删除,并将该站点记录在该调度列表中。可选地,接入点可以按照多个待调度站点的优先级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主站点以及选择从站点。例如,接入点确定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优先级最高的站点为主站点,然后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除该主站点之外的待调度站点中选择从站点。每个站点的优先级可以是该站点服务的用户的优先级,每个站点的优先级是该站点与接入点关联时认证授权服务器为该站点分配的,该接入点可以从该认证授权服务器上获取每个站点的优先级。
示例地,假设多个待调度站点为站点S1~S5(也即是站点S1、站点S2、站点S3、站点S4和站点S5),站点S1~S5的优先级按照站点S1、站点S2、站点S3、站点S4、站点S5的顺序依次降低,首先,接入点按照优先级将站点S1~S5中优先级最高的站点S1确定为主站点,并将该主站点确定为目标站点,然后,接入点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站点S2、站点S3、站点S4、站点S5中选择站点S2作为从站点。接入点检测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已确定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检测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T_max,以及,检测站点S2与站点S1的数量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N_max;如果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T_max,且站点S2与站点S1的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N_max,该接入点将站点S2确定为目标站点;如果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和/或,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大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T_max,和/或,站点S2与站点S1的数量之和大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N_max,该接入点不将站点S1确定为目标站点。本申请实施例以该接入点将站点S2确定为目标站点为例说明。之后,接入点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站点S3、站点S4、站点S5中选择站点S3作为从站点。接入点检测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已确定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检测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2(已确定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是否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检测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T_max,以及,检测站点S3、站点S2与站点S1的数量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N_max;如果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T_max,且站点S3、站点S2与站点S1的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N_max,该接入点将站点S3确定为目标站点;如果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和/或,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不小于目标差值阈值T_tar,和/或,站点S3的接收信号强度、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大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T_max,和/或,站点S3、站点S2与站点S1的数量之和大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N_max,接入点不将站点S3确定为目标站点。采用同样的方法,接入点可以从站点S4和站点S5中选择从站点,以及确定选择的从站点是否为目标站点,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以确定出的目标站点集合包括站点S1、站点S2和站点S3(也即是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为站点S1、站点S2和站点S3)为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点从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主站点之后,可以检测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接入点退出调度流程,不进行多用户调度,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接入点执行按序选择从站点的过程。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用于衡量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说明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大,适合进行多用户调度,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说明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太小,不适合进行多用户调度。其中,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根据接入点的解码性能确定。
步骤502、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
接入点确定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后,可以向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也即是,接入点通过发送调度帧调度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可选地,接入点可以调度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基于OFDMA技术、MU MIMO技术或OFDMA-MU MIMO技术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
可选地,该调度帧中包括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区间,该调整包括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该修正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目标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示例地,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可以是[R_A_min,R_A_max],R_A_min表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R_A_max表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可选地,该调度帧中的信号强度字段中的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或者说是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值),每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指的是接入点告诉该目标站点该接入点期望测量到的该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每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指的是接入点实际期望测量到的该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或者说每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是该目标站点根据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每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A_min,R_A_max]内也即是,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每个目标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A_min,R_A_max]内,这样一来,有助于保证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该接入点测量到的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较小。按照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的定义,下文为了便于描述,将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称为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也即是,在本文中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与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为同一含义,容易理解的是,该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一一对应。
可选地,对于该多个目标站点中的每个目标站点,接入点可以确定该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使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A_min,R_A_max]内(也即是使该目标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接入点可以确定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确定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后,接入点生成调度帧,将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写入该调度帧的信号强度字段中,使该调度帧包括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可选地,对于每个目标站点,接入点可以确定该目标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也即是该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使该目标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A_min,R_A_max]内,然后对该目标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减去修正值得到该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修正值为该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目标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点在每次调度一个目标站点时,向该目标站点发送的调度帧中包含本次调度该目标站点时该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接入点对不同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时增加的修正值可以不同。
示例地,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为站点S1、站点S2和站点S3为例,该步骤502中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A_min,R_A_max]可以是站点S1、站点S2和站点S3这三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区间,例如,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小,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大,则R_A_min等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R_A_max等于站点S2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于站点S1、站点S2和站点S3中的每个站点(例如站点S1),接入点可以确定该站点S1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S1_exp,使该站点S1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S1_exp在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A_min,R_A_max]内,然后对该站点S1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S1_exp减去修正值得到该站点S1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1_tar,该修正值为该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R_S1_rec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S1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采用同样的方法,接入点可以确定站点S2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2_tar,以及站点S3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3_tar。之后,接入点可以生成调度帧,将站点S1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1_tar、站点S2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2_tar以及站点S3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3_tar写入该调度帧的信号强度字段中,使该调度帧包括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对每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时,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的修正值得到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本申请实施例以该修正值是该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目标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为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对于每个站点(可以是目标站点或非目标站点),接入点对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时所采用的修正值可以是用于表征该站点的功率偏差的一个固定值,例如该修正值可以是多个差值的平均值,该多个差值中的每个差值是一次调度过程中,接入点测量到的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在该次调度过程的上一次调度过程中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示例地,以目标站点为站点S1为例,假设接入点对站点S1调度n次,除第一次之外的每一次调度过程,该接入点可以确定出一个差值(该差值是该次调度过程中接入点测量到的该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在该次调度过程的上一次调度过程中向该站点S1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该接入点总共可以确定n-1个差值,该修正值可以是该n-1个差值的平均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次调度过程指的是:接入点测量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到该接入点向该站点发送包括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度帧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方法,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因此该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提升系统性能。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也即是接入该接入点的多个站点,或者与该接入点通信连接的多个站点),该多个站点被分成至少一个站点组,同一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处于同一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也即是,同一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均衡的,换句话来说,同一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功率是均衡的。上述多个待调度站点是待调度站点组中的站点,该待调度站点组是该至少一个站点组中的其中一个。在根据该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也即是在步骤501之前),该调度方法还包括:对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进行分组得到至少一个站点组,从该至少一个站点组中确定待调度站点组。
下面首先介绍对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进行分组的过程。
示例地,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多个站点进行分组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6,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601、对于多个站点中的首个待分组站点,针对该首个待分组站点创建站点组,并将该首个待分组站点加入该站点组。
其中,该首个待分组站点是该多个站点中首个被分组的站点。例如,该首个待分组站点是首个与接入点关联的站点。由于在对该首个待分组站点进行分组时,接入点上不存在站点组,因此接入点针对该首个待分组站点创建一个站点组,然后将该首个待分组站点加入该站点组。可选地,接入点每创建一个站点组,可以为该站点组分配组标识。
示例地,以无线通信网络中包括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S1~S10(也即是站点S1、站点S2、站点S3、站点S4、站点S5、站点S6、站点S7、站点S8、站点S9、站点S10)为例,假设该站点S1~S10中的首个待分组站点为站点S1,接入点针对该站点S1创建站点组G1,然后将该站点S1加入该站点组G1,G1为该接入点为该站点组分配的标识。
步骤602、对于该多个站点中除该首个待分组站点之外的每个待分组站点,从该接入点的站点组中为该待分组站点确定待加入站点组。
可选地,由于对多个站点中除首个待分组站点之外的每个待分组站点进行分组时,接入点上已经存在至少一个站点组,因此对于该多个站点中除该首个待分组站点之外的每个待分组站点,接入点可以从该接入点的站点组中确定待加入站点组。可选地,接入点通过轮询的方式从该接入点的站点组中确定待加入站点组。
示例地,假设对站点S5进行分组时,接入点上已经存在站点组G1、站点组G2和站点组G3,则接入点通过轮询的方式从站点组G1、站点组G2和站点组G3中为该站点S5确定待加入站点组,假设接入点为该站点S5确定的待加入站点组为站点组G1。
步骤603、如果该待分组站点满足该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
接入点从该接入点的站点组中为该待分组站点确定待加入站点组后,检测该待分组站点是否满足该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如果该待分组站点满足该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接入点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如果该待分组站点不满足该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接入点不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
可选地,该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包括:R_G_min≤R_S_rec≤R_G_max;或者,R_S_rec>R_G_max,且R_S_rec-R_G_min<T1;或者,R_S_rec<R_G_min,且R_G_max-R_S_rec<T1;或者,n=1;其中,R_S_rec表示待分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_G_max表示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R_G_min表示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T1表示第一差值阈值,n表示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数量。其中,该第一差值阈值T1可以根据接入点的抗干扰性能以及解码性能确定,例如该第一差值阈值T1为5dB(分贝)。可选地,如果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数量n为1,接入点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或者,如果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数量n大于1,且该待分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_S_rec大于或等于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R_G_min且小于或等于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R_G_max,接入点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或者,如果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数量n大于1,该待分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_S_rec大于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R_G_max,且该待分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_S_rec与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R_G_min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T1,接入点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或者,如果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数量n大于1,该待分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_S_rec小于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R_G_min,且该待加入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R_G_max与该待分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R_S_rec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T1,接入点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
示例地,以将站点S5加入站点组G1为例说明。如果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数量为1,接入点将该站点S5加入该站点组G1。或者,如果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数量大于1,且站点S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且小于或等于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接入点将该站点S5加入该站点组G1。或者,如果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数量大于1,站点S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且站点S5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T1,接入点将该站点S5加入该站点组G1。或者,如果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数量大于1,站点S5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且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与站点S5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阈值T1,接入点将站点S5加入该站点组G1。本申请实施例以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数量大于1,且站点S5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且小于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为例,则接入点将站点S5加入该站点组G1。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点检测待分组站点是否满足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后,如果该待分组站点不满足该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接入点不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待加入站点组,接入点重新从该接入点的站点组中为该待分组站点确定待加入站点组,并检测该待分组站点是否满足重新确定的待加入站点组的加入条件,直至将该待加入站点加入一个站点组中,或者直至轮询完接入点上的所有站点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604、如果该待分组站点不满足该接入点的所有站点组的加入条件,针对该待分组站点创建站点组,并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站点组。
接入点轮询完该接入点上的所有站点组后,如果该待分组站点不满足该接入点的所有站点组的加入条件,该接入点针对该待分组站点创建站点组,为该站点组分配标识并将该待分组站点加入该站点组,实现对该待分组站点的分组。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经过对多个站点进行分组,接入点可以得到至少一个站点组,同一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处于同一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示例地,假设接入点对站点S1~S10进行分组得到站点组G1、站点组G2和站点组G3,站点组G1中的站点为站点S1~S5,站点组G2中的站点为站点S6~S7,站点组G3中的站点为站点S8~S10,则站点S1~S5(也即是站点组G1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处于同一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站点S6~S7(也即是站点组G2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处于同一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站点S8~S10(也即是站点组G3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处于同一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所处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不同,不同站点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所处的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可以存在交叠,也可以不存在不交叠,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点对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分组之后,当该多个站点中的某个站点与该接入点去关联时,该接入点从相应站点组(也即是该站点所在的站点组)中删除该站点,如果删除该站点后该站点组为空(也即是该站点组中不存在站点),该接入点删除该站点组。当该多个站点中的某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例如,某站点移动导致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增大或减小)导致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不满足相应站点组的加入条件时,该接入点将该站点从该站点组中删除,并重新为该站点分组。
图6所示实施例介绍的是对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进行分组的过程,介绍完对该多个站点进行分组的过程,下面介绍从分组得到的至少一个站点组中确定待调度站点组的过程。
示例地,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至少一个站点组中确定待调度站点组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7,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701、对于至少一个站点组中的每个站点组,从该站点组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得到至少一个高优先级站点。
可选地,该优先级可以是站点服务的用户的优先级。
示例地,以至少一个站点组为站点组G1、站点组G2和站点组G3为例,接入点从站点组G1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得到一个高优先级站点,从站点组G2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得到一个高优先级站点,从站点组G3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得到一个高优先级站点,总共可以得到3个高优先级站点。其中,站点组G1中的站点为站点S1~S5,站点组G2中的站点为站点S6~S7,站点组G3中的站点为站点S8~S10,假设站点S1~S5中站点S1的优先级最高,站点S6~S7中站点S6的优先级最高,站点S8~S10中站点S8的优先级最高,则接入点从站点组G1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为站点S1,从站点组G2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为站点S6,从站点组G3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为站点S8,接入点得到的3个高优先级站点为站点S1、站点S6和站点S8。
步骤702、将该至少一个高优先级站点中优先级最高的站点所在的站点组确定为待调度站点组。
可选地,接入点可以从该至少一个高优先级站点中确定优先级最高的站点,将该优先级最高的站点所在的站点组确定为待调度站点组。示例地,假设站点S1、站点S6和站点S8中,站点S1的优先级最高,由于该站点S1所在的站点组为站点组G1,因此接入点将站点组G1确定为待调度站点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方法,接入点确定待调度站点组后,该待调度站点组中的站点即为待调度站点,接入点可以基于图5所示的调度方法从该待调度站点组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并调度该目标站点集合中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基于以上描述容易理解,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均衡的,接入点直接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至少两个目标站点进行调度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点通过根据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将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分成至少一个站点组,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且能够缩短调度时长,加快调度过程,而如果接入点按照其他方式对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进行分组调度,分组得到的同一组中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通常不是均衡的,会导致调度时长的增加,延长调度过程。
示例地,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度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图8以接入点不根据与该接入点关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与该接入点关联的站点进行分组为例说明。参见图8,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801、接收两个站点的上行信号,该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每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接入点测量到的该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
其中,该两个站点是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中的其中两个,该两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可以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接入点可以对该两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测量,得到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该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T_th,该差值阈值T_th用于衡量该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的大小,该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该差值阈值T_th,说明该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大,可选地,该差值阈值T_th可以根据接入点的抗干扰性能以及解码性能确定。可选地,该两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可以是该站点在该接入点的调度下向该接入点传输的上行信号。该两个站点可以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例如接入点调度该两个站点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也可以不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地,以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为站点S1~S10为例,该两个站点可以是站点S1~S10中的其中两个,例如该两个站点可以是站点S1和站点S6,站点S1和站点S6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接入点可以接收站点S1和站点S6传输的上行信号,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站点S6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T_th。
需要说明的是,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m为大于1的整数)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可以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该接入点可以接收该多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该步骤801旨在说明接入点接收到的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实际应用中,该接入点可以接收多个(例如m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只要该多个站点中存在至少两个站点,该至少两个站点中的任意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即可。
步骤802、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多个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该多个站点包括该两个站点,其中,该调度帧包括该多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多个站点中的任意两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
可选地,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调整包括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该修正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其中,该步骤802中所述的多个站点包括步骤801中所述的两个站点(例如站点S1和站点S6),并且该步骤802中所述的多个站点可以是与接入点关联的所有站点,或者是与该接入点关联的一部分站点,为了与步骤801中的多个站点区分,以该步骤802中的多个站点是k个站点进行说明,2≤k≤m,且k为整数。其中,该多个站点中的任意两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该任意两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接入点可以向该k个站点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该k个站点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也即是,该接入点通过发送调度帧调度该k个站点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可选地,该接入点可以调度该k个站点基于OFDMA技术、MU MIMO技术或OFDMA-MU MIMO技术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入点向该k个站点发送调度帧之前,该k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都向该接入点发送了上行信号,且该接入点通过测量得到了该k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理解的是,该k个站点可以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也可以不同时向该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调度帧包括该k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调整包括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该修正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可选地,在该图8所示实施例中,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多个(也即是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到该最小值的区间;或者,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多个(也即是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到该最小值与该偏差值之和的区间;或者,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多个(也即是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该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和的区间;其中,该偏差值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对应的站点的修正值相关,例如,该偏差值小于或等于该修正值,该偏差值用于衡量该站点的功能功率偏差。示例地,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是[R_B_min-R_del,R_B_min],或者,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是[R_B_min-R_del,R_B_min+R_del],或者,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是[R_B_min,R_B_min+R_del],R_B_min表示该多个(也即是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R_del表示偏差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该偏差值R_del为正值为例说明,实际应用中,该偏差值R_del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如果该偏差值R_del是负值,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是[R_B_min,R_B_min-R_del](也即是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该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的区间),或者,[R_B_min+R_del,R_B_min-R_del](也即是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和到该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的区间),或者,[R_B_min+R_del,R_B_min](也即是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和到该最小值的区间)。
可选地,该调度帧中的信号强度字段中的值为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或者说是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值),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指的是接入点告诉该站点该接入点期望测量到的该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指的是接入点实际期望测量到的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或者说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是该站点根据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后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该k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也即是,该k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后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这样一来,有助于保证该k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该接入点测量到的该k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较小。按照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的定义,下文为了便于描述,将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称为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也即是,在本文中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与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为同一含义,容易理解的是,该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一一对应。
可选地,该步骤802以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R_B_min-R_del,R_B_min]为例。接入点可以根据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例如m个)站点中确定k个站点,确定该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根据该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和该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对应的站点的偏差值确定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B_min-R_del,R_B_min]。对于该k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接入点可以确定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使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B_min-R_del,R_B_min]内(也即是使该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从而接入点可以确定出该k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确定出该k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后,接入点生成调度帧,将该k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写入该调度帧的信号强度字段中,使该调度帧包括该k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可选地,对于该k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接入点可以确定该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也即是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使该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B_min-R_del,R_B_min]内,然后对该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减去修正值得到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修正值为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点在执行该步骤805之前,对该k个站点中的每个站点已经调度了至少一次,接入点在每次调度一个站点时,向该站点发送的调度帧中包含本次调度该站点时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接入点对不同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时增加的修正值可以不同。
示例地,以k个站点为站点S1、站点S4、站点S6和站点S8,该步骤802中的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R_B_min-R_del,R_B_min]为例,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B_min-R_del,R_B_min]可以是站点S1、站点S4、站点S6和站点S8这四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到该最小值的区间,例如,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小,则R_B_min等于站点S1的接收信号强度,R_del为该站点S1的偏差值。对于站点S1、站点S4、站点S6和站点S8中的每个站点(例如站点S6),接入点可以确定该站点S6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S6_exp,使该站点S6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S6_exp在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R_B_min-R_del,R_B_min]内,然后对该站点S6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S6_exp减去修正值得到该站点S6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6_tar,该修正值为该站点S6的接收信号强度R_S6_rec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S6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采用同样的方法,接入点可以确定站点S1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1_tar,站点S4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4_tar,以及站点S8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8_tar。之后,接入点可以生成调度帧,将站点S1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1_tar、站点S4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4_tar,站点S6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6_tar以及站点S8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R_S8_tar写入该调度帧的信号强度字段中,使该调度帧包括该4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可选地,该多个(也即是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该多个站点的数量(也即是k)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该最大接收强度阈值由该接收机的接收性能确定,不同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可以相同或不同,该最大调度数量阈值由该接入点的调度能力确定,不同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可以相同或不同。可选地,接入点根据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例如m个)站点中确定该k个站点的过程可以包括:接入点从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中确定一个站点作为主站点(或称为种子站点),将该主站点确定为需要调度的站点,然后按序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选择从站点;接入点每选择一个从站点,检测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以及,检测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如果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且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该接入点将该从站点确定为需要调度的站点;如果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大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和/或,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大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接入点不将该从站点确定为需要调度的站点。可选地,接入点每确定一个需要调度的站点,检测是否达到截止条件,如果达到该截止条件,该接入点停止选择从站点,将当前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确定为该k个站点,如果未达到该截止条件,该接入点继续选择从站点并确定该从站点是否为需要调度的站点,直至达到该截止条件。可选地,该截止条件可以是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或者,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达到该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或者,接入点遍历完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例如,该接入点的待调度列表为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调度之前,接入点可以创建一个待调度列表和一个调度列表,将与该接入点关联的所有站点记录在该待调度列表中,每从该多个站点中确定一个需要调度的站点,将该站点从该待调度列表中删除,并将该站点记录在该调度列表中。可选地,接入点可以按照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的优先级从与该多个(例如m个)站点中确定主站点以及选择从站点。例如,接入点确定该多个站点中优先级最高的站点为主站点,然后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从该多个站点中除该主站点之外的站点中选择从站点。每个站点的优先级可以是该站点服务的用户的优先级,每个站点的优先级是该站点与接入点关联时认证授权服务器为该站点分配的,该接入点可以从该认证授权服务器上获取每个站点的优先级。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点从多个站点(例如m个)中确定主站点之后,可以检测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否小于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接入点退出调度流程,不进行多用户调度,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接入点执行按序选择从站点的过程。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用于衡量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大小,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说明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较大,适合进行多用户调度,如果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说明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太小,不适合进行多用户调度。其中,该接收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根据接入点的解码性能确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对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时,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得到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本申请实施例以该修正值是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为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对于每个站点,接入点对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时所采用的修正值可以是用于表征该站点的功率偏差的一个固定值,例如该修正值可以是多个差值的平均值,该多个差值中的每个差值是一次调度过程中,接入点测量到的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在该次调度过程的上一次调度过程中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次调度过程指的是:接入点测量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到接入点向该站点发送包括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度帧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方法,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多个站点中,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也即是该站点根据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发送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因此,该多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多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多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多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提升系统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是接入点在未根据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对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进行分组的情况下,调度多个(例如k个)站点同时进行上行传输的调度方案,根据图8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容易理解,图8所示实施例在调度多个(例如k个)站点同时进行上行传输的过程中,首先从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中确定出k个站点,然后根据该k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确定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之后确定该k个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并根据每个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确定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最后调度该k个站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该图8所示的调度方案以及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实际应用中,接收信号强度范围还可以是其他范围,接入点确定k个站点的过程,确定该k个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的过程可以交叉执行。示例地,在未对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例如m个)站点进行分组的情况下,调度多个(例如k个)站点同时进行上行传输的调度方案还可以如下:
接入点从与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例如m个站点)中主站点,将该主站点确定为需要调度的站点,对该接入点测量到的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修正值(该修正值可以是该主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主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得到该主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然后,接入点按序从该多个站点除该主站点之外的站点中选择从站点,接入点每选择一个从站点,对该接入点测量到的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减去修正值(该修正值可以是该从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从站点发送的修正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得到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根据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或是否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如果需要调整,则对相应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并在调整之后,检测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以及,检测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是否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如果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目标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且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接入点将该从站点确定为需要调度的站点;如果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之和大于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和/或,该从站点与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大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接入点不将该从站点确定为需要调度的站点。接入点每确定一个需要调度的站点,检测是否达到截止条件,如果达到该截止条件,该接入点停止选择从站点,将当前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确定为该k个站点,将达到该截止条件时已确定的各个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确定为该站点的最终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对每个站点的最终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减去修正值(该修正值可以是该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得到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如果未达到该截止条件,该接入点继续选择从站点并重复执行上述修正至检测过程,直至达到该截止条件。可选地,该截止条件可以是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之和等于该接入点的最大调度数量阈值,或者,已确定的所有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之和达到该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或者,接入点遍历完与该接入点关联的多个站点(例如,该接入点的待调度列表为空)。
可选地,对于每个从站点,接入点根据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或是否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以及如果需要调整,则对相应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过程:
当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为1时:如果R_C_exp-R_Z_exp<T2,接入点确定不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且不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如果R_C_exp-R_Z_exp≥T2,且R_C_exp>R_Z_exp,接入点确定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不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将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调整至R_C_exp’=R_C_exp-(R_Z_exp+T2)。如果R_C_exp-R_Z_exp≥T2,且R_C_exp≤R_Z_exp,接入点确定不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将该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调整至R_Z_exp’=R_Z_exp-(R_C_exp+T2)。其中,R_C_exp表示该从站点的调整前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C_exp’表示该从站点的调整后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Z_exp表示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调整前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Z_exp’表示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调整后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T2表示第二差值阈值,该第二差值阈值T2可以根据接入点的抗干扰性能以及解码性能确定,该第二差值阈值T2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差值阈值T1可以相等或不等,例如该第二差值阈值T2为5dB,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当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数量大于1时:如果R_Z_min<R_C_exp<R_Z_max;或者,R_C_exp>R_Z_max,且R_C_exp-R_Z_min≤T3;或者,R_C_exp<R_Z_min,且R_Z_max-R_C_exp≤T3;接入点确定不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且不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如果R_C_exp>R_Z_max,且R_C_exp-R_Z_min>T3,接入点确定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不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接入点将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调整至R_C_exp’=R_C_exp-(R_Z_min+T3)。如果R_C_exp<R_Z_min,且R_Z_max-R_C_exp>T3,接入点确定不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接入点将该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调整至R_Z_max’=R_Z_max-(=R_C_exp+T3)。其中,R_C_exp表示该从站点的调整前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C_exp’表示该从站点的调整后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R_Z_min表示调整前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小值,R_Z_max表示调整前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R_Z_max’表示调整后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最大值,T3表示第三差值阈值,该第三差值阈值T3可以根据接入点的抗干扰性能以及解码性能确定,该第三差值阈值T3与上述第二差值阈值T2以及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差值阈值T1可以相等或不等,例如该第三差值阈值T3为5dB,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每个从站点,接入点根据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与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该从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或是否需要调整已确定的需要调度的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以及如果需要调整,则对相应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手段,接入点最终确定出的k个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如前描述容易理解,每个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是该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该期望接收信号强度是该站点根据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实际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因此,该k个站点的期望接收信号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也即是,该k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k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在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k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k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该k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k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提升系统性能。
下述为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900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该调度装置900可以为接入点中的功能组件。参见图9,该调度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910和发送模块920。该处理模块910可以用于执行图4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处理步骤,该发送模块920可以用于执行图4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发送步骤。示例地:
该处理模块910,用于根据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该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该目标站点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其中,每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接入点测量到的该待调度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该目标站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
该发送模块920,用于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
可选地,该调度帧包括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区间,该调整包括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该修正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目标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可选地,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度装置,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因此该任意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调度装置1000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该调度装置1000可以为接入点中的功能组件。参见图10,该调度装置10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10和发送模块1020。该接收模块1010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接收步骤,该发送模块1020可以用于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发送步骤,可选地,该调度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图10中未示出),该处理模块用于执行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处理步骤。示例地:
该接收模块1010,用于接收两个站点的上行信号,该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每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接入点测量到的该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
该发送模块1020,用于发送调度帧,该调度帧指示多个站点同时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该多个站点包括该两个站点,其中,该调度帧包括该多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该多个站点中任意两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差值阈值。
可选地,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调整包括对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该修正值为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该接入点上一次向该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可选地,该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该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到该最小值的区间,该偏差值与该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对应的站点的修正值相关。
可选地,该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该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度装置,由于接入点同时调度的多个站点中,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每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也即是该站点根据该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发送上行信号后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上行信号的强度,因此,该多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多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该多个站点按照相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向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时该接入点能够测量到的该多个站点的上行信号的强度的差异较小,有助于减小同时调度的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到达接入点时的强度差异,保证接入点对该多个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正确解码。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度装置1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调度装置1100可以为接入点。参见图11,该调度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4、通信接口1106和总线1108,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4和通信接口1106通过总线1108彼此通信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图11所示的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4和通信接口1106之间的连接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实现过程中,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4和通信接口1106也可以采用除了总线1108之外的其他连接方式彼此通信连接。
其中,存储器1104用于存储指令11042和数据11044。存储器1104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1104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非易失性RAM(non-volatile RAM,NVRA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EEPROM)、闪存、光存储器和寄存器等。并且,该存储器1104可以包括硬盘和/或内存。
其中,处理器11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可以是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104)中存储的指令(例如指令11042)来执行特定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在执行上述步骤和/或操作的过程中可能用到存储在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104)中的数据(例如数据11044)。通用处理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此外,处理器1102也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可以是专门设计的用于执行特定步骤和/或操作的处理器,该专用处理器可以是,例如但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此外,处理器1102还可以是多个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核处理器。处理器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其中,通信接口1106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等用于实现调度装置1100内部的器件互连的接口,以及用于实现调度装置1100与其他设备(例如站点)互连的接口。物理接口可以是千兆的以太接口(gigabit ethernet,GE),其可以用于实现调度装置1100与其他设备(例如站点)互连,逻辑接口是调度装置1100内部的接口,其可以用于实现调度装置1100内部的器件互连。容易理解,通信接口1106可以用于调度装置1100与站点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106用于调度装置1100与站点之间消息的发送和接收。
其中,总线1108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用于实现处理器1102、存储器1104和通信接口1106互连的通信总线,例如系统总线。
上述器件可以分别设置在彼此独立的芯片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的或者全部的设置在同一块芯片上。将各个器件独立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还是整合设置在一个或者多个芯片上,往往取决于产品设计的需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器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做限定。
图11所示的调度装置1100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实现过程中,调度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组件,本文不再一一列举。该图11所示的调度装置1100可以通过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调度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来调度多个站点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度系统,该调度系统包括接入点和多个站点,该多个站点与该接入点通信连接,该接入点包括如图9至图11任一所示的调度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如图4至图8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4至图8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可编程逻辑电路和/或程序指令,当该芯片运行时用于实现如图4至图8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的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装置。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至少两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等不同类型的实施例均可以相互参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操作的先后顺序能够进行适当修正,操作也能够根据情况进行响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提供的相应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构成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描述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所述目标站点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其中,每个所述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所述接入点测量到的所述待调度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所述目标站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
发送调度帧,所述调度帧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所述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帧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区间,所述调整包括对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所述修正值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入点上一次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4.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两个站点的上行信号,所述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每个所述站点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是所述接入点测量到的所述站点传输的所述上行信号的强度;
发送调度帧,所述调度帧指示多个站点同时向所述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所述多个站点包括所述两个站点,其中,所述调度帧包括所述多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所述多个站点中的任意两个站点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调整包括对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所述修正值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入点上一次向所述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所述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到所述最小值的区间,所述偏差值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修正值相关。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8.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从所述多个待调度站点中确定目标站点集合,所述目标站点集合包括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其中,每个所述待调度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是所述接入点测量到的所述待调度站点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强度,所述目标站点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所述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目标差值阈值;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调度帧,所述调度帧指示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同时向所述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帧包括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中的各个目标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区间,所述调整包括对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所述修正值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入点上一次向所述目标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11.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两个站点的上行信号,所述两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每个所述站点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是所述接入点测量到的所述站点传输的所述上行信号的强度;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调度帧,所述调度帧指示多个站点同时向所述接入点传输上行信号,所述多个站点包括所述两个站点,其中,所述调度帧包括所述多个站点中的各个站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所述多个站点中的任意两个站点的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所述差值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调整后的值在接收信号强度范围内,所述调整包括对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增加修正值,所述修正值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所述接入点上一次向所述站点发送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范围为所述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与偏差值之差到所述最小值的区间,所述偏差值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小值对应的所述站点的所述修正值相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站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接入点的接收机的最大接收强度阈值。
15.一种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使得所述调度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调度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调度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调度方法。
16.一种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点和多个站点,
所述接入点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0任一所述的调度装置;或者,
所述接入点包括如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所述的调度装置;或者,
所述接入点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度装置。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调度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调度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9968.5A CN113811012B (zh) | 2020-06-16 | 2020-06-16 | 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
PCT/CN2021/099818 WO2021254283A1 (zh) | 2020-06-16 | 2021-06-11 | 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49968.5A CN113811012B (zh) | 2020-06-16 | 2020-06-16 | 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1012A true CN113811012A (zh) | 2021-12-17 |
CN113811012B CN113811012B (zh) | 2024-03-29 |
Family
ID=78892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49968.5A Active CN113811012B (zh) | 2020-06-16 | 2020-06-16 | 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11012B (zh) |
WO (1) | WO2021254283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59681A1 (en) * | 2006-05-02 | 2007-11-08 | Jung-Fu Che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Based User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4284408A (zh) * | 2013-07-02 | 2015-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发送功率校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和系统 |
CN105721123A (zh) * | 2014-12-03 | 2016-06-2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户配对及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7534931A (zh) * | 2015-06-12 | 2018-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功率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
2020
- 2020-06-16 CN CN202010549968.5A patent/CN113811012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11 WO PCT/CN2021/099818 patent/WO202125428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59681A1 (en) * | 2006-05-02 | 2007-11-08 | Jung-Fu Cheng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Based User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4284408A (zh) * | 2013-07-02 | 2015-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发送功率校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和系统 |
CN105721123A (zh) * | 2014-12-03 | 2016-06-2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用户配对及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
CN107534931A (zh) * | 2015-06-12 | 2018-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功率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11012B (zh) | 2024-03-29 |
WO2021254283A1 (zh) | 2021-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69949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US20220022073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US2020011989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08811083B (zh) | 一种寻呼指示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4363916B (zh) | 一种用于波束失败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19137172A1 (zh) | 确定波束、信号质量测量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20090323663A1 (en) |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7880987A (zh) | 一种接收波束恢复请求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 |
US9531513B2 (en) |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6062147A1 (zh) |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 |
WO2022147720A1 (zh) | 波束指示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US11528710B2 (en) | Time domai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in relay network,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 |
CN108282296B (zh) | 一种参考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 |
EP415674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verage enhancement level | |
EP3570610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ime domain information | |
US20200068574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20160068844A (ko) | D2d 발견 신호의 송신 방법과 송신 장치 | |
US20200170000A1 (en) |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JP2003158765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複数の加入者機器と複数本のアンテナとの間で情報を同時に搬送する方法。 | |
CN111479326B (zh) | 一种信息发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
US12107689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chip | |
KR20190051351A (ko) | 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통신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내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 |
CN104168595A (zh) |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2108194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9842938B (zh) |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