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153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153B
CN113810153B CN202010540773.4A CN202010540773A CN113810153B CN 113810153 B CN113810153 B CN 113810153B CN 202010540773 A CN202010540773 A CN 202010540773A CN 113810153 B CN113810153 B CN 1138101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ata
transmission direction
send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07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0153A (zh
Inventor
柳剑飞
王金山
赵砚博
孙艳宾
方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07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0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0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 H04L5/1446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of transmission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Bidirectional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以太网是用于连接汽车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一种物理网络,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包括车载网关和车内/车外部件,其中车内/车外部件例如为显示器、控制器、雷达或摄像头等,目前,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主要包括车载网关之间的互联,以及车内/车外部件和车载网关之间的互联。在车内/车外部件和车载网关之间互联的场景中,一般通信链路两端的传输速率是非对称的。目前,高速率(速率大于1Gbps)车内以太网通信标准支持全双工(full duplex,FDX)通信模式,在全双工通信模式下,通信链路两端可同时向对端发送数据和接收对端数据,在接收端进行回波抵消(echo cancellation,EC)处理,即从接收信号中抵消发送信号。
在上述全双工通信模式下,现有的一种实现非对称速率传输的方法为:通过提出低功耗闲置(low-power idle,LPI)模式的切换来实现通信链路的传输速率调整,其中LPI模式包括5个主要的状态:休眠态、静默态、更新态、唤醒态和激活态,每个状态设置有对应的时间。当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确定当前链路没有数据需要进行传输时,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通过向对端发送休眠(sleep)信号进入LPI模式,之后链路进入静默态,在静默态时间截止后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向对端发送更新(refresh)信号用于链路同步,当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确定当前链路有数据需要进行传输时,通过向对端发送唤醒(wake)信号进入激活态进行数据传输,当再次没有数据需要传输时进入LPI模式。
然而,全双工通信模式中需要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复杂度高且功率消耗较大。而且,进入LPI模式后,接收端链路仍要以一定频率检测是否会有唤醒信号发送,因此存在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实现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降低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首先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接着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最后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由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且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前后分别有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不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时分复用传输时互不干扰,保证发送数据状态到接收数据状态的切换以及接收数据状态到发送数据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互不干扰,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具体可以为: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具体可以为: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通过该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或者,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从而,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且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前后分别有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不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时分复用传输时互不干扰,保证发送数据状态到接收数据状态的切换以及接收数据状态到发送数据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互不干扰,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具体可以为: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N为正整数,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不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静默态,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为更新态,静默态和更新态为周期性的。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或者,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即就是说,除了考虑两个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还要考虑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可进一步避免收发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具体可以为: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编码参数;
第一设备根据编码参数与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具体可以为:
第一设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
N×Nqr=(Rh×Nd)÷(Rl×Nqr);
若第一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N×Nqr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若第一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N×Nqr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其中,Rh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Rl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低的传输速率,Nd为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qr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
通过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两端使用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时,只需要确定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个数,降低计算的复杂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预先设置的时间,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第一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实施方式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第一设备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第一设备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第一设备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之后,还可以包括:
第一设备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具体可以为: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信息还包括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信息可以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通过将通信信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不需要增加新的信息,实现在训练阶段将通信信息发送给对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用于: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或者,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N为正整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根据所述装置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所述装置与第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编码参数;
根据编码参数与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
N×Nqr=(Rh×Nd)÷(Rl×Nqr);
若第一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确定N×Nqr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若第一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速率,确定N×Nqr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其中,Rh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Rl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低的传输速率,Nd为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qr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预先设置的时间,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获取模块获取通信信息之后,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信息还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信息还包括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信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
上述第二方面以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设备实施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车载以太网通信链路激活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静默态和更新态以及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的示意图;
图6为LPI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交互流程图;
图10为第一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交互流程图;
图12为第一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分布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以太网通信系统中,图1为一种以太网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以太网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传输速率是非对称的,例如第一设备的传输速率小于第二设备的传输速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是低速率传输方向,也可以称为下行传输方向,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是高速率传输方向,也可以称为上行传输方向。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车载网关或家庭网关、企业网关等以太网传输的网关,第二设备可以是车内/车外部件或者终端设备,车内/车外部件例如为显示器、控制器、雷达或摄像头等。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非对称速率传输。
以车载以太网通信为例,图2为本申请的一种车载以太网通信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有两个车载网关,每个车载网关分别连接两个摄像头和一个显示器,两个车载网关互联,两个车载网关之间的传输速率是对称的,车载网关与摄像头以及车载网关与显示器之间的传输速率是非对称的,图2中示出了两个设备互联时数据传输方向(包括低速率传输方向和高速率传输方向)。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非对称速率传输,是在全双工通信模式下,通过LPI模式的切换来实现通信链路的传输速率调整,但是全双工通信模式中需要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复杂度高且功率消耗较大。另外,进入LPI模式后,接收端链路仍要以一定频率检测是否会有唤醒信号发送,因此存在功率消耗。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可实现多种速率的非对称速率传输,通过控制高速率传输方向和低速率传输方向的发送数据时间窗口,实现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高速率传输方向和低速率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在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进行通信链路激活,下面对链路激活过程进行简单说明,图3为车载以太网通信链路激活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两个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下面简称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上电后,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进入自协商阶段或物理链路同步阶段,在自协商阶段或物理链路同步阶段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确定出自身和对端的传输速率(不同标准下支持的速率不同)和通信模式,其中的通信模式可以为全双工、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接着进入训练阶段,在训练阶段,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通过互相发送信息训练链路衰减系数等,若在自协商阶段或物理链路同步阶段确定的通信模式为全双工模式,还可以训练EC的系数。完成训练后按照确定的通信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为车载网关等设备,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101、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
具体来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上行切换时间和下行切换时间,上行切换时间为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之前且与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连续的时间段,下行切换时间为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之后且与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连续的时间段,可以理解的是,上行切换时间和下行切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数据传输的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第一设备的传输速率低于第二设备的传输速率,上行切换时间为第一设备从接收第二设备的数据的状态切换到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状态的时间,下行切换时间为第二设备从接收第一设备的数据的状态切换到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状态的时间,第一设备可以为车载网关等设备,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可以是在自协商阶段或物理链路同步阶段之后,通过自协商阶段或物理链路同步阶段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确定出自身和对端的传输速率(不同标准下支持的速率不同)和通信模式,例如确定出第一设备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本实施例中确定的通信模式为时分复用模式,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具体可以包括:
S1011、第一设备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是先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编码参数,然后再根据编码参数与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数据编码可以采用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RS)编码、低密度奇偶检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编码等编码方式,以RS编码为例,RS编码参数为RS(n,k),其中n,k分别为RS编码的输入RS符号数和输出RS符号数,每个RS符号包括10比特(bits)。例如,RS编码参数为RS(326,360),表示输入为k=326个RS符号,包括50个64/65数据块(Block)块及1个10bits的操作管理维护信号(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符号,输出为360个RS符号,即一个RS码字长度为360*10=3600bits。
例如,第一传输速率为10Mbps,第二传输速率为10Gbps,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为10Gbps速率,若确定RS编码参数为RS(360,326),即每个RS码字长度为3600bits,需要传输时间约为3600bit/10Gbps=0.36us。接着根据RS编码参数为RS(360,326)和第二传输速率10Gbps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例如可以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为1。
又例如,第一传输速率为1Mbps,第二传输速率为2.5Gbps,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为2.5Gbps速率,若确定RS编码参数为RS(360,326),即每个RS码字长度为3600bits,需要传输时间约为3600bit/2.5Gbps=1.44us。接着根据RS编码参数为RS(360,326)和第二传输速率2.5Gbps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例如可以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为2。
S101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N为正整数。
具体来说,由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并不是一直都有数据需要传输,在没有数据需要传输时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处于静默态,并周期性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发送更新信号时处于更新态,当有数据需要传输时,在发送更新信号的时间发送数据,本申请中定义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不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静默态,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为更新态,静默态和更新态为周期性的,图5为静默态和更新态以及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的示意图,一个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如图5所示一个更新态周期为图5中所示的R,一个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如图5所示一个静默态周期为图5中所示的Q。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就可以确定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具体可以为:第一设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
N×Nqr=(Rh×Nd)÷(Rl×Nqr);
若第一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N×Nqr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若第一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N×Nqr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即就是说,通信信息中携带的是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还是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具体是由能够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的设备决定的,例如车载网关等设备。
其中,Rh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Rl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低的传输速率,Nd为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qr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如图5中所示,Nqr为一个静默态周期与一个更新态周期之和,以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例,图5中的N×Nqr为两次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即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第一设备根据上述公式就可以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已知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也就已知Nqr,第一设备只需要确定出N即可。
例如,Rl=10Mbps,Rh=10Gbps,Nd=1,可计算出N=10个Nqr
又例如,Rl=1Mbps,Rh=2.5Gbps,Nd=2,可计算出N=52个Nqr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可以是能效以太网(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EEE)定义的LPI模式中的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下面对EEE定义的LPI模式进行简单说明,图6为LPI模式的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LPI模式包括5个主要的状态:休眠态、静默态、更新态、唤醒态和激活态,每个状态设置有对应的时间,LPI模式中,当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确定当前链路没有数据需要进行传输时,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通过向对端发送休眠(sleep)信号进入LPI模式(休眠态的时间为Ts,在该Ts时间内向对端周期性发送休眠信号),之后链路进入静默态(静默态的周期为Tq),在静默态一个周期后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向对端发送更新(refresh)信号用于链路同步,更新态的周期为Tr,一个静默态周期和一个更新态周期称为一个QR周期,当车载以太网通信设备确定当前链路有数据需要进行传输时,通过向对端发送唤醒(wake)信号(唤醒态的时间为TW)进入激活态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中的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可以是图6中所示的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此时,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是已知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的时间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在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时可以根据已知的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
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可以是由第一设备重新设置的,不同于上述LPI模式中的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此时,通信信息中还包括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对应的时间,用于第二设备在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时可以根据通信信息中的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
S1013、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
具体来说,对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而言,第一设备的切换时间和第二设备的切换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不同,第一设备可以是根据二者中最大的切换时间来确定传输切换时间,可以理解的是,传输切换时间是为两端设备预留的传输切换时间。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即就是说,除了考虑两个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还要考虑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可进一步避免收发的干扰。
S102、第一设备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
S103、第一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可能是上行传输方向也可能是下行传输方向,第一设备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可以确定出数据传输方向,即若第一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若第一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具体可以为: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具体可以为;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进一步地,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之后,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设备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可以是在训练阶段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通信信息后,在数据传输时,同样地,根据S102和S103进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
可选的,通信信息可以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发送给第二设备。
以通信信息中携带的是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例,图7为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分布示意图,如图7所示,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第二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上行时间Tgu和下行时间Tgd之外的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则第一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上行时间Tgu和下行时间Tgd之外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从而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互不干扰,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本实施例中,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中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时间,即可以是通过预先设置,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知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则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设备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后,第二设备也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具体地,以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例,例如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Ns,则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为Ns、Ns+N*Nqr、Ns+2N*Nqr、Ns+3N*Nqr、…。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102中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可以是第一设备确定的,可以是随机确定,或者是按照预先设置的方式确定,则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第一设备已确定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是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第一设备已确定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时,通信信息中可以是包括第一设备已确定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者是直接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出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通信信息中可以是包括第一设备已确定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者是直接包括第一设备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后,先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其中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最后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由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且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前后分别有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不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时分复用传输时互不干扰,保证发送数据状态到接收数据状态的切换以及接收数据状态到发送数据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互不干扰,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为车内/车外部件,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
具体来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上行切换时间和下行切换时间,上行切换时间为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之前且与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连续的时间段,下行切换时间为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之后且与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连续的时间段,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为车内/车外部件,通信信息的确定是由硬件处理能力较强的设备来执行,由第二设备通过图4所示实施例的方式确定出通信信息后发送给第一设备。
其中,可选的,通信信息可以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可以是在训练阶段由第二设备发送给第一设备。
S202、第一设备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
S203、第一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具体来说,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可能是上行传输方向也可能是下行传输方向,第一设备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可以确定出数据传输方向,即若第一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若第一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速率,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具体可以为: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具体可以为;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第一设备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S202中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时间,即可以是通过预先设置,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已知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则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具体地,以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例,例如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Ns,则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为Ns、Ns+N*Nqr、Ns+2N*Nqr、Ns+3N*Nqr、…。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信息还可以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则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通信信息还包括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则相应地,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之前,还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信息可以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该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由第二设备确定后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直接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通信信息可以包括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该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由第二设备确定后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直接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后,先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其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最后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由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不同,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且在每次发送数据的时间前后分别有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不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行时分复用传输时互不干扰,保证发送数据状态到接收数据状态的切换以及接收数据状态到发送数据状态的切换。从而,实现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信链路两端进行时分复用传输,互不干扰,因此通信链路两端均无需在接收端进行EC处理,降低功耗,而且,由于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数据发送时间是已知的,可以避免接收端持续检测唤醒信号,还可进一步降低功耗。
下面采用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图4和图8示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目前车载以太网通信标准速率支持情况为:IEEE 802.3cg支持10Mbps速率,IEEE802.3bw支持100Mbps速率,IEEE 802.3bp支持1Gbps速率,IEEE 802.3ch支持2.5/5/10Gbps速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兼容多种速率的非对称速率传输,下面实施例中以IEEE802.3ch标准为例进行说明。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交互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以编码方式以RS编码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还可以采用LDPC编码等其他编码方式,本实施例中线路编码采用64/65B编码,64/65B编码是指原始输入的64bit数据会进行64/64B编码,输出65bit的数据。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速率为10Mbps,第二传输速率为10Gbps,RS编码参数为RS(326,360),一个RS码字长度为360*10=3600bits,需要传输时间约为3600bit/10Gbps=0.36us。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入自协商阶段或物理链路同步阶段,第一设备确定出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以及二者的通信模式。
具体地,第一设备可确定出第一传输速率为10Mbps,第二传输速率为10Gbps,通信模式为时分复用模式,第一设备可以是车载网关。则第一设备可确定出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
S302、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传输切换时间。
具体地,首先,第一设备根据RS编码参数为RS(360,326)和第二传输速率10Gbps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一个RS码字长度为360*10=3600bits,根据第二传输速率10Gbps计算需要传输时间约为3600bit/10Gbps=0.36us,根据传输时间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d=1,即为一个RS码字。
接着,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本实施例中以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已知的为例,则第一设备只需要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多少个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即就是确定出N即可。具体地,N要满足:N×Nqr=(Rh×Nd)÷(Rl×Nqr),Rl为10Mbps,Rh为10Gbps,Nd=1,则可确定出N=10。
然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是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例如确定的传输切换时间均为1个码字,即0.36us。
S3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
具体地,可以是在训练阶段,第一设备将通信信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发送给第二设备。具体可以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的信息域消息中,如下表一为训练阶段信息域的结构,
表一
Figure BDA0002538843170000151
可选的,具体可以使用表一中的字节(octet)8的0-8bit和字节9的0-5bit携带通信信息,具体指示位信息如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2538843170000152
其中,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的范围例如为:0,4,可以用octet8字节0bit表示,0代表从第0个码字开始,1表示从第4个码字开始。
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对应的Nqr的倍数N的范围例如为:0,1,2,3,4,5…127,用octet8字节1-7bit表示。
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d的范围例如为:1,2,可以用octet9字节0bit表示,0代表1,1代表2。
上行时间Tgu和下行时间Tgd相同时,二者的范围例如为1/8,1/4,1,2,3,4,5,6,…14码字,可以用octet9字节1-4bit表示。
RS编码参数:用octet9字节5bit表示,0代表采用原始RS编码参数,1代表采用新的编码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Ns=0,用octet8字节0bit指示:0,N为10,用octet8字节1-7bit指示:1010000,对应的指示位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0 1 2 3 4 5 6 7
0 1 0 1 0 0 0 0
Nd=1,用octet9字节0bit指示:0,Tgu=Tgd=1,用octet9字节1-4bit指示:1100
RS编码参数用octet9字节5bit指示:0,对应的指示位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
Figure BDA0002538843170000153
Figure BDA0002538843170000161
S304、第一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二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确定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例如,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0,即从第0个码字开始,N为10个Nqr,则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为0、10*Nqr、20*Nqr、…,又例如,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4,即从第4个码字开始,则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为4、4+10*Nqr、4+20*Nqr、…。
S305、第二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确定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S306、第一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第一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S307、第二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在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
图10为第一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分布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1个码字)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则第二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上行时间Tgu和下行时间Tgd分别为1个码字,第二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上行时间Tgu(1个码字)和下行时间Tgd(1个码字)之外的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则第一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上行时间Tgu和下行时间Tgd之外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S304’-S307’为另一种情况,即第一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第二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
S304’、第一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二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确定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S305’、第二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确定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S306’、第一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第一设备在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S307’、第二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第二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交互流程图,本实施例中,以编码方式以RS编码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还可以采用LDPC编码等其他编码方式,本实施例中线路编码采用64/65B编码,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速率为1Mbps,第二传输速率为2.5Gbps,RS编码参数为RS(326,360),一个RS码字长度为360*10=3600bits,需要传输时间约为3600bit/2.5Gbps=1.44us。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401、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进入自协商阶段或物理链路同步阶段,第一设备确定出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以及二者的通信模式。
具体地,第一设备可确定出第一传输速率为1Mbps,第二传输速率为2.5Gbps,则第一设备可确定出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通信模式为时分复用模式。
S402、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传输切换时间。
具体地,首先,第一设备根据RS编码参数为RS(360,326)和第二传输速率2.5Gbps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一个RS码字长度为360*10=3600bits,根据第二传输速率2.5Gbps计算需要传输时间约为3600bit/2.5Gbps=1.44us,例如根据传输时间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d=1/2,可以看出,图9所示实施例中,每次发送一个码字,本实施例中,每次发送1/2个码字。
接着,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本实施例中以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已知的为例,则第一设备只需要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多少个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即就是确定出N即可。具体地,N要满足:N×Nqr=(Rh×Nd)÷(Rl×Nqr),Rl为1Mbps,Rh为2.5Gbps,Nd=1/2,则可确定出N=52。
然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是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例如确定的传输切换时间均为1/4个码字,即0.36us。
S403、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通信信息。
具体地,可以是在训练阶段,第一设备将通信信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发送给第二设备。具体可以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的信息域消息中,如上表一为训练阶段信息域的结构。
可选的,具体可以使用表一中的ctet 8的0-8bit和octet 9的0-5bit携带通信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Ns=4,用octet8字节0bit指示:1,N=52,用octet8字节1-7bit指示:0010110,对应的指示位如下表五所示:
表五
0 1 2 3 4 5 6 7
1 0 0 1 0 1 1 0
在本实施例中,Nd=2,用octet9字节0bit指示:1,Tgu=Tgd=1/4,用octet9字节1-4bit指示:0100,RS编码参数用octet9字节5bit指示:1,对应的指示位如下表六所示:
表六
0 1 2 3 4 5
1 0 1 0 0 1
S404、第一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二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确定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例如,本实施例中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4,即从第4个码字开始,则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为4、4+52*Nqr、4+52*Nqr、…。
S405、第二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确定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S406、第一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第一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S407、第二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在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
图12为第一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分布示意图,请参见图12,第一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1/2个码字)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则第二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上行时间Tgu和下行时间Tgd分别为1/4个码字,第二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上行时间Tgu(1/4个码字)和下行时间Tgd(1/4个码字)之外的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则第一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上行时间Tgu(1/4个码字)和下行时间Tgd(1/4个码字)之外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本实施例中,由于每次发送的码字为1/2,因此接收端在解码时,需要等待下一次发送的数据,两个数据拼成一个码字再进行解码。
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可使用新的编码参数RS(180,157),输入包括10bitOAM数据,24个64/65B块,一个RS码字长度为180*10=1800bits,需要传输时间约为1800bit/2.5Gbps=0.72us。根据传输时间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d=1,此时在发送数据时,可以按照每次发送1个码字进行发送,相比较用编码参数RS(360,326),不需要等待两次数据再解码,避免时延。
S404’-S407’为另一种情况,即第一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第二设备的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
S404’、第一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二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确定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S405’、第二设备根据与自身连接的第一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然后确定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确定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S406’、第一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第一设备在所确定出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S407’、第二设备在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向第一设备发送数据,第二设备在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图9和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由第一设备确定通信信息时,第一设备的第一传输速率小于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因此可以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是下行传输方向,因此通信信息中携带的是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在其他场景下,在由第一设备确定通信信息时,例如第一设备的第一传输速率大于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因此可以确定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向是上行传输方向,则通信信息中携带的是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1、确定模块12和发送模块13,其中,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传输切换时间,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
确定模块12用于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与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
发送模块13用于根据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12用于: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或者,
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接收数据的时间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在图1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获取模块11包括:第一确定单元111、第二确定单元112和第三确定单元113,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111用于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112用于根据第一传输速率、第二传输速率、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N为正整数;
第三确定单元113用于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根据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间,确定传输切换时间。
进一步地,第一确定单元111用于:
根据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编码参数;
根据编码参数与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进一步地,第二确定单元112用于: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
N×Nqr=(Rh×Nd)÷(Rl×Nqr);
若第一传输速率小于第二传输速率,确定N×Nqr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若第一传输速率大于第二传输速率,确定N×Nqr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其中,Rh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Rl为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低的传输速率,Nd为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qr为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
进一步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预先设置的时间,确定模块12还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进一步地,确定模块12还用于:
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根据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根据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进一步地,发送模块13还用于:在获取模块获取通信信息之后,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
可选的,通信信息还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进一步地,获取模块11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通信信息。
可选的,通信信息还包括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
可选的,通信信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100包括:
存储器101和处理器102;
存储器1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02,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信道预测方法。具体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101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102集成在一起。
当存储器101是独立于处理器102之外的器件时,通信设备100还可以包括:
总线103,用于连接存储器101和处理器102。
可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通信接口104,该通信接口104可以通过总线103与处理器102连接。处理器102可以控制通信接口103来实现通信设备100的上述的接收和发送的功能。
该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传输切换时间,所述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包括: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所述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所述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所述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间,确定所述传输切换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编码参数;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编码参数与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
N×Nqr=(Rh×Nd)÷(Rl×Nqr);
若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N×Nqr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若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N×Nqr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其中,Rh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Rl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低的传输速率,Nd为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qr为所述静默态周期与所述更新态周期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预先设置的时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2、4-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还包括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通信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通信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还包括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
12.根据权利要求7、9-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信信息,所述通信信息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传输切换时间,所述传输切换时间包括从接收数据状态切换到发送数据状态的时间和从发送数据状态切换到接收数据状态的时间;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自身的第一传输速率和第二设备的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接收数据的时间;或者,并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与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不同;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根据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
或者,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下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和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确定;
所述数据传输方向为上行传输方向时,则确定所述发送数据的时间为除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和每次发送数据对应的所述传输切换时间之外的时间,所述接收数据的时间为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以及编码方式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所述第二传输速率、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和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所述更新态周期为发送用于链路同步的更新信号的时间,所述静默态周期为发送两次更新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为所述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之和的N倍,所述N为正整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装置的传输切换时间和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确定所述传输切换时间;或者,根据所述装置的传输切换时间、第二设备的传输切换时间和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间,确定所述传输切换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编码参数;
根据所述编码参数与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确定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N×Nqr
N×Nqr=(Rh×Nd)÷(Rl×Nqr);
若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所述N×Nqr为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若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第二传输速率,确定所述N×Nqr为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
其中,Rh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高的传输速率,Rl为所述第一传输速率和所述第二传输速率中速率低的传输速率,Nd为所述每次发送码字的数量,Nqr为所述静默态周期与所述更新态周期之和。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为预先设置的时间,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根据预先设置的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
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或者,
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确定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时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3-14、16-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获取模块获取通信信息之后,将所述通信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还包括所述上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或所述下行传输方向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所述通信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还包括静默态周期与更新态周期。
24.根据权利要求19、21-2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信息携带在物理控制信息中。
25.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其特征在于,当通信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执行指令时,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540773.4A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810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0773.4A CN113810153B (zh)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0773.4A CN113810153B (zh)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153A CN113810153A (zh) 2021-12-17
CN113810153B true CN113810153B (zh) 2022-11-08

Family

ID=78944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0773.4A Active CN113810153B (zh) 2020-06-15 2020-06-1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015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0230B1 (en) * 1996-07-05 2001-12-11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06350783A (ja) * 2005-06-17 2006-12-28 Seiko Epson Corp 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
CN101978667A (zh) * 2008-03-20 2011-02-16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通信网络系统中的不同ip接口
WO2013131231A1 (en) * 2012-03-05 201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idle signaling for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s operating in legacy modes
CN109600854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62927A (zh) * 2018-11-08 2020-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53784A1 (zh) * 2013-03-29 2014-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596759B1 (ko) * 2014-11-26 2016-03-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이더넷 통신망에서의 시간 동기화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0230B1 (en) * 1996-07-05 2001-12-11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06350783A (ja) * 2005-06-17 2006-12-28 Seiko Epson Corp 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
CN101978667A (zh) * 2008-03-20 2011-02-16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通信网络系统中的不同ip接口
WO2013131231A1 (en) * 2012-03-05 201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idle signaling for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s operating in legacy modes
CN109600854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162927A (zh) * 2018-11-08 2020-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下一代无源光网络节能关键技术";赵继军;《中兴通讯技术》;2014082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153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003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ctivity of a remote link partner to trigger training of Ethernet channels to support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networks
US8824502B2 (en) Long-reach Ethernet for 1000BASE-T and 10GBASE-T
CN103218331B (zh) 采用同步模式切换及帧优先级自动调整的总线装置及方法
US10014880B2 (en) 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ystem
CN111162927B (zh)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09009739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Determining When To Train Ethernet Link Partners To Support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Networks
JP7305726B2 (ja)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端末
WO2019028685A1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监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12115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JP5164157B2 (ja) 端末装置、端末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9165184B (zh) 一种基于双总线收发器的1553b总线系统
WO2021017626A1 (zh) 一种节电信号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6163305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20080240092A1 (en)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mac interfaces
CN110139349A (zh) 在wlan系统中利用前导码进行功率节省
EP2139165A1 (en) Access point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 to communication media
CN11381015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12525B (zh) 一种节电信号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3059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383491B (zh) 广播时隙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8446B (zh)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终端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6094867B (zh) 基于mlvds总线的时间敏感网络控制协议设计方法
CN105723670A (zh) 一种自干扰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WO2022027661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041190B2 (ja) 情報伝送の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