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2927A -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2927A
CN111162927A CN201811327156.5A CN201811327156A CN111162927A CN 111162927 A CN111162927 A CN 111162927A CN 201811327156 A CN201811327156 A CN 201811327156A CN 111162927 A CN111162927 A CN 1111629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uration
time parameter
refresh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271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2927B (zh
Inventor
王学寰
张兴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271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29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0507 priority patent/WO2020093835A1/zh
Priority to EP19881928.6A priority patent/EP3860045B1/en
Publication of CN111162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2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2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9Details regarding the setting of the power status of a node according to activity on the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34Signalling channel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该第一设备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本申请可提高节能效果,避免带宽和能量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以太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在低功耗空闲(Low PowerIdle,LPI)模式下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为解决以太网的能耗问题,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EEE)提出了节能以太网(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机制以实现以太网设备的节能。
发端设备可在没有数据传输时,向收端设备发送进入LPI模式的通知,以通知收端设备进入LPI模式。同时,该发端设备进入休眠(Sleep)状态,并向安静(Quit)状态过渡。在休眠状态下,链路完全静止。在安静状态到期后,发端设备进入刷新(refresh)状态,在该刷新状态下,向收端设备发送刷新信号,以检测发端设备与收端设备之间的链路连接。安静和刷新状态可以一直重复多个周期。如需要恢复数据传输,发端设备可向收端设备发送退出LPI模式的通知,以通知收端设备退出LPI模式。同时,该发端设备进入唤醒(wake)状态以唤醒收发两端的收发器,并向激活(active)状态过渡。在收发两端设备均进入激活态后,便可进行数据传输。
目前的技术中,由于收发两端设备在一种传输速率下,各状态的时间均是固定的,对于零星的数据传输,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进入或退出LPI模式时,经历休眠和唤醒状态会消耗大量的带宽和能量,容易造成带宽和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以提高节能效果,避免带宽和能量的浪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该第一设备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该方法,可使得以太网中的链路两端的设备基于时间参数灵活调节LPI模式中安静状态和/或刷新状态的时长,实现节能的动态调节,在提高节能效果的同时,可避免带宽及能量的浪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包括:
该第一设备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下,向该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
该方法,在刷新状态下,传输该时间参数,可提高刷新信号的利用率,使得刷新状态在进行链路故障检测的同时,还可进行LPI模式的状态时长调节,实现动态节能调节。
可选的,该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LPI模式中当前周期、该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该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或者,该当前周期后的第M个周期;
其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包括:
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向该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
可选的,如上所示的该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激活状态后的该LPI模式中的I个周期,或者,该激活状态后的该LPI模式中的第J个周期;
其中,I和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又一种实习方式中,该方法还可包括:
该第一设备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还向该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或运营管理与维护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该方法可对LPI模式下的状态时长进行调节,且,该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还可传输数据,则可通过调节刷新状态的时长,调节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如上所述的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
该第一设备根据业务属性,确定该时间参数;该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
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可包括:
该第一设备向该第二设备发送更改指示信息;该更改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可选的,该更改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指示信息,其可用于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可选的,该更改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二指示信息,其可用于指示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该第二设备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包括:
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发送的该时间参数。
可选的,该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LPI模式中当前周期、该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该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或者,该当前周期后的第M个周期;
其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包括:
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发送的该时间参数。
可选的,该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激活状态后的该LPI模式的I个周期,或者,该激活状态后的该LPI模式的第J个周期;
其中,I和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向该第二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或运营管理与维护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时间参数为该第一设备根据业务属性确定的;该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在再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设备接收该第一设备发送的更改指示信息;
该第二设备根据该更改指示信息,确定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通过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所述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所述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具有上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第一设备的任意功能。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第一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方案对应,因此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所述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所述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具有上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第二设备的任意功能。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由于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第二方面的方法设计中的方案对应,因此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对应的程序代码。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对应的程序代码;
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可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所示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对应的程序代码。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可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所示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可通过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该第一设备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该方法,可使得以太网中的链路两端的设备基于时间参数灵活调节LPI模式中的安静状态和/或刷新状态的时长,实现节能的动态调节,在提高节能效果的同时,可避免带宽及能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设备连接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四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及帧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及帧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的结构图一;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的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等,可适用于以太网,特别是节能以太网,其所涉及的设备为通过以太网连接的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交换机。该终端设备可以为以太网终端设备,交换机可以为以太网交换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设备连接场景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方案可适用于图1所示的三种设备连接场景。在第(a)种设备连接场景中,终端设备可通过以太网与交换机连接;在第(b)种设备连接场景中,终端设备可通过以太网与终端设备连接;在第(c)种设备连接场景中,交换机可通过以太网与终端设备连接。在各设备连接场景中,以太网线两端的设备可互为链路伙伴。
在目前的节能以太网技术中,链路两端的设备,其分别可具有五种状态。
(1)激活状态,在该激活状态下,链路两端设备的以太网端口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该状态下,收发两端设备之间的链路上可具有数据在传输,也可没有在数据传输,一旦具有待传输数据,便可进行发送。该链路两端的设备可通过以太网的自动握手(auto-negotiation)机制,完成初始参数的协商和设置,实现初始化,在该初始化的状态也可以为一种激活状态。
(2)休眠状态,该休眠状态为链路两端设备的以太网端口从激活状态至安静状态的过渡状态,该休眠状态的时长可表示为Ts。当链路两端设备获取到进入LPI模式的通知,如LPI的生效(assert)消息,便会进入休眠状态,在休眠状态到期后,进入安静状态。
(3)安静状态,在该安静状态下,链路两端设备的以太网端口处于LPI模式的安静状态,在该安静状态下,便可实现链路两端设备的节能。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可表示为Tq
(4)刷新状态,在该刷新状态下,发端设备可向收端设备发送刷新信号,以检测链路的物理连接问题。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即该刷新信号的时长可表示为Tr。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可重复至少一个周期,直至获取到退出LPI模式的通知,如LPI的失效(De-assert)消息。
(5)唤醒状态,该唤醒状态为链路两端设备的以太网端口由安静状态进入激活状态的过渡阶段,该唤醒状态的时长可表示为Tw。当链路两端设备获取LPI的失效消息,便会进入唤醒状态,并在唤醒转态到期后进入激活状态。
在目前的以太网技术中,由于上述休眠状态的时长Ts、安静状态的时长Tq、刷新状态的时长Tr及唤醒状态的时长Tw,均为固定的时间,对于零星的数据传输,发端设备和收端设备进入或退出LPI模式时,经历休眠和唤醒状态会消耗大量的带宽和能量,这使得设备的节能效果受到限制,同时易造成带宽以及能量的浪费,特别是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下述多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以对链路两端设备在LPI模式的状态时长进行调节,实现了LPI模式的动态调节,提高节能效果,避免带宽及能量的浪费。
如下通过多个示例进行具体说明。需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仅为区别链路两端的设备,在其它的场景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相互替换,以执行下述通信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可包括如下:
S2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
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或交换机;或者,该第一设备可以为交换机,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或交换机。示例地,若适用于上述图1中所示的第(a)种设备连接场景中,则该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可以为交换机;或者,第一设备可以为交换机,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
若适用于上述图1中所示的第(b)种设备连接场景中,则该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第二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
若适用于上述图1所示的第(c)种设备连接场景中,则该第一设备可以为交换机,第二设备也可以为交换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该时间参数可具有多个实现示例。
在示例1中,该时间参数中可包括: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
在示例2中,该时间参数可包括: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
在示例3中,该时间参数可包括: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和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
在示例4中,该时间参数可包括:总时长的时长参数,该总时长可以为该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在示例5中,该时间参数可包括: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和,总时长的时长参数。
在示例6中,该时间参数可包括: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和,总时长的时长参数。
在示例7中,该时间参数可包括: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和,总时长的时长参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设备可在LP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设备可在激活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
该方法中,第一设备还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下的状态时长。
该第一设备可在确定该时间参数的情况下,便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该LPI模式下的状态时长。
具体实现中,该第一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中的具体信息,对LPI模式中对应的状态时长进行调节。若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则该第一设备可根据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调节该LPI模式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若该时间参数包括: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则该第一设备可根据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调节LPI模式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若该时间参数包括:总时长的参数,则该第一设备可根据总时长的参数,调节该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如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和/或,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则该总时长可变化,也可不变化;若该时间参数包括:总时长的参数,则该总时长便可基于该总时长的参数进行变化。
S202、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该时间参数。
该第二设备接收该时间参数的操作可与上述第一设备调节LPI模式中状态时长的操作同时执行,可先后执行。
第二设备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该第二设备调节LPI模式中状态时长的具体实现与上述第一设备调节LPI模式中状态时长的实现类似,具体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第二设备调节LPI模式中状态时长的操作可与上述第一设备调节LPI模式中状态时长的操作同时执行,也可先后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可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该第一设备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该方法,可使得以太网中的链路两端的设备基于时间参数灵活调节LPI模式中安静状态和/或刷新状态的时长,实现节能的动态调节,在提高节能效果的同时,可避免带宽及能量的浪费。
可选的,无论是对于第一设备,还是第二设备,LPI模式均可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可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由于在LPI模式下,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可重复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具有一个安静状态和一个刷新状态。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安静状态的时长、刷新状态的时长、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各自的时长,或者,安静状态与该刷新状态的总时长可能被调节,因此,每个周期的时长可能会发生变化,不同周期的时长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上述每一种时长的参数可包括该每一种时长的时长值、该每一种时长的起止时间、该每一种时长与预设时长的关系、不同状态的时长的关系等至少一种形式的时长参数。其中,该每一种时长与预设时长的关系例如可包括:预设时长与该每一种时长的差值、预设时长与该每一种时长的比值等。不同状态的时长的关系可包括:LPI模式下,一个状态的时长与另一个状态的时长的比值或差值,例如安静状态的时长与刷新状态的时长的差值或比值。
也就是说,LPI模式下的各状态时长,可单独进行调节,也可调节一个状态的时长,使得另一个状态的时长被调节。
若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大于,调节前安静状态的时长,则可根据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增加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增加了设备的睡眠时间,提高节能效率。
若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大于调节前刷新状态的时长,则可根据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增加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在刷新状态下传输数据,尽可能地避免进入wake状态,提高了节能效果。
若LPI模式下,每个周期的时长不变,则该时间参数可包括: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和/或,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可不包括该总时长的参数。若LPI模式下,每个周期的时长可变,则该时间参数可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示例地,每个周期的时长不变,该时间参数可包括:安静状态的时长。当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大于调节前安静状态的时长,则可根据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增加该安静状态的时长,从而使得刷新状态的时长减小,增加了设备的睡眠时间,提高节能效率。当该安静状态的时长小于调节前安静状态的时长,可根据该安静状态的时长,缩短该安静状态的时长,从而使得增加了刷新状态的时长,减小设备的睡眠时间,在刷新状态下传输数据,尽可能地避免进入wake状态,提高了节能效果。
每个周期的时长不变,该时间参数可包括:刷新状态的时长。当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大于调节前刷新状态的时长,则可根据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增加该刷新状态的时长,从而使得安静状态的时长减小,增加了刷新状态的时长,减小设备的睡眠时间,在刷新状态下传输数据,尽可能地避免进入wake状态,提高了节能效果。当该刷新状态的时长小于调节前刷新状态的时长,可根据该刷新状态的时长,缩短该刷新状态的时长率,从而增加了安静状态的时长,增加了设备的睡眠时间,提高节能效率。
当然,在每个周期的时长不变的情况下,该时间参数在包括一种状态的时长的情况下,还可包括:另一状态的时长。
可选的,如该第一设备在LPI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则上述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LPI模式中当前周期、该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该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或者,该当前周期后的第M个周期;其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当前周期可以为发送该时间参数所在的周期。
也就是说,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当前周期,即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各时长参数为该当前周期的时长参数。如此,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该LPI模式中当前周期的状态时长。
或者,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即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各时长参数为该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的时长参数。如此,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该LPI模式中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
或者,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即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各时长参数可以为该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如此,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该LPI模式中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的状态时长。
或者,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前周期后第M个周期,即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各时长参数可以为该当前周期后第M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如此,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该LPI模式中当前周期后第M个周期的状态时长。
在上述图2所示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二。该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为时间参数以及业务数据等的传输示例。可选的,如上所示的S201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可包括:
S301、第一设备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
该第一设备可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刷新信号,该刷新信号可包括:该时间参数。
可选的,如上所示的S203中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该时间参数,可包括:
S3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下发送的该时间参数。
在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刷新状态下,传输该时间参数,可提高刷新信号的利用率,使得刷新状态在进行链路故障检测的同时,还可进行LPI模式的状态时长调节,实现动态节能调节。
第一设备在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如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刷新状态所在的当前周期,则可使得当前周期的状态时长可调。如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刷新状态所在的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则可使得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可调;如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刷新状态所在的当前周期后的N个周期,则可使得该N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可调;如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刷新状态所在的当前周期后的第M个周期,则可使得该第M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可调。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S303、第一设备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还向该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或运营管理与维护(Operat ions Admini stration and Management,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该方法中,该第一设备可在一个周期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在另一个周期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至少一种数据。该第一设备也可在同一个周期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和该至少一种数据。
在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在刷新状态下传输数据,提高了带宽利用率,避免带宽和能量的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可对LPI模式下的状态时长进行调节,且,该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下,还可传输数据,则可通过调节刷新状态的时长,调节数据的传输速率,例如可通过增加刷新状态的时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通过缩短刷新状态的时长,减小数据传输速率。
因而,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实现数据速率的灵活调整。
可选的,如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则该时间参数的失效周期为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I个周期,或者,该激活状态后的该LPI模式中的第J个周期;其中,I和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也就是说,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I个周期,即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各时长参数可以为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I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如此,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LPI模式中I个周期的状态时长。
或者,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第J个周期,即该时间参数所包括的各时长参数可以为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第J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如此,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LPI模式中J个周期的状态时长。
在上述图2所示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三。该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为时间参数以及业务数据等的另一传输示例。如图4所示,如上所示的S201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可包括:
S401、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向该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
可选的,如上所示的S203中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该时间参数,可包括:
S4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激活状态下发送的该时间参数。
该第一设备可在激活状态下,通过特定的帧(如通过协议约定)来携带该时间参数。在该传输示例中,该第一设备具有特定管理模块,用于产生和传输该特定的帧,该第二设备也具有相应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携带有时间参数的帧。
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如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I个周期,则可使得该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I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可调。如该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第J个周期,则可使得激活状态后的LPI模式中的第J个周期的状态时长可调。
在一种方式中,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也在激活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或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在另一种方式中,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而在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或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在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还可在激活状态下传输时间参数,在实现动态节能调节的基础上,保证节能效率。同时,在刷新状态下传输数据,提高了带宽利用率,避免带宽和能量的浪费。
在上述图2,图3,图4所示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设备在发送时间参数前,根据业务属性确定所述时间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
示例性的,业务速率为1Mbps,Refresh状态下的传输速率为10Mbps,则可以将Tq设置为9ms,Tr设置为1ms;
业务周期为200us,则可以将Tq+Tr的总时长设置为200us;
业务时延需求为1ms,则可以将Tq+Tr的总时长设置为1ms;
在上述图2,图3,图4所示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所述第一设备在发送时间参数前,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时间参数支持能力确定所述时间参数。所述时间参数支持能力包括是否支持时间参数配置,在支持时间参数配置的情况下,所述时间参数支持能力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时间参数的有效范围,和/或有效值。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参数支持能力,以及有效的时间参数范围可以为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1859037890000091
Figure BDA0001859037890000101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参数支持能力,为一些离散值的组合,可为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1859037890000102
所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时间参数支持能力,可以通过自动协商阶段向对端传递;或者通过预配置的方式,提前配置好,无需经过自动协商即可确定对端的时间参数支持能力;本专利对承载所述时间参数支持能力的帧的结构不做限制;
为了更好地配合业务传输,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有效参数范围内,可结合前述业务属性,确定最终使用的时间参数;
由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传输的业务可能存在差异,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传输方向的时间参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传输方向的时间参数可独立配置,实现两个方向上以不对称的速率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第一设备一旦进入LPI模式,便可通过刷新状态传输数据,无需再次进入唤醒状态和激活状态,保证了节能效率,同时还保证了数据传输。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可通过以太网的自动握手机制,完成初始参数的协商和设置,实现初始化,在该初始化的过程也可以为一种激活状态。在进入初始化后,该第一设备的LPI客户端(LPI Clint)便可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调子层(Reconciliation Sublayer,RS)发送LPI生效代码。该第一设备的RS层在获取到LPI的生效代码,便可进入LPI模式。该第一设备的RS子层还通过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Sublayer,PCS)还根据LPI的生效代码向第二设备的物理层发送LPI的生效消息,其可包括:LPI的生效代码。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LPI的生效消息后,便可进入LPI模式。在该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一旦进入LPI模式,便不会退出该LPI模式,无需进入激活状态,在保证节能的情况下,实现了数据传输,还避免了LPI模式与激活状态的反复切换,有效减少了休眠时间和唤醒时间带来的资源浪费。
在该方式下,链路两端的设备即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初始化后,便只有安静状态和刷新信号,并不断交替重复这两种状态,而无需经历唤醒状态和激活状态。
例如,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一。如图5所示,若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若其RS层接收到LPI的生效代码,便可通过休眠状态,进入LPI模式。该休眠状态的时长为Ts。该第一设备可在休眠状态的时长到期后,进入LPI模式的安静状态。在安静状态的时长Ts到期后,便可进入刷新状态。在该刷新状态下,可通过物理编码子层向第二设备发送LPI模式中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该当前周期可以为该第一刷新信号所在的周期。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可包括:该下一周期中至少一个状态的时长参数,或者,该下一周期的总时长参数。该至少一个状态的时长参数可以为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或者,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和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该下一周期的总时长参数可以为该下一周期内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的总时长参数。
该第一设备还根据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第二设备在接收到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后,也可根据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
该第一设备还可在该下一周期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或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该第一设备可通过当前周期的刷新状态下的刷新信号,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通过该下一周期的刷新状态下的刷新信号向第二设备发送该至少一种数据。
无论是传输时间参数,还是该至少一种数据,刷新信号至少可包括:如图5所示的参考序列(Reference Sequence)域、数据(Data)域和奇偶校验(Parity Check)域。该第一设备可将该时间参数,携带在该当前周期的刷新状态下的刷新信号中的数据域中,传输至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可将该至少一种数据,携带在该下一周期的刷新状态下的数据域中,传输至第二设备。
需说明的是,该第一设备还可在该当前周期后的任一周期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传输该至少一种数据,而不限于下一周期,上述仅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限制。
由于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的状态时长,那么通过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传输数据,还实现了数据传输速率的动态调节。如,可通过增加刷新状态的时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通过减少刷新状态的时长,减小数据传输速率。
图5中,安静状态的时长和刷新状态的时长可单独调节,也可进行关联的调节,即调节一个状态的时长,使得另一个状态的时长也被调节。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二。如图6所示,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可根据时间参数中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减少安静状态的时长,从而增加刷新状态的时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安静状态的时长的1/2,如此,便可减少安静状态的时长。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还可根据该时间参数中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增加刷新状态的时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刷新状态的时长的3倍,如此,便可增加刷新状态的时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三。如图7所示,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可根据时间参数中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增加安静状态的时长,提高节能效果。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安静状态的时长的2倍,如此便可增加安静状态的时长。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还可根据该时间参数中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减少刷新状态的时长,提高节能效果。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刷新状态的时长的1/2,如此便可减小刷新状态的时长。
上述各方法中,由于设备在进入LPI模式下后,便不会退出LPI模式,即无需通过唤醒状态进入激活状态,避免了唤醒及激活状态的控制开销,有效提高节能效果。并且,上述至少一种数据可通过刷新状态传输,因而可通过调节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的时长比例,调节数据传输速率,实现链路传输速率的灵活调节。同时,由于链路两端的设备分别可调节各自在LPI状态的时长,实现两个方向上以不对称的速率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第一设备在MAC层具有数据传输时,由该第一设备的LPI客户端通过RS向PCS发送LPI失效代码,使得第一设备退出LPI模式,并通过唤醒状态,进入激活状态。进入激活状态后,收发两端设备便可传输数据了。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四。如图8所示,若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若其RS层接收到LPI的生效代码,便可通过休眠状态,进入LPI模式。该休眠状态的时长为Ts。该第一设备可在休眠状态的时长到期后,进入LPI模式的安静状态。在安静状态的时长Ts到期后,便可进入刷新状态。在该刷新状态下,可通过物理编码子层向第二设备发送LPI模式中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该当前周期可以为该第一刷新信号所在的周期。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可包括: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如图8中的Tq2。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Tq2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安静状态的时长Tq1的2倍。即Tq2=2×Tq1
该第一设备还根据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后,也可根据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
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可分别根据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为该当前周期的安静状态的时长的2倍,延长了安静状态的时长,提高了节能效果。类似的方法,该下一周期中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参数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安静状态的时长Tq1的1/2,如此,便可减少安静状态的时长。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示意图五。如图9所示,若该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若其RS层接收到LPI的生效代码,便可通过休眠状态,进入LPI模式。该休眠状态的时长为Ts。该第一设备可在休眠状态的时长到期后,进入LPI模式的安静状态。在安静状态的时长Ts到期后,便可进入刷新状态。在该刷新状态下,可通过物理编码子层向第二设备发送LPI模式中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该当前周期可以为该第一刷新信号所在的周期。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可包括: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如图9中的Tr2。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Tr2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刷新状态的时长Tr1的3倍。即Tr2=3×Tr1
该第一设备还根据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第二设备在接收到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后,也可根据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
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可分别根据该下一周期的状态时长参数,调节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为该当前周期的刷新状态的时长的3倍,延长了刷新状态的时长,以传输更多的数据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类似的方法,该下一周期中的刷新状态的时长参数例如可以为该当前周期的刷新状态的时长Tr1的1/2,如此,便可减少刷新状态的时长。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四。如图10所示,该方法在上述图2-图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的基础上,还可包括:
S1001、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更改指示(Change Indication)信息;该更改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该更改指示信息所在字段的不同赋值可用于指示是否修改LPI的状态时长,其分别可表示为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LPI的状态时长需要修改,即修改LPI的状态时长;该第二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LPI的状态时长不需要修改,即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若该更改指示信息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则该第一设备可在刷新状态和激活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更改指示信息和该时间参数,也可在刷新状态和激活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更改指示信息,在另一个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
若该更改指示信息指示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则该第一设备可无需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时间参数,即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更改指示信息即可。或者第二设备也可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更改指示信息和时间参数,只是,第二设备在根据该更改指示信息,确定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的情况下,便无需进行后续的解码处理。
S1002、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该更改指示信息。
S1003、第二设备根据该更改指示信息,确定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若该更改指示信息为第一指示信息,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更改指示信息,确定修改LPI的状态时长;若该更改指示信息为第二指示信息,第二设备可根据该更改指示信息,确定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若第二设备确定修改LPI的状态时长,便可根据上述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的状态时长。若第二设备确定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便无需解调时间参数的字段。
如LPI模式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刷新状态的时长,或者,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均不需要修改,则第一设备可无需传输时间参数的字段,或者,传输时间参数的字段为空,即不包括各时长的时长。
如LPI模式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刷新状态的时长,或者,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中任一需要修改,在该更改指示信息所在字段之后,便需具有包括各时长参数的时间参数的字段。例如,该时间参数的字段中,安静状态的时长字段可表示为安静周期时长(Quiet Period Duration),下一周期的安静状态的时长字段可表示为下一安静周期时长(Next Quiet Period Duration)。该时间参数中,刷新状态的时长字段可表示为刷新周期时长(Refresh Period Duration),下一周期的刷新状态的时长字段可表示为下一刷新周期时长(Next Refresh Period Duration)。
该更改指示信息所在字段可包括至少一个比特位。
若该更改指示信息所在字段包括一个比特位,该一个比特位的值为1,则可用于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该一个比特位的值为0,则可用于指示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或者,该一个比特位的值为0,则可用于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该一个比特位的值为1,则可用于指示不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若该更改指示信息所在字段包括多个比特位,则每个比特位的值可用于指示是否每个比特位对应的每种时长。该每个比特位的值为1,则可用于指示修改每个比特位对应的每种时长,该每个比特位的值为0,则可用于指示不修改每个比特位对应的每种时长。或者,该每个比特位的值为0,则可用于指示修改每个比特位对应的每种时长,该每个比特位的值为1,则可用于指示不修改每个比特位对应的每种时长。
如下结合示例进行说明。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及帧结构的示意图一。该第一设备可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刷新信号,该刷新信号可包括:更改指示信息,以及时间参数。该更改指示信息可位于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的,更改指示字段。该时间参数可以为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的时长参数,例如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或者,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和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该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可位于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的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中,该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可位于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的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中。
该更改指示字段例如可以为1比特。
若该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修改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可不包括该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即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包括:该更改指示字段和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
若该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修改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不包括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即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包括:该更改指示字段和该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
若该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修改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和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包括:该更改指示字段、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和该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
若该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不修改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和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不包括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和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即其可包括:该更改指示字段。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设备状态及帧结构的示意图二。如图12所示,该第一设备可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向第二设备发送刷新信号,该刷新信号可包括:更改指示信息,以及时间参数。该更改指示信息可包括:安静状态的更改指示信息和,刷新状态的更改指示信息。该安静状态的更改指示信息可位于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的,安静更改指示(Quiet Change Indication)字段,刷新状态的更改指示信息可位于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的,刷新更改指示(Refresh Change Indication)字段。该时间参数可以为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的时长参数,例如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或者,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和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该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可位于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的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中,该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可位于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的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中。
该更改指示字段例如可以为2比特,其中,安静更改指示字段为一个比特,刷新更改指示字段为一个比特。
若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修改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而刷新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不修改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可不包括该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即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包括: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刷新更改指示字段和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
若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不修改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而刷新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修改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不包括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即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包括: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刷新更改指示字段和该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
若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修改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且,刷新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修改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包括: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刷新更改指示字段、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该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
若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不修改下一安静周期的时长,刷新更改指示字段的值用于指示不修改下一刷新周期的时长,则该刷新信号的数据域中可不包括该下一安静周期时长字段,和下一刷新周期时长字段,即其可包括:该安静更改指示字段,和刷新更改指示字段。
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通过更改指示信息指示修改LPI模式的状态时长,可避免在不修改状态时长时,设备端的不必要解码,降低设备功耗。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在上述S201中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之前,该方法还可包括:
该第一设备根据业务属性,确定该时间参数;该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
该方法中,可基于业务属性确定的时间参数,继而进行LPI模式的状态时长的调节,实现了设备节能与业务属性的关联,可在保证业务的情况下,实现节能的动态调节,同时还可实现了基于业务属性的数据传输速率的灵活调节。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具有上述图2-图12中任一项方法中所涉及的第一设备的任意功能。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3所示,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1300可包括:
发送模块1301,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处理模块1302,用于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应理解,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1300具有上述图2-图12中任一项方法中所涉及的第一设备的任意功能,所述任意功能可参考上述图2-图12任一所述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以有多种产品形态来实现,例如,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配置成通用处理系统;例如,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例如,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以由ASIC(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等等。以下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能的几种产品形态,应当理解的是,以下仅为举例,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可能的产品形态仅限于此。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的结构图一。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由以太网设备实现,其包括处理器1402和收发器1404;可选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1403。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以太网的通信装置也由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即俗称的芯片来实现。该通用处理器包括:处理器1402和收发接口1405或收发管脚1406;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1403。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以太网的通信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上述各产品形态中,存储介质14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1402用于调用存储器1403存储的程序指令,以执行图2-图12中第一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图2-图12中任一第一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图2-图12中任一第一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实现,当通过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上述图2-图12中任一第一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具有上述图2-图12中任一项方法中所涉及的第二设备的任意功能。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5所示,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1500可包括:
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该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该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处理模块1502,用于根据该时间参数调节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应理解,该以太网的通信装置1500具有上述图2-图12任一所述的方法中的第二设备的任意功能,所述任意功能可参考上述图2-图12任一所述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以有多种产品形态来实现,例如,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配置成通用处理系统;例如,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例如,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以由ASIC(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等等。以下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能的几种产品形态,应当理解的是,以下仅为举例,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可能的产品形态仅限于此。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能的产品形态的结构图二。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可由以太网设备实现,其包括处理器1602和收发器1604;可选地,所述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1603。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以太网的通信装置也由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即俗称的芯片来实现。该通用处理器包括:处理器1602和收发接口1605/收发管脚1606;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介质1603。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以太网的通信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FPGA、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上述各产品形态中,存储介质16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1602用于调用存储器1603存储的程序指令,以执行图2-图12中第二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图2-图12中任一第二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图2-图12中任一第二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各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来实现,当通过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上述图2-图12中任一第二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提供一种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可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通过以太网连接。第一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3或15任一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以执行上述图2-图12中任一第一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具体实现参照上述,在此不再赘述。第二设备可以为上述图14或16任一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装置,以执行上述图2-图12中任一第二设备执行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具体实现参照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系统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申请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光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DVD)、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所述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所述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时间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所述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所述LPI模式中当前周期、所述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所述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或者,所述当前周期后的第M个周期;
其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时间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所述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所述激活状态后的所述LPI模式中的I个周期,或者,所述激活状态后的所述LPI模式中的第J个周期;
其中,I和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还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或运营管理与维护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业务属性,确定所述时间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更改指示信息;所述更改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9.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所述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所述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发送的所述时间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所述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所述LPI模式中当前周期、所述当前周期的下一周期、所述当前周期后N个周期,或者,所述当前周期后的第M个周期;
其中,N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发送的所述时间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PI模式包括:至少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安静状态和刷新状态;
所述时间参数的生效周期为所述激活状态后的所述LPI模式的I个周期,或者,所述激活状态后的所述LPI模式的第J个周期;
其中,I和J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或运营管理与维护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参数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业务属性确定的;所述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更改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更改指示信息,确定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17.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发送时间参数,所述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所述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时间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激活状态下,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时间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LPI模式下的刷新状态还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业务数据或运营管理与维护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业务属性,确定所述时间参数;所述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更改指示信息;所述更改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23.一种以太网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时间参数,所述时间参数包括:安静状态时长、刷新状态时长、或,总时长中至少一种时长的参数,所述总时长为安静状态与刷新状态的总时长;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参数调节低功耗空闲LPI模式中的状态时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发送的所述时间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在激活状态下,发送的所述时间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在LPI模式的刷新状态下,发送的业务数据或运营管理与维护OAM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参数为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业务属性确定的;所述业务属性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速率、业务周期,和业务时延需求。
28.根据权利要求23-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更改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更改指示信息,确定修改LPI的状态时长。
29.一种以太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30.一种以太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执行上述权利要求9-16中任一项所述的以太网的通信方法。
CN201811327156.5A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1162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156.5A CN111162927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19/110507 WO2020093835A1 (zh) 2018-11-08 2019-10-11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EP19881928.6A EP3860045B1 (en) 2018-11-08 2019-10-11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e lpi mode of energy-efficient etherne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27156.5A CN111162927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2927A true CN111162927A (zh) 2020-05-15
CN111162927B CN111162927B (zh) 2021-12-03

Family

ID=70555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27156.5A Active CN111162927B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60045B1 (zh)
CN (1) CN111162927B (zh)
WO (1) WO202009383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221A (zh) * 2021-01-12 2021-06-01 中南大学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周期性节能方法
CN113810153A (zh) * 2020-06-15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20645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14478B1 (en) * 2019-01-28 2023-08-01 Ethernovia Inc. Asymmetric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energy-efficient ethernet
US11637713B1 (en) * 2020-02-14 2023-04-25 Marvell Asia Pte, Ltd. Energy-efficient Ethernet transceiver that adjust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O2023230096A1 (en) * 2022-05-23 2023-11-30 Marvell Asia Pte Ltd Improved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eee) oper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973A (zh) * 2009-06-04 2010-12-08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联网方法和联网系统
CN102347857A (zh) * 2010-07-30 2012-02-08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管理网络中的能量效率和控制机制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191998A1 (en) * 2011-01-21 2012-07-26 Broadcom Corporation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2833127A (zh) * 2011-06-14 2012-12-19 美国博通公司 具有不对称低功耗空闲的能效以太网
US20130054996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Broadcom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cy Ethernet with Low Power Active Idle Transmission Mode
US20140112663A1 (en) * 2012-10-23 2014-04-24 Broadcom Corporation Dynamic Readjustment of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 Control Policy Parameters in an Optical Network Unit Based on a SIEPON Protocol
CN105814836A (zh) * 2013-12-12 2016-07-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高能效以太网设备中的电流瞬变
CN108337172A (zh) * 2018-01-30 2018-07-27 长沙理工大学 大规模OpenFlow流表分级存储架构与加速查找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7401A1 (en) * 2007-10-12 2009-04-16 Wael William Di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able data rate thresholds for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US8276013B2 (en) * 2008-02-13 2012-09-25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 link failure detection delay using a link energy signal while in a low power idle mode
US20090282277A1 (en) * 2008-05-07 2009-11-12 Aquantia Corporation Low-power idle mode for network transceiver
WO2010019250A2 (en) * 2008-08-11 2010-02-18 Solarflar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of synchronization for low power idle
US8769082B2 (en) * 2009-07-24 2014-07-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HY initiated wake-up in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networks
US8347121B2 (en) * 2009-07-31 2013-01-01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control policy using measured power savings
US8656195B2 (en) * 2011-08-30 2014-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973A (zh) * 2009-06-04 2010-12-08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联网方法和联网系统
CN102347857A (zh) * 2010-07-30 2012-02-08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管理网络中的能量效率和控制机制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191998A1 (en) * 2011-01-21 2012-07-26 Broadcom Corporation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2833127A (zh) * 2011-06-14 2012-12-19 美国博通公司 具有不对称低功耗空闲的能效以太网
US20130054996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Broadcom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cy Ethernet with Low Power Active Idle Transmission Mode
US20140112663A1 (en) * 2012-10-23 2014-04-24 Broadcom Corporation Dynamic Readjustment of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 Control Policy Parameters in an Optical Network Unit Based on a SIEPON Protocol
CN105814836A (zh) * 2013-12-12 2016-07-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减少高能效以太网设备中的电流瞬变
CN108337172A (zh) * 2018-01-30 2018-07-27 长沙理工大学 大规模OpenFlow流表分级存储架构与加速查找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153A (zh) * 2020-06-15 2021-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810153B (zh) * 2020-06-15 2022-1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887221A (zh) * 2021-01-12 2021-06-01 中南大学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周期性节能方法
WO2022206456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0045A4 (en) 2021-11-03
WO2020093835A1 (zh) 2020-05-14
CN111162927B (zh) 2021-12-03
EP3860045B1 (en) 2023-08-16
EP3860045A1 (en) 202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2927B (zh) 一种以太网的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2017460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ways On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041180B (zh) 组唤醒和保持活动指示
US10178614B2 (en) Power saving Wi-Fi tethering
US9807691B2 (en) Polling beacon
US77293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efficient adaptive link aggregation
KR101355065B1 (ko) 통신 장치에서의 동적 전력 관리
US20160014550A1 (en) Method of dynamically managing ble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of
CN109429319A (zh) 带有可配置有效载荷的唤醒帧
EP2536064A1 (en)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with asymmetric low power idle
US201302687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Energy Efficiency Network Refresh Signals for Exchanging Link Partner and Device Information
US20130089091A1 (en) Control of Energy Efficiency Above PMD Interface
US20130308941A1 (en)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Network Capability and Feature Exchange in Optical Network Links
CN114339815A (zh) 用于管理扩展节点的电子设备、方法、介质和装置
US201401269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Energy Efficiency Over Ethernet Links in Consideration of Optical Network Transport Equipment
WO2023051082A1 (zh) 基于无线网络Wi-Fi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1668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US11832177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comprising first and second bridge devices
US9356699B2 (en) Dynamic readjustment of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 control policy parameters in an optical network unit based on a SIEPON protocol
Han et al. An Energy Saving Scheme for Multilane‐Based High‐Speed Ethernet
Pei et al. Multi-State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trategy for DRX Functional Devices
WO2021227075A1 (zh) 节点控制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319711A1 (en) Target wake time (twt) renegotiation
CN114390480A (zh) 网络节点及其状态的调整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50016094A (ko) 광 가입자 망에서 동기화된 슬립 주기를 이용한 전력 절감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