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9265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9265B
CN113809265B CN202111004991.7A CN202111004991A CN113809265B CN 113809265 B CN113809265 B CN 113809265B CN 202111004991 A CN202111004991 A CN 202111004991A CN 113809265 B CN113809265 B CN 113809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layer
different
bending angl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49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9265A (zh
Inventor
崔锐利
王永志
彭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49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9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9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9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9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9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区域和曲面显示区域,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所述平面显示区域弯折,且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所述平面显示区域的弯折角度范围包括多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所述曲面显示区域设置有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本申请中,通过在曲面显示区域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封装层厚度,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曲面显示区域的微腔效应强度,能够减小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曲面显示区域与平面显示区域之间的色度差异,从而改善曲面显示区域在各弯折角度区间的色偏,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技术的发展,3D屏、2.5D屏、瀑布屏等曲面显示屏因具有边框小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各功能层在平面显示区域和曲面显示区域的膜厚一般相同,理论上来说,曲面显示区域与平面显示区域的微腔长度相同。然而,使用者在某一角度下观看平面显示区域和曲面显示区域的绝对角度不同,不同视角存在不同强度的微腔效应,因此,使用者在某一角度观看显示屏时,会感觉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平面显示区域具有较明显的色度差异,这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曲面显示区域相对平面显示区域具有较明显的色度差异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平面显示区域;
曲面显示区域,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所述平面显示区域弯折,且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所述平面显示区域的弯折角度范围包括多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所述曲面显示区域设置有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曲面显示区域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封装层厚度,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曲面显示区域的微腔效应强度,能够减小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曲面显示区域与平面显示区域之间的色度差异,从而改善曲面显示区域在各弯折角度区间的色偏,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值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曲面显示区域的膜层结构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
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学原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的膜层结构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对水蒸气和氧气非常敏感,渗透进入器件内部的水蒸气和氧气是影响器件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防止外界的水蒸汽、氧气等侵入显示面板内部而侵蚀OLED,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用于封装显示面板。
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曲面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曲面显示屏的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均为有效的显示区域,即,曲面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包括平面显示区域和曲面显示区域。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各功能层在平面显示区域和曲面显示区域的膜厚一般相同,理论上来说,曲面显示区域与平面显示区域的微腔长度相同。然而,使用者在某一角度下观看平面显示区域和曲面显示区域的绝对角度不同,不同视角存在不同强度的微腔效应,因此,使用者在某一角度观看显示屏时,会感觉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平面显示区域具有较明显的色度差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佳。
微腔效应是指:当器件的发光区位于一个全反射膜和半反射膜构成的谐振腔内,腔长与光波的波长在同一数量级时,特定波长的光会得到选择和加强,光谱发生窄化。显示面板的有机发光器件一般存在微腔效应,具体为,阳极全反射,阴极半反半透,发光层发出的光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多次反射和透射,阴极面透射的光会相互干涉。利用这种光学结构,窄化出光的光谱,得到单色性较好的光,还可以提高出光效率,并通过改变该光学结构的腔长(阴极与阳极的间距),选择特定相长的波长,进而调节出光的色坐标。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也可以存在微腔效应。
发明人发现,以平面显示区域中封装层的厚度为900nm为例,其对应的色度为(0.299,0.315)。如果在曲面显示区域设置与平面显示区域相同厚度的封装层,那么,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对应不同的视角色偏,例如,在曲面显示区域的弯折角度为30°时,曲面显示区域与平面显示区域之间的色差(即色偏)可达到3.4JNCD。大于1JNCD的色偏可被人眼感知到,且色偏程度越大,人眼感知越明显。发明人还发现,通过在曲面显示区域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封装层厚度,能够减小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曲面显示区域与平面显示区域之间的色度差异,并且,由于显示面板的封装层厚度一般比其他膜层(如保护层等)的厚度更厚,因此,在曲面显示区域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封装层厚度变得较容易实现。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正视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曲面显示区域的膜层结构图。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平面显示区域A和曲面显示区域B,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弯折,且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范围包括多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曲面显示区域B设置有第一封装层13,第一封装层13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其中,图3中的n°表示曲面显示区域B的该部位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为n°。
平面显示区域A和曲面显示区域B均可设置封装层,示例性的,曲面显示区域B可设置有第一封装层13,平面显示区域A可设置有第二封装层(图中未示出)。第一封装层13和第二封装层中的“第一”、“第二”用于区分封装层所在的显示区域,并不代表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关联的封装层。
对于在平面显示区域A设置的第二封装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设置方式。而对于在曲面显示区域B设置的第一封装层13,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如图4至图8所示,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图8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地示意,图4至图8均以平面状态下的视角对第一封装层13进行示意,实际产品中,第一封装层13呈曲面状态。此外,为了方便地示意,图4至图8中,Q1至Q5分别对应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示例性的,Q1对应0°所在的弯折角度区间,Q2对应15°所在的弯折角度区间,Q3对应30°所在的弯折角度区间,Q4对应45°所在的弯折角度区间,Q5对应60°所在的弯折角度区间。在图4至图8示出的示例中,相邻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呈阶梯跳跃变化,但在实际产品中,相邻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可呈平滑缓慢变化。在图4至图8示出的示例中,同一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均相同,但在实际产品中,同一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也可以不同。
显示面板100除了包括封装层之外,还可以包括基板(图中未示出)和发光器件(图中未示出),发光器件设置于基板上,可统称为发光基板。封装层覆盖发光器件,并与基板接触形成封装空间,发光器件设置在封装空间内。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保护层14,保护层14位于封装层和发光基板之间,封装层可沉积于保护层14(例如LiF层)上。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12,滤光片12设置于封装层的背离发光基板的一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玻璃盖板11,玻璃盖板11设置于滤光片12的背离发光基板的一侧。
显示面板100的曲面显示区域B一般位于边缘,示例性的,一般位于平面显示区域A的相对两侧。
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范围不限,不同的显示面板100其弯折角度范围可以不同,示例性的,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范围可在0°至60°,或者,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范围可在0°至90°,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可适用于具有任何弯折角度范围的显示面板100。可将弯折角度范围划分为两个弯折角度区间,也可以划分为更多个弯折角度区间。各弯折角度区间可以是均等的区间,也可以是非均等的区间。示例性的,假设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范围可在0°至60°,可将弯折角度范围划分为0°至15°、15°至30°、30°至45°、45°至60°等弯折角度区间。
第一封装层13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其一,如图4至图5所示,在每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第一封装层13的厚度各不相同;其二,如图6至图7所示,在部分弯折角度区间,第一封装层13的厚度相同,如图6所示,第二个弯折角度区间Q2的厚度与第四个弯折角度区间Q4的厚度相同,如图7所示,第二个弯折角度区间Q2的厚度与第五个弯折角度区间Q5的厚度相同;其三,随着弯折角度区间的弯折角度由小至大的顺序,第一封装层13的厚度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或先递增再递减或先递减再递增或呈正弦式变化等等。
由于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可以将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设置为使各弯折角度区间的色偏均控制在1JNCD之内,以使人眼无法感知到曲面显示区域B的各弯折角度区间之间存在色偏,进一步的,可以将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设置为使各弯折角度区间与平面显示区域A之间的色偏均控制在1JNCD之内,以使人眼无法感知到曲面显示区域B与平面显示区域A之间存在色偏。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曲面显示区域B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封装层厚度,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曲面显示区域B的微腔效应强度,能够减小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曲面显示区域B与平面显示区域A之间的色度差异,从而改善曲面显示区域B在各弯折角度区间的色偏,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此外,由于显示面板100的封装层厚度一般比其他膜层的厚度更厚,因此,在曲面显示区域B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封装层厚度较容易实现。
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来确定不同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首先,根据预先确定的平面显示区域A的第二封装层的厚度,并结合第二封装层的折射率、消光系数等参数计算出平面显示区域A的色度(即,透过光谱的色度);其次,根据平面显示区域A的色度来确定曲面显示区域B的色度范围,使曲面显示区域B与平面显示区域A之间的色偏小于或等于1JNCD;然后,根据曲面显示区域B的色度范围和各弯折角度区间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并结合第一封装层13的折射率、消光系数等参数,计算出第一封装层13在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
透过光谱的色度可根据对透过光谱积分得到,透过光谱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其中,T为透过光谱,d为厚度,i为虚数单位,n为折射率,k为消光系数,t1与垂直于第一封装层的入射面的透射分量及平行于该入射面的透射分量相关,t2与垂直于第一封装层的出射面的透射分量及平行于该出射面的透射分量相关,r1与垂直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及平行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相关,r2与垂直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及平行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相关。
进一步的,t1可以为垂直于入射面的透射分量与平行于入射面的透射分量的平均值,t2可以为垂直于出射面的透射分量与平行于出射面的透射分量的平均值,r1可以为垂直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与平行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的平均值,r2可以为垂直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与平行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的平均值。
如图9所示,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光学原理图,垂直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平行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垂直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垂直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垂直于入射面的透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平行于入射面的透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垂直于出射面的透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垂直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其中,rs1为垂直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rp1为平行于入射面的反射分量,rs2为垂直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rp2为平行于出射面的反射分量,ts1为垂直于入射面的透射分量,tp1为平行于入射面的透射分量,ts2为垂直于出射面的透射分量,tp2为平行于出射面的透射分量,Θ1为入射面的入射角,Θ2为入射面的出射角,Θ2-1为出射面的入射角,Θ2-2为出射面的出射角,n1和n分别为入射面两侧介质的折射率,n和n0分别为出射面两侧介质的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第二封装层的厚度,所计算得到的第一封装层13在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也可能不同。对于不同的第一封装层13的材料,由于对应的折射率、消光系数等参数均不同,所计算得到的第一封装层13在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也可能不同。可以通过仿真手段来得到各种情况下,第一封装层13在各弯折角度区间的厚度。
以下以第一封装层13的材料为氮氧化硅(SiON.d)为例,通过仿真手段得到多个膜厚下,第一封装层13在弯折角度分别为0°、15°、30°、45°、60°时所对应的色度和色偏。其中,表1示出了正视角下不同膜厚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弯折角度对应的CIE-x色度,表2示出了正视角下不同膜厚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弯折角度对应的CIE-y色度,表3示出了正视角下不同膜厚的第一封装层13在不同弯折角度对应的色偏。
表1:CIE-x
SiON.d[nm] 0deg 15deg 30deg 45deg 60deg
720 0.299 0.294 0.281 0.284 0.283
750 0.300 0.297 0.283 0.283 0.285
780 0.295 0.299 0.289 0.284 0.291
810 0.292 0.297 0.293 0.285 0.293
840 0.294 0.294 0.291 0.285 0.288
870 0.298 0.293 0.284 0.286 0.280
900 0.299 0.295 0.281 0.287 0.279
930 0.297 0.298 0.285 0.286 0.286
960 0.293 0.298 0.290 0.284 0.294
990 0.289 0.297 0.293 0.283 0.293
1020 0.286 0.294 0.289 0.285 0.287
1050 0.285 0.294 0.284 0.287 0.281
1080 0.285 0.296 0.283 0.287 0.281
1110 0.283 0.298 0.287 0.286 0.286
1140 0.279 0.298 0.291 0.285 0.291
1170 0.275 0.296 0.291 0.285 0.292
1200 0.274 0.295 0.287 0.284 0.288
表2:CIE-y
SiON.d[nm] 0deg 15deg 30deg 45deg 60deg
720 0.321 0.319 0.314 0.306 0.307
750 0.317 0.318 0.318 0.309 0.309
780 0.314 0.316 0.318 0.311 0.312
810 0.317 0.315 0.314 0.309 0.312
840 0.322 0.317 0.312 0.307 0.306
870 0.321 0.319 0.314 0.308 0.304
900 0.315 0.318 0.318 0.311 0.310
930 0.315 0.316 0.318 0.310 0.315
960 0.319 0.316 0.315 0.307 0.313
990 0.322 0.317 0.313 0.307 0.306
1020 0.319 0.318 0.315 0.311 0.304
1050 0.316 0.318 0.318 0.313 0.310
1080 0.317 0.317 0.318 0.309 0.315
1110 0.321 0.317 0.316 0.306 0.313
1140 0.321 0.317 0.314 0.308 0.307
1170 0.319 0.317 0.315 0.313 0.306
1200 0.318 0.318 0.317 0.312 0.310
表3:色偏(JNCD)
根据表3,以900nm作为平面显示区域A的第二封装层的厚度,那么,当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为15°时,第一封装层13的厚度可以为750nm、780nm、810nm、840nm、900nm、930nm、960nm、990nm、1080nm、1110nm、1140nm、1170nm或1200nm等。当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为30°时,第一封装层13的厚度可以为810nm等。当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为45°时,第一封装层13的厚度可以为1050nm等。当曲面显示区域B相对平面显示区域A的弯折角度为60°时,第一封装层13的厚度可以为810nm、960n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封装层的膜层结构图,第一封装层13包括沿远离显示面板100的发光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133、第一有机层132和第二无机层131。
以上各膜层的形成工艺具体可如下所示:第一有机层132可通过喷墨打印工艺(Ink-Jet Printing,IJP)或闪蒸工艺(Monomer)形成,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或原子层沉积工艺(AtomicLayer Deposition,ALD)形成,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第一有机层132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因此,第一有机层132可称为IJP层;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因此,第一无机层133可称为CVD1层,第二无机层131可称为CVD2层。其中,第一无机层133可沉积于LiF层(或称保护层14)上。
如图10所示,以上各膜层的厚度关系一般如下:第一有机层132的厚度大于第一无机层133的厚度,且大于第二无机层131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层132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中的至少一者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
一般的,第一有机层132对色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第一有机层132可以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对色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中的至少一者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示例性的,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均具有不同的厚度,或者,第一无机层133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均具有不同的厚度,第二无机层131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或者,第一无机层133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第二无机层131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均具有不同的厚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实施时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该实施方式中,一方面,将第一有机层132设置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能够使第一有机层132的形成更加简单;另一方面,将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厚度不均匀的材料层,能够降低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对色度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133的厚度大于第二无机层131的厚度,第二无机层131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第一无机层133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
一般的,第一无机层133的厚度大于第二无机层131的厚度,因此,在曲面显示区域B设置相同的第二无机层131厚度,并在曲面显示区域B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第一无机层133厚度,变得较容易实现。
并且,发明人发现,LiF层、CVD1层和IJP层可共同构成弱微腔,容易导致曲面显示区域B产生色度差异。因此,可通过在曲面显示区域B的不同弯折角度区间设置不同的CVD1层厚度,来消除CVD1层的微腔效应而导致的色度差异。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面显示区域A设置有第二封装层,第二封装层包括沿远离显示面板100的发光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三无机层、第二有机层和第四无机层,第一有机层132的厚度与第二有机层的厚度相同。
对于平面显示区域A设置的第二封装层,其膜层结构可以与第一封装层13的相同,由于第一封装层13的第一无机层133的厚度相同,为了简化工艺,第一无机层133的厚度可以与第二无机层131的厚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有机层与第一有机层132连接形成一体的有机层。
第一有机层132可以与第二有机层一体成型,这样,能够进一步简化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133的折射率为n1,第二无机层131的折射率为n2,第一有机层132的折射率为n3,n1>n3,且n2>n3。
从第一封装层13各膜层的位置关系来看,位于中间的第一有机层132的折射率较两侧的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的折射率低。通过在第一无机层133和第二无机层131之间设置第一有机层132,并使各膜层具备这样的折射率关系,能够使第一封装层13具备更好的应力,从而使得第一封装层13具有良好的封装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n1-n2|<0.1,或者说,第一无机层133的折射率与第二无机层131的折射率相近,第一无机层133的折射率可以等于或约等于第二无机层131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0.2<n1-n3<0.5,和/或,0.2<n2-n3<0.5。
示例性的,第一无机层133的折射率可以为1.76,第二无机层131的折射率可以为1.79,第一有机层132的折射率可以为1.5。
通过设置第一无机层133、第一有机层132和第二无机层131之间的折射率关系,能够在确保第一封装层13具备良好的封装效果的前提下使第一封装层13具有较好的出光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可穿戴产品、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面显示区域;
曲面显示区域,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所述平面显示区域弯折,且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相对所述平面显示区域的弯折角度范围包括多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所述曲面显示区域设置有第一封装层,所述第一封装层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
所述第一封装层包括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所述平面显示区域设置有第二封装层,所述第二封装层包括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与所述第一有机层连接形成一体的有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层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中的至少一者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无机层的厚度,所述第二无机层为厚度均匀的材料层,所述第一无机层在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折角度区间具有不同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封装层还包括第三无机层和第四无机层,所述第三无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和所述第四无机层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发光基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有机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有机层的厚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无机层的折射率为n2,所述第一有机层的折射率为n3,n1>n3,且n2>n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n1-n2|<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0.2<n1-n3<0.5,和/或,0.2<n2-n3<0.5。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1004991.7A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809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4991.7A CN113809265B (zh)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4991.7A CN113809265B (zh)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9265A CN113809265A (zh) 2021-12-17
CN113809265B true CN113809265B (zh) 2024-02-06

Family

ID=78942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4991.7A Active CN113809265B (zh)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92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3326B (zh) * 2022-03-02 2023-09-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31561B (zh) * 2022-08-31 2024-01-3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6551A (zh) * 2016-12-29 2017-06-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11614A (zh) * 2018-03-21 2018-09-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面板及oled显示器
CN108630822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oled器件的组件和顶发射oled器件
CN108711577A (zh) * 2018-05-24 2018-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16584A (zh) * 2018-08-30 2019-0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面板
CN110148684A (zh) * 2019-06-27 2019-08-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56060A (zh) * 2019-09-12 2019-12-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08343A (zh) * 2020-05-29 2020-08-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36061A (zh) * 2021-03-25 2021-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36054A (zh) * 2021-03-02 2021-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6551A (zh) * 2016-12-29 2017-06-0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30822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oled器件的组件和顶发射oled器件
CN108511614A (zh) * 2018-03-21 2018-09-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面板及oled显示器
CN108711577A (zh) * 2018-05-24 2018-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9216584A (zh) * 2018-08-30 2019-0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面板
CN110148684A (zh) * 2019-06-27 2019-08-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56060A (zh) * 2019-09-12 2019-12-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08343A (zh) * 2020-05-29 2020-08-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36054A (zh) * 2021-03-02 2021-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036061A (zh) * 2021-03-25 2021-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9265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105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1380926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04506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gradation pattern near display boundary
US880776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28433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light-shielding layer and variable light-transmittance pattern
EP358198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739332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和包括在其中的显示面板
CN111146244B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055606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0971557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lor filter with scattering agent
US10516130B2 (en)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with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 having a larger refractive index than a light emitting layer
CN108987447B (zh) 一种oled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42255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065142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17765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190181383A1 (en) Display backp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back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38036B (zh) 显示面板及移动设备
CN215933642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418073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therewith
US11038149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light-absorbing photoresist layer
US11818936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3299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16791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0490778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1417169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