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8689A -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8689A
CN113808689A CN202111105252.7A CN202111105252A CN113808689A CN 113808689 A CN113808689 A CN 113808689A CN 202111105252 A CN202111105252 A CN 202111105252A CN 113808689 A CN113808689 A CN 113808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value
unit
data
valu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52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8689B (zh
Inventor
黄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aoy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aoy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aoy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aoy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52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8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8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8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8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8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electronic clinical trials or questionnai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est And Diagnosis Of Digital Computer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若干标准参考数据;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获取试验数据;判断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在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在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其优点在于,预先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将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进行比对,即可获取试验数据是否异常的结果,无须人工介入,减少误差的产生,无须二次核查、大幅度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缩短试验流程,提高整体流程进展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进行临床试验项目时,一般会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常用的数据系统为临床试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如电子数据捕获系统(ElectronicData Capture System,EDC系统),是适用于临床试验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平台软件。
临床试验数据的采集是药物临床研究中的核心内容,真实、准确、及时、规范的数据采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缩短研究周期。在传统模式中,临床试验主要依靠纸质的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和管理过程。纸质CRF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且数据采集和管理周期较长,拖慢临床研究进程。
EDC系统采用电子化病例报告表(Electronic Case Report Form)代替纸质病例报告表来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收集和管理。临床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Coordinator,CRC)将原始病历中采集的数据录入EDC系统中,系统的其他用户(研究者、临床监查员、数据管理员)等可以实时看到系统上的数据更新。
然而,现有的EDC系统具有一些缺陷:
临床监察员(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CRA)工作量巨大,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审核,且数据质量过度依赖于CRA的经验;
需要采集很多病例报告表以外的外部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第三方以电子化形式传输到数据库,因此在设计外部数据整合时需要定义数据传输所需的数据点及相对应变量,并确定完整的变量列表。在此过程中试验人员需要记住几乎所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参考值的参考因素和参考数值,以及各参考值的换算关系,人工的计算在耗时耗力的同时,也无法避免错误的发生,需要反复的核算比对。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量大需要人工检查、人工计算错误、需要反复核算比对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数据量大需要人工检查、人工计算错误、需要反复核算比对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至少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至少一第一参考值范围、至少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编码对应所述参考值因素,每一所述参考值因素对应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通过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转换成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根据所述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其中,所述对照参考值包括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获取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试验数据包括试验因素、试验值、试验值单位;
判断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标准参考数据包括:
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的所述第一参考值转换成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转换成第二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所述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筛选全部所述第二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
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标准参考数据包括:
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筛选全部所述第一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
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转换成第二参考值范围;
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包括:
获取试验项目信息,其中,所述试验项目信息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因素;
根据所述试验内容、所述试验因素对若干所述标准参考数据进行筛选,以获取至少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其中,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因素与所述试验因素相匹配、所述参考值编码与所述试验内容相匹配;
将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配置成对照参考值。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判断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包括:
判断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匹配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所述试验值转换成试验换算值;
判断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考数据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至少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至少一第一参考值范围、至少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编码对应所述参考值因素,每一所述参考值因素对应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通过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转换成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配置单元,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其中,所述对照参考值包括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试验数据包括试验因素、试验值、试验值单位;
判断单元,与所述配置单元、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生成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第一换算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的所述第一参考值转换成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转换成第二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所述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第一筛选模块,与所述第一换算模块连接,用于筛选全部所述第二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
第一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连接,用于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第二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换算模块、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连接,用于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第一筛选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筛选全部所述第一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
第一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连接,用于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第一换算模块,与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转换成第二参考值范围;
第二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一生成模块、所述第一换算模块连接,用于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单元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试验项目信息,其中,所述试验项目信息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因素;
第二筛选模块,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试验内容、所述试验因素对若干所述标准参考数据进行筛选,以获取至少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其中,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因素与所述试验因素相匹配、所述参考值编码与所述试验内容相匹配;
配置模块,与所述第二筛选模块连接,用于将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配置成对照参考值。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
第二判断模块,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匹配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换算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所述试验值转换成试验换算值;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算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所述试验值转换成试验换算值;
其中,所述第二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预先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将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进行比对,即可获取试验数据是否异常的结果,无须人工介入,减少误差的产生,无须二次核查、大幅度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缩短试验流程,提高整体流程进展速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四);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五);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六);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装置的框架图(一);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装置的框架图(二);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获取单元的框架图(一);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获取单元的框架图(二);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置单元的框架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单元的框架图(一);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判断单元的框架图(二);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700、参考数据管理装置;710、第一获取单元;711、第一获取模块;712、第一换算模块;713、第一筛选模块;714、第一生成模块;715、第二生成模块;720、配置单元;721、第二获取模块;722、第二筛选模块;723、配置模块;730、第二获取单元;740、判断单元;741、第一判断模块;742、第二判断模块;750、生成单元;760、换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1所示,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至少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至少一第一参考值范围、至少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参考值编码对应参考值因素,每一参考值因素对应一第一参考值范围和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范围对应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范围对应第二参考值单位,第一参考值单位通过参考值换算系数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
步骤S104、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其中,对照参考值包括参考值编码、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一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第二参考值范围、一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第二参考值单位;
步骤S106、获取试验数据,其中,试验数据包括试验因素、试验值、试验值单位;
步骤S108、判断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步骤S110、在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步骤S112、在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步骤S102中,参考值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性别等。具体地,一参考值因素为年龄+性别的组合,如0~4岁+男性、5~9岁+女性、10~18岁+男性等。
对于若干标准参考数据而言,其参考值编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地,若参考值编码相同,则表明每一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一第一参考值范围、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和第二参考值单位。即对于同一参考值编码而言,不同的参考值因素对应不同的标准参考数据,每一标准参考数据为单一数据。如:
Figure BDA0003271999690000091
如上表所示,对于标准参考数据A1~A3而言,其参考值编码、参考值换算系数、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均相同,由于参考值因素不同,其各自的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同。
若参考值编码不同,则表明每一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若干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若干第一参考值范围、若干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和第二参考值单位。即对于同一标准参考数据而言,其为多个数据构成的数据组。如:
Figure BDA0003271999690000101
如上表所示,对于标准参考数据A而言,其为三个数据记录构成的数据组。
对于第一参考值范围与第二参考值范围,这两者的关系为:第一参考值范围*参考值换算系数=第二参考值范围。
同样地,对于第一参考值单位与第二参考值单位,这两者的关系为:第一参考值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第二参考值单位。
在步骤S104中,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参考值编码,其次选择参考值因素,最后根据配置需要选择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其中,参考值换算系数为默认选项、无须选择;由于第一参考值单位对应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单位对应第二参考值范围,因此,再选择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第二参考值范围之后,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第二参考值单位被默认选择或自动强制性选择。
优选地,一个对照参考值一般设置为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对照参考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地,需要根据试验项目的试验数据进行配置。若试验数据包括多个不同的试验值,则对照参考值需要对应地被设置为多个,即可以设置多个对照参考值或一个对照参考值有多个数据。优选地,设置多个对照参考值。
在步骤S106中,获取试验数据的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或定时获取、主动获取或被动获取。具体地,一般会从云端或云平台或服务器获取试验数据。
此外,试验数据的试验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性别等,且试验因素要与参考值因素相匹配。
在步骤S108中,判断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是指,判断试验数据的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即试验值是否在第一参考值范围的内部或在第二参考值单位的内部。
具体地,首先判断试验数据的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相同,在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相同的情况下,再判断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相同。
若在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不相同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试验值、试验值单位进行换算,使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相同,然后进行后续处理流程。
在步骤S110中,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匹配是指,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即试验值在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的内部(最小值≤试验值≤最大值)。
第一数据信息是指,试验值为正常数据,不存在异常。
在步骤S112中,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不匹配是指,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即试验值在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的外部(试验值<最小值或最大值<试验值)。
第二数据信息是指,试验值为错误数据,存在异常。
通过上述步骤,预先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将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进行比对,即可获取试验数据是否异常的结果,无须人工介入,减少误差的产生,无须二次核查、大幅度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缩短试验流程,提高整体流程进展速度。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二)。如图2所示,获取标准参考数据包括:
步骤S202、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步骤S204、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第一参考数据进行处理,使第一参考数据的第一参考值转换成第二参考值、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使第一参考数据转换成第二参考数据,其中,每一第二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第二参考值、第二参考值单位;
步骤S206、筛选全部第二参考数据,以获取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
步骤S208、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其中,第一参考值范围由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第二参考值范围由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步骤S210、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标准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
在步骤S202~204中,第一参考数据为初始数据、第二参考数据为标准数据、第一参考值为初始参考值、第一参考值单位为初始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为换算参考值、第二参考值为换算参考值单位。
第一参考值范围为具有相同参考值单位的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为具有相同参考值单位的参考值范围,其中,第一参考值范围的参考值单位与第二参考值范围的参考值单位不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参考值编码的第一参考数据的第一参考值单位均相同,此时,第一参考值范围由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和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构成。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相同参考值编码的第一参考数据的第一参考值单位不相同,此时,需要对参考值、参考值单位进行换算并统一,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换算统一后的参考值的最小值和换算统一后的参考值的最大值构成。
同样地,第二参考值范围的处理方式同第一参考值范围的处理方式相同。
通过上述步骤,对初始数据(第一参考数据)进行换算统一处理,确保若干初始数据的参考值单位统一,便于进行后续筛选参考值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创建标准参考值,减少因参考值单位不同导致的需要人工换算、人工审核等工作量,并避免出现人工遗漏换算导致标准参考数据错误的问题。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三)。如图3所示,获取标准参考数据包括:
步骤S302、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步骤S304、筛选全部第一参考数据,以获取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
步骤S306、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其中,第一参考值范围由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步骤S308、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一参考值范围进行处理,使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第一参考值范围转换成第二参考值范围;
步骤S310、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标准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第一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编码相同且第一参考值单位相同。
其中,步骤S302~步骤S310与步骤S202~步骤S210的处理方式大致相同。
通过上述步骤,仅需对第一参考值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进行换算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换算工作量。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四)。如图4所示,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包括:
步骤S402、获取试验项目信息,其中,试验项目信息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因素;
步骤S404、根据试验内容、试验因素对若干标准参考数据进行筛选,以获取至少一标准参考数据,其中,该标准参考数据的参考值因素与试验因素相匹配、参考值编码与试验内容相匹配;
步骤S406、将该标准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编码、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一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第二参考值范围、一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第二参考值单位配置成对照参考值。
在步骤S402中,试验项目信息还包括试验中心信息。
其中,试验内容可以包括单一试验指标,也可以包括多个试验指标。
其中,试验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年龄、性别等。试验项目信息可以包括单一试验因素(即仅一个年龄+一种性别),也可以包括多个试验因素(多个年龄+两种性别)。
在步骤S404中,筛选的方法为:
对试验内容进行分析以获取试验指标;
在数据库中检索与试验指标相匹配的参考值编码,以获取多个标准参考数据;
对多个标准参考数据进行筛选,以获取与试验因素相匹配的参考值因素,并选择具有该参考值因素的标准参考数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步骤S406中,根据试验项目信息,选择相应的参考值单位,进而可以确定相应的参考值范围。
一般地,对照参考值仅设置一种参考值单位和一种参考值范围,即第一参考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单位与第二参考值范围。
对于上述方式而言,若试验数据的试验值单位与对照参考值的参考值单位相同,无须进行换算,即可进行对比;若试验数据的试验值单位与对照参考值的参考值单位不相同,则首先需要对试验值单位进行换算处理后,再进行对比。
在特殊情况下,对照参考值设置两种参考值单位和两种参考值范围,即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范围。
对于上述方式而言,无论试验值单位如何,均无须对试验值单位进行换算处理。
在步骤S406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8、判断对比参考值是否重复配置;
步骤S410、在对比参考值为重复配置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402~S406。
在步骤S408中,对比参考值是否重复配置是指,对于同一参考值因素,其是否有不同的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
若对于同一参考值因素,对比参考值有不同的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则对比参考值为重复配置;若对比参考值有相同的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则对比参考值不是重复配置。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根据试验项目信息对对照参考值进行个性化定制,快速精准,提高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五)。如图5所示,判断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包括:
步骤S502、判断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
步骤S504、在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匹配的情况下,判断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步骤S506、在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步骤S508、在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步骤S502中,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是否匹配是指,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相同。
在步骤S504中,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是指,试验值是否落入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的内部(最小值≤试验值≤最大值)。
在步骤S506中,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是指,试验值落入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的内部。
在步骤S508中,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是指,试验值未落入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的内部。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快速对试验值是否异常进行判断,提高判断速度、判断效率和判断准确率。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六)。如图6所示,在判断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之后,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2、在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试验值转换成试验换算值;
步骤S604、判断试验换算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步骤S606、在试验换算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步骤S608、在试验换算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步骤S602中,对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试验数据的试验值单位转换成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匹配的单位,进而可以进行后续判断处理。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对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后,可以对换算处理后的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进行再次判断。
步骤S604~步骤S608与步骤S504~步骤S508的处理方式相同。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对不符合数据规范的试验数据进行换算处理,然后进行判断处理,减少人为参与程度,避免出现因人工换算导致的错误、误差等问题。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装置的框架图(一)。如图7所示,参考数据管理装置7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710、配置单元720、第二获取单元730、判断单元740、生成单元750,其中,第一获取单元710、配置单元720、判断单元740和生成单元750顺次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判断单元740还与第二获取单元730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710用于获取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至少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至少一第一参考值范围、至少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参考值编码对应参考值因素,每一参考值因素对应一第一参考值范围和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范围对应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范围对应第二参考值单位,第一参考值单位通过参考值换算系数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
配置单元720用于接收第一获取单元710传输的若干标准参考数据,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其中,对照参考值包括参考值编码、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一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第二参考值范围、一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第二参考值单位;
第二获取单元730用于获取试验数据,其中,试验数据包括试验因素、试验值、试验值单位;
判断单元740用于接收配置单元720传输的对照参考值以及第二获取单元730传输的试验数据,用于判断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生成单元750用于接收判断单元740传输的判断结果,在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数据管理装置700为云平台、云服务器、本地服务器等。
通过上述单元,预先根据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将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进行比对,即可获取试验数据是否异常的结果,无须人工介入,减少误差的产生,无须二次核查、大幅度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缩短试验流程,提高整体流程进展速度。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装置的框架图(二)。如图8所示,参考数据管理装置700还包括换算单元760,换算单元760与判断单元740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其中,换算单元760用于接收判断单元740传输的判断结果,用于在试验数据与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试验值转换成试验换算值;
判断单元740还用于接收换算单元760传输的试验换算值,判断试验换算值与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生成单元750还用于在试验换算值与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试验换算值与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通过上述单元,可以对不符合数据规范的试验数据进行换算处理,然后进行判断处理,减少人为参与程度,避免出现因人工换算导致的错误、误差等问题。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获取单元的框架图(一)。如图9所示,第一获取单元71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11、第一换算模块712、第一筛选模块713、第一生成模块714、第二生成模块715,其中,第一获取模块711、第一换算模块712、第一筛选模块713、第一生成模块714和第二生成模块715顺次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第二生成模块715还与第一换算模块712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711用于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第一换算模块712用于接收第一获取模块711传输的若干第一参考数据,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第一参考数据进行处理,使第一参考数据的第一参考值转换成第二参考值、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使第一参考数据转换成第二参考数据,其中,每一第二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第二参考值、第二参考值单位;
第一筛选模块713用于接收第一换算模块712传输的若干第二参考数据,用于筛选全部第二参考数据,以获取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
第一生成模块714用于接收第一筛选模块713传输的筛选结果,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其中,第一参考值范围由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第二参考值范围由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第二生成模块715用于接收第一换算模块712传输的若干第二参考数据以及第一生成模块714传输的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标准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
通过上述模块,对初始数据(第一参考数据)进行换算统一处理,确保若干初始数据的参考值单位统一,便于进行后续筛选参考值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创建标准参考值,减少因参考值单位不同导致的需要人工换算、人工审核等工作量,并避免出现人工遗漏换算导致标准参考数据错误的问题。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获取单元的框架图(二)。如图10所示,第一获取单元71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11、第一筛选模块713、第一生成模块714、第一换算模块712、第二生成模块715,其中,第一获取模块711、第一筛选模块713、第一生成模块714、第一换算模块712和第二生成模块715顺次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第二生成模块715还与第一生成模块714、第一获取模块711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获取模块711用于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第一筛选模块713用于接收第一获取模块711传输的若干第一参考数据,筛选全部第一参考数据,以获取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
第一生成模块714用于接收第一筛选模块713传输的筛选结果,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其中,第一参考值范围由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第一换算模块712用于接收第一生成模块714传输的第一参考值范围,与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一参考值范围进行处理,使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第一参考值范围转换成第二参考值范围;
第二生成模块715用于接收第一获取模块711传输的若干第一参考数据、第一生成模块714传输的第一参考值范围以及第一换算模块712传输的第二参考值范围,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标准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参考值换算系数。
通过上述模块,仅需对第一参考值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进行换算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换算工作量。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配置单元的框架图。如图11所示,配置单元720包括第二获取模块721、第二筛选模块722、配置模块723,其中,第二获取模块721、第二筛选模块722和配置模块723顺次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其中,第二获取模块721用于获取试验项目信息,其中,试验项目信息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因素;
第二筛选模块722用于接收第二获取模块721传输的实验项目信息,根据试验内容、试验因素对若干标准参考数据进行筛选,以获取至少一标准参考数据,其中,该标准参考数据的参考值因素与试验因素相匹配、参考值编码与试验内容相匹配;
配置模块723用于接收第二筛选模块722传输的标准参考数据,将该标准参考数据的参考值编码、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一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第二参考值范围、一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第二参考值单位配置成对照参考值。
通过上述模块,可以根据试验项目信息对对照参考值进行个性化定制,快速精准,提高处理速度和处理效率。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判断单元的框架图(一)。如图12所示,判断单元740包括第一判断模块741、第二判断模块742,其中,第一判断模块741、第二判断模块742顺次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判断模块741用于判断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
第二判断模块742用于接收第一判断模块741传输的判断结果,在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匹配的情况下,判断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生成单元750用于在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试验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判断单元的框架图(二)。如图13所示,换算单元760分别与第一判断模块741、第二判断模块742连接(电性连接或通信连接)。
其中,换算单元760用于接收第一判断模块741传输的判断结果,在试验值单位与第一参考值单位或第二参考值单位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试验值转换成试验换算值;
第二判断模块742还用于判断试验换算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生成单元750用于在试验换算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试验换算值与第一参考值范围或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通过上述模块,可以快速对试验值是否异常进行判断,提高判断速度、判断效率和判断准确率;可以快速对试验值是否异常进行判断,提高判断速度、判断效率和判断准确率。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包括:
初始化参考值;
根据中心(试验中心)、因素(试验因素)、单位(试验值单位)配置参考值;
判断参考值是否重复配置;
在参考值为重复配置的情况下,重新配置参考值,并重复上述步骤;
在参考值不是重复配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采集;
实时计算回显。
其中,初始化参考值包括:预设参考值的编码,参考值因素,参考值范围,参考值单位
参考值配置包括:提供了多中心,多因素可选,多单位的个性化配置,适应临床试验过程中所有的场景数据。
具体的步骤如下:
通过对现有临床试验医学数据参考值的搜集和整理,按照规范录入数据进库;
中心试验人员对参考值进行配置,针对不同的中心使用不同的单位的参考值,并为每个参考值设置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的参考因素,针对不同的参考因素,同一项医疗数据对应的参考值范围不同;
对一个中心设置完参考值之后,需要对参考值选项和各项配置进行重复校验,若对同一中心、相同因素、相同单位,有不同的参考值范围,可能会对后期试验的数据造成错误的参考,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试验过程中,在对受试者进行各项试验数据采集的时候,填入试验结果,选择对应的单位,结合受试者的参考因素,年龄,性别等的数据,实时看到该试验数据是否正常,并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数据及时提出质疑。保证了试验过程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上述步骤的优点在于,系统预设了几乎所有的临床试验医学的参考值编码、因素、范围、单位等信息,并可以实时保持更新,便面了人工容易出错的弊端。各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可根据试验项目,内容和数据选择配置试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参考值,个性化配置满足多中心、多项目、不同患者的需求。临床试验过程中可根据个性化配置,选择不同的单位参考值进行受试者数据的记录和回写,当每次变更所需单位时,回实时的根据前后单位的值进行数值转换并回显。减少了人工计算的时间、避免了错误的发生。降低临床医疗数据采集,参考值的复杂行,大量重复计算、失误的弊端,通过科学配置计算,可保证SEDC数据采集系统有效健康运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提高录入效率、保证主体业务产生的核心主体对象数据具备有效性、一致性、权威性,以及主体对象数据在各业务场景发挥数据价值和实效性。保证各生态终端平台系统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检测,直接有效的避免重复工作和错误的产生。最终为各生态系统/平台终端提供一致、有效、权威主体数据对象,以及个性化的配置,保证主体对象数据在各业务场景发挥数据价值和实时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可以由计算机设备来实现。计算机设备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简称为HDD)、软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简称为SSD)、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简称为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可在数据处理装置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是非易失性(Non-Volatile)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为PROM)、可擦除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PROM)、电可擦除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简称为EEPROM)、电可改写ROM(Electrically Alter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为EAROM)或闪存(FLASH)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AM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为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DRAM),其中,DRAM可以是快速页模式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Fast Page Mode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FPMDRAM)、扩展数据输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xtended Date Out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为EDO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SDRAM)等。
存储器可以用来存储或者缓存需要处理和/或通信使用的各种数据文件,以及处理器所执行的可能的计算机程序指令。
处理器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和总线。其中,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总线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通信接口还可以实现与其他部件例如:外接设备、图像/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库、外部存储以及图像/数据处理工作站等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总线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计算机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总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数据总线(Data Bus)、地址总线(Address Bus)、控制总线(ControlBus)、扩展总线(Expansion Bus)、局部总线(Local Bus)。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图形加速接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简称为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前端总线(FrontSide Bus,简称为FSB)、超传输(Hyper Transport,简称为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无线带宽(InfiniBand)互连、低引脚数(Low Pin Count,简称为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icro ChannelArchitecture,简称为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为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Technology Attachment,简称为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ideo ElectronicsStandards Association Local Bus,简称为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至少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至少一第一参考值范围、至少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编码对应所述参考值因素,每一所述参考值因素对应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通过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转换成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根据所述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其中,所述对照参考值包括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获取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试验数据包括试验因素、试验值、试验值单位;
判断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标准参考数据包括:
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的所述第一参考值转换成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转换成第二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所述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筛选全部所述第二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
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
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筛选全部所述第一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
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转换成第二参考值范围;
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包括:
获取试验项目信息,其中,所述试验项目信息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因素;
根据所述试验内容、所述试验因素对若干所述标准参考数据进行筛选,以获取至少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其中,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因素与所述试验因素相匹配、所述参考值编码与所述试验内容相匹配;
将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配置成对照参考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包括:
判断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匹配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以及
在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不匹配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试验值进行换算处理,以使所述试验值转换成试验换算值;
判断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
在所述试验换算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5.一种参考数据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参考值编码、至少一参考值因素、参考值换算系数、至少一第一参考值范围、至少一第二参考值范围、第一参考值单位、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编码对应所述参考值因素,每一所述参考值因素对应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对应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通过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转换成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配置单元,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标准参考数据配置对照参考值,其中,所述对照参考值包括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试验数据,其中,所述试验数据包括试验因素、试验值、试验值单位;
判断单元,与所述配置单元、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连接,用于判断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是否匹配;
生成单元,与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所述试验数据与所述对照参考值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第一换算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的所述第一参考值转换成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使所述第一参考数据转换成第二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二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所述第二参考值、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
第一筛选模块,与所述第一换算模块连接,用于筛选全部所述第二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
第一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连接,用于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第二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大值、所述第二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第二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换算模块、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连接,用于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或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若干第一参考数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参考数据包括第一参考值、参考值编码、参考值因素、第一参考值单位;
第一筛选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筛选全部所述第一参考数据,以获取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
第一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筛选模块连接,用于生成第一参考值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由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一参考值的最小值构成;
第一换算模块,与所述第一生成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参考值换算系数对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进行处理,使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转换成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转换成第二参考值范围;
第二生成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一生成模块、所述第一换算模块连接,用于生成若干标准参考数据,其中,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所述参考值编码、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试验项目信息,其中,所述试验项目信息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因素;
第二筛选模块,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试验内容、所述试验因素对若干所述标准参考数据进行筛选,以获取至少一所述标准参考数据,其中,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因素与所述试验因素相匹配、所述参考值编码与所述试验内容相匹配;
配置模块,与所述第二筛选模块连接,用于将该所述标准参考数据的所述参考值编码、一所述参考值因素、所述参考值换算系数、一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一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和/或一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配置成对照参考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是否匹配;
第二判断模块,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试验值单位与所述第一参考值单位或所述第二参考值单位匹配的情况下,判断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是否匹配;
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一数据信息,以及在所述试验值与所述第一参考值范围或所述第二参考值范围不匹配的情况下、生成第二数据信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参考数据管理方法。
CN202111105252.7A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08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5252.7A CN113808689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5252.7A CN113808689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8689A true CN113808689A (zh) 2021-12-17
CN113808689B CN113808689B (zh) 2023-06-20

Family

ID=78939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5252.7A Active CN113808689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868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5942A1 (en) * 2009-07-17 2011-01-20 WAVi Patient data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comparing patient data with ailment archetypes to determine correlation with established ailment biomarkers
JP2012022374A (ja) * 2010-07-12 2012-02-02 Takahito Matsumura 臨床検査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US20150025808A1 (en) * 2013-07-17 2015-01-22 Idexx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Test Results Based on Patient-Specific Data and Reference Data
CN108652598A (zh) * 2018-03-06 2018-10-16 江苏康尚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无创血压测量准确度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11200A (zh) * 2019-04-23 2019-08-09 北京淇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si的数据异常智能监控方法及智能监控装置
US20200000413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Victor Lituev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diagnostics of none-infectious illnesses
CN111427929A (zh) * 2020-03-26 2020-07-17 深圳市微测检测有限公司 产品检测整改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67938A (zh) * 2020-05-09 2020-10-1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23032A (zh) * 2020-10-21 2021-02-26 当趣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电视的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597350A (zh) * 2020-12-25 2021-04-02 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核验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5942A1 (en) * 2009-07-17 2011-01-20 WAVi Patient data management apparatus for comparing patient data with ailment archetypes to determine correlation with established ailment biomarkers
JP2012022374A (ja) * 2010-07-12 2012-02-02 Takahito Matsumura 臨床検査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US20150025808A1 (en) * 2013-07-17 2015-01-22 Idexx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Test Results Based on Patient-Specific Data and Reference Data
CN108652598A (zh) * 2018-03-06 2018-10-16 江苏康尚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无创血压测量准确度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000413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Victor Lituev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diagnostics of none-infectious illnesses
CN110111200A (zh) * 2019-04-23 2019-08-09 北京淇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si的数据异常智能监控方法及智能监控装置
CN111427929A (zh) * 2020-03-26 2020-07-17 深圳市微测检测有限公司 产品检测整改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67938A (zh) * 2020-05-09 2020-10-13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数据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23032A (zh) * 2020-10-21 2021-02-26 当趣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电视的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597350A (zh) * 2020-12-25 2021-04-02 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核验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东 等: "参考值的应用与设计",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vol. 2, no. 2, pages 650 - 6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8689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0186B (zh) 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3473325B (zh) 一种实现生成测试案例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CN110633198A (zh) 基于区块链的软件测试数据的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3608916A (zh) 故障诊断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79979B (zh) 破坏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995273A (zh) 电力数据库的数据压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019067A (zh) 一种日志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1427928A (zh) 一种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177024B (zh) 热点设备的监控方法及客户端、服务端、系统
CN103913150A (zh) 智能电能表电子元器件一致性检测方法
CN113808689A (zh) 一种参考数据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01309A1 (zh) 一种红外热像分析报告的生成及模板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12184166A (zh) 业务系统的数据上报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35358A (zh) 数据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43394A (zh) 服务器sensor信息一致性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13958A (zh) 一种卫星数据的质检报告生成系统
CN115908303A (zh) 一种电缆缺陷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系统
CN115952150A (zh) 一种多源异构的数据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4896161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文件构造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3407593A (zh) 数据抽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34938A (zh) 基于音频的人员积极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19358A (zh) 电池包健康状态计算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723437B (zh) 一种ai模型的自动化训练方法及ai模型训练系统
CN116010349B (zh)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检核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95578B (zh) 一种岩芯照片审核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