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6840B -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6840B
CN113806840B CN202110969042.6A CN202110969042A CN113806840B CN 113806840 B CN113806840 B CN 113806840B CN 202110969042 A CN202110969042 A CN 202110969042A CN 113806840 B CN113806840 B CN 113806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mark
design
structura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90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6840A (zh
Inventor
康永君
赖逸峰
方长建
赵广坡
刘济凡
周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690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6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6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6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6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6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本方法以一套结构设计数据为核心进行数据传递,提出特定的设计流程、设计内容拆分和各类视图、底图,分别利用Revit和CAD软件进行设计和制图,形成一种BIM技术下建筑结构的混合设计方法,在设计前期,以CAD软件进行设计配合;设计协同中,采用Revit软件,利用提资视图与模型链接的方式与建筑、设备专业完成设计配合;结构设计中,利用Revit软件的中心模型进行多人协同工作;结构施工图设计中,根据各类图纸的表达特点,分别采用CAD和Revit软件进行绘制。本方法一部分内容利用Revit软件进行设计,另一部分内容利用CAD软件进行制图,使该方法同时具备三维设计和二维设计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往往采用单一的设计软件或平台完成设计,即AutodeskCAD或Revit。但以上两款设计软件形成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各有优劣:CAD软件具备二维设计优势,能够更效率地对结构设计成果进行二维图形表达,且适合通过图例表达法绘制施工图,符合行业习惯,但在复杂结构中效率低下,功能局限;Revit软件具备三维设计优势,具备三维可视化功能,可完成BIM技术下各专业的配合工作,但在部分制图表达上不符合行业习惯,制图难度大。单独使用CAD进行设计时,其数据与前期的PKPM或YJK等计算软件分离,设计修改时需要同时维护两套数据,往往导致人为疏漏,使得数据缺乏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以一套结构设计数据为核心,解决目前单一软件无法高效完成BIM技术下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更加适应全专业BIM协同设计和结构专业高效设计的需求,达到提高结构设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设计项目启动后,以CAD建筑资料为基础,形成CAD结构初步布置,然后导入至结构计算软件中,建立结构计算模型;
步骤2:经过结构计算软件的计算,将包含计算结果的结构计算模型通过Revit插件导入至Revit中,实现计算数据的自动转化,建立结构BIM模型;
步骤3:利用CAD建筑资料,构建建筑BIM模型和设备BIM模型,并创建出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出图视图、建筑工作视图、建筑提资视图和轴网视图,以及创建出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出图视图、设备提资视图和设备工作视图,结构设计师通过Revit复制监视功能,将建筑BIM模型的轴网视图复制到结构BIM模型中;
步骤4:结构设计师以步骤2中建立的结构BIM模型为核心与建筑设计师和设备专业设计师开展协同设计;并将结构BIM模型中的结构构件信息通过结构工作提资视图分别反馈至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工作视图和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工作视图,实现设计过程中的结构提资;同时分别将建筑BIM模型中的建筑提资视图和设备BIM模型中的设备提资视图反馈至结构工作视图,实现建筑提资和设备提资,使结构设计师在结构工作视图中进行协同设计时及时获得建筑、设备专业的设计信息;
步骤5:完成协同设计后,将结构BIM模型中的结构构件信息分别通过结构出图提资视图反馈至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出图视图和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出图视图,实现设计完成后的结构提资;
步骤6:结构设计师利用结构BIM模型进一步开展结构施工图设计,得到结构平面施工图、楼梯施工图、墙柱施工图、基础施工图、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
步骤61:利用结构BIM模型在Revit中创建结构平面出图视图和结构楼梯出图视图,分别进行施工图设计,形成结构平面施工图和楼梯施工图;
步骤62:利用结构BIM模型在Revit中创建结构墙柱底图视图和结构平面底图视图,分别导出CAD结构墙柱底图和CAD结构平面底图,再进行墙柱、基础、板、梁的配筋设计,形成墙柱施工图、基础施工图、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在该步骤中,本方法根据各类图纸的表达特点,分别采用CAD和Revit进行施工图设计,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其中,对与建筑、设备专业关系密切的结构平面,采用Revit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对建筑、设备专业关系不大且结构专业内部习惯用图例表达的,采用Revit导出底图,以实现将前期完成的设计数据导入CAD,继而通过CAD进行施工图设计,从而同时满足了协同设计和提升效率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结构计算软件选用YJK或者PKPM。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构件包括柱构件、墙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和楼梯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结构设计方法还包括: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结构BIM模型创建结构校对视图、结构审核视图和结构审定视图,分别为校对人、审核人和审定人提供可全过程接入的质量控制审查途径。
所述混合结构设计方法还包括:
在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师通过CAD格式的平面施工图、楼梯施工图、墙柱施工图和基础施工图向人防设计师提资,实现设计配合;并通过Revit软件导入CAD功能,将人防设计师提供的CAD提资资料导入至结构BIM模型的结构工作视图中,从而使结构设计师能够利用人防设计信息进行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出图提资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出图提资视图中包含了墙构件、柱构件和楼梯构件的信息,用于满足建筑和设备专业设计完成出图时对结构底图的链接需要;
所述结构工作提资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制作功能形成,所述结构工作提资视图包含了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板面标高标注、梁底标高标注和专业配合签注信息,用于满足建筑和设备专业协同设计过程中对结构配合底图的链接需要;
所述结构工作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制作功能形成,所述结构工作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洞口标注、平面填充标注、结构计算结果、设计过程签注和专业配合签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专业设计过程的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平面出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平面出图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和平面文字标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平面施工图设计和出图需求;
所述结构楼梯出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楼梯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楼梯施工图设计和需求;
所述结构墙柱底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墙柱底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和柱构件信息,所述结构墙柱底图视图转换为CAD结构墙柱底图,通过配筋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墙柱施工图和基础施工图;
所述结构平面底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平面底图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和洞口标注信息,所述结构平面底图视图转换为CAD结构平面底图,通过配筋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校对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校对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计算结果、设计过程签注和校对标记,用于校对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并签注校对意见;
所述结构审核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审核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校对标记和审核标记,用于审核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和已有的校对标记,并签注审核意见;
所述结构审定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审定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校对标记、审核标记和审定标记,用于审定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和已有的校对标记和审核标记,并签注审定意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2中,采用Revit软件的DWG功能将结构墙柱底图视图和结构平面底图视图导出至CAD,分别形成CAD结构墙柱底图和CAD结构平面底图。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方法以一套结构设计数据为核心,采用特定的设计流程和数据传递方法,确保核心设计数据在PKPM、YJK、Revit和CAD软件之间流传与共享,在保证结构设计效率的同时,满足各专业协同配合的需求。
本方法以特定的设计内容拆分和各类视图、底图设置,一部分内容利用Revit软件进行设计,另一部分内容利用CAD软件进行制图,使该方法同时具备三维设计和二维设计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各个视图包含的构件、标注和信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为了使本实施例更清楚,下面先对本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名词进行解释:
YJK:盈建科,建筑结构设计辅助软件,用于建筑结构结构计算。
PKPM: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工程软件,用于建筑结构结构计算。
建筑出图视图:Revit中建筑专业创建的专用于开展建筑施工图设计的视图,包含完整的建筑施工图信息,最终形成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成果。
建筑提资视图:Revit中建筑专业创建的用于给结构、设备专业提资的视图,具备建筑专业设计的各类信息。
建筑工作视图:Revit中建筑专业创建的用于开展建筑专业设计的视图,仅在建筑专业设计工作过程及与结构、设备专业开展协同设计时使用,且并不一定包含完整的建筑施工图信息。
轴网视图:建筑专业在Revit中创建的专用于绘制设计项目轴网的视图。该视图由建筑专业控制,结构、设备专业通过Revit复制监视功能将其中的轴网复制到其专业BIM模型中,作为设计项目的尺寸定位标准。
设备出图视图:Revit中设备专业创建的专用于开展设备施工图设计的视图,包含完整的设备施工图信息,最终形成设备专业施工图设计成果。
设备提资视图:Revit中设备专业创建的用于给建筑、结构专业提资的视图,具备设备专业设计的各类信息。
设备工作视图:Revit中设备专业创建的用于开展设备专业设计的视图,仅在设备专业设计工作过程及与建筑、结构专业开展协同设计时使用,且并不一定包含完整的设备施工图信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本方法提出特定设计流程以及设计内容拆分,分别利用Revit和CAD软件进行设计和制图,并在特定的设计流程下进行有效的数据传递,形成一种BIM技术下建筑结构的混合设计方法,从根本上有别于目前采用单一软件进行设计和制图的结构设计方法。
本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设计项目启动后,最初以CAD建筑资料为基础,形成CAD结构初步布置,然后导入至结构计算软件(YJK或PKPM)中,建立结构计算模型。
步骤2:经过结构计算软件的计算,将包含计算结果的结构计算模型导入至Revit中,建立结构BIM模型。
步骤3:利用CAD建筑资料,构建建筑BIM模型和设备BIM模型,并创建出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出图视图、建筑工作视图、建筑提资视图和轴网视图,以及创建出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出图视图、设备提资视图和设备工作视图;同时,结构设计师通过Revit复制监视功能,将建筑BIM模型的轴网视图复制到结构BIM模型中。
步骤4:结构设计师以步骤2建立的结构BIM模型为核心与建筑设计师和设备专业设计师开展协同设计;同时,结构BIM模型中创建的柱、墙、梁、板、楼梯等结构构件信息通过结构工作提资视图分别反馈至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工作视图和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工作视图。
同时分别将建筑BIM模型和设备BIM模型中的建筑提资视图和设备提资视图反馈至结构工作视图,实现建筑提资和设备提资,使结构设计师在结构工作视图中进行协同设计时及时获得建筑、设备专业的设计信息。
该步骤中,建筑、结构、设备专业皆利用Revit展开协同设计,确保了设计项目整体在BIM技术下推进。
步骤5:完成协同设计后,结构BIM模型中的柱、墙、梁、板、楼梯等结构构件信息分别通过结构出图提资视图反馈至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出图视图和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出图视图,以辅助建筑、设备专业设计师完成其专业的施工图设计。该步骤中,结构专业利用Revit支撑建筑、设备专业,确保了设计项目主要在BIM技术下完成施工图设计。
步骤6:同时,结构设计师利用结构BIM模型进一步开展结构施工图设计。
具体包括:
首先,利用结构BIM模型在Revit中创建结构平面出图视图和结构楼梯出图视图,分别进行施工图设计,形成结构平面施工图和楼梯施工图;
其次,利用结构BIM模型在Revit中创建结构墙柱底图视图和结构平面底图视图,分别导出CAD结构墙柱底图和CAD结构平面底图,再进行墙柱、基础、板、梁的配筋设计,并最终深化处理为墙柱施工图、基础施工图、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在该步骤中,采用Revit软件的DWG功能将结构墙柱底图视图和结构平面底图视图导出至CAD,在导出过程中,对Revit结构墙柱底图视图、CAD结构墙柱底图、Revit结构平面底图视图与CAD结构平面底图的共有概念进行统一设置,具体包括“图层”、“线型”、“填充图案”、“文字和字体”、“颜色”、“实体”、“单位和坐标”,使其满足预先规定的CAD控制要求,以便将Revit导出的CAD能够用于后续的结构构件配筋设计。
该步骤中,本方法根据各类图纸的表达特点,分别采用CAD和Revit进行施工图设计,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其中,对与建筑、设备专业关系密切的结构平面,采用Revit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对建筑、设备专业关系不大且结构专业内部习惯用图例表达的,采用Revit导出底图,以实现将前期完成的设计数据导入CAD,继而通过CAD进行施工图设计,从而同时满足了协同设计和提升效率的要求。
步骤7: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结构BIM模型创建校对视图、审核视图、审定视图,分别为校对人、审核人、审定人提供可全过程介入的质量控制审查途径。该步骤中,本方法直接将技术和质量控制覆盖至结构设计全过程中,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仅在制图完成后才对施工图进行校对、审核、审定。本方法中,校对人、审核人、审定人通过Revit直接把控结构设计,充分利用BIM技术有效减少设计后期修改,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具体的,本实施例步骤4中提到的结构工作提资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制作功能形成,该结构工作提资视图包含了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板面标高标注、梁底标高标注和专业配合签注等信息,用于满足建筑和设备专业协同设计过程中对结构配合底图的链接需要。
具体的,在实施例步骤4中提到的结构工作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制作功能形成,所述结构工作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洞口标注、平面填充标注、结构计算结果、设计过程签注和专业配合签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专业设计过程的需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步骤5中提到的结构出图提资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出图提资视图中包含了墙构件、柱构件和楼梯构件的信息,用于满足建筑和设备专业设计完成出图时对结构底图的链接需要。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步骤6提到的结构平面出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平面出图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和平面文字标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平面施工图设计和出图需求;
结构楼梯出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楼梯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楼梯施工图设计和需求;
结构墙柱底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墙柱底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和柱构件信息,该结构墙柱底图视图转换为CAD结构墙柱底图,通过配筋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墙柱施工图和基础施工图。;
结构平面底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平面底图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和洞口标注信息,该结构平面底图视图用于转换为CAD结构墙柱底图,通过配筋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步骤7中记载的结构校对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校对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计算结果、设计过程签注和校对标记,用于校对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并签注校对意见;
结构审核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审核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校对标记和审核标记,用于审核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和已有的校对标记,并签注审核意见;
结构审定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该结构审定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校对标记、审核标记和审定标记,用于审定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和已有的校对标记和审核标记,并签注审定意见。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结构出图提资视图、结构工作提资视图、结构工作视图、结构平面出图视图、结构楼梯出图视图、结构墙柱底图视图、结构平面底图视图、结构校对视图、结构审定视图和结构审核视图具体包括的构件、标注等信息如图2所示。
本方法以一套结构设计数据为核心,采用特定的设计流程和数据传递方法,确保核心设计数据在PKPM、YJK、Revit和CAD软件之间流传与共享,在保证结构设计效率的同时,满足各专业协同配合的需求,如下:
①设计前期,设计数据还不够完整,变更较多,以CAD为软件进行设计配合,可以在满足进度和深度的要求下,保证足够的设计效率。CAD的设计信息通过计算模型为中间过程,导入Revit中,继续后续设计工作。
②设计协同中,采用Revit为主要软件,利用提资视图与模型链接的方式与建筑、设备专业完成专业配合,保证建筑设计整体在BIM技术下推进。
③结构专业内设计中,本方法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中,仅在制图完成后对施工图成果进行校对、审核、审定的方式,而是将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前到结构设计环节中,利用Revit软件的中心模型方式进行多人协同工作,让校对、审核、审定过程前置,直接对Revit设计模型进行把控,有效减少设计后期修改,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④结构施工图设计中,根据各类图纸的表达特点,分别采用CAD和Revit软件进行绘制,对于和建筑、设备专业配合密切的平面图,采用Revit直接生成,对于配合关系不大且习惯用图例表达的,采用Revit导出平面底图、柱底图,将设计数据导入CAD,继而继续用CAD绘制,同时满足协同和效率的要求。
本方法部分内容利用Revit软件通过特定的设计内容拆分和各类视图、底图设置进行设计,具备三维设计的优势,如下:
①具备三维可视化功能,比传统CAD设计方法直观,可完成BIM技术下各专业的配合工作,同时有效降低结构专业自身,特别是复杂结构的设计难度。
②基于数据(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设计,使每个设计对象都是设计语义的表达,而非传统CAD只能通过点、线绘制图形。比如Revit中建立的是真实的梁、板、柱等构件,具备相应构件的几何和非几何数据,而CAD仅通过虚线、实线、矩形等绘制的图形,再由专业人员解读成梁、板、柱等信息。这种基于数据的设计能够便于数据的传递和交互,从而能够与上下游进行数据对接,形成更为丰富的综合应用,而传统CAD设计方法并无此功能。
③适合通过直接表达法绘制施工图,在部分施工图(如结构平面图、楼梯图)的绘制中,与比传统CAD设计方法相比,高效直观,图纸可读性大幅提高。
另外,本方法部分内容利用CAD软件进行制图,具备二维设计的优势,如下:
①能够更效率地对结构设计成果进行二维图形表达,而三维设计涉及庞大的数据量,制图时软件反应迟缓,设计效率低下。
②适合通过图例表达法绘制施工图,符合行业习惯,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压缩过程,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数据量少,而三维设计只能通过直接表达法,数据重复严重,数据量大,若用于绘制钢筋,会造成设计模型过大,软件难以运转,也不符合行业表达习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在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师通过CAD格式的平面施工图、楼梯施工图、墙柱施工图和基础施工图向人防设计师提资,实现设计配合;并通过Revit软件导入CAD功能,将人防设计师提供的CAD提资资料导入至结构BIM模型的结构工作视图中,从而使结构设计师能够利用人防设计信息进行结构设计。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做的非实质性改变或改进,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设计项目启动后,以CAD建筑资料为基础,形成CAD结构初步布置,然后导入至结构计算软件中,建立结构计算模型;
步骤2:经过结构计算软件的计算,将包含计算结果的结构计算模型通过Revit插件导入至Revit中,实现计算数据的自动转化,建立结构BIM模型;
步骤3:利用CAD建筑资料,构建建筑BIM模型和设备BIM模型,并创建出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出图视图、建筑工作视图、建筑提资视图和轴网视图,以及创建出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出图视图、设备提资视图和设备工作视图,结构设计师通过Revit复制监视功能,将建筑BIM模型的轴网视图复制到结构BIM模型中;
步骤4:结构设计师以步骤2中建立的结构BIM模型为核心与建筑设计师和设备专业设计师开展协同设计;并将结构BIM模型中的结构构件信息通过结构工作提资视图分别反馈至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工作视图和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工作视图,实现设计过程中的结构提资;同时分别将建筑BIM模型中的建筑提资视图和设备BIM模型中的设备提资视图反馈至结构工作视图,实现建筑提资和设备提资,使结构设计师在结构工作视图中进行协同设计时及时获得建筑、设备专业的设计信息;
步骤5:完成协同设计后,将结构BIM模型中的结构构件信息分别通过结构出图提资视图反馈至建筑BIM模型的建筑出图视图和设备BIM模型的设备出图视图,实现设计完成后的结构提资;
步骤6:结构设计师利用结构BIM模型进一步开展结构施工图设计,得到结构平面施工图、楼梯施工图、墙柱施工图、基础施工图、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包括:
步骤61:利用结构BIM模型在Revit中创建结构平面出图视图和结构楼梯出图视图,分别进行施工图设计,形成结构平面施工图和楼梯施工图;
步骤62:利用结构BIM模型在Revit中创建结构墙柱底图视图和结构平面底图视图,分别导出CAD结构墙柱底图和CAD结构平面底图,再进行墙柱、基础、板、梁的配筋设计,形成墙柱施工图、基础施工图、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结构计算软件选用YJK或者PK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构件包括柱构件、墙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和楼梯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结构BIM模型创建结构校对视图、结构审核视图和结构审定视图,分别为校对人、审核人和审定人提供可全过程接入的质量控制审查途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师通过CAD格式的平面施工图、楼梯施工图、墙柱施工图和基础施工图向人防设计师提资,实现设计配合;并通过Revit软件导入CAD功能,将人防设计师提供的CAD提资资料导入至结构BIM模型的结构工作视图中,从而使结构设计师能够利用人防设计信息进行结构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出图提资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出图提资视图中包含了墙构件、柱构件和楼梯构件的信息,用于满足建筑和设备专业设计完成出图时对结构底图的链接需要;
所述结构工作提资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制作功能形成,所述结构工作提资视图包含了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板面标高标注、梁底标高标注和专业配合签注信息,用于满足建筑和设备专业协同设计过程中对结构配合底图的链接需要;
所述结构工作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制作功能形成,所述结构工作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洞口标注、平面填充标注、结构计算结果、设计过程签注和专业配合签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专业设计过程的需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平面出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平面出图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和平面文字标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平面施工图设计和出图需求;
所述结构楼梯出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楼梯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用于满足结构楼梯施工图设计和需求;
所述结构墙柱底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墙柱底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和柱构件信息,所述结构墙柱底图视图转换为CAD结构墙柱底图,通过配筋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墙柱施工图和基础施工图;
所述结构平面底图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平面底图视图中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和洞口标注信息,所述结构平面底图视图转换为CAD结构平面底图,通过配筋设计,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板施工图和梁施工图。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校对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校对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计算结果、设计过程签注和校对标记,用于校对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并签注校对意见;
所述结构审核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审核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校对标记和审核标记,用于审核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和已有的校对标记,并签注审核意见;
所述结构审定视图采用Revit软件的平面视图功能制作形成,所述结构审定视图包含了轴网、墙构件、柱构件、楼梯构件、梁构件、板构件、定位标注、尺寸标注、板面标高标注、楼板厚度、洞口标注、平面大样标注、平面填充标注、平面文字标注、楼梯大样标注、楼梯填充标注、楼梯构件编号和楼梯文字标注信息、校对标记、审核标记和审定标记,用于审定人在设计过程中审查对应视图内容和已有的校对标记和审核标记,并签注审定意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2中,采用Revit软件的DWG功能将结构墙柱底图视图和结构平面底图视图导出至CAD,分别形成CAD结构墙柱底图和CAD结构平面底图。
CN202110969042.6A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Active CN113806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9042.6A CN113806840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69042.6A CN113806840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6840A CN113806840A (zh) 2021-12-17
CN113806840B true CN113806840B (zh) 2022-06-14

Family

ID=78941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69042.6A Active CN113806840B (zh) 2021-08-23 2021-08-23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68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6984B (zh) * 2022-02-17 2022-05-06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设计企业二三维一体化协同设计系统
CN114329678B (zh) * 2022-03-16 2023-02-03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结构智能设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2285A (ja) * 2014-12-24 2016-07-07 株式会社長谷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ブロック図作成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05868440A (zh) * 2016-03-21 2016-08-17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数据建模方法
CN108763753A (zh) * 2018-05-28 2018-11-06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模型构建方法
CN112307539A (zh) * 2020-10-23 2021-02-02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
CN112395677A (zh) * 2020-11-19 2021-02-23 温岭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建bim工程量模型的构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5823A1 (en) * 2006-06-16 2008-01-17 Tectonic Network, Inc. Extensibl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toolse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2285A (ja) * 2014-12-24 2016-07-07 株式会社長谷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ブロック図作成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05868440A (zh) * 2016-03-21 2016-08-17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数据建模方法
CN108763753A (zh) * 2018-05-28 2018-11-06 广东天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模型构建方法
CN112307539A (zh) * 2020-10-23 2021-02-02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一种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正向协同设计方法
CN112395677A (zh) * 2020-11-19 2021-02-23 温岭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土建bim工程量模型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靳鸣,方长建,李春蝶;《施工技术》;20170830;第46卷(第16期);全文 *
Integration of an algorithmic BIM approach in 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studio;Inês Caetano etc.;《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Engineering》;20190730;第6卷(第3期);全文 *
基于CAD 图纸快速创建BIM模型的应用研究;王俊博等;《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102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6840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06840B (zh) 一种基于Revit和CAD的建筑结构混合设计方法
CN105205198B (zh) 建设工程组合模板全自动智能整体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4299269B (zh)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剖面输出方法
Bazjanac Acquisition of building geometry in the simulation of energy performance
CN106796714A (zh) 3d模型的建筑物钢筋布置施工图自动生成系统
CN105302930B (zh) 基于纵横梁的工程图纸识别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5302931B (zh) 建设工程图纸识别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6095989A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信息交换方法
CN109948224A (zh) 一种虚实结合的建筑工程信息交互方法
CN105224706B (zh) 基于工作区的工程图纸识别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4778753B (zh) 桥梁钢筋的三维建模实现方法
CN104599024A (zh) 一种结构件焊接工艺指导系统的生成方法
CN111400822B (zh) 一种用于spd系统的三维作业指导书自动生成系统和方法
CN110158818A (zh)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平面幕墙的快速建造方法
CN105302929B (zh) 组合模板构件生成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5205199B (zh) 建设工程模板标识码管理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4408240A (zh) 基于模型的定义的数据转化与提取方法
CN112270033A (zh) 基于cad平台的建筑工程协同设计制图方法
CN110009713A (zh) 一种利用AutoCAD快速1:1绘制桥式起重机主梁二维工程图的方法
CN110309553B (zh) 一种基于标准化桥梁通用图库的图纸快速绘制系统及方法
CN108629057A (zh) 一种生成bim模型的方法
CN114266145A (zh) 一种面向智能建造的工艺流程数字化方法
CN102147825A (zh) 梁结构件快速出图与图纸优化方法
CN116204962B (zh) 一种基于bim的结构设计方法
CN111784801B (zh) 一种竣工单体建筑车位平面图自动化绘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