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2626A - 装载机 - Google Patents

装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2626A
CN113802626A CN202111105958.3A CN202111105958A CN113802626A CN 113802626 A CN113802626 A CN 113802626A CN 202111105958 A CN202111105958 A CN 202111105958A CN 113802626 A CN113802626 A CN 113802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hinged
movable arm
loader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59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Dinghong Zhidi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Dinghong Zhidi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Dinghong Zhidi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Dinghong Zhidia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59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26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2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2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bucket-arms, i.e. a pair of ar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 geometry, material of bucket-arms directly pivoted on the frames of tractors or self-propelled machi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40Dippers; Buckets ; Grab device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buckets, form, geometry or material of buck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42Drives for dippers, buckets, dipper-arms or bucket-a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涉及工程机械领域,该装载机包括车架、前桥组件、后桥组件和铲斗驱动组件,车架的两端分别与前桥组件和后桥组件连接,铲斗驱动组件包括铲斗本体、拉杆、翻转驱动件和动臂架,动臂架设置在车架上,且动臂架的一端与铲斗本体铰接,拉杆的一端与铲斗本体铰接,另一端与翻转驱动件铰接,翻转驱动件与车架连接,用于带动拉杆运动,以带动铲斗本体相对动臂架转动。此处由于将翻转驱动件直接与车架连接,使得翻转驱动件的安装尺寸可以更大,有利于铲斗的正常翻转,使得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更好,同时,此处可以直接在车架上进行管路布线,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装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载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装载机,其铲斗的翻转和举升通常通过单个动臂实现,即在动臂上同时设置举升液压缸和翻转液压缸,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使得翻转的角度受限,对翻转液压缸的安装尺寸要求较高,难以安装较大尺寸的翻转液压缸,导致大型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较差;另一方面直接在动臂上设置翻转液压缸,使得油路布线十分不便,容易造成油路挤压或磨损,影响装载机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装载机,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好,同时方便管路布线,保证了装载机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装载机,包括车架、前桥组件、后桥组件和铲斗驱动组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桥组件和所述后桥组件连接,所述铲斗驱动组件包括铲斗本体、拉杆、翻转驱动件和动臂架,所述动臂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动臂架的一端与所述铲斗本体铰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铲斗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件铰接,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车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拉杆运动,以带动所述铲斗本体相对所述动臂架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铲斗驱动组件还包括举升驱动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动臂架远离所述铲斗本体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上,所述举升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并与所述动臂架的中部铰接,用于带动所述动臂架相对所述第一铰接座转动,以抬升或者降低所述动臂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臂架包括第一动臂梁、第二动臂梁和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动臂梁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动臂梁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间隔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动臂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动臂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动臂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动臂梁的另一端均铰接在所述铲斗本体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动臂架靠近所述铲斗本体的一端还设置有承载支座,所述承载支座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拉杆铰接,用于支撑所述拉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翻转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桥组件包括第一桥壳、减速机驱动单元和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桥壳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减速机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桥壳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桥壳采用无缝钢管,所述减速机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无缝钢管内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桥组件包括第二桥壳、伸缩推动转向头、转向驱动件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桥壳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二桥壳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伸缩推动转向头,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转动连接,且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的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的转轴相垂直,所述转向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桥壳的两侧,并与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相对所述第二桥壳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直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桥壳的中部设置有铰接支耳,所述铰接支耳上转动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车架的底部连接,以使所述铰接支耳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载机,将动臂架直接设置在车架上,且动臂架与铲斗本体铰接,拉杆的一端与铲斗本体铰接,另一端与翻转驱动件铰接,翻转驱动件直接与车架连接。在实际需要翻转时,翻转驱动件带动拉杆运动,进而带动铲斗本体相对动臂架转动,实现翻转。此处由于将翻转驱动件直接与车架连接,使得翻转驱动件的安装尺寸可以更大,有利于铲斗的正常翻转,使得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更好,同时,此处可以直接在车架上进行管路布线,十分方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装载机,铲斗本的翻转驱动效果好,同时方便管路布线,保证了装载机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装载机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装载机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装载机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前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后桥组件未转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后桥组件转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后桥组件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装载机;110-车架;111-第一铰接座;113-第二铰接座;115-销轴;117-配重块;130-前桥组件;131-第一桥壳;133-减速机驱动单元;135-第一驱动轮;150-后桥组件;151-第二桥壳;153-伸缩推动转向头;155-转向驱动件;157-第二驱动轮;159-铰接支耳;170-铲斗驱动组件;171-铲斗本体;173-拉杆;175-翻转驱动件;177-动臂架;1771-第一动臂梁;1773-第二动臂梁;1775-连接横梁;178-支撑杆;179-承载支座;190-举升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现有的装载机,其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差,特别是对于大型铲斗来说,常规布局的液压缸难以实现对铲斗的良好驱动。并且,由于常规布局的液压缸设置在动臂的前端,使得油路需要沿动臂布置至前方,增加了布线难度,也会在使用过程中对油路造成挤压或者磨损,影响装载机的正常使用。并且,现有的装载机,通常采用分体式车架,承载强度低,不利于车架结构的精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装载机,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第一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100,其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好,同时管路布线方便,避免了翻转或抬升过程中对管路造成挤压或磨损,保证了装载机100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载机100,包括车架110、前桥组件130、后桥组件150和铲斗驱动组件170,车架110的两端分别与前桥组件130和后桥组件150连接,铲斗驱动组件170包括铲斗本体171、拉杆173、翻转驱动件175和动臂架177,动臂架177设置在车架110上,且动臂架177的一端与铲斗本体171铰接,拉杆173的一端与铲斗本体171铰接,另一端与翻转驱动件175铰接,翻转驱动件175与车架110连接,用于带动拉杆173运动,以带动铲斗本体171相对动臂架177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装载机100可以是电动的,也可以是燃油驱动的,其驱动原理可参考现有的电动装载机100械或燃油装载机100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10为一体结构,前桥组件130设置在车架110的前端,后桥组件150设置在车架110的后端,从而形成了底盘驱动总成,其中前桥组件130和后桥组件150起到带动车架110运动的功能。此处铲斗本体171的结构与常规装载机100的铲斗一致,并能够在铲斗驱动组件170的驱动下实现翻转动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动臂架177直接设置在车架110上,且动臂架177与铲斗本体171铰接,拉杆173的一端与铲斗本体171铰接,另一端与翻转驱动件175铰接,翻转驱动件175直接与车架110连接。在实际需要翻转时,翻转驱动件175带动拉杆173运动,进而带动铲斗本体171相对动臂架177转动,实现翻转。此处由于将翻转驱动件175直接与车架110连接,使得翻转驱动件175的安装尺寸可以更大,有利于铲斗的正常翻转,使得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更好,同时,此处可以直接在车架110上进行管路布线,十分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翻转驱动件175为液压缸结构,其缸体端与车架110连接,活塞杆端与拉杆173铰接,从而通过液压缸拉动拉杆173来实现对铲斗本体171的翻转驱动。当然,此处翻转驱动件175也可以采用气缸或者电动推杆等其他类型的驱动件,对于翻转驱动件175的具体类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良好的翻转驱动效果,拉杆173与铲斗本体171的铰接处位于铲斗本体171的相对上侧,动臂架177与铲斗本体171的铰接处位于铲斗本体171的相对下侧,从而使得动臂架177和拉杆173间隔铰接在铲斗本体171上,在拉杆173拉动铲斗本体171翻转时,铲斗本体171的转动中心能够相对远离受力点,从而有利于铲斗本体171快速、高效的翻转,同时也使得拉动铲斗本体171转动的拉力相对更小,驱动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铲斗驱动组件170还包括举升驱动件190,车架110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座111,动臂架177远离铲斗本体171的一端铰接在第一铰接座111上,举升驱动件190设置在车架110上,并与动臂架177的中部铰接,用于带动动臂架177相对第一铰接座111转动,以抬升或者降低动臂架177。具体地,第一铰接座111一体设置在车架110的尾端,动臂架177的尾端铰接在第一铰接座111上,举升驱动件190的底部设置在车架110上,顶部抵持在动臂架177的中部,通过举升驱动件190能够抬升动臂架177的中部,并使得动臂架177相对第一铰接座111转动,进而通过动臂架177的端部抬升铲斗本体171,下降时同样通过举升驱动件190实现对铲斗本体171位置的降低。此处通过举升驱动件190实现对铲斗本体171的抬升或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举升驱动件190也为液压缸结构,其缸体端设置在车架110上,活塞杆端与车架110的中部连接。当然,此处举升驱动件190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驱动件,例如气缸或电动推杆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动臂架177包括第一动臂梁1771、第二动臂梁1773和连接横梁1775,连接横梁177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臂梁1771的中部和第二动臂梁1773的中部连接,第一铰接座111为两个,两个第一铰接座111间隔设置在车架110上,第一动臂梁1771的一端和第二动臂梁1773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铰接座111铰接,第一动臂梁1771的另一端和第二动臂梁1773的另一端均铰接在铲斗本体171上。具体地,第一动臂梁1771和第二动臂梁1773相对平行,连接横梁1775位于第一动臂梁1771和第二动臂梁1773的中部,且三者一体设置,以保证动臂架177的整体性。通过采用双箱梁结构,能够提升整体动臂架177的结构强度,使得举升上限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动臂架177靠近铲斗本体171的一端还设置有承载支座179,承载支座179上设置有支撑杆178,支撑杆178与拉杆173铰接,用于支撑拉杆173。具体地,承载支座17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动臂梁1771的前端和第二动臂梁1773的前端固定连接,支撑杆178转动连接在承载支座179上,并与上部的拉杆173铰接,从而起到支撑拉杆173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拉杆173、支撑杆178和翻转驱动件175的活塞杆三者铰接在一起,以实现驱动和支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10上还设置有第二铰接座113,翻转驱动件175的一端与第二铰接座113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杆178铰接。具体地,在实际翻转驱动铲斗本体171时,翻转驱动件175带动拉杆173运动,此时支撑杆178起到支撑拉杆173的作用,保证拉杆173始终位于直接拉伸铲斗本体171的位置,避免拉杆173下落造成力臂的失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铰接座113、翻转驱动件175和拉杆173均位于第一动臂梁1771和第二动臂梁1773之间,且第二铰接座113、翻转驱动件175和拉杆173均为两个,同时支撑杆178也为两个,以保证翻转驱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110的后端还设置有配重块117,通过设置配重块117来平衡车架110。
参见图5,前桥组件130包括第一桥壳131、减速机驱动单元133和第一驱动轮135,第一桥壳131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驱动轮135,减速机驱动单元133设置在第一桥壳131内,并与第一驱动轮135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驱动轮135转动。具体地,车架110的前端与第一桥壳131连接,第一驱动轮135为两个,两个第一驱动轮135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桥壳131的两端,减速机驱动单元133设置在第一桥壳131内部,并能够带动两个第一驱动轮135转动,其中关于第一驱动轮135的驱动原理,可以是电动的,即减速机驱动单元133自带电机,通过外部电池供电后直驱,也可以是燃油驱动的,通过传动轴齿等结构与外部的内燃机连接,对于两个第一驱动轮135的驱动原理,具体可参考现有的装载机100,在此不再详细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壳131采用无缝钢管,减速机驱动单元133设置在无缝钢管内部。具体地,第一桥壳131采用了无缝钢管,使得第一桥壳131的结构强度更高,并且易于安装。
结合参见图6至图8,后桥组件150包括第二桥壳151、伸缩推动转向头153、转向驱动件155和第二驱动轮157,第二桥壳151与车架110铰接,第二桥壳151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伸缩推动转向头153,第二驱动轮157与伸缩推动转向头153转动连接,且伸缩推动转向头153的转轴与第二驱动轮157的转轴相垂直,转向驱动件155设置在第二桥壳151的两侧,并与伸缩推动转向头153连接,用于带动伸缩推动转向头153相对第二桥壳151转动。具体地,第二桥壳151起到连接承载的作用,车架110的后端与第二桥壳151连接,通过第一桥壳131和第二桥壳151的承载作用,使得车架110能够自由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推动转向头153为两个,两个伸缩推动转向头153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桥壳151的两端,且两个伸缩推动转向头153的转轴均为竖直方向,即使得两个伸缩推动转向头153能够在水平方向内转动。第二驱动轮157也为两个,此处第二驱动轮157作为从动轮跟随车架110运动,两个第二驱动轮157分别与两个伸缩推动转向头153转动连接,其中第二驱动轮157相对于伸缩推动转向头153的转轴均为水平方向,即使得两个第二驱动轮157能够在竖直方向内转动,从而实现转向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伸缩推动转向头153带动两个第二驱动轮157转动,从而实现了转向,采用后轮转向,使得整个装载机100的后端机动性更好,更有利于装载物料。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驱动件155为两个,两个转向驱动件155分别用于带动两个伸缩推动转向头153转动,且转向驱动件155可以是液压缸,两个液压缸分别设置在第二桥壳151的前后两侧的底部,两个液压缸通过管路能够实现通过同步驱动,以实现两个第二驱动轮157同步转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轮157的直径小于第一驱动轮135的直径,从而使得装载机100的后端更加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桥壳151的中部设置有铰接支耳159,铰接支耳159上转动设置有销轴115,销轴115与车架110的底部连接,以使铰接支耳159通过销轴115与车架110转动连接。具体地,铰接支耳159上开设有轴孔,车架110的底部设置有前后两个安装板,在安装板上也开设有销孔,销轴115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销孔,中部穿设于轴孔,从而实现了车架110和第二桥壳151之间的转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100,将动臂架177直接设置在车架110上,且动臂架177与铲斗本体171铰接,拉杆173的一端与铲斗本体171铰接,另一端与翻转驱动件175铰接,翻转驱动件175直接与车架110连接。在实际需要翻转时,翻转驱动件175带动拉杆173运动,进而带动铲斗本体171相对动臂架177转动,实现翻转。此处由于将翻转驱动件175直接与车架110连接,使得翻转驱动件175的安装尺寸可以更大,有利于铲斗的正常翻转,使得铲斗的翻转驱动效果更好,同时,此处可以直接在车架110上进行管路布线,十分方便。同时采用了双箱梁结构,使得动臂架177结构强度更好,且车架110采用一体式结构,提升其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采用了后轮转向方式,且驱动轮前大后小,使得转向更加灵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桥组件、后桥组件和铲斗驱动组件,所述车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桥组件和所述后桥组件连接,所述铲斗驱动组件包括铲斗本体、拉杆、翻转驱动件和动臂架,所述动臂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动臂架的一端与所述铲斗本体铰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铲斗本体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转驱动件铰接,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车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拉杆运动,以带动所述铲斗本体相对所述动臂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驱动组件还包括举升驱动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动臂架远离所述铲斗本体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座上,所述举升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并与所述动臂架的中部铰接,用于带动所述动臂架相对所述第一铰接座转动,以抬升或者降低所述动臂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架包括第一动臂梁、第二动臂梁和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动臂梁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动臂梁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铰接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间隔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动臂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动臂梁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动臂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动臂梁的另一端均铰接在所述铲斗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架靠近所述铲斗本体的一端还设置有承载支座,所述承载支座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拉杆铰接,用于支撑所述拉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铰接座,所述翻转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组件包括第一桥壳、减速机驱动单元和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桥壳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减速机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桥壳内,并与所述第一驱动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壳采用无缝钢管,所述减速机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无缝钢管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组件包括第二桥壳、伸缩推动转向头、转向驱动件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桥壳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二桥壳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有伸缩推动转向头,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转动连接,且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的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的转轴相垂直,所述转向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桥壳的两侧,并与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伸缩推动转向头相对所述第二桥壳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驱动轮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桥壳的中部设置有铰接支耳,所述铰接支耳上转动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车架的底部连接,以使所述铰接支耳通过所述销轴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
CN202111105958.3A 2021-09-22 2021-09-22 装载机 Pending CN1138026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5958.3A CN113802626A (zh) 2021-09-22 2021-09-22 装载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5958.3A CN113802626A (zh) 2021-09-22 2021-09-22 装载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2626A true CN113802626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39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5958.3A Pending CN113802626A (zh) 2021-09-22 2021-09-22 装载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262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3128Y (zh) * 2007-05-11 2008-04-02 泉州市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多功能叉铲装载车
CN102285327A (zh) * 2011-05-20 2011-12-21 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滑移转向装载机
CN109610537A (zh) * 2018-11-20 2019-04-12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车辆铲斗调平机构
CN210391302U (zh) * 2019-05-14 2020-04-24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的转向结构
CN111424741A (zh) * 2020-05-06 2020-07-17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轮式伸缩臂装载机工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3128Y (zh) * 2007-05-11 2008-04-02 泉州市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多功能叉铲装载车
CN102285327A (zh) * 2011-05-20 2011-12-21 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滑移转向装载机
CN109610537A (zh) * 2018-11-20 2019-04-12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车辆铲斗调平机构
CN210391302U (zh) * 2019-05-14 2020-04-24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 一种叉车的转向结构
CN111424741A (zh) * 2020-05-06 2020-07-17 东北林业大学 一种轮式伸缩臂装载机工作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等: "《国产汽车零配件通用互换资料大全》", 30 September 1999, 人民交通出版社, pages: 57 *
葛洲坝水利水电学校: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应用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 pages: 152 - 153 *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起重运输机械教研室: "《叉车》", 28 February 1979, 人民铁道出版社, pages: 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4237B2 (en) Loader boom arm
WO2007009207A1 (en) Loader boom arm
CA2766598A1 (en) Rope shovel with curved boom
JP4472763B2 (ja) 建機車輌
US4401408A (en) Articulated vehicle
JP3446847B2 (ja) 作業車両
WO2014098652A1 (en) Front frame arrangement for a working machine and a wheel loader
KR20000061821A (ko) 로더용 리프트 붐조립체
CN113802626A (zh) 装载机
JP3192065B2 (ja) フロントマウント型乗用芝刈り機
CN211813137U (zh) 一种多功能随车清障系统和清障车
US20020079109A1 (en) Earth-moving machine
JP2000198426A (ja) アウトリガを有する車両のフレ―ム構造
JP3699335B2 (ja) 作業機のドーザ装置
CN201241348Y (zh) 铰旋式转向机构
CN112249155B (zh) 挖掘装载机液压四轮主动转向系统及工作方法和应用
CN216508289U (zh) 旋挖钻机装卸车防倾斜辅助机构
CN213948574U (zh) 一种挖掘装载机及其油缸中置系统
CN213948564U (zh) 挖掘装载机液压四轮主动转向系统及挖掘装载机
CN108049452B (zh) 一种轮式挖掘机及其行走转向方法
CN221051028U (zh) 车厢物料推平装置及物料推平车辆
CN213948573U (zh) 一种挖掘装载机及其整体式车架
CN215977467U (zh) 车架、底盘及小型轮式挖掘机
JP4000975B2 (ja) 自走式作業機械
JP3399190B2 (ja) 作業車における車体ロー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