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4767A -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4767A
CN113794767A CN202111069199.XA CN202111069199A CN113794767A CN 113794767 A CN113794767 A CN 113794767A CN 202111069199 A CN202111069199 A CN 202111069199A CN 113794767 A CN113794767 A CN 1137947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equipmen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91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4767B (zh
Inventor
吴少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91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4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4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4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4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2Brokering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04L67/5651Reducing the amount or size of exchanged appli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04L67/5682Policies or rules for updating, deleting or replacing the stored dat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测试系统,本申请在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设置有对应的通信通道,且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即,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在通信时对应有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有通信通道。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处理装置作为中间媒介,通过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有通信通道,实现第一、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工业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工业测试中,一般采用有线直连方式进行通讯测试,也就是说,将被测试设备(Device Under Test,DUT)与工控机使用测试线直接连接,工控机通过测试线对被测试设备进行通讯测试。
工业测试的特点是,常采用一个工控机直连多个被测试设备对多个被测试设备进行测试,传统测试方式容易因多个被测试设备测试过程的资源竞争等原因导致不同被测试设备的测试过程产生干扰,并同时导致测试延迟,影响了测试效率。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分别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并以预定通信方式,将相应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和/或,
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数据,并以预定通信方式,将相应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设置有对应的通信通道,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包括:
为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设置的数据共享区域,以及为相应的第二通信设备设置的用于指向所述数据共享区域的第一索引通道、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设置的第二索引通道;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通信交互时,所述第二索引通道在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通道中指向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索引通道与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呈现配对关系,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呈现配对关系。
可选的,所述将相应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索引通道针对相应第二通信设备指向的数据共享区域;
将获取的针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将相应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根据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通道,确定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将获取的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
可选的,将获取的针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将获取的针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缓存至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并向相应第一消息队列写入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任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队列中的任务信息,将所述数据共享区域内的相应第一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相应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
将获取的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将获取的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缓存至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并向相应第二消息队列写入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任务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队列中的任务信息,将所述数据共享区域内的相应第二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消息队列和至少一个第二消息队列。
可选的,在获取第一通信数据或第二通信数据之前,还包括:
构建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
可选的,所述构建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
为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生成对应的第一索引通道,并设置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至少构建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间的对应关系;
为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索引通道,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前,构建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构建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连接,包括:
至少根据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
构建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结束与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后,断开与所述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连接,释放所述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通道。
一种服务器,包括:
内存组件;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集,实现如上文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种通信交互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
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
能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以预定通信方式通信的第三通信设备,用于通过执行如上文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在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设置有对应的通信通道,且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即,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在通信时对应有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有通信通道。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处理装置作为中间媒介,通过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有通信通道,实现第一、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构建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通道的过程示意图;
图3(a)与图3(b)是本申请分别提供的未打通待测机器与工控机间的专有通信通道与打通某些待测机器与工控机间的专有通信通道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一应用示例架构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再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测试系统,可以但不限于适用在工业测试场景,以在应用于工业测试场景时,能够避免传统测试方式中不同被测试设备的测试过程之间易产生干扰,并因干扰导致测试延迟的问题,提升测试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装置中,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是一独立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如中间服务器,或者,还可以是基于第一通信设备的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存储器、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等资源,设置于第一通信设备的一虚拟装置,在此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将主要以数据处理装置为独立于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三通信设备如中间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可通过以下的步骤101-102和/或步骤103-104实现:
步骤101、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分别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
预定通信方式,可以是无线通信方式或基于物理连接线的有线通信方式,在此不做限制,
无线通信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基于蓝牙、Wi-Fi等短距离通信技术,或基于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通信。针对有线通信方式,在数据处理装置为第三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在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通信之前,需先将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三通信设备如中间服务器通过物理连接线连接。
在工业测试场景中,第二通信设备为被测机器等被测试设备,第一通信设备为用于对被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如通讯测试)的测控设备,如工控机等。第一通信数据为测控设备向被测试设备下行通信时传输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测试参数、测试命令等数据信息,第二通信数据为被测试设备向测控设备上行通信时传输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响应测控设备所上报的参数数据、状态数据,测试结果数据等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能够同时与多个不同的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且,每一参与通信交互的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设置有对应的通信通道,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也就是说,每一参与通信交互的第二通信设备均对应有与第一通信设备通信时的专有通信通道。
其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专有通信通道,由数据处理装置创建,并维护在数据处理装置内。
当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存在通信交互需求,需由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进行下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基于无线或有线方式,获取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分别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利用数据处理装置作为中间媒介,实现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数据传输。
步骤102、以预定通信方式,将相应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相类似,这里的预定通信方式及后续相应步骤中的预定通信方式,同样为无线通信方式或基于物理连接线的有线通信方式。
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为第一通信数据或对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
数据处理装置在获得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分别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后,在一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装置不对第一通信数据做任何数据处理,直接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第一通信数据传输至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数据处理装置按业务需求或业务逻辑对第一通信数据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如格式转换、基于条件的智能筛选、数据的清洗优化等,得到对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并将该结果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步骤103、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数据。
步骤104、以预定通信方式,将相应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步骤103-104的通信过程,与上述步骤101-102的通信过程相逆,步骤101-102的通信过程为下行通信过程,如,工控机向多个被测机器的下行通信,步骤103-104的通信过程则为上行通信过程,如,多个被测机器向工控机的上行通信。
在上行通信中,同样利用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作为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向第一通信设备传输数据时的中间媒介。
具体的,数据处理装置以无线或有线方式,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数据,并直接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将第二通信数据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或者,对第二通信数据进行一定的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结果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
数据处理装置对第二通信数据执行的数据处理,同样可视具体的业务需求或业务逻辑而定。
由以上方案可知,本实施例的方法,在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设置有对应的通信通道,且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即,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在通信时对应有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有通信通道。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处理装置作为中间媒介,通过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有通信通道,实现第一、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由于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从而,可有效避免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产生干扰,同时可避免因干扰导致的通讯延迟,提升了通讯效率,对于工业测试来说,相应避免了不同被测机器的测试过程之间产生干扰,并避免了测试延迟,提升了测试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前,预先或实时构建需参与通信的每一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即,为每一第二通信设备构建对应的专有通信通道,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
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通道由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构建并维护。例如,针对工业测试场景中工控机对多个被测机器的通讯测试,可由中间服务器预先或实时在中间服务器中为每一被测机器构建专有通信通道。
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包括:为第二通信设备及第一通信设备设置的数据共享区域,以及为第二通信设备设置的用于指向其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第一索引通道、为第一通信设备设置的第二索引通道。
其中,在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通信交互时,第二索引通道在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通道中指向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第一索引通道与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呈现配对关系,第二索引通道与第一通信设备呈现配对关系。
如图2所示,构建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的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201、获取待与第一通信设备交互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通信交互之前,如通讯测试前,将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基于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建立连接,并在数据处理装置获取该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的设备标识,或者,还可以预先将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配置在数据处理装置中供数据处理装置直接读取。
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用于唯一标识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第二通信设备的编号和/或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存取控制位址)地址等信息。
步骤202、为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生成对应的第一索引通道,并设置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在获得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后,数据处理装置为每一第二通信设备设置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并为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生成用于指向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第一索引通道。
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为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内的相应存储或内存区域,优选的,数据共享区域为共享内存区域,即在中间服务器的内存中为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分配一块对应的物理内存空间,作为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共享内存区域。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用于在该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共享。
在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进一步划分为用于在下行通信中供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共享的第一共享区域,和用于在上行通信中供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共享的第二共享区域。其中,第一共享区域与第二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连续或非连续,对此不做限制。该实施方式使得上下行通信在数据共享区域提供的缓存资源方面相互隔离,可便于分别对上行通信与下行通信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一定程度避免了上行通信与下行通信的资源竞争及资源竞争带来的干扰。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通信设备间的上行通信与下行通信共用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即,该实施方式不对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作进一步细分,通信过程中,根据数据共享区域中不同位置的占用/空闲情况,动态将上行通信或下行通信的相应通信数据缓存至数据共享区域的相应空闲位置,后续根据通信数据对应的任务信息(如,任务编号,任务对应的通信数据及其在数据共享区域的存放位置,目的接收设备信息等)从数据共享区域的相对应位置获取通信数据并将其传输至目的接收设备(第一通信设备或第二通信设备),该实施方式便于从整体角度对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进行数据存放/清除管理,从而提升数据共享区域的利用率。
可选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通道,为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虚拟地址或物理地址,如共享内存区域的虚拟地址或物理地址。
步骤203、至少构建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通道为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针对该实施方式,本步骤203具体构建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即,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以建立第二通信设备与其被分配的数据共享区域之间的关联。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通道为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虚拟地址,针对该实施方式,本步骤203具体构建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一索引通道(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虚拟地址)及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建立第二通信设备与其被分配的数据共享区域之间的关联。
可选的,在一实施例中,可采用页表来存储构建的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与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信息,或存储构建的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虚拟地址、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信息。
步骤204、为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索引通道,在对第二通信设备进行测试时,构建第二索引通道与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连接。
另外,还为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索引通道。可选的,第二索引通道为第一通信设备的物理地址,或数据处理装置为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的用于指向第一通信设备的虚拟地址。例如,第二索引通道可以为工控机的MAC地址或中间服务器为工控机生成的虚拟地址。
并且,在第一通信设备与某一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如通讯测试前,构建第二索引通道与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连接,以事先准备好该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用通信通道,进而方便通信交互(如通讯测试)时的快速连接。
具体的,在数据处理装置建立与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的连接,并完成相应的索引通道生成、对应关系构建后,当第一通信设备需与某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相应方式获取该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并至少以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间的对应关系为依据,通过该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之后构建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索引通道与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以此进一步构建第一通信设备与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关联,相应实现了将第一通信设备通过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专属数据共享区域与该第二通信设备建立连接,从而事先准备好了待通信的该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专用通信通道。
且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通信过程中,采用共享内存作为数据共享区域在第一、第二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可充分利用共享内存的高速缓存特点,在第一、第二通信设备之间快速、可靠地交换数据。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通过机器视觉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等技术获取该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如MAC地址,或者,还可以将待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配置在第一通信设备中以供第一通信设备直接读取,在此不做限制。
至少以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间的对应关系为依据,通过该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可以是指,根据该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设备标识与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或设备标识、数据共享区域的虚拟地址、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匹配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
在待与第一通信设备通信交互的第二通信设备为多个的情况下,相应可通过构建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索引通道与多个第二通信设备分别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关联,来打通每一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专有通信通道,后续可基于串行或并行方式在第一通信设备与多个第二通信设备间进行通信交互。结合参见图3(a)与图3(b)的示例,图3(a)提供了在未构建工控机与各个待测机器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关联情况下,对应的未打通待测机器与工控机间的专有通信通道的示意图,图3(b)提供了在构建了工控机与相应待测机器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关联情况下,对应的打通某些待测机器与工控机间的专有通信通道的示意图。其中,图3(b)中采用工控机的第二索引通道(如图中的“通带”)与待测机器对应的共享内存(如图中的内存)之间的箭头,来表示工控机与相应待测机器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关联,且需要说明的是,图3(a)与图3(b)中的各个箭头仅用于表明所对应对象间存在关联,不用于任何的方向性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进一步实现为:
步骤401、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分别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
该步骤401与图1所示处理流程中的步骤101相同,具体可参见上文对步骤101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步骤402、确定第一通信设备的第二索引通道针对相应第二通信设备指向的数据共享区域。
第一通信数据中携带有对应于业务要求的数据信息(如,工控机的测试数据、测试命令等)及目的接收设备的信息,如目的第二通信设备的MAC地址。
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通信数据后,解析其携带的目的接收设备信息,得到待接收该第一通信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如MAC地址,并确定与解析所得的MAC地址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步骤403、将获取的针对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相应第二通信设备。
之后,将第一通信数据缓存至根据其携带的目的接收设备信息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并以数据共享区域为中间媒介将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传输至相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为第一通信数据或对按业务需求/业务逻辑对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优选的,对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同样缓存至与待接收第一通信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该数据共享区域。
本实施例基于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MQ),将数据共享区域中缓存的第一通信数据或处理第一通信数据后所得的数据传输至相应第二通信设备。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在数据处理装置中对应至少一个第一消息队列和至少一个第二消息队列,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一消息队列,用于缓存待发送至该第二通信设备的下行通信数据的任务信息,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消息队列,用于缓存该第二通信设备待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的任务信息。
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在将获取的待发送至某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缓存至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时,同时向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一消息队列写入该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任务信息。任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指向相应第一通信数据的任务编号、任务的数据量、优先级等信息。
之后,进一步根据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一消息队列中的任务信息,将对应数据共享区域内的第一通信数据或对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发送至该第二通信设备。
步骤404、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数据。
该步骤404与图1所示处理流程中的步骤103相同,具体可参见上文对步骤103的相关说明,不再赘述。
步骤405、根据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通道,确定该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在接收到某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后,根据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如MAC地址,确定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步骤406、将获取的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
之后,将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的第二通信数据,缓存至根据该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并以数据共享区域为中间媒介将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
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二通信数据或对按业务需求/业务逻辑对第二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优选的,对第二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同样缓存至所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中。
并基于消息队列,将数据共享区域中缓存的第二通信数据或处理第二通信数据后所得的数据传输至第一通信设备。
具体的,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在将获取的某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数据缓存至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时,同时向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消息队列写入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任务信息。相类似,该任务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指向相应第二通信数据的任务编号、任务的数据量、优先级等信息。
之后,进一步根据该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消息队列中的任务信息,将对应数据共享区域内的第二通信数据或对第二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发送至第一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通过由专属的数据共享区域及第一索引通道、第二索引通道间的关联等所构成的专有数据通道与第一通信设备进行交互,可有效避免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产生干扰,同时可避免因干扰导致的通讯延迟,提升了通讯效率,对于工业测试来说,相应避免了不同被测机器的测试过程之间产生干扰,并避免了测试延迟,提升了测试效率。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在数据共享区域结合消息队列进行第一、第二通信设备间的数据传输,进一步保证了通信过程的稳定、有序执行,且与传统基于连接线的方式相比,还可以支持在数据处理装置对上/下行通信数据执行所需处理。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在获取第一通信数据或第二通信数据之前,还包括:
步骤101’、获取第二通信设备的配置信息,将第二通信设备的配置信息反馈至第一通信设备,以使第一通信设备基于与配置信息匹配的通信业务逻辑执行与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交互。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在与待通信的当前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之前,先获取该第二通信设备的序列号等标识符,并将序列号等标识符传递至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获得的标识符从预先存储的不同第二通信设备的配置信息集合(如,配置信息列表)中查询匹配于该标识符的配置信息,并将其反馈给第一通信设备。
第一通信设备可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识别获取第二通信设备的序列号,或通过RFID等技术扫描第二通信设备的标签得到第二通信设备的序列号,或者,还可以将待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的序列号配置在第一通信设备中以供第一通信设备直接读取,在此不做限制。
第一通信设备中预先存储有不同配置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业务逻辑,相应根据数据处理装置反馈的第二通信设备的配置信息,选取匹配的通信业务逻辑与该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
这里的通信业务逻辑,是指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时需采用的对应于相应通信交互策略的交互逻辑,如工控机与被测机器通讯测试时需采用的对应于相应测试策略的测试逻辑等。
结合参见图6的示例,可以但不限于在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制造执行系统)网络端存储包含不同被测机器的序列号及其对应的配置信息的配置信息表,表中的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与机器序列号对应的机器型号、内存、处理器、磁盘等等。中间服务器接收到工控机传输的待测机器的序列号后,从MES网络端查询对应的配置信息,并反馈至工控机,以便于工控机选择配套的通讯测试逻辑对该待测机器进行通讯测试。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处理,可支持第一通信设备根据不同第二通信设备的不同配置情况,按需根据不同的通信业务逻辑执行与不同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使得与不同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更为灵活,更能满足实际的通信交互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图1实施例基础上还可以包括:
步骤105、在第一通信设备结束与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后,断开与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连接,释放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优选的,在第一通信设备结束与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后,实时断开与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无线或有线连接,并释放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通道,具体的,释放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如共享内存区域,并清除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的对应关系,第二索引通道与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
数据处理装置如中间服务器,通过及时断开与第一通信设备结束通信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连接,并释放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通道,来达到节省各第二通信设备对数据处理装置的资源占用的目的,以支持更多的与第一通信设备存在通信需求的第二通信设备的接入,例如,在工控机以中间服务器为媒介对多个待测机器进行通讯测试的应用场景中,当对某待测机器的通讯测试结束时,中间服务器则在该待测机器的通讯测试结束时刻,实时断开与该待测机器间的连接,并释放为该待测机器分配的共享内存及构建的相应对应关系,以节省对内存资源的占用,支持更多待测机器的接入。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的组成结构如图8所示,包括:
内存组件801;
存储器802,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所述的指令集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实现。
处理器803,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集,实现如上文任一方法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
处理器803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等。
除此之外,服务器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通信总线等组成部分。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用于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通信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
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
能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以预定通信方式通信的第三通信设备。
第三通信设备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上文所述的服务器,用于通过执行如上文任一方法实施例公开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第三通信设备在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间进行通信交互时所执行的处理,具体可参见上文各方法实施例的说明,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系统或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第一通信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分别发送的第一通信数据,并以预定通信方式,将相应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
和/或,
以预定通信方式,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二通信数据,并以预定通信方式,将相应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设置有对应的通信通道,不同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相互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第二通信设备与第一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通道包括:
为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设置的数据共享区域,以及为相应的第二通信设备设置的用于指向所述数据共享区域的第一索引通道、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设置的第二索引通道;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通信交互时,所述第二索引通道在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的通信通道中指向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索引通道与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呈现配对关系,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呈现配对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将相应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索引通道针对相应第二通信设备指向的数据共享区域;
将获取的针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将相应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根据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索引通道,确定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将获取的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二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将获取的针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将获取的针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一通信数据缓存至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并向相应第一消息队列写入所述第一通信数据对应的任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队列中的任务信息,将所述数据共享区域内的相应第一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相应第一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
将获取的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通过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将获取的所述相应第二通信设备的第二通信数据缓存至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并向相应第二消息队列写入所述第二通信数据对应的任务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消息队列中的任务信息,将所述数据共享区域内的相应第二通信数据或对所述相应第二通信数据处理后所得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对应至少一个第一消息队列和至少一个第二消息队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获取第一通信数据或第二通信数据之前,还包括:
构建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构建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中每一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通道,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
为每一第二通信设备生成对应的第一索引通道,并设置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
至少构建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间的对应关系;
为第一通信设备生成第二索引通道,在第一通信设备与第二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前,构建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构建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间的连接,包括:
至少根据设备标识与第一索引通道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
构建所述第二索引通道与确定出的数据共享区域的物理地址间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通信设备结束与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后,断开与所述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连接,释放所述当前的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通信通道。
9.一种服务器,包括:
内存组件;
存储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集,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10.一种通信交互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
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
能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以预定通信方式通信的第三通信设备,用于通过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间的通信交互。
CN202111069199.XA 2021-09-13 2021-09-13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Active CN113794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9199.XA CN113794767B (zh) 2021-09-13 2021-09-13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9199.XA CN113794767B (zh) 2021-09-13 2021-09-13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4767A true CN113794767A (zh) 2021-12-14
CN113794767B CN113794767B (zh) 2023-09-22

Family

ID=7888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9199.XA Active CN113794767B (zh) 2021-09-13 2021-09-13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47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9130A (zh) * 2023-04-06 2023-05-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管道的存储结构、工作方法、设备及储存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1725A (ja) * 1996-03-29 1997-12-12 Fujitsu Ltd フレーム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09107220A1 (ja) * 2008-02-28 2009-09-03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03338255A (zh) * 2013-06-28 2013-10-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终端输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59075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及内存装置
CN109660606A (zh) * 2018-12-05 2019-04-19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消息代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49262A (zh) * 2019-04-02 2019-08-20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1725A (ja) * 1996-03-29 1997-12-12 Fujitsu Ltd フレーム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WO2009107220A1 (ja) * 2008-02-28 2009-09-03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03338255A (zh) * 2013-06-28 2013-10-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终端输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59075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及内存装置
CN109660606A (zh) * 2018-12-05 2019-04-19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消息代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49262A (zh) * 2019-04-02 2019-08-20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9130A (zh) * 2023-04-06 2023-05-09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管道的存储结构、工作方法、设备及储存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4767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81105B1 (en)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d-to-end net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580995B (zh) 基于mqtt异步通信场景下的分布式云平台与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同步通信方法与系统
US11523288B2 (en) Data analysis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0736063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144814B (zh) 调度时隙的装置和方法
US20230144062A1 (en) Method for computational-power sharing and related device
KR20120127050A (ko) M2m 통신에서 네트워크를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844731A (zh) 分散式分布式数据库一致性
CN110536359B (zh) 网络切片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5277A (zh) 路由器连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813699B (zh) 基于智能电表的数据路由测试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2261702A (zh) 基于位置的无线Mesh网络路由选路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94767B (zh) 数据处理方法、服务器及通信交互系统
CN107025131B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及装置
JP2007288312A (ja) 無線lanを用いたデータ収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US20230142340A1 (en)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20180084519A1 (en) Terminal Device Positioning Method, Positioning Server, Access Point, and System
CN107801253A (zh) 设备配对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92952A (zh)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及相关产品
TWI726208B (zh) 根據訊號掃描結果調整通道的通訊方法與通訊系統
WO201921459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714440A (zh) 兼容LoRaWAN和自研协议的通信方法、系统、网关和存储介质
CN115022391B (zh) 蓝牙设备的服务发现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91736B (zh) 一种远程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5766042B (zh) 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