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4247A - 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 - Google Patents
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94247A CN113794247A CN202111036307.3A CN202111036307A CN113794247A CN 113794247 A CN113794247 A CN 113794247A CN 202111036307 A CN202111036307 A CN 202111036307A CN 113794247 A CN113794247 A CN 1137942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storage
- grid
- storage control
- micro
- microgr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4—Balancing the load in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混合微电网系统中,所述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所述直流微电网通过储能控制子系统连接,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根据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或所述直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调节自身的储能控制参数。所述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所述储能参数更新组件接收所述交流微电网、所述直流微电网以及所述多个智能负载设备的反馈参数,更新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的储能控制参数。本发明可以实现混合微电网系统中负载需求的自动响应调节,从而实现混合微电网结构中不同类型微电网的电力储能自适应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网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储能控制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介质。
背景技术
作为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DG)的高级结构形式,微电网可以将多种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有效地组织起来,既可以与外部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孤岛运行。正常情况下微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称为联网模式;当检测到电网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网将及时与电网断开而独立运行,称为孤岛模式。
大量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微电网,使得电力电子设备轻惯量、欠阻尼问题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储能元件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组成的微网运行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作为微网孤岛运行的组网电源,从而维持系统的电压和频率稳定。由于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特性,在微网中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通过灵活快速调整有功/无功,可以克服微电网抗扰动能力弱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间歇式电源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实现微网稳定、可靠的离网或并网切换。此外,储能还可以使微网满足多样化的用电需求,降低馈电损耗,或作为不间断电源等。
申请号CN201910696857.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它包括:建立混合储能容量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功率分配验证;混合储能系统容量的配置。通过滤波阶数得到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功率指令,以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为优化变量,以系统年综合成本为目标,综合考虑储能寿命和换流器损耗,采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优系统年综合成本及对应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该发明解决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由于风力波动和负荷波动导致的连接线路功率波动问题。
然而,发明人在应用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对于混合微电网的储能控制大多是全局的静态目标控制,没有考虑微电网中不同类型微电网的运行特点,也没有从储能设备本身的自适应参数控制考虑,使得混合微电网组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储能控制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混合微电网系统中,所述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所述直流微电网通过储能控制子系统连接,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根据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或所述直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调节自身的储能控制参数。所述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所述储能参数更新组件接收所述交流微电网、所述直流微电网以及所述多个智能负载设备的反馈参数,更新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的储能控制参数。本发明可以实现混合微电网系统中负载需求的自动响应调节,从而实现混合微电网结构中不同类型微电网的电力储能自适应控制。
在结构上,本发明所提出的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基于所述电力储能控制系统实现。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通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图像终端处理设备,执行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构成终端设备的内部通信。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在具体实施例部分进一步详细体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方法应用的混合微电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述系统中的智能负载设备组合与直流微电网设备组合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实现图1所述的方法的终端设备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主体流程上,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交流微电网的实时输出功率;
基于交流微电网的实时输出功率和直流微电网的历史同期功率值,生成反馈参数;
将所述反馈参数发送至储能控制子系统,以更新所述储能子系统的储能控制参数;
所述储能控制参数包括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和储能比例控制值。
所述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包括互斥的第一布尔方向值和第二布尔方向值;
当第一布尔方向值为真时,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断开与所述直流微电网的连接;
当第二布尔方向值为真时,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断开与所述交流微电网的连接。
所述储能控制比例值用于限定所述储能子系统的储能组合设备可存储的电能的最大值。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方法应用于混合微电网系统中,所述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所述直流微电网通过储能控制子系统连接,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根据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或所述直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调节自身的储能控制参数。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其中根据分布式电源的不同,既包括直流母线,也包括交流母线。微电网通过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的协调控制可保证微电网稳定运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维持能量在微电网内的优化分配与平衡,保证微电网经济运行。微电网一般具有能源利用率高、供能可靠性高、污染物排放少、运行经济性好等优点。
进一步的,参见图2,图2是图1所述方法应用的混合微电网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2中,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包括储能组合设备,所述储能组合设备用于存储电能。
所述混合微电网系统包括多个负载设备,所述负载设备包括智能负载设备;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定期获取所述智能负载设备的工作参数,更新所述储能控制参数。
作为示例,所述智能负载设备的工作参数包括所述负载设备的开启时段、关闭时段以及额定功率值。
所述智能负载设备与所述直流微电网和所述交流微电网连接,成为所述混合微电网的负载设备之一。
当然,可以知晓是,在所述混合微电网设备中,除了智能负载设备之外,还可以包括普通负载设备。
智能负载设备包括各种智能家居设备,例如智能热水器,其工作状态可以预先设置并且自适应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其配置智能开关,通过智能开关可以在设置智能设备的开启时段、关闭时段,并且由于功率输出可调并且预先可知,可以预先知晓其工作参数。
相对于智能负载设备,普通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随机,例如电视机,无法配置智能开关,因为无法提前预知合适需要开机。
不过,某些普通负载设备,可以通过配置智能开关组件,成为智能负载设备,例如,普通热水器,通过将其连接至智能开关再接入电源,即可视为智能负载设备。
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定期获取所述智能负载设备的工作参数,更新所述储能控制参数。
在图2中,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连接所述直流微电网和所述交流微电网。
优选的,所述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
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控制所述第一储能设备连接至所述交流微电网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二储能设备连接至所述直流微电网的状态。
这种控制状态通过前述储能控制参数实现。
作为计算机编码实现控制的具体形式,所述储能控制参数包括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和储能比例控制值。
所述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包括互斥的第一布尔方向值和第二布尔方向值;
当第一布尔方向值为真时,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断开与所述直流微电网的连接;
当第二布尔方向值为真时,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断开与所述交流微电网的连接。
接下来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3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连接混合微电网的储能控制子系统以及多个智能负载设备。
所述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包括储能组合设备和储能参数更新组件;所述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
所述第一储能设备通过AC/DC变流器连接至所述交流微电网;
所述第二储能设备通过补偿电容器连接至所述直流微电网;
所述储能参数更新组件接收所述交流微电网、所述直流微电网以及所述多个智能负载设备的反馈参数,更新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的储能控制参数。
所述系统可以执行前述的方法过程,相对应的,
在所述系统中,所述储能控制参数包括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和储能比例控制值;所述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用于控制所述储能组合设备与所述混合微电网的连接状态;所述储能比例控制值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的最大储能容量。
所述交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包括所述交流微电网的实时输出功率;
所述直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包括所述直流微电网对应于所述实时输出功率的的历史同期功率值;
所述多个智能负载设备的反馈参数包括所述负载设备的开启时段、关闭时段以及额定功率值。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细节,参见图4,是图3所述系统中的智能负载设备组合与直流微电网设备组合的连接示意图。
在图4中,多个智能负载设备构成智能负载设备组合,该智能负载设备组合通过补偿电容器连接至直流微电网。
在所述直流微电网中,包括多个直流微电网设备组合。所述直流微电网设备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
基于逆变器配合,所述直流微电网设备包括柴油发电单元、小型水利发电单元等。
一般说来,光伏发电输出通常为直流,风力发电通常为交流,但是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通常需要进行直流-交流或者交流-直流、直流-直流交换或者逆变后,成为稳定输出后才能接入电网,逆变器包括AC-DC、DC-DC逆变器或者交换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使用DC-AC逆变器等。
如果仅仅使用单一的交流电源为系统供电,不仅会提高系统成本、增加损耗,同时还带来了相应的谐波问题。因此引入直流微电网(DC Microgrid,DC-MG)。直流微电网是使用直流电源对直流负载进行集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流到直流的转换损耗。交流和直流微电网通过一个或多个“互连变流器”(Interconnect Converter,IC)相连,形成交直流混合微电网(AC/DC Hybrid Microgrid,HMG)。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出现很好的避免了DG和负荷接入交流微电网或直流微电网时需要多次进行换流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可以根据各个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选择接入交流或直流微电网,减少了电力电子变流器的安装数量,提高了每个发电单元的能源输出效率,减少中间变换环节的同时也可降低电能中的谐波含量。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电容器包括电容与多个可变电阻的组合;基于所述储能比例控制值的变化,调节所述组合中的多个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大小。
如此,不仅可以从智能设备负载端被动接收反馈控制,还可以在功率输出端执行主动反馈控制。
图5示出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可以实现前述实施例的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具体的,该终端设备,包括移动终端、桌面终端、服务器以及服务器集群等,通过程序指令自动化的执行所述方法。
优选的,在所述终端上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通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图像终端处理设备,执行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构成终端设备的内部通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包括直流和交流混合的混合微电网的功率平衡控制,充分利用微电网中智能设备的负载特性和状态参数来动态的实现储能控制,从而实现分布式微电网设备和智能负载设备的自适应储能匹配控制与调节。
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电网的系统稳定与电能合理调控与储存。这是因为,针对混合微电网系统中不同类型微电网系统的功率输出特点,分别使用第一储能组合设备和第二储能组合设备的电力储能设备与其分类对应,并且通过储能参数更新组件调节控制参数来分别实现直流微电网和交流微电网的电力储能状态调节,能够确保混合微电网系统的负载与功率均衡,从而确保了混合微电网的性能稳定。
因此,本发明可以实现混合微电网系统中负载需求的自动响应调节,从而实现混合微电网结构中不同类型微电网的电力储能自适应控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混合微电网系统中,所述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所述直流微电网通过储能控制子系统连接,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根据所述交流微电网和/或所述直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调节自身的储能控制参数;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交流微电网的实时输出功率;
基于所述交流微电网的实时输出功率和所述直流微电网的历史同期功率值,生成所述反馈参数;
将所述反馈参数发送至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以更新所述储能子系统的储能控制参数;
所述储能控制参数包括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和储能比例控制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包括储能组合设备,所述储能组合设备用于存储电能;
所述储能控制比例值用于限定所述储能子系统的所述储能组合设备可存储的电能的最大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包括互斥的第一布尔方向值和第二布尔方向值;
当第一布尔方向值为真时,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断开与所述直流微电网的连接;
当第二布尔方向值为真时,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断开与所述交流微电网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微电网系统包括多个负载设备,所述负载设备包括智能负载设备;
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定期获取所述智能负载设备的工作参数,更新所述储能控制参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负载设备的工作参数包括所述负载设备的开启时段、关闭时段以及额定功率值。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
所述第一储能设备通过AC/DC变流器连接至所述交流微电网;
所述第二储能设备通过补偿电容器连接至所述直流微电网。
7.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连接混合微电网的储能控制子系统以及多个智能负载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微电网包括交流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
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包括储能组合设备和储能参数更新组件;
所述储能组合设备包括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
所述第一储能设备通过AC/DC变流器连接至所述交流微电网;
所述第二储能设备通过补偿电容器连接至所述直流微电网;
所述储能参数更新组件接收所述交流微电网、所述直流微电网以及所述多个智能负载设备的反馈参数,更新所述储能控制子系统的储能控制参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控制参数包括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和储能比例控制值;
所述储能方向布尔控制值用于控制所述储能组合设备与所述混合微电网的连接状态;
所述储能比例控制值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储能设备和第二储能设备的最大储能容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包括所述交流微电网的实时输出功率;
所述直流微电网的反馈参数包括所述直流微电网对应于所述实时输出功率的的历史同期功率值;
所述多个智能负载设备的反馈参数包括所述负载设备的开启时段、关闭时段以及额定功率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偿电容器包括电容与多个可变电阻的组合;
基于所述储能比例控制值的变化,调节所述组合中的多个可变电阻的电阻值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36307.3A CN113794247B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36307.3A CN113794247B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4247A true CN113794247A (zh) | 2021-12-14 |
CN113794247B CN113794247B (zh) | 2024-04-05 |
Family
ID=7918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36307.3A Active CN113794247B (zh) | 2021-09-06 | 2021-09-06 | 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94247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8325A (zh) * | 2012-12-31 | 2013-05-01 | 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KR101277185B1 (ko) * | 2011-12-23 | 2013-06-24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Dc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ac 및 dc 복합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
US20130328397A1 (en) * | 2012-06-11 | 2013-12-12 | Samsung Sdi Co., Ltd. | Energy storage system |
CN105391097A (zh) * | 2015-10-30 | 2016-03-09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协调控制系统 |
US20160233682A1 (en) * | 2013-09-30 | 2016-08-11 | Jackseario Antonio Dionisio DO ROSARIO | Power Quality of Service Optimization for Microgrids |
CN107681700A (zh) * | 2017-10-16 | 2018-02-09 | 河海大学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模式转换方法 |
CN108258694A (zh) * | 2018-01-18 | 2018-07-06 | 南京工程学院 |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微网协调控制方法 |
CN109888786A (zh) * | 2019-02-20 | 2019-06-1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控制方法 |
CN110323790A (zh) * | 2019-06-13 | 2019-10-11 | 上海电力学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多模式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535190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户用微网能量路由器能量管理单元的本地控制方法 |
WO2020058172A1 (de) * | 2018-09-17 | 2020-03-26 | Richter R & W - Steuerungstechnik GmbH | Steuer/regel-system für ein stromnetz sowie steuer/regelmodul für ein steuer/regel-system für ein stromnetz |
US20210075221A1 (en) * | 2019-09-06 | 2021-03-11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Real time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enewable energy based microgrid in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 modes |
-
2021
- 2021-09-06 CN CN202111036307.3A patent/CN1137942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77185B1 (ko) * | 2011-12-23 | 2013-06-24 |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 Dc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ac 및 dc 복합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
US20130328397A1 (en) * | 2012-06-11 | 2013-12-12 | Samsung Sdi Co., Ltd. | Energy storage system |
CN103078325A (zh) * | 2012-12-31 | 2013-05-01 | 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US20160233682A1 (en) * | 2013-09-30 | 2016-08-11 | Jackseario Antonio Dionisio DO ROSARIO | Power Quality of Service Optimization for Microgrids |
CN105391097A (zh) * | 2015-10-30 | 2016-03-09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协调控制系统 |
CN107681700A (zh) * | 2017-10-16 | 2018-02-09 | 河海大学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模式转换方法 |
CN108258694A (zh) * | 2018-01-18 | 2018-07-06 | 南京工程学院 | 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交直流微网协调控制方法 |
CN110535190A (zh) * | 2018-05-24 | 2019-12-03 |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户用微网能量路由器能量管理单元的本地控制方法 |
WO2020058172A1 (de) * | 2018-09-17 | 2020-03-26 | Richter R & W - Steuerungstechnik GmbH | Steuer/regel-system für ein stromnetz sowie steuer/regelmodul für ein steuer/regel-system für ein stromnetz |
CN109888786A (zh) * | 2019-02-20 | 2019-06-1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控制方法 |
CN110323790A (zh) * | 2019-06-13 | 2019-10-11 | 上海电力学院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多模式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20210075221A1 (en) * | 2019-09-06 | 2021-03-11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Real time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enewable energy based microgrid in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 modes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LIANG GE 等: ""Coordinated Optimal Planning of Generation and Storage in Hybrid AC/DC Micro-grid"", 《2019 IEEE INNOVATIVE SMART GRID TECHNOLOGIES - ASIA (ISGT ASIA)》, 31 December 2019 (2019-12-31) * |
刘学岗: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 30 June 2018, pages: 250 * |
高源: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月刊)》, 15 January 2019 (2019-01-15), pages 5 - 50 * |
黄彦璐: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辨识和关联规则挖掘的用户柔性负荷区间预测"", 《南方电网技术》, 30 April 2019 (2019-04-30), pages 60 - 6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4247B (zh) | 2024-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ollimalla et al. | DC grid voltage regulation using new HESS control strategy | |
EP3057192B1 (en) | An energy internet and a hierarchical control system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Hafezi et al. | Autonomous soft open point control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voltage level management | |
Huang et al. | Control and load-dispatching strategies for a microgrid with a DC/AC inverter of fixed frequency | |
Kumar et al. | A review on microgrids with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 |
Khushoo et al. | DC microgrid-A short review on control strategies | |
Vandoorn et al. | Voltage control in islanded microgrids by means of a linear-quadratic regulator | |
Dahane et al. | Hybrid AC-DC microgrid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 | |
JP5797122B2 (ja) | 分散型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 |
Elgamal et al. | An adaptive multiagent control system for autonomous economic operation and resilience assurance in a hybrid-energy islanded microgrid | |
US20230243055A1 (en) | Grid supporting electrolyzer | |
Shehadeh et al. | Enhancement of a microgrid operation in blackouts using central control scheme and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 case study | |
Loh et al. | Autonomous operation of hybrid AC-DC microgrids with progressive energy flow tuning | |
Zhu et al. | Research on control strategy of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with optical storage microgrid | |
CN113794247B (zh) | 自动需求响应调节的电力储能控制 | |
JP2023129395A (ja) | 電解槽の電力管理及び電力システムの制御 | |
Zhao et al. | Large sign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DC microgrid under droop control with constant power load | |
US20220094174A1 (en) | Multi-source microgrid power supply system in oil well area | |
Sondhi et al. | Primary control in DC microgrids: A review | |
CN114142496B (zh) | 基于微电网的电力储能设备与方法 | |
Chen et al. |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ntrol of multiple dc electric springs for voltage regulation in DC microgrid | |
Zaery et al. |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control with lower generation cost for dc microgrid | |
CN113794246A (zh) |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储能控制系统 | |
Peng et al. | Comparative study of power droop control and current droop control in DC microgrid | |
Lin et al. |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Base Considering Reactive Power Adjustment Capacity of Grid-forming Energy Storage St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