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2034B - 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92034B CN113792034B CN202111005873.8A CN202111005873A CN113792034B CN 113792034 B CN113792034 B CN 113792034B CN 202111005873 A CN202111005873 A CN 202111005873A CN 113792034 B CN113792034 B CN 1137920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 target
- discharge
- discharge amount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478 gradient desc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7 material degra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5—Improving data quality; Data cleansing, e.g. de-duplication, removing invalid entries or correcting typographical err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sting Relating To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通过滤除函数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以避免局部放电数据中非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产生的干扰。由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确定的基准放电量、基准相位、起始最大放电量、及结束最大放电量,分别确定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分别基于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第二过零点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这样,能够精准的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进而不会影响对电力设备中绝缘材料状态的评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设备绝缘状态评估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由于局部放电数据能够及时反应变压器内部的绝缘缺陷以及绝缘材料劣化等现象,因此,常常通过分析局部放电数据对电力设备状态进行评估。
然而,在实际测试环境中,环境干扰和环境噪声会导致局部放电数据中存在大量噪声,进而会对局部放电数据所得到的特征量产生影响,从而会影响对电力设备绝缘状态的评估。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清除局部放电数量中的噪声数据的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
滤除模块,用于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
第一选取模块,用于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
第二选取模块,用于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
清洗模块,用于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
上述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这样,能够避免局部放电数据中非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产生的干扰。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这样,基于更加准确的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能够精准的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进而不会影响对电力设备中绝缘材料状态的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滤除函数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对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前的曲线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核心放电区间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每相位下放电次数统计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曲线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的曲线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第二曲线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数据清洗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终端102和服务器104可单独用于执行本申请中的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也可以协同于执行本申请中的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以服务器104单独执行本申请中的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为例进行说明,服务器104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服务器104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服务器104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服务器104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服务器104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服务器104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服务器104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服务器104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或服务器。其中,该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
其中,目标绝缘材料可以是各个电力设备对应的不同类型的油纸绝缘材料,比如针板、板板、气隙。该油纸绝缘材料可以应用于变压器、套管、以及电缆等多种电力设备。极性为脉冲信号对应的极性,其中,根据极性可以分为正脉冲和负脉冲。局部放电数据是绝缘材料部分区域发生局部放电的现象,该局部放电为当外加电压在电气设备中产生的场强,足以使绝缘部分区域发生放电,但在放电区域内为形成固定放电通道的现象。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从多个绝缘材料中确定目标绝缘材料,以及确定目标极性,计算机设备基于局部放电相位分布特征(Phase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PRPD)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
步骤S204,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
其中,核心放电区间对应为相位区间。滤除函数为分段的Sigmf核函数,可以matlab函数进行实现。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包含有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计算机设备构建Sigmf核函数,计算机设备将该局部放电数据中的最大放电量作为Sigmf核函数的自变量,基于该Sigmf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
例如,计算机设备基于包含有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计算机设备基于核心放电区间中的起始相位和结束相位建立与Sigmf核函数对应的分段区间,基于各个分段区间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确定Sigmf核函数的参数,基于确定后的参数、以及分段区间构建Sigmf核函数。计算机设备基于该Sigmf核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
其中,该公式如下:
其中,a、c均为函数参数,a可以取常数1,c可以基于将核心放电区间中的起始相位、与起始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结束相位、与结束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其中,该Sigmf核函数可以如图3所示,该Sigmf核函数的核心放电区间为相位在100度到350度。可以看做为加权系数为1的加权函数,即将满足核心放电区间的局部放电数据进行系数为1的加权,即保留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对于不满足核心区间的局部放电数据进行系数为0的加权,即滤除核心放电区间之外的局部放电数据。比如,如图4所示,该图为对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前的曲线,基于该Sigmf核函数过滤后,得到核心放电区间为在100度到350度之间的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为虚线框中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
步骤S206,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获取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将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极大放电量作为基准放电量,并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以及基准放电量,确定与基准放电量对应的相位,并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
步骤S208,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核心放电区间确定起始相位和结束相位,并通过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
步骤S210,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该起始相位、该基准相位确定第一相位差值,并基于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电量差值。计算机设备将该第一电量差值除以该第一相位差值,得到第一梯度。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结束相位、该基准相位确定第二相位差值,并基于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电量差值。计算机设备将该第二电量差值除以该第二相位差值,得到第二梯度。
步骤S212,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基准放电量以及与该基准放电量对应的基准相位,作为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中的顶点。计算机设备基于该顶点、目标局部放电数据、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计算机设备基于该顶点、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以及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
步骤S214,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曲线,并基于该第一曲线确定各个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第一曲线的相位。计算机设备将多个第一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一个过零点作为第一相位,并将多个第一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二个过零点作为第二相位。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曲线,并基于该第二曲线确定各个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第二曲线的相位。计算机设备将多个第二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一个过零点作为第三相位,并将多个第二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二个过零点作为第三相位。
步骤S216,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所在的区间,并基于目标起始相位所在的区间所对应的各个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所在的区间,并基于目标结束相位所在的区间所对应的各个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确定目标清洗区间,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目标清洗区间,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筛选,将不包含在目标清洗区间的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上述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中,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这样,能够避免局部放电数据中非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产生的干扰。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这样,基于更加准确的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能够精准的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进而不会影响对电力设备中绝缘材料状态的评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包括:
步骤S502,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逐相位统计与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并统计放电次数相同的相位个数。其中,计算机设备将各个放电次数所对应的放电次数相同的相位个数通过柱状图的形式进行统计。如图6所示,其中,可以将放电次数分为多个放电区间,比如,将放电次数在0次到4次之间作为一个放电区间。
步骤S504,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放电次数,确定阈值次数。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将各个放电次数所对应的放电次数相同的相位个数通过柱状图的形式进行统计,通过该柱状图,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放电次数,确定阈值次数。
步骤S506,将大于或等于阈值次数的放电次数作为核心放电次数,基于核心放电次数和该局部放电数据,确定与各个核心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候选放电区间。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阈值次数,将各个放电次数与阈值次数进行比较,得到与各个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比较结果。计算机设备基于各个比较结果,将大于或等于阈值次数的放电次数作为核心放电次数。基于该核心放电次数和该局部放电数据,计算机设备确定与各个核心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候选放电区间。
步骤S508,将多个候选放电区间的区间长度进行比较,将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作为核心放电区间。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各个候选放电区间,并基于各个候选放电区间,确定与各个候选放电区间分别对应的区间长度。计算机设备将多个候选区间的区间长度进行比较,得到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并将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作为核心放电区间。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再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放电次数,确定阈值次数;将大于或等于阈值次数的放电次数作为核心放电次数,基于核心放电次数和该局部放电数据,确定与各个核心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候选放电区间;将多个候选放电区间的区间长度进行比较,将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作为核心放电区间。这样,能够基于该核心放电区间进一步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从而能够避免局部放电数据中非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产生的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放电次数,确定阈值次数,包括: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将多个放电次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该排序结果,将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作为阈值次数。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并将多个放电次数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得到排序结果。计算机设备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排序结果,确定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并将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作为阈值次数。例如,如图6所示,放电次数在0到4中,每个相位下的放电次数N不全为零,即放电次数在0到4之间波动,其中,放电次数为4时对应为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即阈值次数α为4。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将多个放电次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该排序结果,将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作为阈值次数。这样,基于该阈值次数能够将放电区域分为核心放电区间和非核心放电区间,从而确定核心放电区间,进而能够基于该核心放电区间进一步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从而能够避免局部放电数据中非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产生的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包括:
步骤S702,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确定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并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
步骤S704,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一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目标点的横坐标。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预设第一步长,并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对应的核心放电区间、以及预设第一步长,确定第一数量个的相位。计算机设备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一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目标点的横坐标。
例如,计算机设备获取预设第一步长为20度、以及原点中基准相位为224度,并基于核心相位区间为100度到340度,确定核心相位区间对应的区间长度为240度,则基于区间长度以及预设第一步长,确定第一数量为区间长度除以预设第一步长,即为12个,计算机设备按照20度的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一数量个为12的相位作为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目标点的横坐标。
步骤S706,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基于该第一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该第一梯度和该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
具体地,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基于基准相位、基准放电量、以及第一梯度,确定第一函数。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函数、以及各个第一目标点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
步骤S708,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具体地,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确定与各个第一目标点对应的相位,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计算机设备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步骤S710,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一目标点的纵坐标。
具体地,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进行比较,并且计算机设备取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一目标点的纵坐标。
步骤S712,基于各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曲线。
具体地,基于各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各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曲线。例如,如图8所示,计算机设备基于各个第一目标点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将各个第一目标点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一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目标点的横坐标。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基于该第一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该第一梯度和该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一目标点的纵坐标。基于各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曲线。这样,基于第一曲线,有利于后续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包括:
步骤S902,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确定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并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
步骤S904,按照预设第二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二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二数量个的第二目标点的横坐标。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预设第二步长,并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对应的核心放电区间、以及预设第二步长,确定第二数量个的相位。计算机设备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二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二数量个的第二目标点的横坐标。
例如,计算机设备获取预设第二步长为10度、以及原点中基准相位为224度,并基于核心相位区间为100度到340度,确定核心相位区间对应的区间长度为240度,则基于区间长度以及预设第二步长,确定第二数量为区间长度除以预设第二步长,即为24个,计算机设备按照10度的预设第二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二数量个为24的相位作为第二数量个的第二目标点的横坐标。
步骤S906,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基于该第二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该第二梯度和该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
具体地,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基于基准相位、基准放电量、以及第二梯度,确定第二函数。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二函数、以及各个第二目标点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
步骤S908,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具体地,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确定与各个第二目标点对应的相位,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计算机设备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步骤S910,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二目标点的纵坐标。
具体地,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进行比较,并且计算机设备取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二目标点的纵坐标。
步骤S912,基于各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二曲线。
具体地,基于各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各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二曲线。例如,如图8所示,计算机设备基于各个第二目标点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将各个第二目标点进行拟合,得到第二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按照预设第二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二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二数量个的第二目标点的横坐标。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基于该第二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该第二梯度和该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二目标点的纵坐标。基于各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二曲线。这样,基于第二曲线,有利于后续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包括:通过该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确定第一相位区间、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第二相位区间;基于该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基于该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并基于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的相位差,确定第一相位区间。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并基于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的相位差,确定第二相位区间。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相位区间,通过与第一相位区间内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基于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确定第一相位区间、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第二相位区间;基于该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基于该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这样,基于更加准确的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能够精准的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进而能够基于清晰后的局部放电数据,得到准确性更高的局部放电特征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基于该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基于该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包括:获取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将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起始相位;获取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将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结束相位。
具体地,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相位区间,并基于该第一相位区间获取,获取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各个最大放电量将进行比较,确定与第一相位区间中最大放电量的最小值,并将与第一相位区间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起始相位。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相位区间,并基于该第二相位区间获取,获取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各个最大放电量将进行比较,确定与第二相位区间中最大放电量的最小值,并将与第二相位区间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结束相位。
其中,为了对获得的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的准确率进行分析,基于针板、板板、气隙的目标绝缘材料,基于目标起始相位、目标结束相位得到对应的目标相位起讫点(清洗后相位起讫点),基于实际的起始相位、实际的目标结束相位得到对应的实际相位起讫点,并将目标相位起讫点与实际相位起讫点比较,得到对应的相位误差,如下表1所示:
表1不同目标绝缘材料局部放电PRPD相位起讫点清洗结果与实际对比
由表1可知,对于不同目标绝缘材料,目标相位起讫点(清洗后相位起讫点)与实际相位起讫点相差不大,相位准确率在95%以上,即能够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对局部放电数据清洗,能够得到的准确率高的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将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起始相位;获取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将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结束相位。因此,基于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对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该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对应的清洗后的相位起讫点从目标起始相位至目标结束相位。这样,能够精准的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进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并且,能够得到准确率高的清洗后的相位起讫点。
为了便于更清楚的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一个更为详细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0所示,计算机设备获取包含有相位、最大放电量的全体局部放电数据,并且按照相位分极性统计每个相位内放电次数以及与各个极性对应的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从多个绝缘材料中确定目标绝缘材料,以及确定目标极性,计算机设备基于局部放电相位分布特征(Phase Resolved Partial Discharge,PRPD)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计算机设备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逐相位统计与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并统计放电次数相同的相位个数。其中,计算机设备将各个放电次数所对应的放电次数相同的相位个数通过柱状图的形式进行统计。计算机设备获取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并将多个放电次数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得到排序结果。计算机设备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排序结果,确定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并将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作为阈值次数。计算机设备基于阈值次数,将各个放电次数与阈值次数进行比较,得到与各个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比较结果。计算机设备基于各个比较结果,将大于或等于阈值次数的放电次数作为核心放电次数。基于该核心放电次数和该局部放电数据,计算机设备确定与各个核心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候选放电区间,并基于各个候选放电区间,确定与各个候选放电区间分别对应的区间长度。计算机设备将多个候选区间的区间长度进行比较,得到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并将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作为核心放电区间。计算机设备构建Sigmf核函数,计算机设备将该局部放电数据中的最大放电量作为Sigmf核函数的自变量,基于该Sigmf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即基于加权系数为1进行加权),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即得到加权数据)。其中,加权系数为1的Sigmf核函数用于将核心放电区间和非核心放电区间的最大放电量平滑处理,使其基本呈下降趋势,便于寻找最低点;同时将非核心相位对应的放电量置零,避免对全局梯度下降法构成干扰,即能够避免局部放电数据中非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产生的干扰。
计算机设备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获取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将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极大放电量作为基准放电量,并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以及基准放电量,确定与基准放电量对应的相位,并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计算机设备基于核心放电区间确定起始相位和结束相位,并通过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基于该起始相位、该基准相位确定第一相位差值,并基于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电量差值。计算机设备将该第一电量差值除以该第一相位差值,得到第一梯度。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结束相位、该基准相位确定第二相位差值,并基于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电量差值。计算机设备将该第二电量差值除以该第二相位差值,得到第二梯度。
计算机设备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确定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并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计算机设备获取预设第一步长,并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对应的核心放电区间、以及预设第一步长,确定第一数量个的相位。计算机设备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一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目标点的横坐标。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基于基准相位、基准放电量、以及第一梯度,确定第一函数。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函数、以及各个第一目标点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确定与各个第一目标点对应的相位,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计算机设备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进行比较,并且计算机设备取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一目标点的纵坐标。基于各个第一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各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曲线(即前向包络线)。计算机设备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确定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并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计算机设备获取预设第二步长,并基于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对应的核心放电区间、以及预设第二步长,确定第二数量个的相位。计算机设备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二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二数量个的第二目标点的横坐标。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基于基准相位、基准放电量、以及第二梯度,确定第二函数。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二函数、以及各个第二目标点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确定与各个第二目标点对应的相位,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计算机设备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进行比较,并且计算机设备取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二目标点的纵坐标。基于各个第二目标点,计算机设备将各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二曲线(即后向包络线)。
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曲线,并基于该第一曲线确定各个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第一曲线的相位。计算机设备将多个第一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一个过零点作为第一相位,并将多个第一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二个过零点作为第二相位。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曲线,并基于该第二曲线确定各个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第二曲线的相位。计算机设备将多个第二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一个过零点作为第三相位,并将多个第二曲线的相位中的第二个过零点作为第三相位。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并基于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的相位差,确定第一相位区间(即对应于前后向包络线过零点的第一零点范围)。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并基于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的相位差,确定第二相位区间(即对应于前后向包络线过零点的第二零点范围)。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相位区间,并基于该第一相位区间获取,获取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各个最大放电量将进行比较,确定与第一相位区间中最大放电量的最小值(即离起讫点中的起始相位的极小值),并将与第一相位区间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起始相位。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二相位区间,并基于该第二相位区间获取,获取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各个最大放电量将进行比较,确定与第二相位区间中最大放电量的最小值(即离起讫点中的结束相位的极小值),并将与第二相位区间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结束相位。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确定目标清洗区间(即放电起讫相位),计算机设备基于该目标清洗区间,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筛选,将不包含在目标清洗区间的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这样,能够避免局部放电数据中非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产生的干扰。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这样,基于更加准确的目标起始相位和目标结束相位,能够精准的确定待清洗局部放电数据所在的区间,从而能够有效的清除局部放电数据的噪声,进而不会影响对电力设备中绝缘材料状态的评估。
其中,对于不同设备中的同一目标绝缘材料对应的目标极性,将实际的起始相位、实际的目标结束相位得到对应的实际相位起讫点,并将目标相位起讫点与实际相位起讫点比较,得到对应的相位误差,如下表2所示:
表2不同设备局部放电相位起讫点清洗结果与实际对比
如表1所示,本发明得出的放电起始及结束相位与实际情况一致程度好,最大误差仅为6度,与全相位相比,误差度仅为1.6%,实现了准确的起始及结束相位的判断。并且对于不同设备,仅仅只需要包含相位与最大放电量的全体局部放电数据,无需补充其他数据,均能够保证误差度小,即具有很强的自适性。所得到的误差。此外,经过本方案得到的清洗后的局部方式数据中提取的特征量准确度高,如表3所示:
表3清洗前后局部特征量计算结果
其中,Φ为相位,N+为正极性对应的放电次数,为正极性对应的电量平均值,为正极性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由表3可知,局部放电的陡峭度与偏斜度均有大幅修正,与实际情况更相符。因此,本方案提高了局部放电类型识别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为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具有准确度高,自适应能力强,误判风险小的特点。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5、图7、图9、图1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5、图7、图9、图1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02、滤除模块1104、第一选取模块1106、第二选取模块1108、第一确定模块1110、第二确定模块1112、第三确定模块1114和清洗模块1116,其中:
获取模块1102,用于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该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
滤除模块1104,用于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该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
第一选取模块1106,用于将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该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
第二选取模块1108,用于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该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
第一确定模块1110,用于基于该起始相位、该起始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该结束相位、该结束最大放电量、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
第二确定模块1112,用于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放电量、该基准相位、及该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该基准相位、该基准放电量、及该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
第三确定模块1114,用于确定该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该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
清洗模块1116,用于通过该第一相位和该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该目标起始相位和该目标结束相位对该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滤除模块1104,用于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放电次数,确定阈值次数;将大于或等于阈值次数的放电次数作为核心放电次数,基于核心放电次数和该局部放电数据,确定与各个核心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候选放电区间;将多个候选放电区间的区间长度进行比较,将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作为核心放电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滤除模块1104,用于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将多个放电次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该排序结果,将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作为阈值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确定模块1112,用于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一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目标点的横坐标;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基于该第一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该第一梯度和该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一目标点的纵坐标;基于各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确定模块1112,用于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按照预设第二步长从该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二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二数量个的第二目标点的横坐标;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基于该第二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该第二梯度和该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从该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二目标点的纵坐标;基于各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二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清洗模块1116,用于通过该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确定第一相位区间、通过该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第二相位区间;基于该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基于该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清洗模块1116,用于获取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将与该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起始相位;获取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将与该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结束相位。
关于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
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所述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所述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
将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所述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
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所述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
基于所述起始相位、所述起始最大放电量、所述基准相位、所述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所述结束相位、所述结束最大放电量、所述基准相位、所述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
基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基准放电量、所述基准相位、及所述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基准相位、所述基准放电量、及所述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
确定所述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所述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
通过所述第一相位和所述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所述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所述目标起始相位和所述目标结束相位对所述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包括:
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
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放电次数,确定阈值次数;
将大于或等于阈值次数的放电次数作为核心放电次数,基于核心放电次数和所述局部放电数据,确定与各个核心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候选放电区间;
将多个候选放电区间的区间长度进行比较,将区间长度最大的候选放电区间作为核心放电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放电次数,确定阈值次数,包括:
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将多个放电次数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基于不同放电次数分别对应的相位个数、以及所述排序结果,将第一个非连续分布的放电次数作为阈值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基准放电量、所述基准相位、及所述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包括:
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
按照预设第一步长从所述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一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一数量个的第一目标点的横坐标;
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所述第一梯度和所述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
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对于每个第一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一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一目标点的纵坐标;
基于各个第一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一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基准相位、所述基准放电量、及所述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包括:
以该基准相位以及最大放电量为零所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为原点,构建以相位为横轴、最大放电量为纵轴的坐标系;
按照预设第二步长从所述原点的两边,分别选取第二数量个的相位作为第二数量个的第二目标点的横坐标;
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点所对应的横坐标、所述第二梯度和所述基准放电量,确定与每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
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获取与所对应的相位相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对于每个第二目标点,取所对应的第二参考放电量和最大放电量中较大的值,作为相应第二目标点的纵坐标;
基于各个第二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拟合,得到第二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相位和所述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所述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确定第一相位区间、通过所述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第二相位区间;
基于所述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起始相位,基于所述第二相位区间对应的最大放电量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包括:
获取与所述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将与所述第一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起始相位;
获取与所述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
将与所述第二相位区间中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小值所对应的相位,作为目标结束相位。
8.一种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目标绝缘材料中目标极性对应的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局部放电数据包括各个相位对应的最大放电量、以及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
滤除模块,用于基于各个相位对应的放电次数确定核心放电区间,并通过与所述核心放电区间对应的滤除函数对所述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滤除,得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
第一选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多个最大放电量中的最大值,作为基准放电量,将所述基准放电量所对应的相位作为基准相位;
第二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中确定出与核心放电区间的起始相位对应的起始最大放电量、以及与所述核心放电区间的结束相位对应的结束最大放电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起始相位、所述起始最大放电量、所述基准相位、所述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一梯度,基于所述结束相位、所述结束最大放电量、所述基准相位、所述基准放电量确定第二梯度;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基准放电量、所述基准相位、及所述第一梯度确定第一曲线,基于所述目标局部放电数据、所述基准相位、所述基准放电量、及所述第二梯度确定第二曲线;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一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二相位,确定所述第二曲线中第一个过零点的第三相位和第二个过零点的第四相位;
清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相位和所述第三相位确定目标起始相位,通过所述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确定目标结束相位,并基于所述目标起始相位和所述目标结束相位对所述局部放电数据进行清洗,得到清洗后的局部放电数据。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5873.8A CN113792034B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05873.8A CN113792034B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2034A CN113792034A (zh) | 2021-12-14 |
CN113792034B true CN113792034B (zh) | 2022-11-25 |
Family
ID=7918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05873.8A Active CN113792034B (zh) | 2021-08-30 | 2021-08-30 | 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92034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4331A (ja) * | 1995-03-20 | 1996-10-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分放電パルスデータの検出方法 |
FR3075396A1 (fr) * | 2017-12-19 | 2019-06-21 |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sequence de courants de decharge applicable a une cellule lithium-ion a une temperature donnee |
CN112946442A (zh) * | 2021-04-12 | 2021-06-11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38420B2 (ja) * | 2019-11-20 | 2023-09-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三次元造形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処理装置 |
-
2021
- 2021-08-30 CN CN202111005873.8A patent/CN1137920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64331A (ja) * | 1995-03-20 | 1996-10-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分放電パルスデータの検出方法 |
FR3075396A1 (fr) * | 2017-12-19 | 2019-06-21 |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sequence de courants de decharge applicable a une cellule lithium-ion a une temperature donnee |
CN112946442A (zh) * | 2021-04-12 | 2021-06-11 | 厦门理工学院 | 一种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92034A (zh) | 2021-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51711B (zh) | 基于状态特征映射的固体绝缘表面缺陷诊断方法 | |
CN108667684B (zh) | 一种基于局部向量点积密度的数据流异常检测方法 | |
CN105637432A (zh) | 识别被监控实体的异常行为 | |
CN115473319A (zh) |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方法 | |
Liu et al. | Investigation on surfac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 features related to insulator flashover in SF 6 gas | |
CN113792034B (zh) | 局部放电数据的清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Mishra et al. | Diagnostics analysis of partial discharge events of the power cables at various voltage levels using ramping behavior analysis method | |
CN116226468B (zh) | 基于网格化终端业务数据存储管理方法 | |
CN115508678A (zh) | 基于界面电荷衰减时间的油纸绝缘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 |
CN114580973B (zh) | 一种变压器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3721103B (zh) | 一种高压开关柜在线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 |
CN113837003B (zh) | 识别局部放电类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06529805B (zh) | 一种基于发电机重要度的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 |
CN114818830A (zh) | 一种基于图谱的放电类型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6184060A (zh) | 一种适用于瓷质绝缘子带电作业的异动监测方法和系统 | |
Koley et al. | SVM classifier for impulse fault identification in transformers using fractal features | |
CN114113933A (zh) | 局部放电信号滤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08388949B (zh) | 基于设备相对服役环境灵敏性的电力设备调配方法和系统 | |
CN111340349A (zh) | 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137418B (zh) | 蓄电池性能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825790B (zh) | 电池绝缘故障的预警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 |
CN115545585B (zh) | 一种企业能耗准入退出参考标准的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 |
CN112067992B (zh) | 电机绕组的劣化度检测方法、装置、检测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375022B (zh) | 电极脉冲电流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 |
CN118376890A (zh) | 线路的电晕放电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