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1896A -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1896A
CN113791896A CN202110971180.8A CN202110971180A CN113791896A CN 113791896 A CN113791896 A CN 113791896A CN 202110971180 A CN202110971180 A CN 202110971180A CN 113791896 A CN113791896 A CN 113791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erence
machine room
connection path
target
feature v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711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MIGU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MIGU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MIGU 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711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1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1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1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06F9/5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considering the lo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8Program initiating; Program switching, e.g. by interrupt
    • G06F9/4806Task transfer initiation or dispatc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4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5Conference systems involving storage of or access to video conference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7Conference systems defining a virtual conference space and using avatars or ag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本申请提高了确定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视频会议场景中,例如在基于Mesh的网状全连接的端到端视频会议场景中,基于路由的调度算法已经比较成熟,如DV(Distance Vector,距离向量)算法、LS(LinkState,链路状态)算法、相关的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计算等已广泛应用于网络路由寻址中,使源地址到目标地址以最近的距离或最低的延迟进行连接和转发。
上述基于路由的调度算法为端到端的调度算法,例如视频会议的主呼叫终端和一被呼叫终端之间的调度,在确定终端连接路径时,考虑终端之间的距离或终端之间的延迟即可。
而在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网页即时通信)的视频会议场景中,多采用SFU(Services For Unix,给Unix系统的服务)架构,其中的媒体服务器(SFU服务器)负责直接将一终端发出的音视频流转发到其他终端,在接收到用户的会议请求时,会先创建虚拟会议室,其中,每个虚拟会议室都是动态创建的,加入虚拟会议室的终端需要通过该终端接入的媒体服务器对应的的机房节点进行数据交换,并且对于不同虚拟会议室,相同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存在区别,而当前的基于路由的调度算法由于仅考虑终端之间的距离或终端之间的延迟,即当前的基于路由的调度算法考虑的是终端之间的静态调度,用于确定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时,也仅能考虑机房节点之间的静态调度,而无法考虑动态创建的不同虚拟会议室对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的影响,从而导致确定的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不准确。
也即,现有技术在确定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时,存在准确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如何提高确定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的准确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路径确定方法,所述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
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
可选地,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还包括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之前,包括:
获取中央服务器下发的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
从所述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中确定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可连通连接路径;
分别根据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中的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线段延迟结果;
计算各所述线段延迟结果之和,得到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对应的路径延迟结果。
可选地,所述机房节点包括至少三个,每两个不同的所述机房节点组成一个机房节点对,每个所述机房节点对对应一个目标连接路径,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之后,包括:
拆分各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得到由目标连接线段组成的目标连接线段组;
对所述目标连接线段组进行去重处理,得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
基于所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生成最优线段树。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之后,包括:
获取本地终端发送的第一音视频流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后,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发送的第二音视频流数据;
获取服务器负载参数,若所述服务器负载参数大于预设服务器负载阈值,则向所在机房节点中的其他媒体服务器发起第一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媒体服务器处理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三音视频流数据。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后,包括:
获取中央处理单元CPU负载参数,若所述CPU负载参数大于预设CPU负载阈值,则向所在媒体服务器中的其他CPU发起第二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CPU处理所述所在媒体服务器中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四音视频流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之前,包括:
获取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和待训练分类模型;
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训练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得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并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
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预设迭代结束条件,则将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
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未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则返回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步骤,直至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
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包括:
输入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至所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得到路径延迟结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路径确定设备,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连接路径确定程序,所述连接路径确定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连接路径确定程序,所述连接路径确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中,考虑静态调度的基于路由的调度算法,导致确定的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不准确相比,本申请通过获取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在虚拟会议室是动态创建的情况下,将与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并根据该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来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从而得到与接入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使得由此得到的目标连接路径会随虚拟会议室的不同而不同,即考虑了机房节点之间的动态调度,进而提高了确定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连接路径确定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可应用于调度服务器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省略执行主体描述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各个步骤。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疫情以及音视频领域应用的扩大,音视频互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如跨地组织会议,对音视频互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跨地组织会议的场景下,需要动态创建虚拟会议室,可以理解,动态体现在不同虚拟会议室其相关信息不同,该相关信息包括会议相关信息,该会议相关信息包括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和会议质量要求等可以影响虚拟会议室的信息。可以理解,会议时间为会议所处时间段,会议规模为与会人员人数,会议质量要求体现为对音视频流的质量要求(音视频清晰度、视频分辨率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动态创建的虚拟会议室通过上述调度服务器中的调度系统创建,该调度服务器架设于机房,将分布于各地的机房作为节点,可构建机房节点网络拓扑图(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虚拟会议室的会议功能基于该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中相互连接的机房实现。
具体地,获取该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其中,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该会议相关特征向量用于计算延迟结果,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与上述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和会议质量要求相对应。
步骤S20,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来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具体地,根据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和预设延迟分类模型来计算路径延迟结果。
其中,该预设延迟分类模型可基于简单的预测模型(例如最小二乘法)实现,也可以是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层预测模型。以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层预测模型为例,预设延迟分类模型可输出多种情况的分类结果,其中,预设延迟分类模型的输出层使用Softmax函数作为分类器,实现对机房节点间的延迟时间进行区间划分。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分类结果和延迟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得到路径延迟结果,例如分类结果存在六种可能,分别为1(代表超低延迟)、2(代表低延迟)、4(代表中延迟)、8(代表较高延迟)、16(代表高延迟)和32(代表超高延迟),相应地,延迟结果可为30ms以内、(30ms,60ms]、(60ms,120ms]、(120ms,240ms]、(240ms,480ms]和480ms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具体需要将延迟结果分为多少类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在通过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延迟结果之前,除考虑上述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和会议质量要求中的至少一种对延迟结果的影响外,还需要考虑机房节点自身对延迟结果的影响。
具体地,终端通过机房节点接入虚拟会议室,其中,机房节点具有地域性,例如一个城市设一个或多个机房节点,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还包括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之前,包括:
步骤a,获取中央服务器下发的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
在本实施例中,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由所有可接入的不同城市对应的机房节点以及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组成,具体地,获取中央服务器下发的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其中,中央服务器可为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为上述调度服务器,在中央服务器为调度服务器时,该调度服务器还可为媒体服务器,在该调度服务器为媒体服务器时,该中央服务器由各机房节点中的媒体服务器选举得到,该选举可通过硬件条件来实现,例如选举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核心数最多的媒体服务器为中央服务器。需要说明的是,各机房节点中的媒体服务器均获取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可避免在一节点瘫痪后,整个机房节点网络瘫痪,即做到了去中心化,使得机房节点网络的可靠性更高。
步骤b,从所述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中确定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
在本实施例中,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还包括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即输入预设延迟分类模型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中还包括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该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从该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中确定。具体地,机房节点连接线段为两机房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路径,即机房节点连接线段仅涉及两个机房节点,可以理解,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中记录有机房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和间接连接关系。例如机房节点A和机房节点B直接连接,得到机房节点连接线段A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关信息还可包括机房节点相关信息,该机房节点相关信息包括机房节点对信息(两个机房节点位置代号)、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时长、机房物理距离、机房入口带宽和机房出口带宽等。即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包括机房节点对信息、RTT时长、机房物理距离、机房入口带宽和机房出口带宽等对应的特征向量。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包括:
步骤c,获取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可连通连接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机房节点之间的直接连接路径和间接连接路径均属于可连通连接路径,例如机房节点A和机房节点B之间存在直接连接路径A-B,也存在间接连接路径A-C-B,其中机房节点C分别与机房节点A和机房节点B直接连接。具体地,获取机房节点对应的可连通连接路径,目的为从所有可连通连接路径中确定与接入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
步骤d,分别根据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中的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线段延迟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可连通连接路径拆分为若干机房节点连接线段,并获取该若干机房节点连接线段对应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并分别根据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线段延迟结果,具体地,将该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输入至预设延迟分类模型,得到线段延迟结果,可以理解,对于同一虚拟会议室,其会议相关信息不会改变,相应的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也不会改变,即对于同一虚拟会议室,在不同机房节点连接线段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中,仅存在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的区别,也即,会议相关特征向量中的变量为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
步骤e,计算各所述线段延迟结果之和,得到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对应的路径延迟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可连通连接路径对应的各线段延迟结果之和,作为可连通连接路径的延迟总和,得到路径延迟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若可连通连接路径包括多条连接路径,则该多条连接路径需要分开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即一条路径对应一个路径延迟结果。
步骤S30,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上述路径延迟结果中的最小值,即确定可连通连接路径中延迟最低的连接路径,将该延迟最低的连接路径确定为与接入虚拟会议室的目标中的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可以理解,相对于传统静态最短路径的算法,本申请引入了上述会议相关信息,该会议相关信息包括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和会议质量要求。即不同于传统静态最短路径在确定目标连接路径时,仅考虑机房节点之间的延迟,而不考虑虚拟会议室的情况,本申请在考虑机房节点的基础上还考虑了虚拟会议室的情况。具体地,即使在连接路径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会议时间、不同的会议规模和/或不同的会议质量要求均会对目标连接路径的确定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目标连接路径因虚拟会议室的不同而不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房节点包括至少三个,每两个不同的所述机房节点组成一个机房节点对,每个所述机房节点对对应一个目标连接路径,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之后,包括:
步骤f,拆分各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得到由目标连接线段组成的目标连接线段组。
在本实施例中,将各机房节点对对应的目标连接路径进行拆分,得到由目标连接线段组成的目标连接线段组。
步骤g,对所述目标连接线段组进行去重处理,得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
步骤h,基于所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生成最优线段树。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于一个机房节点对,由于一个机房节点对对应的目标连接路径中不会出现相同的目标连接线段,例如机房节点A和机房节点B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为A-C-B,其不可能A-C-B-C-B或A-C-B-A-C等的情况,即在一连接路径中,数据传输时不会发生折返。
而在机房节点包括至少三个时,其目标连接路径为三个,则该三个目标连接路径对应的目标连接线段组中可能出现相同的目标连接线段。例如机房节点A和机房节点B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为A-C-B、机房节点A和机房节点C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为A-C、机房节点B和机房节点C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为B-C,则目标连接路径A-C-B对应的目标连接线段组包括目标连接线段AC、CB,目标连接路径A-C和目标连接路径B-C分别包括目标连接线段AC和BC,因此,在这三个目标连接路径对应的目标连接线段组中,包括目标连接线段AC、CB、AC和BC,可以理解,其中AC和CB均发生了重复(CB和BC所对应的机房节点相关信息相同,因此,两者为相同的目标连接线段),对该目标连接线段组进行去重处理,即去除重复的连接线段,得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基于该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生成最优线段树,并将该最优线段树发送至各机房节点中的调度服务器,以使与该虚拟会议室相关的机房节点基于该最优线段树进行音视频流数据的传输,从而使得各机房节点在转发音视频流数据时延迟最低。
需要说明的是,调度服务器在实际应用该最优线段树过程中,会通过该最优线段树来确定转发音视频流数据的下一机房节点,从而实现机房节点间的一级调度。
具体地,当机房节点发生变化(该机房节点有终端接入虚拟会议室),可以将该变化广播到各个机房节点,以供各机房节点更新本地的全局机房节点缓存。
当有接入方(终端)从当前机房节点接入时,如用户a从节点A接入虚拟会议室M;则机房节点A的调度系统通知所有其它机房节点如B、C和D,机房节点B、C和D则在内部缓存相关信息(如虚拟会议室M有a从机房节点A接入),不做其它处理。
当有用户b从机房节点B接入时,也会向其它机房节点A、C和D发出通知(虚拟会议室M有用户b从机房节点B接入)。然后机房节点B检查自己的节点缓存,发现已经存在a从机房节点A接入,由于属于不同节点,机房节点B的调度系统决定发起节点调度,需要建立机房节点B和机房节点A的级联。机房节点B发起节点内广播,通知机房节点B内的所有媒体服务器:只要是属于用户b的音视频流数据,都需要把它级联到机房节点A的用户a。当机房节点B内的某个媒体服务器真正接收到用户b的音视频流数据后,就会根据之前的收到的广播规则提示,向机房节点A的用户a发起转发,确保用户a在远处机房节点A也能收到和观看用户b的音视频流数据。
至于广播中的用户b的音视频流数据如何到机房节点A的用户a,它的连接路径通过在本机房节点内已经缓存的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使用上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最优转发链路线段组(目标连接路径),从而得到最优线段树。对于本机房节点,无需关心全部的连接线段。例如经过上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计算,得出机房节点B到机房节点A的目标连接路径为B-C-D-A。对于机房节点B内的媒体服务器收到的广播目标连接线段BC、CD和DA的消息,无需关心所有目标连接线段BC、CD和DA,只需关注与本机房节点相关的下一个机房节点C即可。即本例中机房节点B只会向机房节点C发起级联请求建立连接。
至于机房节点C,其之前早已缓存了机房节点A的用户a和机房节点B的用户b接入虚拟会议室M的信息,同样也会使用上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计算出机房节点B到机房节点A的目标连接路径,从而得到目标连接线段BC、CD和DA,或者是直接接收机房节点B发送的最优线段树,从而得到目标连接线段BC、CD和DA,同理机房节点C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连接,所以机房节点C中的所有媒体服务器收到广播后,只关心与机房节点D的连接。当有属于虚拟会议室M的且是机房节点B的用户b发来的音视频流数据时,它只需转发到机房节点D即可。
同理机房节点D会把用户b的音视频流数据转发到机房节点A,从而实现节点间的调度。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之后,包括:
步骤i,获取本地终端发送的第一音视频流数据;
步骤j,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本地终端(与当前媒体服务器连接的终端)发送的第一音视频流数据,并基于上述目标连接路径,将该第一音视频流数据发送至接入了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从而使得第一音视频流数据从本地终端传输至目标终端的延迟最低。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后,包括:
步骤k,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发送的第二音视频流数据;
步骤l,获取服务器负载参数,若所述服务器负载参数大于预设服务器负载阈值,则向所在机房节点中的其他媒体服务器发起第一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媒体服务器处理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三音视频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一级调度保证了机房节点间的调度,从而保证了远距离的机房节点间的第一音视频流数据的最低延迟转发。但对于机房节点内部的多台媒体服务器,当某个虚拟会议室中的人数太多,虽然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发送的第二音视频流数据都是从机房节点A进入,但是在机房节点A中的媒体服务器s1的服务器负载参数大于预设服务器负载阈值时,如CPU,内存达到瓶颈时,需要考虑将新从机房节点A接入的其他终端对应的用户调度到其他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s2)上,以使媒体服务器s2处理新接入虚拟会议室M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三音视频流数据,此时由于一个会议室横跨两个媒体服务器,需要分别将两个媒体服务器的用户各自的音视频流数据转发到对方,保证两个分物理会议室(同一个虚拟会议室)的人员和音视频内容不被分割。机房节点内调度系统原理如下:
具体地,当有用户新接入本机房节点以接入虚拟会议室M时,调度服务器的调度系统检查是否已经有媒体服务器s1在处理该会议,如果有,检查该媒体服务器s1的负载信息,如果服务器负载参数小于或等于预设服务器负载阈值,继续分配该(媒体服务器s1)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给该新接入的用户去连接,以接收并处理该用户通过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三音视频流数据;如果服务器负载参数大于预设服务器负载阈值,分配其他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s2)的IP给该新接入的用户去连接,并发送机房节点内广播,通知所有媒体服务器虚拟会议室M已经被分配到媒体服务器s1和媒体服务器s2。当媒体服务器s1和s2消费到此消息后,向非自己的媒体服务器发起第一级联请求,本例中媒体服务器s1向媒体服务器s2发起第一级联请求,建立transport连接;媒体服务器s2向媒体服务器s1发起第一级联请求,建立transport连接。这样只要是属于虚拟会议室M的接到媒体服务器s1的用户产生的音视频流数据都会被转发到媒体服务器s2上,同理接入到媒体服务器s2上的用户的音视频流数据也会转发到媒体服务器s1上。从而保证多个媒体服务器的音视频流数据仍然会被转发到这个虚拟会议室里的所有接入用户,从而完成同一机房节点中对媒体服务器的二级调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后,包括:
步骤m,获取中央处理单元CPU负载参数,若所述CPU负载参数大于预设CPU负载阈值,则向所在媒体服务器中的其他CPU发起第二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CPU处理所述所在媒体服务器中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四音视频流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虚拟会议室的最小粒度是一个CPU。比如同一机房节点接入的计划只有3个人参加的视频会议,只需要一个CPU即可处理。不需要跨机房节点转发音视频流数据,也不需要跨媒体服务器级联转发。但如果同一机房节点的某个会议要求30个人参加时,调度到多个媒体服务器性价比较低,导致媒体服务器间网络更多延迟;如果都调度在同一媒体服务器的单个CPU上则负载无法承受;此时调度系统进行CPU之间的三级调度。同媒体服务器不同CPU之间的转发调度方法如下:
当有用户新接入本机房节点的虚拟会议室M时,机房节点内调度系统检查是否已经有媒体服务器s3在处理该会议,如果有,获取该媒体服务器s3的CPU负载参数,如果发现该媒体服务器s3正在处理该会议的CPU#1的CPU负载参数大于预设CPU负载阈值,则发起第二级联请求(级联广播);通知该媒体服务器s3,CPU#1已经满负荷,需要把新接入虚拟会议室M的用户的音视频流数据接入到媒体服务器s3的其他CPU上,例如CPU#2上。媒体服务器s3收到消息后,当收到新接入用户的音视频流数据时就会接到CPU#2上进行处理,同时发起第二级联请求,每个CPU向非自己的CPU发起第二级联请求,建立transport连接,确保各自处理的音视频流数据都能正确转发到非自己的CPU上。
可以理解,三级调度的关键是多CPU级联的实现:CPU之间的音视频流数据在transport上转发。每个transport是一个通道,transport两端可接入不同的CPU的音视频流数据,实现转发。Transport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基于RTP(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socket或管道等类型,满足两CPU之间的音视频数据传输。通过transport和CPU之间的数据转发,降低了原有CPU单核的处理压力。
比如原有CPU#1处理有用户a、b、c和d的音视频流数据,每个用户都发一路音视频流数据收三路音视频流数据,则产生16路音视频流数据。
经过上述三级调度,确定分配CPU#2协助CPU#1进行级联处理,则在这两个CPU直接建立transport。CPU#1处理原有的用户a和用户b的音视频流数据,二者各自发出自己的1路音视频流数据共2路,同时各接收一路(用户a接收用户b的音视频流数据,用户b接收用户a的音视频流数据),则CPU#1一共收发4路音视频流数据;CPU#2处理用户c和用户d同理一共收发4路音视频流数据。但此时是有缺陷的,由于两个CPU需要共享同一个虚拟会议室,当前的状态会导致虚拟会议室有一半的人无法收发另外一半的人的视频。
由于建立了transport,通过transport通道,CPU#1和CPU#2可以把自己处理的音视频流数据转发到对端的CPU#2中。即CPU#1中的用户a和用户b,通过transport把自己的音视频流数据也转发到CPU#2,从而用户c和用户d也能收到用户a和b转发过来的音视频流数据;反之亦然。
这样经过transport转发,CPU#1内用户a一共发出1路音视频流数据,收到3路音视频流数据,用户b同理发1路音视频流数据收3路音视频流数据。因此CPU#1内共有8路音视频流数据;同理CPU#2内也有8路音视频流数据。
经过多核级联调度,将原本一个CPU内的16路音视频流数据,转化为2个CPU处理,每个CPU8路音视频流数据,从而降低了单个CPU的负载。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之前,包括:
步骤n,获取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和待训练分类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和待训练分类模型,也就是未训练好的分类模型。
步骤o,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训练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得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并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
步骤p,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预设迭代结束条件,则将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作为预设延迟分类模型;
步骤q,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未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则返回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步骤,直至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对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得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并确定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若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则将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作为预设延迟分类模型;若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未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则继续对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更新,直至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迭代结束条件。
具体地,通过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对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以得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每次得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之后,都确定该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若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则迭代结束,并将最后一个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作为预设延迟分类模型;若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未满足迭代结束条件,则说明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还不满足使用条件,并继续对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更新,直至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迭代结束条件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迭代训练为多次通过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对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训练的过程,一般地,由待训练分类模型得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都需要经过多轮的训练更新。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迭代结束条件为输入待训练分类模型或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为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预设准确率阈值时,迭代结束。
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包括:
步骤r,输入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至所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得到路径延迟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将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输入上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以通过该预设延迟分类模型计算该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得到路径延迟结果。
与现有技术中,考虑静态调度的基于路由的调度算法,导致确定的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不准确相比,本申请通过获取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在虚拟会议室是动态创建的情况下,将与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并根据该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来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从而得到与接入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使得由此得到的目标连接路径会随虚拟会议室的不同而不同,即考虑了机房节点之间的动态调度,进而提高了确定机房节点之间的连接路径的准确率。
此外,参照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路径确定装置,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
计算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
第一确定模块30,用于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
可选地,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央服务器下发的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中确定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
可选地,所述计算模块20还用于:
获取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可连通连接路径;
分别根据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中的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线段延迟结果;
计算各所述线段延迟结果之和,得到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对应的路径延迟结果。
可选地,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装置还包括:
拆分模块,用于拆分各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得到由目标连接线段组成的目标连接线段组;
去重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连接线段组进行去重处理,得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生成最优线段树。
可选地,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地终端发送的第一音视频流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
可选地,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发送的第二音视频流数据;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负载参数,若所述服务器负载参数大于预设服务器负载阈值,则向所在机房节点中的其他媒体服务器发起第一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媒体服务器处理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三音视频流数据。
可选地,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央处理单元CPU负载参数,若所述CPU负载参数大于预设CPU负载阈值,则向所在媒体服务器中的其他CPU发起第二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CPU处理所述所在媒体服务器中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四音视频流数据。
可选地,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装置还包括:
第七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和待训练分类模型;
训练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训练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得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并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预设迭代结束条件,则将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作为所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未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则返回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步骤,直至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
所述计算模块20还用于:
输入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至所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得到路径延迟结果。
本申请连接路径确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路径确定设备。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3即可为连接路径确定设备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连接路径确定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连接路径确定设备还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连接路径确定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连接路径确定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连接路径确定程序。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连接路径确定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连接路径确定程序以及其它软件或程序的运行。
在图3所示的连接路径确定设备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终端,与终端进行数据通信,如接收终端发送的用户信令数据;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连接路径确定程序,并执行如上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连接路径确定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连接路径确定程序,所述连接路径确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虚拟会议室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包括会议时间特征向量、会议规模特征向量和会议质量要求特征向量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
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还包括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之前,包括:
获取中央服务器下发的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
从所述全局机房节点网状图中确定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机房节点对应的可连通连接路径;
分别根据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中的各机房节点连接线段特征向量对应的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线段延迟结果;
计算各所述线段延迟结果之和,得到所述可连通连接路径对应的路径延迟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节点包括至少三个,每两个不同的所述机房节点组成一个机房节点对,每个所述机房节点对对应一个目标连接路径,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之后,包括:
拆分各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得到由目标连接线段组成的目标连接线段组;
对所述目标连接线段组进行去重处理,得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
基于所述去重后目标连接线段组生成最优线段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路径延迟结果确定与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间的目标连接路径之后,包括:
获取本地终端发送的第一音视频流数据;
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后,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发送的第二音视频流数据;
获取服务器负载参数,若所述服务器负载参数大于预设服务器负载阈值,则向所在机房节点中的其他媒体服务器发起第一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媒体服务器处理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三音视频流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连接路径发送所述第一音视频流数据至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机房节点之后,包括:
获取中央处理单元CPU负载参数,若所述CPU负载参数大于预设CPU负载阈值,则向所在媒体服务器中的其他CPU发起第二级联请求,以使所述其他CPU处理所述所在媒体服务器中新接入所述虚拟会议室的其他终端发送的第四音视频流数据。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之前,包括:
获取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和待训练分类模型;
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训练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得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并确定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是否满足预设迭代结束条件;
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预设迭代结束条件,则将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作为预设延迟分类模型;
若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未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则返回基于所述会议相关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待训练分类模型进行迭代训练步骤,直至所述更新后的待训练分类模型满足所述迭代结束条件;
所述根据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计算路径延迟结果,包括:
输入所述会议相关特征向量至所述预设延迟分类模型,得到路径延迟结果。
9.一种连接路径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路径确定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连接路径确定程序,所述连接路径确定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连接路径确定程序,所述连接路径确定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路径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71180.8A 2021-08-23 2021-08-23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791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1180.8A CN113791896A (zh) 2021-08-23 2021-08-23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71180.8A CN113791896A (zh) 2021-08-23 2021-08-23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1896A true CN113791896A (zh) 2021-12-14

Family

ID=78876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71180.8A Pending CN113791896A (zh) 2021-08-23 2021-08-23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189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946A (zh) * 2015-03-27 2016-10-12 阿尔卡特朗讯企业通信国际公司 一种分配视频会议任务至处理设备的方法
CN110545566A (zh) * 2019-09-11 2019-12-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0140822A1 (zh) * 2019-01-02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会议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网络会议平台和系统
CN111432158A (zh) * 2020-02-28 2020-07-17 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节点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273146A (zh) * 2018-07-10 2021-08-17 力士塔有限公司 用于云端通信,计算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去中心化网络安全的隐私网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7946A (zh) * 2015-03-27 2016-10-12 阿尔卡特朗讯企业通信国际公司 一种分配视频会议任务至处理设备的方法
CN113273146A (zh) * 2018-07-10 2021-08-17 力士塔有限公司 用于云端通信,计算和全球电子商务的去中心化网络安全的隐私网络
WO2020140822A1 (zh) * 2019-01-02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会议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网络会议平台和系统
CN110545566A (zh) * 2019-09-11 2019-12-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1432158A (zh) * 2020-02-28 2020-07-17 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媒体节点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71447A1 (en) System for enabling meshed conferences to be seamlessly promoted to full mcu based conferences
CN111010702B (zh) 时延敏感网络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JP2016072987A (ja) セキュアなメディアベース・カンファレンシングにおける動的なメディアネゴシエーション
CN111586599A (zh) 网络辅助信息提供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939032A (zh) 多媒体通信和协作系统及协议
CN111586601A (zh) 网络辅助信息提供方法及相关设备
US10038664B2 (en) Terminal status subscrip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572607A (zh) 一种视频会议方法、系统及装置和存储介质
JP2017530589A (ja) セルラ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た通信アウェアネスの伝達
CN111432158A (zh) 媒体节点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Tashtarian et al. S2VC: An SDN-based framework for maximizing QoE in SVC-based HTTP adaptive streaming
CN103763206A (zh) 一种网络调度方法及网关
CN109525663B (zh) 一种视频数据的展示方法和系统
EP3902279A1 (en) Audio and video stream distribution method in audio and video stream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dynamic parent node
JP6086965B2 (ja) セキュアなメディアベース・カンファレンシングにおける動的シグナリングおよ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CN110708293B (zh) 多媒体业务的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12131014A (zh) 决策引擎系统及其业务处理方法
CN110198384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通讯方法和中转服务器
CN113791896A (zh) 连接路径确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87870B (zh) 接入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初始及目标接入设备
US20220070229A1 (en) Dynamic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proxy for network bandwidth optimization
CN109600431B (zh) 面向移动通信网路的内容增量传输方法、移动通信系统
CN111315037B (zh)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98993B (zh) 一种信令报文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753071B (zh)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