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91311A - 避雷器屏蔽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避雷器屏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1311A
CN113791311A CN202110880345.0A CN202110880345A CN113791311A CN 113791311 A CN113791311 A CN 113791311A CN 202110880345 A CN202110880345 A CN 202110880345A CN 113791311 A CN113791311 A CN 113791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rod
hollow insulating
shielding device
hollow
lightning arr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803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学容
罗伟良
杨杰
蔡汉贤
陈勉之
李晓
黄飞强
庞志开
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803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13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1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1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227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 G01R31/1263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of solid or fluid materials, e.g. insulation films, bulk material; of semiconductors or LV electronic components or parts; of cable, line or wire ins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18Screening arrangem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e.g. against earth's fiel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雷器屏蔽装置,包括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杆以及屏蔽导线。其中,屏蔽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第一导线包括相对的A1端和A2端,第一导线的A1端固定在第一空心绝缘杆的顶端,第二导线的A2端固定在第二空心绝缘杆的顶端;第二导线包括相对的B1端和B2端,第二导线的B1端与A1端电性连接,第二导线的B2端接地。在试验时,将第二空心绝缘杆上设置的第一导线缠绕在避雷器的外壁;避雷器上残留的电流能够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流入到地表。本发明能够较好地避免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高空作业完成试验时对试验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避免了高空作业车的调度安装带来的时间成本。

Description

避雷器屏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避雷器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氧化锌避雷器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设备之一,其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过电压损坏的电器产品。氧化锌避雷器是利用氧化锌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使在正常工作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极小(微安或毫安级);当过电压作用时,电阻急剧下降,泄放过电压的能量,达到保护的效果。由于其长期承受工作电压,易老化和产生缺陷,给被保护设备带来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事故统计分析数据也表明,氧化锌避雷器绝缘击穿或现场爆炸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严重时将造成电网大面积停电。因此,为保证其安全运行,及时发现处理,缺陷隐患,每年都要在雷雨季节前对其进行预防性试验。
在避雷器的停电试验中,往往会受到套管表面脏污、电磁场干扰、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直流泄露电流试验数据超过标准规定的50uA。为避免对避雷器试品的误判断,必须需要对避雷避雷器试品采取屏蔽手段。目前对于5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屏蔽措施,需要试验人员借助高空作业车在避雷器试品上缠绕屏蔽导线,并将屏蔽导线接地,以此将避雷器试品的表面泄漏电流屏蔽。
在使用高空车实施上述操作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试验人员在高空作业,这存在安全隐患,例如高空作业车可能与周围电缆接触,存在触电风险。第二,高空作业车的使用涉及到调度问题以及安装问题,这导致避雷器试品试验的时间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试验人员高空作业即可完成对避雷器测试的避雷器屏蔽装置。
一种避雷器屏蔽装置,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包括:
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杆;
屏蔽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相对的A1端和A2端,所述A1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顶端,所述A2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的顶端;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相对的B1端和B2端,所述B1端与所述A1端电性连接,所述B2端为接地端。
上述避雷器屏蔽装置,在对避雷器做直流泄露电流试验时,其中一位试验人员将第一空心绝缘杆竖立并保持第一空心绝缘杆不动,然后另一位试验人员将第二空心绝缘杆竖立,并将第二空心绝缘杆上设置的第一导线缠绕在避雷器的外壁;避雷器上残留的电流能够沿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流入到地表。在本实施例中,试验人员可以直接操作避雷器屏蔽装置来释放避雷器表面残留的电流,较好地避免了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高空作业完成试验时对试验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避免了高空作业车的调度安装带来的时间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还包括收放线机构,所述A2端固定于所述收放线机构,所述第一导线缠绕在所述收放线机构,所述收放线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收放线机构脱附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导线再次缠绕在所述收放线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帽,所述第一固定帽包括第一收容腔以及贯穿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内腔与外界空间;
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内腔连通,所述A1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B1端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帽,所述第二固定帽包括第二收容腔和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所述收放线机构位于所述第三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帽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罩设在所述第三收容腔的上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能够分别将所述第一固定帽固定在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将所述第二固定帽固定在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和/或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为伸缩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至少包括两节依次连接的空心绝缘杆,相邻所述空心绝缘杆能够嵌套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和/或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的外壁还设置有挂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线的材质为低阻高导电率合金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避雷器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避雷器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的避雷器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避雷器屏蔽装置;
100、第一空心绝缘杆;110、第二通孔;120、第一节空心绝缘杆;
130、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40、第三节空心绝缘杆;
150、第四节空心绝缘杆;160、挂钩;
200、第二空心绝缘杆;
300、屏蔽导线;310、第一导线;320、第二导线;
400、收放线机构;500、第一固定帽;510、第一通孔;
600、第二固定帽;610、第三收容腔;620、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避雷器屏蔽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避雷器屏蔽装置10,包括: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第二空心绝缘杆200以及屏蔽导线300。其中,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用于支撑屏蔽导线300,试验人员分别操作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以将屏蔽导线300缠绕在避雷器的外壁,通过屏蔽导线300将避雷器上泄漏电流屏蔽。
具体地,屏蔽导线300包括第一导线310和第二导线320,第一导线310包括相对的A1端和A2端,第一导线310的A1端固定在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的顶端,第一导线310的A2端固定在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顶端;第二导线320包括相对的B1端和B2端,第二导线320的B1端与第一导线310的A1端电性连接,第二导线320的B2端为接地端。第一导线310固定在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方式可以为通过绝缘胶带缠绕固定,或者将第一导线310的A1端和A2端分别缠绕固定在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其中第一导线310可以为低阻高导电率合金材料制造的导线,第二导线320可以为钢丝绞线,例如采用8mm2的钢丝绞线。
本实施中的避雷器屏蔽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试验现场空气湿度大或避雷器表面脏污的情况下进行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常常会受到避雷器表面泄露电流的影响,为了准确的测试1mA泄漏电流下参考电压及75%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需要采用屏蔽法进场测量,使用屏蔽装置将避雷器表面的泄漏电流屏蔽,使之不经过测试仪器表头,这样就能准确测试经过避雷器本体的泄漏电流。对避雷器做直流泄露电流试验时,其中一位试验人员将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竖立并保持第一空心绝缘杆100不动,然后另一位试验人员将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竖立,并将第二空心绝缘杆200围绕避雷器转动以将第一导线310缠绕在避雷器的外壁;测试时,避雷器瓷套表面的泄露的电流能够沿第一导线310和第二导线320流入到地表,这样就能准确的测试出流过避雷器本体的泄露电流。在本实施例中,试验人员可以直接在地面操作避雷器屏蔽装置10来屏蔽避雷器表面的泄露电流,较好地避免了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登高作业完成屏蔽时对试验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避免了使用高空作业车进行屏蔽操作带来的人力及物资、时间成本等。
在避雷器的试验中一般需要将第一导线310缠绕在避雷器的外壁三圈左右,在使用避雷器屏蔽装置10时,如果第一导线310的长度设计较短,此时第一导线310可能较难完全缠绕避雷器的外壁,避雷器外壁残留的电流可能未完全释放的问题;如果第一导线310的长度设计太长,此时可能出现第一导线310打结等情况,另外第一导线310过长也不便于试验人员操作。为此,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避雷器屏蔽装置10还包括收放线机构400,其中第一导线310的A2端固定于收放线机构400,例如缠绕打结固定或者通过绝缘胶带固定,第一导线310缠绕在收放线机构400,收放线机构400能够带动第一导线310从收放线机构400脱附以及使得第一导线310再次缠绕在收放线机构400。也就是试验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收放线机构400将第一导线310从收放线机构400释放以及将第一导线310缠绕在收放线机构400。在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导线310的长度可以选择2m。例如,通过收放线机构可以实现,当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相对距离增大时,第一导线310能够被收放线机构400支配并从收放线机构400释放;当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相对距离减小时,第一导线310能够被收放线机构400支配,并缠绕在收放线机构400。
在其中一种设计方式中,收放线机构包括帄面涡旋簧和棘轮机构。收放线机构能够利用帄面涡旋簧的储能、释能及棘轮机构的单向锁定进行收放第一导线。将第一导线拉出时,帄面涡旋簧储能,第一导线停止拉出时,转轴在涡旋簧作用下回转至被棘轮机构锁定,第一导线停止动作;将第一导线收线时利用收线按钮,打开锁定机构,使帄面涡旋簧的储能释放,带动转轴将第一导线缠绕收回。在这种设计方式中,当需要第一导线的再次缠绕时需要手动操作收放线机构。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收放线机构包括转轴以及驱动电机,第一导线的A2端设置在转轴上,驱动电机能够驱动转轴正反转动,控制驱动电机正反转的开关设置在第二空心绝缘杆上。例如,试验人员在操作第二空心绝缘杆时,当需要第一导线从收放线机构释放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轴正向转动实现;当需要第一导线缠绕在收放线机构时,可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轴反向运动实现。在这一种实施方式中,试验人员可以直接根据距离需求使得收放线机构将第一导线释放或者再次缠绕。
在又一种设计方式中,收放线机构包括转轴以及蓄力机构,第一导线的A2端设置在转轴上,蓄力机构设置在转轴上,当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杆的距离需要增加时,第二空心绝缘杆带动第一导线从转轴释放并带动转轴转动,同时转轴带动蓄力机构蓄力,第一导线为拉伸状态;当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的距离需要减少时,第一导线为松弛状态,此时蓄力机构释放蓄力,蓄力机构带动转轴转动并将第一导线缠绕在转轴上。蓄力机构包括弹性件,可以通过在第一导线释放的过程中,使得弹性件压缩或者变形从而产生弹性蓄力,在第一导线需要缠绕在转轴上时,弹性件恢复原状,释放弹性蓄力。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杆的距离减小时,此时可以直接通过收放线机构内的蓄力机构将第一导线再次缠绕在收放线机构上。
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避雷器屏蔽装置10包括第一固定帽500,其中第一固定帽500包括第一收容腔(图中未显示)以及贯穿第一收容腔的第一通孔510,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通孔110,第二通孔110连通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的内腔与外界空间;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收容腔内,第一通孔510与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的内腔连通,第一导线310的A1端穿过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110与第二导线320的B1端电性连接。当第一导线310的A1端穿过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110时,可以在第一导线310的A1端打结,以使得第一导线310的A1端直径尺寸大于第二通孔110的直径尺寸,如此能够较好地限制第一导线310的A1端从第一空心绝缘杆100上脱附。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110的尺寸可以略小于第一导线310的直径尺寸,第一导线310穿过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110时能够被第一通孔510和第二通孔110的夹紧,如此能够更好地起到防止第一导线310从第一空心绝缘杆100上脱附。
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2所示,避雷器屏蔽装置10包括第二固定帽600,其中第二固定帽600包括第二收容腔(图中未显示)和第三收容腔610,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收容腔内,收放线机构400位于第三收容腔610内,此时可以在第三收容腔610的侧壁开设小孔使得第一导线310能够从第三收容腔610内穿出。通过第二固定帽600能够较好地将收放线机构400固定在第三收容腔610内,并通过第二收容腔较好地将第二固定帽600固定在第二空心绝缘杆200上。
为了防止雨水等进入到第二固定帽600的第三收容腔610,一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示,第二固定帽600还包括盖体620,盖体620罩设在第三收容腔610的上端。在一种固定方式中,盖体620可以与第三收容腔610采用卡接的方式固定。通过盖体620能够较好地防止雨水进入到第三收容腔610内,进而影响收放线机构400的功能。
一实施例中,避雷器屏蔽装置还包括紧固件(图中未显示),紧固件能够分别将第一固定帽固定在第一空心绝缘杆,将第二固定帽固定在第二空心绝缘杆。例如,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钉直接穿过第一固定帽的外壁和第一空心绝缘杆的外壁,如此将第一固定帽更进一步地固定在第一空心绝缘杆上。同理,通过螺钉将第二固定帽固定在第二空心绝缘杆。另外,紧固件还可以为抱箍或者铁丝等。
考虑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对其长度调整进行调整。为此,一实施例中,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杆为可伸缩或者可拆卸的绝缘杆。以第一空心绝缘杆举例,第一空心绝缘杆包括多节空心绝缘杆组成,每节空心绝缘杆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和内螺纹,通过每节空心绝缘杆的螺纹连接构成一根第一空心绝缘杆。或者第一空心绝缘杆相邻两节能够相互嵌套,如此实现可伸缩的功能。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第一空心绝缘杆至少包括两节依次连接的空心绝缘杆,相邻的空心绝缘杆能够嵌套在一起。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示,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包括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第三节空心绝缘杆140和第四节空心绝缘杆150。其中,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的内腔能够收容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的内腔能够收容第三节空心绝缘杆140,第三节空心绝缘杆140的内腔能够收容第四节空心绝缘杆150。这里以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收容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的原理举例: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的内腔直径略大于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外径。如此,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能够在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的内腔移动。由于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与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的相距小,当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伸出后,可以利用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的外壁与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之间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第二节空心绝缘杆130自行在第一节空心绝缘杆120的内壁滑动。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空心绝缘杆100的结构设计。
当工作人员将第二空心绝缘杆200上的第一导线310缠绕在避雷器上后,此时无需对第一空心绝缘杆100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进行操作。为了降低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3所示,第一空心绝缘杆100或/和第二空心绝缘杆200的外壁还设置有挂钩160。其中挂钩160能够挂在避雷器或者避雷器周围的电缆上。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包括:
第一空心绝缘杆和第二空心绝缘杆;
屏蔽导线,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相对的A1端和A2端,所述A1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顶端,所述A2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的顶端;
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相对的B1端和B2端,所述B1端与所述A1端电性连接,所述B2端为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还包括收放线机构,所述A2端固定于所述收放线机构,所述第一导线缠绕在所述收放线机构,所述收放线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导线从所述收放线机构脱附以及使得所述第一导线再次缠绕在所述收放线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帽,所述第一固定帽包括第一收容腔以及贯穿所述第一收容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内腔与外界空间;
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内,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的内腔连通,所述A1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B1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包括第二固定帽,所述第二固定帽包括第二收容腔和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收容腔内,所述收放线机构位于所述第三收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帽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罩设在所述第三收容腔的上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屏蔽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能够分别将所述第一固定帽固定在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将所述第二固定帽固定在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和/或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为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至少包括两节依次连接的空心绝缘杆,相邻所述空心绝缘杆能够嵌套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绝缘杆和/或所述第二空心绝缘杆的外壁还设置有挂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器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材质为低阻高导电率合金材料。
CN202110880345.0A 2021-08-02 2021-08-02 避雷器屏蔽装置 Pending CN113791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0345.0A CN113791311A (zh) 2021-08-02 2021-08-02 避雷器屏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80345.0A CN113791311A (zh) 2021-08-02 2021-08-02 避雷器屏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1311A true CN113791311A (zh) 2021-12-14

Family

ID=79181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80345.0A Pending CN113791311A (zh) 2021-08-02 2021-08-02 避雷器屏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1311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1471A (ja) * 1985-05-27 1986-12-01 Ngk Insulators Ltd 酸化亜鉛避雷器の自動試験装置
WO2006078944A2 (en) * 2005-01-19 2006-07-27 Power Measurement Ltd. Sensor apparatus
CN204142779U (zh) * 2014-09-11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屏蔽氧化锌避雷器瓷套表面电流的装置
CN207366664U (zh) * 2017-10-25 2018-05-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一种避雷器试验用高压屏蔽自动收线辅助工具
CN207366607U (zh) * 2017-10-25 2018-05-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一种新型免登高避雷器试验用高压屏蔽辅助工具
CN208043879U (zh) * 2018-04-25 2018-11-0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性点避雷器试验用屏蔽器及试验装置
CN209199693U (zh) * 2018-11-27 2019-08-02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 一种避雷器试验用防护装置
CN112327077A (zh) * 2020-10-27 2021-02-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电力测试辅助工具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1471A (ja) * 1985-05-27 1986-12-01 Ngk Insulators Ltd 酸化亜鉛避雷器の自動試験装置
WO2006078944A2 (en) * 2005-01-19 2006-07-27 Power Measurement Ltd. Sensor apparatus
CN204142779U (zh) * 2014-09-11 2015-02-0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屏蔽氧化锌避雷器瓷套表面电流的装置
CN207366664U (zh) * 2017-10-25 2018-05-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一种避雷器试验用高压屏蔽自动收线辅助工具
CN207366607U (zh) * 2017-10-25 2018-05-1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一种新型免登高避雷器试验用高压屏蔽辅助工具
CN208043879U (zh) * 2018-04-25 2018-11-0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性点避雷器试验用屏蔽器及试验装置
CN209199693U (zh) * 2018-11-27 2019-08-02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 一种避雷器试验用防护装置
CN112327077A (zh) * 2020-10-27 2021-02-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电力测试辅助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0045B2 (en) Attach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stening electrical cable monitoring instruments to electrical cables
CA1230646A (en) Clamp mechanism for power line mounted monitoring device
CN104215519A (zh) 一种电缆线抗开裂性能的测试方法
CN211653101U (zh) 一种小电流接地故障的检测装置
US6747205B2 (en) Device for assisting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earth resistance
CN113791311A (zh) 避雷器屏蔽装置
CN202421403U (zh) 氧化锌避雷器直流泄漏试验装置
US10906417B2 (en) Cord reel variable current thermal management and damage detection
CN211123125U (zh) 一种输电线路避雷器高压试验装置
CN211062547U (zh) 一种带有自动监测功能的避雷器
CN218445717U (zh) 一种电力线路便携式接地电阻测试装置
CN203064916U (zh) 一种试验线收放线箱
CN212655293U (zh) 一种配电线路绝缘测试线收放装置
CN207366664U (zh) 一种避雷器试验用高压屏蔽自动收线辅助工具
CN112327077A (zh) 电力测试辅助工具
CN211878094U (zh) 一种继电保护仪试验线收纳装置
CN114436069A (zh) 一种绝缘电阻测试仪连接线的收放卷装置
CN207020242U (zh) 一种接触式高压验电器
CN209247854U (zh) 一种网络数字万用表
CN108872755B (zh) 对避雷器进行检测的系统及升高辅助机构
CN211318503U (zh) 一种新型可旋转高空夹线器
DE102018210227A1 (de) Kabeltrommel
CN216387132U (zh) 一种电气试验仪器收线器
CN214585791U (zh) 一种便于检测的防雷检测装置
CN211785739U (zh) 一种适用于高空电容器测试的免攀爬辅助电流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