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6123B -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6123B
CN113786123B CN202111062905.8A CN202111062905A CN113786123B CN 113786123 B CN113786123 B CN 113786123B CN 202111062905 A CN202111062905 A CN 202111062905A CN 113786123 B CN113786123 B CN 1137861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harging
heat dissipation
electric interface
monitor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29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6123A (zh
Inventor
吴惠国
陈春林
王远
周春锋
刘咏海
党亚洲
任怀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29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6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6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6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6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6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6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vacuum cleaners or the accessories thereof
    • A47L9/2873Docking units or charging st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02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equipment
    • A47L11/4005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cells; Electric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6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vacuum cleaners or the accessories thereof
    • A47L9/2884Details of 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their instal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其中,所述组成部件包括:电池;散热装置用于散热;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第一电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信号;主控板用于在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直至所述电池适于充电。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缩短电池为满足充电条件所需花费的时间,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便利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种类型、各种功能型的电器也层出不穷。比如,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手持吸尘器、手持式清洁设备等等。
不管是机器人还是手持式机器,大多使用充电电池来实现无线化,方便使用。充电电池电量低时需进行充电再使用。现有技术中,有时会出现一种情况,接入充电电流(比如机器人与基座完成对接充电电流接入或用户将手持式机器放置在充电座上)后,电池充满电需很长时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或改善上述问题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该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包括:
电池;
散热装置,用于散热;
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
第一电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信号;
其中,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设备机体,其上设有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组成部件上的第一电接口电连接;
充电座,其一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接口为所述清洁设备机体提供电信号;
其中,所述组成部件包括电池、散热装置及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
机体,其上设有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组成部件上的第一电接口电连接;
基座,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接口电连接的对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接口为所述机体提供电信号;
其中,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散热装置及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
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在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的组成部分。该清洁设备的组成部分包括:
电池;
散热装置,用于散热;
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
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清洁设备连接到外部电源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通过外部电源为散热装置供电,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现有技术中出现电池充满电需很长时间的原因,经分析发现如下的一个原因是:机器人或手持式机器在持续长时间使用后,其上的电池温度会比较高。电池温度过高时,电池就会过温保护,此时不能充电,需等待45-60分钟以上的时间电池自然降温后,才能进行充电。假设,电池充满只需要1个小时,因为自然降温无形中又加长了45~60分钟的时长,就造成了电池充满电时长过长的情况。电池温度过高只是导致充电时长过长的一个原因,除了电池温度,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比如环境温度、主控板工作异常导致的异常高温等等。
为此,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先基于获取到的监测数据确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并在基于监测数据判定电池不适于充电时,为了使电池快速满足充电条件,将原本被阻断流入电池的电信号,切换至流入散热装置,通过散热装置的工作来改变监测数据。可见,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缩短电池为满足充电条件所需花费的时间,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这样机器人或手持式设备充满电后可尽快继续工作,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利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各部件间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下述的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电器(如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手持吸尘器、清洁设备等等)的电池电量较低时,需对电池进行充电后才能够再使用该电器。不过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电器接入充电电流(比如机器人与基座完成对接充电电流接入或用户将手持式机器放置在充电座上)后,电池充满电需很长时间。经研究发现,上述电池充满电需很长时间的一个主要原因为:电池温度过高,造成电池过温保护。具体地,电器,比如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或手持吸尘器、手持清洁设备等各手持式机器,在经持续长时间使用后,其上的电池温度会比较高,也就会造成电池的过温保护,致使电池无法充电,一般需等待45-60分钟以上的时间电池自然降温后,才能进行充电,这也就造成了电池充满电所需时长过长的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中有一类电器,如具有风机的机器人或清洁设备。其中,风机提供抽吸力,用以抽吸灰尘、液体等。现有技术中有利用风机流出的空气为电池散热的方案,即风机通过一通风通道与电池连通,为电池提供散热气流。该现有技术方案只能在电池包有电的时候才可实现。电池放完电后需充电时,因电池温度过高处于电池过温保护时,风机不进行工作,是无法对电池进行降温散热的,还是得自然降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了相应的一种电池以及电池充电方法。对于本申请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池,本申请将会具体结合安装有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的硬件设备进行介绍说明。
实际应用中,安装有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的硬件设备可以为各种类型、各种功能型的电器,比如,可以为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或者也可以为手持吸尘器、手持式地面清洗机等各种手持式机器,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安装有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的硬件设备为清洁设备,比如,手持式清洁设备(如手持地面清洗机、手持吸尘器等)、人工驾驶清洁设备、自移动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等),此处不作限定。
清洁设备包括清洁设备机体(下文中简称为机体)和充电座(或称为充电适配器)。其中,机体上设有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该组成部件可包括但不限于:电池、散热装置、主控板等。主控板上具有第一电接口,所述第一电接口与第二电接口电连接。除此之外,机体上还可设有其他部件,比如,用于为清洁设备提供行进动力的行进装置、用于清洁待清洗地面的清洁装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对于充电座,充电座的一端电连接外部电源以进行取电,另一端则用于电连接第二电接口,以通过第二电接口为清洁设备机体提供电信号。
参见图1及图2示出的电池结构示意图,上述清洁设备机体上所设的组成部件10。该组成部件10可以是一个封装件。在组装清洁设备时,该组成部件10可作为一个装配件装配在机体上。具体的,所述组成部件可包括:电池11、散热装置12、主控板131。组成部件10包括第一电接口,第一电接口可以位于主控板131上,可以位于电池11上,或者,在主控板131和电池11上都设置第一电接口,优选地,第一电接口位于主控板131上(图中未示出)。其中,散热装置12用于散热;主控板131与所述电池11具有距离;所述主控板131分别与所述电池11及所述散热装置12电连接。所述主控板131,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的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具体实施时,如图1及图2所示,上述主控板13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电池11上方;散热装置12位于主控板131与电池11的侧方。比如,散热装置12可以位于主控板131与电池11的左侧方、右侧方、前侧方或后侧方等,此处不作限定。其中,以图1中示出的三维坐标为参照,上述竖直方向指的是沿z轴指示的方向,组成部件10沿着z轴指示的方向安装在清洁设备机体内,z轴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竖直向上方向;而主控板131与电池11的前侧方向是y轴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主控板131与电池11的右侧方即x轴箭头所指示的方向。
在其他的实现方案中,主控板131也可位于电池11的侧面,主控板131与电池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本实施例不作限定)。散热装置可位于电池的侧面。比如,散热装置包括有一个或多个风扇,一个或多个风扇中有部分或全部风扇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距离形成的散热空间对应。
进一步地,上述散热装置12可以为但不限于如下中的任一项:风扇、散热片、制冷单元、相变材料。其中,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指的是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
在散热装置12为风扇的情况下,散热装置12可包括至少一个风扇,所述至少一个风扇中的一风扇,其一部分与主控板131和电池11因所述距离形成的散热空间对应,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池11对应。这里,将一风扇的一部分与主控板131和电池11因距离形成的散热空间对应,有助于加速空气流通,提高散热效率。例如,参见图1及图2所示,假设散热装置12包括一个风扇,且风扇全部与电池对应。具体地,风扇(即图中示出的散热装置12)全部与电池的一侧(如前侧)相对应,那么在控制风扇工作以对电池11进行散热时,风扇所产生的流动气流大多只能够吹到电池11的前侧,因遮挡气流很难达到电池11的后侧,这也就易造成电池11前侧相对于其后侧降温速度缓慢,从而影响电池11整体的降温速率。但将风扇的一部分与主控板131和电池11因距离所形成的散热空间对应,另一部分与电池11对应,那么在控制风扇工作以对电池11进行散热时,风扇所产生的风一部分将会经由散热空间吹向电池11的后侧,另一部分风则直接吹到电池11的前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池11前后相对两侧受风均匀,利于提高电池降温速率。此外,因风扇所产生的风一部分会经由散热空间吹向电池11的后侧,也即能够吹向电池11的后侧对应的空间,所以也可以加快电池11的后侧对应的空间的空气流通,有助于提高电池散热效率。这里采用前后侧是为了方便描述,本文中的电池的任一侧都可以是前侧,那么与前侧相对的另一侧即后侧。图1中示出了以y轴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作为电池11的前侧的情况。
参见图1所述电池11包括:电芯110及电池控制板132。其中,所述电池控制板132与所述主控板131电连接,并与所述主控板131具有所述距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芯110可以为多个,多个电芯110组成一个电芯模组。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及图2所示,清洁设备机体上所设的电池还包括:壳体14及盖体15。壳体14具有容纳空间且其上端敞口,盖体15可盖合在壳体14上端敞口处;在壳体14上可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部空气连通的通风口(图中未示出)。壳体14形状除了可以是如图1及图2中示出的柱体形状外,还可以是其它各种形状,如椭圆形、圆形、凸多边形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上文所述的电池11、散热装置12及主控板131均是依据壳体14而设置的。具体地,电池11及主控板131设置在壳体14内;散热装置12可以设置在壳体14内,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4的侧壁上。比如,散热装置12可以设置在壳体14的左侧壁或前侧壁上等;散热装置12在壳体上的具体设置可根据散热装置所属类型进行合理设置,此处不作限定。有关散热装置12可以为哪些类型可以参见上文相关内容,图1及图2中示出了在散热装置为风扇的情况下,散热装置12设置在壳体14侧壁上的情况。
用于接入电信号的电路线可以自所述壳体14的底部伸入所述壳体14内与所述第一电接口电连接。该电路线可与清洁设备机体上设置的第二电接口电连接。第二电接口是外露的,用于电连接基座或充电座的接口。例如,充电座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连接取电,另一端则与机体上的第二电接口电连接,通过第二电接口可以将电信号(或称为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等)输入至第一电接口,使得第一电接口接入相应的电信号,主控板131便能控制电池的充电、散热装置的启停等。
具体实施时,参见图3示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充电座20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清洁设备机体上的第二电接口与充电座20电连接,第二电接口与第一电接口电连接。第一电接口接入了电信号(如图3中示出的充电电流);电信号经由第一电接口流入至主控板131,可以实现为主控板131上的各部件(如控制器、散热控制电路等)供电,图3中未明确示出主控板131上的各部件。
继续参见图3所示的电路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组成部件中还可包括温度采集电路。该温度采集电路可设置在电池控制板132上,用于实时采集所述电池温度、所述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中的至少一项作为所述监测数据。进一步的,组成部件中还可包括散热控制电路。该散热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主控板131上,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12之间,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的电信号,控制所述散热装置工作。
进一步的,主控板131上可具有主控制器,电池控制板132上可具有从控制器。具体的,
主控板131上的主控制器,可用于通过电池控制板132上的温度采集电路获取所述监测数据,并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基于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的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并向电池控制板上的从控制器发送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的指令信息;
电池控制板132上的从控制器,用于按照所述指令信息,执行断开第一电接口与电池间的电路操作。
上述中,温度采集电路可以包含有第一温度采集元件和第二温度采集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用于采集电池11(更具体的是采集电芯110)的温度;第二温度采集元件,用于采集电池11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其中,第一温度采集元件可以为热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检测到电池的温度升高,自身温度也会随电池温度一同升高,进而使得自身阻值发生变化。热敏电阻器通过变化自身的电阻值可以控制其所在电路的电流变化,以此实现对电池的过温保护,致使电池11无法充上电;当然,第一温度采集元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温度采集元件,如电阻温度探测器(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RTD)、IC敏感元件等,此处对第一温度采集元件的具体类型并不作限定。对于第二温度采集元件可以参照第一温度采集元件,即第二温度采集元件可以为但不限于热敏电阻、RTD、IC敏感元件等。
主控制器中可以预先写入相应的程序,以控制实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逻辑,关于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可参见下述相关内容。基于此,主控制器可调用自身内置的相应程序,实时通过温度采集电路获取与电池相关的监测数据,以在后续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先基于所获取到的监测数据确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从而根据确定出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实现为电池充电功能。其中,监测数据包含如下中的至少一项:电池的温度、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上述主控板除了具有控制电池充电外,还具有控制清洁设备工作的功能,比如,清洁模式切换、路线规划、地图绘制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温度采集电路可周期性或不定期地进行温度监测,并向主控板反馈所述监测数据。所述主控板在接收到温度采集电路反馈的监测数据后,可将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在不同时刻监测的监测数据进行存储,以备后续需要时获取。此外,一方面,由于电路实际采集温度时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进行信号采集的,另一方面,由于可能存在的电路延迟等其他原因,总之,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的时刻,温度采集可能并没有同时发生,而是在接入电信号时刻后间隔一段时间才发生了监测数据的采集,即,上文中提及的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可具体为:
所述主控板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距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以作为判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的依据。
其中,所述获取距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可具体为:从存储区或缓存区内获取距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距离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最近的一个或多个监测数据,可包括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之前温度采集电路测得的监测数据,也可以包括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之后温度采集电路侧得的监测数据。
或者,上文中提及的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可具体为:
所述主控板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后,接收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反馈的监测数据。
又或是,上文中提及的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可具体为:
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向电池控制板发送监测指令,以便所述电池控制板按照所述监测指令触发温度采集电路执行监测任务;
接收所述电池控制板反馈的所述温度采集电路测得的监测数据。
其中,接收到的监测数据可包括:温度采集电路在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监测到的监测数据,还可包括温度采集电路在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之后预设时长内监测到的多个监测数据。本实施例对所述预设时长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是1s、2s或更长,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预设时长可携带在所述监测指令中。
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用于采集电池11温度的第一温度采集元件可以为热敏电阻器,主控板的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热敏电阻器阻值与温度间的对应关系,基于该对应关系,主控制器是通过获取热敏电阻器的阻值来确定出电池11温度的。具体地,主控制器可采用如下步骤来获取电池的温度:
S01、获取所述热敏电阻器的阻值;
S02、获取热敏电阻器阻值与温度间的对应关系;
S03、根据所述热敏电阻器阻值与温度间的对应关系,查询出与所述热敏电阻器的阻值相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述电池的温度。
实际应用中,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常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本实施例中的热敏电阻器既可以为PTC,也可以为NTC,此处不作限定。不过,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的热敏电阻器为NTC,热敏电阻器NTC与电芯110可以是但不限于以并联分流形式连接,有关热敏电阻器NTC与电芯110以并联分流形式连接的具体形式可参见现有技术。
当热敏电阻器NTC与电芯110以并联分流形式连接时,在电芯110处于正常温度(如接近室温)的情况下,与电芯110连接的热敏电阻器(图中未示出)的温度与室温相近、电阻较小(一般在十几欧姆以上),此时其并不会影响流入电芯110所在支路的充电电流。而当电芯110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器NTC的温度也将随之升高,此时热敏电阻器NTC的阻值将降低,流入热敏电阻器NTC所在支路的电流增大,也就是说,流入电芯110所在支路的充电电流减少;为此,当热敏电阻器NTC的阻值降低至一定程度(如5Ω左右)时,也就是会对电芯110产生过温保护,使得无法对电池充电,也即电池无法充电。
主控制器在获取到热敏电阻的阻值后,基于热敏电阻器阻值与温度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查询出与此时热敏电阻器的阻值相对应的热敏电阻器的温度,该热敏电阻器的温度即可作为电池的温度。同样,若第二温度采集元件也为热敏电阻器,控制器也可基于上述获取电池温度的原理步骤,来获取到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主控制器在通过温度采集电路获取到与电池相关的监测数据,即电池的温度和/或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后,可以基于该监测数据确定出相应的判定参数,并将判定参数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基于比较结果来确定电池11是否适于充电,比如,若判定参数小于预设阈值,可确定电池11适于充电;反之,电池11不适于充电。具体地,即控制器在用于基于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时,可具体用于:
S11、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判定参数;
S12、所述判定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
S13、所述判定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上述S11中,在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判定参数时,可以仅将电池的温度作为判定参数,或者也可以仅将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作为判定参数,或者也还可以将电池的温度、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均作为判定参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S12至S13中,所预设的第一阈值可以为45℃~50℃范围内的任一数值,如第一阈值可以为47℃,此处对第一阈值的具体数值并不作限定。假设判定参数为电池温度的情况下,若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便可认为电池处于过温保护,不适于充电;反之,若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一阈值,则可认为电池处于正常状态,即电池处于非过温保护,适于充电。在判定参数为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的情况下,如何判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可参见判定参数为电池温度时的具体判定过程,此处不再作具体赘述。
对于判定参数为电池温度及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的场景,可以在电池温度及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才认为电池不适于充电;反之,只要电池温度及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中的任一个小于第一阈值,便可认为电池适于充电。不过,考虑到致使电池不适于充电的主要缘由是因电池自身温度过高所导致的,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对电池不适于充电的影响程度较小。为此,为了提高电池不适于充电判定的精准性,可以在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以及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大于或等于另一阈值的情况下,认为电池处于不适于充电。其中,所述另一阈值小于第一阈值,设置所述另一阈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原因在于:一般在电池自身温度升高时,其对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影响程度较小。例如,假设在电池处于正常温度如24℃时,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也为24℃;当电池的温度从正常温度即24℃,上升至47℃时,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可能仅上升至30℃。
主控板在基于电池的温度和/或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确定此时电池不适于充电时,便会连通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电路,以通过第一电接口为散热装置12供电,进而散热装置12工作用于改变监测数据,以使电池适于充电;并且,同时还会断开第一电接口与电池11间的电路。
具体实施时,继续参见图3所示,主控板在确定电池不适于充电时,可以控制电连接在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开关模块(图中未示出)闭合,以此连通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电路;连通电路后,第一电接口接入的电信号也就可以经由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电路流入至散热装置12,从而也就实现了为散热装置12供电,使得散热装置12工作以改变监测参数,也即改变电池11的温度、电池11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等。
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之间的电路可包含散热控制电路。该散热控制电路可设置在主控板131上。在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间的电路连通后,由散热控制电路基于第一电接口接入的电信号控制散热装置工作。更具体的,所述散热控制电路中具有调压功能子电路。比如,考虑到散热装置12所需的工作电压通常较小,为了满足散热装置12所需的工作电压,散热控制电路中的调压功能子电路对第一电接口接入的电信号进行调压处理,以为散热装置提供适配的工作电压。
在散热装置12工作的过程中,主控板会持续通过温度采集电路获取监测数据,以便在基于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开始为电池11充电。在开始为电池11充电之初,由于电池11的温度可能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状态。比如,在第二阈值为45℃时,那么当确定出的判定参数达到45℃时,便开始为电池11充电,此时电池温度刚降下来,充电后极易快速上升,因此,在电池11开始充电的一小段时间内,可以继续为散热装置12供电,直至后续电池的温度降至第三阈值(如41℃)或以下时,才停止为散热装置12供电,散热装置再停止工作。
即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上述主控板,还可用于:
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电路的连通,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为所述电池充电。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进一步地,上述主控板还可用于:
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并维持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电路的连通;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具体实施时,所设定的第三阈值是小于上述第二阈值的,具体地,第三阈值可以为40℃~45℃范围内的任一数值,如第三阈值可以为41℃,同样本实施例对第三阈值的具体数值也不作具体限定。
综合上文,针对此种实现方式举一具体示例:假设判定参数为电池的温度,预设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分别为47℃、45℃、41℃,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电路记为电路1,第一电接口与电池11间的电路记为电路2。参见下表1,在电池的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的t0时刻,若电池的温度T大于等于47℃(也即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此时断开电路2,连通电路1,充电座通过第二电接口和第一电接口对散热装置12(如风扇)供电,散热装置12(如风扇)工作以对电池降温;之后,在t1时刻,电池的温度T从47℃降至45℃(即电池温度等于第二阈值,但大于第三阈值),此时连通电路2,开始为电池11充电,并继续连通电路1,使散热装置12继续工作;在t1时刻之后(即开始为电池11充电之后)的一时间段内,如t1-t3时间段内(不包括t3时刻),电池的温度T是一直处于大于第三阈值(即41℃)且小于第一阈值(即47℃)的状态,在此期间电路1和电路2将会一致保持连通;达到t3时刻时,电池的温度T降至如41℃(等于第三阈值),那么此时断开电路1以使散热装置12停止工作,继续连通电路2,即电池11继续充电。在t3时刻后,电池11在继续充电过程中,若其温度再次上升至第二阈值(即45℃),比如,在t4时刻时,电池温度T上升至45℃,那么将会重复上述降温处理步骤,即会连通电路1,使散热装置工作以对电池散热降温;接下来,在t5时刻,散热装置对电池散热使得电池温度降至41℃,此时断开电路1以使散热装置12停止工作,继续连通电路2,即电池11继续充电。此后,电路1和电路2的工作过程如上述t3~t5的过程描述,可见,本实施例一旦开始为电池充电,在为电池充电整个过程中,可以保证电池的温度一直处于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状态,即能够避免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出现过温保护。关于本示例中的连通或断开电路1、连通或断开电路2等的具体实现,可参见上述相关内容,此处不作具体赘述。
表1
除了上述所描述的一旦确定出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便认为电池适于充电,并立即开始为电池充电的方案外,本实施例还提供可一种方案,即当确定出判定参数小于第二阈值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认为电池适于充电,开始为电池充电。也就是说,在另一种具体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控制器,还可用于:
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电路的连通,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为所述电池充电;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具体实施时,所设定的第四阈值是小于上述第二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如第四阈值可以为42℃。这里,在确定判定参数(如电池的温度)小于第二阈值达到一定程度,即在确定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才开始为电池充电,这样做在于:为电池的充电留出一个安全充电准备期,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二阈值与所述第四阈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与所述第三阈值之间的差值,如此,为电池的充电留出一个更大限度的安全充电准备期,避免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温升或其他异常温升对电池充电的影响。
针对此种实现方式,举一具体示例:仍假设判定参数为电池的温度,预设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分别为47℃、45℃、41℃、42℃,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电路记为电路1,第一电接口与电池11间的电路记为电路2。参见下表2,在电池的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的t0时刻,若电池的温度T大于或等于47℃(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此时断开电路2,连通电路1,充电座通过第二电接口和第一电接口对散热装置12(如风扇)供电,散热装置12(如风扇)工作以对电池降温;之后,在t0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表2中示出的t0至t2时间段内(不包括t2时刻),电池的温度T是一直处于大于第四阈值的状态,在此期间电路1将会一致维持连通,电路2将会一致维持断开。达到t2时刻,电池的温度降至42℃,此时电路1仍维持连通,同时电路2被连通以开始为电池充电。达到t3时刻时,电池的温度T降至如41℃(等于第三阈值),那么此时断开电路1以使散热装置12停止工作,继续连通电路2,即电池继续充电。在t3时刻后,电池在继续充电过程中,其温度再次上升,比如,在t4时刻时,电池温度T上升至45℃(等于第二阈值),那么将会重复上述降温处理步骤,即会连通电路1,使散热装置工作以对电池散热降温。接下来,在t5时刻,散热装置对电池散热使得电池温度降至41℃(等于第三阈值),此时断开电路1以使散热装置12停止工作,继续连通电路2,即电池11继续充电。此后,电路1和电路2的工作过程如上述t3~t5的过程描述。
表2
时刻 电池温度T 电路1(如风扇) 电路2(电池)
<![CDATA[t<sub>0</sub>]]> ≥47℃ 连通 断开
..... 42℃<T<47℃ 连通 断开
<![CDATA[t<sub>2</sub>]]> 42℃ 连通 连通
…… 41℃<T<42℃ 连通 连通
<![CDATA[t<sub>3</sub>]]> 41℃ 断开 连通
…… 41℃<T<45℃ 断开 连通
<![CDATA[t<sub>4</sub>]]> 45℃ 连通 连通
.... 41℃<T<45℃ 连通 连通
<![CDATA[t<sub>5</sub>]]> 41℃ 断开 连通
…… …… …… ……
上述均是从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基于监测数据确定电池不适于充电(如电池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的情况来说明的。对于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基于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确定电池适于充电(如电池温度小于第一阈值)时,可以立即连通第一电接口和电池间的电路,同时若进一步地确定出判定参数是大于设定阈值(小于第一阈值),说明电池温度虽适于电池充电,但却处于一个温度相对较高的状态,电池充电后电池温度极易上升。因此,同时还可以连通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间的电路,以使散热装置供电,直至后续电池的温度降至设定阈值。具体实施时,所述设定阈值是小于上述第一阈值的,优选地,所述设定阈值小于上述第二阈值以提供充电安全缓冲期,而对于所述设定阈值与上述第三阈值或第四阈值间的关系,本实施例对此不再限定;比如,所述设定阈值可以等于上述第三阈值或第四阈值,或者也可以小于上述第三阈值或第四阈值,或者还可以大于上述第三阈值或第四阈值等。具体地,所述设定阈值可以为40℃~45℃范围内的任一数值。这里为了方便说明,将所述设定阈值定义为所述第三阈值,即41℃。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电池适于充电时,判断基于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的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是否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判定参数大于第三阈值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下面针对上述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基于监测数据确定出电池适于充电的情况,举一示例说明一下相关电路的控制过程。示例具体如下:
这里,仍假设判定参数为电池的温度,预设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及第三阈值分别为47℃、45℃和41℃,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电路记为电路1,第一电接口与电池11间的电路记为电路2。参见下表3,在电池的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的t0时刻,若电池的温度T小于47℃大于41℃(小于第一阈值,但大于第三阈值),此时连通电路2以为电池充电,同时连通电路1以使散热装置12(如风扇)工作以对电池降温;之后,在t0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表3中示出的t0至t3时间段内(不包括t3时刻),电池的温度T是一直处于大于第三阈值的状态,在此期间电路1将会一致维持连通,电路2也将会一致维持连通。达到t3时刻,电池的温度降至41℃(小于等于第三阈值),此时断开电路1以停止为散热装置供电,仍维持电路2的连通,电池继续充电;后续电池在继续充电过程中,若其温度再次上升比如,在t4时刻时,电池温度T上升至第二阈值45℃,那么将会重复上述降温处理步骤,即会连通电路1,使散热装置工作以对电池散热降温。接下来,散热装置对电池散热使得电池温度降至41℃(等于第三阈值),此时断开电路1以使散热装置12停止工作,继续连通电路2,即电池11继续充电。其后过程与表1和表2的工作过程相同。
表3
时刻 电池温度T 电路1(如风扇) 电路2(电池)
<![CDATA[t<sub>0</sub>]]> <47℃ 连通 连通
…… 41℃<T<47℃ 连通 连通
<![CDATA[t<sub>3</sub>]]> 41℃ 断开 连通
…… 41℃<T<45℃ 断开 连通
<![CDATA[t<sub>4</sub>]]> 45℃ 连通 连通
…… 41℃<T<45℃ 连通 连通
<![CDATA[t<sub>5</sub>]]> 41℃ 断开 连通
.... .... ..... ......
这里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连通或断开第一电接口与电池间的电路,可根据用于采集电池11温度的第一温度采集元件所属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实现。例如,若第一温度采集元件为热敏电阻器,基于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即可达到连通或断开第一电接口与电池间的电路的目的,具体地,参见上文与热敏电阻器相关的介绍内容,假设热敏电阻器为NTC,且热敏电阻器NTC与电池11以并联分流的形式连接,则在热敏电阻器NTC因电池温度升高使其阻值降低时,将会造成流入热敏电阻NTC所在支路的电流增大,流入电池所在支路的电流减少。当热敏电阻NTC的阻值降低至一定程度时,便会致使第一电接口与电池间的电路实质处于断开状态;同理,当热敏电阻阻值的升高一定程度,也就会使第一电接口与电池间的电路处于连通状态,具体原理可参见上述相关内容。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接口与电池11之间的电路中电连接一个开关模块的方式,达到连通或断开第一电接口与电池间的电路的目的;具体如何通过开关模块控制第一电接口与电池间的电路的连通或断开,可参见上文所描述的通过开关模块控制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12间的电路的连通与断开过程,此处就不再作详细赘述。
综合上文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会实时获取与电池相关的监测数据,并在电池的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先基于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的监测数据确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基于监测数据判定电池不适于充电时,为了使电池快速满足充电条件,将原本被阻断流入电池的电信号,切换至流入散热装置,散热装置的工作来改变监测数据。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缩短电池为满足充电条件所需花费的时间,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这样清洁设备充满电后即可尽快继续工作,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的组成部分。该清洁设备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池;散热装置,用于散热;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所述主控板用于:获取监测数据;在清洁设备连接到外部电源时,基于外部电源接入时的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通过外部电源为散热装置供电,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分中各步骤未尽详述的内容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作赘述。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分中除了上述部件外,还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其他部分或全部的部件,具体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上文所述的清洁设备可以安装有本申请所提供的上述组成部件外,当然其他功能型的电器设备也可以安装有本申请所提供的组成部件,比如,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或者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无人机等等,本申请对此不再具体限定。基于此,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清洁设备机体及充电座。其中,清洁设备机体,其上设有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组成部件上的第一电接口电连接。充电座,其一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接口为所述清洁设备机体提供电信号。所述组成部件包括电池、散热装置及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池具有距离;所述第一电接口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具体地,该机器人包括:机体及基座;其中,机体上设有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组成部件上的第一电接口电连接;基座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接口电连接的对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接口为所述机体提供电信号。所述电池包括电池、散热装置及主控板;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池具有距离;所述第一电接口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机器人可以为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巡检机器人、酒店或餐饮等公共场景内的服务机器人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再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除了具有上述机体、基座、机体上设有的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外,还可具有其他的一些基本部件,比如,机体上还可设置有行进装置、第一存储器、显示器、音频组件、人机交互装置(如触摸屏、控键、语义交互装置等)等等;组成部件的主控板上还可设置有存储器、控制器、散热控制电路、开关模块等。上述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这些计算机指令可被相应的控制器(如主控板上的主控制器)执行,致使控制器控制机器人实现相应的功能,完成相应动作或任务。例如,主控板上的控制器,与存储器耦合,并通过执行存储器存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能够实现下文中介绍的电池充电方法中的各步骤。
另外,上述存储器除了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外,还可被配置为存储其他各种数据以支持机器人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机器人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比如,存储器中可存储有热敏电阻器阻值与温度间的对应关系、温度采集电路采集的监测数据等等。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由于不同机器人所包含的这些基本部件及基本部件的构成均会有所不同,本实施例列举的仅是部分示例。有关不同机器人的具体所具有的基本部件及部件构成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就不再作具体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中各步骤未尽详述的内容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作赘述。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中除了上述各步骤外,还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其他部分或全部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上文中,均是从硬件角度介绍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下面将从软件角度介绍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任何安装有本申请所提供的组成部件的电器,例如:上文所述的清洁设备,具体地,比如,手持式清洁设备(如手持地面清洗机、手持吸尘器等)、人工驾驶清洁设备、自移动清洁设备(如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等);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功能型的电器,例如,割草机器人、巡航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其他功能型的各种机器人,或者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无人机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上述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电器机体上所设的组成部件的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相关内容,此处就不作具体赘述。
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
102、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
103、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主控板。具体实施时,所述主控板上可设置有主控制器、存储介质、散热控制电路、第一电接口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电池(更具体的,电池控制板)上设有温度采集电路,电池控制板与主控板电连接。温度采集电路可周期性或不定期地进行温度监测,并通过电池控制板向主控板反馈所述监测数据。所述主控板在接收到温度采集电路反馈的监测数据后,可将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在不同时刻监测的监测数据进行存储,以备后续需要时获取。此外,一方面,由于电路实际采集温度时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进行信号采集的,另一方面,由于可能存在的电路延迟等其他原因,总之,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的时刻,温度采集可能并没有同时发生,而是在接入电信号时刻后间隔一段时间才发生了监测数据的采集,即,本实施例中步骤101“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可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距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以作为判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的依据。
其中,所述获取距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可具体为:从存储区或缓存区内获取距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最近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进一步地,从存储介质中获取到的最近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可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在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前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在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后的至少一个监测数据。
或者,本实施例中步骤101“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可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后,接收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反馈的监测数据。
又或是,本实施例中步骤101“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可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向电池控制板发送监测指令,以便所述电池控制板按照所述监测指令触发温度采集电路执行监测任务;
接收所述电池控制板反馈的所述温度采集电路测得的监测数据。
其中,接收到的监测数据可包括:温度采集电路在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监测到的监测数据,还可包括温度采集电路在所述电信号接入时刻之后预设时长内监测到的多个监测数据。本实施例对所述预设时长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是1s、2s或更长,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预设时长可携带在所述监测指令中。
进一步地,上述监测数据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相应地,
在一种具体可实现技术方案中,上述102“基于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的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可具体包括:
1021、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判定参数;
1022、所述判定参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1023、确定所述判定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1024、当所述电池适于充电时,确定所述判定参数是否大于第三阈值;
1025、若是,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104a、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104b、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时,继续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为所述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104a’、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104b’、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时,继续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为所述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与所述第四阈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与所述第三阈值的差值。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105a、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105b、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并继续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105c、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105d、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并继续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中中各步骤未尽详述的内容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作赘述。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除了上述各步骤外,还可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其他部分或全部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充电方法步骤或功能。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均侧重于介绍电池在充电时如何散热的方案。实际上,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中,电池中设置的散热装置,在机器人或清洁设备工作时,也可工作。即,在机器人或清洁设备执行任务时,电池为机器人或清洁设备上的各电器元件供电,还为电池上的散热装置供电,散热装置工作为电池散热。假设,散热装置是设置在电池的壳体上的风扇时,电池的壳体上还可设置通风孔,风扇吹电池的电池,使得电池壳体内空气流动,并通过通风孔将热量排出,加速热空气流出。
最后,结合几个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场景一、
用户家里的一手持式地面清洗机(下文简称清洗机)安装有一块充电电池。初始时清洗机的电池电量处于满电状态,用户打开清洗机的电源开关使用该清洗机进行清洁地面;清洗机的电源开关打开或清洗机的主电机开始工作,清洗机内的电池即开始同时为风扇供电,风扇工作吹电池,使电池壳体内的空气流动,同时电池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可以加速壳体内的热空气流出,利于减缓电池温度上升。
或者,清洗机的电源开关打开,清洗机执行清洁任务(主电机工作)的连续时长达到第一时长,例如15分钟时,清洗机内的电池开始为风扇供电,风扇工作为电池散热。
或者,清洗机连续多次间歇工作,例如,清洗机开机后,清洗机执行清洁任务一段时间后待机,待机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执行清洁任务,如果清洗机在开机后执行清洁任务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清洗机内的电池开始为风扇供电,风扇工作为电池散热。
或者,清洗机连续多次间歇工作,例如,清洗机完成第一区域的清洁任务后用户将清洗机待机或关闭电源,移动清洗机至第二区域继续工作,如果清洗机电源开关打开时距离电源开关上一次关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第二时长,例如5分钟,且清洗机执行清洁任务的累计工作时长达到第一时长时,清洗机内的电池开始为风扇供电,风扇工作为电池散热。
场景二、
清洗机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后,电池电量进入低电量状态,且电池的温度升高,当电池电量低至某一阈值,如20%时,清洗机的电池开始为风扇供电,风扇工作为电池散热。当用户将清洗机放置在相应的充电座上为清洗机充电时,由于风扇已经提前为电池散热,将大大缩短电池充电的等待时间。
或者,当清洗机执行清洁任务结束后,电池温度升高,此时电池开始为风扇供电,风扇为电池散热。清洗机执行清洁任务结束的标志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关闭电源开关、待机时间超过预设时长、电源开关关闭达到预设时长。
或者,当清洗机使用后或电量低时,用户将清洗机放置在相应的充电座上为清洗机充电,此时充电座即开始为风扇供电,风扇工作为电池降温,风扇工作预定时长后开始为电池充电。
或者,当清洗机使用后或电量低时,用户将清洗机放置在相应的充电座上为清洗机充电,此时,清洗机的第二电接口接入充电电流,通过电路线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口的第一电接口接入充电电流时,清洗机的主控板根据获取到的与电池相关的监测数据,确定出电池不适于充电,此时,会断开电池的充电电路,并将充电电流连通至风扇以为风扇供电,风扇工作用以加快电池温度的降低,使电池快速满足充电条件,这样也就缩短了电池为满足充电条件所需花费的时间。
场景三、
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以下简称电动汽车)。用户开着电动汽车外出一趟远门,返回到家时,发现电动汽车处于低电量。此时,用户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充电适配器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电连接,为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入充电电流,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过一段时间(如5小时)后,用户因有急事需再次外出,这时用车时发现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才充到70%,一般正常情况下该电动汽车是只需4小时左右也就可以充满电,这无疑影响了用户办理事件,用户具有较差的体验。
用户在将电动汽车的电池换成本申请所提供的组成部件后,就会发现开着该电动汽车外出一趟远门,返回到家时,再为处于低电量的电动汽车充电时,从为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入充电电流至电池充满电,仅花费了4.5小时,这明显缩短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能够使得用户具有较好的体验。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
散热装置,用于散热;
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
第一电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信号;
其中,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池上方;所述散热装置位于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池的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与所述电池具有距离,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风扇;
所述至少一个风扇中的一风扇,其一部分与所述主控板和所述电池因所述距离形成的散热空间对应,另一部分与所述电池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控制电路;
所述散热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所述第一电接口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所述散热控制电路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之间,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的电信号,控制所述散热装置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及盖体;
所述壳体上端敞口,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敞口处;
所述电池、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或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外部空气连通的通风口。
7.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清洁设备机体,其上设有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组成部件上的第一电接口电连接;
充电座,其一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接口为所述清洁设备机体提供电信号;
其中,所述组成部件包括电池、散热装置及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8.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其上设有组成部件及第二电接口,所述第二电接口与所述组成部件上的第一电接口电连接;
充电座,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接口电连接的对接口,以通过所述第二电接口为所述机体提供电信号;
其中,所述组成部件包括电池、散热装置及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有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9.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获取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电池是否适于充电;
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散热装置间的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接口为所述散热装置供电,所述散热装置工作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数据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电接口接入电信号时的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包括:
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电池所在安装空间内的温度中的至少一项,确定判定参数;
所述判定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判定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当所述电池适于充电时,确定所述判定参数是否大于第三阈值,若是,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电路的连通,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为所述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散热装置工作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时,维持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电路的连通,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的电路,以为所述电池充电;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与第四阈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与所述第三阈值的差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维持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电路的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持续获取监测数据;
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出的判定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连通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散热装置间的电路,维持所述第一电接口与所述电池间电路的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16.一种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
散热装置,用于散热;
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及所述散热装置电连接;
所述主控板用于:
在清洁设备连接到外部电源时,获取监测数据;基于所述监测数据确定所述电池是否适于充电;在所述电池不适于充电时,通过外部电源为散热装置供电,用以改变所述监测数据,以使所述电池适于充电。
CN202111062905.8A 2021-09-10 2021-09-10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Active CN113786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2905.8A CN113786123B (zh) 2021-09-10 2021-09-10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2905.8A CN113786123B (zh) 2021-09-10 2021-09-10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6123A CN113786123A (zh) 2021-12-14
CN113786123B true CN113786123B (zh) 2023-05-02

Family

ID=7918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2905.8A Active CN113786123B (zh) 2021-09-10 2021-09-10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61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9024A (zh) * 2022-03-25 2022-07-05 尚科宁家(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机自清洗控制方法
CN114794982A (zh) * 2022-04-12 2022-07-29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机器人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3349B (zh) * 2015-10-12 2018-07-13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器及其电机组件
CN106711523A (zh) * 2016-12-16 2017-05-2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温度控制方法以及基站
EP3432440B1 (en) * 2017-07-17 2020-09-16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Charger for vacuum cleaner and fast charging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7394841A (zh) * 2017-07-25 2017-11-24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及其备电电池充电方法与控制装置
CN110584534B (zh) * 2018-06-13 2022-08-09 株式会社牧田 充电式吸尘器
CN212412784U (zh) * 2020-04-26 2021-01-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箱及充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6123A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6123B (zh) 清洁设备的组成部件、清洁设备、机器人及电池充电方法
US11440392B2 (en) Battery system of an electric vehicle
US9905893B2 (en) Battery system cooling
JP6491663B2 (ja) 電池予熱方法、装置および機器
TWI223490B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US8633619B2 (en) Power manager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power managers
US11646596B2 (en) Portable power station having multiple battery module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portable power station having multiple battery modules
JP2017005828A (ja) 充電制御装置、充電器及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EP3214721A1 (en) Charging device
US9525295B2 (en) Electr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ctric drive
JP2017228544A (ja) 電池予熱方法、装置および機器
KR102375845B1 (ko) 배터리 장치 및 배터리 온도 조절방법
CN113844323A (zh) 基于云端控制的换电柜管理方法
JP5946210B2 (ja) 電源装置
CN112789758A (zh) 电池控制方法、可移动平台、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6283B (zh) 电池备用单元以及包括其的电子机架
CN112462822A (zh) 家电设备的输出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及家电设备
US202301553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 direct current to direct current (dc/dc) converter
CN212277935U (zh) 一种电网潮流控制装置
JP2016110912A (ja) 蓄電システム、電力管理装置、および温度管理方法
CN217689331U (zh) 一种电池核容设备
CN213905472U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控制器装置
CN219204107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113141032B (zh) 一种便携式食品加工机
CN217182336U (zh) 行驻一体电池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