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2805A -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2805A
CN113782805A CN202110996211.5A CN202110996211A CN113782805A CN 113782805 A CN113782805 A CN 113782805A CN 202110996211 A CN202110996211 A CN 202110996211A CN 113782805 A CN113782805 A CN 113782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adhesiv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dhesiv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62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2805B (zh
Inventor
李学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62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2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2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28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9491 priority patent/WO2023024838A1/zh
Priority to EP22860184.5A priority patent/EP4207412A1/en
Priority to US18/192,91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3856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2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2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组件沿卷绕方向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一弯曲段、第二段和第二弯曲段。第一粘接件具有设置于第一弯曲段的第一主体部和设置于第一段的第一延伸部,第一主体部粘接第一弯曲段和壳体。第二粘接件具有设置于第二弯曲段的第二主体部和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二延伸部,第二主体部粘接第二弯曲段和壳体。第三粘接件设置在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第三粘接件粘接壳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壳体受到应力时,被缓冲;壳体受到的应力还通过第三粘接件传递至第一粘接件和第二粘接件,减少第三粘接件与壳体之间的失粘且减少第三粘接件对应的电极组件撕裂受损,进而减少电化学装置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化学装置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电子装置(例如便携式电子装置等)进行供电的装置。目前,电化学装置广泛地运用于笔记本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备用电源、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照明器具、游戏机、钟表、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电容器等电子装置中。电化学装置的安全性能是用户关注的热点。
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电子装置在运输或者使用等过程中,常会发生跌落、碰撞、振动等机械滥用,这容易导致电化学装置的壳体受到应力,进而应力传递至电化学装置的内部,导致其内部局部撕裂等,从而引发电化学装置失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克服了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电化学装置失效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壳体、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和第三粘接件。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沿卷绕方向,电极组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一弯曲段、第二段和第二弯曲段。壳体收纳电极组件。第一粘接件具有设置于第一弯曲段的表面的第一主体部和设置于第一段的表面的第一延伸部,第一主体部粘接第一弯曲段和壳体。第二粘接件具有设置于第二弯曲段的表面的第二主体部和设置于第一端的表面的第二延伸部,第二主体部粘接第二弯曲段和壳体。第三粘接件设置在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第三粘接件粘接壳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壳体通过第一粘接件与电极组件连接,壳体通过第二粘接件与电极组件连接,可减少电极组件在壳体内的窜动,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跌落性能。壳体与第三粘接件粘接,第三粘接件还与第一粘接件的第一延伸部粘接,第三粘接件还与第二粘接件的第二延伸部粘接,可减少电极组件在壳体内的窜动,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跌落性能。壳体受到应力时,一方面应力通过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和第三粘接件缓冲,减少电极组件撕裂受损的风险,进而减少电化学装置失效的风险;另一方面,壳体受到的应力通过第三粘接件传递至第一粘接件和第二粘接件,降低因第三粘接件与壳体之间的应力过大而将电极组件撕裂的风险;再者,第三粘接件在电解液的浸润下,会减小其粘接力,且跌落等过程中,电解液会冲击第三粘接件,使其粘接力降低,第一粘接件和第二粘接件的设置,可以减小因第三粘接件的粘接力降低而导致的电极组件在壳体内蹿动的风险,提高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为平行设置的平直段。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段和/或第二段为弯曲段。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自第一段至第二段的方向为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自第一弯曲段至第二弯曲段的方向为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极片,或者,第一极片为负极极片,第二极片为正极极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壳体是封装膜封装电极组件形成的包装袋,封装膜例如是铝塑膜,从而电化学装置形成软包电池。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壳体是钢壳或者铝壳,从而电化学装置形成硬壳电池,例如钢壳电池、铝壳电池。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和第三粘接件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即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和第三粘接件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粘接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粘接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粘接层,第一粘接层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且粘接第一基材层背离电极组件的表面和壳体,第二粘接层设置于第一主体部且粘接第一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和第一弯曲段,从而通过第一粘接件实现第一弯曲段与壳体的连接,减少电极组件在壳体内的窜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粘接层还设置于第一延伸部且粘接第一基材层背离电极组件的表面和第三粘接件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粘接层还设置于第一延伸部且粘接第一基材层和电极组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与第一段相接,即第一基材层位于第一主体部,并从第一主体部延伸至第一延伸部,从而便于第一粘接件与第三粘接件的粘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粘接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三粘接层、第二基材层和第四粘接层,第三粘接层设置于第二主体部且粘接第二基材层和壳体,第四粘接层设置于第二主体部且粘接第二基材层和第二弯曲段。通过第三粘接层和第四粘接层,便于第二粘接件与壳体、第二弯曲段的粘接,减少电极组件在壳体内的窜动。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三粘接层还设置于第二延伸部且粘接第二基材层和第三粘接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四粘接层还设置于第二延伸部且粘接第二基材层和第一段。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与第一段相接,即第二基材层位于第二主体部,并从第二主体部延伸至第二延伸部,从而便于第二粘接件与第三粘接件的粘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或第三粘接件中的至少一者为热熔胶。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三粘接件包括叠置的第五粘接层和第三基材层,第五粘接层粘接第三粘接层背离电极组件的表面与壳体,第三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与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粘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三粘接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五粘接件、第三基材层和第六粘接层,第五粘接层粘接第三粘接层背离电极组件的表面与壳体,第六粘接层粘接第三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和第一延伸部,第六粘接层还粘接第三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和第二延伸部,通过第五粘接层、第六粘接层可实现第三粘接件与壳体、第一粘接件的第一延伸部、第二粘接件的第二延伸部的粘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第三基材层朝向电极组件的表面与电极组件对应的部分定义为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面积为S1,第一部分中设置第六粘接层的面积为S2,0≤S2/S1≤0.1,即第三基材层与电极组件不粘接,或者,第三基材层中的一部分与电极组件粘接,从而壳体受到应力传递至第三粘接件时,该应力可迅速的被传递至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从而可减少第三粘接层对应的电极组件的受损。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沿卷绕方向,第一延伸部的宽度为4mm至15mm。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沿卷绕方向,第二延伸部的宽度为4mm至15mm。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一段的外表面为第一集流体的外表面。一般的,第一集流体的硬度比隔膜的硬度大,通过在第一端的外表面设置第一集流体,则可增强对电极组件的防护。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弯曲段的最外层为膈膜,膈膜的尾部位于第二弯曲段。壳体与第一段对应的部分受到应力时,该应力可自第三粘接件传递至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即应力传递至不受应力或者受到的应力比较小的第一弯曲段、第二弯曲段,从而改善对第一段的电极组件的防护,减少电化学装置整体受应力时的失效。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当第一极片位于卷绕结构的最外圈时,相较于第一极片为负极极片的情况,则电极组件的容量大,能量密度高。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化学装置包括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一极片连接,在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极耳与第一延伸部分离设置,第一极耳与第二延伸部分离设置,从而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不因为第三粘接件与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粘接而额外增加电极组件的厚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粘接件除了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之外,还包括第三延伸部,第三延伸部自第一主体部沿卷绕方向延伸至第二段的表面。第二粘接件除了包括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延伸部之外,还包括第四延伸部,第四延伸部自第二主体部沿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至第二段的表面。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第五粘接件。第五粘接件设置于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第五粘接件粘接壳体、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通过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和第五粘接件的设置,可加强对电极组件的防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本体和上述的电化学装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电子装置还包括第四粘接件,第四粘接件粘接本体和壳体,在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第三粘接件位于第一段和第四粘接件之间,从而电化学装置设置于电子装置中,可减少电化学装置窜动。另外,电化学装置的壳体与第一段对应的部分受到电子装置等的应力时,该应力可通过第四粘接件、第三粘接件传递至第一粘接件和第二粘接件,从而将该应力分散,减少电化学装置的失效,延长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通过在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设置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和第三转接件,其中,第一粘接件粘接电极组件的第一弯曲段和壳体,第二粘接件粘接电极组件的第二弯曲段和壳体,第三粘接件与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粘接且第三粘接件与壳体粘接,可减少电极组件在壳体内的窜动,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跌落性能。壳体受到应力时,一方面应力通过第一粘接件、第二粘接件和第三粘接件缓冲,减少电极组件撕裂受损的风险,进而减少电化学装置失效的风险;另一方面,壳体受到的应力通过第三粘接件传递至第一粘接件和第二粘接件,减少第三粘接件与壳体之间的应力过大而将电极组件撕裂的风险,进而减少电化学装置失效的风险;再者,第三粘接件在电解液的浸润下,会减小其粘结力,且跌落等过程中,电解液会冲击第三粘接件,使其粘接力降低,第一粘接件和第二粘接件的设置,可以减小因第三粘接件的粘接力降低而导致的电极组件在壳体内蹿动的风险,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e1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e2部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e3部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e4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100的内部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电化学装置100包括:电极组件1、壳体2、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和第三粘接件5。电极组件1收容于壳体2。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和第三粘接件5均设置于电极组件1与壳体2之间。
对于上述电极组件1,电极组件1包括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以及设置于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的隔膜13,第一极片11、隔膜13和第二极片12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沿卷绕方向C1,电极组件1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01、第一弯曲段102、第二段103和第二弯曲段104。第一极片11、隔膜13和第二极片12环绕卷绕中心轴C2并且顺着卷绕方向C1卷绕形成卷绕结构。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3可为平行设置的平直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01和/或第二段103还可为弯曲段,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以自第一段101至第二段103的方向为电极组件1的厚度方向L1为例说明本申请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功能。本申请中,定义自第一弯曲段102至第二弯曲段104的方向为电极组件1的宽度方向L2。另外,本申请中对各个方向的定义仅仅是为了表述方便,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定。
其中,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的极性相反,第一极片11为正极极片,第二极片12为负极极片,或者,第一极片11为负极极片,第二极片12为正极极片。
对于上述壳体2,壳体2是封装膜封装电极组件1形成的包装袋,封装膜例如是铝塑膜,从而电化学装置100形成软包电池。壳体2还可以是钢壳或者铝壳,从而电化学装置100形成硬壳电池,例如钢壳电池、铝壳电池,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对于上述第一粘接件3,第一粘接件3包括第一主体部301和第一延伸部302,第一主体部301粘接第一弯曲段102和壳体2,第一延伸部302自第一主体部301沿与卷绕方向C1相反的方向延伸至第一段101的表面。
对于上述第二粘接件4,第二粘接件4包括第二主体部401和第二延伸部402,第二主体部401粘接第二弯曲段104和壳体2,第二延伸部402自第二主体部401沿卷绕方向C1延伸至第一段101的表面。
对于上述第三粘接件5,第三粘接件5设置于电极组件1和壳体2之间,第三粘接件5粘接壳体2、第一延伸部302和第二延伸部402。第三粘接件5粘接的壳体2为第一段101对应的壳体2部分。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和第三粘接件5可以是分体结构,还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即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和第三粘接件5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或第三粘接件5中的至少一者为热熔胶。具体的,其材料包括聚酰胺(PA),聚酯(PES),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酰胺(PEA),聚氨酯(PU),苯乙烯及其嵌段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聚合物(APAO),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2通过第一粘接件3与电极组件1连接,壳体2通过第二粘接件4与电极组件1连接,可减少电极组件1在壳体2内的窜动,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100跌落性能。壳体2与第三粘接件5粘接,第三粘接件5还与第一粘接件3的第一延伸部302粘接,第三粘接件5还与第二粘接件4的第二延伸部402粘接,可减少电极组件1在壳体2内的窜动,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100跌落性能。壳体2受到应力时,一方面应力通过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和第三粘接件5缓冲,减少电极组件1撕裂受损,进而减少电化学装置100失效;另一方面,壳体2受到的应力通过第三粘接件5传递至第一粘接件3和第二粘接件4,降低第三粘接件5与壳体2之间的应力过大而将电极组件1撕裂的风险,进而减少电化学装置100失效的风险;再者,第三粘接件5在电解液(未示出)的浸润下,会减小其粘接力,且跌落过程中,电解液会冲击第三粘接件5,使其粘接力降低,第一粘接件3和第二粘接件4的设置,可以减小因第三粘接件5的粘接力降低而导致的电极组件1在壳体2内蹿动的风险,提高安全性能。
实施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e1部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粘接件3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粘接层31、第一基材层32和第二粘接层33。第一粘接层31设置于第一主体部301。第二粘接层33设置于第一主体部301。第一粘接层31粘接第一基材层32背离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壳体2。第二粘接层33粘接第一基材层3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第一弯曲段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3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与第一段101相接。即第一基材层32位于第一主体部301,并从第一主体部301延伸至第一延伸部3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31还设置于第一延伸部302,第一粘接层31粘一基材层背离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第三粘接件5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粘接层33还设置于第一延伸部302,第二粘接层33粘接第一基材层32和电极组件1。
优选的,第一基材层32自第一主体部301延伸至第一延伸部302,第二粘接层33自第一主体部301延伸至第一延伸部302,第二粘接层33粘接第一基材层32和电极组件1的第一段101,第一粘接层31完全位于第一主体部301,或者,第一粘接层31延伸至第一延伸部302,但第一基材层32位于第一延伸部302的局部裸露以用于第三粘接件5与第一粘接件3的第一延伸部302粘接,从而不因为第一粘接件3和第三粘接件5的粘接而增加电极组件1在电极组件1的厚度方向L1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卷绕方向C1,第一粘接层31的尺寸不小于10毫米,以保障第一粘接件3与壳体2之间的连接。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32的材质包括聚氟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热缩性材料、聚氯乙烯(PVC)和双向拉伸聚烯烃(POF)热缩膜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氟烯烃可为但不仅限于聚四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其中,第一基材层32还可以为金属,如铝、铜或不锈钢。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31和第二粘接层33的材质包括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橡胶或硅胶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酯类树脂可为但不仅限于丙烯酸2-甲基乙酯(EBN)。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31可以为热熔胶,方便电极组件1装入壳体2,在热压工艺中,第一粘接层31与壳体2粘接。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粘接层31、第一基材层32和第二粘接层33叠置的方向,第一基材层32的厚度大于第一粘接层31的厚度,第一基材层32的厚度大于第二粘接层33的厚度。第一粘接件3的厚度在20至48微米之间。第一粘接层31的厚度在4至15微米之间。第二粘接层33的的厚度在4至15微米之间。第一基材层32的厚度在10至20微米之间。
实施例三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e2部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二粘接件4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三粘接层41、第二基材层42和第四粘接层43。第三粘接层41设置于第二主体部401。第四粘接层43设置于第二主体部401。第三粘接层41粘接第二基材层42背离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壳体2。第四粘接层43粘接第二基材层4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第一弯曲段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4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与第一段101相接。即第二基材层42位于第二主体部401,并从第二主体部401延伸至第二延伸部4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粘接层41还设置于第二延伸部402,第三粘接层41粘接第二基材层42背离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第三粘接件5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粘接层43还设置于第二延伸部402,第四粘接层43粘接第二基材层42和电极组件1。
优选的,第二基材层42自第二主体部401延伸至第二延伸部402,第四粘接层43自第二主体部401延伸至第二延伸部402,第四粘接层43粘接第二基材层42和电极组件1的第一段101,第三粘接层41完全位于第二主体部401,或者,第三粘接层41延伸至第二延伸部402,但第二基材层42位于第二延伸部402的局部裸露以用于第三粘接件5与第二粘接件4的第二延伸部402粘接,从而不因为第二粘接件4和第三粘接件5的粘接而增加电极组件1在电极组件1的厚度方向L1上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卷绕方向C1,第三粘接层41的尺寸不小于10毫米,以保障第二粘接件4与壳体2之间的连接。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42的材质包括聚氟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热缩性材料、聚氯乙烯(PVC)和双向拉伸聚烯烃(POF)热缩膜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聚氟烯烃可为但不仅限于聚四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其中,第二基材层42还可以为金属,如铝、铜或不锈钢。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粘接层41和第四粘接层43的材质包括丙烯酸酯类树脂、聚氨酯/橡胶或硅胶中的至少一种。丙烯酸酯类树脂可为但不仅限于丙烯酸2-甲基乙酯(EBN)。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粘接层41可以为热熔胶,方便电极组件1装入壳体2,在热压工艺中,第三粘接层41与壳体2粘接。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三粘接层41、第二基材层42和第四粘接层43叠置的方向,第二基材层42的厚度大于第三粘接层41的厚度,第二基材层42的厚度大于第四粘接层43的厚度。第一粘接件3的厚度在20至48微米之间。第三粘接层41的厚度在4至15微米之间。第四粘接层43的的厚度在4至15微米之间。第二基材层42的厚度在10至20微米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例三还可与上述实施例二结合,其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四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e3部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三粘接件5包括叠置的第五粘接层51和第三基材层52。其中,第五粘接层51粘接第三粘接层41背离电极组件1的表面与壳体2。第三基材层5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与第一粘接件3的第一延伸部302粘接,第三基材层5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还与第二延伸部402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粘接件5不仅包括第五粘接层51和第三基材层52,还包括第六粘接层53。其中,第六粘接层53粘接第三基材层5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第一粘接件3的第一延伸部302,第六粘接层53还粘接第三基材层5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和第二粘接件4的第二延伸部4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极组件1的厚度方向L1上,定义第三基材层52朝向电极组件1的表面与电极组件1对应的部分为第一部分521。第一部分521的面积为S1。第一部分521中设置的第六粘接层53的面积为S2。其中,0≤S2/S1≤0.1。即第三基材层52与电极组件1不粘接,或者,第三基材层52中的一小部分与电极组件1粘接,从而壳体2受到应力传递至第三粘接件5时,该应力可迅速的被传递至第一粘接层31和第二粘接层33,从而可减少第三粘接层41对应的电极组件1的受损。
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例四还可与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结合,其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五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e4部的放大图。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延伸部302的宽度进行进一步的限定,沿电极组件1的宽度方向L2,第一延伸部302的宽度d1为4mm至15mm。
本实施例还对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延伸部402的宽度进行进一步的限定,沿电极组件1的宽度方向L2,第二延伸部402的宽度d2为4mm至15mm。
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例五还可与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结合,其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六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电化学装置100包括第一极耳6,第一极耳6与第一极片11连接。在电极组件1的宽度方向L2上,第一极耳6与第一延伸部302分离设置,第一极耳6与第二延伸部402分离设置,从而在电极组件1的厚度方向L1上,不因为第三粘接件5与第一延伸部302、第二延伸部402粘接而额外增加电极组件1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化学装置100包括第二极耳7,第二极耳7与第二极片12连接。在电极组件1的宽度方向L2上,第二极耳7与第一延伸部302分离设置,第二极耳7与第二延伸部402分离设置,从而在电极组件1的厚度方向L1上,不因为第三粘接件5与第一延伸部302、第二延伸部402粘接而额外增加电极组件1的厚度。
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例六还可与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结合,其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七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粘接件3除了包括第一主体部301和第一延伸部302之外,还包括第三延伸部303,第三延伸部303自第一主体部301沿卷绕方向C1延伸至第二段103的表面。第二粘接件4除了包括第二主体部401和第二延伸部402之外,还包括第四延伸部403,第四延伸部403自第二主体部401沿与卷绕方向C1相反的方向延伸至第二段103的表面。电化学装置100还包括第五粘接件8。第五粘接件8设置于电极组件1和壳体2之间,第五粘接件8粘接壳体2、第三延伸部303和第四延伸部403。第五粘接件8粘接的壳体2为第二段103对应的壳体2部分。通过第三延伸部303、第四延伸部403和第五粘接件8的设置,可减少电极组件1在壳体2内的窜动,进而改善电化学装置100跌落性能。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粘接件3位于第三延伸部303的结构和功能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粘接件4位于第四延伸部403的结构和功能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三,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第五粘接件8的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四中的第三粘接件5,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中的技术方案均可与本实施例结合,其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八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中的卷绕结构进行进一步的限定。第一极片11包括第一集流体111,第一段101的外表面为第一集流体111的外表面。其中,第一段101的外表面为第一段101距离卷绕中心轴C2最远的部分背向卷绕中心轴C2的表面。换而言之,第一段101的外表面为第一极片11中的第一集流体111,而不是隔膜13,当第一极片11为正极极片时,可增加电极组件1的容量,且第一集流体111可增加电极组件1的硬度,从而加强对电极组件1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仅第一段101的外表面为第一集流体111的外表面,且第二弯曲段104的最外层为隔膜13,隔膜13的尾部131位于第二弯曲段104,由于第二粘接件4粘接第二弯曲段104,则第二粘接件4可用作收尾胶将隔膜13的尾部131粘接在第二弯曲段104。
一般的,电化学装置100在应用在电子装置上时,第一段101或者第二段103对应的壳体2部分与电子装置内部粘接,则电子装置在受到跌落、碰撞、振动等机械滥用时,第一段101或者第二段103对应的壳体2部分会受到电子装置的拉扯,即第一段101或者第二段103对应的壳体2部分会受到应力,则通过实施例八中各个部件的设置,将第一段101的外表面设置为第一集流体111的外表面,将隔膜13的尾部131设置于第二弯曲段104,以及通过上述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和第三粘接件5的设置,应力自第三粘接件5传递至第一粘接件3、第二粘接件4,即应力传递至不受应力或者受到的应力比较小的第一弯曲段102、第二弯曲段104,从而改善对第一段101或者第二段103的电极组件1的防护,减少电化学装置100整体受应力时的失效。
值得说明的是,实施例八还可与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结合,其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以下列举出2个本申请提供的具体的电化学装置作为实验例,实施例1和实施例2。
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具有的相同的结构,采用上述实验例五中的电化学装置,且第一延伸部的宽度为5mm,第二延伸部的宽度为5mm。
其中,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尺寸不同。具体的,沿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实施例1的电化学装置的长度为90mm,沿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实施例1的电化学装置的宽度为66mm,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实施例1的电化学装置的厚度为6mm,其中,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与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垂直。沿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实施例2的电化学装置的长度为87mm,沿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实施例2的电化学装置的宽度为64mm,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实施例2的电化学装置的厚度为4.8mm。
以现有技术中的两种电化学装置为对比例,对比例1和对比例2。对比例1和对比例2具有的相同的结构为包括电极组件和壳体,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电极组件和壳体之间设置粘接件,粘接件与电极组件的第一段对应。即相较于实验例1和实验例2,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不包括第一粘接件、不包括第二粘接件。
对比例1作为实施例1的对比例,对比例1的电化学装置的尺寸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作为实施例2的对比例,对比例2的电化学装置的尺寸与实施例2相同。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性能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性能测试的结果显示在下表1中。
其中,性能测试包括跌落实验,表1记录的是跌落10个电化学装置时,电化学装置中的第一极片撕裂的个数、电化学装置的壳体被冲开的个数以及电化学装置短路失效的个数。
其中,跌落实验为将电化学装置从高度为1.8米的位置自由跌落到钢板表面,跌落3轮,每1轮跌6次,包括沿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电化学装置的两个面分别朝向钢板跌落以及电化学装置的4个角位分别朝向钢板跌落。
表1
Figure BDA0003234145900000101
由表1,无论电化学装置的尺寸如何,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的跌落性能均优于对比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的跌落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可减少其因外力等原因等失效。
实施例九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200包括主体201和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八中任意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100。对于电化学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还包括第四粘接件202,第四粘接件202粘接主体201和壳体2。在电极组件1的厚度方向L1上,第三粘接件5位于第一段101和第四粘接件202之间,从而电化学装置100设置于电子装置中,可减少电化学装置100窜动。另外,电化学装置100的壳体2与第一段101对应的部分受到电子装置200等的应力时,该应力可通过第四粘接件202、第三粘接件5传递至第一粘接件3和第二粘接件4,从而将该应力分散,减少电化学装置100的失效,延长电子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所述第一极片、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极片卷绕形成卷绕结构,沿卷绕方向,所述电极组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一弯曲段、第二段和第二弯曲段;
壳体,容纳所述电极组件;
第一粘接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段的表面的第一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表面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粘接所述第一弯曲段和所述壳体;
第二粘接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段的表面的第二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表面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主体部粘接所述第二弯曲段和所述壳体;以及
第三粘接件,设置于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三粘接件粘接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粘接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且粘接所述第一基材层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和所述壳体,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且粘接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弯曲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还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且粘接所述第一基材层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三粘接件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层还设置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且粘接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电极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段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三粘接层、第二基材层和第四粘接层,所述第三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且粘接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壳体,所述第四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且粘接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弯曲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接层还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且粘接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三粘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粘接层还设置于所述第二延伸部且粘接所述第二基材层和所述第一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段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件、所述第二粘接件或所述第三粘接件中的至少一者为热熔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接件包括叠置的第五粘接层和第三基材层,所述第五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粘接层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与所述壳体,所述第三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粘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接件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五粘接件、第三基材层和第六粘接层,所述第五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粘接层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与所述壳体,所述第六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六粘接层还粘接所述第三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基材层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与所述电极组件对应的部分定义为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面积为S1,所述第一部分中设置所述第六粘接层的面积为S2,0≤S2/S1≤0.1。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卷绕方向,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宽度为4mm至1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段的外表面为所述第一集流体的外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段的最外层为所述膈膜,所述膈膜的尾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曲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为正极极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装置包括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连接,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离设置,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离设置。
1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第四粘接件,所述第四粘接件粘接所述本体和所述壳体,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粘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四粘接件之间。
CN202110996211.5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782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211.5A CN113782805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PCT/CN2022/109491 WO2023024838A1 (zh) 2021-08-27 2022-08-01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EP22860184.5A EP4207412A1 (en) 2021-08-27 2022-08-01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8/192,918 US20230238565A1 (en) 2021-08-27 2023-03-30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211.5A CN113782805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2805A true CN113782805A (zh) 2021-12-10
CN113782805B CN113782805B (zh) 2023-05-02

Family

ID=7883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6211.5A Active CN113782805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8565A1 (zh)
EP (1) EP4207412A1 (zh)
CN (1) CN113782805B (zh)
WO (1) WO202302483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664A (zh) * 2021-12-21 2022-04-1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447342A (zh) * 2022-04-08 2022-05-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23024838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2607U (ja) * 2010-06-28 2010-09-09 佑正 許 充電電池の全接触式タブ構造
KR20150099649A (ko) * 2014-02-21 2015-09-01 순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박막전지용 음극, 양극 제조방법과 박막전지 제조방법 및 그 박막전지
CN208173683U (zh) * 2018-04-24 2018-11-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电芯及电池
CN110071320A (zh) * 2018-01-22 2019-07-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211455865U (zh) * 2020-03-31 2020-09-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
CN112768784A (zh) * 2020-12-14 2021-05-07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097571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097430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30012B2 (en) * 2014-11-18 2020-01-07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KR20210046337A (ko) * 2019-10-18 2021-04-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바이스
CN113097572B (zh) * 2021-03-30 2023-02-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其用电设备
CN113782805B (zh) * 2021-08-27 2023-05-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2607U (ja) * 2010-06-28 2010-09-09 佑正 許 充電電池の全接触式タブ構造
KR20150099649A (ko) * 2014-02-21 2015-09-01 순천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박막전지용 음극, 양극 제조방법과 박막전지 제조방법 및 그 박막전지
CN110071320A (zh) * 2018-01-22 2019-07-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电池
CN208173683U (zh) * 2018-04-24 2018-11-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电芯及电池
CN211455865U (zh) * 2020-03-31 2020-09-08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
CN112768784A (zh) * 2020-12-14 2021-05-07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097571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097430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838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14335664A (zh) * 2021-12-21 2022-04-1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447342A (zh) * 2022-04-08 2022-05-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38565A1 (en) 2023-07-27
EP4207412A1 (en) 2023-07-05
CN113782805B (zh) 2023-05-02
WO2023024838A1 (zh)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2805A (zh) 一种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13437444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7122271B2 (en) Battery unit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employing the same
US908304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US20230031705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079126B1 (en) Impact Resistant Battery Pack
JP5522856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
CN103972461B (zh) 可再充电电池包
US20220311105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that uses same, and electric device
JP2009129722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9196894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EP3933994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US943163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EP2693521B1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bicycle
KR102207296B1 (ko) 형상유지 부재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셀
US20150064548A1 (en) Battery cell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6130850B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JP7041805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2008021507A (ja) 電池パック
US11024929B2 (en) Battery pack including release cover
CN113745630A (zh) 电化学装置、电化学装置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13097617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20400721U (zh) 电池封装膜、电池、电子设备
US20230025048A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pack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958328U (zh) 软包电芯、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