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2225B -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2225B
CN113782225B CN202111072555.3A CN202111072555A CN113782225B CN 113782225 B CN113782225 B CN 113782225B CN 202111072555 A CN202111072555 A CN 202111072555A CN 113782225 B CN113782225 B CN 113782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ltation
data
service terminal
presented
consult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255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2225A (zh
Inventor
史亚香
丁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da Hospit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da Hospit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da Hospit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da Hospit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07255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2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2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学科会诊方法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及其数据库、业务终端;服务器用于会诊管理,包括:创建会诊数据空间,提供会诊资源的比较和推送、提供会诊准入等;业务终端用于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会诊作会诊管理;还用于会诊患者或医生参加会诊,所述业务终端具有桌面共享和多人远程视频功能,可实现病例分享,供不同专业医生间实时探讨患者病情;本发明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平台技术,整合多源医疗资源,实现患者全流程移动化智慧医疗服务。极大改善疑难杂症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医院的环境和秩序,完善便民服务软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诊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生资源在我国分布十分不均匀,每个医院医生擅长的诊疗领域也有所不同,这样每年都有很多医生要去西藏等偏远山区进行医疗援助。因为患者诊断结果的不明确,很多患者要在多家医院辗转而最终得不到明确的诊断结果;随着多学科会诊MDT的广泛开展,会议上快速而准确的掌握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对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多学科会诊的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复杂,且涉及多个科室的疾病,故影像学资料往往较多;将这些影像学资料汇总,并在多学科会诊时尽可能多的清晰的展现出来,对于提高诊疗效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以实体医院为支撑,以分级诊疗为核心,创建“互联网+医联体+医生”架构,构建多学科会诊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创建医院与医院之间合作、医生与医生之间协同、医生与患者之间互动,助力医联体内各项业务快速展开和高效运转,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但是现在的会诊平台多集中于如何搭建一个平台,往往也是基于互联网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但是对于如何基于当前的云平台,快捷的搭建利于各个医疗机构移植和采用的会诊平台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如何利用综合多维特征服务于复杂的多学科会诊,如何将人工智能和会诊相结合而为复杂的会诊服务,提高会诊进程数据的利用率和可用性,从而最终实现科学会诊,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并且亟待解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1)通过多维分类和分类关键特征结合的方式提高参考资料的针对性,并给出后期确定资料推送的准确时机;(2)通过多维度量化计算以及综合权重计算,使得在每个学科角色,推送该学科视角下最相关的交叉学科信息,提高了大数据资源提高效率;(3)采用轻客户端模型,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服务器的服务和数据功能的同时,保障了会诊及其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权限赋值的方式在业务终端内部做区分,便于会诊系统搭建和移植;(4)通过会诊及其进程资源利用提高了辅助会诊结论的可用性以及会诊资料提供的可用性;通过上述有益效果,最终实现患者全流程移动化智慧医疗服务。极大改善疑难杂症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医院的环境和秩序,完善便民服务软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所述系统包含:
服务器及其数据库、业务终端;
服务器用于会诊管理,包括:创建会诊数据空间,提供会诊资源的比较和推送、提供会诊准入;
业务终端用于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会诊作会诊管理;还用于会诊患者或医生参加会诊;所述业务终端包括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第一业务终端用于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会诊作会诊管理;第二业务终端用于会诊患者或医生参加会诊;
第一业务终端接收会诊请求;基于会诊请求创建会诊任务;确定会诊业务终端;
业务终端同步会诊数据;服务器开始会诊并提供会诊数据和会诊资料给业务终端;
所述会诊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在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被相应的呈现:具体为:在会诊时,当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获取当前被呈现的会诊数据的维度类型,获取维度类型相符合的会诊资料作为待呈现会诊资料;
待呈现会诊资料是每个维度分类中排名第一位的会诊资料呈现在界面中;此时排名第一的会诊资料是各个维度分类中和会诊数据最相关的会诊资料;进一步提取当前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将待呈现会诊资料按照和关键特征的匹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匹配程度高的待呈现会诊资料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通过设置匹配度阈值的方式选择匹配程度高的待呈现会诊资料;
所述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具体为:以缩略图的方式,在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一呈现界面呈现;在同一界面中同时呈现多个会诊资料的缩略图;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呈现的会诊资料缩略图进行点选,并基于医生的点选将缩略图所对应的会诊资料呈现在界面中;
所述服务器开始会诊并提供会诊数据和会诊资料给业务终端还包括:接收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使用,优化会诊资料的提供;
所述接收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使用,优化会诊资料的提供,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E51:获取当前使用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
步骤SE52:将R个维度的每个分类中前T位的会诊资料作为待呈现会诊资料;
步骤SE53:计算每个待选会诊资料和当前使用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的匹配度;
步骤SE54:基于所述匹配度调整待呈现会诊资料的顺序;
步骤SE55:将排序前U位的会诊资料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所述U的数值和界面layout方式相关;缩略图被同时呈现的方式和所述匹配度相关;T、U为预设值;
服务器根据会诊进展给出辅助会诊结论;具体的:监测第二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操作数据,以及对会诊资料的使用数据,给出辅助会诊结论;所述根据会诊进展给出辅助会诊结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将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将会诊数据输入相应的学科诊断模型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集合及其置信度;
步骤S62:在会诊过程中,监测会诊数据的操作数据;根据操作数据修改会诊数据;将修改后的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后输入相应的学科诊断模型中,得到第二诊断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其中:所述操作数据包括呈现时长、标注数据、会诊判断;
所述根据操作数据修改会诊数据,具体为:基于标注数据标注会诊数据、基于呈现时长增加相应会诊数据的权重、基于会诊判断删除会诊数据、和/或基于会诊操作修改会诊数据中的数值;
步骤S63:基于会诊资料的使用数据,将使用过的会诊资料和会诊数据合并以得到合并后的会诊数据;将合并后的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后输入相应的学科会诊模型中,得到第三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
步骤S64:基于第一会诊结果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第二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第三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计算得到辅助会诊结论FD={fd1,…1fdo,…1fdN}及其置信度FTHo;FTHo=(W1×1fthi+W2×2fthj+W3×3fthk;i,j,k均涉及第o种会诊结论;o∈[1~O];其中:O是第一、第二、第三会诊结果集合中涉及的所有会诊结论中类型的个数;其中:第一会诊结果集合是,1FD={1fd1,…1fdi,…1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1FTH={1fth1,…1fthi,…1fthN1};第二会诊结果集合是,2FD={2fd1,…2fdj,…2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2FTH={2fth1,…2fthj,…2fthN1};第三会诊结果集合是,3FD={3fd1,…3fdk,…3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3FTH={3fth1,…3fthk,…3fthN1},W1,W2,W3是权重值;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对W1,W2,W3做训练确定;将得到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作为训练目标,调整W1、W2和W3的值,使得经过调整后得到的最终的辅助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和所得到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相符;
参与会诊的医生考虑当前辅助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的基础上作出最终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终端为计算机,手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具有桌面共享和多人远程视频功能,可实现病例分享,供不同专业医生间实时探讨患者病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多维分类和分类关键特征结合的方式提高参考资料的针对性,并给出后期确定资料推送的准确时机;通过多维度量化计算以及综合权重计算,使得在每个学科角色,推送该学科视角下最相关的交叉学科信息,提高了大数据资源提高效率;(2)动态调整利用会诊资料,利用大数据优选的方式提高了会珍效率;(3)采用轻客户端模型,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服务器的服务和数据功能的同时,保障了会诊及其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权限赋值的方式在业务终端内部做区分,便于会诊系统搭建和移植;(4)通过会诊及其进程资源利用和人工智能模型的利用提高了辅助会诊结论的可用性以及会诊资料提供的可用性;通过上述有益效果,最终实现患者全流程移动化智慧医疗服务。极大改善疑难杂症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医院的环境和秩序,完善便民服务软环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多学科会诊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提供的多学科会诊系统,所述多学科会诊系统,包括服务器及其数据库、业务终端;
服务器用于会诊管理,包括:创建会诊数据空间,提供会诊资源的比较和推送、提供会诊准入等;
所述业务终端包括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
优选的:所述业务终端为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
其中:第一业务终端用于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会诊作会诊管理;例如:发起会诊、提供会诊准入等;
第二业务终端用于会诊患者或医生参加会诊,所述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具有桌面共享和多人远程视频功能,可实现病例分享,供不同专业医生间实时探讨患者病情;
优选的:所述第一业务终端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业务终端用于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业务终端的会诊请求;那么当一个第一业务终端布设在一个医疗机构时,该医疗机构的多个第二业务终端都可以通过该第一业务终端发起会诊请求;也就是说:第一业务终端接收其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二业务终端发起的会诊请求;基于该会诊请求发起、创建、管理会诊;而所发起的会诊可以邀请其服务范围内或其服务范围外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业务终端参与;
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在没有经过权限赋予前是相同的业务终端;所述第一业务终端是经过权限赋予的第一业务终端;被赋予权限的第二业务终端成为第一业务终端;
优选的: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可以通过权限赋予和解除作转换;
服务器还可用于在第一业务终端的请求下,收集存在疑难疾病的会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存储到数据库中;获取会诊处理所需患者资料;整理患者资料形成会诊数据文件;将会诊文件发送给业务终端;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构建于云平台之上,第一业务终端利用计算机集群构成统一协调的计算服务器资源,为业务终端提供按需、便捷访问共享资源池(计算设施、存储设备、应用程序等)的服务。云计算平台的核心服务层提供的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其中IaaS提供实体或虚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PaaS提供应用程序部署与管理服务,SaaS提供应用程序。业务终端所属企业可以租用进行信息交换处理。
基于多学科会诊系统,对本发明其所应用的一种多学科会诊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含:
步骤S1:接收会诊请求;具体的:第一业务终端接受来自第二业务终端的会诊请求;所述第二业务终端是第一业务终端服务范围内的业务终端;
所述第一业务终端是经过权限赋予的第一业务终端;被赋予权限的第二业务终端成为第一业务终端;第一业务终端通过口头或者访问第一业务终端的方式提交会诊请求;
步骤S2:创建会诊任务;具体为:第一业务终端基于会诊请求创建会诊任务;维分类处理会诊数据,并确定其关键特征;并获取会诊数据相关会诊资料;
优选的:会诊任务包含程序空间和数据空间;程序空间用于根据数据空间的数据控制会诊的进展;优选的:所创建的会诊任务中包括会诊主题,时间,所需要参与的多个学科等;
优选的:所述数据空间包括本地数据空间和服务器数据空间;所述本地数据空间和服务器数据空间并行提供会诊数据和会诊资料给第二业务终端;
优选的:所述本地数据空间布设于第一业务终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业务终端接收来自于参与会诊的业务终端和/或提交会诊请求的业务终端的会诊数据,多维分类处理会诊数据并存储在本地数据空间;根据所创建的会诊任务,第一业务终端向服务器提交会诊请求,并请求服务器数据空间;
可替换的,所述多维分类处理会诊数据,具体为:在第一业务终端的请求下,服务器多维分类处理会诊数据;整理患者资料形成会诊数据文件;将会诊文件发送给业务终端;
优选的:在请求服务器数据空间后,服务器在获取请求时将一同发送的会诊数据存放在服务器数据空间;当多维分类处理由服务器执行时,第一业务终端不再一并发送会诊数据;
服务器用于和第一业务终端一起进行会诊管理;获取和会诊数据相关的会诊资料,并将所述会诊资料保存在服务器数据空间中;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为大数据平台服务器;此时,只需要对常见的大数据平台提供线上会议服务做较小的改动配合第一业务终端作会诊资料的获取以及进入会诊准予控制等;
所述多维分类处理会诊数据,具体为:从多个维度对会诊数据进行维度区分,并确定会诊数据在该维度下的分类;针对每个维度对其每个分类下的会诊数据确定关键特征;例如:所述维度包括:学科、资料类型、就诊机构等;学科维度下包含心内、神外等具体分类;然后在对每个维度作具体分类;同一份会诊数据具有一个或多个维度,在同一维度下,具有一个或多种类型;
所述确定关键特征,具体为:获取和维度及其类型相关的计算规则,将该分类下的会诊数据经过计算规则的计算后得到关键特征;每个不同的维度及其类型对应不同的计算规则;计算规则中包括,确定会诊数据中和维度及其类别对应的关键部分,对关键部分作计算以得到关键特征;例如:心内中确定会诊数据中上午10点的血压数据部分为关键部分,计算规则为计算7日内血压最高值的平均值作为关键特征;所述计算规则为根据维度、分类的特点预先设置的;
优选的:计算规则为根据经验预先设置的;
优选的:当一分类下的会诊数据为多个时,计算得到每个会诊数据的子关键特征,计算所有子关键特征的平均值、居中值、和/或摘要值等得到对应的关键特征,作为所述维度和分类下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值;
所述获取会诊数据相关会诊资料,具体为:服务器在多维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会诊数据和关键特征获取相关会诊资料,具体为:服务器基于每个维度和分类下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值,查找和每个维度和/或分类相关的会诊资料,基于和关键特征的匹配度对会诊资料按照匹配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并将会诊资料按照多维分类对应按序存储;
优选的:匹配度采用两个关键特征之间的距离来计算;例如:欧氏距离、路径距离、语义距离等;
步骤S3:确定会诊业务终端;具体的:第一业务终端根据会诊请求确定准会诊终端集合,向所述准会诊终端集合中的业务终端发送会诊邀请,在得到反馈后,将同意参加会诊请求的业务终端确定为会诊业务终端;
优选的:准会诊终端集中包括和每个学科角色对应的终端队列,按照队列从前到后的顺序向终端队列中的业务终端发送会诊邀请,当得到同意反馈时,将同意参加会诊请求的业务终端确定为会诊业务终端;否则,继续向终端列表中的下一业务终端发送会诊邀请,直到得到同意反馈或者到达终端队列尾部;
优选的:终端队列和相应的学科标签关联,终端队列中包含多个按照优先级排序的业务终端;优先级根据业务终端的经验值、认可度、参与意愿、可参加时间和会诊时间等确定;
优选的:会诊业务终端和医生关联;
优选的:所述会诊业务终端是第一业务终端或第二业务终端;
步骤S4:业务终端同步会诊数据;具体为:第一业务终端将会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数据空间;并在会诊开始时,第二业务终端和服务器分别为参与会诊的业务终端提供会诊资料和参考资料;
会诊开始后,第二业务终端请求访问服务器以请求加入会诊;当所述第二业务终端在会诊名单上时,直接允许所述第二业务终端加入会诊;反之,服务器发送核准请求到第一业务终端,在接受到第一业务终端的同意反馈时,允许所述第二业务终端计入会诊,反之不允许;也就是说,在采用轻客户端模型,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服务器的服务和数据功能的同时,保障了会诊及其数据的安全性;
所述业务终端和服务器分别为参与会诊的业务终端提供会诊资料和参考资料,具体为:第二业务终端为其服务范围内的第一业务终端提供会诊数据,而服务器为其他的第一业务终端提供会诊数据;减小可能存在通信压力,同时便于共享数据的销毁,而这个销毁的权利实际上都在第一业务终端手中,因此,会诊数据是相对安全的;
步骤S5:开始会诊并提供会诊数据和会诊资料给业务终端;具体的:开始会诊并提供会诊数据,接收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使用;在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被相应的呈现会诊资料给业务终端;
会诊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在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被相应的呈现;通过多维分类和分类关键特征结合的方式提高参考资料的针对性;对会诊资料的计算方式和对会诊数据的计算方式相同;
所述会诊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在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被相应的呈现:具体为:在会诊时,当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获取当前被呈现的会诊数据的维度类型,获取维度类型相符合的会诊资料作为待呈现会诊资料;
优选的:待呈现会诊资料是每个维度分类中排名第一位的会诊资料呈现在界面中;此时排名第一的会诊资料是各个维度分类中和会诊数据最相关的会诊资料;进一步提取当前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将待呈现会诊资料按照和关键特征的匹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匹配程度高的待呈现会诊资料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通过设置匹配度阈值的方式选择匹配程度高的待呈现会诊资料;
可替换的:在呈现一会诊数据时,将和会诊数据属于同一特定维度的排名前Z位会诊资料作为待呈现会诊资料呈现在界面中;当然所呈现的方式可以和界面中能够呈现的缩略图的个数相关;
优选的:所述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具体为:以缩略图的方式,在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一呈现界面呈现;在同一界面中同时呈现多个会诊资料的缩略图;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呈现的会诊资料缩略图进行点选,并基于医生的点选将缩略图所对应的会诊资料呈现在界面中;
所述步骤S5还包括步骤SE5:接收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使用,优化会诊资料的提供;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E51:获取当前使用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
步骤SE52:将R个维度的每个分类中前T位的会诊资料作为待呈现会诊资料;
步骤SE53:计算每个待选会诊资料和当前使用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的匹配度;
步骤SE54:基于所述匹配度调整待呈现会诊资料的顺序;
步骤SE55:将排序前U位的会诊资料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
优选的:所述U的数值和界面layout方式相关;
优选的:缩略图被同时呈现的方式和所述匹配度相关;
优选的:所述T、U为预设值;
通过提前圈定以及动态调整的方式,在考虑多学科资料能够被综合组织的前提下,使得被同时呈现的会诊资料更有可能符合当前的会诊数据的使用情况,从而更有可能满足需要,提高资料提供的可用性;
优选的:随着当前会诊数据的被持续使用,提前将优化后的待呈现会诊资料加载到业务终端中,替换优化前待会诊资料,并在被持续使用时间达到时间阈值时,替换优化前待呈现会诊资料而呈现;
步骤S6:根据会诊进展给出辅助会诊结论;具体的:监测第二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操作数据,以及对会诊资料的使用数据,给出辅助会诊结论;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是针对如何进行疾病诊断的诊断模型,但是这些诊断模型往往是针对一类疾病,这种诊断对多学科会诊可能涉及干扰因素很多的情况不适合;本发明利用独立诊断模型和会诊有益信息,做诊断结合,通过会诊资源利用提高了辅助会诊用处;
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将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将会诊数据输入相应的学科诊断模型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集合及其置信度;
步骤S62:在会诊过程中,监测会诊数据的操作数据;根据操作数据修改会诊数据;将修改后的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后输入相应的学科诊断模型中,得到第二诊断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其中:所述操作数据包括呈现时长、标注数据、会诊判断等;
所述根据操作数据修改会诊数据,具体为:基于标注数据标注会诊数据、基于呈现时长增加相应会诊数据的权重、基于会诊判断删除会诊数据、和/或基于会诊操作修改会诊数据中的数值等;
步骤S63:基于会诊资料的使用数据,将使用过的会诊资料和会诊数据合并以得到合并后的会诊数据;将合并后的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后输入相应的学科会诊模型中,得到第三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
优选的:在将会诊数据输入学科会诊模型中前对会诊数据做预处理;例如:特征处理等;
步骤S64:基于第一会诊结果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第二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第三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计算得到辅助会诊结论FD={fd1,…1fdo,…1fdN}及其置信度FTHo
FTHo=(W1×1fthi+W2×2fthj+W3×3fthk;i,j,k均涉及第o种会诊结论;
o∈[1~O];其中:O是第一、第二、第三会诊结果集合中涉及的所有会诊结论中类型的个数;
其中:第一会诊结果集合是,1FD={1fd1,…1fdi,…1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1FTH={1fth1,…1fthi,…1fthN1};第二会诊结果集合是,2FD={2fd1,…2fdj,…2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2FTH={2fth1,…2fthj,…2fthN1};第三会诊结果集合是,3FD={3fd1,…3fdk,…3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3FTH={3fth1,…3fthk,…3fthN1},W1,W2,W3是权重值;
优选的: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对W1,W2,W3做训练确定;将步骤S7得到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作为训练目标,调整W1、W2和W3的值,使得经过调整后得到的最终的辅助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和步骤S7得到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相符;
通过修改以及合并后的会诊数据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会诊的可用信息,从而增加了辅助诊断的可用性,会诊资料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其参考价值也被利用,这样在普通的诊断模型的基础上就能够得出基于会诊数据的有价值信息;
步骤S7:基于会诊结论和所述辅助会诊结论给出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具体的:参与会诊的医生考虑当前辅助会诊结论机器置信度的基础上做出最终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
在会诊时,有时很难给出一个一致的结论,那么通过置信度的方式,使得多种可能的情况被考虑;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
术语“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系统”、“用户设备”或“计算设备”包涵用于处理数据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和机器,举例包括可编程处理器、计算机、片上系统、或者上述中的多个或其组合。所述装置能够包括专用逻辑电路,例如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除了硬件,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代码,创建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的执行环境,例如,构成处理器固件、协议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跨平台运行环境、虚拟机或上述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的代码。该装置和执行环境可以实现各种不同计算模型基础设施,诸如web服务、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基础设施。
计算机程序(也被称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脚本或代码)能够以编程语言的任何形式来撰写,包括汇编或解释语言、说明或过程性语言,且其可以以任何形式部署,包括作为单机程序或者作为模块、组件、子例程、对象或适于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他单元。计算机程序可以但不必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相对应。程序能够存储在保持其他程序或数据(例如存储在标记语言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的文件的一部分中,在专用于所述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在多个协同文件中(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例程或代码部分的文件)。计算机程序可以部署为在一个计算机上或位于一个站点或跨多个站点分布且由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机上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
服务器及其数据库、业务终端;
服务器用于会诊管理,包括:创建会诊数据空间,提供会诊资源的比较和推送、提供会诊准入;
业务终端用于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会诊作会诊管理;还用于会诊患者或医生参加会诊;所述业务终端包括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第一业务终端用于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会诊作会诊管理;第二业务终端用于会诊患者或医生参加会诊;
第一业务终端接收会诊请求;基于会诊请求创建会诊任务;确定会诊业务终端;
业务终端同步会诊数据;服务器开始会诊并提供会诊数据和会诊资料给业务终端;
所述会诊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在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被相应的呈现:具体为:在会诊时,当会诊数据被呈现时,获取当前被呈现的会诊数据的维度类型,获取维度类型相符合的会诊资料作为待呈现会诊资料;
待呈现会诊资料是每个维度分类中排名第一位的会诊资料呈现在界面中;此时排名第一的会诊资料是各个维度分类中和会诊数据最相关的会诊资料;进一步提取当前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将待呈现会诊资料按照和关键特征的匹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匹配程度高的待呈现会诊资料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通过设置匹配度阈值的方式选择匹配程度高的待呈现会诊资料;
所述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具体为:以缩略图的方式,在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一呈现界面呈现;在同一界面中同时呈现多个会诊资料的缩略图;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同时呈现的会诊资料缩略图进行点选,并基于医生的点选将缩略图所对应的会诊资料呈现在界面中;
所述服务器开始会诊并提供会诊数据和会诊资料给业务终端还包括:接收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使用,优化会诊资料的提供;
所述接收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使用,优化会诊资料的提供,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E51:获取当前使用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
步骤SE52:将R个维度的每个分类中前T位的会诊资料作为待呈现会诊资料;
步骤SE53:计算每个待选会诊资料和当前使用会诊数据的关键特征的匹配度;
步骤SE54:基于所述匹配度调整待呈现会诊资料的顺序;
步骤SE55:将排序前U位的会诊资料伴随着会诊数据被呈现的同时呈现;U的数值和界面layout方式相关;缩略图被同时呈现的方式和所述匹配度相关;T、U为预设值;
服务器根据会诊进展给出辅助会诊结论;具体的:监测第二业务终端对会诊数据的操作数据,以及对会诊资料的使用数据,给出辅助会诊结论;所述根据会诊进展给出辅助会诊结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1:将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将会诊数据输入相应的学科诊断模型中,以得到第一诊断结果集合及其置信度;
步骤S62:在会诊过程中,监测会诊数据的操作数据;根据操作数据修改会诊数据;将修改后的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后输入相应的学科诊断模型中,得到第二诊断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其中:所述操作数据包括呈现时长、标注数据、会诊判断;
所述根据操作数据修改会诊数据,具体为:基于标注数据标注会诊数据、基于呈现时长增加相应会诊数据的权重、基于会诊判断删除会诊数据、和/或基于会诊操作修改会诊数据中的数值;
步骤S63:基于会诊资料的使用数据,将使用过的会诊资料和会诊数据合并以得到合并后的会诊数据;将合并后的会诊数据按照学科分类后输入相应的学科会诊模型中,得到第三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
步骤S64:基于第一会诊结果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第二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第三会诊结论集合及其置信度集合,计算得到辅助会诊结论FD={fd1,...1fdo,...1fdN}及其置信度FTHo;
FTHo=(W1×1fthi+W2×2fthj+W3×3fthk);i,j,k均涉及第o种会诊结论;o∈[1~O];
其中:O是第一、第二、第三会诊结果集合中涉及的所有会诊结论中类型的个数;第一会诊结果集合是,1FD={1fd1,...1fdi,...1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1FTH={1fth1,...1fthi,...1fthN1};第二会诊结果集合是,2FD={2fd1,...2fdj,...2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2FTH={2fth1,...2fthj,...2fthN1};第三会诊结果集合是,3FD={3fd1,...3fdk,...3fdN1},其对应的置信度集合是3FTH={3fth1,...3fthk,...3fthN1},W1,W2,W3是权重值;采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对W1,W2,W3做训练确定;将得到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作为训练目标,调整W1、W2和W3的值,使得经过调整后得到的最终的辅助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和所得到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相符;
参与会诊的医生考虑当前辅助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的基础上作出最终的智能会诊结论及其置信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学科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终端为计算机,手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学科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终端和第二业务终端具有桌面共享和多人远程视频功能,可实现病例分享,供不同专业医生间实时探讨患者病情。
CN202111072555.3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Active CN113782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2555.3A CN113782225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2555.3A CN113782225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2225A CN113782225A (zh) 2021-12-10
CN113782225B true CN113782225B (zh) 2022-06-10

Family

ID=7884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2555.3A Active CN113782225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2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573B (zh) * 2022-06-20 2023-12-01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跨團隊會議系統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26215U (zh) * 2017-05-19 2017-12-08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远程会诊的服务系统
CN108269619A (zh) * 2018-04-16 2018-07-10 深圳零壹云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38402A (zh) * 2018-04-16 2018-09-14 深圳零壹云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dt会诊方法、系统
CN109859856A (zh) * 2019-01-22 2019-06-07 安徽锐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多学科诊疗系统
CN110085329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浙江大学 异步多科室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8828A (zh) * 2017-10-30 2018-03-20 广州医加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移动远程医疗实现多学科协作诊疗的方法
CN110164564A (zh) * 2019-05-31 2019-08-23 贵州精准健康数据有限公司 Mdt多学科会诊平台
CN110415831B (zh) * 2019-07-18 2023-04-18 天宜(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大数据云服务分析平台
CN111984805A (zh) * 2020-07-06 2020-11-24 北京欧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骨科知识图谱建立骨科云影像数据库的方法
CN113257439B (zh) * 2021-06-16 2021-11-02 江苏盖睿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功能定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726215U (zh) * 2017-05-19 2017-12-08 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医疗远程会诊的服务系统
CN108269619A (zh) * 2018-04-16 2018-07-10 深圳零壹云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协作会诊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538402A (zh) * 2018-04-16 2018-09-14 深圳零壹云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dt会诊方法、系统
CN109859856A (zh) * 2019-01-22 2019-06-07 安徽锐视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多学科诊疗系统
CN110085329A (zh) * 2019-04-26 2019-08-02 浙江大学 异步多科室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2225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3619B (zh) 一种基于网络的心血管疾病智能随访系统
CN107239665B (zh) 医疗信息查询系统及方法
US20200388358A1 (en)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for Generating Labels for Fuzzy Outcomes
US20110137844A1 (en) Avatar-Based Technical Networking System
CN113782225B (zh) 一种多学科会诊系统
CN111723277A (zh) 影像结构化报告云端需求分类系统及其方法
CN112634889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子病例录入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Buldakova et al. Multi-agent architecture for medical diagnostic systems
Crovari et al. GeCoAgent: a conversational agent for empowering genomic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CN113160914A (zh) 在线问诊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ang Application of MPP databas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in online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N113257439B (zh) 一种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功能定制方法及系统
CN111680798A (zh) 联合学习模型系统和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Mohammed et al. Developing a GraphQL SOAP Conversational Micro Frontends for the Problem Oriented Medical Record (QL4POMR)
Zhai et 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meticulous nursing scheduling management based on data-driven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Hao et al. Design of the research platform for medical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Merabet et al. Smart virtual environment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medical diagnosis
Gaebel et al. Modular Architecture for Integrated Model-Based Decision Support.
Yang JAVA Architecture of Chinese Online Guiding Systematic Framework based on Data Mi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yklyuk et 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Dental laboratory".
Cao et 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of University Hospital Based on Deep Learning
Palagin et al. Hybrid E-rehabilitation: Smart-System for Remote Support of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 and Services
Bianchi et al. Biomedical data integration–capturing similarities while preserving disparities
CN115547479B (zh) 一种基于5g消息的智慧医疗控制方法和系统
Faruk et al. An optimal healthcare self-diagnosis system using cloud frame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