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8554A -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8554A
CN113768554A CN202111083227.3A CN202111083227A CN113768554A CN 113768554 A CN113768554 A CN 113768554A CN 202111083227 A CN202111083227 A CN 202111083227A CN 113768554 A CN113768554 A CN 113768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ain
auxiliary
bas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32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8554B (zh
Inventor
胡贯朋
徐军
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32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85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8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8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8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8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4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cardiac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主要包括芯轴,借由芯轴共轴连接的主基座和辅基座,其中,辅基座可沿芯轴朝接近主基座的方向移动,使得主基座上的主卡合件与辅基座上的辅卡合件相互卡合,以供主基座上的主夹持件与辅基座上的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短的夹合间距以及最小化的夹合角度,借以夹持目标组织于主夹持件和辅夹持件之间。借此,本申请可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夹持力,并可适于夹持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

Description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心脏瓣叶关闭不全会引发多种疾病,诸如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心室肥大、心房肥大、心衰、体循环淤血等。当前市场上关于微创经导管治疗二、三尖瓣反流的产品较少,且这些产品在治愈过程中均需要改变心脏的结构,给心脏术后带了具大的压力以及不适应性。诸如图22所示的夹合装置利用夹持臂自身的弹性来夹紧目标组织,由于操作过程中该夹臂打开角度很大,甚至要反角度打开,这就需要零件的弹性变形量大,从而使得零件采用薄壁或细丝设计,此种设计方案将导致装置的加持力不够大,夹持不可靠。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医疗器械,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可针对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夹持力。
本申请提供一种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包括芯轴;主夹持结构,其包括主基座、设于所述主基座上的主夹持件和主卡合件;辅夹持结构,其包括辅基座、设于所述辅基座上的辅夹持件和辅卡合件;其中,所述主基座和所述辅基座可借由所述芯轴共轴连接,且所述辅基座可沿所述芯轴的轴向朝接近所述主基座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以供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短的夹合间距以及最小化的夹合角度,借以夹持目标组织于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基座包括调节座和夹持座,所述调节座定位于所述芯轴的端部,所述夹持座活动穿设于所述芯轴上并位于所述调节座和所述辅基座之间;所述主夹持件包括至少两个主夹臂和至少两个弹性臂,各所述主夹臂枢接所述夹持座,各所述弹性臂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所述调节座和各所述主夹臂;其中,当所述夹持座与所述调节座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时,可经由所述弹性臂驱动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使得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芯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辅夹持件包括枢接所述辅基座的至少两个辅夹臂;其中,当各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使得各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芯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时,各所述辅夹臂可受各所述主夹臂的抵推力弹性变形,以相对于所述辅基座枢转。
可选地,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芯轴可分别与所述主基座和所述辅基座解离,并从所述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上撤离。
可选地,所述辅夹持结构还包括从所述辅基座的一侧延伸的抵接壁;其中,各所述主夹臂可抵推各所述辅夹臂相对于所述辅基座枢转,直至抵接所述抵接壁。
可选地,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弹性臂可向所述主夹臂施加持续的抵推力,使得所述主夹臂与抵接至所述抵接壁的所述辅夹臂之间的所述夹合角度最小化。
可选地,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主夹臂可根据所述目标组织的厚度向所述弹性臂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使所述弹性臂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直至所述弹性臂的所述弹性抵推力与所述主夹臂的所述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
可选地,所述弹性臂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压缩变形以形成不同的臂长。
可选地,所述弹性臂包括弓形弯折部、S型弯折部、Z型弯折部、圆形环、菱形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未相互卡合时,所述夹持座可受所述弹性臂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与所述调节座保持预设间隔并相对于所述芯轴轴向定位,且所述辅基座可沿所述芯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夹持座移动,以调节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之间的所述夹合间距。
可选地,所述主卡合件设于所述调节座上,所述辅卡合件设于所述辅基座上,使得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调节座、所述夹持座、所述辅基座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形成最小的间隔距离,且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之间可形成最短的所述夹合间距。
可选地,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中的一个包括卡钩,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的另一个包括卡槽。
可选地,当所述辅基座受力沿所述芯轴的轴向朝远离所述调节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使得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解离。
可选地,所述主卡合件可包括第一卡合斜面,所述辅卡合件可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合斜面结构适配的第二卡合斜面。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借由主基座上的主卡合件与辅基座上的辅卡合件相互卡合,使得主基座上的主夹持件与辅基座上的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短的夹合间距以及最小化的夹合角度,借以针对目标组织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夹持力。
再者,当主卡合件与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主夹持结构中的弹性臂可针对主夹臂施加持续的抵推力,同时主夹臂亦可根据目标组织的厚度向弹性臂施加反向作用力,直至弹性臂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借此,本申请不仅适于夹持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且可进一步提高夹持稳定性,以提高夹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的处于未夹持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的主卡合件和辅卡合件未相互卡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的主卡合件和辅卡合件相互卡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9为本申请的辅夹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1为撤出芯轴之后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至图15为本申请的弹性臂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图16至图21为利用本申请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执行目标组织的夹持操作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2为现有技术中的治疗器械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
1: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10:芯轴;
20:主夹持结构;
202:主基座;
204:主夹持件;
206:主卡合件;
208:调节座;
210:夹持座;
212:主夹臂;
214:弹性臂;
216:卡钩;
220:第一卡合斜面;
30:辅夹持结构;
302:辅基座;
304:辅夹持件;
306:辅卡合件;
308:辅夹臂;
310:卡槽;
312:第二卡合斜面;
314:抵接壁;
316:抵接部;
40:输送系统;
42:牵引件;
2:目标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本实施例的夹合器械1可作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缘对缘修复植入体,其能够通过经血管微创入路或者经心耳到达指定解剖位置,实现心脏叶瓣的修复治疗。
请配合参考图2,本申请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可与输送系统40相互连接,以借由输送系统40将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输送至患者体内的预设位置(例如心脏),并控制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执行目标组织(例如心脏瓣叶)的夹持操作,在夹持操作完成后,输送系统40可与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相互解离,并从患者体内撤离。
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主要包括芯轴10、主夹持结构20、辅夹持结构30。
其中,主夹持结构20可包括主基座202,设于主基座202上的主夹持件204和主卡合件206,辅夹持结构30包括辅基座302,设于辅基座302上的辅夹持件304和辅卡合件306。
于本实施例中,主基座202和辅基座302可借由芯轴10共轴连接,且辅基座302可沿芯轴10的轴向朝接近主基座202的方向移动,使得主基座202上的主卡合件206和辅基座302上的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以供主基座202上的主夹持件204与辅基座302上的辅夹持件304之间形成最短的夹合间距D以及最小化的夹合角度,使得目标组织可稳定且可靠的夹持在主夹持件204和辅夹持件304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目标组织例如为心脏瓣叶。
可选地,主基座202可包括调节座208和夹持座210。
其中,调节座208可定位于芯轴10的端部,而夹持座210则可活动穿设于芯轴10上,并位于调节座208和辅基座302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主夹持件204可包括至少两个主夹臂212和至少两个弹性臂214。
可选地,主夹持件204可包括枢接于夹持座210的相对两侧的两个主夹臂212,以及对应于两个主夹臂212设置的两个弹性臂214,其中,各弹性臂214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调节座208和各主夹臂212。
于本实施例中,当夹持座210沿着芯轴10的轴向朝接近调节座208的方向移动时(即图2所示的F1方向),可经由弹性臂214驱动主夹臂212相对于夹持座210枢转,使得主夹臂212相对于芯轴10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即由图1的非夹合状态切换至图3的夹合状态)。反之,当夹持座210沿着芯轴10的轴向朝远离调节座208的方向移动时(即图2所示的F2方向),可经由弹性臂214驱动主夹臂212相对于夹持座210反向枢转,使得主夹臂212相对于芯轴10的枢转角度逐渐增大。
于本实施例中,辅夹持件304可包括枢接辅基座302的至少两个辅夹臂308,辅夹持结构30还可包括从辅基座302的一侧延伸的抵接壁314(参考图7至图9)。
可选地,辅夹持件304可包括设于辅基座302的相对两侧的两个辅夹臂308,且各辅夹臂308相对于芯轴10周向分布位置分别与各主夹臂212相对于芯轴10的周向分布位置相对应。
于本实施例中,各辅夹臂308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辅夹臂308接近辅基座302的根部部分)可弹性变形,以相对于辅基座302枢转。
具体地,各辅夹臂308可在未受力状态下相对于辅基座302定位,并与抵接壁314之间形成预设夹合角度(参考图7所示状态);或者,各辅夹臂308可在受力状态下产生弹性变形以相对于辅基座302枢转,使得各辅夹臂308与抵接壁314之间的枢转角度减小。
请参考图2,于一实施例中,各辅夹臂308的端部可连接牵引件42(例如拉绳),借以驱动各辅夹臂308相对于辅基座302枢转,使得各辅夹臂308与抵接壁314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
请参考图3至图5,于另一实施例中,当各主夹臂212相对于夹持座210枢转,使得各主夹臂212相对于芯轴10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时,亦可使得各辅夹臂308受各主夹臂212的抵推力产生弹性变形,以相对于辅基座302枢转,直至与抵接壁314相互抵接。
可选地,抵接壁314上凸设有抵接部316(参考图5、图9),其可向各辅夹臂308施加抵推力,以进一步提高主夹臂212和辅夹臂308之间的夹持力。
参考图10和图11,可选地,当调节座208上的主卡合件206和辅基座302上的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芯轴10可分别与主基座202(即调节座208和夹持座210)和辅基座302相互解离,并整体从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上撤离,从而减少留置于患者体内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的体积和/或重量,以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亦可将芯轴10设计为输送系统40的组成部件,以在借由输送系统40完成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针对目标组织的夹持作业后,令芯轴10随输送系统40一并撤离。
于本实施例中,主卡合件206可设于主基座202的调节座208上,辅卡合件306可设置在辅基座302上。
于本实施例中,主卡合件206可包括设置在调节座208的相对两侧的卡钩216,辅卡合件306可包括设置在辅基座302的相对两侧的卡槽310,但并不以此为限,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亦可设计为其他结构适配的卡合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于本实施例中,当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调节座208、夹持座210、辅基座302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形成最小的间隔距离,亦即,调节座208和夹持座210之间,夹持座210和辅基座302之间,以及调节座208和辅基座302之间的间隔距离均为最小。
再者,由于当调节座208上的主卡合件206与辅基座302上的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夹持座210和辅基座302之间可形成最小的间隔距离,因此,亦可使得夹持座210上的各主夹臂212和辅基座302上的各辅夹臂308之间形成最短的夹合间距D。
可选地,当调节座208上的主卡合件206和辅基座302上的辅卡合件306未相互卡合时,夹持座210可受弹性臂21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与调节座208保持预设间隔,并相对于芯轴10轴向定位,于此状态下,辅基座302可沿芯轴10的轴向相对于夹持座210移动,以调节主夹臂212和辅夹臂308之间的夹合间距D(参考图1和图2)。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臂214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压缩变形并形成不同的臂长,以供主夹臂212与辅夹臂308之间形成不同的夹合角度,从而适于夹持不同厚度的目标不同厚度的组织。
具体地,当调节座208上的主卡合件206与辅基座302上的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主夹持结构20中的弹性臂214可向主夹臂212施加持续的抵推力,使得主夹臂212与抵接于抵接壁314上的辅夹臂308之间的夹合角度最小化。
同时,当调节座208上的主卡合件206与辅基座302上的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主夹臂212还可根据目标组织的厚度向弹性臂214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使弹性臂214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直至弹性臂214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212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
也就是说,在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主夹臂212和弹性臂214可根据当前所夹持的目标组织的实际厚度而进行自适应调节,使得各主夹臂212与芯轴10之间形成不同的最小枢转角度,此设计不仅可提供本申请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适于夹持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亦可确保各种厚度的目标组织均能被有效地夹紧,此可进一步提高心脏叶瓣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较佳地,本申请的弹性臂214可设计为具有超弹性,使得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不仅均能被有效地夹紧且所受到的夹紧力也近似相等。
可选地,弹性臂214可包括弓形弯折部(如图12所示)、S型弯折部(如图1至图6所示)、Z型弯折部(如图13所示)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弹性臂214也可包括菱形环(参考图14)、圆形环(参考图15)中的至少一个,借以进一步增强弹性臂214的结构强度,以提高夹持稳定性。
于本实施例中,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可在卡合/解离状态之间重复切换,以供重复调整夹持在主夹臂212和辅夹臂308之间的目标组织,借以提高夹持效果。
具体地,可针对辅基座302施加作用力,以供辅基座302沿芯轴10的轴向朝远离调节座208的方向移动,使得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提供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相互解离。
可选地,主卡合件206可包括第一卡合斜面220,对应的,辅卡合件306可包括与第一卡合斜面220结构适配的第二卡合斜面312(参考图5)。
借由上述的卡扣斜面设计,使得当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第一卡合斜面220和第二卡合斜面312所产生的分力不会使得主卡合件206和辅卡合件306相互脱离,以确保卡扣状态的稳定性。
再者,当针对辅基座302施加更大的作用力时,第一卡合斜面220和第二卡合斜面312之间亦将产生更大的分力,此更大的分力可使得例如辅卡合件306的两个卡槽310相对于芯轴10的径向向外弹性变形,以与主卡合件206的两个卡钩216相互脱离。
以下将配合参阅图16至图21示例性描述利用本申请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执行心脏瓣叶修复治疗的使用方法。
通过输送系统40将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输送至待修复的目标组织2(例如心脏瓣叶)附近(参考图16)。
通过输送系统40控制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的调节座208与辅基座302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以经由弹性臂214驱动主夹臂212相对于夹持座210枢转而打开,亦即,主夹臂212与芯轴10之间的枢转角度增大,并控制辅基座302与夹持座210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使得辅夹臂42与主夹臂212之间的夹合距离增加,以供待夹持的目标组织定位在辅夹臂42与主夹臂212之间(参考图17)。
通过输送系统40控制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的辅基座302与夹持座210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使得主夹臂212和辅夹臂308之间的夹合间距减小,借以将目标组织2夹持在主夹臂212和辅夹臂308之间。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保留了各目标组织2(瓣叶)的单独捕捉功能,具体而言,当单个目标组织2的夹持位置不理想时,可通过牵引件42牵拉辅夹臂308,以释放夹持于辅夹臂308和主夹臂212之间的目标组织(即由图18至图19的状态),从而重新捕捉目标组织2,并在调整完成之后,释放牵引件42以使辅夹臂308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辅基座302朝接近主夹臂212的方向枢转,以使目标组织2(例如心脏瓣叶)被夹持在主夹臂212和辅夹臂308之间(参考图18),直至目标组织2的夹持状态满足预期。
通过输送系统40控制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的调节座208与夹持座210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以经由弹性臂214驱动主夹臂212相对于夹持座210反向枢转,以使主夹臂212与芯轴10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并带动辅夹臂308随之一并向芯轴10的方向逐渐靠拢,直至调节座208上的主卡合件206与辅基座302上的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
于理想状态下,当主卡合件206与辅卡合件306相互卡合时,辅夹臂308将受到主夹臂212的抵推力紧紧地抵靠在抵接壁314上,同时,主夹臂212还可根据被夹持的目标组织2的不同厚度向弹性臂214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使弹性臂214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压缩变形,直至弹性臂214向主夹臂212施加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212向弹性臂214施加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从而确保目标组织2可被稳定且牢固的夹持在主夹臂212和辅夹臂308之间(参考图20)。
将输送系统40(较佳地,可进一步包括芯轴10)与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相互解离,以将输送系统40(包括芯轴10)撤出,而仅保留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1的主夹持结构20和辅夹持结构30部分于患者体内,从而完成目标组织2(例如心脏瓣叶)的夹合操作(参考图21)。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通过将主基座上的主卡合件与辅基座上的辅卡合件相互卡合,使得位于主基座上的主夹持件和位于辅基座上的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短的夹合间距以及最小化的夹合角度,借此,本申请可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夹持力,以提高目标组织的夹持效果,从而提升二、三尖瓣反流治疗手术的成功率。
再者,当主基座上的主卡合件与辅基座上的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主夹持结构中弹性臂可向主夹臂持续地施加弹性抵推力,同时,主夹臂亦根据其所夹持的目标组织的实际厚度而向弹性臂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令弹性臂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直至弹性臂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此设计可使得不同组织厚度均能被有效地夹紧且夹紧力近似相等,以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并确保手术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轴;
主夹持结构,其包括主基座、设于所述主基座上的主夹持件和主卡合件;
辅夹持结构,其包括辅基座、设于所述辅基座上的辅夹持件和辅卡合件;
其中,所述主基座和所述辅基座可借由所述芯轴共轴连接,且所述辅基座可沿所述芯轴的轴向朝接近所述主基座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以供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短的夹合间距以及最小化的夹合角度,借以夹持目标组织于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基座包括调节座和夹持座,所述调节座定位于所述芯轴的端部,所述夹持座活动穿设于所述芯轴上并位于所述调节座和所述辅基座之间;
所述主夹持件包括至少两个主夹臂和至少两个弹性臂,各所述主夹臂枢接所述夹持座,各所述弹性臂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所述调节座和各所述主夹臂;
其中,当所述夹持座与所述调节座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时,可经由所述弹性臂驱动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使得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芯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夹持件包括枢接所述辅基座的至少两个辅夹臂;
其中,当各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使得各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芯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时,各所述辅夹臂可受各所述主夹臂的抵推力弹性变形,以相对于所述辅基座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芯轴可分别与所述主基座和所述辅基座解离,并从所述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上撤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夹持结构还包括从所述辅基座的一侧延伸的抵接壁;
其中,各所述主夹臂可抵推各所述辅夹臂相对于所述辅基座枢转,直至抵接所述抵接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弹性臂可向所述主夹臂施加持续的抵推力,使得所述主夹臂与所述辅夹臂之间的所述夹合角度最小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主夹臂可根据所述目标组织的厚度向所述弹性臂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使所述弹性臂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直至所述弹性臂的所述弹性抵推力与所述主夹臂的所述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超弹性材料,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压缩变形以形成不同的臂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臂包括弓形弯折部、S型弯折部、Z型弯折部、圆形环、菱形环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未相互卡合时,所述夹持座可受所述弹性臂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与所述调节座保持预设间隔并相对于所述芯轴轴向定位,且所述辅基座可沿所述芯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夹持座移动,以调节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之间的所述夹合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卡合件设于所述调节座上,所述辅卡合件设于所述辅基座上,使得当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卡合时,所述调节座、所述夹持座、所述辅基座中的任意两者之间形成最小的间隔距离,且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之间可形成最短的所述夹合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中的一个包括卡钩,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中的另一个包括卡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辅基座受力沿所述芯轴的轴向朝远离所述调节座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弹性变形,使得所述主卡合件和所述辅卡合件相互解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卡合件可包括第一卡合斜面,所述辅卡合件可包括与所述第一卡合斜面结构适配的第二卡合斜面。
CN202111083227.3A 2021-09-16 2021-09-16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Active CN113768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227.3A CN113768554B (zh) 2021-09-16 2021-09-16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227.3A CN113768554B (zh) 2021-09-16 2021-09-16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8554A true CN113768554A (zh) 2021-12-10
CN113768554B CN113768554B (zh) 2023-03-17

Family

ID=7884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3227.3A Active CN113768554B (zh) 2021-09-16 2021-09-16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85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68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汇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式医疗器械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5986A (zh) * 2016-07-26 2016-12-0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瓣膜夹合器
CN106491245A (zh) * 2015-09-06 2017-03-1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瓣膜夹持装置
CN107666868A (zh) * 2015-04-02 2018-02-06 艾博特心血管系统公司 改进的组织固定装置
US20180161159A1 (en) * 2016-12-08 2018-06-14 Evalve, Inc. Adjustable arm device for grasping tissues
US20180325671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Evalve, Inc. Long arm valve repair clip
CN112386367A (zh) * 2019-08-12 2021-02-23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回收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器回收系统
CN212662029U (zh) * 2020-06-17 2021-03-09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装置及包含其的瓣膜修复器械
US20210186698A1 (en) * 2019-12-18 2021-06-24 Evalve, Inc. Wide clip with deformable width
CN216294350U (zh) * 2021-05-11 2022-04-15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器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868A (zh) * 2015-04-02 2018-02-06 艾博特心血管系统公司 改进的组织固定装置
CN106491245A (zh) * 2015-09-06 2017-03-15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瓣膜夹持装置
CN106175986A (zh) * 2016-07-26 2016-12-0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种瓣膜夹合器
US20180161159A1 (en) * 2016-12-08 2018-06-14 Evalve, Inc. Adjustable arm device for grasping tissues
US20180325671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Evalve, Inc. Long arm valve repair clip
CN112386367A (zh) * 2019-08-12 2021-02-23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回收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器回收系统
US20210186698A1 (en) * 2019-12-18 2021-06-24 Evalve, Inc. Wide clip with deformable width
CN212662029U (zh) * 2020-06-17 2021-03-09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装置及包含其的瓣膜修复器械
CN216294350U (zh) * 2021-05-11 2022-04-15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夹持器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40680A1 (zh) * 2021-09-16 2023-03-23 上海汇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式医疗器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8554B (zh) 2023-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72098B2 (ja) 組織修復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把持
JP6629956B2 (ja) 弁膜留め具
CN211560531U (zh) 防滑脱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EP2358308B1 (en) Tools for remodeling tissue
US7533790B1 (en) Surgical stapler
US20060270909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reduced-access surgical sites
CN111789699A (zh) 可独立控制的瓣膜夹合系统
CA262078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rdiac valve repair
CN112472363A (zh) 防滑脱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1934427U (zh) 可独立控制的瓣膜夹合系统
CN113768554B (zh)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CN113208779A (zh) 夹合器械
CN113456297A (zh) 夹合器械
US20140128929A1 (en)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Graft Inserter
CN113749822B (zh) 植入式医疗器械
US20210401578A1 (en) Liga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heart valve repair
US11957585B2 (en) Fixing device for clamping tissue
CN113520676B (zh)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CN216294350U (zh) 夹持器械
WO2022142260A1 (zh) 一种具有离合机构的组织闭合装置
CN215273015U (zh) 一种组织固定装置的夹持自锁组件
CN110575210A (zh) 可调节的缝合线锁结装置
US20210169651A1 (en) Edge to edge repair device for valves
CN114680966A (zh) 牵拉力度可控的医用锁结装置
WO2022237037A1 (zh) 夹持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7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trial area, 1 spring 3, 400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7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trial area, 1 spring 3, 400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