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7584A - 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7584A
CN113767584A CN202080030776.1A CN202080030776A CN113767584A CN 113767584 A CN113767584 A CN 113767584A CN 202080030776 A CN202080030776 A CN 202080030776A CN 113767584 A CN113767584 A CN 113767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retransmission
contro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07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7584B (zh
Inventor
西尾昭彦
铃木秀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13767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7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4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对应于无线传播环境的恰当的重发控制处理。终端包括:接收电路,接收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控制电路,基于控制信息来控制缓冲。

Description

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5G的标准化方面,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已讨论了新无线接入技术(NR: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并发布了NR的版本(Release)15(Rel.15)的规格。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38.811 V15.0.0,“Study on New Radio(NR)to supportnon terrestrial networks(Release 15)”,2018-06
发明内容
但是,关于对应于无线传播环境的恰当的重发控制处理,仍有研究的余地。
本公开的非限定性的实施例有助于提供能够实现对应于无线传播环境的恰当的重发控制处理的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接收电路,接收关于与重发请求相关的数据的缓冲的控制信息;以及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缓冲。
此外,这些广泛或具体的方式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由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电脑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的组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实现对应于无线传播环境的恰当的重发控制处理。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更多优点和效果将通过说明书和附图予以阐明。这些优点和/或效果分别由若干个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提供,但未必需要为了获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特征而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的动作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ACK/NACK的通知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ACK/NACK的通知信息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向地面以外的网络(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的扩展]
对于NR,已研究了向使用卫星和/或高空伪卫星(HAPS:High-altitude platformstation,高空平台站)的通信等地面以外的网络(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的扩展(例如,非专利文献1)。
在NTN环境中,对于地面终端(也称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或航空器终端的卫星的覆盖区域(例如,一个以上的小区)由来自卫星的波束形成。另外,终端与卫星之间的无线电波传播的往返时间取决于卫星的高度(例如,最大约36000km)和/或从终端观察时的角度。
例如,卫星形成具有数百公里的直径的小区。卫星形成的小区大于地面基站(例如,也称为“gNB”)等形成的直径为数公里的小区。例如,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NTN中,卫星与终端之间的传播延迟时间,即往返的传播时间(RTT:Round Trip Time,往返时间)最大会耗费544ms左右。
[HARQ]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或NR中,例如,对发送数据时的重发控制应用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发请求)。
在HARQ中,发送侧例如在对数据进行了特播(Turbo)编码或LDPC(Low Density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等应用了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的信道编码后,进行发送。另外,在对数据进行解码时,接收数据有错误的情况下,接收侧将接收数据(例如,软判定值)保存(换句话说,也称为“缓冲”、“存储”或“保留”)到缓冲器。此外,缓冲器例如也被称为“HARQ软缓冲器”或仅被称为“软缓冲器”。接收侧在数据的重发时,对接收数据(换句话说,重发数据或与重发请求相关的数据)与上一次接收到的数据(换句话说,保存数据)进行合并(软合并),并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解码。
由此,在HARQ中,接收侧能够使用接收质量(例如,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已提高的数据进行解码。另外,在HARQ中,发送侧发送与上一次发送时不同的奇偶比特(换句话说,不同的RV(Redundancy version,冗余版本)),由此,能够提高编码增益。另外,在HARQ中,考虑到传播路径时延或发送侧及接收侧的处理时延,可通过使用多个进程(例如,也称为“HARQ进程”)实现连续的数据传输(例如,参照图1)。在此情况下,接收侧按用于识别进程(或者数据)的识别信息即进程ID(有时也表示为“PID(Process Identity,进程标识符)”)划分接收数据,并将其保存到缓冲器。
另外,例如在LTE或NR中,基站在分配数据时,将包含进程ID、NDI(New DataIndicator,新数据指示符)、RV等的与HARQ相关的信息通知给终端。终端基于由基站通知的与HARQ相关的信息,进行数据的接收处理(例如,软合并处理等)。
另一方面,例如,关于用于NTN的HARQ的方法,尚未充分地讨论。在小区环境中的传播时延(或RTT)比地面网络更大的NTN中,因为RTT内的进程数会较多,所以接收侧(例如,终端)所具备的软缓冲器量(换句话说,软缓冲器尺寸)会较大。由于软缓冲器量增加,例如,接收侧(终端)的装置的成本及芯片尺寸等有可能会增加。
相对于此,例如,在减少了RTT内的进程数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接收侧(例如,终端)所具备的软缓冲器量。但是,在减少了RTT内的进程数的情况下,平均到每个用户(换句话说,终端)的吞吐量(例如,也称为“最大用户吞吐量”)会下降。
另外,例如,在不应用HARQ(换句话说,物理层或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中的重发)的情况下,进行高层(例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的重发。但是,高层的重发与HARQ相比,不会获得合并增益,且时延会更大。例如,在高层的重发中,由于各种网络控制的时延或用户数据的时延,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有可能会恶化。
因此,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在例如NTN环境这样的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比地面网络环境更大的情况下的重发控制进行说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例如,能够分别针对不同的数据(例如,不同进程的数据)实现恰当的重发控制。
(实施方式1)
[通信系统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例如包括基站100及终端200。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基站100(相当于发送装置)发送数据(例如,也称为“下行链路数据”或“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另外,终端200(相当于接收装置)接收数据,并反馈对于数据的应答信号。此外,应答信号例如也称为“ACK(Acknowledgement,应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信号”或“ACK/NACK信息”。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2所示的基站100中,控制部101产生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缓冲优先级信息)。无线发送部103发送数据及控制信息。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一部分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在图3所示的终端200中,无线接收部202接收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缓冲优先级信息)。软缓冲器控制部204基于控制信息来控制缓冲。
[基站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基站100例如包含控制部101、编码/调制部102、无线发送部103、天线104、无线接收部105、解调/解码部106及ACK/NACK判定部107。
控制部101例如产生对于终端200的控制信息(例如,数据分配信息),并向编码/调制部102输出。控制信息中,例如可包含时间资源及频率资源的分配信息(也称为“时间/频率资源分配信息”)、编码率及调制方式的信息(例如,也称为“MCS(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信息”)以及与HARQ相关的信息(例如,也称为“HARQ信息”)。
HARQ信息中,例如可包含进程ID、NDI及RV。另外,HARQ信息中可包含“缓冲优先级信息(BPF:Buffer Priority Flag,缓冲优先级旗标)”,该“缓冲优先级信息”表示多个数据(例如,不同进程的数据)之间的向终端200所具备的缓冲器(例如,图5所示的软缓冲器205)缓冲的优先级。此外,BPF的一例将在后文中叙述。
另外,控制部101基于从ACK/NACK判定部107输入的ACK/NACK的判定结果,对发送数据的重发进行控制。例如,控制部101在NACK的情况下,向编码/调制部102输出重发指示,在ACK的情况下,向编码/调制部102输出丢弃数据的指示。
编码/调制部102对所输入的发送数据(例如,与新发送相关的数据(也仅称为“新数据”)或初次发送数据)进行编码及调制,并向无线发送部103输出调制后的信号。数据的编码方法例如也可以是特播码、LDPC码及极化(polar)码等的纠错编码。另外,数据的调制方式例如也可以是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及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等。另外,编码/调制部102对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及调制,并向无线发送部103输出调制后的信号。
另外,编码/调制部102例如保留已发送的发送数据,在从控制部101输出了重发指示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发送数据有错误的情况下),对所保留的数据(换句话说,重发数据)进行与上述处理相同的处理。另外,编码/调制部102例如在从控制部101输出了丢弃数据的指示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发送数据无错误的情况下),丢弃所保留的数据。
此外,发送数据的重发的单位例如可以是以传输块为单位、以码块为单位或以码块组为单位,也可以是其他的数据单位。
例如,在LTE或5G NR中,发送数据相当于PDSCH,数据分配信息相当于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无线发送部103对从编码/调制部102输入的信号例如进行D/A(Digital/Analog,数字/模拟)转换、上变频、放大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104发送通过发送处理获得的无线信号。
无线接收部105对经由天线104接收到的来自终端200的信号进行下变频、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等接收处理,并向解调/解码部106输出接收处理后的信号。来自终端200的信号中,例如包含数据信号(例如,也称为“上行链路数据”或“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及ACK/NACK信号。
解调/解码部106对从无线接收部105输入的信号例如进行信道估计、解调及解码处理。解调/解码部106输出接收信号所含的数据信号(换句话说,接收数据),并向ACK/NACK判定部107输出接收信号所含的ACK/NACK信号。
ACK/NACK判定部107基于从解调/解码部106输入的ACK/NACK信号,判定对于已发送的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等)的ACK或NACK。ACK/NACK判定部107向控制部101输出判定结果。
[终端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200的结构的一例的方框图。终端200例如包含天线201、无线接收部202、解调/解码部203、软缓冲器控制部204、软缓冲器205、ACK/NACK产生部206、编码/调制部207及无线发送部208。
无线接收部202对经由天线201接收到的来自基站100的信号进行下变频、A/D转换等接收处理,并向解调/解码部203输出接收处理后的接收信号(例如,包含数据及控制信息)。
解调/解码部203对从无线接收部202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及纠错解码,并向软缓冲器控制部204输出解码后的信号。
例如,解调/解码部203可基于由接收信号所含的控制信息(例如,数据分配信息)表示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对接收信号所含的接收数据进行解调及纠错解码。解调/解码部203向软缓冲器控制部204输出解码后的信号。
另外,解调/解码部203例如基于控制信息所含的NDI,判断接收数据是新数据还是重发数据。解调/解码部203在接收数据是新数据的情况下,例如对接收数据进行纠错解码,并进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判定。另外,解调/解码部203在接收数据是重发数据的情况下,在到上次接收为止所接收到的数据保存于软缓冲器205时,在对保存数据与此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对合并数据进行纠错解码。另一方面,解调/解码部203在到上次接收为止所接收到的数据未保存于软缓冲器205的情况下,不进行合并处理而对此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纠错解码,并进行CRC判定。另外,解调/解码部203向软缓冲器控制部204输出CRC判定的结果。
软缓冲器控制部204在从解调/解码部203输入的CRC判定结果为CRC OK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无错误的情况下),根据对应的进程ID,指示软缓冲器205丢弃(换句话说,清除(Flush))过去已保存的接收数据。
另外,软缓冲器控制部204在CRC判定结果为CRC NG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有错误的情况下),基于从解调/解码部203输入的信号所含的缓冲优先级信息(BPF),对接收数据向软缓冲器205的缓冲进行控制。例如,软缓冲器控制部204基于BPF,对接收数据向软缓冲器205的保存及接收数据的丢弃进行控制。软缓冲器控制部204在保存接收数据的情况下,指示软缓冲器205保存接收数据。此外,软缓冲器控制部204的动作例将在后文中叙述。
另外,软缓冲器控制部204向ACK/NACK产生部206输出从解调/解码部203输入的CRC判定结果。另外,软缓冲器控制部204在CRC判定结果为CRC OK的情况下,输出对应的接收数据。
软缓冲器205是保存终端200过去接收到的数据(例如,软判定值)的缓冲器。已保存的数据例如用于HARQ合并。软缓冲器205例如按HARQ的进程保存接收到的数据。
此外,在终端200中,软缓冲器205也可不必包括与RTT相应的进程数所对应的量的缓冲器。换句话说,软缓冲器205的缓冲器尺寸也可比与RTT相应的进程数所对应的缓冲器尺寸更小。
ACK/NACK产生部206基于从软缓冲器控制部204输入的CRC判定结果,产生ACK/NACK信号。ACK/NACK产生部206例如在CRC OK(无错误)的情况下产生ACK,在CRC NG(有错误)的情况下产生NACK。ACK/NACK产生部206向编码/调制部207输出已产生的ACK/NACK信号。
此外,在多个传输块或码块被发送的情况下,ACK/NACK产生部206也可针对各传输块或各码块分别产生ACK/NACK信号,并产生包含多个ACK/NACK信号的ACK/NACK码块。
编码/调制部207对发送数据(换句话说,上行链路数据或PUSCH)进行纠错编码及调制,并向无线发送部208输出调制后的信号。另外,编码/调制部207对从ACK/NACK产生部206输入的ACK/NACK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及调制,并向无线发送部208输出调制后的信号。
无线发送部208对从编码/调制部207输入的信号例如进行D/A转换、上变频、放大等发送处理,并从天线201发送通过发送处理获得的无线信号。
[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例]
接着,说明上述基站100及终端200的动作例。
终端200(换句话说,接收侧)在接收数据有错误的情况下(例如,在CRC NG的情况下),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中,等待对应的数据的重发。另一方面,终端200在接收数据无错误的情况下(例如,在CRC OK的情况下),可不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换句话说,终端200在接收数据(例如,接收分组)有错误的情况下,使用软缓冲器205。
另外,设想在NTN环境(例如,面向航空器或船舶的环境)中,与地面网络环境相比,例如,传播路径波动更少。由此,在NTN环境中,与地面网络环境相比,更可能实现低错误率(例如,也称为“BLER(Block Error Rate,块错误率)”或“分组错误率”)。
由此,设想在NTN环境中,与地面网络环境相比,终端200使用软缓冲器205的情况(换句话说,保存(或者合并)接收数据的情况)更少。
例如,终端200在软缓冲器205中,可使用平均为如下量的缓冲器:将与RTT相应的进程数乘以BLER所得的量。作为一例,在BLER为1%,且对应于RTT的进程数为512的情况下(例如,相当于,在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发送时间间隔)为1ms时,RTT=512ms的情况),终端200平均可使用约6个进程所对应的量的缓冲器。
这样,在NTN环境中,可由尺寸比与RTT相应的进程数所对应的软缓冲器尺寸更小的软缓冲器205实现HARQ。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软缓冲器205的缓冲器尺寸例如也可小于与RTT相应的进程数所对应的缓冲器尺寸。
但是,为了不影响用户体验,对于控制分组或重要的用户数据等优先级高的数据传输,较理想的是利用HARQ的合并增益,低时延地进行传输。换句话说,对于优先级低的数据传输,也可应用不会获得HARQ的合并增益的例如MAC层或高层的重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数据向软缓冲器205缓冲的优先级的缓冲优先级信息(BPF)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换句话说,BPF表示多个数据之间对于软缓冲器205的使用的优先级、或HARQ的合并处理的优先级。
例如,基站100在分配数据发送时,对于终端200产生针对被分配的数据的BPF,并将BPF通知给终端200。终端200基于BPF,对软缓冲器205中的接收数据的保存(换句话说,数据的合并处理)进行控制。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软缓冲器205中的数据保存的动作例。
例如,BPF也可以是1比特的信息(例如,0或1)。例如,BPF=1表示向软缓冲器205保存的优先级高的数据,BPF=0表示向软缓冲器205保存的优先级低的数据。
优先级高的数据例如是包含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等高层的控制消息的数据,或是针对优先级高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的数据。另外,优先级低的数据例如也可以是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等用于串流服务的数据等时延要求更严格的数据。其理由在于:在是时延要求更严格的数据的情况下,有时不会进行重发,因此,向软缓冲器205保存的必要性低。此外,优先级高的数据及优先级低的数据并不限定于这些数据,也可以是其他类别的数据。
例如,终端200在对优先级低的数据(例如,BPF=0)进行数据解码时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若软缓冲器205有空闲,则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若软缓冲器205无空闲,则不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而将其丢弃。
另外,例如,终端200在对优先级高的数据(例如,BPF=1)进行数据解码时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优先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
例如,在所有软缓冲器205均已被其他数据使用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无空闲的情况下),终端200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中的与优先级低的数据对应的保存数据,而进行优先级高的数据的保存(换句话说,覆盖保存)。换句话说,终端200在软缓冲器205无空闲的情况下,用接收数据来覆盖优先级比接收数据更低的数据。
另一方面,终端200例如在所有软缓冲器205均已被其他数据使用的情况下,在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中不存在优先级低的数据时,丢弃接收数据。
图6及图7表示软缓冲器205中的保存动作的一例。
在图6及图7所示的例子中,软缓冲器205具有3个进程所对应的量的缓冲器。换句话说,设想如下情况,即,如图6及图7所示,软缓冲器205可保存的数据所对应的进程数比对应于RTT的进程数少的情况。此外,软缓冲器205的缓冲器尺寸并不限定于3个进程所对应的缓冲器尺寸,也可以是其他尺寸。
如图6及图7所示,对于进程ID=1(PID1)的数据(例如,PDSCH)的解码结果为错误(例如,CRC NG)。因此,终端200将PID1的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此时,终端200将接收数据与对应于该接收数据的进程ID(换句话说,标签)一起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关于PID=1的数据,通知了BPF=1,因此,终端200对PID=1的保存数据例如设定(换句话说,标记)“高优先级”。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对于进程ID=2(PID2)的数据及进程ID=10(PID10)的数据的解码结果分别为错误(例如,CRC NG)。因此,终端200将PID2及PID10的接收数据分别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关于PID=2及PID=10的数据,分别通知了BPF=0。因此,终端200对PID=2及PID=10的保存数据例如设定(换句话说,标记)“低优先级”。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保存了PID10的接收数据的时间点,软缓冲器205处于所有缓冲器均被使用的状态(换句话说,无空闲的状态)。
图6表示在保存了PID10的接收数据后,在从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的PID=41的数据的BPF=1(优先级高)的情况下的动作例。
如图6所示,对于BPF=1的PID41的数据的解码结果为错误(例如,CRC NG)。在此情况下,终端200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中的优先级低的数据(BPF=0的数据或标记有低优先级的标签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而将PID41的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例如,终端200可用高优先级的数据(图6中的PID41的数据)进行覆盖保存,来覆盖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低优先级的数据中的进程ID更旧的数据(图6中的PID2的数据)。
另一方面,图7表示在保存了PID10的接收数据后,在从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的PID=41的数据的BPF=0的情况下(优先级低的情况下)的动作例。
如图7所示,对于BPF=0的PID41的数据的解码结果为错误(例如,CRC NG)。在此情况下,在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中,不存在优先级比PID41的数据更低的数据。因此,终端200不保存PID41的数据而将其丢弃。换句话说,终端200不会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
以上,说明了软缓冲器205中的数据的保存动作的一例。
如上所述,在NTN环境中,与地面网络环境相比,尽管RTT内的进程数较多,但多路径(multipath)较少,不易发生剧烈的传播路径波动,因此,容易实现低错误率。由此,终端200例如能够使用尺寸比与RTT相应的进程数所对应的软缓冲器尺寸更小的软缓冲器205。由此,即使在像NTN环境这样的RTT内的进程数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终端200所具备的软缓冲器205的尺寸。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减少终端200的芯片尺寸或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发送数据设定向软缓冲器205缓冲(换句话说,HARQ合并)的优先级(例如,BPF)。换句话说,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信息(例如,BPF)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
由此,终端200即使在软缓冲器205无空闲的情况下,也能够优先将优先级更高的数据缓冲到软缓冲器205而进行HARQ合并。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优先级高的数据,可优先获得HARQ合并增益,因此,能够提高优先级高的数据的接收成功概率,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基站100及终端200能够根据分别针对不同进程的数据的缓冲的优先级来恰当地进行重发控制。因此,基站100例如即使在软缓冲器205的尺寸小于与RTT长度相应的进程数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减少RTT内的进程数而连续地发送数据。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每个用户的吞吐量(例如,最大用户吞吐量)的下降。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应于无线传播环境的恰当的重发控制处理。
此外,软缓冲器205中的被其他数据覆盖的数据(例如,图6的PID2的数据)、及不被保存到软缓冲器205的数据(例如,图7的PID41的数据)由终端200丢弃。换句话说,不对这些数据应用HARQ合并。在此情况下,也可对这些数据应用通常的重发(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发请求))。在ARQ中,例如进行基于ACK/NACK信号的重发,而不在接收侧(例如,终端200)对信号进行合并。或者,还可对这些数据例如应用高层(例如,RLC层)的重发。如上所述,高层的重发与HARQ相比,时延会更大。例如,在对于不要求低时延的数据设定低优先级(例如,BPF=0)的情况下,即使对该数据应用不以合并为前提的通常的重发或高层的重发来代替HARQ,也能够抑制例如用户体验恶化之类的情况。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如下情况,即,BPF与新发送及重发无关地表示向软缓冲器205保存的优先级。
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中,说明BPF所表示的内容(或意思)根据NDI的值,即根据新发送及重发而有所不同的情况。
例如,在新发送时,即,在NDI值被切换了的情况下(例如,在相对于相同进程,值与上一次的值不同的情况下),BPF所表示的意思及终端200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
另一方面,在重发时,即,在NDI值未被切换的情况下(例如,在相对于相同进程,值与上一次的值相同的情况下),BPF表示对应的数据的解码方法。
换句话说,BPF例如包含表示新数据向软缓冲器205缓冲的优先级的信息、以及表示是否对重发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的信息。
例如,在数据重发时,在BPF=0的情况下,终端200不进行软合并而进行纠错解码。另一方面,在数据重发时,在BPF=1的情况下,终端200在对过去已保存的数据与重发数据进行软合并后,进行纠错解码。
另外,在纠错解码后有错误的情况下(例如,CRC NG),在BPF=0时,终端200将低优先级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在BPF=1时,终端200将高优先级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
例如,基站100在过去已发送的低优先级的数据有可能在终端200中已被高优先级的数据覆盖的情况下,可针对重发数据,通知BPF=0。通过该通知,基站100能够指示终端200不进行合并而进行解码。换句话说,终端200例如能够不进行判定(或者确认)重发数据所对应的数据是否保存于软缓冲器205的处理,而直接判定是否进行合并。
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能够进一步简化终端200的处理。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RTT内将相同的进程ID重新用于发送不同数据的运用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及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00及终端200通用,因此,引用图4及图5进行说明。
通过重新利用进程ID,能够削减进程ID的通知比特数。例如,在RTT为512ms,且TTI长度为1ms的情况下,RTT内存在512个进程,用于通知进程ID的比特数为9比特。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通过将被通知的进程ID的数量设定(换句话说,限定)为64个,能够将进程ID的通知比特数削减至6比特。
但是,因为在RTT内,对不同的数据重新利用相同的进程ID,所以接收侧(例如,终端200)有可能会对接收数据与软缓冲器205所保存的不同的数据(换句话说,进程ID与接收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进行合并。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方法,该方法利用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的BPF来通知与软缓冲器的使用相关的信息,由此,避免使进程ID相同的不同数据彼此合并。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BPF所通知的内容与在实施方式1中不同。
基站100(例如,控制部101)例如在RTT内依次使用进程ID向终端200(例如,参照图5)发送数据,并在使用了全部的进程ID的情况下,使用(重新利用)已使用的进程ID。因此,有时会对不同的数据分配相同的进程ID。
另外,基站100(例如,控制部101)在将已使用的进程ID分配给数据的情况下,对于优先级高的数据,设定BPF=1,对于优先级低的数据,设定BPF=0。
此外,基站100在将未使用的进程ID分配给数据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对于优先级高的数据,设定BPF=1,对于优先级低的数据,设定BPF=0。
另外,在重发时,基站100在已使用相同的进程ID发送了优先级高的不同的数据的情况下,设定BPF=0,在未使用相同的进程ID发送优先级高的不同的数据的情况下,设定BPF=1。
基站100向终端200发送数据(例如,新数据或重发数据)和对于数据的BPF。
终端200在接收新数据时(换句话说,在NDI值被切换了的情况下),进行纠错解码。终端200在新数据的解码结果为错误(例如,CRC NG)的情况下,若BPF=1,则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中的进程ID与接收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保存数据,并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另外,终端200在软缓冲器205中不存在进程ID与接收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保存数据的情况下,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
另外,终端200在新数据的解码结果为错误的情况下,若BPF=0,则只要软缓冲器205中无进程ID与接收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保存数据,且软缓冲器205有空闲,就会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另一方面,终端200在软缓冲器205中有进程ID与BPF=0的接收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保存数据的情况下,或者在软缓冲器205无空闲的情况下,不保存接收数据而将其丢弃。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BPF表示与HARQ进程(换句话说,重发控制进程)相关的相同进程ID所对应的不同数据之间的、向软缓冲器205缓冲的优先级。
图8及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软缓冲器205中的保存动作的一例。
在图8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软缓冲器205具有3个进程所对应的量的缓冲器。换句话说,设想如下情况,即,如图8及图9所示,软缓冲器205可保存的数据所对应的进程数比对应于RTT的进程数少的情况。此外,软缓冲器205的缓冲器尺寸并不限定于3个进程所对应的缓冲器尺寸,也可以是其他尺寸。
在图8及图9中,作为一例,在RTT内,对不同的数据重新利用相同的进程ID=10(PID10)。例如,在图8及图9中,第一个PID10的数据在终端200中的解码结果为错误(例如,CRC NG),且已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另外,在图8及图9中,在发送第一个PID10的数据时通知给终端200的BPF=0(优先级:低)。
在图8中,发送第二个PID10的数据时通知给终端200的BPF=1(优先级:高),在图9中,发送第二个PID10的数据时通知给终端200的BPF=0(优先级:低)。
例如,如图8所示,在对于第二个PID10的数据的BPF=1的情况下,终端200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第一个PID10的数据,并保存(覆盖保存)第二个PID10的数据。换句话说,BPF=1的第二个PID10的数据会比BPF=0的第一个PID10的数据更优先地被保存到软缓冲器205(换句话说,被实施HARQ合并)。
另一方面,例如,如图9所示,在对于第二个PID10的数据的BPF=0的情况下,终端200不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第一个PID10的数据而丢弃第二个PID10的数据。
另外,终端200在接收重发数据时(换句话说,在NDI未被切换的情况下),对于BPF=1的重发数据,在软缓冲器205中保存有进程ID与重发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对这些数据进行合并,并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纠错解码。另一方面,终端200对于BPF=1的重发数据,在软缓冲器205中未保存进程ID与重发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不进行合并而对重发数据进行纠错解码。终端200在对于重发数据的解码结果为错误(例如,CRC NG)的情况下,向软缓冲器205保存接收数据。
另一方面,终端200在接收重发数据时,对于BPF=0的重发数据,无论软缓冲器205中是否保存有进程ID与重发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均不进行合并而对重发数据进行纠错解码。并且,终端200在解码结果为错误(例如,CRC NG)的情况下,也不会向软缓冲器205保存接收数据。
以上,说明了软缓冲器205中的数据的保存动作的一例。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终端200在软缓冲器205中保存有进程ID与接收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对于BPF=1的接收数据,丢弃过去的数据(换句话说,保存数据)而将接收数据作为新一轮的数据保存(覆盖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另一方面,终端200在软缓冲器205中保存有进程ID与接收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对于BPF=0的接收数据,丢弃接收数据而保留过去的数据(换句话说,保存数据)。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在重新利用进程ID的情况下,终端200也能够优先将使用相同进程ID的不同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保存(换句话说,HARQ合并)到软缓冲器205。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终端200在重发时,在使用相同进程ID的不同的数据之间进行合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削减进程ID的通知比特数(换句话说,控制开销),并且提高HARQ的效率。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应于无线传播环境的恰当的重发控制处理。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说明设定进程ID有效的期间(例如,也称为“区段”)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相同进程ID所对应的不同数据在多个区段中的不同区段中被发送。换句话说,不同区段中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被视为不同的数据。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动作例的图。
RTT的区间被分割成多个区段(图8中的seg0~seg3这四个区段)。例如,如图10所示,以RTT为周期而反复设定seg0~seg3。
终端200例如将不同区段的进程ID相同的数据分别作为不同的数据而保存到软缓冲器205。换句话说,终端200基于区段与进程ID的组合,将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
例如,设想以下情况:在图10所示的seg0中,进程ID=0(PID0)的数据的解码结果为错误(CRC NG)的情况下,终端200将seg0及PID0的接收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并且,PID0的数据在下一个RTT区间的相同区段即seg0的期间被重发。
另外,当在不同区段(例如,图10所示的seg0及seg1)中接收了进程ID相同的数据(例如,图10所示的PID1的数据)时,终端200将该数据作为不同数据而进行接收处理。例如,如图10所示,在seg0的PID1的数据、以及seg1的PID1的数据的解码结果分别为错误(CRCNG)的情况下,终端200将各接收数据(例如,seg0的PID1的数据、以及seg1的PID1的数据)分别单独地保存到软缓冲器205。换句话说,终端200基于区段和进程ID来管理软缓冲器205。
由此,基站100在将进程ID通知给终端200时,只要通知区段内的进程ID即可,因此,能够削减进程ID的通知比特。例如,在RTT为512ms,TTI长度为1ms,并设定区段长度为128ms的四个区段的情况下,区段内的最大进程数为128个。因此,例如,在是与RTT长度相应的进程ID的情况下,通知比特数为9比特,而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中,进程ID的通知比特数为7比特,能够减少通知比特数。
另外,也可组合变形例1与实施方式2而在区段内重新利用进程ID。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在区段长度为128ms,最大进程数为128个的情况下),例如,也可通知16个进程ID。在此情况下,进程ID的通知比特数为4比特,能够进一步减少通知比特数。另外,在重新利用区段内的进程ID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以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方式利用BPF,能够避免在终端200中使不同数据彼此合并,且可进行优先级高的数据的HARQ合并。
另外,此处设想如下情况,即,已在某个区段中被发送的数据在经过RTT后的相同区段中被重发。但是,基站100有时也会因进行优先级更高的其他处理或收发针对其他用户的数据等而无法在相同区段中进行发送。在此情况下,基站100例如也可不等到下一个RTT区间的相同区段才进行发送,而是在下一个区段中,与BPF=0一起发送重发数据。在此情况下,因为BPF=0,所以终端200不进行用于该区段(seg1)的已保存的数据与接收数据的软合并而进行解码处理。另外,即使接收数据的解码结果为错误,终端200也不会向软缓冲器205保存接收数据。这样,在已在多个区段中的某个区段中被发送的数据在不同区段中被重发的情况下,针对该在不同区段中被重发的数据的BPF是表示不进行对于该数据的合并处理(换句话说,向软缓冲器205的保存)的BPF。
例如,在图10中,某个RTT的seg0中的PID1的数据原本会在经过RTT后的seg0中被重发。相对于此,在seg0中的PID1的数据的发送已延迟的情况下,图10所示的基站100例如在seg1中,与BPF=0一起发送seg0中的PID1的数据。另外,如图10所示,基站100在seg1中,无BPF地发送对于seg1中的PID1的数据的重发数据。这样,图10中,在seg1中发送PID1所对应的不同数据。
在此情况下,如图10所示,终端200对在seg1中无BPF地被发送的PID1的重发数据、与软缓冲器205所保存的seg1的PID1的保存数据进行合并。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终端200不对在seg1中与BPF=0一起被发送的PID1的数据进行合并(换句话说,不进行保存)而进行接收处理。
由此,即使在跨越区段的情况下,基站100也能够以避免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合并的方式重发数据,因此,即使在无法在相同区段内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时延。例如,能够进一步防止发生1个RTT以上的时延。
此外,RTT内的区段长度可以是全部相同,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的区段的长度不同(可以更短,或者也可以更长)。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说明关联(换句话说,联系)进程ID与时隙编号的情况。
在同步(synchronous)HARQ中,预先决定了各进程的发送时机。例如,在发送了某个数据后,经过RTT后,发送对应的重发数据。这样,在同步HARQ中,因为预先决定了数据的发送时机,所以可不通知进程ID。另一方面,在同步HARQ中,因为决定了发送时机,所以调度(例如,对于各终端的数据分配)的灵活性降低。另外,例如,虽然通过通知进程ID,能够提高调度的灵活性,但用于通知进程ID的控制数据的量会增加。
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基于时隙编号和从时隙编号算起的相对值(换句话说,相对于时隙编号的偏移值。有时也称为“进程ID相对值”)来通知进程ID。由此,能够削减用于通知进程ID的控制数据的量,并且提高调度的灵活性。
例如,将时隙编号设为“n”,将通知的相对值(偏移值)设为“p”,并将与RTT相应的进程数(换句话说,RTT除以TTI所得的值)设为“nRTT”。在此情况下,进程ID(PID)由下式(1)算出。
PID=(n+p+nRTT)mod nRTT (1)
此处,p例如可由-8、-7、…、+7的4比特表现。在此情况下,基站100将4比特的p通知给终端200。另外,终端200根据式(1),算出基站100意图表示的进程ID。此外,p的比特数不限于4比特,也可以是其他比特数。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动作例的图。
例如,如图11所示,在于时隙1中设定p=0而被发送的PID1的数据在从经过RTT后(换句话说,下一个时隙1)延迟了2个时隙的时机即时隙3中被重发的情况下,基站100设定p=-2。由此,新发送时(n=1,p=0)的、式(1)中的n+p的值为'1',重发时(n=3,p=-2)的n+p的值为'1',PID彼此相同。另外,如图11所示,在于时隙3中重发PID1的数据的情况下,设定BPF=1。
这样,可基于对应于新发送数据时和重发数据时的时隙编号的差值来决定p的值(偏移值)。另外,针对重发数据的BPF是表示进行合并处理的BPF。由此,基站100能够以与预先决定的发送时机不同的时机,将相同的进程ID(例如,PID1)通知给终端200。
另外,基站100在发送优先级高的数据时,为了使其覆盖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优先级低的数据,也可设定分配有优先级低的数据的进程ID作为优先级高的数据的进程ID,并设定BPF=1。
例如,如图12所示,基站100在时隙0中,设定p=0,并设定BPF=0而发送PID0的数据。另外,如图12所示,基站100在相同RTT内的时隙5(n=5)中,设定p=-5,并设定BPF=1而发送PID0的数据。换句话说,在图12所示的时隙5中,将与已在时隙0中设定p=0并设定BPF=0而被发送的数据的进程ID相同的进程ID通知给终端200。在此情况下,终端200对于被通知的PID0,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换句话说,BPF=0的数据)而保存新接收到的数据(换句话说,BPF=1的数据)。
这样,基于对应于第一数据的发送的时隙编号(图12中的时隙0)与对应于第二数据的发送的时隙编号(图12中的时隙5)之间的差值来决定p的值(偏移值),该第一数据是终端200的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该第二数据是与对应于第一数据的PID(图12中的PID0)相同的PID所对应的数据。另外,针对第二数据的BPF是表示向软缓冲器205缓冲第二数据的BPF。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能够削减进程ID的通知比特数,并且提高调度的灵活性。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通过组合相对值p的通知与BPF的通知,从而与优先级低的数据相比,优先对优先级高的数据使用软缓冲器205,因此,能够提高优先级高的数据的可靠性,并能够缩短时延。
此外,时隙编号也可以是由基站100或系统设定的时隙的编号,即在每个系统帧中反复使用的编号。在此情况下,式(1)中的n的值可通过下式(2)算出。
n=时隙编号+系统帧编号×(每一系统帧的时隙数)(2)
另外,时隙编号也可以是在每个子帧中反复使用的编号。在此情况下,式(1)中的n的值可通过下式(3)算出。
n=时隙编号+系统帧编号×子帧编号×(每一子帧的时隙数)(3)
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中对时隙进行了说明,但时间资源的单位不限于时隙,也可以是其他的时间资源的单位(例如,帧、子帧或微时隙等)。
(实施方式3)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终端将对于多个发送数据(例如,传输块)的ACK/NACK信号一并通知(反馈)给基站的情况。
例如,ACK/NACK信号的通知周期可由基站预先通知给终端。终端例如在ACK/NACK信号的通知时机,将对于在上一次的通知时机之后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信号一并发送。
图1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
在图13中,作为一例,固定的期间(例如,RTT)被分割成多个(此处为5个)区段(例如,seg0~seg4),针对每个区段通知一次ACK/NACK信号。终端例如也可保留在区段内产生的ACK/NACK信号,并在区段的断开处(换句话说,边界)的时机,进行ACK/NACK信号的发送处理。
另外,终端200例如还可基于业务状况、传输路径状况或ACK/NACK信号来变更ACK/NACK信号的通知方法。ACK/NACK信号的通知方法例如有以下的方法。
<通知方法1>
如上所述,在NTN中,与地面网络相比,传播路径波动更小,因此,可实现低错误率(例如,BLER)。
因此,在通知方法1中,终端通知在固定期间(例如,区段)内接收到的数据中的ACK/NACK信号为NACK的数据的进程ID(换句话说,解码结果有错误的数据的进程ID)。换句话说,在通知方法1中,对于在固定期间内接收到的数据中的ACK/NACK信号为ACK的数据,终端不通知该数据的进程ID。
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通知方法1中,例如,每64ms进行一次ACK/NACK信号的一并发送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将对应于NACK的进程数(换句话说,解码结果有错误的数据数)设为“nError”时,终端对于错误个数的通知和有错误的数据的进程ID的通知的合计nError×6(=log2(64))+6比特的信息进行通知。例如,在有错误的数据的进程数nError=1的情况下,通知比特数为12比特,其小于64比特。
<通知方法2>
在通知方法2中,利用位图来逐一表现对于各进程的数据的ACK/NACK信号。例如,在每64ms进行一次ACK/NACK信号的一并发送的情况下,终端最大通知64比特的量的信息。
以上,说明了ACK/NACK信号的通知方法。
此处,例如,在每64ms进行一次ACK/NACK信号的一并发送的情况下,当有错误的数据的进程数为10个以上时(当nError≧10时),在通知方法1中,通知比特为66比特以上,通知方法2(例如,64比特)的通知比特数更少。换句话说,在每64ms进行一次ACK/NACK信号的一并发送的情况下,当有错误的数据的进程数小于10个时(当nError<10时),在通知方法1中,通知比特小于64比特(即,通知方法2的通知比特数)。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根据状况而在通知方法1(换句话说,利用对应于NACK的进程ID来通知ACK/NACK)与通知方法2(换句话说,利用位图来通知ACK/NACK)之间进行切换。
以下,分别说明ACK/NACK通知的切换方法1及切换方法2。
<切换方法1>
在切换方法1中,基站设定各终端的ACK/NACK信号的通知方法。
ACK/NACK信号的通知方法例如由基站通知给终端。例如,基站可以按终端设定ACK/NACK通知方法,并利用高层(例如,RRC重新配置(reconfiguration)消息)进行通知,也可以按小区设定ACK/NACK通知方法,并利用系统信息进行广播。终端基于来自基站的通知而在通知方法1与通知方法2之间进行切换。
例如,基站可基于数据通信的产生频度或传播路径波动的状况而在通知方法1与通知方法2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基站也可在数据通知的产生频度低的情况下(例如,在产生频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设定通知方法1,在数据通知的产生频度高的情况下(例如,在产生频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通知方法2。
或者,例如,基站还可在传播路径波动小的情况下(例如,在传播路径波动小于阈值的情况下)设定通知方法1,在传播路径波动大的情况下(例如,在传播路径波动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设定通知方法2。
此外,ACK/NACK通知方法的切换基准不限于数据通知的产生频度及传播路径波动的状况,也可以是其他基准。换句话说,只要是如下基准即可,该基准是指:对于通知方法1的ACK/NACK信号的通知比特数容易变得比通知方法2更少的状况,设定通知方法1,对于通知方法2的ACK/NACK信号的通知比特数容易变得比通知方法1更少的状况,设定通知方法2。
<切换方法2>
在切换方法2中,终端选择ACK/NACK通知方法。
终端例如可选择通知方法1及通知方法2中的通知比特数少的通知方法。
此处,将作为报告对象的进程数设为“nP”,并将NACK的数量设为“nN”。在此情况下,通知方法1及通知方法2的通知比特数如下所述。
通知方法1的通知比特数:nP比特
通知方法2的通知比特数:nN×ceil(log2(nP))+ceil(log2(nP))比特
(包含NACK数个通知比特)
此外,ceil表示将小数点以下进位而取整的运算。
终端选择通知方法1及通知方法2中的通知比特数少的通知方法并通知给基站。基站例如基于由终端通知的ACK/NACK信号的通知方法来接收ACK/NACK信号。
图14表示用于通知ACK/NACK信号的格式的一例。在图14的报头部中存储表示通知方法的信息,在剩余部分(例如,ACK/NACK信息字段)中存储ACK/NACK信号。
在图14的报头例1中,报头部的比特数为1比特,利用1比特的报头部(0和1中的一者)来指定通知方法1或通知方法2。此外,在通知方法2的情况下,ACK/NACK信号的通知比特数会根据NACK的数量而有所不同。因此,基站例如可根据图14所示的ACK/NACK信息字段内的NACK数的通知比特,判定ACK/NACK信号的通知比特数(长度)。
在图14的报头例2中,报头部的比特数为2比特,利用2比特的报头部(00、01、10、11中的一者),除了指定通知方法1、通知方法2之外,还指定无NACK(或者未分配数据)。
在报头例2中,在无NACK的情况下(报头:01),例如,在后续的ACK/NACK信息字段中不包含信息。另外,在报头例2中,可以是,在是通知方法2的情况下,报头部指定如下内容:NACK的数量是小于M1个(报头:10)还是为M1个以上且小于M2个(报头:11)。若是小于M1个,则存储有ceil(log2(M1))比特的ACK/NACK信号,若为M1个以上且小于M2个,则存储有ceil(log2(M2))比特的ACK/NACK信号。由此,基站能够通过读取报头部来判定ACK/NACK信息字段的比特数。
另外,在报头例2中,也可规定ACK/NACK信息字段的比特数的种类(例如,在图14中为四种比特数)。由此,例如,终端从与比特数的种类对应的数量(图14中为4个)的候选的无线资源(例如,时间/频率资源)中,选择一个无线资源来发送ACK/NACK信息。另外,基站例如从与比特数的种类对应的数量的无线资源中,盲检测一个无线资源。在此情况下,能够将报头与ACK/NACK信息字段作为相同区块进行纠错编码,因此,可获得更高的编码增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终端对于多个接收数据,将ACK/NACK信号一并通知给基站,由此,可利用通知比特数少的通知方法来通知ACK/NACK信号,从而能够减少ACK/NACK通知的开销。
另外,例如,在每次发送1比特(例如,一个进程)的ACK/NACK信号的情况下,为了使基站以所要求的错误率(足够低的错误率)接收该ACK/NACK信号,扩频或多次反复发送等的无线资源使用量会增大。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ACK/NACK信号一并被反馈,因此,可获得纠错编码增益或分集增益,从而能够提高无线资源的使用效率。
另外,通过在使用用于通知ACK/NACK信号的无线资源时削减通知比特数,可实现鲁棒性更高的发送方法(例如,以更低的编码率进行的传输),从而能够提高ACK/NACK通知的可靠性。例如,在NTN中为长距离传输,因此,重要的是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针对每个区段划分ACK/NACK信号的通知时机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由基站通知ACK/NACK信号的反馈周期,并由终端基于反馈周期来通知ACK/NACK信号。
另外,实施方式3例如也可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组合。
例如,通过组合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3,终端200(例如,参照图5)能够基于由基站100(例如,参照图4)通知的BPF(换句话说,优先级),对软缓冲器205中的数据保存(换句话说,HARQ合并)进行控制,恰当地进行优先级高的数据的HARQ。另外,终端200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将ACK/NACK信号一并反馈给基站100,由此,能够削减通知比特数。
同样地,例如,通过组合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3,即使在进程ID在RTT内被重新利用的情况下,终端200也能够基于由基站100(例如,参照图4)通知的BPF,不对进程ID相同的不同数据进行合并而恰当地进行优先级高的数据的HARQ。另外,终端200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将ACK/NACK信号一并反馈给基站100,由此,能够削减通知比特数。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终端将各区段内的ACK/NACK信号一并通知给基站的情况。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中,终端也可将进一步分割区段而成的每个区间(例如,称为“子区段”)的ACK/NACK信号一并发送。
例如,区段进一步被分割成四个子区段,基站及终端可按子区段设定或选择ACK/NACK通知方法。在此情况下,例如,也可如图15所示,对应于每个子区段而添加报头部。由此,例如,能够按子区段设定不同的通知方法。
另外,例如,在集中地发生错误的环境中,也可对错误集中的子区段的期间设定通知方法1,对其他子区段的期间设定通知方法2。这样,按比区段更细致的期间选择通知比特数少的ACK/NACK通知方法,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ACK/NACK通知比特。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
此外,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终端200也可将表示是否已向软缓冲器205保存(或者存储)了数据的信息与ACK/NACK信号一起通知给基站100。或者,终端200也可在未向软缓冲器205保存数据的情况下,将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发送)(即,既不发送ACK也不发送NACK)通知给基站100。基站100可基于被通知的信息来决定重发时的发送参数。例如,对于未由终端200保存到软缓冲器205的数据,基站100可以再次发送相同的RV,使得终端200能够与上一次的发送同样地进行接收,也可以发送包含系统比特(Systematic Bit)(换句话说,原来的信息比特)的RV。另外,例如,对于已由终端200保存到软缓冲器205的数据,基站100可以发送不同的RV,也可以发送不包含系统比特或者系统比特的比例低的RV。另外,在终端200未将数据保存到软缓冲器205的情况下,也可通知表示数据未被保存的信息,减少通知信息量。
另外,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可以在DCI或PDCCH所含的分配信息内,显式(explicit)地通知BPF,也可以利用其他参数来隐式(implicit)地通知BPF。在隐式地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例如,BPF可由终端200所使用的DCI格式、用于调度PDCCH的RNTI(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或发送了PDCCH的搜索空间及被称为CORESET(Control Resource Set,控制资源集)的时间/频率资源通知。或者,针对重发数据,终端200可在被通知了包含系统比特的用于新发送的RV时,判断为BPF=1,不对重发数据进行合并而进行解码,并在被通知了不包含系统比特或系统比特的比例低的用于重发的RV时,判断为BPF=0,对重发数据进行合并而进行解码。另外,终端200也可在被通知了用于新发送的MCS的情况下,判断为BPF=1,不对重发数据进行合并而进行解码,并在被通知了用于重发的MCS的情况下,判断为BPF=0,不对重发数据进行合并而进行解码。
另外,BPF也可由进程ID字段中特别定义的进程ID通知。终端200在被通知了某个特定的进程ID的情况下,判断为BPF=0,即使接收数据有错误,也不保存接收数据,并发送NACK。另外,终端200在判断为BPF=0时,对于重发数据,不进行合并而进行解码。另外,终端200在被通知了上述特定的进程ID以外的进程ID的情况下,判断为BPF=1,若接收数据有错误,则保存接收数据,并发送NACK。另外,终端200在判断为BPF=1时,对于重发数据,进行合并而进行解码。特定的进程ID可以预先被决定,也可以利用系统信息等,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
另外,BPF也可由逻辑信道ID通知。例如,可以是,优先级高的逻辑信道ID意味着BPF=1(优先级:高),优先级低的逻辑信道ID意味着BPF=0(优先级:低)。此外,各个逻辑信道ID的优先级可以预先被决定,也可以由基站100通知给终端200。例如,基站100每当发送数据时,利用DCI来通知逻辑信道ID,由此,终端200能够在对数据进行解码之前,确定逻辑信道ID(换句话说,BPF)。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因终端(UE)的能力而异地,有可能存在终端能够应对的方法、和无法应对的方法。在此种情况下,各终端也可根据终端能力(UEcapability)选择应用的方法。
另外,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BPF为1比特的情况,但BPF的比特数也可以是2比特以上。例如,在BPF为2比特的情况下,也可表示如下所述的四个阶段的优先级。在该例子中,BPF=00、01、10、11中的00的优先级最高,11的优先级最低。
00:必须保存到软缓冲器205,且禁止用其他数据覆盖。
01:必须保存到软缓冲器205,且允许用其他数据覆盖。
10:若有空闲,则保存到软缓冲器205,且允许用其他数据覆盖。
11:即使有空闲,也不保存到软缓冲器205。
另外,在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中,在被通知了BPF=1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接收到优先级高的数据的情况下),当终端200的软缓冲器205已被优先级高的数据使用时(换句话说,在无空闲的情况下,或者在无优先级低的保存数据的情况下),终端200可进行以下的动作:例如,终端200也可丢弃软缓冲器205已保存的数据中的最旧的数据而保存此次的接收数据,或者,终端200也可不保存此次的接收数据而将其丢弃,且不通知ACK/NACK。换句话说,可以是,终端200就像无此次的数据发送那样进行动作。在此情况下,因为无ACK/NACK通知,所以基站100可作为新数据(切换NDI而通知地)而重发相同的数据。
或者,终端200也可设想如下情况而进行动作:不会有比软缓冲器205中所安装的缓冲器的量更多的高优先级数据(换句话说,BPF=1的数据)被发送。在此情况下,可不规定终端的动作,而是根据终端200的安装来设定该终端的动作。例如,动作也可按终端而有所不同。
另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无论卫星的种类如何都能应用,该卫星的种类是指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同步轨道)、MEO(Medium Earth Orbit,中地球轨道)、LEO(Low Earth Orbit,近地轨道)或HAPS等卫星的种类。另外,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不限于应用于NTN,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小区尺寸大且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传播时延长的环境(例如,传播时延为阈值以上的环境)的地面网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ACK/NACK信号有时也被称为HARQ-ACK或HARQ反馈(HARQ-Feedback)信息。
另外,即使是在被设定了不激活HARQ反馈的终端未发送ACK/NACK信号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从基站多次发送数据,并在终端中进行HARQ合并而改善错误率。即使是在该情况下,也可通过利用BPF来通知是否在终端中对数据进行合并,而有效地运用有限的HARQ缓冲器。例如,也可在基站多次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知BPF=1,并在终端中,将该数据存储至HARQ缓冲器。另一方面,也可在基站此后不重发数据的情况下,通知BPF=0,并在终端中,不将该数据存储至HARQ缓冲器。另外,也可将BPF的通知仅应用于被设定了不激活HARQ反馈的HARQ进程。在被设定了不激活HARQ反馈的HARQ进程中,因为无需通知RV信息之类的HARQ关联信息,所以通过取而代之通知BPF,可不增加控制信息数据尺寸而进行通知。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基站向终端的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但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从终端向基站的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在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时,也可将BPF与从基站向终端通知的上行链路数据分配通知一起通知,由此来指示是否需要在终端发送缓冲器中保留数据。在此情况下,BPF由DCI通知。或者,终端也可与上行链路发送数据一起将BPF通知给基站,由此来指示是否需要向基站的接收缓冲器保留该数据。在此情况下,BPF由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通知。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每当发送数据时,使用DCI或PDCCH来分配数据的动态调度(Dynamic scheduling)为前提,说明了向终端的下行链路及上行链路的数据分配,但除此以外,还能够应用于使用预先周期性地向终端分配无线资源的下行链路的半永久性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或上行链路的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CG)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是,像Rel.15NR那样,初始发送数据由预先周期性地被分配的无线资源发送,但在HARQ重发时,采用利用DCI或PDCCH来分配数据的动态调度。可以在将周期性的无线资源的分配(periodicity)从基站通知给终端时,通知BPF,也可以利用HARQ重发时的DCI或PDCCH来通知BPF。能够使用RRC重新配置、MAC CE或DCI来通知周期性的无线资源的分配(periodicity)。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也可在根据发送时机来判断HARQ进程的情况下,针对被设定了相同HARQ进程ID的SPS或CG,根据使用SPS或CG的资源发送的初始发送数据的发送时机(例如,时隙编号或区段)来判定HARQ进程。
另外,在Rel.15NR中,在使用上行链路的CG的情况下,配置授权计时器(configuredGrantTimer)在发送了初始发送数据之后进行动作,在直到计时器到时为止的期间(例如,计时器的持续期间),禁止使用CG资源从终端新发送初始发送数据,而仅进行利用动态调度的重发数据的分配。另一方面,在NTN中,因为RTT长,所以若等待由基站指示重发,则时延会变大。因此,也可将配置授权计时器设定为RTT以下的值,并将在配置授权计时器的持续期间内使用CG资源从终端发送的数据视为重发数据,对接收数据进行合并。由此,终端对于需要提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能够不等待由基站指示利用动态调度来分配重发数据而进行重发。另一方面,在无需高可靠性的情况下,也可不激活配置授权计时器。在此情况下,也可利用设定CG的配置授权配置(ConfiguredGrantConfig)消息,来通知不激活HARQ反馈或不激活配置授权计时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一个基站与一个终端之间的通信,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一个基站可对于多个终端分别进行各实施方式的动作。或者,一个终端可在与多个基站之间进行各实施方式的动作。
另外,也可组合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以及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至少两个以上的方法而进行动作。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RTT长度、缓冲器尺寸、进程数、进程ID数、区段数、BPF等的值为一例,并不限定于这些值。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这一表述例如也可替换成“……电路(circuitry)”、“……装置”、“……单元”或“……模块”之类的其他表述。
本公开可通过软件、硬件或与硬件协作的软件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部分地或整体地实现为作为集成电路的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过程也可部分地或整体地由一个LSI或由LSI的组合控制。LSI可由各个芯片构成,也可以以包含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而由一个芯片构成。LSI也可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LSI根据集成度的不同,也可以称为“IC(Integration Circuit,集成电路)”、“系统LSI(System LSI)”、“超大LSI(Super LSI)”、“特大LSI(Ultra LSI)”。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由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实现。另外,也可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对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进行重新构置的可重构置处理器。本公开也可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再有,如果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者其他技术的派生,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实现功能块的集成化。还存在应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公开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总称为“通信装置”)中实施。通信装置可包含无线收发机(transceiver)和处理/控制电路。无线收发机可包含接收部和发送部,或者发挥这些部分的功能。无线收发机(发送部、接收部)也可包含RF(RadioFrequency,射频)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天线。RF模块可包含放大器、RF调制器/解调器、或类似于这些的装置。通信装置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电话(手机、智能手机等)、平板电脑、个人电脑(PC)(膝上型电脑、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等)、相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码播放器(数码音频/视频播放器等)、可穿戴设备(可穿戴相机、智能手表、跟踪设备等)、游戏机、电子书阅读器、远程健康/远程医疗(远程保健/医学处方)设备、带有通信功能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运输工具(汽车、飞机、轮船等)、以及上述各种装置的组合。
通信装置并不限定于可携带或可移动的装置,也包含无法携带或被固定的所有种类的装置、设备、系统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家电设备、照明设备、智能电表或计量器、控制面板等)、自动售货机及其他可存在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网络上的所有“物体(Things)”。
通信除了包含通过蜂窝系统、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系统、通信卫星系统等进行的数据通信之外,还包含通过这些系统的组合进行的数据通信。
另外,通信装置也包含与执行本公开中记载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连接或连结的、控制器或传感器等设备。例如,包含产生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使用的控制信号或数据信号的控制器或传感器。
另外,通信装置包含与上述非限定性的各种装置进行通信或对上述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基础设施设备,例如,基站、接入点及其他所有的装置、设备、系统。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包括:接收电路,接收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缓冲。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多个数据之间的所述缓冲的优先级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电路基于表示所述优先级的信息,对所述数据向缓冲器的保存及所述数据的丢弃进行控制。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缓冲器无空闲的情况下,用接收数据来覆盖所述优先级比所述接收数据更低的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缓冲器中不存在所述优先级低的数据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接收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与新发送相关的数据的所述优先级的信息、和表示是否对与重发请求相关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如下优先级的信息,该优先级是与重发控制进程相关的相同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不同数据之间的所述缓冲的优先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相同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不同数据在分割如下时间区间而成的多个期间中的不同期间中被发送,所述时间区间是相当于所述数据的传播延迟时间的时间区间。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在已在所述多个期间中的第一期间中被发送的所述数据在与所述第一期间不同的第二期间中被重发的情况下,在针对在所述第二期间中被重发的数据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不对所述被重发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时间资源和相对于所述时间资源的偏移值来决定所述识别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基于对应于与新发送相关的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和对应于与重发相关的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之间的编号的差值,决定所述偏移值,针对所述与重发相关的数据的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进行合并处理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基于第一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的编号与第二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的编号之间的差值,决定所述偏移值,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终端的缓冲器已保存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与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同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数据,针对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进行所述第二数据的缓冲的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还包括一并发送对于多个数据的应答信号的发送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对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方法发送包含表示针对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的错误检测结果的信息的所述应答信号,所述第二方法发送包含与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有错误的数据相关的信息的所述应答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来自基站的通知而对所述第一方法和所述第二方法进行切换。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中,所述控制电路选择所述第一方法和所述第二方法中的所述应答信号的发送比特数更少的方法。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基站包括:控制电路,产生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发送电路,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方法中,终端接收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缓冲。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发送方法中,基站产生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并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在2019年4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19-084513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无线通信系统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基站
101 控制部
102、207 编码/调制部
103、208 无线发送部
104、201 天线
105、202 无线接收部
106、203 解调/解码部
107 ACK/NACK判定部
200 终端
204 软缓冲器控制部
205 软缓冲器
206 ACK/NACK产生部。

Claims (18)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电路,接收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
控制电路,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缓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多个数据之间的所述缓冲的优先级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表示所述优先级的信息,对所述数据向缓冲器的保存及所述数据的丢弃进行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缓冲器无空闲的情况下,用接收数据来覆盖所述优先级比所述接收数据更低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缓冲器中不存在所述优先级低的数据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接收数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与新发送相关的数据的所述优先级的信息、和表示是否对与重发请求相关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如下优先级的信息,该优先级是与重发控制进程相关的相同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不同数据之间的所述缓冲的优先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相同识别信息所对应的不同数据在分割如下时间区间而成的多个期间中的不同期间中被发送,所述时间区间是相当于所述数据的传播延迟时间的时间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中,
在已在所述多个期间中的第一期间中被发送的所述数据在与所述第一期间不同的第二期间中被重发的情况下,在针对在所述第二期间中被重发的数据的所述控制信息中,包含表示不对所述被重发的数据进行合并处理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时间资源和相对于所述时间资源的偏移值来决定所述识别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
基于对应于与新发送相关的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和对应于与重发相关的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之间的编号的差值,决定所述偏移值,
针对所述与重发相关的数据的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进行合并处理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中,
基于第一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的编号与第二数据的所述时间资源的编号之间的差值,决定所述偏移值,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终端的缓冲器已保存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与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所述识别信息相同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数据,
针对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控制信息包含表示进行所述第二数据的缓冲的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还包括一并发送对于多个数据的应答信号的发送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对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进行切换,所述第一方法发送包含表示针对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的错误检测结果的信息的所述应答信号,所述第二方法发送包含与所述多个数据中的有错误的数据相关的信息的所述应答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来自基站的通知而对所述第一方法和所述第二方法进行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选择所述第一方法和所述第二方法中的所述应答信号的发送比特数更少的方法。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产生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以及
发送电路,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17.一种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终端中,
接收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并且,
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控制所述缓冲。
18.一种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站中,
产生与用于重发控制的缓冲相关的控制信息,并且,
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CN202080030776.1A 2019-04-25 2020-04-20 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Active CN113767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4513 2019-04-25
JP2019084513 2019-04-25
PCT/JP2020/017008 WO2020218231A1 (ja) 2019-04-25 2020-04-20 端末、基地局、受信方法及び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7584A true CN113767584A (zh) 2021-12-07
CN113767584B CN113767584B (zh) 2024-01-26

Family

ID=7294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0776.1A Active CN113767584B (zh) 2019-04-25 2020-04-20 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6952A1 (zh)
JP (1) JPWO2020218231A1 (zh)
CN (1) CN113767584B (zh)
WO (1) WO202021823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9630A (zh) * 2022-11-29 2022-12-27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通信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207684A (zh) * 2020-03-26 2022-02-16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3764A1 (en) * 2001-08-23 2003-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llocating HARQ channel number for indicating state information in an HSDP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5529518A (ja) * 2002-06-05 2005-09-29 メ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アドホック網用のハイブリッドarqとその使用法
WO2006041891A2 (en) * 2004-10-05 2006-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US20070183451A1 (en) * 2004-01-22 2007-08-09 Joachim Lohr Method of harq re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CN101040557A (zh) * 2004-08-10 2007-09-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站
US20100172314A1 (en) * 2009-01-07 2010-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using coodbook in a bor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67445A (zh) * 2009-01-07 2010-10-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分配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US20120184281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e capability re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99573A (zh) * 2011-01-07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3401667A (zh) * 2003-08-14 2013-1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数据重传模式中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节点b
CN104040906A (zh) * 2011-11-08 2014-09-10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和控制重传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6121809A1 (ja) * 2015-01-29 2016-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70027013A1 (en) * 2014-04-02 2017-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688240A (zh) * 2014-07-08 2017-05-17 萨热姆通信宽带简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记录视频节目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70944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dynamic subframe type
CN109644370A (zh) * 2016-08-31 2019-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17097T2 (de) * 2002-08-13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Hybrides automatisches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sprotokoll
US20090086657A1 (en) * 2007-10-01 2009-04-02 Comsys Communication & Signal Processing Lt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buffer flushing mechanism
US9577793B2 (en) * 2014-09-23 2017-02-21 Intel Corporation Soft buffer management
US9893843B2 (en) * 2014-12-30 2018-02-13 Mediatek Inc.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20160227540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enhanced carrier aggregation
JP2019169750A (ja) * 2016-08-10 2019-10-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再送制御方法
US10911188B2 (en) * 2017-01-25 2021-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feedback mode determination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EP3577823B1 (en) * 2017-02-06 2023-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e) for managing harq procedure for multiple numerologies
JP6992271B2 (ja) * 2017-04-06 2022-0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端末
WO2019098929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enhanced soft buffer handling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43764A1 (en) * 2001-08-23 2003-03-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llocating HARQ channel number for indicating state information in an HSDP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5529518A (ja) * 2002-06-05 2005-09-29 メ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アドホック網用のハイブリッドarqとその使用法
CN103401667A (zh) * 2003-08-14 2013-11-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在数据重传模式中接收数据的方法以及节点b
US20070183451A1 (en) * 2004-01-22 2007-08-09 Joachim Lohr Method of harq retransmission timing control
CN101040557A (zh) * 2004-08-10 2007-09-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站
WO2006041891A2 (en) * 2004-10-05 2006-04-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block acknowledgement
JP2008516529A (ja) * 2004-10-05 2008-05-15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拡張されたブロック確認応答
US20100172314A1 (en) * 2009-01-07 2010-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using coodbook in a bor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67445A (zh) * 2009-01-07 2010-10-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分配资源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99573A (zh) * 2011-01-07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US20120184281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e capability report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040906A (zh) * 2011-11-08 2014-09-10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和控制重传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027013A1 (en) * 2014-04-02 2017-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6688240A (zh) * 2014-07-08 2017-05-17 萨热姆通信宽带简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远程记录视频节目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21809A1 (ja) * 2015-01-29 2016-08-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7211311A (zh) * 2015-01-29 2017-09-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及通信系统
US20170170944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dynamic subframe type
CN109644370A (zh) * 2016-08-31 2019-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R4-1809831 "Views on NR HARQ soft buffer and soft combining requirements"", 3GPP TSG_RAN\\WG4_RADIO, no. 4 *
朱立东: "移动多媒体通信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贡越, 程时昕: "ATM网中ABR业务的拥塞控制机制", 通信技术, no. 0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29630A (zh) * 2022-11-29 2022-12-27 广州世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通信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18231A1 (zh) 2020-10-29
WO2020218231A1 (ja) 2020-10-29
US20220216952A1 (en) 2022-07-07
CN113767584B (zh) 2024-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8130B2 (en)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CN108430106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972228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291732B (zh) 无线网络中的损坏数据的自动重传
KR20180013171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프로세스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TWI702815B (zh) 高效混合自動重傳請求運作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KR102255331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US1145134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KR20190001128A (ko) 효율적인 harq 운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63606A1 (en) Ntn-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98478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HARQ buffer storage
JPWO2010029764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誤り検出結果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CN113767584B (zh) 终端、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US8675692B2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processing time of wireless signal
CN110366833B (zh) 用于确认信令的重传定时
KR101140091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CN110140317B (zh) 解码部分无线电传送
US2023036192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352393B (zh) Nr中多trp传输中用多个pucch的harq-ack处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