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7116B - 具有改善的韧性的聚丙烯-聚乙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善的韧性的聚丙烯-聚乙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7116B
CN113767116B CN202080032587.8A CN202080032587A CN113767116B CN 113767116 B CN113767116 B CN 113767116B CN 202080032587 A CN202080032587 A CN 202080032587A CN 113767116 B CN113767116 B CN 113767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olymer composition
range
iso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25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7116A (zh
Inventor
王静波
马库斯·加尔艾特纳
克劳斯·贝恩赖特纳
赫尔曼·布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ealis AG
Original Assignee
Boreali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ealis AG filed Critical Borealis AG
Publication of CN113767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7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01Multistage 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change in reactor conditions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42Copolymers of propene at least partially crystalline copolymers of propene with other 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4Monomers containing five or mor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6Elastomeric 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e.g. EPR and EPDM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2Heterophasic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2HD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6LDPE (radical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20Recycled plast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组合物,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以下组分:A)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40重量%至94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所述聚合物共混物包含a1)50重量%至95重量%的聚丙烯;a2)5重量%至50重量%的聚乙烯;C)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30重量%的为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的增容剂,所述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包含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3重量%至30重量%的改性剂,所述改性剂选自塑性体、不同于组分B)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条件是组分a1)和a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组分b1)和b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组分A)、B)和C)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1.0g/10分钟至0.0g/10分钟的范围内;以及组分B)的1‑己烯含量在2.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内。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涉及组分B)和C)作为用于聚合物共混物A)的增容剂的用途,以及涉及包含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品。

Description

具有改善的韧性的聚丙烯-聚乙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组合物,所述聚合物组合物除了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混物之外,还包含作为增容剂的丙烯和1-己烯的特定共聚物以及选自塑性体、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的改性剂。此外,本发明涉及增容剂和改性剂在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混物中的用途,涉及用于使这些共混物增容的方法,以及涉及包含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品。
聚烯烃如聚丙烯和聚乙烯是具有许多应用领域和显著增长率的典型的商品聚合物。原因不仅在于有利的性价比,而且在于这些材料的通用性和非常广泛的可能的改性,这允许在宽范围内调节最终用途特性。
化学改性、共聚、共混、拉延(drawing)、热处理以及这些技术的组合可以将普通级聚烯烃转化成具有特殊特性的有价值的产品。
聚丙烯和聚乙烯的共混物引起了许多关注。众所周知,聚丙烯(PP)的冲击强度在低温下通过添加聚乙烯(PE)而增大。遗憾的是,PP和PE是高度不混溶的,导致其相之间的粘附性差、形态粗糙,并因此机械特性差的共混物。共混物的相之间的相容性可以通过添加增容剂来改善,这导致形态更精细且更稳定,共混物的相之间的粘附性更好,并因此最终产品的特性更好。
由于法规的变化,塑料的回收近来再次引起关注。从包装到医疗保健设备再到汽车和基础设施,塑料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好处。产生了巨大量的废料。该废料的回收不仅节约资源,而且也是保持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未来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利用最好的分离技术,价值链中也涉及多于一种材料。回收物仍然是不同产品如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物。聚烯烃回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处理来自消费后废料(post-consumer waste,PCW)的材料流时聚烯烃回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难以使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定量分离。已发现来自PCW来源的商业回收物通常包含PP和PE的共混物,次要组分至多达到<50重量%。
这样的回收PP/PE共混物通常遭受主要聚合物相之间的差的相容性,导致机械特性劣化。较差的性能部分地由具有其较低的刚度和熔点的PE引起,由于PCW中PE组分的粘度通常较高,因此即使在高至65%的PP浓度下也形成连续相。
这通常排除用于高品质部件的应用,并且其仅允许在低成本和要求不高的应用中使用。从现有技术已知几种增容剂。
WO 2015/169690 A1涉及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所述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包含A)75重量%至90重量%的A-1)聚丙烯和A-2)聚乙烯的共混物,以及B)10重量%至25重量%的作为多相聚烯烃组合物的增容剂,所述B)包含B-1)(根据ISO 1133在230℃下在2.16kg的载荷下的)MFR2为1.0g/10分钟至300g/10分钟的聚丙烯以及B-2)乙烯与丙烯或具有(根据ISO 6721-7用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测量的)低于-25℃的Tg和(根据DIN ISO 1628/1在135℃下在萘烷中测量的)至少3.0dl/g的特性粘度的C4至C10α烯烃的共聚物,由此所述共混物具有同时增加的(根据ISO 179-l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根据ISO 178的)弯曲模量以及(根据ISO 6721-7用DMTA确定的)耐热变形性。
EP 3 165 473A1涉及包含特定增容剂和流动增强剂的聚丙烯和聚乙烯的组合物。增容剂和流动增强剂为多相聚烯烃组合物,所述多相聚烯烃组合物包含55重量%至90重量%的作为聚丙烯的基体、以及45重量%至10重量%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为乙烯与丙烯或具有根据ISO 6721-7测量的低于-2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根据DIN ISO 1628/1在135℃下测量的至少3.0dl/g的特性粘度的C4至C10α烯烃的共聚物。
对于几种应用,如管、型材、容器、汽车组件或家用制品,PP/PE共混物表现出高韧性(例如由夏氏缺口冲击强度表示)和良好的刚度(例如由拉伸模量表示)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同时保持良好的刚度的同时,具有非常好的韧性和断裂伸长率的聚合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可以用于高品质部件的具有有限量的增容剂的基于回收聚丙烯/聚乙烯共混物的聚合物组合物。
这些目的已经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组合物得到解决,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以下组分:
A)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40重量%至94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所述聚合物共混物包含
a1)50重量%至95重量%的聚丙烯;
a2)5重量%至50重量%的聚乙烯;
B)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30重量%的为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的增容剂,所述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包含
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
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
C)3重量%至30重量%的改性剂,所述改性剂选自塑性体、不同于组分B)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
条件是
·组分a1)和a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组分b1)和b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组分A)、B)和C)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1.0g/10分钟至50.0g/10分钟的范围内;以及
·组分B)的1-己烯含量在2.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有利实施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2至11中说明。
根据权利要求12,本发明还涉及如权利要求1、4和6中所述的组分B)以及如权利要求1、2和7中所述的组分C)用于使如权利要求1、4和8中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增容的用途。权利要求13和14涉及所述用途的有利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5涉及用于使如权利要求1、3和6中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的组分增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如权利要求1、4和8中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
(II)添加如权利要求1、4和6中所述的组分B)以及如权利要求1、2和7中所述的组分C);
(III)将组分A)、B)和C)混合以获得增容的聚合物组合物。
从属权利要求16描述了所述用途的有利实施方案,权利要求17涉及包含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品,以及权利要求18涉及包含大于95重量%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膜、管、挤出吹塑制品或注射成型制品。
定义
量的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包含组分A)、B)、C)和任选的添加剂。要求在此适用组分A)、B)和C)以及添加剂(如果存在的话)相加为总共100重量%。固定范围的单独的组分A)、B)和C)以及任选的添加剂的量的指示被理解为使得对于各单独组分可以在指定范围内选择任意量,条件是满足所有组分A)、B)、C)和任选的添加剂的总和相加为100重量%的严格规定。
出于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目的,术语“回收”用于表明材料从消费后废料和/或工业废料中回收。即,消费后废料是指已完成至少第一个使用周期(或寿命周期),即已经用于其首个目的的物品;而工业废料是指通常未到达消费者的制造废品。在本发明的主旨中,基于回收的聚合物的总重量,“回收的聚合物”还可以包含高至5重量%,优选地高至3重量%,更优选地高至1重量%,并且甚至更优选地高至0.1重量%的来源于第一次使用的其他组分。这些组分的类型和量影响回收的聚合物的物理特性。以下给出的物理特性涉及回收的聚合物的主要组分。
分别地,术语“初始的”表示在第一次使用之前的并且未被回收的新生产的材料和/或物品。在未明确提及聚合物的来源的情况下,所述聚合物为“初始的”聚合物。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术语“包含”的情况下,其不排除其他未指出的具有主要或次要功能重要性的要素。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术语“由......组成”被认为是术语“包含”的优选实施方案。如果在下文中组被限定为包含至少一定数量的实施方案,则这还应当理解为公开了优选地仅由这些实施方案组成的组。
每当使用术语“包括”或“具有”时,这些术语意在等同于如上限定的“包含”。
在使用没有数量词修饰的名词的情况下,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当提及单数名词例如“一个”、“一种”或“该”时,这包括该名词的复数形式。
组分A)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包含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40重量%至94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作为组分A),所述组分A)包含a1)50重量%至95重量%的聚丙烯和a2)5重量%至50重量%的聚乙烯。
以下将讨论组分A)的优选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的含量在50重量%至91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8重量%至87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83重量%至87重量%的范围内,以及当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时,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的含量在73重量%至81重量%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A)中的聚丙烯a1)的含量在53重量%至92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5重量%至9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58重量%至87重量%的范围内。
在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A)中的聚乙烯a2)的含量在8重量%至47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0重量%至45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3重量%至42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1.5g/10分钟至35.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5.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2)的熔融焓/a1)的熔融焓在0.2至2.0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0.25至1.75的范围内。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聚丙烯a1)包含选自以下的一种或更多种聚合物材料:
I)全同立构或主要全同立构的丙烯均聚物;
II)丙烯与乙烯和/或C4-C8α-烯烃(例如1-丁烯或1-辛烯)的全同立构无规共聚物,其中总的共聚单体含量从0.05重量%到20重量%变化,或者所述共聚物与全同立构或主要全同立构的丙烯均聚物的混合物;
III)多相共聚物,所述多相共聚物包含如(I)的全同立构丙烯均聚物或者如(II)的丙烯的无规共聚物、以及弹性体部分,所述弹性体部分包含乙烯与丙烯和/或任选地包含少量二烯(例如丁二烯、1,4-己二烯、1,5-己二烯、亚乙基-1-降冰片烯)的C4-C8α-烯烃(例如1-丁烯或1-辛烯)的共聚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a1)的如根据ISO 1183确定的密度在0.895g/cm3至0.920g/cm3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900g/cm3至0.915g/cm3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组分a1)的如根据ISO 1133(在230℃;2.16kg载荷下)确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在0.5g/10分钟至30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0g/10分钟至150g/10分钟的范围内,或者在1.5g/10分钟至50g/10分钟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a1)的熔融温度在130℃至170℃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40℃至168℃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42℃至166℃的范围内。在组分a1)为如以上条目(I)的丙烯均聚物的情况下,组分a1)的如根据ISO 11357-3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的熔融温度将在150℃至170℃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55℃至168℃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60℃至166℃的范围内。在组分a1)为如以上条目(II)的丙烯的无规共聚物的情况下,组分a1)的如根据ISO 11357-3通过DSC确定的熔融温度将在130℃至162℃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35℃至160℃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40℃至158℃的范围内。
优选地,组分a1)不包含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
聚乙烯a2)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长链支化低密度聚乙烯(LDPE)。组分a2)的共聚单体含量通常低于50重量%,优选地低于25重量%,并且最优选地低于15重量%。
在本文中,适合用作组分a2)的HDPE的如根据ISO 1183确定的密度等于或大于0.941g/cm3,优选地在0.941g/cm3至0.965g/cm3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0.945g/cm3至0.960g/cm3的范围内。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HDPE为乙烯均聚物。在本公开内容中适合用作组分a2)的HDPE的由ISO 1133(在190℃;2.16kg载荷下)确定的MFR通常在0.01g/10分钟至5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1g/10分钟至30g/10分钟的范围内,如在0.5g/10分钟至20g/10分钟的范围内。
HDPE还可以为共聚物,例如乙烯与一种或更多种α-烯烃单体例如丙烯、丁烯、己烯等的共聚物。
在本公开内容中适合用作组分a2)的LLDPE通常具有如利用ISO 1183确定的在0.900g/cm3至0.920g/cm3的范围内、或者在0.905g/cm3至0.918g/cm3的范围内、或者在0.910g/cm3至0.918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以及由ISO 1133(在190℃;2.16kg载荷下)确定的在0.01g/分钟至50g/分钟的范围内、或者在0.1g/10分钟至30g/10分钟的范围内如在0.5g/10分钟至2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MFR。LLDPE为共聚物,例如乙烯与一种或更多种α-烯烃单体例如丙烯、丁烯、己烯等的共聚物。
在本公开内容中适合用作组分a2)的LDPE通常具有如利用ISO 1183确定的在0.915g/cm3至0.935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以及由ISO 1133(190℃;2.16kg)确定的在0.01g/分钟至20g/分钟的范围内的MFR。LDPE为乙烯均聚物。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A-2)的熔融温度在100℃至135℃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105℃至132℃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A)为优选地从源自消费后废料和/或工业后废料的废塑料材料中回收的回收材料。此外,组分A)还可以为回收材料和初始材料的混合物。
这样的消费后废料和/或工业后废料可以源自尤其废电气和电子设备(waste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或报废车辆(end-of-life vehicle,ELV)或者源自差异化废料收集方案如德国DSD系统、奥地利ARA系统或意大利“RaccoltaDifferenziata”系统。
回收材料可例如从Corpela(用于包装塑料废料的收集、回收、再循环的意大利联盟)、Resource Plastics Corp.(Brampton,ON)、Kruschitz GmbH、Plastics andRecycling(AT)、Ecoplast(AT)、Vogt Plastik GmbH(DE)、mtm plastics GmbH(DE)等商购。
组分B)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包含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3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作为组分B),所述组分B)包含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
组分B)不同于组分a1)。
以下将讨论组分B)的优选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B)的含量在5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8重量%至22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9重量%至15重量%的范围内。
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B)中的组分b1)的含量为35重量%至65重量%,并且优选为40重量%至60重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B)中的组分b2)的含量为35重量%至65重量%,并且优选为40重量%至60重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0.4g/10分钟至12.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6g/10分钟至9.0g/10分钟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0.8g/10分钟至6.0g/10分钟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地在1.0g/10分钟至4.0g/10分钟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ylene soluble content,XCS)≥8,优选地在8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0.0重量%至28.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地在15重量%至28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B)中的1-己烯含量在3.0重量%至7.5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3.5重量%至7.2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4.0重量%至6.0重量%的范围内。
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1-己烯含量C6(XCS)在2.0重量%至15.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2.5重量%至12.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3.0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地在5.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B)的熔点>120℃,优选地在125℃至145℃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30℃至140℃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b1)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0.3g/10分钟至12.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5g/10分钟至9.0g/10分钟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0.7g/10分钟至6.0g/10分钟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b2)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0.5g/10分钟至14.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7g/10分钟至11.0g/10分钟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0.9g/10分钟至8.0g/10分钟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基于组分b1)的总重量,组分b1)中的C6含量在0.1重量%至4.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5重量%至3.5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0.8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基于组分b2)的总重量,组分b2)中的C6含量在4.0重量%至15.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0重量%至13.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6.0重量%至12.0重量%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B)为通过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反应器中的顺序聚合过程获得的反应器内共混物,所述顺序聚合过程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i)在为浆料反应器,优选地回路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器中,使丙烯与1-己烯聚合,获得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
(ii)将第一反应器的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和未反应的共聚单体转移至为气相反应器的第二反应器中,
(iii)向所述第二反应器进给丙烯和1-己烯,
(iv)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并且在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的存在下,使丙烯与1-己烯聚合,获得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2),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和所述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2)形成组分B),
其中另外,在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中,聚合在固体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发生,所述固体催化剂体系(solid catalyst system,SCS)包含单位点催化剂。
适合的固体催化剂体系(SCS)包含
式(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
Rn(Cp)2MX2 (I)
其中
各个Cp独立地为未经取代或经取代的和/或稠合的环戊二烯基配体、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茚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芴基配体;任选的一个或更多个取代基独立地优选地选自卤素,烃基(例如,C1-C20烷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3-C12环烷基、C6-C20芳基或C7-C20芳基烷基),在环部分中包含1个、2个、3个或4个杂原子的C3-C12环烷基,C6-C20杂芳基,C1-C20卤代烷基,-SiR"3,-OSiR"3,-SR",-PR"2,OR"或-NR"2
各个R"独立地为氢或者选自C1-C20烷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3-C12环烷基或C6-C20芳基的烃基;或者在-NR"2的情况下,两个取代基R"可以和其所附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五元环或六元环;
R为1至2个C原子和0至2个杂原子的桥,其中杂原子可以为Si、Ge和/或O原子,其中各个桥原子均可以独立地带有选自C1-C20烷基、三(C1-C20烷基)甲硅烷基、三(C1-C20烷基)甲硅烷氧基或C6-C20芳基取代基)的取代基;或者选自硅、锗和/或氧原子中的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桥,
M为选自Zr或Hf,尤其是Zr的第4族的过渡金属;
各个X独立地为选自以下的σ配体:H、卤素、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C2-C20烯基、C2-C20炔基、C3-C12环烷基、C6-C20芳基、C6-C20芳氧基、C7-C20芳基烷基、C7-C20芳基烯基、-SR"、-PR"3、-SiR"3、-OSiR"3、-NR"2或-CH2-Y,其中Y为C6-C20芳基、C6-C20杂芳基、C1-C20烷氧基、C6-C20芳氧基、NR"2、-SR"、-PR"3、-SiR"3或-OSiR"3
以上提及的环部分中的每一者单独或者作为用于Cp、X、R"或R的取代基的另一部分的一部分可以进一步被可以包含Si和/或O原子的C1-C20烷基取代;以及
n为1或2。
尤其优选的是式(I)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式(II)或(II')的有机锆化合物
其中
M为Zr;
各个X为σ配体,优选地各个X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C1-C6烷氧基、C1-C6烷基、苯基或苄基;
L为选自-R'2C-、-R'2C-CR'2、-R'2Si-、-R'2Si-SiR'2-、-R'2Ge-的二价桥,其中各个R'独立地为氢原子、C1-C20烷基、C3-C10环烷基、三(C1-C20烷基)甲硅烷基、C6-C20芳基或C7-C20芳基烷基;
各个R2或R2'为C1-C10烷基;
R5'为C1-C10烷基或Z'R3'基团;
R6为氢或C1-C10烷基;
R6'为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R7为氢、C1-C6烷基或ZR3基团;
R7'为氢或C1-C10烷基;
Z和Z'独立地为O或S;
R3'为任选地经一个或更多个卤素基团取代的C1-C10烷基或C6-C10芳基;
R3为C1-C10烷基;
各个n独立地为O至4;
以及各个R1独立地为C1-C20烃基。
根据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B)的2,1赤式区域缺陷(erythro regio-defect)的量为至少0.4mol%。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B)满足不等式(1)
MFR(B)/MFR(b1)≤1.0 (1),
其中MFR(b1)为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按[g/10分钟]计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2.16kg),以及MFR(B)为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按[g/10分钟]计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2.16kg)。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B)满足不等式(2)
其中
C6(b1)为基于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的总重量的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的1-己烯含量[按重量%计];
C6(B)为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的组分B)的1-己烯含量[按重量%计];以及
[b1]/[B]为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与组分B)之间的重量比[按g/g计]。
细分(C):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包含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30重量%的选自塑性体、不同于组分B)的多相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的改性剂作为组分C)。
以下将讨论组分C)的优选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C)的含量在4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0重量%至16重量%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C)为包含乙烯的塑性体,优选为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更优选地具有在0.860g/cm3至0.93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甚至更优选地具有在0.1g/10分钟至4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190℃,2.16kg),并且最优选为具有在0.865g/cm3至0.92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和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3g/10分钟至35g/10分钟的范围内的MFR2(190℃,2.16kg)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具有在0.860g/cm3至0.930g/cm3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865g/cm3至0.920g/cm3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0.868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C)为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190℃,2.16kg)在0.1g/10分钟至40.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0.4g/10分钟至32.0g/10分钟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0.5g/10分钟至1.5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塑性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并且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C)的含量在4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0重量%至16重量%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C)为包含以下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
c1)70.0重量%至90.0重量%的结晶聚丙烯基体;以及
c2)10.0重量%至30.0重量%的包含35.0重量%至70.0重量%的乙烯的无定形丙烯-乙烯共聚物;
其中组分c1)和c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优选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C)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1.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并且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1.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5g/10分钟至8.0g/10分钟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2.0g/10分钟至7.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MFR2(230℃,2.16kg)。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C)为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在10.0重量%至30.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2.0重量%至25.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14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C)为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C2(XCS)在35.0重量%至70.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0.0重量%至65.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45.0重量%至60.0重量%的范围内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C)为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二甲苯冷可溶物级分(XCl)在70.0重量%至90.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地在75.0重量%至88.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80.0重量%至86.0重量%的范围内的多相共聚物。
聚合物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聚合物组合物包含优选地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添加剂:增滑剂、UV稳定剂、颜料、抗氧化剂、添加剂载体、成核剂及其混合物,由此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这些添加剂优选地以0重量%至5重量%并且更优选地以0.1重量%至4重量%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聚合物组合物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1.0g/10分钟至50.0g/10分钟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5g/10分钟至35.0g/10分钟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并且最优选地在3.5g/10分钟至8.0g/10分钟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聚合物组合物的根据ISO 527-2测量的拉伸模量在800MPa至1500MPa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800MPa至1000MPa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聚合物组合物的根据ISO 527-2测量的断裂伸长率大于300%,优选地在350%至1000%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地在400%至9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聚合物组合物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大于8.0kJ/m2,优选地在8.5kJ/m2至30kJ/m2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9.0kJ/m2至25kJ/m2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与不具有组分B)和C)的相同聚合物组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优选地高至少10%,更优选地高10%至25%,甚至更优选地高至少25%,并且同时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至少800MPa并且优选地在800MPa至1000MPa的范围内的拉伸模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聚合物组合物包含以下组分:
A)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60重量%至89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所述聚合物共混物包含
a1)55重量%至90重量%的聚丙烯;
a2)10重量%至45重量%的聚乙烯;
B)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8重量%至22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所述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包含
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
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以及
C)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7重量%的塑性体,所述塑性体优选地由乙烯和1-辛烯组成,具有在0.860g/cm3至0.93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和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1g/10分钟至4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MFR2(190℃,2.16kg);或者
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2重量%至18重量%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所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包含
c1)70.0重量%至90.0重量%的结晶聚丙烯基体;以及
c2)10.0重量%至30.0重量%的包含35.0重量%至70.0重量%的乙烯的无定形丙烯-乙烯共聚物;
所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1.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
条件是
·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
·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0.8g/10分钟至5.0g/10分钟的范围内;
·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在10重量%至28重量%的范围内;
·组分B)中的1-己烯含量在3.5重量%至7.2重量%的范围内。
另一种优选的聚合物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A)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60重量%至89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所述聚合物共混物包含
a1)55重量%至90重量%的聚丙烯;
a2)10重量%至45重量%的聚乙烯;
B)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8重量%至22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所述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包含
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
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以及
C)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7重量%的塑性体,所述塑性体优选地由乙烯和1-辛烯组成,具有在0.860g/cm3至0.93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和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1g/10分钟至4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MFR2(190℃,2.16kg);或者
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2重量%至18重量%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所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包含
c1)70.0重量%至90.0重量%的结晶聚丙烯基体;以及
c2)10.0重量%至30.0重量%的包含35.0重量%至70.0重量%的乙烯的无定形丙烯-乙烯共聚物;
所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1.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
条件是
·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
·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MFR2(230℃,2.16kg)在0.8g/10分钟至5.0g/10分钟的范围内;
·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在10重量%至28重量%的范围内;
·组分B)中的1-己烯含量在3.5重量%至7.2重量%的范围内。
组分B)和C)用于使聚合物共混物增容的用途
本发明还涉及如上所述的组分B)和C)用于使如上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增容的用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适用于上述组分A)、B)和C)的所有实施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B)与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20至1:3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1:6至1:10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组分C)与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30至1:8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1:12至1:22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组分C)为多相共聚物,并且组分C)与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3至1:15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1:4至1:7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当组分C)时,组分C)与聚合物共混物B)之间的比率在1:1.5至1:4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1:1.8至1:2.5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组分C)为多相共聚物,并且当组分C)为多相共聚物时,组分B)与聚合物共混物C)之间的比率在1:1至1:3的范围内,并且优选地在1:1.3至1:1.7的范围内。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用途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增加,优选地增加至少15%,更优选地增加10%至25%,甚至更优选地增加至少25%,并且同时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527-2测量的拉伸模量保持在至少800MPa,更优选地在800MPa至1000MPa的范围内。
用于使聚合物共混物增容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使如上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的组分增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如上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
(II)添加如上所述的组分B)和组分C);
(III)将二者组分混合以获得增容的聚合物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上述组分A)、B)和C)的所有实施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规定了与步骤(I)中提供的不具有组分B)和C)的聚合物共混物A)相比,在步骤(III)之后获得的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更高的根据ISO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优选地高至少10%,更优选地高10%至25%,并且更优选地高至少25%;并且同时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至少800MPa并且优选地在800MPa至1000MPa的范围内的拉伸模量。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I)提供40重量%至94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A),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包含a1)55重量%至90重量%的聚丙烯和a2)10重量%至45重量%的聚乙烯;
(II)添加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3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B)以及3重量%至30重量%的选自塑性体、不同于组分B)的多相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的改性剂C),对于组分B)包含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
(III)将步骤(I)和(II)中提供的组分混合以获得增容的聚合物组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I)提供60重量%至89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A),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包含a1)55重量%至90重量%的聚丙烯和a2)10重量%至45重量%的聚乙烯,由此组分A)从源自消费后废料和/或工业后废料的废塑料材料中回收,具有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MFR2(230℃,2.16kg);
(II)添加基于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8重量%至22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B)以及3重量%至7重量%的塑性体或12重量%至18重量%的不同于组分B)的多相共聚物,对于组分B)包含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由此组分B)具有在0.8g/10分钟至6.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MFR2(230℃,2.16kg)和在10.0重量%至28.0重量%的范围内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XCS);
(III)将步骤(I)和(II)中提供的组分混合以获得增容的聚合物组合物。
制品
本发明涉及包含如上限定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品。
所述制品优选地包含大于80重量%,优选地大于90重量%,更优选地大于95重量%如大于99重量%的聚合物组合物,并且更优选地选自膜、管、挤出吹塑制品或注射成型制品。
包含在所述制品中的其他组分为初始的聚乙烯或聚丙烯以及填料或增强剂。所述填料优选地选自碳酸钙、滑石、粘土、云母、硅酸盐、高岭土、炭黑、二氧化钛、硅灰石、白云石、氧化锌及其混合物。所述增强剂优选地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纤维素纤维及其混合物。其他组分和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相加为100重量%。
现在将参照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验部分
A.测量方法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以下术语和测定方法的限定适用于本发明的以上一般描述以及以下实施例。
熔体流动速率(MFR)
对于PP均聚物和共聚物和共混物,以及对于组合物和在2.16kg的载荷下,根据ISO1133在2.16kg的载荷下在230℃下测量MFR。
熔融温度Tm、熔融焓Hm和结晶温度Tc
在5mg至7mg样品上用TAInstrument Q2000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参数。根据ISO 11357/部分3/方法C2在-30℃至+225℃的温度范围内以10℃/分钟的扫描速率在加热/冷却/加热循环中运行DSC。由冷却步骤确定结晶温度(Tc),同时由第二加热步骤确定熔融温度(Tm)和熔融焓(Hm)。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被视为吸热和放热的峰值。
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根据ISO 527-2(十字头速度=50mm/分钟;23℃)使用如EN ISO 1873-2中描述的注射成型试样(狗骨形,4mm厚度)确定拉伸模量、拉伸强度(屈服拉伸应力)和断裂伸长率。
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根据ISO 179 1eA在23℃下使用根据EN ISO 1873-2注射成型的80×10×4mm3测试棒确定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二甲苯冷可溶物(XCS)
根据ISO 16152如下确定如本发明中限定和描述的二甲苯可溶物(XS)分数:在搅拌下将2.0g聚合物溶解在250ml 135℃的对二甲苯中。在30分钟之后,使溶液在环境温度下冷却15分钟,然后使其在25+/-0.5℃下静置30分钟。用滤纸将溶液过滤到两个100ml烧瓶中。在氮气流中使来自第一个100ml容器的溶液蒸发,并在90℃下在真空下干燥残留物直至达到恒定重量。然后,可以如下确定二甲苯可溶物分数(百分比):
XS%=(100*m*V0)/(mo*v);mo=初始聚合物量(g);m=残留物的重量(g);V0=初始体积(ml);v=分析样品的体积(ml)。
丙烯1-己烯共聚物的1-己烯的共聚单体含量
使用Bruker Avance III 500NMR波谱仪,对于1H和13C分别以500.13MHz和125.76MHz运行来在熔融状态下记录定量13C{1H}NMR波谱。在180℃下,对所有气动装置使用氮气,使用13C优化的7mm魔角旋转(magic-angle spinning,MAS)探头来记录所有波谱。将大约200mg材料装入7mm外径的氧化锆MAS转子中,并以4kHz旋转。选择该装置主要是为了快速识别和精确定量所需的高灵敏度。(Klimke,K.,Parkinson,M.,Piel,C.,Kaminsky,W.,Spiess,H.W.,Wilhelm,M.,Macromol.Chem.Phys.2006;207:382,Parkinson,M.,Klimke,K.,Spiess,H.W.,Wilhelm,M.,Macromol.Chem.Phys.2007;208:2128,Castignolles,P.,Graf,R.,Parkinson,M.,Wilhelm,M.,Gaborieau,M.,Polymer 50(2009)2373)。利用在3秒的短再循环延迟下的NOE(Klimke,K.,Parkinson,M.,Piel,C.,Kaminsky,W.,Spiess,H.W.,Wilhelm,M.,Macromol.Chem.Phys.2006;207:382,Pollard,M.,Klimke,K.,Graf,R.,Spiess,H.W.,Wilhelm,M.,Sperber,O.,Piel,C.,Kaminsky,W.,Macromolecules 2004;37:813)和RS-HEPT解耦方案(Filip,X.,Tripon,C.,Filip,C.,J.Mag.Resn.2005,176,239.,Griffin,J.M.,Tripon,C.,Samoson,A.,Filip,C.,and Brown,S.P.,Mag.Res.inChem.200745,S1,S198)采用标准单脉冲激发。每个波谱获得共计16384(16k)个瞬态。
对定量13C{1H}NMR波谱进行处理、积分并从积分确定相关定量特性。所有化学位移内部参照于21.85ppm处的甲基全同立构五元组(mmmm)。
观察到对应于1-己烯的并入的特征信号,并且以以下方式量化共聚单体含量。
考虑每种共聚单体的报告位点的数目,使用在44.2ppm处的αB4位点的积分来量化并入到PHP分离序列中的1-己烯的量:
H=IαB4/2
考虑每种共聚单体的报告位点的数目,使用在41.7ppm处的ααB4位点的积分来量化并入到PHHP双连续序列中的1-己烯的量:
HH=2*IααB4
在观察双连续并入时,由于在44.4ppm处的信号αB4和αB4B4的重叠,因此需要补偿并入到PHP分离序列中的1-己烯的量:
H=(IαB4-2*IααB4)/2
总的1-己烯含量基于分离和连续并入的1-己烯的总和计算:
H总=H+HH
在未观察到指示连续并入的位点时,总的1-己烯共聚单体含量仅根据该量计算:
H总=H
观察到指示区域2,1-赤式缺陷的特征信号(Resconi,L,Cavallo,L.,Fait,A.,Piemontesi,F.,Chem Rev.2000,100,1253)。
2,1-赤式区域缺陷的存在通过在17.7ppm和17.2ppm处存在Pαβ(21e8)和Pαγ(21e6)甲基位点来指示,并通过其他特征信号来确认。
基于在42.4ppm处的αα21e9亚甲基位点来量化次级(2,1-赤式)插入的丙烯的总量:
P21=Iαα21e9
基于在46.7ppm处的主要Sαα亚甲基位点,并且补偿未考虑的丙烯的2,1-赤式、αB4和ααB4B4亚甲基单元的相对量来量化初级(1,2)插入的丙烯的总量(注意H和HH计入每个序列的己烯单体的数目,而不是序列的数目):
P12=Isαα+2*P21+H+HH/2
将丙烯的总量量化为初级(1,2)插入的丙烯和次级(2,1-赤式)插入的丙烯的总和:
P总=P12+P21=Isαα+3*Iαα21e9+(IαB4-2*IααB4)/2+IααB4
这简化为:
P总=Isαα+3*Iαα21e9+0.5*IαB4
然后将聚合物中的1-己烯的总摩尔分数计算为:
fH=H总/(H总+P总)
聚合物中的1-己烯的摩尔分数的完整积分公式为:
fH=(((IαB4-2*IααB4)/2)+(2*IααB4))/((Isαα+3*Iαα21e9+0.5*IαB4)+((IαB4-2*IααB4)/2)+(2*IααB4))
这简化为:
fH=(IαB4/2+IααB4)/(Isαα+3*Iαα21e9+IαB4+IααB4)
以通常的方式由摩尔分数计算按摩尔百分比计的1-己烯的总的共聚单体并入:
H[mol%]=100*fH
以标准方式由摩尔分数计算按重量百分比计的1-己烯的总的共聚单体并入:
H[重量%]=100*(fH*84.16)/((fH*84.16)+((1-fH)*42.08))
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的共聚单体含量的计算:
其中
w(A)为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A)的重量分数,
w(B)为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的重量分数,
C(A)为通过13C NMR波谱法测量的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A)(即,第一反应器(R1)的产物)的共聚单体含量[按重量%计],
C(CPP)为通过13C NMR波谱法测量的第二反应器(R2)中获得的产物(即,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A)和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的混合物)[丙烯共聚物(C-PP)]的共聚单体含量[按重量%计],
C(B)为计算的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的共聚单体含量[按重量%计]。
B.使用的材料
组分A)
聚合物共混物(Dipolen S)
Dipolen S为从mtm plastics GmbH,Niedergebra,Germany获得的包含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回收的聚合物混合物,并且具有通过DSC分析确定的40重量%的聚乙烯含量。通过DSC确定的熔点为162℃(PP)和128℃(PE)。
组分B)
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C3C6)
以包括预聚合反应器、回路反应器和气相反应器的顺序过程制备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C3C6”。如WO 2015/011135 A1中详细描述的(茂金属配合物MC1与甲基铝氧烷(MAO)和硼酸盐产生WO 2015/011135 A1中描述的催化剂3)来制备用于制造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C3C6”的催化剂,条件是表面活性剂为2,3,3,3-四氟-2-(1,1,2,2,3,3,3-七氟-丙氧基)-1-丙醇。茂金属配合物(WO 2015/011135 A1中的MC1)如WO 2013/007650 A1中描述的(WO 2013/007650 A1中的茂金属E2)来制备。具体反应条件汇总在表1中。
表1:C3C6的制备。
组分C)
塑性体(Queo 8201)
Queo 8201为可从Borealis AG获得的基于乙烯的辛烯塑性体(密度:882kg/m3,MFR 190℃/2.16kg=1.1g/10分钟)。
多相共聚物(ZN-HECO)
使用可从Borealis AG(AT)商购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BC245MO作为ZN-HECO。该聚合物具有3.5g/10分钟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2.16kg)、16.5重量%的由XCS含量表示的弹性体含量以及54重量%的XCS部分的乙烯含量。
另外的组分
抗氧化剂(AO)
AO为可从BASF AG(DE)商购的作为Irganox B215的季戊四醇基-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CAS-No.6683-19-8)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CAS-No.31570-04-4)的1:2混合物。
添加剂载体(PP-H)
PP-H为具有约2g/10分钟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和160℃的Tm的BorealisAG的商业单峰丙烯均聚物HC001A-B1。
C)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备
在配备有L/D比率为25的混合螺杆配置的Coperion ZSK 25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根据发明例(IE1和IE2)和比较例(CE1至CE4)的聚合物组合物。在混合期间使用200℃至220℃的熔融温度,使熔融线料在水浴中固化,然后进行线料造粒。可以从下表2收集根据发明例和比较例的聚合物组合物中的不同组分的量和聚合物组合物的特性。
表2:聚合物组合物的组成和特性。
D)结果讨论
如可以从表2收集的,与根据比较例的聚合物组合物相比,根据发明例的聚合物组合物表现出更高的由23℃下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表示的韧性。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由拉伸模量表示的刚度与根据比较例的聚合物组合物的刚度相比在相同水平上。根据IE1或IE2的聚合物组合物分别与CE3的比较清楚地表明,组分B)和C)的组合使用也比单独使用组分B)有益。
实验结果证明组分B)与C)之间存在协同相互作用。仅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特定组合允许获得具有优异的韧性和非常好的刚度的聚合物组合物。

Claims (101)

1.一种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以下组分:
A)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40重量%至94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所述聚合物共混物包含
a1)50重量%至95重量%的聚丙烯;
a2)5重量%至50重量%的聚乙烯;
B)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30重量%的为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的增容剂,所述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包含
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
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
C)3重量%至30重量%的改性剂,所述改性剂选自塑性体、不同于组分B)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
条件是
·组分a1)和a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组分b1)和b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组分A)、B)和C)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1.0g/10分钟至50.0g/10分钟的范围内;以及
·组分B)的1-己烯含量在2.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组分C)为包含乙烯的塑性体;和/或
组分C)为包含以下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
c1)70.0重量%至90.0重量%的结晶聚丙烯基体;以及
c2)10.0重量%至30.0重量%的包含35.0重量%至70.0重量%的乙烯的无定形丙烯-乙烯共聚物;
其中组分c1)和c2)的重量占比相加为10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具有在0.860g/cm3至0.93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具有在0.1g/10分钟至4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190℃和2.16kg下的MFR2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具有在0.865g/cm3至0.92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和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3g/10分钟至35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190℃和2.16kg下的MFR2的乙烯与1-辛烯的共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C)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1.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的含量在50重量%至91重量%的范围内,或者当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时,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的含量在73重量%至81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B)的含量在5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对于塑性体,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C)的含量在4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或者对于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C)的含量在10重量%至16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组分A)中的聚丙烯a1)的含量在53重量%至92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组分A)中的聚乙烯a2)的含量在8重量%至47重量%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的含量在58重量%至87重量%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的含量在83重量%至87重量%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B)的含量在8重量%至22重量%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B)的含量在9重量%至11重量%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对于塑性体,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C)的含量在5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对于塑性体,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C)的含量在4重量%至6重量%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中的聚丙烯a1)的含量在55重量%至90重量%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中的聚丙烯a1)的含量在58重量%至87重量%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中的聚乙烯a2)的含量在10重量%至45重量%的范围内。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中的聚乙烯a2)的含量在13重量%至42重量%的范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1.5g/10分钟至35.0g/10分钟的范围内;和/或
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4g/10分钟至12.0g/10分钟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8;和/或
组分B)中的1-己烯含量在3.0重量%至7.5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1-己烯含量在2.0重量%至15.0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组分B)的熔点>120℃;和/或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2)的熔融焓/a1)的熔融焓在0.2至2.0的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5.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6g/10分钟至9.0g/10分钟的范围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8g/10分钟至6.0g/10分钟的范围内。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1.0g/10分钟至4.0g/10分钟的范围内。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在8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在10.0重量%至28.0重量%的范围内。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在15重量%至28重量%的范围内。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中的1-己烯含量在3.5重量%至7.2重量%的范围内。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中的1-己烯含量在4.0重量%至6.0重量%的范围内。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1-己烯含量在2.5重量%至12.0重量%的范围内。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1-己烯含量在3.0重量%至10.0重量%的范围内。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1-己烯含量在5.0重量%至8.0重量%的范围内。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熔点在125℃至145℃的范围内。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的熔点在130℃至140℃的范围内。
3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中的组分a2)的熔融焓/a1)的熔融焓在0.25至1.75的范围内。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
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1.0g/10分钟至5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和/或
根据ISO 527-2测量的在800MPa至1500MPa的范围内的拉伸模量;和/或
根据ISO 527-2测量的大于300%的断裂伸长率;和/或
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大于8.0kJ/m2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1.5g/10分钟至35.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3.5g/10分钟至8.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在800MPa至1000MPa的范围内的拉伸模量。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在350%至1000%的范围内的断裂伸长率。
42.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在400%至900%的范围内的断裂伸长率。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在8.5kJ/m2至30kJ/m2的范围内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44.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在9.0kJ/m2至25kJ/m2的范围内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45.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在9kJ/m2至11kJ/m2的范围内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组分b1)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3g/10分钟至12.0g/10分钟的范围内;和/或
组分b2)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5g/10分钟至14.0g/10分钟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组分b1)的总重量,组分b1)中的1-己烯含量在0.1重量%至4.0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组分b2)的总重量,组分b2)中的1-己烯含量在4.0重量%至15.0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组分B)中的组分b1)的含量为35重量%至65重量%;和/或
组分B)中的组分b2)的含量为35重量%至65重量%。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1)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5g/10分钟至9.0g/10分钟的范围内。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1)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7g/10分钟至6.0g/10分钟的范围内。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2)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7g/10分钟至11.0g/10分钟的范围内。
50.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2)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9g/10分钟至8.0g/10分钟的范围内。
51.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1)的总重量,组分b1)中的1-己烯含量在0.5重量%至3.5重量%的范围内。
52.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1)的总重量,组分b1)中的1-己烯含量在0.8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
5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2)的总重量,组分b2)中的1-己烯含量在5.0重量%至13.0重量%的范围内。
54.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b2)的总重量,组分b2)中的1-己烯含量在6.0重量%至12.0重量%的范围内。
55.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中的组分b1)的含量为40重量%至60重量%。
56.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B)中的组分b2)的含量为40重量%至60重量%。
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具有
在0.860g/cm3至0.93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和/或
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1g/10分钟至4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190℃和2.16kg下的MFR2;或者
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并且具有
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1.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或者
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在10.0重量%至30.0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C2在35.0重量%至70.0重量%的范围内;和/或
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级分在70.0重量%至90.0重量%的范围内。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具有在0.865g/cm3至0.92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具有0.868g/cm3的密度。
60.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4g/10分钟至32.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190℃和2.16kg下的MFR2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塑性体,并且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5g/10分钟至1.5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190℃和2.16kg下的MFR2
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并且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1.5g/10分钟至8.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
63.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并且具有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0g/10分钟至7.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
64.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在12.0重量%至25.0重量%的范围内。
65.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在14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
66.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C2在40.0重量%至65.0重量%的范围内。
67.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C2在45.0重量%至60.0重量%的范围内。
6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级分在75.0重量%至88.0重量%的范围内。
6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组分C)的总重量,组分C)的二甲苯冷可溶物级分在80.0重量%至86.0重量%的范围内。
7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组分A)为回收材料;和/或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添加剂,由此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至少一种添加剂以0重量%至5重量%存在。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材料从源自消费后废料和/或工业后废料的废塑料材料中回收。
72.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添加剂选自增滑剂、UV稳定剂、颜料、抗氧化剂、添加剂载体、成核剂及其混合物。
73.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添加剂以0.1重量%至4重量%存在。
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与不具有组分B)和C)的相同聚合物组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根据ISO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以及
同时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至少800MPa的拉伸模量。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与不具有组分B)和C)的相同聚合物组合物相比具有高至少10%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76.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与不具有组分B)和C)的相同聚合物组合物相比具有高10%至25%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77.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与不具有组分B)和C)的相同聚合物组合物相比具有高至少25%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78.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在800MPa至1000MPa的范围内的拉伸模量。
7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组分B)为通过串联连接的至少两个反应器中的顺序聚合过程获得的反应器内共混物,所述顺序聚合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i)在为浆料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器中,使丙烯与1-己烯聚合,获得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
(ii)将所述第一反应器的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和未反应的共聚单体转移至为气相反应器的第二反应器中,
(iii)向所述第二反应器进给丙烯和1-己烯,
(iv)在所述第二反应器中并且在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的存在下,使丙烯与1-己烯聚合,获得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2),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和所述第二无规丙烯共聚物b2)形成组分B),
其中另外
在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中,所述聚合在固体催化剂体系的存在下发生,所述固体催化剂体系(SCS)包含单位点催化剂。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为回路反应器。
8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
A)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60重量%至89重量%的聚合物共混物,所述聚合物共混物包含
a1)55重量%至90重量%的聚丙烯;
a2)10重量%至45重量%的聚乙烯;
B)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8重量%至22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所述丙烯与1-己烯的共聚物包含
b1)30重量%至70重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一无规共聚物;以及
b2)30重量%至70重量%的具有比所述第一无规丙烯共聚物b1)更高的1-己烯含量的丙烯与1-己烯的第二无规共聚物;以及
C)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3重量%至7重量%的由乙烯和1-辛烯构成的塑性体,所述塑性体具有在0.860g/cm3至0.930g/cm3的范围内的密度和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0.1g/10分钟至40.0g/10分钟的范围内的在190℃和2.16kg下的MFR2;或者
基于所述聚合物组合物的总重量的12重量%至18重量%的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所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包含
c1)70.0重量%至90.0重量%的结晶聚丙烯基体;以及
c2)10.0重量%至30.0重量%的包含35.0重量%至70.0重量%的乙烯的无定形丙烯-乙烯共聚物;
所述多相聚丙烯共聚物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1.0g/10分钟至10.0g/10分钟的范围内;
条件是
·组分A)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2.0g/10分钟至25.0g/10分钟的范围内;
·组分B)的根据ISO 1133确定的在230℃和2.16kg下的MFR2在0.8g/10分钟至5.0g/10分钟的范围内;
·基于组分B)的总重量,组分B)的二甲苯可溶物含量在10重量%至28重量%的范围内;
·组分B)中的1-己烯含量在3.5重量%至7.2重量%的范围内。
8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组分B)以及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组分C)用于使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增容的用途。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组分B)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20至1:3的范围内;和/或
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组分C)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30至1:8的范围内;或者
当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时,组分C)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3至1:15的范围内;和/或
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组分C)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B)之间的比率在1:1.5至1:4的范围内;或者
当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时,组分B)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C)之间的比率在1:1至1:3的范围内。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组分B)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6至1:10的范围内。
85.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组分C)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12至1:22的范围内。
86.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当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时,组分C)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之间的比率在1:4至1:7的范围内。
87.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当组分C)为塑性体时,组分C)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B)之间的比率在1:1.8至1:2.5的范围内。
88.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当组分C)为多相聚丙烯共聚物时,组分B)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C)之间的比率在1:1.3至1:1.7的范围内。
89.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增加,以及同时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527-2测量的拉伸模量保持在至少800MPa。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增加至少10%。
91.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增加10%至25%。
92.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增加至少25%。
93.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的根据ISO 527-2测量的拉伸模量保持在800MPa至1000MPa。
94.一种用于使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的组分增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聚合物共混物A);
(II)添加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组分B)以及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组分C);
(III)将组分A)、B)和C)混合以获得增容的聚合物组合物。
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与步骤(I)中提供的不具有组分B)的组成的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相比,在步骤(III)之后获得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更高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以及同时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至少800MPa的拉伸模量。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步骤(I)中提供的不具有组分B)的组成的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相比,在步骤(III)之后获得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高至少10%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97.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步骤(I)中提供的不具有组分B)的组成的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相比,在步骤(III)之后获得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高10%至25%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98.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步骤(I)中提供的不具有组分B)的组成的所述聚合物共混物A)相比,在步骤(III)之后获得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高至少25%的根据ISO 179-1eA在23℃下测量的夏氏缺口冲击强度。
99.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II)之后获得的所述聚合物组合物具有根据ISO 527-2测量的在800MPa至1000MPa的范围内的拉伸模量。
100.一种制品,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
101.一种膜、管、挤出吹塑制品或注射成型制品,包含大于80重量%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组合物。
CN202080032587.8A 2019-04-30 2020-04-28 具有改善的韧性的聚丙烯-聚乙烯组合物 Active CN1137671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71937.6 2019-04-30
EP19171937.6A EP3733720A1 (en) 2019-04-30 2019-04-30 Polypropylene-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PCT/EP2020/061750 WO2020221739A1 (en) 2019-04-30 2020-04-28 Polypropylene-polyethylen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toughnes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7116A CN113767116A (zh) 2021-12-07
CN113767116B true CN113767116B (zh) 2023-09-08

Family

ID=66349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2587.8A Active CN113767116B (zh) 2019-04-30 2020-04-28 具有改善的韧性的聚丙烯-聚乙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3007A1 (zh)
EP (1) EP3733720A1 (zh)
KR (1) KR20220002568A (zh)
CN (1) CN113767116B (zh)
BR (1) BR112021021480A2 (zh)
CA (1) CA3138712A1 (zh)
WO (1) WO2020221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802689T3 (pl) 2018-05-24 2022-10-24 Totalenergies One Tech Belgium Sposób wytwarzania kompozycji na bazie polipropylenu z żywic pokonsumenckich oraz wyrobów z tych kompozycji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6353A1 (en) * 2017-05-08 2018-11-15 Borealis Ag Pp-rich material composition having high stiffness and processability
EP3456776A1 (en) * 2017-09-13 2019-03-20 Borealis AG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8373B2 (en) * 2006-10-02 2012-06-12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Plastic toughened plastics
CN108409895A (zh) 2011-07-08 2018-08-17 博瑞立斯有限公司 催化剂
ES2612627T3 (es) 2013-07-24 2017-05-17 Borealis Ag Proceso
ES2945904T3 (es) 2014-05-07 2023-07-10 Borealis Ag Mezclas de polipropileno - polietileno con propiedades mejoradas
CN105111587B (zh) * 2015-09-16 2016-09-14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其制备的薄膜或片材及应用
ES2663149T3 (es) 2015-11-04 2018-04-11 Borealis Ag Composición de polipropileno-polietileno con fluidez mejorada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6353A1 (en) * 2017-05-08 2018-11-15 Borealis Ag Pp-rich material composition having high stiffness and processability
EP3456776A1 (en) * 2017-09-13 2019-03-20 Borealis AG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38712A1 (en) 2020-11-05
BR112021021480A2 (pt) 2022-01-04
KR20220002568A (ko) 2022-01-06
WO2020221739A1 (en) 2020-11-05
US20230193007A1 (en) 2023-06-22
CN113767116A (zh) 2021-12-07
EP3733720A1 (en) 2020-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3683B2 (en) PP-rich material composition having high stiffness and processability
CA2946800C (en) Polypropylene - polyethylene blend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US9428637B2 (en)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glass fiber fillers
CN108699308B (zh) 具有改善的刚度/冲击平衡的高流动多相聚烯烃组合物
CA3151477C (en) Polypropylene - polyethylene blend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EP2794689A1 (en) Propylene copolymer for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s or films
WO2014094990A2 (en) Transparent thin wall packaging material with improved stiffness and flowability
CN103649206A (zh) 具有低clte和高刚度的多相聚丙烯
CN111032706A (zh) 具有改善的刚性和冲击性能的聚丙烯共聚物
CN113767116B (zh) 具有改善的韧性的聚丙烯-聚乙烯组合物
CN113767146B (zh) 具有改善的韧性的聚丙烯-聚乙烯组合物
US11560467B2 (en) Polyolefin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resistance to ESCR
AU2013351170A1 (en) Soft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with low n-hexane solubles
CN114423817A (zh) 性能特征改善的多相丙烯聚合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