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822A - 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66822A CN113766822A CN202111261608.6A CN202111261608A CN113766822A CN 113766822 A CN113766822 A CN 113766822A CN 202111261608 A CN202111261608 A CN 202111261608A CN 113766822 A CN113766822 A CN 1137668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shielding
- shielding cover
- protruding
- sh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2—Casings with localised screening
- H05K9/0022—Casings with localised screening of components 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05K9/0024—Shield cases mounted on a PCB, e.g. cans or caps or conformal shields
- H05K9/0032—Shield cases mounted on a PCB, e.g. cans or caps or conformal shields having multiple parts, e.g. frames mating with lids
- H05K9/0033—Shield cases mounted on a PCB, e.g. cans or caps or conformal shields having multiple parts, e.g. frames mating with lids disposed on both PCB fac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7—Electric details
- H05K2201/0707—Shi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属于电路电子技术领域。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盖合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相邻设置的第一屏蔽罩和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二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匹配的避让部。本申请中,通过在相邻屏蔽罩之间设置第一突出部和避让部,从而破坏多个屏蔽罩产生的应力带,降低了电子器件布局的局限性,提高了电路板的布局面积利用率以及屏蔽罩的屏蔽效果,有效保护了电路板及其上的电子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路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体型变得越来越小,但是电子设备硬件的功能越来越多,电路板上不同功能的电子元器件之间需要采用屏蔽罩相互隔离,由于屏蔽罩为金属材质,所以有屏蔽罩的区域强度比没有屏蔽罩的区域强度大,这就导致相邻屏蔽罩之间会形成一个应力薄弱的区域。
在电路板受到外力影响的时候,屏蔽罩和屏蔽罩之间的区域受到的应力形变更严重,从而对屏蔽罩间隙及周围的电子元器件造成不可逆应力的损害,也会导致印制电路板表层或者内层走线断裂,应力带的存在至少造成了以下影响:位于应力带的电子元器或者印制电路板件容易损坏,应力带无法布设常规强度的电子元器件,导致电子元器件布局受限,电路板布局面积利用率低,需要更换强度高而通常也更昂贵的电子元器件,或者需要更换强度更硬、成本更高的印制电路板板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相邻屏蔽罩之间产生的应力带对周围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产生的应力损害,导致布局空间局限性差、布局面积浪费、屏蔽效果差,需要更换高强度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板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包括:
印制电路板以及盖合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相邻设置的第一屏蔽罩和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二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匹配的避让部。
可选的,所述避让部为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开设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避让孔插入所述第二屏蔽罩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避让部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突出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罩的同一外侧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避让部包括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为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开设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避让孔插入所述第二屏蔽罩的内部;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避让部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屏蔽罩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围合构成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二屏蔽罩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围合构成第二收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和所述第二收纳腔内的电子器件之间互相屏蔽。
可选的,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二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相匹配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三突出部由所述第二避让孔插入所述第一屏蔽罩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背离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电子器件,所述第一电子器件在所述印制电路板设置有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面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接触面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屏蔽罩之间设置第一突出部和避让部,从而破坏多个屏蔽罩产生的应力带,有效保护了电路板及其上的电子器件,无需更换更高强度的电子件以及电路板板材,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电子器件布局的局限性,提高了电路板的布局面积利用率,提高了屏蔽罩的屏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带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正反两面的屏蔽罩错开设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带弯折设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电路板11上设置有多个屏蔽罩12,位于电路板的同一表面的相邻两个屏蔽罩之间产生了应力带13,位于应力带13的电路板容易断裂,因此无法正常设置常规的电子元器件,也即留空,或者,只能放置不易损坏的电子元器件或者更换强度更好的器件,从而导致了电子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布局限制性高,布局面积利用率有限,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容易受应力损坏。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正反两面的屏蔽罩错开设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还发现,相关技术中,为了减弱应力对电路板的影响,位于电路板11正面的相邻两个屏蔽罩12所产生的应力带13与电路板11反面的相邻两个屏蔽罩12所产生的应力带13错开一段距离,但这只能部分减缓应力带来的不良影响,电路板依旧存在损坏的风险,而且同样的,应力带无法正常设置常规的电子元器件14,也即留空,或者,只能放置不易损坏的电子元器件或者更换强度更好的器件,此外,由于应力带需要错开,因此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布局限制增加。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还发现,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相邻两个屏蔽罩之间会产生应力带的问题,把两个屏蔽罩做成一个屏蔽罩,从而杜绝了相邻两个屏蔽罩引起的应力带,然而,对于在一个屏蔽罩内不同功能的模块之间的屏蔽,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将屏蔽罩的部分弯折为一条站脚,阻隔在两个需要互相屏蔽的木块之间,但这样的屏蔽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屏蔽罩站脚的两端会存在一段间隙,导致两个模块之间无法做到完全密封屏蔽,并且,由于屏蔽罩的部分弯折为站脚,因此会有干扰从该弯折区域溢出,需要额外增加屏蔽材料进行遮挡,此外,还会由于密封不完全而存在防水效果不佳的问题。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带弯折设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还发现,相关技术中,电路板11上的两个相邻屏蔽罩12之间若为直线型的应力带,则其应力影响更为剧烈,为了降低应力带对周围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的损害,通常会将长直线的屏蔽罩形状改为弯折形成,从而使相邻屏蔽罩12之间的应力带13也相应具有拐角,以形成缓冲,也可使得应力带离电路板11背面上设置的容易受应力损害的电子元器件远一些,但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拐角的存在会增加屏蔽罩焊盘占用的面积,造成布局面积浪费;二是这样的设计只能减缓应力带来的影响,电路板依旧有损坏的风险;三是电路板上易损害的电子元器件非常多,则屏蔽罩的形状需要更多的弯折,这使得屏蔽罩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也需要随屏蔽罩的形状改变而改变布局,这给电子元器件的布局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该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盖合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相邻设置的第一屏蔽罩和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二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匹配的避让部。
从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屏蔽罩之间设置第一突出部和避让部,从而破坏多个屏蔽罩产生的应力带,有效保护了电路板及其上的电子器件,无需更换更高强度的电子件以及电路板板材,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电子器件布局的局限性,提高了电路板的布局面积利用率,提高了屏蔽罩的屏蔽效果。
下面示例性地介绍上述电路板组件。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制电路板40,盖合于印制电路板40的同一表面上的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且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相邻设置;其中,第一屏蔽罩41的靠近第二屏蔽罩42的有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411,第一突出部411的形状可以根据应力测试结果调整,示例性的,可以为块状等,第一突出部411可以与第一屏蔽罩41一体设置,而第二屏蔽罩42的靠近第一屏蔽罩41的一侧则开设有第一避让孔421,所述避让部即第一避让孔421,第一避让孔421的开设位置与第一突出部411相对,第一突出部411即由该第一避让孔421伸入到第二屏蔽罩42的内部,从而,利用第一突出部411和第一避让孔421的配合,可以消除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的应力带,保护了电子元件和印制电路板40,还可兼顾屏蔽效果和防水效果,此外,由于第一突出部的存在,增加了电子元件的散热接触面,而由于第一避让孔421的存在,使得第一突出部411可以伸入第二屏蔽罩42内部,节省了第一突出部411占用的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4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突出部411设置于第一屏蔽罩的同一外侧面。第一突出部41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通过对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的相邻区域的应力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出消除应力所需的第一突出部411的数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屏蔽罩42的靠近第一屏蔽罩4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与印制电路板40的表面固定,而第一屏蔽罩41靠近第二屏蔽罩4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相匹配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三突出部由所述第二避让孔插入第一屏蔽罩41的内部。
也就是说,与第一突出部对应的,也可以在第二屏蔽罩42的靠近第一屏蔽罩41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并在第一屏蔽罩41的靠近第二屏蔽罩42的一侧对应开设第二避让孔,从而使得第三突出部通过第二避让孔插入第一屏蔽罩41的内部。由此,当第二屏蔽罩42内部靠近第一屏蔽罩41的区域中设置有元器件,若在此位置开设第一避让孔,则第一屏蔽罩41的第一突出部由该第一避让孔插入第二屏蔽罩42内部时,会与原本存在于该位置的元器件产生冲突,因此,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并且确保该处的应力能够得到消除,可以在第二屏蔽罩42的靠近第一屏蔽罩41的一侧设置第三突出部,第三突出部对应的第二屏蔽罩42的内部设置有元器件,而在第一屏蔽罩41的靠近第二屏蔽罩42的一侧对应开设第二避让孔,使得第三突出部通过第二避让孔插入第一屏蔽罩41内,从而避免了第一屏蔽罩的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屏蔽罩42内部的元器件产生位置冲突。
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制电路板40,盖合于印制电路板40的同一表面上的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且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相邻设置;其中,第一屏蔽罩41的靠近第二屏蔽罩42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411,第一突出部411的形状可以根据应力测试结果调整,示例性的,可以为块状等,第一突出部411可以与第一屏蔽罩41一体设置;而第二屏蔽罩42的靠近第一屏蔽罩41的一侧则设置有第二突出部422,同样的,第二突出部422的形状可以根据应力测试结果调整,示例性的,可以为块状等,第二突出部422可以与第二屏蔽罩42一体设置,并且,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422之间形成凹槽,所述避让部即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422之间形成的凹槽,凹槽的位置与第一突出部411相对,第一突出部411即伸入到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422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从而,利用第一突出部411和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422之间形成的凹槽的配合,可以消除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的应力带,保护了电子元件和印制电路板40,还可兼顾屏蔽效果和防水效果,此外,由于第一突出部411、第二突出部422的存在,增加了电子元件的散热接触面,并且,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411之间可以形成凹槽以供第二突出部422插入,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422之间也可以形成凹槽以供第一突出部411插入,无需在第一屏蔽罩41或第二屏蔽罩42上开设避让孔,从而确保了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的内部空间的密封性以及相互独立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4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突出部411设置于第一屏蔽罩的同一外侧面。第一突出部41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通过对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的相邻区域的应力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出消除应力所需的第一突出部411的数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突出部422同样插入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411之间形成的凹槽内,第一突出部411和第二突出部422互相交错,从而使得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的应力带消失,而由于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依旧存在,因此可以对两者中的不同功能模块做完全密封的屏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避让部包括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为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开设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避让孔插入所述第二屏蔽罩的内部;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避让部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图4和图5的结构进行组合,将两种消除应力带的方式进行组合,可以使得第一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第一避让孔、第二避让孔等结构在设置时的局限性更小,也可以更好地实现应力带的消除。示例性的,若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的部分区域存在有一些元器件,若均采用图5的结构,即第一屏蔽罩41的靠近第二屏蔽罩42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411,第二屏蔽罩42的靠近第一屏蔽罩41的一侧也设置有第二突出部422,第一突出部411插入相邻两个第二突出部422之间形成的凹槽内,而第二突出部422也插入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411之间形成的凹槽内,则此时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的区域将全部被第一突出部411和第二突出部422占据,从而与原本存在于该区域内的元器件产生冲突,不易避让,而通过将图4和图5的结构进行结合,即在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没有设置元器件的区域,可以采用图5的结构,即第一突出部411和第二突出部422占据这部分区域,而在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之间设置有元器件的区域,则采用图4的结构,即仅在第一屏蔽罩41上设置第一突出部,而仅在第二屏蔽罩42上对应开设第一避让孔,则无需设置第二突出部422并使相邻两个第一突出部422之间形成凹槽以供第一突出部插入,因此可以空出部分第二突出部422占据的位置,从而实现对该区域中的元器件的避让,同时确保对该区域的应力的消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施时,图4和图5中的第一突出部和避让部的两种匹配方式可以交替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应力消除需求进行设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屏蔽罩41与印制电路板40之间围合构成第一收纳腔,而第二屏蔽罩42与印制电路板42之间则围合构成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收纳腔和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设置有不同功能的电子器件,在第一屏蔽罩41和第二屏蔽罩42的屏蔽作用下,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和所述第二收纳腔内的电子器件之间互相屏蔽,屏蔽效果良好。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印制电路板40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或者电路结构,其中,印制电路板40的背离第一突出部411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电子器件,所述第一电子器件在印制电路板40设置有第一突出部411的一面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一突出部411与印制电路板40的接触面内。也就是说,在印制电路板40的背离第一突出部411的一面上设置的第一电子器件的面积小于第一突出部411的面积,并且,第一突出部和第一电子器件分别位于印制电路板40的正面和背面的相对位置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确保第一电子器件不受应力影响,则第一电子器件可以采用正常强度的材质而不存在被应力损害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样的,也可以在印制电路板40的背离第二突出部422的一面上设置第一电子器件,所述第一电子器件在印制电路板40设置有第二突出部422的一面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二突出部422与印制电路板40的接触面内。
总之,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屏蔽罩之间设置第一突出部和避让部,从而破坏多个屏蔽罩产生的应力带,有效保护了电路板及其上的电子器件,无需更换更高强度的电子件以及电路板板材,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电子器件布局的局限性,提高了电路板的布局面积利用率,提高了屏蔽罩的屏蔽效果。
本申请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电路板组件实施例的特征,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制电路板以及盖合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相邻设置的第一屏蔽罩和第二屏蔽罩,所述第一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二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匹配的避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为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开设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避让孔插入所述第二屏蔽罩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避让部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突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屏蔽罩的同一外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部包括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为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开设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突出部由所述第一避让孔插入所述第二屏蔽罩的内部;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避让部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罩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围合构成第一收纳腔,所述第二屏蔽罩与所述印制电路板之间围合构成第二收纳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和所述第二收纳腔内的电子器件之间互相屏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一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固定,所述第一屏蔽罩靠近所述第二屏蔽罩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相匹配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三突出部由所述第二避让孔插入所述第一屏蔽罩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背离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电子器件,所述第一电子器件在所述印制电路板设置有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一面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的接触面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1608.6A CN113766822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61608.6A CN113766822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66822A true CN113766822A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8784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61608.6A Pending CN113766822A (zh) | 2021-10-28 | 2021-10-28 | 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6682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6481A1 (zh) * | 2022-09-28 | 2024-04-0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24234A (en) * | 1996-05-02 | 1998-03-03 | Ericsson Inc. | Slotted shield can |
WO2004071144A1 (en) * | 2003-02-07 | 2004-08-19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 shield can for shiel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a pwb |
JP2008263014A (ja) * | 2007-04-11 | 2008-10-30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 |
CN201336797Y (zh) * | 2008-12-12 | 2009-10-2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屏蔽罩 |
JP2009295721A (ja) * | 2008-06-04 | 2009-12-17 |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 電子部品 |
JP2011233762A (ja) * | 2010-04-28 | 2011-11-17 | Fujitsu Frontech Ltd | 変形防止機構を備えた回路基板 |
JP2011249689A (ja) * | 2010-05-28 | 2011-12-08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シールドケース |
CN102695409A (zh) * | 2012-05-25 | 2012-09-2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路板上的屏蔽罩、电路板及其电子产品 |
US20140362543A1 (en) * | 2013-06-11 | 2014-12-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hield ca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US20150245543A1 (en) * | 2014-02-21 | 2015-08-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shield can |
CN105555110A (zh) * | 2015-12-09 | 2016-05-04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屏蔽罩结构 |
CN105870676A (zh) * | 2016-05-26 | 2016-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pcb板及其处理方法 |
CN205491639U (zh) * | 2015-12-21 | 2016-08-17 | 上海华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手机主板布件面积的屏蔽罩结构 |
CN205847712U (zh) * | 2016-04-28 | 2016-12-28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207201219U (zh) * | 2017-09-08 | 2018-04-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
CN209643181U (zh) * | 2018-09-14 | 2019-11-15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212727543U (zh) * | 2020-09-16 | 2021-03-16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产品 |
-
2021
- 2021-10-28 CN CN202111261608.6A patent/CN1137668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24234A (en) * | 1996-05-02 | 1998-03-03 | Ericsson Inc. | Slotted shield can |
WO2004071144A1 (en) * | 2003-02-07 | 2004-08-19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 shield can for shiel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 a pwb |
JP2008263014A (ja) * | 2007-04-11 | 2008-10-30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 |
JP2009295721A (ja) * | 2008-06-04 | 2009-12-17 | Fujitsu Media Device Kk | 電子部品 |
CN201336797Y (zh) * | 2008-12-12 | 2009-10-2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屏蔽罩 |
US20100149780A1 (en) * | 2008-12-12 | 2010-06-17 |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 Shield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JP2011233762A (ja) * | 2010-04-28 | 2011-11-17 | Fujitsu Frontech Ltd | 変形防止機構を備えた回路基板 |
JP2011249689A (ja) * | 2010-05-28 | 2011-12-08 | Fujitsu Component Ltd | シールドケース |
CN102695409A (zh) * | 2012-05-25 | 2012-09-2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路板上的屏蔽罩、电路板及其电子产品 |
US20140362543A1 (en) * | 2013-06-11 | 2014-12-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hield ca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US20150245543A1 (en) * | 2014-02-21 | 2015-08-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shield can |
CN105555110A (zh) * | 2015-12-09 | 2016-05-04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屏蔽罩结构 |
CN205491639U (zh) * | 2015-12-21 | 2016-08-17 | 上海华掌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手机主板布件面积的屏蔽罩结构 |
CN205847712U (zh) * | 2016-04-28 | 2016-12-28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105870676A (zh) * | 2016-05-26 | 2016-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pcb板及其处理方法 |
CN207201219U (zh) * | 2017-09-08 | 2018-04-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及其电路板组件 |
CN209643181U (zh) * | 2018-09-14 | 2019-11-15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212727543U (zh) * | 2020-09-16 | 2021-03-16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产品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徐亮;: "PCB板上不同屏蔽方式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安全与电磁兼容, no. 03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66481A1 (zh) * | 2022-09-28 | 2024-04-0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43128B2 (en) |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3037671B (zh) | 用于在电子装置中堆叠印刷板组件的结构 | |
USRE35832E (en) | Electrostatically protected IC card | |
US7327584B2 (en) |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ontainment system | |
EP1930995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60344444A1 (en) | Circuit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604760B (zh) | 有屏蔽的高密度卡连接器 | |
EP2418741B1 (en) | Usb connector | |
US5617296A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vers for an electronics package | |
US20150380847A1 (en) | Headphone socket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cluding same | |
CN113347788A (zh) | 印刷电路板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3766822A (zh) | 一种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 |
JP2021036524A (ja) | 電気接地部品、それに対応する電子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 |
US6359214B1 (en) | Serrated EMI gasket and computer system with improved EMI shielding | |
US6711032B2 (en) | Shield and method for shield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5583750A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9862739B (zh) | 一种终端 | |
US10149415B1 (en) |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hielding enhancement for expansion card enclosures | |
US5686695A (en) | Resilient plate for a computer interface card | |
US9426880B2 (en) | Noise suppress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CN112423573B (zh) | 一种电磁防护装置 | |
US8169778B2 (en) | EMI shielding scheme using sandwiched sheet metal | |
US7239507B1 (en) | Slot frame with guide tabs for reducing EMI gaps | |
US20180301958A1 (en) | Signal shielding method, signal shield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gnal shielding device | |
US7465877B2 (en) | Shielded flat cab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flat cab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