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517B -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6517B
CN113766517B CN202010490651.9A CN202010490651A CN113766517B CN 113766517 B CN113766517 B CN 113766517B CN 202010490651 A CN202010490651 A CN 202010490651A CN 113766517 B CN113766517 B CN 113766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or
grid
signal strength
received signal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06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6517A (zh
Inventor
刘玮
韩延涛
任冶冰
席思雨
齐航
孙伟
董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906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65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6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6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和信干噪比,并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并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先获取各栅格与各扇区的对应关系,在扇区发生参数变化时,根据扇区的分类,更新对应关联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扇区发送参数变化时对网络覆盖状态的判断速度,提升了更新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由部署在给定区域的一组基站组成,这些基站安装了天线,可以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天线通常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同的天线分别覆盖不同的区域。天线的覆盖范围构成了一个扇区。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过程中,对任意给定的地理位置,或者称为采样点、栅格点,需要计算在这个地理位置的信号质量。评估信号质量有多种指标,其中,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下行方向,即基站到终端的方向,信干噪比SINR通常是指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与干扰加噪声的比值,即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噪声+干扰)。其中,噪声是环境和电子设备自身引起的,干扰是由其他天线发射的信号引起的。
为了计算一个栅格的RSRP和SINR,需要对该栅格周围一定范围内所有的基站天线发射的信号到该栅格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进行计算,并取得其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作为主信号强度RSRP,其余接收到的信号作为干扰,进一步与噪声相加计算SINR。计算信号强度需要考虑发射功率、路损损耗、天线增益等一系列的因素。因此,通常上述计算过程非常耗时,根据覆盖区域大小和基站数量规模,可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假设某个基站天线的工参发生改变,例如天线的方位角,则对所有栅格的RSRP和SINR的计算过程需要重新执行一遍,至少也要对该基站天线临近的所有栅格点重新执行一遍,因此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方法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具体包括:
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
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
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具体包括:
筛选出所述栅格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间隔阈值的基站天线所对应的待分类扇区;
并根据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分别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为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扇区分类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
状态更新单元,用于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所述状态更新单元,还用于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扇区分类单元,具体包括:
分类预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
分类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
所述分类判断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
进一步地,所述分类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筛选出所述栅格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间隔阈值的基站天线所对应的待分类扇区;
并根据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分别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为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其中,
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电子设备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下方法:
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方法:
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通过预先获取各栅格与各扇区的对应关系,得到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以及各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在扇区发生参数变化时,根据扇区的分类,更新对应关联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扇区发送参数变化时对网络覆盖状态的判断速度,提升了更新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01、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将预设区域划分为大量栅格gj,并设置每个栅格对应的栅格点作为各栅格的地理位置,每个栅格对应的栅格点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通常为若干米,例如,5m或20m。所有栅格的集合G={g1,g2,…,gn},其中包括n个栅格。
将预设区域内所有扇区si记录到扇区集合S={s1,s2,…,sm},其中包括m个扇区,每个扇区对应的基站天线即为所述扇区的地理位置。
根据各栅格gj和各扇区si之间的距离,即各栅格的地理位置与各扇区的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得到两者之间的路径损耗PLi,j,再结合各基站天线的发射功率pi,基站天线朝向栅格方向的天线增益Gaini,j,可以计算得到各栅格接收到的各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vi,j=pi+Gaini,j-PLi,j
根据各栅格接收到的各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进一步得,得到各栅格gj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和信干噪比SINRj,其中,所述SINRj=RSRPj/(σ2+∑ivi,j-RSRPj),其中,所述σ2为噪声,包括基底噪声或热噪声等。再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来判断各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若所述栅格gj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和信干噪比SINRj,均达到或超过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即RSRPj≥Trsrp且SINRj≥Tsinr,则判定所述gj网络覆盖状态为成功覆盖,否则为未成功覆盖。
根据扇区对各栅格的影响程序,即接收信号强度,将影响程度较高的栅格作为所述扇区si的关联栅格,从而得到各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GSi
为了简便起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所有基站天线是全向的,不考虑基站天线与各栅格的方向条件,即基站天线在不同方向的信号辐射强度是相同的。因此,在获取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时,将仅以扇区与各栅格之间的距离作为判断条件,根据预设的间隔阈值,若所述扇区与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则将该栅格作为该扇区的关联栅格,记录到该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中;否则不记录。
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了扇区sk的工作参数,则将扇区sk作为待调整扇区,并获取所述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GSk
步骤S02、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
根据获取到的各栅格接收到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针对每个栅格,可以将各扇区划分为第一类扇区和第二类扇区,且所述第一类扇区和第二类扇区与所述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大于第二类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具体的区分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各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量大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为第一类扇区;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为第二类扇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2具体包括:
步骤S021、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
步骤S022、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
步骤S023、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
在获取到各栅格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扇区的工作参数后,可以预先计算各栅格与扇区之间的距离,以及各栅格对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而得到各栅格与扇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获取到各栅格gj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和第二类扇区集合N2j,以及各扇区si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GSi
从而在扇区sk的参数发生变化时,从扇区sk的关联栅格集合GSk中,依次提取关联栅格gj,并根据关联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和第二类扇区集合N2j,若所述扇区sk位于第一类扇区集合N1j中,则判定所述扇区sk为该关联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若所述扇区sk位于第二类扇区集合N2j中,则判定所述扇区sk为该关联栅格gj的第二类扇区。
步骤S031、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若所述待调整扇区被判定为当前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则需要重新验算当前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中各第一类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而更新当前栅格gj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以及信干噪比SINRj,并再次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判断所述当前栅格gj的网络覆盖状态。
步骤S032、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而若所述待调整扇区被判定为当前栅格gj的第二类扇区,则仅需要更新所述待调整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并更新当前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j。从而根据当前栅格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以及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判断所述当前栅格gj的网络覆盖状态。
直到完成对所述关联栅格集合GSk看所有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的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预先获取各栅格与各扇区的对应关系,得到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以及各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在扇区发生参数变化时,根据扇区的分类,更新对应关联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扇区发送参数变化时对网络覆盖状态的判断速度,提升了更新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21具体包括:
步骤S0211、筛选出与所述栅格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间隔阈值的基站天线所对应的待分类扇区。
预先确定各栅格与扇区的对应关系。针对各栅格gj,先根据预设的间隔阈值,从扇区集合S中筛选得到与栅格gj的距离小于间隔阈值的各扇区,作为待分类扇区。
步骤S0212、并根据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分别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预设的基站天线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Gainmax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Gainmin,计算栅格gj对待分类扇区si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091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092
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093
步骤S0213、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
步骤S0214、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
根据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与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该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记录到所述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中;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该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记录到所述栅格gj的第二类扇区集合N2j中。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为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所述分类强度阈值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094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仅给出了其中的一种举例说明。在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095
后,将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作为所述分类强度阈值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096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先获取的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在扇区发生参数变化时,根据扇区的分类,更新对应关联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扇区发送参数变化时对网络覆盖状态的判断速度,提升了更新效率。
上述实施例的所有计算过程可以通过预设的程序进行,本发明实施例仅给出了其中的一种举例说明:
1.获取栅格和扇区的对应关系,算法如下: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01
2.对于各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的初始分析,算法如下: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02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11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21
3.若扇区sk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则对相应的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进行分析,算法如下: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22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31
上述算法对扇区sk的所有关联栅格的覆盖情况进行更新:
(1)若扇区sk属于关联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该扇区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和信干噪比;
(2)若扇区sk属于关联栅格的第二类扇区,从关联栅格的信干噪比中减去该扇区的旧值,增加新值,相当于更新该扇区的信干噪比。
(3)仅对扇区sk的关联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进行更新,并不是对所有的栅格进行更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信息获取单元10、扇区分类单元11和状态更新单元12;其中,
所述信息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所述扇区分类单元11用于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所述状态更新单元12用于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所述状态更新单元12还用于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具体地:
信息获取单元10将预设区域划分为大量栅格gj,并设置每个栅格对应的栅格点作为各栅格的地理位置,每个栅格对应的栅格点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通常为若干米,例如,5m或20m。所有栅格的集合G={g1,g2,…,gn},其中包括n个栅格。
信息获取单元10将预设区域内所有扇区si记录到扇区集合S={s1,s2,…,sm},其中包括m个扇区,每个扇区对应的基站天线即为所述扇区的地理位置。
根据各栅格gj和各扇区si之间的距离,即各栅格的地理位置与各扇区的基站天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得到两者之间的路径损耗PLi,j,再结合各基站天线的发射功率pi,基站天线朝向栅格方向的天线增益Gaini,j,可以计算得到各栅格接收到的各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vi,j=pi+Gaini,j-PLi,j
状态更新单元12根据各栅格接收到的各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可以进一步得,得到各栅格gj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和信干噪比SINRj,其中,所述SINRj=RSRPj/(σ2+∑ivi,j-RSRPj),其中,所述σ2为噪声,包括基底噪声或热噪声等。再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来判断各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若所述栅格gj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和信干噪比SINRj,均达到或超过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即RSRPj≥Trsrp且SINRj≥Tsinr,则判定所述gj网络覆盖状态为成功覆盖,否则为未成功覆盖。
根据扇区对各栅格的影响程序,即接收信号强度,将影响程度较高的栅格作为所述扇区si的关联栅格,从而得到各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GSi
为了简便起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所有基站天线是全向的,不考虑基站天线与各栅格的方向条件,即基站天线在不同方向的信号辐射强度是相同的。因此,在获取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时,将仅以扇区与各栅格之间的距离作为判断条件,根据预设的间隔阈值,若所述扇区与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则将该栅格作为该扇区的关联栅格,记录到该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中;否则不记录。
若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了扇区sk的工作参数,则信息获取单元10将扇区sk作为待调整扇区,并获取所述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GSk
扇区分类单元11根据获取到的各栅格接收到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针对每个栅格,可以将各扇区划分为第一类扇区和第二类扇区,且所述第一类扇区和第二类扇区与所述栅格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大于第二类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具体的区分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各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量大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为第一类扇区;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为第二类扇区。
进一步地,所述扇区分类单元11具体包括:
分类预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分类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所述分类判断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具体地:
在获取到各栅格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扇区的工作参数后,可以预先计算各栅格与扇区之间的距离,以及各栅格对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而得到各栅格与扇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分类预处理单元可以获取到各栅格gj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和第二类扇区集合N2j,以及各扇区si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GSi
从而在扇区sk的参数发生变化时,分类判断单元从扇区sk的关联栅格集合GSk中,依次提取关联栅格gj,并根据关联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和第二类扇区集合N2j,若所述扇区sk位于第一类扇区集合N1j中,则分类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扇区sk为该关联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若所述扇区sk位于第二类扇区集合N2j中,则分类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扇区sk为该关联栅格gj的第二类扇区。
若所述待调整扇区被扇区分类单元11判定为当前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则状态更新单元12需要重新验算当前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中各第一类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而更新当前栅格gj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以及信干噪比SINRj,并再次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判断所述当前栅格gj的网络覆盖状态。
而若所述待调整扇区被扇区分类单元11判定为当前栅格gj的第二类扇区,则状态更新单元12仅需要更新所述待调整扇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并更新当前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j。从而根据当前栅格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j,以及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Trsrp和信干噪比阈值Tsinr判断所述当前栅格gj的网络覆盖状态。
直到状态更新单元12完成对所述关联栅格集合GSk看所有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的更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其功能具体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具体方法流程在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预先获取各栅格与各扇区的对应关系,得到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以及各扇区的关联栅格集合,在扇区发生参数变化时,根据扇区的分类,更新对应关联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扇区发送参数变化时对网络覆盖状态的判断速度,提升了更新效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分类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筛选出所述栅格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间隔阈值的基站天线所对应的待分类扇区;并根据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分别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
分类预处理单元预先确定各栅格与扇区的对应关系。针对各栅格gj先根据预设的间隔阈值,从扇区集合S中筛选得到与栅格gj的距离小于间隔阈值的各扇区,作为待分类扇区。
根据预设的基站天线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Gainmax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Gainmin,计算栅格gj对待分类扇区si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61
Gainmax-PLi,j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62
分类预处理单元根据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与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该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记录到所述栅格gj的第一类扇区集合N1j中;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该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记录到所述栅格gj的第二类扇区集合N2j中。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为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所述分类强度阈值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71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仅给出了其中的一种举例说明。分类预处理单元在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72
后,将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作为所述分类强度阈值
Figure BDA000252084218000017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其功能具体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具体方法流程在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预先获取的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在扇区发生参数变化时,根据扇区的分类,更新对应关联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从而大大减少了在扇区发送参数变化时对网络覆盖状态的判断速度,提升了更新效率。
图3示例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3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303、存储器(memory)302和通信总线304,其中,处理器301,通信接口303,存储器302通过通信总线3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301可以调用存储器302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方法。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外,上述的存储器302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所述第二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分类强度阈值;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具体包括:
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
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
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具体包括:
筛选出所述栅格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间隔阈值的基站天线所对应的待分类扇区;
并根据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分别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为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5.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参数产生变化的待调整扇区对应的关联栅格集合,所述关联栅格集合中的各栅格与所述待调整扇区的距离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扇区分类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调整扇区为各栅格的第一类扇区或第二类扇区;其中,所述第一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超过预设分类强度阈值,所述第二类扇区在所述栅格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分类强度阈值;
状态更新单元,用于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最大接收信息强度RSRP和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信干噪比阈值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所述状态更新单元,还用于若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则更新所述栅格的信干噪比SINR,并根据所述栅格的原有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RSRP,以及所述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和预设的信干噪比判断所述栅格的网络覆盖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区分类单元,具体包括:
分类预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各栅格对应的第一类扇区集合和第二类扇区集合;
分类判断单元,用于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
所述分类判断单元,还用于若所述待调整扇区存在于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则判定所述待调整扇区为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筛选出所述栅格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间隔阈值的基站天线所对应的待分类扇区;
并根据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天线增益和理论最小天线增益,分别计算得到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和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大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一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一类扇区集合中;
若所述理论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则判定对应的待分类扇区为第二类扇区并记录到所述栅格的第二类扇区集合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分类强度阈值为各待分类扇区的理论最小接收信号强度的最大值。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90651.9A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7665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0651.9A CN113766517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0651.9A CN113766517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517A CN113766517A (zh) 2021-12-07
CN113766517B true CN113766517B (zh) 2022-11-01

Family

ID=78782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0651.9A Active CN113766517B (zh) 2020-06-02 2020-06-02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65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63A (zh) * 2015-01-28 2016-10-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基站站址偏移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6982436A (zh) * 2016-01-15 2017-07-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外网络覆盖的检测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872805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
CN10827111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401956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覆盖评估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63A (zh) * 2015-01-28 2016-10-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基站站址偏移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6982436A (zh) * 2016-01-15 2017-07-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外网络覆盖的检测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7872805A (zh) * 2016-09-23 2018-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网络侧设备
CN10827111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0401956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覆盖评估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517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9752B (zh) Massive MIMO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15376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alyz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designing wireless networks, in consideration of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real environments
EP3205032B1 (en) Cell sha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201301435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of mobile geolocation
US10149312B2 (en)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169977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irectivity controlling method
EP3148241B1 (en) Capacity expan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network
CN103988526A (zh) 用于在自组织网络(son)中进行波束成形的系统和方法
EP1291973A1 (en) A method for improving intelligent antenna array coverage
JP2020188473A (ja) 無線信号の選択的な強化に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950243B (zh) 一种5g站址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56358A1 (en) KPI-Based Tilt Range Selection
CN111082840B (zh) 一种天线广播波束的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8632856B (zh) 一种确定目标邻区的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14520997A (zh) 定位5g网络干扰源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13633B (zh) 优化通信网络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766517B (zh) 一种移动网络覆盖状态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8282800B (zh) 无线蜂窝网络中的基站天线的参数优化方法
CN110536338B (zh)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4339777B (zh) 天线参数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43242B (zh) 大规模天线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6367181B (zh) 一种空地融合蜂窝网络中的无人机基站部署方法
CN111278038B (zh) 一种NB-IoT网络覆盖情况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KR102368827B1 (ko) 안테나의 최적 각도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697973B (zh) 小区天线类型的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